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0400000010

第10章 十里洋场看浮沉(1)

◎上海的前世今生

近代以来,上海人一直是中国一个非常特殊的群落。上海的古迹没有多少好看的,到上海旅行,领受最深的便是熙熙攘攘的上海人。他们有许多心照不宣的生活秩序和内心规范,形成了一整套心理文化方式,说得响亮一点,可以称之为“上海文明”。一个外地人到上海,不管在公共汽车上,还是在街道间,很快就会被辨认出来,主要不是由于外貌和语言,而是这种上海文明。

——《上海人》

走进上海,情不自禁会被满眼的霓虹刺伤眼睛。过去,上海曾是华丽的“十里洋场”,现在,它又是璀璨的“东方明珠”。上海的历史,总是就近地引诱着你,使你不得不去尽可能地了解它。余秋雨先生在一次活动中说:“近年来上海的经济发展全球瞩目,但文化地位没有提升,仍站在一个小角落里,格局小而趋于琐碎。”在这里,他将上海同一些诸如纽约、巴黎这样的国际文化中心乃至中国香港、中国台北等城市作了比较,指出上海成为全球文化中心城市的条件、潜力俱在,可惜文化现状却不尽如人意。

为何今天的上海,文化地位与经济地位不相称?余秋雨先生指出上海文化近年来愈发陷入地域文化、信息文化的迷雾以及一种“求稳、怕惹麻烦”的心理迷雾中,不但距离文化中心尚远,反而连自身的文化形象都变得愈发模糊。

曾经,“海派文化”是一面旗帜,代表了一个时代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然而,这座在短短百年内书写了太多传奇色彩的城市,还太年轻了,登上历史舞台才过百年的它,承载着太多无法担负的厚重。易中天教授在《读城记》中将上海定位为“滩”,说它是中西两大文化浪潮冲击而成的产物。其实,把上海说成是中西两大文化浪潮冲击而成的产物实际上是抬举上海了,至今,历史感的匮乏仍是上海人心中剜不去的一道伤疤。上海的城市发展史同西安、洛阳、南京、北京等历代的大都市相角逐,显然有些势单力薄,只需上溯至1840年,便可粗略浏览上海的全貌。如果没有海洋经济的到来,上海也只不过是个偏安一隅的小城市。历史上它归属松江府直辖,仅仅作为一个江海畔的边陲小镇。所以,西方文化对上海的影响比中国其他地方更深一些。上海作为欧美文化在中国最早的落脚点,当全国各地都还在“之乎者也”时,上海滩已经有了“洋火”、“洋货”。在明朝中叶时,上海人还一度为自己有个“小苏州”的称呼而自豪,而现在,全国诸多城市争着自诩“小上海”。

许多人都认为上海是一座商业味道极为浓厚、市场经济非常发达的城市,却似乎少了些文化底蕴的积淀。余秋雨先生认为,文化的特点就是不能从表层来看,文化都是潜伏在深处的。上海现在所出现的景象与它在灾难的岁月里生存的潜伏密切相关,我们要寻找它潜伏了什么。

上海是有文化的,它既受到西方思维模式的影响,也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缔造。尤其是在20世纪30年代,无论电影、文学、戏剧、艺术等方面,上海在全国都是独领风骚的。很多接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人都在上海逗留,造成传统国学与西方文化的大汇集:鲁迅、巴金、张恨水、张爱玲、胡蝶、阮玲玉各种文化名人层出不穷。上海的出版业在民国时期可谓是首屈一指,直到20世纪中叶还是全国的出版中心。但是现在,更多的出版社都居于北京了。余秋雨先生说,“人们一谈上海文化往往想到海派文化,这就讲浅薄了”。现在上海人所痴迷的“海派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一种怀旧文化。有一些上海人有着深深的恋旧情结,这既是对往昔辉煌的向往,也是对上海情趣的迷恋。

从上海的城市历史来看,上海本地人主要是指浦东、宝山、南汇、嘉定、松江等地的原住民。“上海人”这个概念存在的时间也只有百年左右,所指的范围包括原住民与上海开埠后从江苏、浙江等地区迁入的移民,其中尤其以苏北和宁波的移民人数最多。

改革开放后,各地的移民纷纷拥入上海,他们被称为“新上海人”。另外,以市区和乡土来说,上海人还可以分成两类,一是市区上海人,也就是原来的城市户口民众,一是郊区上海人,主要是原来的农村户口民众。市区上海人是由之前的移民形成的。郊区上海人则是原本的上海人或松江府人。上海从江苏省独立为直辖市的时间并不算太长,而上海各郊区县则是在1958年才从江苏省划归到上海市的。在上海郊区,通常将上海市区称为上海。

