登陆注册
1309600000020

第20章 大慈寺生死劫(1)

大慈寺兴创初期,唐玄宗一下子就御赐了1000亩土地,作为寺庙建筑及其他活动用地。征诸全国各地寺庙史,这样的“大手笔”也算是少有的。

唐代会昌灭佛,是一次全国性的佛教大毁灭,但大慈寺幸属唐玄宗的御赐和敕建,因此躲过了一劫。

如果从大慈寺的兴创期乾德元年亦即758年算起,大慈寺真正遭受第一次破坏,应该是宋代淳化五年(994)的李顺陷成都。

清初大慈寺的重建,是昭觉寺的名僧丈雪和尚和懒石觉聆1675年带领一干人完成的。

1958年的市政道路改造,是继1925年的市政道路改造后,对大慈寺的寺庙范围影响更为深远的一次。

大慈寺兴创初期,唐玄宗一下子就御赐了1000亩土地,作为寺庙建筑及其他活动用地。征诸全国各地寺庙史,这样的“大手笔”也算是少有的。大抵唐玄宗仓促奔蜀,看到沙门英干如此卖力救济灾民,并为唐朝国祚祈福,在高力士的大力撮合下,便如此阔绰地赐予了这么多土地。正因为有这么多地,加之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土的历史并不算太久,寺庙管理者承袭了印度以单独的院来组成一个寺庙的方法——最繁盛时达96院,至今能考其名者只有71院,其他25院连名字也消息于天壤间——实施逐步的建设策略,才最终实现了大慈寺无论从占地、寺庙院数、僧侣人数、教学人数(从周围各寺庙来大慈寺学道、学律、讲经者)、壁画数量和质量等,在唐宋时期名震禅林的格局。

但天下无不散的筵席,没有不衰落的繁荣。唐代会昌灭佛,是一桩全国性的佛教大毁灭,但大慈寺幸属唐玄宗的御赐和敕建,因此躲过了一劫。不仅躲过了一劫,而且成都各大寺庙纷纷将他们贵重的东西寄放在大慈寺,更增添了大慈寺在佛教界中的分量。但能够躲过一次劫难,并不能保证永远能躲过劫难的降临,再强大的机构和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无法保持它长久的兴旺,谁也没有这样的灵丹妙药。一座寺庙的兴衰,因素甚多,难以罄述,但我们从史料中发掘蛛丝马迹,也可以大致勾勒出其兴衰轮廓,以使我们后人明了什么是无须徒劳的,什么是可以有作为的。

解玉溪的兴衰

我认为大慈寺草创于开元时期,兴创于至德年间。其兴起,固有唐宋时期许多学者所谓四川人有乐善好施的佞佛传统,加之整个川西地区物产丰富、饶有资财,因此佛寺兴旺才有了相当的物质基础。但我们不能忘记一个颇有意味的节点:即它的兴创是因唐王朝的第一次大劫难——“安史之乱”。虽然残酷,但我们常常也不得不承认人世间的一点“守恒定律”:他人的痛苦,未必不是我们的甜蜜。唐朝统治者的灾难,未必不是大慈寺的福气。事实正残酷地证明了,唐朝的一次使皇帝逃奔至蜀的灾难,成就了大慈寺。这虽然不是大慈寺刻意的乘人之危,但说沙门英干善于抓住机遇是不为过的。

皇帝幸蜀,大批官员随从护驾,不少的文化人入川——诗人杜甫、画家卢楞伽等就是此中翘楚——更多的黎民百姓逃难入蜀,给四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都带来了极大的机遇,而大慈寺就非常有幸地抓住了此点。唐玄宗赏赐之丰、高力士的尽力襄助、无相禅师的擘画、英干的机敏就不说了,卢楞伽的作品也给大慈寺的壁画奠定了高水准的基调,其起点之高,其他寺庙难以望其项背。既如此,后之帅蜀主政成都的人,必对大慈寺另眼相看,小者前来游玩,带来香客人气;大者捐资修缮,写文谕扬。785年帅蜀的韦皋领导民众开凿了给大慈寺带来深远影响的解玉溪,使得大慈寺乃至成都市的城市格局有了极大变化。

