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4100000007

第7章 壮歌:红色记忆(2)

1961年“八一”建军节,《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开始在北京中山音乐堂公演,盛况空前。《十送红军》一亮相,就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尤其是亲身经历过战争的老同志更是连声叫好。此后,《十送红军》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反复播放,被各大报纸、音乐刊物争相刊登,被各大文艺团体反复排演,很快在全国流行起来,并且久唱不衰。

《十送红军》问世50多年来,以其情意笃真、缠绵悱恻,感动了千万群众,成为红色经典歌曲,至今为人们所喜爱。

21世纪之初,中央电视台播放了长篇电视剧《长征》,贯穿全剧的主旋律便是《十送红军》,宋祖英的出色演唱,深深地感动了千千万万的电视观众。

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当年,刘亚楼司令员为突出老区革命传统,要求《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必须都是历史歌曲,不要另写新歌。为了避开创作痕迹,《十送红军》署成了朱正本、张士燮“收集整理”。直到2001年,中央电视台播放电视连续剧《长征》,把《十送红军》作为贯穿全剧的主旋律,剧中才恢复了词曲作者张士燮、朱正本的署名。

《五月的鲜花》

——悲壮地吹响抗日号角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低回深沉的歌声回荡,如呜如咽,如泣如诉。20世纪30年代是个不平凡的时代,是亿万人民愤怒、团结、觉醒、奋斗的伟大时代。《五月的鲜花》是抗日救亡歌曲的代表作品。在国土沦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形势下,它像犀利的号角,警醒着人们不忘国耻;它堪称时代的战歌,催促人们奋起抗争,救亡图存。

(一)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 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接着把魔爪伸向了华北。1933年,日本帝国主义在长城一线挑起战事,侵占了热河省。1935年下半年,发动华北事变,进一步控制了察哈尔。同时,日本帝国主义大肆鼓吹“亲善睦邻”,到处培植汉奸,扶持傀儡政权,策动华北“自治”。国民党冀东行署专员殷汝耕成立了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以此为开端,一大批汉奸充斥了华北军政各界。为进一步使华北特殊化,日方提出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面对日本帝国主义步步紧逼,国民党政府软弱无能,步步退让,竟然同意于1935年12月16日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失地丧权,亡国灭种的大祸迫在眉睫。“华北之大,竟不能放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平爱国学生6千余人,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举世闻名的“一二-九”运动爆发了。国民党政府出动大批军警进行镇压,30多人被捕,数百人受伤。12月10日,北平各校学生宣布总罢课。在“冀察政务委员会”计划成立的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各界群众1万余人又举行示威游行,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延期成立。

“一二-九”运动得到了全国学生的响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一二-九”运动后,诗人光未然在报纸上发表了一首名为《五月的鲜花》的诗歌,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和国民党当局妥协卖国的政策,唤醒民众,呼吁大家起来抗日救国。这首诗歌在当时感染了许多人,包括曲作者阎述诗。

阎述诗曾经参加过学生运动。“一二-九”运动爆发时,他在北平宣外菜市口,亲眼目睹了这一爱国运动被残酷镇压的情景,作为一名爱国的热血青年,阎述诗当时义愤填膺。1936年夏,当一位东北大学学生拿着一首《五月的鲜花》歌词请他谱曲时,他便慨然接受。尽管不知道词作者是谁,但那悲壮昂奋的歌词和他当时的感情产生了共鸣,使他想起了自己参加学生运动时的情景:敌人用刺刀阻止同学们的脚步,许多人付出了鲜血的代价,但大家仍然情绪高涨,没有一点退缩……他激动地提笔为这首诗谱曲,当晚就完成了,并很快成为鼓舞情绪的“战地”歌曲。《五月的鲜花》就这样诞生了。

◎ 词曲作者简介

词作者: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人(现老河口市),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20世纪30年代开始从事进步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解放后一直从事文艺活动,先后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担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诗集《光未然诗存》、《五月花》,收录了作者解放前后的代表作,其中包括长诗《屈原》、歌词《五月的鲜花》、组诗歌词《黄河大合唱》、《三门峡大合唱》等名篇。

曲作者:阎述诗(1905~1963),原名阎绍璩,字述诗,辽宁沈阳人,我国现代爱国音乐家,特级数学教师。学生时代经常参加宣传抗日思想的演出活动,也因此受到敌人迫害,后逃到关内,辗转来到北京,在北京二十六中学(北京汇文)担任数学老师。代表作有《五月的鲜花》、《落花》、《春水》、《泪》、《水仙》、《唐古歌》、《秋怨》、《感旧》、《桃花溪》、《苏武庙》、《风雨替花愁》等。

(二)

《五月的鲜花》曲子朴实、深情,全曲并没有华丽夸张的主题和乐句,旋律简洁得就像是自然音阶的简单排列,却如地下的火山,蕴藏着一股喷薄而出的巨大力量,呼唤着千千万万热血青年奋发起来,振作起来。“再也忍不住这满腔的愤怒,我们期待着这一声怒吼,吼声惊起这不幸的一群,被压迫者一齐挥动拳头!”革命需要人民的觉醒和行动,“一声怒吼”发出东方巨人的声音,“挥动拳头”展示中华民族的不屈血性。

就是这看似平稳的歌词,饱含感情,意境深远,有一种哀婉悲壮的意境,激发起民众心灵中压抑的不屈精神。就是这看似朴素、轻缓的旋律,充满着对民族英烈的无比怀念和无限景仰,那比呐喊更有力量的深情怀念感动着为自由而战的中国人民。仿佛是污浊瘴气中的一缕娇艳阳光,《五月的鲜花》在沉重的年代激起阵阵波涛,鼓舞着千万志士战斗,战斗!

