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9500000011

第11章 名词篇(2)

祖:《日知录·祖孙》:“自父而上之皆曰祖。”《玉篇·示部》:“祖,父之父也。”“祖”最初泛指祖先,《后汉书》也有这种例子,如“高祖”、“世祖”,刘邦和刘秀都称“祖”;但其常见义仍是表祖父,“祖父”、“祖母”、“曾祖”、“外祖”的说法已普遍。《后汉书》中“祖”单用往往表示“祖父”,若泛指祖先通常复合成“先祖”、“远祖”、“祖宗”。

父:《说文·又部》:“父,矩也,家长率教者,从又举杖。”很多学者从许说。郭沫若先生、何金松先生则从字形(从又持斧)本身着手,认为“父”本义为成年男子。如殷代甲骨卜辞中有“二父”、“三父”、“四父”、“多父”。后“父”语义缩小,指同宗中的男性长辈,再缩小指有血缘关系的父亲。现代把父亲的兄、弟称作“伯父”、“叔父”,但不能单独称“父”,先秦则不然,如《诗经·小雅·楚茨》“诸父兄弟,备言燕私”,可见是把“伯”“叔”称作“父”的,《后汉书》中残留着这种用法,“诸父”3见,如例(6)。《后汉书》中“父”也可表示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如“父老”、“渔父”,这也反映出对男性长辈称“父”的影子。

(6)臻性敦厚有恩,常分租秩赈给诸父昆弟。(《光武十王列传》)

考:《尔雅·释亲》:“父为考。”《释名·释丧制》:“父死曰考。”“考”的本义是老,父亲自然比儿子年老,所以“考”可表示“父亲”。在上古汉语中,“父、考”均可泛指父亲,无论在世亡故,“父、考”之间的区别亦类似于“母、妣”。《后汉书》中可见“考妣”、“皇考”、“祖考”,表示对去世父亲的敬意和忌讳。

伯:《白虎通义·姓名》:“伯者,子最长,迫近父也。”“伯”本指长兄,《后汉书》中如“伯兄”、“伯父”、“伯母”,也常作为排行老大的取字之用,后来泛指长者,段注“凡为长者皆曰伯”,在《后汉书》中可见“方伯”,即一方诸侯之长。

叔:《释名·释亲属》:“叔,少也,幼者称也。”《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郑玄笺:“叔、伯,兄弟之称。”《后汉书》中多见“叔父”,单呼“叔”指叔父的仅有1例,见例(7),这里“四叔”指少昊的四个叔叔。《恒言录》:“汉以前未有称伯、叔者,魏晋以后乃有之。”《颜氏家训·风操》:“古人皆呼伯父、叔父,而今世多单呼伯、叔。”不过单呼“伯”我们在《后汉书》中并未发现。又《尔雅·释亲》:“夫之弟为叔。”《后汉书》中“叔妹”6见,用来称呼丈夫的妹妹,如例(8)。

(7) 人各有能,因艺授任,鸟师别名,四叔三正,官无二业,事不并济。(《张衡列传》)

(8) 妇人之得意于夫主,由舅姑之爱已也;舅姑之爱已,由叔妹之誉已也。(《列女传》)

舅:《广韵·有韵》:“舅,夫之父也,亦母之兄弟。”《后汉书》中“舅”多用来表示“母之兄弟”,表示“夫之父”时“姑舅”连文。

兄、昆:《尔雅·释亲》:“男子先生为兄。”《后汉书》中“兄”都表示兄长。又《玉篇·日部》:“昆,兄也。”池昌海先生(2004:172)认为“昆、兄”的区别在于“兄”活动能力强,“昆”则不单用,与“弟”连用。这种说法有待商榷。“昆”在先秦是可单用的,《左传·昭公十六年》“孔张,君之昆孙”杜预注:“昆,兄也。”《后汉书》中也有“昆”单用表示兄长的例子,如例(9),李贤注“昆,兄也。”王凤阳先生(1993:326)认为“昆”可能是方言或代语,《说文·日部》:“罤(昆),周人谓兄为昆。”我们倾向于王先生的观点。

