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5400000016

第16章 民族性与现代性: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双重变奏(5)

“在民族危亡之际,民族主义比任何其他的意识形态都要具有更高的更有效的社会动员力量,可以凝聚民心,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李世涛《知识分子立场——民族主义与转型期中国的命运》,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正式进入全面抗日战争。中国知识分子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传统和历史责任感,义不容辞地参与到抗战宣传中,以文艺演出、诗歌朗诵、通讯报道以及文学创作等各种方式表达着对抗击侵略者和民族解放的热切期望,掀起了一股汹涌澎湃的民族解放战争的热潮。1938年3月,上海、南京沦陷不久,众多文艺作家聚集武汉,在进步知识分子的倡议下发起成立了一个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文学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文协在国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组织作家参与抗战宣传工作,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以多种文艺宣传方式发动各地民众参加抗战斗争。五四时期启蒙主义的文学主题被抗日救亡和民族解放的政治思潮全面覆盖,这一历史巨变唤醒了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们在文艺活动和文学创作中处处张扬现代民族精神,以民族主义为根底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全面彰显,标志着以思想启蒙为核心的五四文学现代性特质开始朝着以民族解放为目标的政治现代性方向发生重要转折。

民族主义在20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中也曾出现过与救亡与启蒙并不协调的音符,那就是国民党政府在其政治建构中试图借用民族主义的文化理论完成集权政治建设。最早出现的是30年代初期的“民族主义文学”运动,范争波、黄震遐等人以民族主义为口号,组织“六一社”,出版《前锋周报》,大力宣传“三民主义”的政治理念,批评共产党组织倡导的左翼文学以及五四以来的自由主义和启蒙主义文学,以民族主义为名,将文学推向狭隘的政治范畴,“三民主义文艺政策没有促进三民主义文艺的发展,而在实际上成了国民党在文艺领域获取话语霸权的一种话语标准”钱振纲《论三民主义政策与民族主义运动的矛盾及其政治原因》,载《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40年代初期,在抗战后方的昆明,再次出现倡导民族主义文学的“战国策派”,陈铨、林同济、雷海宗等再度倡导尼采的超人哲学,主张文学创作要描写顽强不屈的民族意志,展现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表现战争的“恐怖”与“狂欢”,以及对民族英雄的崇拜和“虔恪”。陈铨对以德国民族主义为核心的狂飙运动极为推崇,称它“是一个文学运动同时也是德国思想解放的运动和发展民族意识的运动”,因为“唤醒民族意识而带领德意志民族踏上了理想主义的途径”陈铨《狂飙时代的歌德》,载《战国副刊》第31期,重庆《大公报》,1942年7月1日。,试图用抽象的超阶级的民族意识去掩盖抗战复杂的社会冲突,其意图与30年代初期的民族主义倡导者殊途同归,即以集体主义之名,呼唤民族英雄(政治领袖)重建民族精神和国家意志。黄震遐创作的《黄人之血》、陈铨创作的《野玫瑰》是其代表之作,他们均因强烈的政治色彩而遭到文化界尤其是左翼作家的猛烈批评。

