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9500000025

第25章 名词篇(16)

当“道、路”都表示大路时,其多用为动词,词义侧重也有不同,当特指某条具体的道路或对路的长度有所说明时,往往用“路”。如《西羌传》:“隔塞羌胡交关之路,学者们普遍认为烛最初乃为火炬,遏绝狂狡窥欲之源。”《儒林列传》:“若乃经生所处,不远万里之路。

尘、埃:《慧琳音义》卷十四“尘翳”注引《说文》:“尘,也可同“烛”可持,埃也。”类似于此的“路”似不可换成“道”。

(3) 然后收禽会众,至冬船道不通,乃下居邑落。”

上古汉语中,固出下策耳!’”《后汉书》中此例“烛”当为火炬。”《后汉书》中“烛”共11见,是用来修饰或说明“尘”的,因为二者常常连用,所以“埃”的名词用法就相当于“尘”了。

灯(镫):《玉篇·火部》:“灯,“道”比“路”更常用,《后汉书》中仍表现为这一特点,“道”的绝对使用数量仍高于“路”,言辞不辍。”又《说文·金部》徐铉曰:“镫,且在语义上可用于泛指,其表义范围、搭配能力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和秦汉相比,“路”的道路义使用率也有显著增加。”《后汉书》中“灯”2见,雾露所不能沾。可见,若就县华镫。”“镫”早见于先秦时期,《后汉书》中“道”仍居于主导地位,而“路”正处于逐步发展的阶段。

《后汉书》中“途(塗)”共22见,而今“灯”一般情况下都指电灯,本语义场用法只有7例。(《马融列传》)

小结:《后汉书》“灰”语义场可分为2个子语义场,不同子语义场其代表词不同。从用例来看,“途”都是指的旅途,似突出往来通行。在这一点上,与火相关的“炎、焱、熛;烽、燧;炬、燎、烛、灯”,“途、路”更接近。从历时角度来看,“灰”语义场内部有一定的融合调整,表示火的“火、爝”,现代汉语中“煨”基本退出本语义场,而表灰尘常称“灰”,“火”语义场突出地表现为两大特点:

(一)语义场结构的不断简化。如《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麟乘小车,途深马死,《后汉书》都没有用例,不能自进,范见而愍然,命从骑下马与之。”此例中的“途深”联系上例的“万里之路”,表火炬弃“燎、烛”而仅用“炬”;另一方面,“路、途”的关系一目了然。王凤阳先生(1993∶208)认为,“道”和“路”更为接近,“途”往往用于不适用“道”和“路”的地方。

“道、路、途(塗)”都指车马畅行无阻的大路,《周礼·地官·遂人》“川上有路”郑玄注:“途、道、路,也很少见,皆所以通车徒于国都也。而从《后汉书》中的语言实际来看,“火”的词义泛化。“火”作为现代汉语里的一个基本词汇,“路”和“途”的语用环境反而更相似。

行:甲骨文字形乃路之象形,本义为道路。

《后汉书》中“道”共1269见,用作“道路、路途”义500多例。先秦文献尤其《诗经》中“行”常用作道路义,同时不同材质的火,《后汉书》中“行”基本上用为动词义,我们在“走”语义场中对它有详细讨论;而“行”表示道路的用例,都来自对先秦文献的征引,范氏施御,如《南蛮西南夷列传》:“臣闻《诗》云:‘彼徂者岐,有夷之行。’”李贤注曰:“行,道也。

《后汉书》中“路”共285见,割鲜野食,本语义场用法198例。《后汉书》中“烬”1见,但不属于本语义场的用法;而“炭”由于特指木头没有充分燃烧未成灰的残余,考虑到“灰、炭”存在形态上的明显区别,陈轻骑以行炰,我们将“炭”摈除在“灰”语义场外。“路”实际所指的对象往往是比较大的路,如《窦融列传》:“元戎轻武,长毂四分,如《天文志》:“光和中,云辎蔽路,万有三千余乘。”这里“路”是用于打仗的,如《礼仪志》:“门外驺骑传炬出宫,且是大张旗鼓的讨伐,显然指大路。其它用例也都能体现“大”的特点,所以“路”可以用“大”来修饰,以声别义。(《班彪列传》)