《五月的鲜花》的歌词分为两段,第一段表达了对革命志士的哀念,更是对抗战豪情的颂扬,是民族自豪精神的表现;第二段是第一段感情的发展变化,只用一句“吼声惊起不幸的一群,被压迫者一起挥动拳头”,发出了那个时代坚定的、钢铁般的声音。

《五月的鲜花》的整体音乐配合了歌词的情绪,是一种倒抛物线状的变化,首先是“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有着怀念烈士的抒情;第二句写道东北沦陷,“我们天天在痛苦地煎熬,失去自由更失掉了饭碗,屈辱地忍受那无情的皮鞭 ”,曲调压抑低沉;第三句中“敌人的铁蹄已越过了长城,中原大地依旧歌舞升平”,带领演唱者酝酿悲愤的情绪;最后到“吼声惊起不幸的一群,被压迫者一起挥动拳头!”是整首歌曲的高潮,曲调也更加激昂有力,让音乐在情绪的最高点达到释放。

(三)

诞生于“一二-九”运动期间的《五月的鲜花》,充分而又生动地表现了对爱国青年的真切悼念,对敌人野蛮行为的控诉,同时表现了人民斗争意志的不可侵犯。《五月的鲜花》诞生后,先是学校里的学生中传唱,后来逐渐传到了一些抗日团体里,不久便传遍了全国,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1937年,冼星海在一次万人聚会上,一句一句地教大家唱《五月的鲜花》,在场的好多人都感动得热泪盈眶。这首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的歌,飞遍大江南北,飞到了千千万万的爱国青年男女的心头,被用来鼓舞士气,成了具有深远影响的抗日救亡“战歌”。 在爱国学生运动和各界救亡运动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1959年,作曲家瞿希贤把《五月的鲜花》选作电影《青春之歌》的插曲。随着《青春之歌》在全国的上映,《五月的鲜花》再次热唱于全国。

《五月的鲜花》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

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

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

他们曾顽强的抗战不歇。

如今的东北已沦亡了四年,

我们天天在痛苦地熬煎,

失掉自由更失掉了饭碗,

屈辱地忍受那无情的皮鞭。

敌人的铁蹄已越过了长城,

中原大地依旧歌舞升平。

亲善睦邻呵卑污的投降,

忘掉了国家更忘掉了我们。

再也忍不住这满腔的怒恨,

我们期待着这一声怒吼,

吼声惊起这不幸的一群,

被压迫者一起挥动拳头。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唱出了人民的心声

一首歌曲,唱出了亿万人民的心声,唱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这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饱满的热情,滚烫的旋律,使这首歌广为流传,久唱不衰。这首代表亿万中国人民心声的歌点燃了激情,响遍了大江南北,成为了记录红色历史,留存红色记忆的不朽之作,也是影响力最大的红色经典歌曲之一。

(一)

1943年,正值中国抗战相持阶段的艰苦岁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发动了第三次反共高潮。这年3月,蒋介石公开抛出《中国之命运》一书,大肆鼓吹“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理论,疯狂攻击共产主义和中国共产党,诬蔑八路军、新四军为“新式军阀”、“变相割据”,扬言要在两年内解决中国内政问题,消灭中国共产党和一切抗日民主力量。6月,共产国际解散,国民党顽固派更企图趁机解散共产党,消灭抗日民主根据地。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研究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研究

    中国古代演唱技术理论是一个内容繁杂、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表演理论体系。古代声乐艺术以“唱”为本位的形态特色制约了唱技理论的形态构成。因此,就古代唱技理论的整体构成而言,演唱的技术技巧成为其主体和贯穿始终的重要理论线索,具有明显的统一性。同时,由于历代的唱技研究者多为文人士大夫,其思维模式、美学理想基本一致,故在理论观点上多是一脉相承,且体现了越来越细致繁密的趋势,具有发展的延续性。因而,尽管古代唱技理论看似零散、随意,实际上仍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是比较发达的演唱理论。不同时期的唱技理论有其特定的内在特点和精神,阶段性特征十分明显,体现了古人对演唱实践不断思考、积累的发展过程和规律。
  • 杂剧艺术下(生命百科)

    杂剧艺术下(生命百科)

