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一个交代
风风雨雨几十年。
“文化大革命”后欣逢盛世,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干了二十年。六十一岁退休,沐浴着复兴中华的大好时光,生活安宁祥和,身体还不错;在思想和心态上,努力跟着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的步伐,日子过得从容、轻快而休闲。
有了时间,常常待在书房里,把过去没有读的,或者没有认真读的书籍找出来浏览。没有计划,也没有什么目的,信手翻阅,随便看看。有时还记个题目,摘几句自己喜欢和有所体会的文字。没想到竟真有一星半点的收获,一方面是对过去的工作和生活进行梳理;一方面是对退休以后的思想、心态和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有一些新的感悟。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越来越多,而且长寿者已经从过去的凤毛麟角变成了今天的比比皆是。这是一个盛世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活体现。可以说,现在的中国老人,已经开始过着几千年来从未有过的,既献余热又享清闲的幸福生活。因为他们得到了生存的权利、生活的保障,开始追求生命的快乐,逐步走向“生活是实在的,感情是丰富的,爱好是广泛的”生活新时代。
老年人想开心,希望快乐,这是人的本性。但是,有时却在“新的”与“旧的”之间徘徊,甚至犯点迷惑。“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一句诗妇孺皆知。思想家罗素说过一句名言:“惟其人生有限,人的乐趣才能永远显得新鲜活泼。”应该相信,快乐的人生与善良的人生是一致的,统一的;一切不快乐都出自某种对立,或缺乏一致,或自我的分裂。从而自觉地做到“一个人若能将个人的生命与人类的生命激流深刻地交融在一起,便能欢畅地享受人生的至高无上的快乐”。
我们炎黄子孙从古到今,就有“革故鼎新”的文明传统,具有对新生事物的敏感和追求的特点;同时,也关心历史,不忘祖宗,既懂得新与旧的彼此联系,而又明白它们相互区别的道理。否则,怎么解放思想,怎么深入改革开放,怎么按照科学发展观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呢?还有一句话,如果不是这样,老年人怎么自觉地献余热、享清闲,怎么能够与时俱进,享受生活的快乐呢?
岁月予人,是与生俱来的,而且不分贵贱贤愚,一律平等。为了把“新”与“旧”联系起来进行对比,做到“温故而知新”,我把自己度过的岁月分成三个时段,并按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归结为“三天”:昨天、今天、明天。
昨天,第一个时段。孩提,念书,十七年。
今天,第二个时段最长,有四十多年。其中又分为三个阶段: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文化大革命”,十五年,主要是学习、实践、锻炼;二阶段是受冲击的十年浩劫;三阶段是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拼命干,作奉献,时间将近二十年。
明天,则是退休以后,走进献余热、享清闲的晚年生活,时间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算起。
经过回顾与梳理,明白了人生拥有“三天”的道理,就为“温故”和“知新”打下了思想基础。“故”者,一般是指老的、旧的和过时的。回顾它只是一种方法,为“知新”作“准备”,“知新”才是目的。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讲的“温故而知新”,能够口传身授两千多年,其生命力全在“知新”二字。有人说,“温故而知新”,就是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觉得有道理。但深究一下“知新”的内涵,还必须包括对今天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只有在热爱现实、拥抱现实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激发人们的热情和进取精神,更积极、更自觉地去争取和创造未来。
本书选用的稿件和文章,就是按照上述我度过的三个时段,梳理出的人生“轨迹”,从几十万字的旧稿、底稿和剪报中遴选出来的,其中属于第一时段的占小部分,属于第三时段,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占大部分。辑入时则打破时序,按稿件和文章的体例和内容,分别编选成“新闻篇”、“言论篇”、“评介篇”、“散文·诗歌”、“采访·拜访”、“书斋掇拾”、“不堪回首的‘浩劫’”等几部分。这些文字基本上都是在报纸和刊物上发表过的,属于“炒陈饭”一类。其中有关“文化大革命”中的几篇文章,“书斋掇拾”中的短文和小诗,是我在退休以后断断续续写成的,为初次示人。
书内编入的稿件和文章,因写作时间跨度很大,从内容到形式、语言风格,都有不小的差异。其中,有的虽然得到当时的某些肯定或赞扬,有的登在大报上或被大报转载,但历史地看那个年代的新闻报道,尚处于“边学边干”、“新闻无学”的“五性一论”的起步阶段。因为本书的主要篇章是“温故”,有反思、总结的意思,还有“自省”、“自鉴”的想法,所以完全保留了原稿、剪报的本来面目,基本上未作改动和删节。
我还有一个想法经常在脑子里回旋,就是在我耄耋之年,不当新时代的落伍者。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在发展生产力、发展新科技、发展祖国文化、建设美好生活的潮流中不当“新文盲”。因此,我想起了张果老“倒骑驴”的故事。位列“上八仙”的张果老,每次出场总是倒着骑在驴背上。人们看了或说一说,或笑一笑就算了,从未加以研究。只有四川的一位宿儒写了一首诗,道出了这位神仙的秘密:“世间多少人,谁似这老汉。不是倒骑驴,凡事回头看。”“回头看”绝不是走回头路,而是在前进中作对比。俗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不知过去的历史,焉知今日的发展变化。就像现在看国家和省市的GDP数字,除了“同比”,还要有“环比”。环比就是回头看,就是有效地进行新旧对比。今天,我把过去的一部分新闻稿件和文章翻出来,端出这碗“陈饭”,就是让自己和儿女以及亲友“温故而知新”,自觉地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几句古人写在澡盆上的哲言,搬到家里,挂在客厅,记在心上,激励自己在人生的旅途上,不断地开拓创新,阔步前进。
几许笔墨,一番遐想,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