(9)牛哀病而成虎兮,虽逢昆其必噬。(《张衡列传》)

弟:《尔雅·释亲》:“男子后生为弟。”“弟”也可以指妹妹,如《史记·晋世家》“骊姬弟生悼子”司马贞索隐:“弟,女弟也。”因妹妹有专词“娣”,“弟”后来就专指弟弟。《后汉书》中“弟”均表示弟弟,而用“女弟”、“娣”来表示妹妹。

儿:《说文·儿部》:“儿(兒),孺子也。从儿,象小儿头囟未合。”许慎从幼儿角度对“儿”进行解释;李锦山先生(2005)则指出,“儿”最早是作为方国名或地名出现的,最初含义似与儿童无关,可能表示某一特定地域的原始习俗或崇拜观念。据我们自己的核查,在甲骨文中的“儿”确是国名、地名或人名,但在一些后世文献中“儿”却常表示小孩,关于“儿”的本义仍需进一步探讨。《后汉书》中“儿”多指幼儿,也表示儿子,可单用,也可见“男儿”、“儿子”的形式。

子:《释名·释亲属》:“子,孳也,相生蕃孳也。”这从词源的角度说明了孳乳出的后代都叫“子”,不论男女,泛指孩子。“子”在《后汉书》中多指“儿子”,此时“子”、“女”意义相对,如例(10),也有表示“女儿”的用例,如例(11)。

(10) 数年间,人养子者千数,佥曰“贾父所长”,生男名为“贾子”,生女名为“贾女”。(《陈王列传》)

(11) 帝从之,以梁贵人良家子,定立为皇后。(《邓张徐张胡列传》)

比较“儿”、“子”可以看出,“子”一般泛指后代或男性后代,“儿”虽可指儿子,但多表示幼儿,在《后汉书》中可见“小儿”、“童儿”、“儿戏”;同时“儿”的轻辱意味也是“子”没有的,如“儿妾”、“大耳儿”,这些“儿”都不能换成“子”。

婿:《尔雅·释亲》:“女子子之夫为婿。”“婿”表示夫婿时相当于“夫”,王凤阳先生(1993:330)指出:“夫”和“妻”是一对对称的词,“婿”是为了区别“夫”而赘加的,只用于妻族的称呼。确是如此,文献中并未见过女子自称其夫为“婿”的。《后汉书》中可见“女婿”、“姊婿”、“女弟婿”。

《后汉书》中记载了丰富的职官名,如表示文职的“相、大夫、卿、令、丞、长、尹、宰、郎”,表示武职的“将、帅、尉、兵、卒、士”等,这些职官名反映了完善的官职系统,文武官员一应俱全,国家的政治大权由男性掌握,从《后汉书》中与“男”相关的表职官的词就不难看出这一点。专家学者在职官词方面的研究及著述颇为丰富,在此我们不一一展开,只重点分析一下“士”。

士:《诗·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陈启源稽古编引严缉说:“士与女对举,是贵贱之通称。”又《尔雅·释言》“髦士,官也”邢昺疏:“士者,男子之人大号。”王凤阳先生(1993:401)认为“士”最初是“男子”的通称。王国维在《观堂集林》卷六中说:“士者男子之称,古多以士妇连言。”考察《后汉书》,“士妇”不见而“士女”有4见,如例(12);且《后汉书》中“士”多表示“甲士、武士、军士”等,是一个表示武职的官职名。

(12) 近者神祇启悟陛下,发赫斯之怒,故王甫父子应时馘截,路人士女莫不称善,若除父母之仇。(《宦者列传》)

