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2000000008

第8章 做人有道(3)

黄祖的儿子黄射与祢衡交好,经常在一块吟诗作赋。有一次,黄射大宴宾客,恰恰有人献鹦鹉,黄射就令祢衡当场作赋,祢衡文不加点,瞬息而就,一篇词藻华丽的传世名作《鹦鹉赋》完成了。祢衡的声名更加响亮了。可是在汉献帝三年的时候,黄祖大宴宾客之时,祢衡出言不逊,黄祖非常难堪,训斥祢衡,祢衡则反唇相讥,黄祖大怒,让人拉下去受刑。祢衡更是破口大骂,黄祖怒火冲天,遂下令杀死祢衡。黄射闻讯后赶来,但为时已晚。后来黄祖也反省,原来自己为曹操、刘表背负了擅杀名士的名声,随即厚葬祢衡。

比老子晚100多年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有一句名言:"我只知道一件事,我一无所知。"这句话和老子的主张有异曲同工之妙。自以为是、自我夸耀,是很多人尤其是有些成就的最容易犯的,过去的成功往往给人自信的,但是有人却能够把它发展成自负,面对事情的时候自以为是,既不听人言,又不做调研,往往给自己、给工作造成损失。在生活中,如果能够经常想想老子、想想苏格拉底的话,面对事情先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其的性质、起因、发展趋势。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广泛的征求各方意见。这样犯错误的几率就会大大减少。

大智者往往若愚

【老子说】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第45章)

意译:最美好的东西总是好像有缺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停止。最充盈的东西看起来好像空虚,但它的作用却不会穷尽。最平直的直线的,它的极端好像是曲线,最灵巧的东西,发展到极致好像笨拙,最雄辩的口才好像有些口吃。

【解读】

鲁迅晚年,专门为老子写过一篇小说,名字叫做《出关》。在小说中,鲁迅精辟地刻画出了老子的形象。比如孔子求见老子的时候,"老子毫无动静的坐着,好像一段呆木头",孔子向老子请教完学问,告辞离开的时候,"老子也并不挽留他,站起来扶着拄杖,一直送他到图书馆的大门外。孔子就要上车了,他才留声机似的说道:"您走了?您不喝点儿茶去吗?……""如果我们没有读过《老子》,看了鲁迅的小说,恐怕会有这样的感觉:大名鼎鼎的老子,不就是一个傻老头子吗?是的,老子很可能就是看上去"好像一段呆木头"的一个人,但是这个人的头脑中却有着超越古今的大智慧。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大智若愚"。

人生历练多了以后,我们常常会发现,拥有大智慧的人,总会给人们一种笨拙的印象。可是,那种笨拙却是真正的大智慧。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北宫奢接受了卫灵公交付的铸造编钟的任务,而铸造编钟的钱则是需要他去向别人募捐的。这件事情,在别人看来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情,可是北宫奢仅仅用了三个月就完成了,而且编钟的做工精细精美,令人叹为观止。

周大夫庆忌知道后目瞪口呆,他问北宫奢:"通过募捐的方式来建造编钟,钱本来就来得很不容易。别人要至少半年才能完成,你却能事半功倍,究竟有什么秘诀?"

北宫奢笑着说:"我也不过是顺其自然罢了,用不着什么特殊的方式。你没有听说过,雕琢东西最好还是要返朴归真,就像一张白纸上一样,你可以在上面画出最精美的画一样。至于捐钱的过程,我也是一无所知,顺其自然而已。来往的人纷纷攘攘,我对他们就像面对草木一样,只是痴痴呆呆的迎送往来。捐钱多少,我也绝不勉强,去的人我也不会挽留。不愿捐钱的人我也不会强迫,曲意顺从的人也让他们自己决定,我不褒奖他们,也不会鼓励他们。我不会压迫他们,因为这样做,有害无益。就完全让他们自觉吧,只有自己尽力才能发挥他们真正的作用。因此,我虽然在主持这件事情,老百姓却是丝毫不受影响。至于钟架精美,这是我让工匠们发挥他们自己的想象力,随意完成的,没有什么要求也没有什么束缚,大家觉得怎么好看做出来就是了。我自己也没有什么高深的学问与法术,道德学问高深的人根本不把它当作什么。"

