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6700000005

第5章 民间音乐(2)

永年鼓吹乐。是冀南吹歌艺术的典型代表。据老艺人讲述和有关资料考证,永年吹歌发展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吹歌班,冀南一带称为响艺班,一般由七至八人组成。民间有“紧七慢八”之说,就是说七个人较紧张,八个人就宽松有余了。以七人为例,分工和各自乐器是:唢呐手,有主副两人,用唢呐,冀南一带叫笛子,唢呐又分为最高、高、中、次中、低音五种。常用的是最高唢呐(小海笛)、中音唢呐(罗戏笛)、低音唢呐(大闷笛)三种。吹笙者,主要乐器是笙;堂鼓手,乐器是堂鼓;敲锣者,用打击乐器铜锣;拍钹者,用铜钹;小锣手,用小铜锣,兼用梆子。

永年吹歌曲目丰富,风格独特,地方色彩浓郁。其演奏技巧难度较大,变奏及变调手法繁多,并采用口吐鼻吸持续不断的特有换气技巧,俗称老牛大憋气。吹奏曲目既有粗犷激昂的《霸王鞭》、《撵狼》、《紧慢赞子》、《爬虎》、《永年棒锤》等,又有柔美抒情,富于田园风味的《十样景》、《百鸟朝凤》和悲凄哀怨的《哭五更》、《下佳人》等。艺人能用唢呐“咔”出丰富多彩的京剧、豫剧和武安平调落子等响腔,模仿飞禽走兽之声和演员的说笑声音,生动逼真,人称“喀戏”。

永年吹歌有东、中、南三大流派:东部流派代表是尚古村名艺人姚万贵(艺名姚靡子)。其特点是:传统风味浓郁,曲牌丰富,音阶调式变化多端,文曲细腻柔和,武曲宏大粗犷。河北省歌舞团唢呐吹奏家梁培印是其得意门生。

中部流派代表龙泉村、龙曹村的刘洪文、周志兴。其特点是:擅于表现田园风格和模仿飞禽走兽之声,功夫扎实,技巧全面,文武双全,曲牌稳健,尤以运用“循环气”,俗称“老牛大憋气”技巧着称。周志兴之子周未所曾参加国家慰问团出国演出,其孙周东朝现为中央广播乐团主奏唢呐手。

南部流派代表是界河店名艺人刘信先(艺名刘节印)。其特点是:严格正规不流俗套,曲调幽雅,别具一格,讲究气概仪表。河北省歌舞团原副团长刘立仁,原邯郸市文工团毛江等是其得意门生。

永年吹歌传统上常用于红白喜事、逢年过节、庙会及其它喜庆大事,如今庆功报喜,盛大集会也常有演奏。春节期间更是盛况空前,临关一带各村都请吹歌班通宵达旦地吹奏。元宵节时,县城临关举行民间吹歌和花会表演。各路吹奏名家汇集县城,沿街吹奏,走到十字路口,常像打擂一样,三四班比赛吹奏,不分出高低,决不收场。大街两边人山人海,水泄不通,足见永年吹歌之兴盛和人民群众对其喜爱至深。

(三)以打击乐器为主奏的器乐

铜鼓乐。

流行于中南、西南地区壮、瑶、苗、布依、佤、水族等民族居住区。广西宁明秦汉时期的花山崖画上刻绘有形象生动的铜鼓乐舞场面。如今,贵州黄平县的苗族用铜鼓伴奏踩鼓舞;广西东兰与河池地区的瑶族,用高低两面铜鼓与一面皮鼓合奏;广西东兰壮族山寨用形制高低不同、音色各异的四面铜鼓交错演奏;云南佤族跳象脚鼓舞时,用铜鼓、象脚鼓、大小锣、铙钹合奏;贵州苗族地区还用铜鼓与芦笙合奏,或伴奏歌舞。

铜鼓牌子。湖南邵阳地区,旧时婚嫁或道士做道场时演奏,主要乐器大鼓、小钹、得锣(包剥锣)、大喇叭等,常用曲牌有〔七四句〕、〔阴阳调〕等。

威风锣鼓。

威风锣鼓是流行在山西省霍州、洪洞、汾西、临汾一带的民间广场艺术。相传,公元619年,唐太宗在霍州大战刘武周部,击鼓迎战,鸣锣收兵,进退有序,取得了胜利,于是流传下威风锣鼓。这种锣鼓的特色就是“威风”。从锣鼓的配置打法,演奏队伍的组织、表演、着装,都在展示威风。