雄、牡、特:《玉篇·牛部》:“飞曰雌、雄,走曰牝、牡。”《后汉书》中“雌雄”、“牝牡”多相对而言,如《文苑列传》“比目应节而双跃兮,孤雌感声而鸣雄”;又《说文·牛部》:“特,牛父也。”其实“特”表示雄畜而不限于牛,如《左传》中可见“特羊”,《尔雅·释兽》:“特,雄也。”《后汉书》中有“特牛”1例,如《祭祀志》“庚申,告至,祠高庙、世祖,各一特牛。”

小结:《后汉书》中“男”这个概念下所涵盖的词包括四部分:与性别有关的词、亲属称谓词、职官词和用于表示禽兽性别的词。与核心词“女”相比,表示女性配偶的词仅有“夫、婿”,而指男性配偶的词很多;与“男”相关的表示职官的词却多达25个,这进一步从语言的角度体现了中国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

3.人(Person)

“人”位于《百词表》第18位。有关“人”的研究,已有一些重要的成果。“人”在甲骨文中是一个侧身站立的人形,刻意突出人的肢体。《说文·人部》:“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象臂胫之形。”古今汉语中,“人”都可泛指,表示能制造工具能说话的动物,具有超阶级、超种族性。《说文·民部》王筠《句读》:“民,亦人之通称。”《国语·周语下》“是去其藏而翳其人也”韦昭注:“人,民也。”《诗·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朱熹集传:“民,人也。”在古籍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人”、“民”互注的例子。《后汉书》中“人”、“民”都可以用来表示百姓,且可见“人民”、“民人”的形式。

关于“人”、“民”,很多学者作过讨论。王凤阳先生(1993:359)认为:在春秋以前,“人”除泛指外,是“民”的对称,“民”指奴隶或被统治者,“人”则指社会上的统治阶级或占统治地位的种族,直至奴隶制的瓦解,“人”和“民”才逐渐混同。这是先秦时期“人”、“民”的不同,那么《后汉书》中的情况又如何呢?

“人”在《后汉书》中共5937例,除去对前代文献的直接引用以及由“人”组成的双音词和固定词组而外,单音词“人”有3812例,可以用于泛指一般意义上的人,也可指称百姓、人才、别人、在上位者及古代的圣贤之人。《后汉书》中“人”表示人才、圣贤之人的有97例,仅占了单音词“人”总例数的25%,这与《论语》的情况已经有了非常大的不同,这种比例在《论语》中占了80%以上。而《后汉书》中“人”绝大多数用于泛指一般意义上的人和百姓,说明到了《后汉书》时代,“人”主要是指普通人了。从《论语》到《后汉书》,“人”的词义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后汉书》的语言实际也证明了王凤阳先生的观点。在《后汉书》中,“人”表示百姓的例子如:

(1)比年水旱伤稼,人饥流冗。(《卓鲁魏刘列传》)

当“人”表示百姓时,“人”和“民”还可以在相同的语言环境中置换。我们常看到“流人无名数欲自占者人一级”和“流民无名数欲占者人一级”,显然这里的“流人”就是“流民”,此外还有诸如“边人/边民、贫人/贫民、吏人/吏民、饥人/饥民、牧人/牧民、人用/民用、人相食/民相食”等。

“民”在《后汉书》中共720例,除去对前代文献的直接引用以及由“民”组成的双音词和固定词组而外,单音词“民”都是指百姓,在《后汉书》中,“民”往往与“朕”、“君”、“上”、“寡人”、“贤圣”等表示在位者、在上者的词同出现在一句或一段中以遥相呼应,且出现的场合多为正式的诏书、手敕。例如:

(2)朕日夜惟思,羞威不行,则欲诛之;通于时变,复忧万民。(《乌桓鲜卑列传》)