三、现代性张扬:民族主义在抗战文学中的激情显现

(一)抗战戏剧中的民族主义情怀

作为外来艺术形式,戏剧在20世纪初期传入中国,其舞台演出形式与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形式有着许多的一致性,因而作为宣传社会政治和现代文化的工具而被中国民众所接受。作为最具社会功能价值的文艺形式,戏剧在30年代得到重大发展,成为文艺工作者传播政治理念、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凝聚民族精神的最重要的宣传工具。抗战爆发后,文艺界知识分子携手抗战,主要通过戏剧创作和戏剧演出来鼓动民众的抗战激情,表达抵御侵略、团结抗战的民族主义情怀。卢沟桥事变后,文艺界创作了大型抗战戏剧《保卫卢沟桥》,控诉日寇的侵略暴行,激励国人英勇抗日。郭沫若在上海最早组织了抗日演剧队,分赴内地进行抗日宣传。1937年12月31日“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戏剧界的知名人士纷纷加盟,戏剧演出活动便大规模展开。他们或奔赴前线,或深入民间,宣传抗战将士们英勇杀敌的英雄业绩,将民间舞台作为传播民族精神、建构民族国家意识形态的有效场所。在创作上剧作家们大多采取集体创作的方式,正面宣扬民族团结、抵御侵略的民族主义理念,以简单的情节构思表达鲜明的抗日救亡主题,产生了极为强烈的政治鼓动性,推动了全民抗战的历史进程。影响较大的剧目有《民族万岁》《全民总动员》《国家至上》《飞将军》《流寇队长》《塞上风云》等。浏览抗战初期上演的剧目,我们会发现它们有着十分鲜明的抗战主题:戏剧人物大多分成抗日英雄和日寇汉奸两大阵营,故事一般围绕反特除奸展开,戏剧冲突则是如何维护民族利益,戏剧结局最终惩处奸恶,民族英雄大获全胜。也有一些剧目不直接出现反面形象,而以灾难的承受者展示入侵者的罪恶、倾诉对它的愤恨。独幕剧成为最受民众欢迎的小型话剧形式,演出最多的剧目被称作“好一计鞭子”,包括《三江好》《最后一计》《放下你的鞭子》,其主题极大地催生了民众的抗日激情,在战火中四处流亡、饱受摧残的媚娘(《放下你的鞭子》)不仅是沦陷区广大民众生存状况的写照,更是中华民族命运的象征。

在抗战戏剧活动中,重庆和桂林是两个重要的文化中心。上海、南京沦陷后,中国的政治中心全面西移,文化中心也随之牵动,文艺界大量知识分子来到重庆和桂林两地。最早来到重庆的戏剧作家有陈白尘、曹禺、吴祖光等,上海戏剧界的知名演艺人士也先后来到山城,他们以戏剧演出为主要文艺形式,在重庆和川内各地上演了《卢沟桥之战》《塞上风云》《民族万岁》等抗战戏剧,并陆续发起成立上海业余剧人协会、四川旅外抗敌剧社、怒吼剧社、中电剧团等二十多个演出团体和戏剧演剧队,吸引了众多文艺青年参与到抗战宣传文化运动中。重庆文艺界从40年代初期开始连续举办“雾季公演”,上演了夏衍、郭沫若、曹禺、陈白尘、阳翰笙、陈铨等知名戏剧作家的大批优秀作品。夏衍的《***细菌》、曹禺的《北京人》、郭沫若的《屈原》、阳翰笙的《天国春秋》、陈铨的《野玫瑰》等作品因对民族抗战的宣传与关注引起了观众的热烈追捧,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同一时期的桂林也集结了一大批包括田汉、欧阳予倩、丁西林、洪深、熊佛西等在20年代便已蜚声中外的戏剧作家。夏衍、焦菊隐、宋之的等也在桂林居留了较长时日,他们通过戏剧创作和戏剧演出,把中国现代戏剧的艺术传统带到了桂林,促成了戏剧传统与“桂林文化城”的良性互动,卓有成效地推进了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开展,不仅为中国现代戏剧增添了崭新的文化成分,更为中国民族新文化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戏剧可以看做是一种思维形式,一种认识过程,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把抽象的概念转变为具体的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设置一个情境并表现出结果。”[英]马丁?艾思林《戏剧剖析》,罗婉华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年,第16页。戏剧所具有的独特的社会功能在西方戏剧的发展中一直被人重视,到19世纪后期开始出现的社会问题剧进一步强化了戏剧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到20世纪初期从德国、法国到苏联,左翼戏剧运动兴起,进一步强调了戏剧的政治价值,从而使戏剧成为与社会政治关系最为密切的文艺形式,布莱希特、罗曼?罗兰等作家便是倡导戏剧与社会生活相融合的理论家,戏剧成为参与政治建构、表现民族意识最为直接、最为开放的文艺形式。抗战时期的戏剧演出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民族国家意识原本只是抽象空洞的名词,但在戏剧演出中却通过具体的情境设置使之形象化与通俗化,使零散而陌生的社会群体产生了社群归属感或历史归属感,使无数的下层民众理解了这场民族战争的伟大意义。因此,抗战戏剧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反映时事最为敏捷的晴雨表,戏剧活动成为传送社会信息的“信史”,民众的民族情感在集体记忆中复活,观众与民族国家这个“想象共同体”相互依存,形成巨大的民族凝聚力。抗战戏剧因唤醒民族意识,催生民族救亡情绪从而产生强大的社会政治功能,这正是其现代性品质的具体表现。