看威风锣鼓,在未见其形时,早闻其声,而且如雷贯耳,非同凡响。其实它所使用的乐器很单纯,只有鼓、锣、铙、钹四件。传统配置比例是鼓2锣8铙4钹2。现在人数扩大,多到四、五百人,加大了鼓和锣的比例,使音响更加突出。演奏方法是鼓指挥,锣主奏,铙和钹分成两个声部,交替对奏。乐句处理多以“句句双”出现。上百面鼓,几百面锣,成百付铙钹,共鸣齐奏,音响如天地轰鸣,使人感受到当年唐太宗领兵征战的威风。由于节奏变化多样,有2/4、3/4、4/4拍,还有3/8、5/8拍出现,因而呈现多种色彩,让人感觉宏亮而不单调,刚劲而又柔美。

威风锣鼓的曲牌,既独立成章,又联缀成套。其多段体套曲一般分“帽头”“主体”“收尾”三个部份。曲式、句式、节奏多为行进式;曲牌名称亦大多从军事而来:“单刀赴会”、“三战吕布”、“四面埋伏”、“五马破曹”、“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等,演奏多从“擂鼓”开始,起伏相间,张弛结合,但又不离气势雄浑的主题,造成一种刀光剑影,兵刃相交的战场意境。

威风锣鼓的演奏多到几百人,一律古代士卒装束,摆开一个接一个的战阵,前后进退,左右开合;一忽而风卷残云,一忽而雨打枯叶;分开象八卦,云集阴阳双合。场面实在惊人,也着实感人。

威风锣鼓队员在表演时,结合鼓点节奏场面变化,作出种种舞姿身段。鼓手有“左右开弓”、“马步冲击”、“穿插对打”、“开合斗打”;锣手有“反扣前冲”、“回扣后弓”;铙钹手有“大镲高翻”“胸前空翻”,还有“单翻”、“双翻”、“斜叉”、“正叉”等,鼓锣镲在这里也变成刀枪剑,演奏员已成为将尉卒,威武雄壮,一股杀气,“舞”成了“武”。演奏中又巧妙自如地运用了“鼓花”、“锣花”、“铙花”,加之棰腕上的彩带装饰,整个场面又显得五彩缤纷,给予人以悦目舒畅之感,“武”又成了“舞”。

§§§第二节民间歌曲

民间歌曲是生活、劳动在我国各地的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集体创作、集体享用的音乐作品,它被广泛地应用在民间节庆、婚丧礼仪、宗教祭祀仪式等活动中,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心声。它健康、质朴、优美、生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民间歌曲包括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长调等。

一、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主要包括:夯号、渔民号子、拉纤号子等。

夯号。

各地民间建房打地基时,为了协调动作而唱的号子,有三种唱法,一种是单夯,一唱一应砸一夯,一种是一唱三应连砸三夯,还有一种是两唱两应连砸五夯。

渔民号子。

在沿海一带,渔民们海上作业时为了动作协调一致而唱的号子,有打戗号子、扯篷号子、拉网号子等。

川江号子。

川江号子是川江船工们为统一动作和节奏,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的一种一领众和式的民间歌唱形式。重庆市和四川东部是川江号子的主要发源地和传承地。

川江号子主要流传于金沙江、长江及其支流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和大宁河等流域。这一带航道曲折,山势险峻,水急滩多,全程水位落差较大,特别是经过险要的三峡出川,船工们举步维艰。川江号子正是在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下应运而生的。其包括上水号子和下水号子。上水号子包括撑篙号子、扳桡号子、竖桅号子、起帆号子、拉纤号子等;下水号子包括拖扛号子、开船号子、平水号子、二流橹号子、快二流橹号子、幺二三交接号子、见滩号子、闯滩号子、下滩号子等,形成数十种类别和数以千计曲目的川江水系音乐文化。代表曲目有《十八扯》、《八郎回营》、《桂姐修书》、《魁星楼》、《拉纤号子》、《捉缆号子》、《橹号子》、《招架号子》、《大斑鸠》、《小斑鸠》等。

