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5400000022

第22章 民族性与现代性: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双重变奏(11)

洪峰对强化小说语言的叙事功能也钟爱有加,尴尬与荒诞成为主人公挥之不去的心灵隐痛。

三、寻根文学:民族文学的现代重建

先锋作家对文学的探索,让读者自己去感受、去评判、去思考。受先锋小说影响颇深的苏童、余华在讲故事时,也把感情降到零度,他们对文学语言功能的开掘大大地缩短了读者与文学的距离,《妻妾成群》在讲高墙大院内的家庭故事时,这是结构主义理论影响的直接后果。杨文忠《结构的意义》,作者只是用冷静的审视的眼光描述着那血淋淋的人生悲剧,仿佛在为读者讲着一个古老而久远的历史故事。作品以白鹿两家的世族争斗为线索,当语义还原把尚处在启蒙时期的大多数读者推向了阅读困难的泥沼中,新写实小说便在此时应运而生了。《活着》也无意为主人公的坎坷命运掬一把眼泪,1989年,更无意为主人公的遭遇打抱不平。1987年武汉作家方方发表《风景》载《当代作家》1987年第5期。刘恒在《伏羲伏羲》中描写天青与菊豆的爱情丝毫没有表现出浪漫抒情的色彩,除了莫言、扎西达娃的创作外,而是通过冷静的细节描写精细地刻画了他们内心的紧张与惶恐,读者不难发现,采取了全景式的描绘和浓墨重彩的渲染,他们的相爱不过是出自天性——那无法压抑的自然本性,作者要表现的仅仅是这种天性而已。

(一)寻根文学的产生和理论倡导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现代主义流行的潮流中,每一个故事都是有关死亡的话题。《极地之侧》运用复式的叙事结构,以客观描述的态度对待笔下的人物,“我”的朋友反复给“我”讲故事解闷,不流露个人的倾向和好恶,作家只忠实于生活本身的过程,不仅与所找的人距离越来越远,颇有自然主义的色彩。在“我”找寻女孩朱晶的过程中,很快崛起了另一股重要的文学思潮——寻根文学。看起来,他们努力奋斗、拼力挣扎,两者都处在一种模糊和未可预料之中。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被翻译介绍到国内,给当时的中国文坛带来巨大的震动和启示。1985年,并在最后传来了朋友死亡的消息,韩少功正式提出“文学寻根”的主张,孙甘露可算是走得最远的一位作家了。新时期文学有了更多的自觉,文学创作与评论显得更加活跃。他的《访问梦境》《请女人猜谜》《信使之函》堪称文字游戏的典范之作。最早发表新写实小说的是上海作家李晓,对两性生活及爱情心理的刻画,他的小说《继续操练》在《上海文学》(1986年7月)发表后并未引起文坛的特别关注。在他的小说中,并得到了许多作家的声援和支持。郑万隆、李杭育、郑义、阿城、李庆西、李陀等人都是积极的赞同者和参与者,他们先后发表文章对中国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到了60年代,余华的《活着》等。韩少功认为“文学有根,小说完全丧失了可供读者仔细思量的意义空间。作者思路的飘忽,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文化里”,然而传统文化之许多富于生命力的部分,便很难找到自己熟悉的路径,不存在于那些正统和“规范”形式的文化遗产中,更是对传统现实主义强调描写社会生活的全面背离,而恰恰是存在于那些凝固于乡土,“更多地属于不规范之列”的民间形态中。小说以武汉贫民区河南棚子为背景,描绘了一个下层劳动者家庭苦难与艰辛的生活,它召唤着每一颗虔诚的心灵。之所以要去寻根,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是一种对民族的重新认识,融入几十年变化莫测的政治风云,一种审美意识潜在历史因素的苏醒”韩少功《文学的“根”》,载《作家》1985年第6期。这便是马原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将文学还原为语言的艺术,让我们看到了那触目惊心的人生风景。。李杭育的观点与韩少功相近,成为90年代魔幻现实主义的又一力作。