庆忌听后不禁慨叹:"巧拙之法,原来如此。"而北宫奢则是那种大智若愚的人,只有大智慧才能够完成别人很难完成的事情。

大智若愚是保护自己好方法,为政者有时候会喜欢并善于表现自己,这往往会落得他人的口舌。汉代汉宣帝时期有一名非常能干的官吏叫龚遂。当时渤海那一带连年发生灾害,百姓们不堪饥饿之苦,纷纷起来造反。当地的官员虽然全力镇压,但是毫无办法,就在束手无策的时候,汉宣帝就让七十多岁的龚遂去担任渤海太守。

龚遂轻装上阵,简简单单的就到了那里,立刻安抚百姓,并鼓励民众多开垦荒田,种植桑树。他还规定,农家每口要种一株榆树、100棵菱白、50棵葱、一畦韭菜,养两口母猪、五只鸡。他对那些整天佩戴着宝剑无事生非的人就劝说他们干脆把剑卖了,买上头牛。经过几年的治理,渤海一带社会生产已经恢复了,百姓安居乐业,人口增加了,龚遂的名声也是大振。

汉宣帝就把龚遂召回朝廷,他手下有一个属吏请求龚遂带他一块回去。龚遂不解,那名属吏却说,这对他有好处。其他属吏看见这个人去了,就满腹牢骚的说,那个人整天喝酒,无所事事,还喜欢说大话,就别让他去了。龚遂就说:他想去就跟着去吧!

到了长安以后,那个属吏还是与往常一样整天喝酒,也不去见龚遂。突然有一天,当他听到皇都要召见龚遂了,就对门人说让他们把龚遂喊来,他有话对龚遂说。龚遂来后,那名属吏就问:"皇帝问你如何治理渤海,你将怎么回答呢?"龚遂不假思索的说:"当然是说任用贤才,使他们各尽其能,严格执法,并且赏罚分明了。"

那名属吏说:"这样说不好,你这样说不是不是在夸耀自己的功劳么?"

龚遂问:"那应该怎么说呢?"

属吏笑着说:"你就说这不是微臣的功劳,这完全是天子的神威感化!"

龚遂欣然接受了他的建议,并按照他的话回答了汉宣帝。这虽然有拍马屁的嫌疑,但是皇帝心里也不一定不明白。不过龚遂这样说,其实是向皇帝表白自己不居功,汉宣帝自然是十分高兴,并将龚遂留在身边,还升了高官。

老子说言的大象无形,大智若愚的境界,那真是一个人成熟、睿智的集中体现。《周易》上说:不显露、炫耀才华,固守柔顺之德,即使辅佐君王,亦不居功自傲,会有善终。这是一个道理。对于自己的成绩不张扬,不居功自傲,不觉得自己了不起,时刻检点自己,才能更好的赢得别人的尊重。

记得《史记》上有这样一个小故事,那就是当刘邦问韩信,他能够带多少兵?韩信说:"陛下带兵最多不过十万。"刘邦又问:"那么你呢?"韩信说:"我是多多益善。"这样功高压主的话,刘邦怎么能不在意呢?因此,有大智慧的人,是不会如此表现自己的,他们会用一种谦逊的态度来处事,这才是真正有修为的人。

"大智若愚"是做人智慧中的最高、最玄妙的境界。有人甚至认为,如果有谁能得到"大智若愚"的评价,那表明他可以在人生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了。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有一点大智若愚的修养,在工作中心里有数,沉着应对各种事件,比一味的高调做人处世要重要得多。

学会忘了自己

【老子说】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第13章)

意译:因为我们总是爱顾自身。如果我们没有自身,那么我们还有什么忧患?所以,难能的是化自我于天下,那就可以把天下寄托给他。真正善爱自身是以自身化及天下,那才可以将天下的重任托付于他。