川江号子的历史极为悠久,在四川劳动号子中最具特色。重庆、四川自古有舟楫之利,历代史籍对此多有记载。近年来,在沿江两岸陆续发掘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石锚”、东汉时期的“拉纤俑”等文物都印证了川江水路运输行业的久远历史。而川江两岸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自然风光以及船运中的以歌辅工之俗,无论在民间歌谣还是在杜甫、李白等文人的诗歌中都是久用不衰的题材。学术界普遍认为川江号子是长江水路运输史上的文化瑰宝,是船工们与险滩恶水搏斗时用热血和汗水凝铸而成的生命之歌,具有传承历史悠久、品类曲目丰富、曲调高亢激越、一领众和和徒歌等特征。它的存在从本质上体现了,自古以来川江各流域劳动人民面对险恶的自然环境,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粗犷豪迈中不失幽默的性格特征。同时,在音乐形式和内容上,其发展也较为完善,具有很高的文化历史价值。

随着机动铁船的普及,以人工为动力的船只在一些干流河湾和支流小河中运行,川江号子生存发展的基础开始动摇,加之传承断裂等因素,川江号子面临濒危困境。

二、山歌

山歌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抒情歌曲,是劳动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民歌体裁。山歌的歌词往往是见景生情、即兴而发,一般由上、下两句的多段歌词构成;与歌词结构相适应的山歌曲式,一般为单乐段结构的分节歌。每段由上、下两个对称的乐句组成,上句大多结束在调式音阶的五级或四级收音上,或停在高八度、低八度的主音上,下句则落在调式的主音上,形成全终止。两句的曲调,或者是大体相同而结音不一样,或者是一起一伏地互相呼应,恰似一问一答,构成有机的统一体,表达完整的乐意。

唱山歌大都是在环境空旷的山岭野外,大多为独唱,不受劳动动作的限制,歌者无拘无束地抒发感情。因此,山歌的音乐节奏一般比较自由,曲调中长音、高音、自由延长音用得较多。听起来气息悠长,高亢辽阔,粗犷奔放,起伏跌宕,有便于远传的特点。

壮族山歌。

壮族山歌简称为“壮歌”,又称“壮族民歌”,一般指壮族人民用壮语演唱的民间歌谣。壮族素以“善歌”着称,几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壮乡素有“歌海”盛誉。

壮族古代民间歌谣包括诉苦歌(长工苦歌、媳妇苦歌、单身苦歌、叹苦歌、怨命歌等)、情歌(散歌、套歌、探问歌、赞美歌、讨欢歌、示爱歌、定情歌、交友歌、发誓歌、分别歌等)、风俗歌(庆贺歌、祝祷歌、仪式歌、敬酒歌、迎宾歌、送客歌、摇篮曲、哭丧歌、哭嫁歌等)、生产劳动歌(农事歌、农闲歌、时令歌、节气歌、喜雨歌、苦旱歌等)、盘歌(又称问答歌、碰头歌、猜谜歌、斗智歌,以对唱形式表现)、历史歌、时政歌、童谣、革命歌曲等。

壮乡山歌开唱时,必须遵守约定俗成的礼仪规范,不能瞎唱乱唱。特别是时政歌、仪式歌和情歌,在什么场合唱是有传统规矩的。例如情歌,在野歌圩里可以尽情地唱,而在家里,在父母面前不能唱。风俗歌中,祭祀唱什么,婚嫁唱什么,丧礼唱什么,皆不能颠倒乱唱。连迎接不同的客人也有不同的迎客歌。

壮族山歌从体裁方面来分,主要的有壮语称为“话诌”、“话虽”和“虽条”三种,即“诗诌”、“唱歌”和“诗曲”。

诗诌即长篇叙事诗歌,比较着名的有《布伯》、《布洛陀》、《嘹歌》、《马骨胡之歌》、《六丘和达七》、《莫一大王》等。其中《嘹歌》四句一组,相互问答,以封建领主的兼并战乱作为背景,通过抒情的对唱表现一对男女青年悲欢离合的感情。诗诌又名“诗太排”,有诌人物、诌事物和诌猜谜(壮语称为“诌鼓要”)等,如诌甘罗、诌乾隆皇。诌祝英白、诌蚊虫。歌词数十句或百句不等,句中五言七言九言都有。其唱法是,男子唱完之后,妇女同样地重唱一遍。若不会唱或唱错了,就会被对方取笑。反之,妇女先唱亦然。山歌老手才能唱诗诌,新手则不敢唱。故未唱时先问对方是否能唱,不能贸然就唱。唱的人若非聪明有敏才,则难以应付。

