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赞美鲁迅的书法,曾用“朴素而不拘谨,洒脱而有法度”来概括。其实,此标准用于为人为官,同样贴切。那种举重若轻、进退有据、神闲气定、游刃有余的大家风范,自然是领导者最迷人的魅力。
原则与灵活,涉及最多的是情与理的方方面面。以理害情或以情伤理,都是损失。当今社会,欧美各国早已完成了早期的原始积累,其经营管理日趋成熟,表现为更注重情感,因而也就更符合人性,突出体现为变管理型为“育才型”。善于汇东西方之长的日本,则鉴于西方偏重硬件管理之弊,从中国儒家文化中提炼出更具人文关怀的感情渗透法,辅以先秦兵法,合成以“兵法经营论”为理论核心的大桥武夫管理体系。
大桥管理的目标,并未改变以赢利为目的的宗旨,其管理模式也并无奇特之处,之所以风行并有效,无非迎合了当今社会人们普遍获得了基础的生存条件,而向更高人格形态发展,需要被认同、被尊重这一心理特点而已。不管怎样,这种管理理念充分表达了对人性的尊重,实际上,也在一定程度上使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缓冲对立,化解矛盾,值得研究与借鉴。
在大桥的十大管理要点中,利益驱动,占百分之十;制度约束,占百分之二十;情感关怀,占百分之五十;其他占百分之二十。可见,法律制约,强于利益驱动,而情感因素又大于二者之和。这提醒人们,在人性逐步被重视的今天,只有针对人性特点,把握其心理需求和走向,攻心为上,因势利导,才能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
北宋王安石的驭吏之术有三条:一曰“饶之以财”,二曰“约之以礼”,三曰“裁之以法”,包含了利、理(礼)、法,唯独没有情。王安石史称“拗相”,他辅佐神宗变法,屡遭失败,除去变法触动了大地主、官僚的利益而遭到强硬抵制这些政治方面的因素之外,他过于教条死板、缺乏灵活变通、不懂以情动人从而协调润滑人际关系,不能不是一条重要原因。由于吏治不善,加剧了北宋官场的混乱腐败。后人总结为“诬之不怒,弹之不耻,贬之不去,逐之不走”,其昏暗无耻,可略见一斑。
情、法、义、利,恰如物之四维,不可偏废,使其平衡,既是领导的最高艺术,更是为官之大道。
两千多年前,秦穆公问政于由余,由余对曰:“天下以俭得之,以奢失之。”初唐政治家魏征也曾多次劝谏唐太宗要“戒奢以俭”,否则难以长治久安。唐代诗人李商隐亦在《咏史》诗中感叹“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被史学家们所乐于称道的汉代“文景之治”与唐朝“贞观之治”,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利于统治者提倡和注重勤俭之风。汉文帝在位时,衣非锦绣,食尚清淡,良马不过百,宫女不过数十。李世民也由于魏征的多次劝谏,比较注意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据载,有一次唐太宗得到一只名贵的小鸟,爱不释手,正好路遇魏征,太宗恐其发现,便将鸟匿于袖中,魏征对此了然于心,却不说破,故意与太宗东拉西扯说了半天,等魏征走后,鸟已窒息而死。这表明,戒奢尚俭,在当时已形成全社会的一种共识,连君临天下的皇帝,也不得不对此心存忌惮,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左右。若非如此,汉唐数百年的辉煌恐怕是难以想象的。
我们这个民族,历来有崇尚勤俭的传统美德。古训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人民用智慧和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其价值在于服务于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文明,而不是给寄生虫提供赖以生存的温床。
纵观中外历史,无论是六朝金粉的极盛,还是后庭遗曲的颓废;无论是古巴比伦庞贝城的毁灭,还是罗马帝国历史文明的衰败,莫不因其极尽奢华而大伤元气、大伤国力,最终导致国败家亡。历史社会的盛衰沉浮、兴亡交替,几乎都从不同角度证明了俭成奢败这一朴素道理的无比正确。
早在建国之初,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颇有远见地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事隔多年,言犹在耳。诚然,从纵向看,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早已是今非昔比,然而,横向比较,我们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我国的现状是:有一部分人已步入小康,大部分地区的人民正走向小康,还有一部分地区,生活在贫困线之下的同胞仍有数千万之多。这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仍是需要我们正视的现实,还需要全社会做长期的不懈的奋斗。
但是,当前社会上勤俭之风似乎已成为一种落伍,奢侈享乐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时尚,什么“满汉全席”、“生猛海鲜”、一席千金、挥金如土、总统套间、豪华套房、豪华车、元首车,争奇斗富,甚至还有一些并不富裕的国人,也讲究起超前消费,穿必名牌,食必海鲜,似乎一夜之间,人人都成了百万富翁,实在令人费解。据统计,每年全国用于公款吃喝的费用竟以数百千“亿”计,至于那些花样迭出的类似名为开会实则公款旅游的隐性费用,尚未在统计之列。我们有多少的家业、多厚的家底、多大的权利,能如此挥霍,敢如此奢侈?