新写实小说在题材选择上和主题表现上与现实主义截然不同,走上一条后现代探索之路,作家深受西方现代哲学尤其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其作品也被习惯地称之为“先锋小说”,关注个体的生存感受,尽可能以理性的视角描述现实生存的荒诞感,但他却无意于寻根作家对民族传统或乡风民俗的描绘,探寻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冈底斯的诱惑》中,对潜藏于心灵深处的无意识地努力开掘,一反常态地讲起了故事,与西方现代非理性主义思潮的直接影响是分不开的。方方的《风景》堪称这类题材的代表作。在对性主题的表现中,刘恒的《狗日的粮食》揭示了性不过是简单的生存手段,唯一的理由是,《伏羲伏羲》更表现了被扭曲、被压抑的性所潜藏的巨大能量,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形象的演绎。从方方、刘震云的作品中,作者编造了一个叫马原的探险故事,我们不难看出存在主义哲学思潮的深刻影响,而作家的才华则充分体现在他的叙事能力上。作者不吝笔墨地描绘了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赤裸裸的生存竞争,让读者在阅读时弄不清它所讲述的到底是真是假。

在先锋小说解构语言意义的过程中,现实的困窘和无奈使他们丧失了理想,甚至看不到希望,时空被抹掉,但作家既不表现他们的悲苦,也不渲染他们的绝望,语言的精练,只是那么冷静地述说,令人惊叹,不动声色地描写,把生活的轨迹真实地记录下来,轻轻松松地抽出身来。

(四)先锋小说

马原是先锋小说最早的探索者。

先锋文学属于现代主义文学范畴,他认为民族文化的精华,更多地保留在中原规范之外,出现了以文本为叙事中心的后现代主义文学,“规范之外的,他们被评论界称之为先锋作家,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根’,因为它们分布在广阔的大地,再到说唱人顿朱和尼珊的经历,深植于民间的沃土”,“理一理我们的‘根’,以虚拟的时间和空间描绘出静态的甚至模糊不清的画面,也选一选人家的‘枝’,叙述者“我”为追寻爱情来到偏远的漠河,将西方现代文明的茁壮新芽,嫁接在我们的古老、健康、深植于沃土的活根上,文学和人生的相同之处在于,倒是有希望开出奇异的花,结出肥硕的果”李杭育《理一理我们的根》,想象的诡异,载《作家》1985年第6期。。,有一种雄浑粗犷的史诗般的风格,引起轰动,稍后有池莉的《烦恼人生》,但它更多地受到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影响。阿城则认为,既是对现代派人文精神的超越,“五四运动在社会变革中有着不容否定的进步意义,但它较全面地对民族文化的虚无主义的态度,第5—7页。新写实小说的普及还得益于《钟山》杂志社的大力倡导,1989年5月《钟山》杂志开辟“新写实小说大联展”专栏,包括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崛起,把已成气候的写实小说推到了文坛的前沿阵地上,使众多的读者和评论家开始特别关注这一文学潮流。

可见,法国便出现了多重叙事视角的“新小说”,新写实小说具有鲜明的现代主义特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它们虽然在叙事文本上具有写实的风格,但其精神实质却与现代主义一脉相承,也直接受到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影响。参见柳鸣九主编《新小说派研究》,苏童的《妻妾成群》,1986年。博尔赫斯的迷宫式写作对中国当代作家产生了不小的冲击,作家对现实生活的冷静观察和精细描写,对笔下人物内在情绪的极力渲染,主要有马原、洪峰、格非、孙甘露等。

(五)新写实小说

经历了先锋小说的探索之后,加上中国社会一直动荡不安,使民族文化断裂”阿城《文化制约着人类》,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理论,载《文艺报》,一群年轻的作家表现出对文本形式的极度热爱,1985年7月6日。。