次为“唱歌”,词句一般是十句八句,较诗诌少,句子限于七言,没有五言九言。所唱的人物或事物,不注重陈述他们的身世,而注重于谈情说爱,如同是唱祝英台,诗诌说她去读书的经过,唱歌则说她和梁山伯相爱的情况。所以青年男女最爱唱这种歌,流行非常广泛。

再为诗曲,歌词每首只限三句,句句七言,唱第二句声音较短,第一第三句声音拉长,男子先唱三句,女子接唱三句,轮流唱。诗曲较前两种歌容易唱,某些地区初学唱的人,多唱它,流行比唱歌广。

壮歌又分无韵的和押韵的两种体裁。有韵的壮歌又有单押腰韵的,有重复句的不重复句的,有脚韵互押的,也有脚韵和腰韵互押的,以及脚韵头韵互押的,尤以后者较为奇特,为各种诗歌所少有。

此外尚有自由体的山歌,每首无定句,每句无定字,可长可短。

在壮族地区,每一个区或乡都有好几个调子,包括叙事用的平调、抒发欢快情绪的喜调等等。据粗略统计,各地不同的调子加起来达1000种以上。山歌调的演唱方法,有独唱、重唱、领唱、合唱等方式,无论是支声式、和声式或者复调式,都丰富多彩,别具一格。山歌旋律与歌词相结合,能在听众中产生强烈的感染力。除了单声部壮歌,还有双声部和三声部壮歌。独特风格的二声部和三声部山歌,各部之间围绕着主旋律,时而平行,时面交叉,高低相衬,跌宕起伏,悦耳动听。壮族多声部山歌各地不同的歌腔约有100多种。

三、小调

小调也称小曲。是各地流传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民歌形式。小调的题材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必然要求小调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多样化。小调的曲式结构比山歌更多样、更复杂。有二句段的、有三句段的、四句段的、五句段的,还有较复杂的二段体结构和多段体结构的。

河北小调。

河北小调歌词以七字四句多段式结构最多,五字句、十字句以及字数不等的长短句,则构成如两句半、三句半、五句、七句等结构形式。歌词结构的多样性,必然造成与歌词相适应的曲式的多样性。另外,由于音乐情绪的需要而加衬词,扩充乐句来表达完整的乐意,增大曲式结构,是河北民歌中应用最多的一种发展曲调的艺术手法。

河北小调较有影响的作品有《茉莉花》、《放风筝》、《四辈和玉妹》、《反对花》、《大逛灯》、《回关南》、《小白菜》、《孟姜女哭长城》等。

河北小调有名的流派是冀南的《永年小曲》。它是流传在永年县南正里村、北正里村一带的民间歌舞。在永年县,人们称其为《正里小曲》,相传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深受永年县广大群众的喜爱。历年来,人们不但逢年过节,欢庆聚会时表演《永年小曲》,而且在打醮开光,求雨谢神时也演唱它。《永年小曲》曲目繁多,内容丰富,据小曲老艺人讲,共有200多个曲目,至今仍保留并能演出的有《四辈上工》、《丢戒指》、《腊梅花》、《上庙》、《绣荷包》、《搬花梯》《骂奴才》、《哭五更》、《拜花堂》、《探病》、《织鸳鸯》、《送情人》等30多个曲目。《永年小曲》和民间戏曲有着密切的联系,大部分曲目都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内容以民间爱情生活为主,服装打扮近似戏曲,扇子、手绢等也是戏曲中常用道具。《永年小曲》的舞蹈动作属秧歌类,表演朴实简洁,委婉细腻,具有鲜明的冀南特色。伴奏由几个伴唱人员承担,同时每人手拿两块瓦子(竹板)叩打节奏,没有管弦乐器伴奏,指挥全场演出的是一个敲打云锣的伴奏员。演员在台上只需随着伴唱和云锣、瓦子的节奏舞蹈,没有唱词唱腔。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京、津舞蹈界有关人士就曾亲临永年,对《永年小曲》进行挖掘、整理和研究。永年着名小曲艺人陈德胜、王平福等,当时曾多次到京、津和河北各地演出,并在一些专业文艺团体和单位传授艺技。20世纪70年代末期,《永年小曲》经过整理、改编,随河北省民间歌舞演出队到北京演出,再次引起首都及全国舞蹈界的重视与好评。