在《后汉书》中,也有“赐民”、“治民”、“理民”、“诏民”、“恤民”等说法,如《孝和孝殇帝纪》:“赐民爵及粟帛各有差,大酺五日。”《陈王列传》:“今失其劝种之时,而令给驱禽除路之役,非贤圣恤民之意也。”发出这些动作行为的都是在上者、在位者、贤能者。可见《后汉书》中,“民”的语义重心仍然是“下”。以上分析表明从先秦到《后汉书》,“人”较之于“民”,其常用义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重心转移,而“民”则基本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说文·民部》:“氓,民也。”朱骏声《通训定声》:“自彼来此之民谓之氓。”可见“氓”指的是由外地迁来的平民。《后汉书》中“氓”1例,“氓蚩之悟悔兮”,其引自《诗经》。又《集韵·耕韵》:“氓,通作萌。”《方言》卷三“氓,民也”钱绎笺疏:“氓、萌声义并同,古皆通用。”《后汉书》中有“黎萌、边萌、民萌、群萌、萌黎、奸萌”等用法,表示百姓,均为双音词。如《朱乐何列传》:“即陛下可为尧、舜之君,众僚皆为稷、契之臣,兆庶黎萌蒙被圣化矣。”

“众”、“庶”都可表示百姓。《大戴礼记·四代》“幼勿与众”王聘珍解诂:“众,谓民众。”《逸周书·克殷》“商庶百姓咸俟于郊”朱右曾集训校释:“庶,庶民。”“众”、“庶”在《后汉书》中表示普通百姓单用较少,多复合成双音词,如“人庶、民庶、品庶、兆庶、群众、众庶、民众”等。如《李陈庞陈桥列传》:“陛下以百姓为子,品庶以陛下为父,焉可不日昊劳神,垂抚循之恩哉!”《杜栾刘李刘谢列传》:“伏念当今地广而不得耕,民众而无所食。”

“苍”本表示草木之色,参考其后的“绿”语义场。《后汉书》中“苍”表示百姓仅1例,见《列女传》:“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这里“苍”犹言“苍生”,《后汉书》中不见“苍生”的用例。

《后汉书》中表示百姓时,我们可以看到有大量的双音词,其中“下民、小民、子民、细民”与“万民、蒸民、齐民”体现了感情色彩的差异,“黔首、百姓、布衣”则显示了独特的命名角度,值得注意的是诸如“人民/民人、人庶/庶人、人众/众人、萌黎/黎萌、民黎/黎民、民庶/庶民、品庶/庶品”这样一些词,程湘清先生在《先秦双音词研究》中把这种词称为“同词异序”,也就是说它们原本就是一个词,只是词形不同而已。潘允中先生(1989)讲,产生大量复音词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同音的单音词太多,二是同义的单音词过于纷繁。《后汉书》中在百姓这一义位上,“萌、氓”同音,而又有“人、民、众、群、庶”等,于是适应语言交际精密化的要求就产生各式双音词,这些“同词异序”的双音词无论正反序,表义都是明了的,所以字序并不影响交际的效果,也就产生了大量词形不稳定的双音复合词,至于后来为什么选择了一种词形而放弃了另一种,比如到现代汉语里我们保留了“人民”、“众人”,而“民人”、“人众”不再使用,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语言内部适应经济原则而趋向形式统一的因素,也可能受语音、方言等各因素的影响。

《后汉书》中的人,我们依据年龄可分为孩童、中年人、老年人三种类型。《列子·天瑞》:“大化有四,婴孩也,少壮也,老髦也,死亡也。”关于“婴、童、孺”,“壮、丁”,“老、耆、艾、耄、耋”的区别和用法,王凤阳先生在《古辞辨》中都有详明的解释和分析,而《后汉书》中的这些词相比下并没有别的意义发展和变化,我们这里就不一一赘述。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婴”的义域问题,蒋绍愚先生(1989:48)曾指出:在秦汉时,“婴”和“童”的义域是交叉的,“婴”既可指刚出生的小孩,也可以指七八岁十几岁的孩子,到了唐代,“婴”和“童”才不再交叉了。《后汉书》中实际上“婴”和“童”就已经区分得很清楚了,二者义域已不再交叉,如《袁绍刘表列传》“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方术列传》“抱邻家婴儿”,不见“婴”用来表示幼童的例子。到了现代汉语中,“孺、丁、耆、艾、耄、耋”则有明显的文言意味,常用的就只剩“婴/童、老”了,可以说从侧面反映了语言的经济原则。