因为历史和文化的原因,上海人的价值观和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完全不同。他们崇尚自由竞争,实力至上,对一切事物都用实用主义的思维方式加以考量。而且,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上海人也普遍比一般中国人高出不少,这或许是因为上海是中西文化的交汇之处,海纳百川地自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地域文明,虽然异于传统的中原文化,但也带着江南文化的古典细腻。张爱玲曾这样形容上海人:“上海人是传统的中国人加上近代高压生活的磨炼。新旧文化种种畸形产物的交流,结果也许是不甚健康的,但是这里有一种奇异的智慧。谁都说上海人坏,可是坏得有分寸。上海人会奉承,会趋炎附势,会浑水里摸鱼,然而,因为他们有处世艺术,他们演得不过火。”

上海人的习性、上海人的品质都凝聚在上海文化这个大的范围之内,上海人城府很深,并且带着一丝高傲和漠然。余秋雨先生关于上海人的人格结构及上海人的人格特点的论述,对于中国现代的文化礼仪走向,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无疑有着很强的启示作用。如果上海人可以将自己地区性格中的缺点改掉,而其他各地区人民也可以引以为戒的话,那么和谐社会的到来也就不远了。上海人有一个特点和现代意义上的公民习惯十分接近,那就是不讨论他人是非,不暴露自己隐私,使自己和他人都可以拥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关于这个习惯在学术领域中的养成,余秋雨先生说得非常明白:“在文化学术领域,深得上海心态的学者,大多是不愿意去与别人‘商榷’,或去迎战别人的‘商榷’的。”

余秋雨先生在《古本江先生》中谈道:“就一座城市而言,最好的文化建设是机制,是气氛,是吐纳关系,是超越空间的策划能力和投资能力。”上海在对待外地人上似乎显得有些小气。在上海,“外地人”这个概念,显然含有贬义,或者含有对其文化不以为然的意思,直接地表现了上海人的一种文化优越感。的确,上海人的优越感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所有人全都一样,彼此不分你我,那又何必要区分本地、外地?事实上,上海人确实通常是在表示鄙夷时才会用到“外地人”这个概念的。现在在上海大街上走的最多的人倒都是一些外地人,所谓“新上海人”,他们在上海占了巨大比例,余秋雨先生说“他们以后可能很成功”。

有关上海话的争论一直炒得很热。有人认为上海人就是以这个来和全国人民划清界限的。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四川话、河南话、陕西话,就连北京也有。上海人在一起时只说上海话,这和其他任何方言区的人见了老乡都会说方言是一样的习惯,方便亲切,不值得诟病。当然,上海话也的确难懂、难学,这在客观上确实将上海人和外地人清晰地区分开来,成就了一部分事实上的“排外”功能。

上海人通常讲的上海话,是属于流行于江南的吴语。上海话的历史不过才七百多年,远远不及苏州话和松江话的历史,但是上海话是一种极富特色的方言。它有新旧交杂语言跨越度远、南北融会语言宽容度高等特点。在20世纪30年代,上海话达到了它的黄金时期。上海的作家们将意译或者音译的很多英文单词,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去,通过当时上海非常发达的各种平面媒体进行传播,然后又被普通话吸收。但是近二十年来,由于普通话的强势与对普通话的过度依赖,上海话的造词能力严重衰退。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上海各学校统一用普通话授课,在学校里,无论课内课外都不得使用上海话。政府在媒体传播方面也几乎取消了所有上海话的栏目。现在许多上海儿童已经不能全部使用上海话来和他人沟通了,甚至还出现了全然不会讲的情形。

上海话的处境严峻,有可能会是中国主要方言中最早消失的一个。近年来,上海舆论界掀起一股“保卫上海话”的浪潮。如果上海话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保护和发展,相信不久以后,它就要成为历史文化遗产,留在上海人的记忆中了。

同类推荐
  • 风物长宜放眼量

    风物长宜放眼量

    作为陈寅恪、吴宓先生的弟子,季羡林先生承接上一辈师长的衣钵,晚年不遗余力地捍卫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对人类的贡献、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东西方文化各自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等提出了高屋建瓴的精辟论断。本书文字是作者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相结合的精华所在,先生其情也真、其言也善。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将从先生的体悟与沉思里,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才有可能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强化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 山西四大梆子唱本精粹

    山西四大梆子唱本精粹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中卫文化纵横

    中卫文化纵横

    文化,需要热情培育、城市作为承载地方文化的时空平台,其文化的厚度在于积累,城市文化的特色、风格和品味,离不开民众的热情和关切,也离不开政府的给力和培育。
  • 寿阳县:中国寿星文化之乡

