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回答是:很多人之所以做事做得不到位,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常常把目光放在别人的身上,看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如果比别人做得多,就感觉好像吃了亏。而他觉得不跟别人比较,把工作做扎实,这才是自己应有的工作态度,也是自己工作严谨的体现,自己也正是因为在工作上从不敷衍、认真去做,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它做好,所以自己才有了今天这个位置。
崔林非常不赞成那种把精力消耗在琢磨别人上面的做法,他说那种做法很不务实,那种做法远不如用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工作当中,崔林始终把注意力放在产品的销售上面,从来不关注公司某些人的窝里斗,从不把眼睛盯在别人的身上,从不花太多精力放在杂事上,从不炫耀自己的成就,从不急于表明自己的态度。崔林说,正是因为自己懂得维护好同事间的关系,懂得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一切工作都围绕着责任这个大前提来做,所以工作在无意之中,自然达到了一种最理想的效果。
崔林坚信,做好工作并不难,难的是消除心理的不平衡。那种总是喜欢跟同事攀比,只要同事不做的事,自己也坚决不做的做法,是一定不会被任何一家公司所欢迎的。
在职场中拼搏的人们,一定要将“管好自己,不把眼睛盯在别人身上”当成一种习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做到与成功同行。各行各业都需要有这样踏实工作的员工,他们是主流圈最不能忽视的有生力量。如果你能够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尽力去完成你应该做的事情,那么总有一天,你就会受到主流圈的重用。
反之,如果你第一天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得过且过,从来不肯尽力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那么你将永远无法达到成功的巅峰,永远在失败的低谷徘徊。
张苇出生在一个毫无任何政治背景、家境贫寒的农民家庭,他最初的创业和原始积累,完全是为了求生存。
谈起当年的创业起步,张苇说当年为了生存,先后做过很多小生意,走过的弯路更是数也数不清。进入八十年代,自己已近而立之年,还卖了一年多的冰棍,那时穷得连一个像样的冰棍箱都没有,就用棉絮包上一个纸箱子,用绳子扎起来,就那样走街串巷去卖,那时自己赚了一点小钱就开心得不得了。
后来自己又去棉纱厂工作,又赚了一些钱,所以自己就用赚来的第一笔钱,办了一个碎布厂,实际上就是一个小作坊。开始的时候,他自己一个人干,先是从纺织厂买来碎布,撕成纱,再卖给工厂擦机器用。张苇说,那时他是自己采购、自己生产、自己推销,骑着单车,跑遍了很多地方。
做成的生意尽管都不大,但是他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人只要把眼睛放在自己身上,只要肯吃苦、动脑筋、有恒心,就一定能把自己的生意做起来。为了更好地生存,张苇说他按照“有钱就滚大”的思路,不放弃任何可以赚钱的机会,先后做起了服装、酒楼及五金等不同行业的生意,并把做生意所赚到的钱,都投入到扩大再生产中,先后搞起了一连串的挂靠集体的小企业,每年还都能向村里上缴一些管理费。
后来张苇说,自己发现了新的商机。有一次,他刚好路过一家五金店,看到有人去买钻子,那家五金店的营业员说没有货了,张苇马上说,自己的店里有,要多少都可以提供。其实,当时张苇根本就没有五金业务,他只是把业务接过来后,再去商场买了五金,再回来卖给那个人。很快自己就又赚了一些钱,之后又发现开酒楼很赚钱,于是就又开了一家酒楼,再后来看到酒店行业经常有坏的空调与冰柜需要修理,所以又萌生了开维修店的想法,之后随着维修店的开业与红火,几年后自己又将维修店扩大成一个制冷维修中心。张苇说,自从有了这家制冷维修中心后,自己的事业就算是起步了。当时那个维修中心的规模相当大,光维修工人就有数百人,可以说是当时业内最知名的空调维修中心,几乎可以维修所有类型的空调,而且关键是能够维修压缩机,所以后来自己就又进入了空调制造领域开始了新的发展。
回忆自己所走过的创业之路,张苇称自己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自己从来不把眼睛盯在别人身上,而是把眼睛盯在了解市场上,所以自己能够从卖冰棍起步,接着去卖碎布、卖五金零件、开酒楼、做空调。这一路走来,虽然艰辛无比,但是却锻炼了自己做生意的判断力与决策时的胆量。
张苇说,自己做过的那些事情,看起来彼此之间都关联不大,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那其中有多深的学问。当他感觉到市场上有商机时,就会毫不犹豫地转过身,面对机会迎头而上,正因为他从来不把自己的眼光放在别人的身上,所以他始终能够与市场对接,这就是张苇与众不同的地方。
要想在公司里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从管好自己开始,无论别人怎样,我们都能够按照目标,一丝不苟地把事情做到底。