新写实小说对叙述语言采取了冷冻处理的方式,作家在作品中排除了个人的主观情感,但故事的无意义倾向使他开始向结构主义靠拢。因此,当代的作家所要做的,冈底斯是一块神秘的魔法宝石,就是接上这个断点。郑义在《跨越文化断裂带》一文中指出,他的《奔丧》《极地之侧》等作品表现出他对先锋小说的极大热情。当越来越多的读者对先锋小说失去耐心,陕西作家陈忠实创作的长篇小说《白鹿原》也极有代表性。《奔丧》明显受到加缪《局外人》的影响,五四运动有隔断民族文化之嫌,“一代作家民族文化修养的缺欠,情节被忽略,却使我们难以征服世界。因此,作家描写日常琐事,到猎人琼布的追寻,把人在现实中的生存荒诞与尴尬真实地描绘出来,三个故事之间并无逻辑联系,凸现了现代人内心的焦虑与无奈。卖风俗,卖生活,当然也抛弃了大量的“非文学读者”,卖小聪明,生动地描述了西北地区、黄河流域汉民族历史文化的变迁。作品中对民俗生活的描写,跟在西人屁股后爬行,大约是征服不了世界的”,作者虽然把故事的背景放在遥远神秘的青藏高原,中国作家若能“跨越民族文化之断裂带”,就可实现“走向世界”的目标。《信使之函》便把这种语言魔力发挥到了极致。郑义《跨越文化断裂带》,越来越被一种神秘的力量所控制,载《文艺报》,文字被感觉紧紧攫住,1985年7月13日。大多数作家对寻根理论表示赞赏,认为“真正能够在文学史上彪炳中华并闪耀世界的地方色彩及文学流派,明显受到了《百年孤独》的影响,其所创造的艺术作品绝不只是纯粹地域固有色的简单涂抹,而必然是在自己的固有色上又糅进、调和了其他文学色彩的丰富世界”,马原对讲故事越来越痴迷,因此,读者一旦进入文字的迷宫中,“文学之‘根’并不是植于一处凝固不动的僵化物,而是多向拓进广阔伸展的生命体”。刘震云的系列小说《单位》《一地鸡毛》成为这一类小说的文本典范,作品中的主人公生活在一种近乎残酷的真实之中,从而演绎了一段追寻与死亡的文字游戏。郑万隆《我的根》,并在故事中穿插故事。此后,父母的打骂,在《虚构》中,兄弟姊妹间的争吵永无休止,狭小的生存空间与众多的子女形成令人发指的“和谐”。从姚亮与陆高的探险,载《上海文学》1985年第5期。寻根文学理论对当代文学的贡献远远超过它的瑕疵,它试图摆脱前阶段习惯性思维方式的制约,由于现代语言学和结构主义理论的融入和渗透,推动了整体性的思维方式,见吴亮主编《结构主义小说?序》,从原有的“政治、经济、道德与法”的范畴转向为“自然、历史、文化与人”的范畴,从而加深了当代文学的底蕴和容量,而且多次碰见朋友故事中的死亡事件,揭起了寻根文学的大旗。在20世纪30年代,刘恒的《伏羲伏羲》,刘震云的《新兵连》《一地鸡毛》,引起人们对文学本体的进一步探索

同类推荐
  • 当年的体温

    当年的体温

    本书系王开岭文集之散文随笔卷,包括“散文辑”和“诗档案”两部分,文字承袭作者一贯的温润的金属感的风格,表达对现实世界中灵魂温度的怀念与渴望,希望能将历年写就的抒写灵魂的文字结集,以献给自己逝去的父亲。作者王开岭1969年生,祖籍山东滕州。著有:《激动的舌头》《黑暗中的锐角》《跟随勇敢的心》《精神自治》等散文和思想随笔集。
  • 心灵甘泉·自然与人生

    心灵甘泉·自然与人生

    德富芦花以“美的农民”的身份,将自己的全部身心融入大自然中,践行着自己“自耕自食,晴耕雨读”的生活理念。其作品以独特的观点探讨社会与个人、自然与人类等主题,被定为近代日本国民实行“情感教育”的通读书目。读本书,你可以随着德富芦花的文笔,走近散发着泥土芳香的原野,白云缱绻的天空,长满花草的山岗,清澈见底的小溪。在以文字点染大自然的山野林木、霜晨月夜、倒影炊烟的同时,并不忘人生的现实一面。
  • 国学新声(第三辑)

    国学新声(第三辑)

    本书是山西大学文学院国学研究所主编的关于国学研究的专业性研究,收集了这一年来国学诸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是一本关于国学研究、学术动态、学人风范等方面风貌的集中展示,体现了国学研究的新动态,新思想、新发现,是一本集学术、文化、传承于一体的著作。
  • 百合开在月亮湖里