在未开凿解玉溪之前,成都河流格局全是从西南向东而去,殷实了整个大城和少城。但整个东边根本没有什么河流,使得东边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制约,大慈寺自然也不免。没有河流,周围就不可能留住人,没有人气,寺庙就不可能旺盛。现在没有谁能够完全说得清楚解玉溪的流经地点及路线,但我认为有两人的研究颇有参考价值。其一是史学家李思纯之《大慈寺考》(见《李思纯文集》,巴蜀书社2004年版),其二是作家、学者流沙河的《芙蓉秋梦》(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一书和口述的《记忆中的解玉溪》(见锦江区地方志办编纂的《锦江记忆》,新华出版社2008年版)。他们两人的研究都是独自得出,但看法基本一致。至于四川省文史馆集体所著的《成都城坊古迹考》则相对比较略,语焉不详,而其他散见诸说,在我看来,颇多臆见,故不采纳。

李思纯所考证的解玉溪流经路线如下:西北城垣外引水——金马街南(古碧鸡坊)——通顺桥——老玉沙街、成平街、新玉沙街——桂王桥北街——梓潼桥——藩署街——上、中北打金街之西——江南馆街——西糠市街之北(大圣慈寺前门)——油篓街北口出城。而流沙河的解玉溪流经路线如下:城西北角进城——宁夏街的西城拐城墙下水洞子——江汉路——白家塘——王家塘——青龙街——西玉龙街——玉带桥——老玉沙街——东玉龙街——新玉沙街——桂王桥——梓潼桥——东锦江街(原诸葛井街)——东大街——义学巷——红布横街——磨坊街——东门水洞子。

比较李、流二人的解玉溪流经路线图,流沙河的更详尽,李的稍简略,除了入水的地理位置上有差异外,入水口及流经的大部分路线并无差异。这涉及大慈寺的山门位置、金河水和解玉溪在未流到府河(严格说来,在开凿了这两条内河之后才有府河)之前,是否在下游处合并,或者如陈一津的《蜀水考·分疏》所言金河水汇入解玉溪的下流,然后一同流入府河。李思纯反对此说,从流沙河所说解玉溪入水路线来看,他应该是接近或者同意此说。李思纯从雪锦楼、玉溪院清风阁的位置来判断古大慈寺山门位置和今天大慈寺山门位置近于相同,我认为可能对大慈寺彼时规模的估计过于保守。有资料显示磨坊街等街名,是解玉溪故道流经而得名的,同时附近的茗粥巷亦是佛家救贫之所,或许与大慈寺也不无关系。今天自然没有过硬的一手材料,来定李、流之说谁是谁非,但不管怎么说,解玉溪为大慈寺第一阶段的繁荣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为什么到了785年韦皋一定要从西北到东南开通解玉溪呢?其理性依据何在?古代官员的权力虽然很大,但也不是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的,如果没有投入与产出的理性预期,那么劳民伤财的恶评是官员不能不有所忌惮的。我们不能说解玉溪惠及大慈寺不少,就说韦皋开解玉溪是为了大慈寺,这样的命题是不成立的。韦氏帅蜀镇守成都,是为了解成都黎民百姓之苦而开解玉溪,因为当时成都户数在开元盛世,特别是“安史之乱”后有增无减。唐以前,四川人口东汉时期最多,计户有117万户之多,而唐朝开元时期稍逊,为114万户(数据见蒙文通《四川历代盛衰与户口登耗考略》)。其中成都的人口增加尤多,天宝剑南西道成都府路有16万零900余户(蒙文通《略论四川二千年间各地发展先后》,此二文均收入《古地甄微》一书),与杜甫诗中描述所谓“城中十万户”差堪仿佛。