同时,依据职业和身份地位的不同,《后汉书》中的人还可以分为自由人和非自由人,其中自由人包括有一技之长的“士、农、工、客、商贾、倡伎”和含贬义的“盗、贼、寇”,非自由人包括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奴、仆”和被禁锢的“囚、虏”。在《后汉书》中这些词多充当正语素,与其它词组成偏正结构,如:“甲/吏/博/武/军/道/高/人士”、“百/画/相/漆/印/卜工”、“刺/说/侠/食/剑/戏/游客”、“老/奸/强/巨/群盗”、“汉/国/夷/凶/黠/妖贼”、“外/蛮/逃/众/穷寇”、“家/亡/骑奴”、“奴/家/庸仆”、“系/禽/死/冤/重囚”、“夷/胡/羌/南/北虏”。

上述所分析讨论的表示百姓的人、不同年龄的人、不同职业身份的人,从某种意义上看,反映的都是具体的“人”,而抽象概念的“人”,在《后汉书》中也是有的。如:

(3)于是天人之际,事物之宜,粲然显著,罔不备矣。(《荀韩钟陈列传》)

上例“天人”中的“人”即为泛指,类似的例不烦引。另外在《后汉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数词+人”的用法,例如:一人、四十五人、百人、千人、万人等等,此中之“人”即反映的是抽象概念的“人”,同时似乎也有量词的意味,是汉魏六朝时期量词的飞跃发展在核心词中留下的印记。

小结:《后汉书》中“人”语义场的词目很多,虽然这一时期“人”、“民”都可以表示百姓,且从语义的发展变化来看,“人”、“民”基本都是从具体的人逐渐发展出具有抽象意义的人;但“人”在使用频率、语义范围、语用环境等方面都占有明显的优势,我们认为“人”是这个义场的上位词和基本词。《后汉书》中与“人”相关的词是很丰富的,我们可以分为表示百姓、不同年龄及不同职业身份的人三个类别,其中指称百姓的各种双音词,极为吸引眼球,是值得注意的,可能在《后汉书》所处的汉魏六朝之际,社会动荡,政治分化,统治者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反应在语言上就出现了各式纷繁的不同命名角度、不同褒贬色彩的表示百姓的词。而到了现代汉语中,就仅有“人/人民/百姓、婴/孩/童/老、农/工/商”依然活跃,作为泛指的“人”古今意义一致,没有变化。

(第一节)生物类名词(下)

4.鱼(Fish)

“鱼”位于《百词表》第19位。《后汉书》中“鱼”的概念下有:鱼总名:鱼 代指:鳞、鲜 专名:、鲂、鳊、、鲿、鲤、鳣、鱏、鲛、魦、鲸、鳆

同类推荐
  • 俗语

    俗语

    本书收入的是从传世的文史典籍中搜集整理的俗语,并加以必要的注释和例句。所收俗语包括:拔出萝卜带出泥、白日做梦、包子有肉不在褶上、醉翁之意不在酒等。
  • 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白话译本)

    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白话译本)

    本书是一部上至治国安邦的经国大略,治军作战的用兵良策,决讼断案的明察睿智;下至治家理财的精明算计,立身处世的生活锦囊,逢凶化吉的机敏权变;甚至于宠宦奸臣的阴谋诡计,损人利己的狡黠小慧,无所不包的奇书
  •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韵府词库

    韵府词库

    《韵府词库》是作者花费近十年心血,在有关资料及工具书上选取六千余个韵单字,搜集古今汉语词典、词组约二十六万个汇编而成,为广大爱好作诗填词的读者及苦于汉语词组搭配检索的读者提供了方便。
  • 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

    《北山酒经》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追述了酿酒的发展历史,中卷和下卷介绍了酿酒的具体技艺。《北山酒经》虽为酿酒技艺的专著,实则却渗透着酒文化的浓重缩影,为饮而酿,酿则必饮,可谓关乎酒之品质的重要著作。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达·芬奇笔记

