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的工作中,牛军也经常发现老板的一些问题。比如在销售问题上,老板的办法不够多,思路不够广,但是他从来不会因此而看不起老板,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位置,他只是委婉地劝老板,应该在销售方面加大创新力度,销售的方法多了,公司的营业额才会提升,公司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高速发展的能力。在他的策划之下,团购、网络营销都搞得有声有色。他在帮助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自己的“薪情”也是一路看涨,自己的能力也一定会在努力的过程中,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后来,当牛军成为优秀的职业经理人的时候,他总结自己的经验说:“成功没有秘密可言,成功只是充分地准备、认真地工作和不断说服老板接受你的想法的过程。”
你自己要在奋斗中消除心理障碍,采取正确的方法,让自己的想法真正能够影响主流圈。让自己的想法影响主流圈,这需要你发挥主观能动性。主流圈的想法,本身就是一个“硬壳”,你不要对它心存畏惧,不要怕自己的想法和“主流圈”的想法不吻合,因为“主流圈”也不是万能的上帝,他们的想法也会有不完美的地方。
你在与主流的总体思路利益一致的前提下,提出你的前瞻性建议和具体的改进方法,“主流圈”就会接纳你,认为你是一个有主见、思路正确的人。这候,你会发现,你已经把你的想法成功地卖给了你的老板。
对主流群体的意图心领神会
对于那些在职场中崭露头角的新人来说,新颖的创意、严谨的执行力和对细节的关注,都将成为你被主流圈子接纳的亮点。但是,更多的时候,主流群体的意图并不明显,看起来好像雾里看花,或者说好像是潜藏在海面下的礁石,表面看上去风平浪静,但是如果触到它们,就会给自己带来大麻烦。
如何在职场的险恶江湖中得到你想要的东西呢?只有学会掌握主流圈的意图,对他们的想法心领神会,这样做才能出奇制胜。从主流群体的潜意识出发,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属下这样做,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他们的目标,你这样去做了,会让他们感到,你虽然初入职场,但是一个可塑之材。
学会对主流群体的意图心领神会,这不仅体现了你对主流圈的经营意图与文化品位的理解和尊重,更重要的是你的“眼力见儿”也会得到主流圈的欣赏,他们会在对你认可的过程中增加对你的好感。
单兵在一家投资公司工作。来的时候,他刚刚走出校门,自己虽然学的是金融专业,但是书本上的知识跟实际工作的历练毕竟是两回事。
来到公司后,他的第一个职务就是给项目评估经理做助手,整天在全国各地飞来飞去。在跟随项目经理的两年当中,单兵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其中他学会的最大本领就是对主流群体的意图心领神会。只有做到了这一点,下面的工作才会非常顺利,相反,如果弄不懂主流在想什么,大多是白忙一场,做无用功,那样拿来的项目大多不能通过。
单兵在跟随项目经理的时候,他总是仔细观察师傅是怎么做的。比如,在做一个新项目的拓展时,他除了要考虑后续的销售问题、资金投入之后的回收周期、品牌的影响力之外,还要替老总预设这个项目如果上市之后会遇到那些问题等。人常说,下棋看三步就是了不起的高手,但是作为投资公司的董事长,必须要看到五步以后的走法,才能投资。
单兵在工作中,悟透了这一点,那就是必须领会主流圈子的意图,执行公司最高领导层的决策。这一点说起来简单,但是做到并不容易。因为这个过程的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因为公司在快速发展之后,公司的决策圈子要求员工在工作中执行很多东西,如果一个员工在公司里“混”了很长时间,却仍然不能明白领导的意图是什么,那么他的行动就会很迟缓,这样的员工自然不会得到上司的认可。所以,作为员工,摸透领导在想什么,对主流群体的意图心领神会,他的价值就一定会在工作中体现出来。