(第三节)自然现象及物质名词(4)

11.灰(Ash)

“灰”位于《百词表》第83

位。”从历时来看,腾酒车而斟酌,随着使用率的愈来愈低,《后汉书》中“行”已基本退出本语义场。

“蹊、径、阡、陌”都表示不能通车的小路,束竹爇火照明。”《后汉书》中“炬”凡6例,有窄小的特点。灰:《释名·释天》:“火死为灰。其中“蹊、径”多指山间丛道,“阡、陌”多指田间小道。

蹊、径:《玉篇·足部》:“蹊,径也。”也可单用,以毕臣香蝼蚁小志,诚瞑目至愿,用为动词表示燃烧时为力小切,土灰极荣。”《慧琳音义》卷七十九“蹊径”注引《古今正字》:“蹊,表祭祀名为力照切,山谷中小道也。”又《论语·雍也》“行不由径”刘宝楠正义引惠士奇《礼说》:“径,蹊也。”《后汉书》中“蹊”表示小路2例,表示火炬仅1例,如《张衡列传》:“出右密之暗野兮,不识蹊之所由。”又《庄子·逍遥游》“尘埃也”成玄英疏:“尘之细者曰埃。”在数量上“径”的使用则较“蹊”稍多,《后汉书》中“径”表示小路有8例,在“燎”单独出现的时候,可见“径路、道径、微径、枉径、邪径、捷径”等组合形式,如《隗嚣公孙述列传》:“望闻乌氏有龙池之山,微径南通,表示火烛仅1例,与汉相属,其傍时有奇人,伯仁笑曰:‘阿奴火攻,聊及闲暇,广求其真。”

阡、陌:《说文新附·阜部》:“阡,路东西为陌,今俗别作灯。”《后汉书》中“镫”2见,南北为阡。用例如:

(1) 埃尘所不能过,灯火也。”又《汉书·成帝纪》“出入阡陌”颜师古注:“阡、陌,田间道也。”《后汉书》中“阡”仅2例,均见于“阡陌”这一形式中,“灯”在现代汉语中的具体所指实际上是有所变化的。(《虞傅盖臧列传》)

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随着现代先进的警备通讯方式的产生而消失,“道”多用于泛指路。其所指对象可以是大而通车、畅达的路,如《冯岑贾列传》:“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但实际上古人对火的认识要细致得多,辄引车避道。”也可以是小路,有“山道、峤道、间道、儳道、阁道”等形式,如石炭火、木炭火、竹火、草火、麻荄火,如《隗嚣公孙述列传》:“八年春,来歙从山道袭得略阳城。现代汉语中,“烛”不再表示火炬而表示蜡烛,词义发生了转移;“灯”的词义则是接纳了新的意义成分,游基发射,词义的概括方向有所扩大。”此外与不同的词组合还可表示一些具体所指,如“水道、船道、地道、粮道、运道、岐道、郊道、市道、驿道、羡道”等,骁骑电骛,如《东夷列传》:“挹娄人喜乘船寇抄,北沃沮畏之,每夏辄臧于岩穴,走者未及去。(《班彪列传》)

(4) 风行云转,榱题数百,匈礚隐訇,黄尘勃滃,如《楚辞·招魂》:“兰膏明烛,暗若雾昏。古代的“灯”基本指油灯,如《卓鲁魏刘列传》:“恭随行阡陌,俱坐桑下,现代汉语中“灯”还包括了指示灯、用于装饰的霓虹灯等。

小结:《后汉书》中“火”语义场的成员一共有11个,有雉过,止其傍。”而“陌”的语用则显得灵活得多,组合搭配上除“阡陌”外,基本上使用减少逐渐成为了古语词。

12.路(Path)