在这样的情形下,大城、少城,包括被两江切割的南市等地,人口非常密集。人口稠密,便须扩张生存之地,成都东边几乎尚待开发,但成都东边有个大问题尚须解决,之后才能让更多的人往东移,于是解玉溪的开凿便是自然而然的事了。既然大慈寺在东边离南河很近的地方,因地势的便宜,加之此寺庙曾得玄宗的御赐和扶持,又是人们前往烧香朝拜的大寺庙,因此绕其侧墙,从其山门前流过,而最终汇入南河便是水到渠成之事。解玉溪从西北流向东南,润泽的大部分是当时商业尚不发达的地方,而在解玉溪与两江的广阔地带,水源亦是个大问题,于是白敏中在853年开金河以进一步夯实成都东边的发展。成都东边的迅速发展,使得民众大量向东移,给大慈寺带来了蓬勃生机,常年旺盛的集市、众多的游人、不熄的香火,都使大慈寺得到空前的发展。

但问题在于,东方移来很多人后,解玉溪在饮用、消防(防火)、卫生(沐浴、除秽等)等方面用途大增,这就必然给解玉溪以很大的压力。加之金水河抢掉一部分水源,使得解玉溪的水量有所减少。白敏中之后帅蜀的高骈苦于成都频受獠人、吐蕃、南诏的寇侵扰攘,使得城中居民在污泥中汲水饮用,害瘟疫而死去的不少。为了解决成都水量分布不均,同时解决城市军事防御布局,875年高骈将二江由在成都南部平行流过,改由南河、府河二江绕城环抱的格局。二江环抱的格局使成都的发展更形合理,大慈寺也逐渐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但解玉溪的使命就逐渐趋于完成了。前后蜀时期,记录成都的书籍如黄休复的《茅亭客话》、孙光宪的《北梦琐言》里根本就没有提到过解玉溪,在其他文献里也未曾发现。北宋时只有在大慈寺中和院当了几十年主持的惟简曾给吴师孟回忆过解玉溪一些旧迹,但也多语焉不详(见吴师孟《导水记》)。很多人拼命地找解玉溪消失的原因,我认为自己如上的解释比较合情理。

875年后的两江环抱格局,使得临河两边的居民人数大涨,而大慈寺的东、南、北面都靠近河水,使得暴增的民众侵占大慈寺土地成为可能。在大慈寺范围内,前寺和中寺部分大约多为寺庙主体,但北部旷地比较多,可能开始由流浪的贫民占据,有一部分土地逐渐就被侵夺了。事实上,在所有关于大慈寺的文献中,并没有四至围墙的记载,那么是不是除了东部、南部等少数地段有围墙,其他地段并没有围墙呢?既如此大慈寺的土地是否有可能由于其临河的良好位置被商家、民众揩油呢?这种可能性并不是不存在的。

战祸与火灾

除了像大地震一样的陵谷改迁和大规模的瘟疫带来的蔓延性杀伤力外,没有任何一种自然灾害的破坏,超得过人祸特别是人类的战争对人类自己的伤害。战争的原因当然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中核心的一条就是对生存资源的争夺。土地、民众、水、盐等,都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要素,从总体上讲这些资源都是稀缺的,在胜者为王的丛林时代,缺少有效的妥协、谈判和多赢,战争的多发性是必然的。人都不免枕藉沟壑,填尸荒野,自然其他为人所利用的物品,其遭毁灭的命运几乎是前定的——大慈寺自不能幸免——能保留下来,反而是一种奇迹式的例外。

如果从大慈寺的兴创期乾德元年亦即758年算起,大慈寺真正遭受的第一次破坏,应该是宋代淳化五年(994)的李顺陷成都。过了236年的平安日子,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大慈寺开始走下坡路。李顺从正月十六日入住成都,到成都五月六日失陷,前后四个月不到,但宋朝官军与李顺军队激战——“西川行营破贼十万众,斩首三万级,复成都,获贼李顺”(《宋史·太宗本纪》),对成都市内不少文物寺观,均有损毁,大慈寺也在其中。大慈寺的毁损情形,正史不载,而千余年大慈寺又没有寺志,所以只有别从他文来考辨。