对于自己的工作经验,单兵是这样总结的:在企业里工作,光有热情还远远不够,必须还要有头脑和工作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领会主流圈子的意图,把你的目光投向公司的核心,看他们如何决策,你就如何工作。但是,很多新员工在领会领导的意图方面,总是力不从心,有点像“盲人摸象”,因为有很多潜在的东西,他看不见。如果一个新人,在公司里遇到了这种情况,一定要放弃自己的所谓思考,学会用心观察,学会把自己所有的关注力都放在领导的身上,看他最近在关注什么,看他都对什么问题感兴趣。很多年轻人不屑这样做,他们希望有一个舞台来展示自己的梦想。但是,你要懂得一条真理,在你的翅膀还很稚嫩的时候,选择和头雁一起飞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如果员工在工作当中学会了掌握领导的意图,能与公司的“主流圈子”完美结合,这样的员工,就能得到领导的支持,在工作中就能发挥出不可思议的创造力,在配置自己的工作资源时,也会与主流圈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进而实现自己的事业梦想。而这一点,恰恰是很多员工都忽略的问题,他们进入公司之后,不是要明白领导在想什么,而是急于表现自己的才华,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与主流圈的意图南辕北辙,非但不能得到主流圈的支持,相反,会被人看成是锋芒毕露,更容易遭到领导的封杀。
学会对主流群体的意图的领会,这是一种中国式的生存智慧,它能帮你化解职场中的很多矛盾,让你在职业生涯中赢得上司的欣赏,尝到极大的甜头。
与主流圈子交往需要保留分寸感
人与人之间接触太近,有时候,会产生“两个刺猬抱在一起取暖”的负效应,所以说,与人交往,保持一定的分寸感是非常必要的,与主流圈子交往,更是如此。在主流圈子的周围,有一个属于它本有的自我空间,就像一个无形的“气场”一样,它有自己固定的“领域”,所以你与主流圈子交往时,一定要注意保留分寸。否则,这个圈子的人,就会感觉受到了触犯,而感到不舒服、不安全,继而产生排斥现象。
陈策在一家地产咨询公司工作了八年,人们都打趣地称他是这个行业里的“不倒翁”。在这八年的时间里,公司的副总换了一茬又一茬,而他这个咨询部主任却始终稳坐钓鱼台,几乎是业内的一个奇迹。很多朋友对陈策的职场奇迹深感兴趣,向他请教职场秘籍。他说,其实很简单,无论在任何一家公司,都要对公司整个领导班子的成员一视同仁,做公司的人,不要做某个领导的心腹、亲信,如果跟公司主流圈里的甲领导走动得过于密切,乙领导就会把你当成是甲的死党,甲在的时候,你也未必能得到多少好处,如果甲调走的时候,你就会成为乙领导防范的对象,不得不被动离职。
如果对所有的领导层都保持一致的距离,不厚此薄彼,这样才不会在公司里跟任何一个主流成员结怨。因为主流圈里的人,每个人身上的压力都很大,公司远大的目标需要这些人来实现,他们也不是神仙,也会在不断超越自己的过程中伤痕累累,他们也需要有人理解、安慰,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员工,当你分享了上司的某个秘密之后,这对你来说,是一个危险的事情。假如某一天,一个副总在酒后,向自己的部下说了自己的某个私密话题,如果这个话题在公司里传开,这个员工就会为此付出代价,背上出卖上司的嫌疑,也许这会成为一生的误会。
陈策的做法就是从来都不把自己扯到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去,无论出差还是在公司,从不对任何人的私密生活表示好奇,不分享别人的秘密。有一次,他在跟一个副总出差的路上,那个副总接了一个电话,那个电话是他的情人打来的。而这个副总是一个有家室的男人,这时他正陷入了一个感情的漩涡。在路上,那个副总很想跟陈策谈谈他的感情问题,几次都被陈策巧妙地回避过去。
后来,那个副总离婚了,他准备去另外一个城市开始新的生活,在他准备离开的时候,找到陈策。他说,很感激陈策对自己的私生活守口如瓶。陈策说:“没有,因为我什么都不知道,谈不上什么守口如瓶。”
在职场这个险恶的江湖中,陈策就是这样,既保持了自己人格的清白,也与上司保持了一种必要的距离,对彼此都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