陕北信天游。

同类推荐
  •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世界各国的文化与教育各有所长,如何汇集国外文化与教育的优势资源,建立符合本国实际的先进的文化与教育体系和模式?《西方文化与教育史》就是致力于这一目的的研究成果。我国文化与教育的深刻变革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建成,需要经过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要想真正地赶上和超过国际先进文化与教育发展水平,必须要有一个大的跨越,必须对西方几千年来文化与教育发展历程进行整体的梳理,对与孔子齐名的一大批教育思想家及其教育理论进行认真的分析、批判和总结,必须通过对其整体脉络的发展变化的把握来对国人进行思路的创新,才能够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
  • 玛雅文明探寻

    玛雅文明探寻

    在世界远古文明中,玛雅无疑最富有浪漫色彩。古代玛雅人制造了哥伦布之前美洲大陆上最引人惊奇的文明之一:它在气候并不宜人的热带雨林环境中萌芽、兴盛然后消亡,历经千载,遗留下数以百计的大型废墟,激起后人的惊叹和注意。
  • 山西民间曲艺

    山西民间曲艺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中国人的德性

    中国人的德性

    切斯特·何尔康比在中国居住多年,几乎与中国各个角落、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有过接触,甚至与一些人建立了亲密友好的关系。他声称自己在书中所展示的是接触和了解中国社会时所得到的“几点心得和体会”。
  • 弟子规·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幼学琼林

    弟子规·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幼学琼林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著。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详述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养成忠厚仁爱道德风尚的经典教材。《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一部古训集、民间谚语集。其内容汇集了为人处世的各类谚语,很有哲理性,释道儒各方面的思想均有体现。《声律启蒙》按韵分部,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虚实应对。从单字到双字、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最初名叫《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
热门推荐
  • 豪门假新娘

    豪门假新娘

    她的秀气的眉毛紧锁着,一双清亮的眸子里映射出淡淡的忧虑,她的花般柔润的唇瓣紧紧的抿在一起,对鼻尖儿上渗出的点点汗滴毫不在意。她叫李默涵,暑假过后,就是凌风大学大四的学生了!现在趁着放暑假,默涵需要把家里所有的东西都重新清理一下,最主要的就是这些换洗的衣物和一堆的床罩被单!因为,妈妈常年卧病在床,有心无力,偏偏这个时候,连洗衣机都罢工了!真是屋漏偏遭连阴雨,船迟却遇顶头风……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妃常凶悍,王爷太难缠

    妃常凶悍,王爷太难缠

    推荐婉婉新文《毒妃很忙,腹黑王爷药别停》http://m.pgsk.com/a/1172950/一次坠崖,特种军医穿越成软弱无用,被人陷害致死的相府三小姐。人前,她是软弱无用的“无盐丑女”,被心爱之人唾弃,所以坠崖而死;人后,她怒整奸诈姨娘,拳打恶毒庶姐,是最会扮猪吃虎的“毒医圣手”。当狡诈军医遇到王爷——第一次见面,她在解决人生大事,他从天而降。她怒不可遏,在他脸上留下“佛山无影脚”。第二次见面,他优雅端坐马车,她狼狈赤脚而立;他美眸半眯,毫不犹豫将绣花鞋砸向她的脸,并赐昵称“丑女人”。自此之后——她说要嫁谁,他便放话要灭人九族,所有男人见她都避而远之。“跟我玩儿?”某女冷笑,第二日全国便传出了王爷是断袖的消息。人人都道相府三小姐与王爷水火不容,有你没我,却不知——人前,他是冷血嗜杀的“第一邪君”;人后,他却是温柔溺宠的完美夫君。当狡诈遇上腹黑,嘘……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好文推荐———《毒女归来,王爷惹不得》晴七七:http://m.pgsk.com/a/890832/
  • 狼王宠妃