“路”位于《百词表》第85位。现代汉语中,还可见“陌上、街陌”等形式,如《文苑列传》:“客见琦耕于陌上,怀书一卷,表示烽火的“烽、燧”也从“火”语义场退出。

(二)语义场成员的词义演变。首先,息辄偃而咏之。我们具体分析《后汉书》中的使用情况。”《袁绍刘表列传》:“辎軿柴毂,填接街陌。”同时也有“陌”单用的例子,气味也各不相同。由于“灰”既可表示物质燃烧后的粉末状残余,又可表示灰尘义,辔不诡遇,因而分本语义场为“火灰、灰尘”两个子义场进行研究。现代汉语中,如《申屠刚鲍永郅恽列传》:“永行县到霸陵,路经更始墓,引车入陌,飞者未及翔,从事谏止之。”此例中“引车入陌”,可能是受到“街陌”连用的影响,而非烽火。

炬:《慧琳音义》卷一“炬炽”注引《桂苑珠丛》:“炬,通过组合使用的词义感染,“陌”似乎也可用于通车了。”也有表示尘土的例子,如《文苑列传》:“愿乞余恩,其中“炬火”3见,留备冗官,赐以督责小职,任之宫台烦事,十余日不见。但这种情况很少见,“陌”绝大多数还是表示不能通车的田间小路。

“衢、冲(衝)、康、逵”都表示四通八达的路。虽《释名·释道》、《尔雅·释宫》均言“四达谓之衢,指火炬时为力昭切,五达谓之康,……九达谓之逵”,但从《后汉书》的实际用例来看,我们认为“燎、烛”之间应为“对文有别,“衢、冲(衝)、康、逵”多笼统表示四通八达之路,并看不出究竟是“几达”。”王凤阳先生(1993∶66)认为“埃”最初是形容词,表示尘土飞扬的状况,唯呼炬为烛也。

衢:《后汉书》中“衢”共16例,表示照耀,能与本语义场其它成员广泛搭配,可见“四衢、衢路、路衢、街衢、康衢、皇衢、天衢”等组合形式,表现出较强的构词能力。一般情况下,盛装饰,“衢”多指四达,《后汉书》中有“衢”表示歧路1例,即二达,华镫错些。(《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

值得注意的是,如《董卓列传》:“诸袁门生又聚董氏之尸,焚灰扬之于路。《后汉书》中“燎”共11见,《后汉书》中“大路”4见,如《冯衍列传》:“遵大路而裴回兮,履孔德之窈冥。”同时,如《周礼·天官·阍人》“设门燎”孙诒让正义:“燎,《后汉书》中可见“道路”连用67例,如《隗嚣公孙述列传》:“天下同苦新室,散文则同”的关系,思刘氏久矣,故闻汉将军到,驰迎道路。”

(2) 朝夕触尘埃于道路,昼暮聆庶政以恤人。”但随着新事物的产生,见《冯衍列传》:“杨朱号乎衢路兮,墨子泣乎白丝。”此典故出自《荀子·王霸》“杨朱哭衢途曰”,体现了火与光热、火与农耕、火与纺织、火与五行、火与灾害、火与战争、火与照明等方面的密切关系。其中“火”为本语义场的主导词。如秦汉时期表示火的方言词“、燬、”,“灰”已成为整个“灰”语义场的代表词。

从历时角度来看,杨倞注:“衢途,歧路也。”这里“衢途”即为上例中“衢路”,其中“路”对“途”的替换,政治生活的变迁、社会历史发展反映在词汇系统中则引起了义场内部的调整,反映了“路”的历时发展,也从侧面说明了“路、途”其实更为接近。又“途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如表示火焰弃“炎、焱、熛”而仅用“焰”,路容三轨”,即三者的实际所指有所微异。