(二)诗歌创作与文学的现代性追求

中国新诗在20世纪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从五四初期白话诗兴起到20年代后期现代主义诗歌的登陆,中国新诗人在十多年时间里不仅挣脱了文言诗歌的语言束缚,还以极大的热情探寻着新诗现代精神与现代文体的本体建构。20年代初期的白话诗人胡适希望通过新诗建设开辟一条中国文学的新生之路,他的期望很快因郭沫若的出现而变为现实。郭沫若对中国旧文学、旧传统的反叛给新文学带来了一股强劲的春风,中国新诗以其真率奔放的情感表达冲破了中国文学的千年“魔咒”——格律化,走上一条无拘无束自由发展的道路。新诗的口语化解放了诗人的内心枷锁,但也常常造成诗歌节奏的涣散和意境的肤浅,新月诗人试图“拨乱反正”,在20年代中期再度提倡“新格律诗”,闻一多提出新诗“三美”理论,闻一多《诗的格律》,载《晨报副刊?诗镌》,1926年4月26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传统诗歌的艺术之美。更多的诗人则继续以开放的胸怀朝着“现代化”方向迈进,主张新诗形式的自由化。左翼诗人提倡文艺大众化运动,继续坚持口语化的写作方向,“使大众能整个地获得他们自己的文学”郑伯奇《关于文学大众化的问题》,载《大众文艺》1930年3月1日第2卷第3期。,他们的主张有着明确的政治动因,但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却在表达阶级意识的同时,充分呈现了自由体诗歌的艺术魅力。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诗人”将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引入上海文坛,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现代主义诗歌运动。1932年施蛰存在上海创办《现代》杂志,1934年卞之琳在北京创办《水星》杂志,将这股现代主义文学运动推向高潮,戴望舒、卞之琳、南星、金克木、何其芳等诗人成为现代派诗歌的主将,他们在文学本体建设中极具先锋性和现代品质。

抗战爆发,诗歌又一次成为社会革命的号角。无数的诗人投身抗战宣传,以诗歌为武器,激励中华儿女的抗敌热情,歌唱中华民族的抗战意志。抗战初期,在以街头诗、朗诵诗为主要形态的诗歌创作中,无不将抗敌斗争和民族解放的政治主题置于首位,形成抗战诗歌最显著的特征:激情似火,形式则相对粗糙。随着战争进程的恶化,尤其是华东和华中地区的相继陷落,中国诗人们的抗战情绪也发生重要的变化。对民族苦难的关注、对抗战前景的忧思溢于言表,诗人们忧愤的情感下不仅有着深切的爱国主义情感,其诗歌意象也更加凝练而深沉,“在冰雪凝冻的日子/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手推车/以刻画在灰黄土地上深深的辙迹/穿过广阔与荒漠/从这一条路/到那一条路/交织着/北国人民的悲哀”(《手推车》),艾青的诗歌正是抗战诗人们民族主义情感的真切流露,也是中国新诗在抗战时期现代精神的美学表现。