    狼王宠妃

    离歌睁开眼睛的刹那,看见的不是身着奇装异服的丫鬟,或是‘爹娘’之类的与她其实没有任何关系的人,而是一双泛着幽幽绿光的眼睛,那双眼里满是冰冷跟嗜血,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苦痛。没错,离歌异世游遇到的第一个人,哦,不,动物是只狼,一只受了伤,仍旧能轻易撕碎她的狼。离歌原本以为可以轻而易举地收了它当宠物,可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发生在晨曦铺展开的那一刻,离歌还未睁开眼,便被一双有力的大手掐住了喉咙,低沉带着磁性的声音在她耳边幽幽响起:“想让我当宠物?”那冰冷的语调,嗜血的气息让离歌生生打了个冷战。唔,她是万万也没想到自己穿来第一眼就这么幸运能遇到传说中的‘狼人’,而且这位‘狼人’还特么的白天变人,晚上成狼,一只真正的狼。变身时全身骨头像是被捏碎之后再重新组合一般,冲天的嚎叫,残忍的自虐让离歌对这个‘狼人’心疼异常。不分日夜的照顾,自残时的强势制止,没带一丝怜悯跟害怕的离歌也渐渐入了那只狼早已冰封三尺的心里。翎墨,本是青罗国青翼王,本来还念着那些一点微薄的亲情,皇帝的猜忌,兄弟的毒害,让俊朗的天怒人怨的青翼王变成了一只凶残可怕的狼,也彻底粉碎了他心中仅剩的一点人性。他发誓,自己恢复的那一日,便是他杀尽那些‘亲人’之时。离歌,现代隐世家族的女儿,因为天赋,自小便被扔进野兽成群的森林中,等到用她之时,族人才勉强想起她,心中存着感动的她还没来得笑开,就被送到了野兽口中,闭眼的刹那,她才彻底意识到人性的自私远远超过动物。两个同样被抛弃的人重生之后在这变幻莫测的乱世凶年又将掀起怎样的惊涛骇浪。日月星移,万事变幻莫测,但始终不变的却是那两颗紧紧相依的心。
  • 贺享雍文集(第五卷)

    贺享雍文集(第五卷)

    本卷收入作者电视文学剧本《苍凉后土》和中、短篇小说17部(篇)。电视文学剧本由长春电影制片厂1996年拍摄为同名电视连续剧并播出。
  • 农民们(下)(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农民们(下)(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
  • 感动青少年的100道心灵鸡汤

    感动青少年的100道心灵鸡汤

    共享心灵丰美的盛宴,提升人生至高的境界。以故事为底料,调以哲理的启思,为青少年朋友文火慢炖,烹制100道心灵鸡汤,精心奉献一部感人至深的心灵之作……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异世武巅

    异世武巅

    穿过多少生死,越过无数时空,带着炎黄一族无上秘技,他君临异世!面对宗门振兴的大任,他如何完成?穿越之谜,身世之惑,该如何解开?茫茫主界,无数上古大能接连陨落,是谁导演了这一切?以轮回铸剑、以天地为招,看背负着惊天阴谋的苍夜如何一步步,走上这异界的巅峰!
  • 伏藏师

    伏藏师

    参悟上古卷轴《西藏镇魔图》中深藏的最大秘密。各种伏藏次第出现,身怀前世记忆的八方人物悉数登场,神秘的西藏扎什伦布寺,各路江湖人马为扎什伦布寺后尼色日山下的宝藏而蠢蠢欲动。当此山雨欲来风满楼之际,已经遭到藏王松赞干布、大唐文成公主、尼泊尔尺尊公主联手封印的罗刹魔女渐渐苏醒,五国十二寺智者群贤毕集,即将突破大唐三千伏魔师的灵魂结界重现人间……浩劫、血火、杀戮、夙仇的大毁灭之前,大画师关文——真正的勇者横空出世,2012年,汇集天龙八部之力,斩影除魔——他真的能力挽狂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