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是胜利的开始。争取主动,就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主动与被动,是相对的。不争取主动,就会造成被动。严格地说,既不主动,也不被动的事是没有的。
主动与被动,往往表示着成功和失败。如“先发制人”,是为了争取主动;运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也是为了争取主动;即使碰到困难,处境极其不利,千方百计扭转形势,转败为胜,还是为了争取主动。所以,我们说,在通常的情况下,主动是和优势连在一起的,被动是和劣势连在一起的。
农业生产,是一场伟大的斗争。要在这场斗争中稳操胜券,不断取得丰硕的果实,首先就要争取主动。当前,各地正在加紧备耕,一个全面大增产的生产新高潮正在形成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保证旗开得胜,直接关系着今年大增产计划的实现。俗话说:一步主动,步步主动。第一仗打好了,不仅给第二仗、第三仗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可以鼓舞士气,激励斗志,最大限度地组织群众投入大生产运动。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在农业生产上争取主动,必须根据农业生产上的特点,从各方面做艰苦细致的工作。如农业生产季节性很强,要从时间上争取主动;大生产需要更多更好的肥料、种子、农具、农药等生产资料,要从物质准备上争取主动;和大自然作斗争,一定会碰到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要从防灾减灾抗灾方面争取主动;实现大丰收,必须通过人的劳动,发挥人的智慧,要人的因素第一,从思想工作上争取主动,等等。总之,能够争取主动,就能够打胜仗;春耕春播争取了主动,中耕田间管理和实现全面大增产就主动了。
试说彝族年
彝族人民的年节,是一年之中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它的规模和影响,远远超过了火把节。所谓“冬年夏节”,多少年来都是把年节置于火把节之上,而且大小凉山的彝族人民都有过年的习惯;在过年时,“椎牲祀祖,衣新衣,不劳作,拜长者,走渊族……”也基本上是一致的。
彝族人民对过年,是十分重视的。快过年了,出门的,远行的,都要赶回家。这一点,与汉族人民的“团年”,颇有相似之处。彝谚说:“再爱飞的鸟儿,天黑了要回窝;再不顾家的儿子,过年了要归屋。”为了过年,家家户户要提前做许多准备工作,如喂过年猪、存过年粮、缝过年衣、砍过年柴、酿过年酒等。每年秋收大忙以后,彝族人民就开始筹办过年的事情,真是“木苏算,阿依盼”,一旦到了年节,前前后后总要搞十天八天,甚至半月才结束。
彝族人民过年的主要活动,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椎牲祀祖。椎牲以四只脚的为贵,两只脚的为次,即打猪、羊为贵,打鸡为次。祭祀祖先只及直系曾祖,曾祖以上因无称谓,一般都不讲了。祭祀时,供以猪头,陈以杂酒,有的还要向北方默念“招魂词”。但没有供羊头的,也无跪拜或鞠躬之礼。二是宴饮,吃坨坨肉,喝碗碗酒。有宴饮一天的,也有宴饮三天的。在这些日子里,要穿上新衣服,不事生产劳动,也不搞什么集会活动。三是走亲戚,拜新年。彝族人民拜年,以送猪头表示对别人的敬畏或亲密,有送一个猪头的,也有送半边猪头的,根据各人的经济条件和不同的对象而定。在奴隶社会,奴隶主为了敲诈勒索广大劳动人民和奴隶,过年时不但强迫百姓娃子送猪头,还搞什么过年“看财喜”,在酒醉肉饱之后,大肆抓娃子和抢劫财物。所以,过年时常常使一些群众财物丧尽,家破人亡。至今留下了“灾难同年节连在一起,过年了,灾难也临头了”的心酸话。
彝族人民的年节,虽有这么丰富的内容,这么深远的影响,但是文字记载却不多,也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在不少汉族同志中,提到彝族人民的火把节,知道的多,赞叹的多,提到彝族人民的年节,差不多都不大了解,有的还把它同汉族人民的春节混为一谈。我们查了有关的书刊和地方志,介绍彝族人民火把节的比较多,也比较细,介绍彝族人民年节的却很少。
对于这一个问题,我们同一些同志议论了一下,觉得有几个原因。其一,对彝族人民为什么在阴历十月过年不够清楚。这就涉及彝族的历法了。彝族的历法与汉族的阴历,基本上相同,但又不尽相同。彝族人民计算年月日,完全凭观星望月,推测记忆。每年分为十二月,每月三十天或二十九天,以月圆之日为中,前半月为明,叫“朵”;后半月为暗,叫“依”,积年之余日,至三年加一月,相当于阴历的闰月。年月日的称谓,只用十二地支,不与十天干相配:不说子丑寅卯……只说其属相鼠牛虎兔……如子年即鼠年,丑月即牛月,寅日即虎日,等等。遇到婚丧、禳祭或出殡等大事,需先择吉日,以虎日为上吉,龙狗日次之,其余的一般不取。对彝族人民这样的计算法,凉山附近的汉族人民称为“黑甲子”,意思是指没有历书,与阴历不能完全画等号而言,不是说它不科学。也有同志提出,以后可以不叫“黑甲子”,叫“彝历”更好些。
那么,彝族人民为啥是在阴历十月过年呢?主要是岁首不同。阳历是一月为岁首,元旦在一月一日;阴历以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春节。彝历则以建子月为岁首,即阴历的十月。而不是说彝历是一年十个月,一个月为三十六天。其二,彝族人民过年和过火把节,从内容到形式都不一样。过年是分散活动,以家庭团聚、亲友走贺为主;过火把节则是一个堡子、一个村寨、一个乡甚至一个县为单位集体活动。这样,其他民族的群众就误认为彝族人民重视火把节;不大重视年节。其实恰好相反。
粉碎“四人帮”以后,州政府遵照党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对彝族年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在过彝族年前正式发出通知,在全州范围内休假三天。广大彝族干部、群众,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纷纷利用年节,揭批“四人帮”,宣传党的政策,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破除迷信思想,改革落后习俗,学先进,作调查,有的向亲戚传经,有的找朋友取宝,有的在节日坚守岗位,过一个革命化的年节。
(1977年《凉山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