    寿阳县:中国寿星文化之乡

    寿阳不仅流传着大量与老寿星南极仙翁有关的传说和歌谣,还保存了寿星洞、寿星桥、万寿阁、寿星祠等大量的传说遗迹,并保留了许多古老而独特的与寿星相关的风俗, 所以素有“寿星故里”之称。
  • 中国食俗

    中国食俗

    食俗就是饮食的风俗,又称食风、食规,是指有关食物在筛选、组配、加工、销售与食用过程中所形成的风俗习惯。中国的食俗出现很早,而且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过年过节有食俗、访亲拜友有食俗,纪念历史人物也有食俗,而且,中国地域广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人们信奉各种宗教,自然就形成了宗教信仰食俗。《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食俗》介绍了除夕饺子、元宵节元宵、立春春饼、端午粽子、中秋月饼、腊八粥、少数民族食俗、地方风情食俗、宗教信仰食俗等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热门推荐
  • 宝宝龙的极品奶爸

    宝宝龙的极品奶爸

    这是一部专业奶爸带着一帮子捣蛋鬼的生活记录。 但是…… “别以为老子好欺负,小心老子让你悔恨终生!”
  •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

    本书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都教授荐书:聊斋志异。
  • 暮雪纷飞

    暮雪纷飞

    她是商界显贵曹氏豪门的千金。她与表哥陆家辉自幼指腹为婚,长大彼此相爱。大婚将至,陆氏煤业突遭变故,亿万资产瞬间付之一炬。其寡母陆振瑛见陆家家道中落,大势已去,她居然落井下石坚决要求解除女儿的婚约。为达成目的,她不惜与哥哥手足相残,最终将其逼上绝境。面对自己运筹帷幄的胜利,向来流血不流泪的她痛哭流涕。陆家恨她入骨,女儿恨她薄情,可又有谁知道她的难言与苦衷?可她还是身不由己的将抵死反抗的女儿用药放倒,送上了另一个男子的床。大婚之夜,她割腕自杀。绝地逢生处,她能否再与初恋情人破镜重圆呢——
  • 娘子今天又作妖了

    娘子今天又作妖了

    【推荐姊妹文《美食田园:夫君是恶霸》一样的恶霸夫君,不一样的味道额!求围观】一朝穿越,已嫁作人妇。夫君却是远近闻名的恶霸王,还是个看不惯她的傲娇恶少爷。恶婆婆还嫌弃她不能传宗接代。作为还是清白之身的洛青青怒了,哎呀!你个老婆子,一个人你倒是给我传接着示范一下啊!恶少爷脾气大,最后还不是乖乖臣服脚下。【亲们,喜欢记得收藏哦。书群384071707】
  • 难忘又一年

    难忘又一年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9年是共和国建国60周年。在党与共和国的历史上.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里程碑的“伟大转折”无疑是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开放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围绕这一事件,作者在深入研究后发现,邓小平主持的1975年整顿是历史转折的前奏;1976年粉碎“四人帮”的胜利为历史转折创造了前提;此后的两年为历史转折作了准备。
  • 穿二代公主:预订驸马

    穿二代公主:预订驸马

    小猪公主生平有两大爱好,吃美食,看美男。三岁生日的时候,辛芙一眼就看中了超级小美男傅诚赐,这种极品美男当然要早点抢回来,霸道的辛芙当面文武百官的面抢了小美男的初吻。就在猪公主做着新嫁娘的美梦时,宫外传出她的美男驸马被女山贼抢走了。丫的找死,敢同她小猪公主抢相公,欠抽,找她算帐去……
  • 逃妻不靠谱

    逃妻不靠谱

    他说:这一生,其实我己经爱了你三世,遇见你之前,丢失你之后,还有我们短暂的厮守!她回:一生三世?先生,你确定你的数学不是历史老师教的么?某男发现,这个失忆的女人还像从前一样抽风难搞!于是他直接将玫瑰塞进她的怀里,将她塞进他的车里,12个小时后,某女在他怀里醒来,看着浑身上下无一完好的皮肤,挥拳发誓:“门牌告诉我,我要废了那个教你两性知识的历史老师……!”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韩非子权术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韩非子权术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僵尸狂徒

    僵尸狂徒

    罗天不出,天尊独尊。当罗天大陆人人都为封号罗天而图谋时,当至强者都为揭开远古辛秘而消失时,小小赶尸人却意外驾临异界。君千殇:绿袍老头,想吸老子血是吧,尽管吸,吸完你就是我小弟。君千殇:许小强,你是不是皮又痒了,想造反了?君千殇:二丫,给我干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