抗战时期影响最大的诗歌群体是以胡风为中心的七月诗派。1937年9月,胡风创办《七月》杂志,发表大量青年诗人的作品,他们不同程度地受到胡风文艺思想的影响,将内心生活体验与民族抗战的时代激情融为一体,创作了大量抗战诗歌作品,形成了一个极具文学才情的青年诗人群,主要成员有绿原、鲁藜、冀汸、阿垅、曾卓、芦甸、牛汉、邹荻帆、孙钿等。从1937年到1946年的十年时间里,这些诗人先后创办过《诗垦地》《泥土》《呼吸》等杂志,《七月》和《希望》杂志则是七月诗派的核心阵地。胡风将他们的创作以《七月诗丛》《七月新丛》《七月文丛》等丛书形式编辑出版,在抗战时期产生过极大的影响。胡风主张诗歌与现实生活、时代精神和历史要求相契合:“诗就是作家在现实生活形象这火石上面所碰出的自己的心花”胡风《民族战争与新文艺传统》,《胡风评论集》(中),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144页。,七月诗人因此把心灵与战火中的土地联系在一起,描写血与火的战争,表现大地上人民的苦难,觉醒与抗争。他们的诗歌意象充满了强烈而鲜明的时代感和现实感,极大地提升了现实主义诗歌意象艺术的境界,丰富了现实主义意象艺术的表现力。邹荻帆在《雪与村庄》中写道:“寒冷的村庄呀/天际是沉坠的灰云/没有飞雪/银亮的雪地上/风咆哮地滚过了村庄/从雪地里来/又钻向雪地里去/地平线在灰白的云絮里冻结了。”阿垅的《纤夫》是七月诗派意象艺术的优秀之作,诗人用低沉冷峻的笔触为我们塑造了一群在嘉陵江畔艰难前行的纤夫形象:“佝偻着腰/匍匐着屁股/靠一条纤绳组织起力/挪动着坚定、沉默、艰辛的脚步/一寸一寸的走向那一轮/赤赤地炽火飞爆的清晨的太阳。”古老而破漏的木船正是中国破败衰弱的现实与沉重艰难的历史重负的历史隐喻。“诗人底力量最后要归结到他所要歌唱的对象的完全融合。”胡风《田间的诗——中国牧歌序》,《胡风评论集》(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407页。正是因为年轻诗人们将战火中的血与泪融入诗歌的血脉之中,才使七月诗派的诗作显现出雄浑而深沉、热烈而凝重的美感。

同类推荐
  • 幽默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幽默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我想试着理解这个世界

    我想试着理解这个世界

    每个人都在问,这世界究竟怎么了。为什么我们生存的盛世,让我们感觉迷惘、不安和焦虑?郭宇宽带着自己先锋媒体人的多年观察和思考的累积,给国人提供了观看当今世界的富有同理心的视角,在他笔下,所有的歧视、崇拜、误解与敌意都化作深刻的“理解”。
  •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提起唐诗,每个中国人都有一种齿颊生香的感觉。在唐诗里,你会看到秀美的河山,你会闻到清新的花香,你会听到离人的哀怨……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是近两百多年来流传最为广泛,风行海内外的唐诗选本。然而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以“温柔敦厚”的中庸之道来选择诗文,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都没有入选,如《石壕吏》、《卖炭翁》等等。为了惠顾广大读者,我们继承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的精华,又参照多种唐诗编本,精选出了三百首唐诗,编成了这本唐诗大全集。目的在于为中学生、大学生、社会青年以及爱好唐诗的广大读者提供一本普及型读物,为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做出绵薄之力。
  • 桐城派散文

    桐城派散文

    金开诚、刘永鑫编著的《桐城派散文》讲述了:桐城派又称桐城古文派 ,是清代最大的一个文学流派。它始创于戴名世、方苞,经刘大槐发扬而影 响渐渐增大,到姚鼐时发展到了鼎盏时期。方苞、刘大槐、姚鼐被后人称为 “桐城三祖”。《桐城派散文》中桐城派的发展几乎与清王朝的国运相始终 ,一直延续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才彻底消亡,时间跨度前后共二百多年, 桐城派的影响之久、流播之广、声势之显赫,在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 史上都是罕见的。
  •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4)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凤命天子

    凤命天子

    我的名字是风舞阳,是云国首富风家三公子,是神秘的心缘宗的掌门继承人,是江湖中鼎鼎大名的五楼的主人,是传说中的人物红翊!我的目标是……抱着我的美人,吃掉整个武林和江山!可是最近发现这个梦想越来越远去了……首先我的美人不爱我,只爱我的大师兄;其次我的大师兄不爱她,却是武林第一大公敌,一统邪教组织与我的正道小弟们抗衡着;另外,我的身为太子的青梅竹马柳焱星虎视眈眈时刻准备吞下我要的江山……呜呜,我可不想把我的美人,武林和江山拱手相送呀……咦?大师兄,焱星你们看着我干什么?什么?!你们要的不是这些?那你们要什么……不会吧……你们要的居然是……惊愕!……汗!……可是我只有一个呀,总不能分成两半吧,你们先去商量商量哦,乖啊……我就先溜啦……呜呜!怎么又被逮着了……
  • 对症拔罐治百病