    达·芬奇笔记

    1651年,一位名叫拉斐尔·杜弗里森的法国出版商根据达·芬奇笔记手稿整理出版了《达·芬奇笔记》。笔记手稿非常随意,稿纸凌乱,没有排序和编码,有的甚至是达·芬奇用左手写成的反书——后人需拿镜子才能破解。手稿无所不谈,但中间不连贯,同一页稿纸上有可能开头说天文,中间谈声音原理,最后说色彩,许多文字写在稿纸边缘。这些即兴的议论,闪耀着真知灼见的光辉,给后人以无穷的智慧的启迪。配上达·芬奇手绘的图片,本书具有极高的欣赏和保存价值。
  • 古代诗歌总集:诗经

    古代诗歌总集:诗经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诗歌总集:<诗经>》生动介绍了《诗经》的产生、收集与流传、周民族史诗和怨刺诗、《诗经》中的爱情诗、《诗经》的情感和思想、《诗经》的特色和地位影响等内容。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生了一窝恶魔宝贝

    生了一窝恶魔宝贝

    女人怀里抱着一个女孩,手上拉着一个男孩站在传说集团的楼下望着这陌生有熟悉的大厦。男孩满怀欣喜:“妈咪,爹地就在这上面吗?”怀里的女孩一听到爹地就哭起来:“小物要爹地,呜呜….”女人闭上眼呼了一口气:“想要救小望和小礼回来,我们只能这么做了。”【计划一:认爹】她带着一双儿女以“间谍”身份回归,只为了“窃取”传说集团的年终计划,谁让自己的另一双儿女落在高家人手里。“小希,你一会儿带着妹妹在这里等,一会儿从这个门出来的最帅的男人就是你们的爹地,计划你们应该知道吧!”小希行了一个军礼:“保证完成任务。”小物看看哥哥再看看妈咪小嘴巴撅了起来:“小物要爹地,呜呜….”汗…【计划二:归宗】小物坐在他的怀里接受到了哥哥的眼神的指令点点头。“叔叔和哥哥长得好像,不如我们玩滴血认亲好不好?”凭借着嗲死人不偿命的撒娇语气和无辜可怜的大眼珠里的朦胧泪水谁能拒绝。小希顺手掏出怀里的小刀,还有桌子上现有的清水杯….小物露出惊讶的神色不敢相信:“血融合了…”内心欢喜:真的是爹地。【计划三:任务】小希和小物“擅自”改变计划,偷情报成了撮合爹地妈咪,因为他们想要一个家。小望和小礼也凭借机灵的头脑正准备脱离“魔掌”与妈咪团聚。【正文简介】白天她只是传说集团秘书部的一个小秘书,也要应付难缠上司和美女同事,平平淡淡活泼中加点小野蛮。晚上她回归城堡变身豪门少奶奶,其实就是一个魔鬼的玩偶,侥幸活着的玩偶。掌控她的魔鬼就是她的老公,传说集团的神秘总裁。传说,他患有家族绝症和严重虐人和被虐症。传说,他娶过六位太太都未撑过新婚之夜,不是疯了就是残了。传说,他有一个古怪的奶奶四处为他寻找猎物,只为了他开心。传说,他就是一个妖孽,有让你生或死的权利。【魔鬼天使一起沉沦的游戏是什么?】男(期待):“我们生个孩子好吗?人家说夫妻之间有孩子的牵绊才是完整的家”女(无视):“我们之间有爱吗?”背对,起身,穿衣ING女人回头看着他的背影(冰冷):干吗去?男(气愤加火大):你不和我生。我找别人去行不?女人一把将男的拖上床翻身压倒他,自顾自接他的衣扣:生吧,爱生几个生几个,爱生多久生多久…οΟ推荐οΟ一女侍三夫:灵异宠文,NP无限:嗜血女和狠辣男强对强XXOO以及OOXX的一对一的大宠小虐故事:丑女戏邪君:魅世青莲:绝色爹爹不好惹:
  • 正室