古人云:“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有了这样平稳的心态,把小事做到位,大事自然会水到渠成。
放长线才能钓大鱼
一个不甘平庸的人,进入职场之后,第一步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举措呢?大概有百分之八十的年轻人会选择积极表现自己,展示才华,争取让领导和上司发现自己。
但是,人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最好的方法不是盲目冒进,而是采取静观其变的方法,以不变应万变,等到适当的机会,在关键的时刻大显身手,这样的做法更为稳妥。
因为在你进入主流圈子之前,这个圈子里的人,通常会对你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其目的就是力争看清你的能力与人品。所以,在职场中奋斗的人,一定不要急于求成,保持一种“稳扎稳打,意在长远”的心态,与主流圈子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
你一定要让人家充分地了解你的全部信息。一旦你明确了这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就不要盲目地表现自己,默默地积聚实力,你要相信自己的眼光。一旦你在内心选定了一个圈子,就要跟这个圈子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让主流圈子真心地相信你,这对你来说非常重要,你要相信这样一条真理,只有目光长远的人,才有可能赢得最大的利益。
陈伟在一家家电公司做管理工作,他所在的公司规模并不是很大,但却很稳定,业绩稳步攀升。他自己非常赞成著名管理学家迈克波特说过的一句话:“重要的不是把工作做得更好,而是如何把工作做得与众不同。”
迈克波特的这句话让他联想到中国的那句俗话“放长线才能钓大鱼”。这样浅显的道理,看上去好像人人都懂,但是真正做到并不容易。在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中,兔子嘲笑乌龟爬得慢,故意打个盹再来追乌龟,一觉醒来时,却发现乌龟到达了终点。
陈伟说,自己的上司非常有头脑,也极为沉稳。他跟陈伟就讲过这样的话,不管一家公司背后的拥有者是谁,经营者决定企业效率。陈伟听了,感觉自己的上司就是一个非常具有长远眼光的人,也是一个干大事的人,所以这些年自己一直跟着他打拼。
身处市场第一线,在不断地打拼中,陈伟越来越觉得“放长线钓大鱼”这句话的重要,在四年前,陈伟所在的公司销售实力落后于其他公司。陈伟就想,公司就应该在销售实力上加大力度,这样才能促进销售市场的有效增长。但是陈伟的上司却否定了他的建议,上司说,我们公司要走一条效率与利润双赢的路子,这样公司才能有未来,所以我们现在不但要抓好技术研发,抓好生产能力,更要对市场增强了解,这样把我们要做的全方位工作都做扎实,我们的经营和管理就会有稳步的提升。后来的事实,证明了陈伟上司决策的英明。
陈伟所在的公司经过一个阶段的积累,真正进入了一种科学管理的时代,所以他所在的公司自然也实现了效率与利润的双赢。陈伟说,自己所在的公司能有今天的局面,上司的眼光与决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经营者决定效率”这句话,与“放长线钓大鱼”这句话,都在上司的决策与努力中得到了验证。
人在职场中发展,不一定是跑得快就一定能够领先,这个快慢不在速度,而在耐心。所以说,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上,稳扎稳打的人最具潜力,因为他稳健,尽管他跑得慢,但是他也能成为领跑者。
如果你在这里待了一个月,又跑到别处去干几天,结果,总是奔波在求职的路上,这样颠来倒去,你只会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
别做办公室花边新闻的传播者
西方有句谚语:“每朵乌云都镶有金边。”作为公司里的一员,办公室的花边新闻,也可能会成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就算是你最喜欢它,你也别做它的传播者,因为乌云毕竟是乌云,而职场需要的是太阳照耀下的朗朗乾坤,所以,对一些办公室的花边新闻,诸如绯闻、丑闻、传闻这类东西,你尽可能地让它左耳朵进来、右耳朵出去,更不要让自己变成小道消息、花边新闻的传播者,因为这样做,对你有百害而无一益。
顾臻是一家文化公司的品牌部经理。他坦言:办公室里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就是传播花边新闻。不会有哪家企业的领导会容忍自己的员工在上班时间,去传播办公室的花边新闻。但是,员工为什么一直乐此不疲呢?
顾臻跟自己的上司聊过,前几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这件事给他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通过这件事,他才终于明白,原来在办公室,想搞垮一个人的名声,竟然是如此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