提倡勤俭,反对奢侈,不仅仅是财力问题,也是公民人格自我完善的需要。淡泊人生,主要是指名利的淡泊,天吾一瓦,地吾一瓦,弱水三千,一瓢足矣。唯其如此,才能超脱世俗的樊篱。“腹有诗书气自华”,“人到无求品自高”,真正的富有,是内在素质的充实与提高,总在物欲上倾注心血的人,其人格必有欠缺,这也是有所得必有所失的辩证。
奢侈之风损害的,不仅仅是财力、国力,更重要的是损害了党心、民心、一代风气。奢侈之风一兴,必然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弊端,人们不再励精图治、艰苦奋斗,而是竞相享乐、纵情挥霍,以致精神委靡、品格低下。奢侈的社会,必然是一个病态的、腐朽的社会;奢侈的民族,必然是一个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民族;奢侈的国家,也必然是一个失败的、没有希望的国家,绝不会有久远的生命力。
我们正处于一个世纪交替的过渡期,从社会形态、经济体制乃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具有转型期所特有的富于变化的特点,如何处变不惊、清淡自守、正确把握自己的人生坐标、平稳健康地完成世纪和社会的全方位过渡,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跨世纪的课题。而万变不离其宗,“成由勤俭败由奢”,对社会、对个人都将是有益的箴言。
常言道:南方男人好共事,北方男人好交友。对此,颇有同感。
南方人聪明细致,目标明确,有规则,重理性,懂得怎样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利益,善于以最简洁的方法、最快捷的速度达到目的。况且,南方人性格中的雍容优雅、强调自我、善解人意、留有余地等等,在相对合适的距离中,感觉舒服,适合共事。
北方人性情豪爽是优点,但是,共事中,往往喜欢意气用事,被情感情绪所左右,经常忘记目的,把人际关系扯进简单的事情中,使事情复杂化,甚至本末倒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容易因小失大,经常好心办坏事,或者好心不得好报,突出表现为过分强调主观感受,忽视客观实效,动机效果难以统一。
此外,假如是一般性的交往,还有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值得注意。
东晋士族文化发达起来的南方,其精神文化特别是礼仪文化高于北方。
而文化程度越高,越讲究相处的分寸距离,给对方留有充分的空间余地,是对个性、对他人的理解尊重和自尊。这样,其利在于,不会限制对方,不会让对方有被捆绑束缚的不愉快;其弊则是,如掌握失度,会有一种冷漠的感觉。而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人,全凭感性好恶,对人好,就理所当然地包办代替,亲密无间,热情过度,没有心理距离,让人感觉私密空间被侵犯,窘迫局促,相处的舒适度下降。
但是,如果是真正的交友,或是发展亲密关系,那就相反。南方男人的理性、优雅、尊重他人,留有相处空间和余地,强调结果等等的优点,恰恰容易给人以距离感、疏离感,不够主动热情,显得过于自我自私,反而伤害友情和感情。
不过,假如再进一步,朋友变成夫妻,就会又产生质的变化。成为一家人,南方男人的个人化特点也随着关系的贴近而扩大化,把自己的“我”,扩大为“我们”,把原来独立双方的“你我”变为合二为一的“共同体”,那么,善为己谋的特点,使双方一起受益。因此,嫁给南方男人,还是蛮幸福的。
而北方男人,则特别适合做好朋友。他们仗义、豪爽、热情、重情守礼、勇于承担、敢于负责,那种大男人的包容、对人的呵护理解、肯吃亏等等优点,会让人感觉可依赖、可信任、能亲近。假如,你遇到了什么麻烦或者委屈,挺身而出、拔刀相助,并且不计较付出的,多数是北方男人。而南方男人会想得很多,比如与你关系的远近亲疏、结果的得失成败,以及是否值得等等,显得不那么仗义。
同理,若再进一步,朋友变夫妻,北方男人容易让妻子生怨。关系近了,北方男人的粗心、不够温柔细腻,会让妻子感觉受了冷落。特别是妻子也与他变为一体,是“扩大”了的自己,那么,北方男人那种重义气、重面子,过于看重社会认同与评价,轻利益、轻自己的同时,容易把妻子也连同自己一起忽略。所以,许多妻子抱怨他们对自己还不如对朋友好。
最初接触,由于北方男人性格明快、爱憎分明,与人交往,要么自来熟,很好接近;要么,傲气霸气,拒人千里。但是,一旦认同,一般都会率真直爽,以诚相待,很快能走得很近。而南方男人性格平稳中庸,谦和文雅,乍一接触,绅士客气,即使对不喜欢的人,也能很好地维持礼貌,会给人好接触的感觉。但是,再深入接触,就会有较强的隔膜感、距离感,要想走得更深更近,并不容易。
总之,假如兼有南方人的思维优势和北方汉子的性格之长,倒是挺完美的。好在,随着人们的流动频率加大、文化互相融合渗透,那种有书、有笔、有肝胆,亦狂、亦侠、亦温文,刚柔相济的多样化、复合型的男人,应该是越来越多。
地域文化对人的性格形成和影响,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文化的三坐标:种族、历史、社会,共同完成着对人的整体建构和塑造。因此,不同地域的文化传承、种族遗传、历史和社会的浸润影响,自然会形成迥然相异的性格特征。