【解读】

爱惜自己是本能,谁不愿意顾自身安危得失呢?当遇到危险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就是自己安危。明哲保身、趋利避害已经成了大多数人的习惯。老子曾告诉我们一个事实,那就是很多事情不是因为人们做不了,而是考虑自己太多了。例如,在人民突然遭到自然灾害的时候,官员们该怎么办呢?是需要先开仓放粮,救济灾民?还是先上报朝廷,等候旨意下达?更多人怕是会选择后者,若是自己私做主张,不但头上的乌纱帽没了,恐怕身家性命也难保。也有少数人会选择前者,他们认为,老百姓的安危以及生命是主要的,至于自己的乌纱帽保住保不住是无所谓的事情。心系天下,以天下苍生百姓为托,以国家为托,那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因此,大家都盼望那种以身寄天下的情操。

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将领文天祥就是这样一位以身寄天下,寄国家的人。他出生于江西吉安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当时,昏聩无能的南宋朝廷给他幼小的心灵上烙上了很深的印记,国家局势一天比一天危急,文天祥自小就树立了报国救民的宏伟志向,并立志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很小的时候,他就在父亲的教导下读书。一次,父亲曾经指着窗外的绿竹对他说:"那竹叶在凛冽的寒风中也没有凋落,它们依旧翠绿,那是多么坚强呀!做人也不应该是这样么?"文天祥似乎听懂了父亲的话,睁着大眼睛,不住地点着头,暗暗下了决心。从此以后,他读书更加勤奋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文天祥在科举考试中夺得头魁,高中状元,立刻当了官。但是,当时的元朝对南宋发动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元朝的铁骑横行南下,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大肆抢掠,给老百姓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南宋统治者们面对元军只是一味退缩,贪生怕死,再也不敢抵抗。元军一路南下,直指都城临安。穷困无奈的南宋统治者只好让各地的官兵去保卫京城,保卫那位不争气的皇帝。

当时文天祥正在江西赣州做知府,当听到国家危急的消息后,非常难过地对人说:"现在国家有难,该是为国家效命的时候了。"但是,我们都知道,文天祥只不过是一个文官,他手下没有一兵一卒。为此,他变卖家产,换来军费招兵买马。当地的老百姓都被文天祥的举动感染了,纷纷为国参战。几天功夫,一万多人的兵马就要奔赴前线了。当时很多人也是在劝他,现在元军来势凶猛,你带的这些兵,大多是新兵,还没有经过训练,更不会打仗,怎么能抵挡的住呢?你不是白白送死吗?文天祥意志坚定地说:国家有难,没有人出力。现在我拼着一死,为国家出力,那就是寄托着天下人都能这样呀!要是天下人都这样,国家的安危不就有希望了么?文天祥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带着队伍,连夜赶往京城了。

没有料到的是,文天祥刚到临安不久,朝廷就决定投降,当时的丞相贪生怕死,早就逃得没有踪影了,朝廷没有办法只得派文天祥做丞相去与元军谈判。

文天祥肩负重任,来到元军大营。元大臣伯颜威风十足地坐在营帐中,旁边的人大声喊着让文天祥跪下,但是文天祥冷笑着,依旧笔直地站立在那里,镇静地说:"说投降,那是前任丞相的事情,我一点都不知道。我现在作为宋朝的使臣,是来谈判的,不是来投降的!不能下跪!"伯颜见文天祥一身正气,凛然不可侮,立刻换了口气,说"说的对,可以商量的。"文天祥就问:"你们打算灭了大宋呢,还是打算将它作为一个邻国?"伯颜假仁假义地说:"不灭宋,也不会杀百姓。"

"既然如此,你们先撤军,然后再谈判。你们若是想灭掉宋朝,那么我们大宋子民那么多,打起来谁胜谁负还说不准呢。"

伯颜一听大怒:"你现在我手中,难道你不怕死么?"文天祥盎然说:"我就是想以死报国,即使你把刀放在我的脖子上,将我放在油锅里,也吓不倒我!"伯颜被文天祥的气概镇住了。他佩服文天祥的胆量与勇气。但是伯颜说不过文天祥,只得将之扣押在元朝大营。此时的南宋朝廷已经向元军投降了,一部分官员就被押到北方。文天祥也被押上大船,但是在途中却设法逃了出来。