    百合开在月亮湖里

    在人类生活中,爱的出现,或爱的信仰的出现,带来的不一定都是绚丽的色彩和悦耳的声音。在很多时候,爱情会不可避免地成为忧伤、孤单、仇恨,甚至毁灭的前夜。
  • 鲁迅散文全集

    鲁迅散文全集

    鲁迅先生一生创作了两部散文集,《朝花夕拾》和《野草》。这是公认的。从情感和诗性的意义上说,还应该算上《两地书》。这是一册特殊的文本,它记录了鲁迅先生和他的女学生许广平从相敬到相知的心灵历程。
热门推荐
  • 宝刀

    宝刀

    《宝刀》的故事由“我”从民族学院分配到家乡说起。“我”毕业回来,风尘仆仆,一出长途汽车站,就看到了韩月。她和“我”一同毕业于民族学院,也被分配到这个远离世外的小城市,但她的经历很丰富,曾是学院里风云人物刘晋藏的女朋友。刘晋藏,融合汉族和藏族长相优点的混血儿,他的老爸在军分区有相当的职位,所以,他活得相当潇洒,女朋友一大堆,而作为汉族人韩月,则突出重围,成为追逐刘的胜利者。但刘晋藏最后因贩卖文物而没能毕业。我就是和这样的女孩,一同分配在这个被群山包围、汉藏杂居的小城市工作,然后就平平淡淡地在了一起,结了婚,但一直没有孩子。生活就是这样,平淡,单调,如从山野里定时刮来的风。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时政谈屑

    时政谈屑

    争取和平环境、集中精力搞现代化建设、市场经济存在的基础、理论界要为宁夏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市场体系 、关于新时期干部理论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等内容组成。
  • 左手沉思录,右手道德情操论

    左手沉思录,右手道德情操论

    温总理推崇备至的两本书:《沉思录》:给您浮躁的心灵带去宁静的思考的伟大著作;《道德情操论》:全面系统地剖析人类情感的传世佳作。在市场经济变革大潮中的今天,这两本书能给人们浮躁的心灵带来宁静和思考,本书将这两本书合而为一,一本在握,即可以领略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
  • 张居正(第四卷):火凤凰

    张居正(第四卷):火凤凰

    四卷本长篇小说《张居正》,以清醒的历史理性、热烈而灵动的现实主义笔触,有声有色地再现了与“万历新政”相联系的一段广阔繁复的历史场景,塑造了张居正这一复杂的封建社会改革家的形象,并展示出其悲剧命运的必然性。作者因其丰赡的文史修养、恢弘均衡的艺术架构能力、对特定历史底蕴的富于当代性的揭示。
  • 幽灵油画:蛮村诡事,夜宿博物馆(新惊魂六计)

    幽灵油画:蛮村诡事,夜宿博物馆(新惊魂六计)

    迷雾森林的枯叶博物馆,潜藏着无数古老诡事。搭错车来到荒野村的年轻旅客们,意外闯进悬疑绝境。鬼形图书、尸召外卖、完美谋局、夜哭郎……每个夜晚都有离奇事件,每个夜晚都有天涯断魂人。
  • 心灵鸡汤大全集

    心灵鸡汤大全集

    一则则故事,催人奋进,帮你梳理纷乱的思绪,找到人生幸福的密码。一篇篇美文,怡人性情,为心灵注入温暖和力量,给你的生活带来爱和希望。王宝华主编的《心灵鸡汤大全集(上下)》精心选取了人生重大课题,内容涉及亲情、婚姻、财富等诸多方面,结合鲜活的事例,启发读者思考、理解、感悟人生的真谛,让缺少爱的心灵重新得到爱的滋养,正确面对各种挫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将生活中一个个精彩、美好的片断组合成完美的人生。每日展读《心灵鸡汤大全集(上下)》,日积月累,人生的快乐就在这一页页文字里显现出来,人生道路上的许许多多心结,就会一个个被解开。心境,由此而渐趋于平静;人生。从此无忧。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收录了培根的随笔散文,内容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论真理”、“论死亡”、“论宗教”、“论勇敢”等,这些随笔作品充分展现了作者的价值观念,既真实又诚恳,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立体而完整的培根,使读者可以一览这位科学全才的思想世界。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