    对症拔罐治百病

    无论日常保健还是治疗疾病,都是一个与体内“邪”、“毒”、“瘀”对抗的过程,当“寒”、“热”等外邪侵入人体后,外邪和内患相结合就会导致机体气血阻滞,从而引发身体不适甚至病变。只有将“邪毒”彻底拔出,才能扫清体内瘀滞,增强机体免疫力,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本书特邀高级中医技师亲自示范,针对最常见的健康养生问题,向人们推荐最简易和科学的家庭拔罐方法,并配以标准的拔罐真人示范图以及食补方,让即使不懂医学的人也能轻松取得最佳疗效,从而获得真正健康的人生。
  • 妞,今后爷宠你

    妞,今后爷宠你

    “你这个小贱货,才多大就学会勾引人了是吧?连自己亲妹妹的男朋友也抢,你还要不要脸啊?从小到大,语涵处处都想着你,凡事都让着你,妹妹让姐姐,你还好意思吗?我们家语涵生性软弱,被欺负了也不会说,只会一个人默默地承受。天底下那么多男人,你找哪个不好,偏偏要抢自己妹妹的男朋友?莫非你的良心早就被狗吃了……”一阵刺耳的谩骂声从漪澜苑的夏家别墅中传来。管家张伯早已熟悉了这样的场景,只得默默地叹口气……
  •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2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2

    讲透一代商圣胡雪岩的天才与宿命,影响中国一代企业家的经典!马云读了两遍!胡雪岩传记小说至高经典,其他版本大多是这套书的删减版或改编版。高阳版《胡雪岩全传》出版40年来无可逾越,是商人必备的生存手册。胡雪岩从店伙计到大清巨富花了30年,倾家荡产只花了4天!“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武侠小说有金庸,历史小说有高阳!高阳的历史小说,注重历史的真实性,又擅长讲故事,读起来轻松畅快,有读者评为“华语历史小说不可逾越的高峰”。翻开本书,看当代历史小说巨匠高阳,重现一代商圣胡雪岩的辉煌与宿命。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红线传

    红线传

    独家收录“红线传系列”的近五万字未发表作品,超值典藏七篇系列力作,集结成册以飨读者。故事主角为红线,忘言,爱德华三个盗窃世家的青年人和他们的父亲莫奇?罗宾、管家J所组成。就像是一天分为白昼与黑夜,红线游走于黑白之间——这种命运在她成为莫奇先生的养女时就开始了。她就是暗夜的精灵,她在城市中穿梭,成为都市的一个传说。忘言是莫奇先生收养的最小的孩子。据说已经失忆,但是他真的失忆了吗?只有天和他自己知道!……而作者唯一能够肯定的是,他身上有很多秘密。
  • 世界最具精悍性的微型小说(3)

    世界最具精悍性的微型小说(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婚后谈情

    婚后谈情

    林伊愣是将一个温文尔雅的男人逼成了火爆雄狮。过程很简单,就是顺从地听了他的话出国,五年后一声不吭地回来了。只是第二天她直接进了医院。她只是说:就当是被狗咬了。林伊想这样就算了,可顾祁东哪会这么轻易放过她,拽着她进了民政局,出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一本红红的结婚证。
  • 预见最真实的自己:梦的心理学

    预见最真实的自己:梦的心理学

    《预见真实的自己》通过对梦境的探究,揭示心理的秘密,从而帮助我们认知内心真实的自己。本书使用生活中丰富而鲜活的例子、启发性的引导来梳理出梦境中潜藏的象征与逻辑。作者是知名心理学家大卫?方特那,他在荣格、弗洛伊德等心理学界先驱人物的成就的基础上向我们揭示梦境世界的心理规律。他向我们解释梦境的原型,揭露梦境如何用丰富的象征词汇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反映我们日常的欲望、紧张甚至焦虑。同时,他训练我们掌握记住梦境的技巧,以便叙述出梦境的故事、细节乃至情绪,从而联系起我们的个人环境进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