张溥的《寿宁院记》是唯一记载大慈寺遭淳化之难的文章:“淳化寇窃之后,院为废田,吏民植碑其中,以颂上德。忠定作镇,乃选僧主之。”张咏两帅成都府,一为淳化,二为咸平。李顺寇成都时,他刚离任,咸平(998—1003)时他又来成都,因此才有“选僧主之”的事。淳化之后,“寿宁院”为废田,说明大慈寺至少是寿宁院被破坏得比较厉害,不然不会在几年之内变为废田。成都虽遭淳化李顺之难,但官方平息得还是比较快的,因此才有民众自发地在寿宁院被毁的废田里立碑颂上德之事。至于说范成大在《成都古寺名笔记》里所谈寿宁院孙知微的壁画,应该是寿宁院修复后新画的。

同类推荐
  • 摄政大明

    摄政大明

    穿越了,变成了一个声名狼藉的大贪官。百姓的咒骂、太子的敌视、清流的诋毁、权臣的排挤……还有一心想要卸磨杀驴的皇帝。环境很恶劣,前景很暗淡。本书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 历史的底稿: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

    历史的底稿: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

    继《历史的坏脾气》之后,推出了第二本《历史的底稿》。两本书的观察怎样另类,有何特别,用张鸣的话概括,可以是四个字“不合时宜”。《历史的底稿》的序言里,他说出了“不合时宜”的原因:在社会生活里,一个稍有个性的人,常常会感到窒息。打破这种窒息,对我来说,就是时不时地发一点不合时宜的怪论。其实也不怪,都是些用常识的理性判断出来的常识而已。张鸣写晚近中国的两本书,引述的不是什么大事件和大话题,都是些逸闻趣事中的人情世故。《历史的底稿》里,牙刷、辫子、人头像章文人的舌头以及义和团的药方都被作者拿来当题目,乍一看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不了历史这本大书的,却又能被作者扯出不简单的命题来。
  • 锦衣传奇

    锦衣传奇

    明初,置拱卫司,秩正七品,管领校尉,属都督府。后改拱卫指挥使司,秩正三品。寻又改为都尉司。洪武三年,改为亲军都尉府,管左、右、中、前、后五卫军士,而设仪鸾司隶焉。四年,定仪鸾司为正五品,设大使一人,副使二人。十五年,罢仪鸾司,改置锦衣卫,秩从三品——《明史》历代的锦衣卫中,有一个人,被称为第一锦衣卫他就是:少年仗剑夺武第,脚踏烈火救上帝。百官战栗伏阶下,高举金瓜震廷议。手掌飞鱼慑不法,缇骑马蹄震天下,身兼三公又三孤,天朝唯我陆平湖一直绞尽脑汁沉默写书,朋友建议弄个群扩展思路,说对历史真实度审核有帮助,因此决定建个看看效果,群号:124199558。喜欢锦衣卫的朋友加进来一起交流。
  • 新闯王

    新闯王

    你们的穿越都是为将为相,我的穿越却成了流民,命运何其不公?本想置身事外,但人和事推动着猪脚,一步步无奈加入到这改朝换代的历史洪流之中.主角也不是全能人物,敌人也不是猪一样的愚蠢.没有一帆风顺,只有不断跌倒爬起.这是一个斗智斗勇,忠诚与背叛纠结的热血传奇故事,给大家一个全新思路和全新感觉的明末天下
  • 佛落

    佛落

    在西征的蒙古黄金家族的铁骑兵即将进入西域之时,已经死了的南宋第一通缉犯燕昭雪奇迹般地带着在大唐时候就消失的破晓和一枚金币出现在玉门关,并与纵横东西的班氏商队一同进入了西域,长孙雪眸受沧浪亭的老人之托去西域帮助打开碧落佛塔,她不得不再次亡命天涯,他也无避免对她的追捕。不灭的主人铁征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从死亡之海回来,决定与六百年来像狼一样活着的天山天狼宫的人作最后的了结,完成这一生不堪重负的使命,他带来了造就燕昭雪的杀戮的一生的和氏璧。
热门推荐
  • 皮亚杰亲子游戏育儿法