文天祥逃出来以后,就领导者各地的起义军开始了抗元的斗争。他转战各地,打了不少胜仗,但是元军毕竟太强大了,宋朝的军队太过软弱,不久文天祥又成了元军的俘虏。

当元军押着文天祥到达崖山,准备攻打宋军最后的领地时,元军要他劝张世杰投降的时候,文天祥勃然大怒:"救国如同救自己的父母。我救父母没有救成,难道还能让别人背叛自己的父母么?"当船队经过零丁洋的时候,文天祥站在船头望着大海,思绪万千,心中的悲愤之情,勃然涌起,写下来千百年来众口相传的《过零丁洋》。

南宋灭亡了,文天祥被押送到了元大都,被关进了大牢。尽管元朝统治者百般威逼利诱,他都决然拒绝了。当元朝丞相孛罗审问他时,文天祥见后,昂首挺胸,拒绝下跪。孛罗命令左右的人硬是把他按到在地。孛罗问他还有什么话说。文天祥坦然的只求一死。并说道:"国家存在一日,身为臣子的就要尽一份力!"因此,文天祥就在牢里蹲了四个年头。

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召见文天祥的时候,劝他说:"我知道你是一个人才,所以不忍心杀你。只要你用对待宋朝的心来对待我,我就封你为宰相。"文天祥不为所动:"我是宋朝的子民,宋朝亡了,就应该尽忠!只求一死!"元世祖没有办法说服这位宋朝的遗民,只好下令杀了他。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被押赴刑场,临刑前他向南方原来宋朝的土地凝望了一会儿,然后跪在那里,恭敬地拜了几拜,向宋朝深情地告别。从此就走上了刑场,死时只有47岁。尽管文天祥死去了,但是他那种一心为国,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那荡气回肠的《正气歌》广为传颂,历久弥真。

大凡在历史上被称道的人,抑或有高尚的情操,抑或不凡的言行。文天祥那种忘了自己的精神,始终在后人心中激荡不已。这就是老子所说的,那种以身为天下,以身报天下,以身托天下的高尚情怀。

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共产党员焦裕禄们更是这种精神的典范。他对人民的满腔热忱,出现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最需要帮助的地方。即使抱病在身,也坚持工作在第一线。1964年5月14日,肝癌夺去了他年轻的42岁的生命。临终前,他只是说"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这也恰恰道出了一位共产党员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为人民,为国家的心声。

明末清初诗人邓汉仪有这样一句诗:"千古艰难惟一死",一个人连身死这样的事儿都放下了,还有什么更艰难的呢?文天祥、焦裕禄用他们的生命为代价,印证了老子的"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当然,在现代社会中,一般不需要人们像前人那样付出生命的代价去做什么事情。但是,老子所说的道理并没有过时,它提醒我们,在为人处世的时候,少考虑一点自己,多从大局着想,"以身为天下",这样的人才能托付重任。至少,在不顺利的时候、在遭遇挫折的时候,也应该保持沉稳,不过分计较自身的得失。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感动周围的人,也让自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知道自己有所不知

【老子说】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是以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第71章)

同类推荐
  • 要在世上撒点野:拒绝平凡

    要在世上撒点野:拒绝平凡

    人生在世,若没有撒过一点野,就像美食家一辈子没尝过变态辣,终究少了一点滋味……本书是哈尔滨出版社为广大女性读者带来的宝典,是新时代女性不可错过的一本书。书中提出了一些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它们和人们传统的认知有所区别,不是人们习惯的思维方式。它们颠覆了传统中应该颠覆的陈旧观念,打破了一切令你感到不甚愉快的陈规,让你置身反转的世界,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要在世上撒点野——拒绝平凡》旨在让你跳出思维的禁锢,撒一点野,拒绝平凡的人生。
  • 致力行动(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致力行动(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20几岁,决定男人是否有钱