唐《太白阴经》中说:“秦人劲,晋人刚,蜀人懦,楚人轻,齐人多诈,越人浅浮,鲁人壮,崆岭(甘肃东)之人武,燕赵之人锐,韩魏之人厚。”
虽然,这与现代通行的说法略有不同,但是,总体上反映出了不同地域文化的不同性格特点。概括起来,南方多文弱个性,委婉、细腻、温和,易呈和婉仪态;北人多强悍个性,雄浑、大度,易显刚正端庄之气。
不仅反映在性格上,在思维方面,南北的差别也大相径庭。在心理学的划分上,把思维分为两极:现实极和我向极。北方多现实极,即现实性思维;南方属于我向极,即我向型思维。所以,南方人说文论理,简约,直达终点,化难为易,力求超越感性认识而直达理性认识,有相当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而北方式的思维特点,则强调情感情绪和客观脉络,重枝蔓而忽视目的,化简为繁。
所以,南方人,有思维优势,属于精细化的聪明人;北方人,有性格之长,属于大而化之的爽快人。南方男人,适合共事;北方男人,适合交友。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历来是生死相许的男女双方在形式上的终极追求,也是自古以来人们充满浪漫情怀的美好愿望,更是文艺作品竞相讴歌的永恒主题。然而,现实中,终成眷属与难成眷属,有时候,还真是塞翁失马、利弊难说的事情。
北宋京都歌姬聂胜琼,与诗人李之问两情相许。李之问回乡,胜琼长亭送别,赠词一首,末句为:“无计留春住,奈何无计随君去?”随后,又将另一首词寄给李之问。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
尊前一唱阳关曲,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
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李之问夫人发现后,感其情,怜其才,遂把胜琼迎进家中。这个结局是大团圆,自然皆大欢喜。只是,我担心,虽说是成全了他们的好姻缘,然而,胜琼以一歌姬之身,进入宅门,主妇的那一点怜惜之意,恐怕不能抵挡妻妾争宠之残酷现实,冲突在所难免,后果何堪?此其一;由琴棋书画而柴米油盐,由花前月下而庸常生活,平凡琐碎替代纯情浪漫,胜琼与诗人的感情能否长久保鲜,也必然充满变数,此其二。
感情,难的不是关山阻隔、日日相思,而是能够时时相守、不烦不厌。所以,有情人终成眷属未必就一定强于有情人难成眷属。
此外,蜀中才女薛涛,才貌双全,忘记哪位著名诗人曾称赞她曰:
万里桥边女校书,杷窗下闭门居。
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薛涛与晚唐被称“小李杜”之一的诗人杜牧一见如故,相互爱慕欣赏,誓许终身,然而,杜牧一别成都,再没入川。他与薛涛之间,恩怨是非虽众说纷纭,却因为是千古遗憾,至今,人们仍然在追忆“薛涛笺”的静雅温婉和她的情归无处,为她惋惜嗟叹。假如,当初二人如愿以偿结成连理,也不过是淹没于历史红尘之中,只怕是说也还休,写也还休。
中唐安史之乱,韩翃与柳氏分离。数年后,韩寄词: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柳氏答曰:
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西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设想若无离乱而劳燕分飞,也恐怕难得如此绝妙好辞。
最是个性不俗、资质超凡的,当推蜀中才女严蕊,不仅诗才、诗情绝好,性情也颇有骨气。她与天台郡守唐仲友诗词唱和,结为文友,却被理学名儒朱熹所嫉,遭牢狱之苦,历尽艰辛,获释时的一首“卜算子”脍炙人口: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这种傲然潇洒、大胆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至今余韵悠悠,令人敬意顿生。谁能说,她没有和所爱的人终成眷属,就一定失去了爱呢?
有情人,能成眷属,自然是结局圆满,值得庆幸;而不成眷属,把曾经的感情深化为永久的记忆珍藏,也未必全都是不幸。只是,要独自承受那份刻骨铭心的痛。
当今时代,万事都在高频变化中,善于处理两性关系,不仅是优化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也是衡量男人综合实力的标尺之一。
新好男人,不是没有缺点,而是带着缺点,依然快乐,甚至能让人把自己的缺点当特点去欣赏。
男人适当吹吹牛,不是什么大缺点,有时候,还有一种无伤大雅的可爱,但是要注意几点:
第一,控制好范围。A.狐朋狗党喝酒乱侃的时候。B.女人满怀崇拜的想从你的嘴里更多了解你的时候、欣赏你的时候。C.自己极端沮丧缺乏自信的时候。
第二,控制好程度与分寸。吹牛,要么特大,说克林顿请你吃饭你让他排队,说阎王爷请你帮他断案之类,尽可以天一脚,地一脚,云山雾罩,越不靠谱越好;要不就略微忽悠,小露一手,介于真实与虚构之间。
第三,切忌在领导对你不信任、女人对你轻视、朋友疏远你以及很严肃正规的场合下为扭转局面、为了引人注意而胡乱瞎吹,那只会使事情更糟,那时需要的是冷静、底气和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