    有路在青霄内,又被那浮云塞闭。老兄也百忙里寻不见上天梯。(许达云)仲宣,你看那一林红叶,三径黄花。一林红叶傲风霜,如乱落火龙鳞。
  • 短片也风流:50部欧洲最新获奖短篇评介

    短片也风流:50部欧洲最新获奖短篇评介

    本书收集了50部在国际知名电影节上最新获奖的欧洲短片,以出品时间为序,对各部分影片进行介绍、评赏,像万花筒一样,能让我们了解到欧洲丰富的短片创作。
  • 云朵中的宝藏:羌族艺术

    云朵中的宝藏:羌族艺术

    据甲骨文记载,羌族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三四千年前的夏商时代,被誉为“民族活化石”,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给羌族带来了几乎毁灭性的灾难,羌族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给这个历史上本就灾难深重的民族和勤劳善良的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抢救羌族文化成为当务之急,保护和传承羌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历史任务。本书集中介绍了羌族的音乐、舞蹈、刺绣与建筑。共分五章:羌族概况,羌族音乐,羌族舞蹈,羌族刺绣与建筑,羌族民歌、歌舞谱例分析
  • 中国古代文人画

    中国古代文人画

    文人画亦称“士夫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苏轼第一个比较全面地阐明了文人画理论,对于文人画体系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文人画在发展过程中,创作的主体始终是文人,创作的思想源泉是传统文化,在表现形式上,不断吸收宫廷和民问艺术,在复古和创新的交织中演进。
热门推荐
  • 你家老婆有点凶

    你家老婆有点凶

    他是神秘的黑暗人物,残酷腹黑,人命如草芥,却视她如命。她重活一世,只为讨回当年的债务。他如恶霸,抵死纠缠。“大哥,大嫂正在和别的男人在结婚。”教堂中,男人紧捏钻戒,阴鸷的眸光带着嗜血的愤怒,一声低吼:“把她绑过来。”“林小姐,你是否愿意嫁青阳先生为妻?你是否愿意无论是顺境或逆境,富裕或……”“不愿意。”她心脏狂跳,却直接掐断牧师的爱情宣誓。他眯起危险的眸,看向牧师,慢条斯理:“没关系,你继续问,问到她愿意为止。”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西口文化

    西口文化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表里山河的独特自然条件,勤劳智慧的历代先民,造就了得天独厚的三晋人文资;T.彼誉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在中华民族的煌煌文化巨著里,博大精深的三晋文化是其中极为绚丽和厚重的重要篇章。进入新世纪,山西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板应对经济社会和时代发展形势。
  • 人生与命运(漫漫求知路)

    人生与命运(漫漫求知路)

    学会共处,不只是学习一种社会关系,它也意味着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入。从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到当代世界倡导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无不指明了学会与自然“共处”的重要性。这种学习,像其他学习一样,也包括了知识、技能和态度、价值观念的习和和养成。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人需要终身学习。学什么?怎么学?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从本质上来说,成人一生的发展模式和对待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兴趣模式都与三个月的孩子几乎相同。
  • 重生之神级学霸

    重生之神级学霸

    生物系研究僧出身的猥琐胖子杨锐,毕业后失业,阴差阳错熬成了补习学校的全能金牌讲师,一个跟头栽到了1982年,成了一名高大英俊的高考复读生,顺带装了满脑子书籍资料80年代的高考录取率很低?同学们,跟我学……毕业分配很教条?来我屋里我告诉你咋办……国有恙,放学弟!人有疾,放学妹!这是一名不纯洁的技术员的故事。
  • 爸爸给儿子讲的365夜经典故事

    爸爸给儿子讲的365夜经典故事

    《爸爸给儿子讲的365夜经典故事》内容丰富,系枕边书“父母给孩子讲的365夜经典故事丛书”之一。全世界的孩子都在用不同的文字,阅读着书里这些流传百年的经典故事。
  • 生命之树

    生命之树

    威廉·巴特勒·叶芝是爱尔兰著名诗人、剧作家和散文家,也是英语世界中最伟大的现代诗人之一,歌德堡诗歌奖、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叶芝一生创作丰富,深受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神秘主义、象征主义的影响。《生命之树》这本散文集反映了他受到雪莱诗歌、布莱克浪漫主义、爱尔兰民间神秘主义等多方面的影响,是叶芝文学思想与艺术思想的结晶。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左边狂

    左边狂

    90岁的孙尧躺在床上,巴洛特利问他:“孙,想吃点什么?”孙尧摇了摇头:“没胃口!”“起来看球不?”“没兴趣!”“哎!听说曼联又崛起了一位出色的右边后卫!”巴洛特利叹息道。孙尧猛然睁大眼睛:“快,扶我起来试试,我去过过他!”~~~~~~~~~~~~~~~遥想当年,他行走足坛,左路成狂!【全书完结】
  • 三代才女绝恋

    三代才女绝恋

    一场答联求亲,让他们喜结良缘;宫廷祸乱,让他们分离两地、重聚无期;乱世当道,让她三嫁他夫,抛弃亲生骨肉……看三个女人如何演绎他们的爱恨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