    20几岁,决定男人是否有钱

    本书将告诉您20几岁,如何走好人生的第一步;20几岁,必须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20几岁时的机会最宝贵;20几岁,让自己成为有人脉的人;20几岁,你必须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理财要趁早,20几岁起要学会理财;20几岁,必须要有自己的判断力;20几岁,趁年轻多给自己投资;20几岁不努力,凭什么三十而立;20几岁就成功的男人!少年早奋斗,财源滚滚至,功名利禄纷至沓来,成就锦绣前程。年轻无所为,老大徒悲伤,踏破铁鞋凄凄惨惨,成功无处寻觅。
  • 做人做事做生意(大全集)

    做人做事做生意(大全集)

    《做人做事做生意大全集(超值金版)》趣味盎然,具有很强说服力和启发性。如果你希望命运出现转机,享受成就事业的快乐,那么请你遵循《做人做事做生意大全集(超值金版)》提供的意见和技巧,剖析自身的性格,剖析自己待人处事的方式、方法,重新检查自己的经营思路,将你的优点发扬光大,摒弃那些陈旧、固执、不合时代发展的缺陷。从此,你将成为一个面目一新的人,你的人生、事业也会随之出现新的局面。
  • 口才胜金:一分钟打动人心的82个说话技巧

    口才胜金:一分钟打动人心的82个说话技巧

    还在为你笨拙的口才和糟糕的人际沟通而烦恼吗?还在为你枯燥的演讲和怯懦的临场表现而担忧吗?就请你看一看本书,它会告诉你谈话时怎样多些赞美。如何用诚恳的态度,热情洋溢的话语来与对方交谈。只要你掌握了这样的表达方式和技巧,就能在交谈时表现出自己的涵养、友善,而且,能迅速博得对方的好感,从而拨动对方的心弦,与其产生共鸣,达到最佳目的。在你翻阅本书之后,你会发现语言的魅力超乎你的想象,当你已经能口若悬河、应对自如时,成功就离你不远了。
热门推荐
  •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作者在二十年来的教学研究中,不断收集材料,全力重写,把考察时段上溯十九世纪,下及当代,细绘出“未来—变化—变后之变”三阶段大场面,并且以这个大规模考察作背景,作出令人信服的分析:中国的诗学,哲学,宗教,是美国诗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关键影响。
  • 王谢堂前燕

    王谢堂前燕

    一见倾情,二见倾心,三见……提亲。未成亲,她却想着别人,私奔了。幸福,很遥远,也很近。“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本文是一对鸳鸯的温馨欢乐剧。笨笨的姑娘偶尔会灵光,灵光的公子偶尔会变笨。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江湖秘事

    江湖秘事

    在我们还不知道“四大天王”的时候,就知道了江湖上的南帝、北丐、东邪、西毒,他们神功盖世,独霸一方。对于他们的传奇故事江湖小报时时连载,可是在这一个个传奇故事的背后又隐藏着哪些真相呢?
  • 庄子逍遥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庄子逍遥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爱你不是件容易的事

    爱你不是件容易的事

    她,苦等留学男友三年,结果男友结婚了,新娘不是她。偶然遇见的那个大叔,据说杀过人,还坐过牢,但他又像迷一样时时出现在左右。原本以为自己所知便是他的全部,却不知道他并不像知道的那样而已。曾经深爱过,又曾经深深的被人伤害过,他和她是否能在静默的岁月长河里简单的彼此相爱。因为,爱上一个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剩女福田

    剩女福田

    重生而来,命运重演,被逼嫁人,这一世从“逃命”开始。偶然间发现左手能掌握植物枯荣定律,生活竟不知不知富足了起来。一旦富足,便有人眼红,极品亲戚纷纷出场。——————————————————————————————————植物杀手,执掌植物荣枯,一把凝聚植物精华,救人杀人神马的最有爱啦……ps:前期有些虐,应“剩女”之名。后面则以种田经商为主,不一样的异能,不一样的“福田”。已经很肥了,欢迎宰杀!!
  • 古代军事典籍

    古代军事典籍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军事典籍》生动介绍了《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孙膑兵法》、《尉缭子》、《三略》七部经典军事古籍。《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丛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