    正室

    我可以跟你结婚,但是你必须答应我三个条件。第一,婚后你们可以在家里偷情,但是不能被媒体发现。第二,你不能干涉我的私生活,当然,我也不会给你们凌家抹黑。第三,你最好把你房间在装修的好一点,不要有一丁点隔音,我怕我会失眠!安家有两个女孩,可是,却只有她才能嫁入豪门,因为她是安家的长女,也是安家唯一名正言顺的嫡女,只可惜,不为人所爱。*“我才是驰的女人,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不要以为别人叫你一声少奶奶你就忘了自己叫什么。”“你是他的女人,不过,也请你记住,我才是他名正言顺的妻子。”“你——!”“我有点累,想吃什么自己做吧!”然后她绕过小三上楼,一点也不服软,因为,她只是和丈夫签了协议,而并未跟小三签订过协议,而且,那女人,想到母亲的死,她不会再步母亲的后尘,让小三逍遥得势。*“你现在高兴了,害的她流产,你开心了是吧?”那天,丈夫把她抵在门口,双手用力的掐住她的脖子,很是痛恨的大吼。“是!”她冷冷的一个字,虽然她并没有高兴,可是,开口就是那样的一个字,即使明白,这一个字可能会让丈夫要了她的命。*这是正室的天下了,她安宁不会如她的名字一样的安宁,她会让这个小三猖狂的时代早早结束,她在嫁给他的那天就已经暗暗地发誓。*推翻小三王朝,且看我们平时不露声色的安宁少奶奶如何美人心计.*喜欢的亲要记得收藏哦,收藏的多,飘雪才有动力快点更新哦,嘿嘿,先全体抱下,想死你们啦!--------------------------------飘雪腾讯微博:http://m.pgsk.com/qingfenglianpiaoxue推荐新文《重生-绝色弃妇》现代重生,略带异能。每天一更,保证不断,亲们喜欢的要先收藏支持哦!推荐飘雪完结文《总裁的欢宠》(特别推荐)《总裁的刁蛮妻》《傲世总裁追妻记》《冷总裁的前台小姐》(特别推荐)《总裁的极品妻》(飘雪挚爱)《冷总裁之惹火宝贝》《弃妃的怒放》《冷总裁之承欢新娘》推荐好友热作《女色》《怒婚》《第一妾》《第一寡妇》好友色色穿越,寡妇门前遍地桃花,亲们要支持哦。《天价前妻》《绝色生香》《一等贵妇》《绝色凤帝》《总裁囚欢》《第一庶女》《绝色尤物》《离婚不离家》(婉儿新现代离婚文,飘雪超喜欢)《限制级离婚》《误睡总裁房》《婚后的诱惑》《弃妇的诱惑》
  • 漂泊中的温柔

    漂泊中的温柔

    本书主要讲述寓居于海外的华人,在异国他乡的文化碰撞中所获得的生活感悟和人生智慧,是作者多年海外生活的积累。通过《等待花开》、《古巴假期》、《凌晨4点58分》、《情人节的玫瑰》等短篇故事诠释浓烈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并向读者展示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如何坚守责任。寓居加拿大多年的才女陆蔚青,带着她的多年作品回到故里,从最早的动荡不安,到现在的安之若怡,作者的内心所经历的过程,是一个人走出故里、走向外界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从外边的世界收回目光,审视自我的过程。在漂泊中守候着一份赤诚,在追寻中坚守责任,在温柔中挥洒坚强,在爱与自由的包围中释放热情。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你认识何卿卿吗

    你认识何卿卿吗

    小说中对中年事业有成男人的心理危机刻画得传神而到位。他涉险熬到了一把手的位置,功成名就,还保持着反省和谨慎,但在生理和情感上却陷入了双重的困境。
  • 桑那镇的春天

    桑那镇的春天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