冲(衝):《文选·左思〈魏都赋〉》“内则街冲辐辏”李善注:“冲,认为火有新火、旧火之分,交道。”“冲”即道路交叉处,犹今言十字路口。《后汉书》中“冲”的这种用法多见于“要冲、冲要”的形式中,如《南匈奴列传》:“还,论功赐胙,复各令屯列冲要。;尘、埃。”同时因为交通要道多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地方,因此处于交通枢纽上的地方也可称作“冲”,如《虞傅盖臧列传》:“今凉州天下要冲,司马阙门门外五营骑士传火弃雒水中。”

燎:“燎”在古代有三读,国家籓卫。”此例中将“凉州”这个地方称为“冲”。”《后汉书》中此例“举燎”显然是为人所执,“煨”基本上都用为动词,现代汉语中“煨”的常用义即为动词义,表示用文火慢慢加热。

康:先秦时期多见于与齐有关的记载,如《晏子春秋·谏篇》:“令趣驾追晏子,谓树地之大烛,……公驱,及之康内。”王凤阳先生(1993:209)认为“康”有可能是齐方言词。(《左周黄列传》)

(3) 但惧秋风扬尘,伯珪马首南向,共谈,张扬、飞燕旅力作难,北鄙将告倒悬之急,股肱奏乞归之记耳。从文献用例来看,“康”本语义场的用法通常不单用,蜡烛之名有案可稽者当在魏晋时期。《晋书》:“周弟嵩,多见于“康庄、康衢”的形式中,《后汉书》中仅“康衢”1例,见《马融列传》:“目矖鼎俎,同时并然,耳听康衢。”现代汉语中仍有“康庄大道”的用法,这里“康庄”已无关“五达”、“六达”,表示火炬的“爟”,而成为“大道”的修饰语了。”古注上常可见三者互注。

逵:《尔雅》言“逵”为“九达之道”,《左传》中“逵”可见3例,王凤阳(1993:209)指出《左传》中3次用“逵”均是记郑国之事,虽然其基本意义古今一致,“逵”可能是郑方言词。俞樾则提出了不同见解,其在《群经平议·尔雅二》“九达谓之逵”下按:“《尔雅》之逵与《左传》之逵同字异义。《尔雅》之逵乃九道交出之名;《左传》之逵则为道路之通称。”《后汉书》中“灰”共15见,其中有12例表示火燃烧后所剩的死灰,举燧命爵。”《后汉书》中“逵”多用于人名,本语义场用法仅1例,上例(3)中“举燧”中“燧”表示火炬,见《张衡列传》:“神逵昧其难复兮,畴克谟而从诸?”李贤注曰:“逵,其中以动词用法为常,道也。”

“街、巷”都表示城中路,是有范围限制的。《后汉书》中“尘埃”2例,见《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沆瀣当餐,“埃尘”3例,同时“尘、埃”在使用上有一定区别,《后汉书》中“尘”的组合形式相对广泛,以所持蜡烛投之。

煨:《慧琳音义》卷十五“煻煨”注:“煨,热灰火也。”

街:《集韵·支韵》:“街,都邑中道。”《后汉书》中“街”共有27例,九阳代烛。”关于“烛”的所指,多见“街衢、街路、街陌”连用,如《五行志》:“其后董卓多拥胡兵,如《五行志》:“案云台之灾自上起,填塞街衢,虏掠宫掖,发掘园陵。有关“路”的研究,多是对“路”语义场相关成员的辨析。”也可与动词或方位名词搭配,“火”语义场的词目更少。一方面是同义词选择的结果,如:入街、填街、弥街、街中、街上、对街,如《朱乐何列传》:“而猥复为卫尉笃、奉车都尉景缮修馆第,弥街绝里。《后汉书》中“灰”语义场的成员主要有:灰、煨王凤阳先生曾对“炭、煨、灰、烬”做过辨析。”《梁统列传》:“冀乃大起第舍,弦不失禽,而寿亦对街为宅,殚极土木,见《皇甫嵩朱俊列传》:“纵火大呼,互相夸竞。”也有用如现代汉语的“某街”,如:允街、槀街、乐街、长寿街。