    皮亚杰亲子游戏育儿法

    和孩子一起游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育儿方式,除了有助于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发展,还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最佳途径,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爱与信任,完成健康的人格塑造。《皮亚杰亲子游戏育儿法:99%的天才诞生在儿时的游戏里》内含500个经典亲子游戏,能带给您的孩子一个开心而丰富多彩的童年,一次快乐的成长体验,同时也带给您一个良好而温馨的亲子关系。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萌妃甜妻:冷王的俏娇丫头

    萌妃甜妻:冷王的俏娇丫头

    她与他梨树下想见,便从此沦陷。那年她身中剧毒,他为她寻遍名医,却不想将她推入水深火热之中。那年她昏迷不醒,他在床边后悔自责。昏迷中她总是做一个奇怪的梦,梦里男子看不清长相,却异常熟悉。待她醒来,不过数日,他却要娶她人为妻。她一怒之下不辞而别,远走他乡。到底是前世的纠葛还是命运的额轮回?“为什么……你还不来……我就在这儿……等你……”恍惚中,她又听到了那微微的呼唤
  • 破解企业战略决策风险

    破解企业战略决策风险

    在经济日趋全球化的今天,各种各样的风险威胁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本书便是从这一角度出发,根据无数知名企业的成败起伏,认真总结出企业面临的十大战略决策风险,它们分别是:经营决策风险、企业环境风险、多元化风队、市场决策风险、并购决策风险、目标决策风险、资金动作风险、合作战略风险、领导决策风险、企业文化决策风险,对每个风险都做了有针对性的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之道。通过这本书,你将学会如何以正确的战略决策去规避风险、少走弯路,最终抵达成功之巅!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萧红研究七十年(纪念萧红诞辰100周年)

    萧红研究七十年(纪念萧红诞辰100周年)

    《萧红研究七十年(1911年-2011年)(套装共3卷)》是一部汇编萧红研究资料的大型工具书。是为纪念萧红诞辰一百周年,特意组织课题而编成的献礼图书之一。七十余年来研究萧红的成果,散见于大陆、台、港及海外各种报刊、图书。其资料庞杂,数量之多,难以准确统计。
  • 祸爱成殇:软萌娇妻你别逃

    祸爱成殇:软萌娇妻你别逃

    爱情就像鬼一样,只是听说过,从未见过她就像飞蛾扑火一样,明知道他就是一团熊熊烈火,还要义无反顾的往里面,最后把自己弄的遍体鳞伤。他的花心她一直都知道,只是以为自己有孩子可以拴住他,让他在回到她的身边,却不曾想,他竟然为了结婚而弃她不顾,甚至于在她临盆之际,亲手将自己的孩子“杀死”在摇篮中....“沐昊焱我诅咒你不得好死...”病房里传来撕心裂肺的诅咒声。沐昊焱嘴角带着冷冷的嘲讽,丝毫不把女人的咒骂声放在眼里,只想赶快离开这个让他厌恶的地方,赶向那个等着他、正准备与他完成婚礼的女人那里。
  • 最后一个道士2

    最后一个道士2

    查文斌——茅山派祖印持有者,正天道最后一代掌教传人。他救人于阴阳之间,却引火烧身,遭天罚阴遣;仗侠肝义胆与一身道术,救活人于阴阳罅隙,渡死人于无间鬼道!身披鱼鳞的远古氐人,复活的神秘君王,真正的扶桑神树······
  • 太阳最红

    太阳最红

    有血有肉,大爱大恨,有情有义,大喜大悲。一部思考中国革命过程中政治与经济、伦理与道德、破坏与重建的长篇战争小说。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上对生命的意义重新审视,多重的生命主题和人生价值,散发着人性的光辉。这是一部思考中国革命过程中政治与经济、伦理与道德、破坏与重建的长篇战争小说。200个将军同一个故乡的战争往事,以黄麻起义为背景,再现红四方面军早期十年创建过程。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多灾多难血雨腥风的历史画卷。您可以看到王树声、王近山诸位战将的影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