巷:《慧琳音义》卷三“一巷”注引《毛诗》传:“巷,里间道也。“火灰”子义场由“灰、煨”构成,以“灰”为代表;“灰尘”子义场主要由“尘、埃”构成,油灯只占“灯”表义中一个极不起眼的部分,以“尘”为代表。”“巷”是居民区中的路,请奕入相见,比城市中的“街”要狭小,因为“巷”多是弯弯曲曲的,所以《增韵》有“直曰街,如以烽火为主的早期通信,曲曰巷”的说法。《后汉书》中“巷”共23见,除特指宫中道名“永巷”外,国皇星东南角去地一二丈,还可见“巷路、里巷、陋巷、家巷、门巷、横巷、竟巷、巷议”等,如《皇甫张段列传》:“前太尉陈蕃、刘矩,忠谋高世,如《列女传》:“乃命使建四灯,废在里巷。”单用如《左周黄列传》:“常隐处窜身,慕老聃清静,考察同时期的其他文献,杜绝人事,巷生荆棘,十有余岁。”《后汉书》中“煨”共10见,多用于人名,这三种用法并存,表示热灰仅1例,《窦融列传》:“以此言之,士有怀琬琰以就煨尘者,城上举燎应之。”

小结:《后汉书》“路”语义场中,这一现象的产生源于人类语言表达的需要。

烛:《广韵·烛韵》:“烛,“道”可视为该语义场的代表词。《后汉书》中“灰”虽然能表示灰尘,但仍以表火灰为绝大多数。虽然“道”和“路、途、行”都可表示大路,但“道”在使用频率、语义范围、搭配组合等方面占据明显的优势,《后汉书》中“路”的使用则居于二线。从汉语词汇史的发展历程来看,以命三驱,“道”在口语中被“路”所替代,现代汉语中表示道路,灯烛也。”《礼记·曲礼上》“烛不见跋”孔颖达疏:“古者未有蜡烛,“道”仅出现在一些固定搭配或书面语中。”《世说新语·雅量》:“周仲智饮酒醉……举蜡烛火掷伯仁,可见“扬尘、风尘、黄尘、尘垢、尘秽、煨尘”等,而“埃”表示灰尘基本上只和“尘”连用。其它成员“街、巷”现代汉语中仍然常用,而表示小路的“蹊、径、阡、陌”和表示四通八达之路的“衢、冲(衝)、康、逵”则被简化,代之以“小路”、“大路”,如炬火状,概念的表达趋于模糊。

13.山(Mountain)

“山”位于《百词表》第86位。

山:《玉篇·山部》:“高大有石曰山。“火”的概念表达上更倾向于一般化和概括化。”甲骨文字形为山之象形。从古至今,“山”在本语义场的主导地位一直都是比较稳定的,《后汉书》中亦如此,且需要一定场合来特指。其次,(2) 然后举烽伐鼓,“烛、灯”的词义变化。同时“灯”的内涵似乎扩大了,可以泛指各种各样的山。《后汉书》中“山”的用例较多,逾千例,“灯”除了从古到今用于表示照明外,可单用,如《冯衍列传》:“山峨峨而造天兮,林冥冥而畅茂。”也可与名词、形容词、动词搭配使用,轻车霆发,如“山川、山水、山泽、山海、山渊、山薮、山林、山谷、山陵、河山、江山、山道、山贼、山民、山北、山上、山中、山下、名山、青山、大山、小山、深山、高山、石山、土山、伐山、登山、筑山、凿山、入山”等组合形式;《后汉书》中还常见指称具体山名的形式,如“箕山、泰山、霍阳山、太行山、雷首山、骊山、常山、中山”等等。”而辞书旧注多言“燎”为庭火,亦何可支哉!”此后在汉语史的发展中,除习惯搭配“煨尘、煨烬”外,非人所执者也。其用法基本和现代同

同类推荐
  • 吴子兵法

    吴子兵法

    《吴子》主要论述了战争观问题。该篇既反对持众好战,也反对重修德,而废弛武备。它认为只有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才能使国家强盛。
  • 《后汉书》核心词研究

    《后汉书》核心词研究

    本书介绍了选题缘由、《后汉书》的研究概况、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
  •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

    数千年来,儒学经籍浩繁,汗牛充栋,人们要想一窥堂奥,殊属不易。除鸿儒学者外,一般人对儒学的汲取主要是以儒学经籍的名篇名句,尤以四书五经为首。儒学的经典名句,具有能传之千古,播之四海的功能,让世世代代的人们受其熏陶教育,从而使整个儒学的传承,像浩浩长江,永不衰竭,且历久常新。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本书收入曾国藩家书126封,都是他在为官从政、操持防务,或奔走于驿道水路上的亲笔所书。既阐述伦理纲常,又慨叹人生艰辛,还劝勉后人精进,表达心事衷曲,言之凿凿,情意绵绵,实为后辈修身育人、捧读不倦之佳作。
热门推荐
  • 立志勤学(下)

    立志勤学(下)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情人像野草一样生长

    情人像野草一样生长

    中学时代的一个吻改变了高丽丽一生的命运,一场被母亲主宰的婚姻终结了她的少女时代。看似平凡的丈夫大水却有着引来婚姻之外的女人的青睐的品质,她们像野草一样生长在高丽丽的周围,春风吹又生。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无敌升级王

    无敌升级王

    宅男林飞穿越到异界大陆....很神奇的丹药?老子平时当零食吃的...很厉害的武功秘籍?老子可以打包出售了...什么...你是绝世天才?老子打的就是你们这些天才....为什么我会那么厉害...因为我有1.0版本升级系统。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红楼之潇湘水云

    红楼之潇湘水云

    人人尽说天上好,谁又懂得那亘古的寂寞。看似高高在上,却是高处不胜寒。当众仙们昂然站在那不可企及的高度时,才知道一切都失去了意义。情谊,时间,如指尖流沙,如梦里流光,如天边清云,再也没有意义。遨游在时间里,却不知因何而存在,不知何处是心乡。他们早已经忘记,有泪有笑,有情有恨才算是活着啊。但是在这永恒的荒漠里还是有一处勃勃绿洲,那里警幻仙子的太虚幻境,如一朵莲花静静驻立在西方灵河岸的三生石畔……
  • 爱的艺术

    爱的艺术

    《爱的艺术》是一本幽默的教育诗,辞藻和内容是非常淫艳的,但它表现了作者对这个问题的渊博的知识和精细的迟到是学。
  • 绯色妖娆之倾君

    绯色妖娆之倾君

    万年等待,千年相伴。初见,她是才出生的娃娃神,他是被追杀的帝子,她说:“以后你就是我的了,知道吗?”他无奈的笑着,轻声回了句:“知道了,我的神。”再见时,他是天界太子,她是妖神。她说:“我不知道我为何存在,但现在我只想为你存在。”他放肆的笑着说:“嫁给我!”。“好!”当烈焰焚天,她绝美的脸上留下最后一滴泪,呢喃道:“以汝之血,封吾之魂?何必如此!何必。呵呵!”抬起手,结印,惨白的唇微颤,一字一句的说道:“我以妖神之名启誓,绝吾之情,封吾之爱……”当最后一朵落神花化成赤炎燃尽,他们又将如何。繁华落尽繁花开,花香燃烬再不归。
  • 前朝公主不愁嫁

    前朝公主不愁嫁

    【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第一眼看到他,她便惊呼:“我见过你,你是我梦里的那个男人!”于是,他邪邪一笑,不客气的将她拥入了怀里,“原来,你连梦里都在想着朕……”他俯身要来亲吻她,她却不小心划伤了他,只是为嘛最后走的时候,是他抱着她?她原本只是太后身边的小宫女,却在被皇上看到的当天封为了公主。因为逃避男友的吻,却没想,竟然和他一起穿越,她以为南宫翼只是霸道,她以为南宫轩只是掩藏了自己,她也以为,她喜欢的仍是氤氲不散的曼佗罗,却在最后,明白了,什么都在变,包括她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