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1000000004

第4章 宣统王朝:旧帝制的末日和新变革的背景(4)

有个晚清的政治段子,生动地勾勒出了他们的面貌。载沣、载涛二人都嗜戏,载涛更以善演《盗御马》著称,经常召集家人串演。有一次,太福晋病重,载沣前来探视,在病房遇到载涛。兄弟俩见面,载涛马上拉住载沣说:“正准备演《黄鹤楼》,缺一角色,二哥你来演周瑜正好。”载沣说:“我从来未学过武生,你又不是不知。”老母亲听了,拍床怒骂:“我都要病死了,你们还在歌舞娱乐,我死不瞑目啊!”

袁世凯“病退”

载沣掌权后,总做了些事情吧?他做的第一件真正有影响的事情,是斥退了袁世凯。

在1908年的中国,如果说掌权的载沣集团是保守、专制势力的代表的话,那么袁世凯就是体制内部寻求变革势力的代表,是清朝改革的一面旗帜。前者不对清朝进行大的改革,或者说载沣他们找不到清朝的改革之路,而袁世凯从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政治阅历出发,倾向改革,推行改革。

袁世凯,生于1859年9月,河南项城人,字慰庭。他出生在一个军功世宦家庭,刚出生的时候前线传来了祖父辈的战斗捷报,所以得名“世凯”。家族希望袁世凯能在传统的科场上获取功名,为官宦人家增光添彩,父叔辈对袁世凯的学业督促甚严。无奈他生性顽劣,不爱读书,倒爱舞枪弄棒,骑马射箭,广交朋友,俨然是一副“失败者”的模样。不过,科场成功人士徐世昌在落魄的时候,偶然与袁世凯相逢,就认为他状貌伟然、气概不凡,谈话后更发现他能纵谈当前国家大事,非常惊奇,就诚心诚意地和他结为异姓兄弟。

传统的科举仕进道路走不通了没关系,好在袁世凯所处的时代是乱世。他决心丢弃八股文章,在实际办事的道路上谋求成功。家族背景为他创造了良好的开端,22岁时袁世凯前往山东登州,投靠嗣父的拜把兄弟、淮军大将吴长庆。吴长庆很照顾“世侄”袁世凯,立马给他安排了职位,不过对袁世凯的前途,吴长庆一开始也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希望能督促袁世凯好好读书考取功名,还让小有名气的幕僚张謇辅导他的学业。这对袁世凯和张謇两人,都是煎熬。所幸第二年(1882年)朝鲜发生兵变,政局混乱,清政府派遣吴长庆率军队入朝平息事变。袁世凯随之入朝处理营务,有胆略,有机变,有权谋,整饬军纪,表现抢眼。吴长庆不得不承认,袁世凯去考八股文真是太屈才了,他天生是带兵打仗干实事的料。吴长庆奉调回国后,留部分军队给袁世凯,委派他总理营务处,会办朝鲜防务。之后,袁世凯直接投靠淮系军阀首领、直隶总督李鸿章。1885年,李鸿章荐举袁世凯负责“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作为清政府的全权代表处理中日朝三国关系。从此,袁世凯开始发迹,在对日外交、编练朝鲜新军等事务上成绩卓著,赢得了朝野的夸奖。

清朝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后,急需训练新式陆军。有新军编练经验的袁世凯成了当仁不让的负责人选。1895年12月21日,袁世凯奉命到达天津小站操练新建陆军。这支最初只有7000人的军队后来发展为北洋六镇新军,成为当时中国最强大的武装力量。袁世凯给北洋新军装备了最优越的武器,教授他们最先进的战略战术,同时向官兵灌输了最落后最保守的思想,比清王朝教给旧式军队的“忠君爱国”思想还要落后和保守。袁世凯给北洋军队灌输的是忠于个人的私家军队思想,人人供奉袁世凯的长生牌位,视袁世凯为衣食父母,结果北洋六镇除了第一镇由八旗子弟组成、归陆军部直接管辖外,其他五镇都“只认袁世凯,不知有朝廷”。

紧接着的戊戌变法期间,袁世凯思想新颖,同情变法,练兵又卓有成效,受到维新派的重视。康有为希望借助袁世凯的军队发动兵变,消灭慈禧势力,抬出光绪掌握实权。于是就有了谭嗣同秘访袁世凯策动他勤王、袁世凯当面慷慨答应转身就向荣禄自首、出卖维新派的经典一幕。这里面既有袁世凯并不赞同康有为等人激进变法的主观原因,也有袁世凯羽翼未丰不敢独自政变的客观原因。不过,前后这一切让慈禧误会了光绪,导致了光绪最后十年被囚禁的悲惨生活,也让载沣兄弟认定袁世凯就是出卖哥哥光绪的罪魁祸首、是挑拨帝后关系的奸佞小人。年轻一代的皇亲贵戚们自然恨透了袁世凯,连载沣家的孩子们都痛恨袁世凯,看到袁世凯的相片,就用手剜去袁世凯的眼睛。

因为在戊戌变法中的准确站队,袁世凯在义和团运动爆发后升任山东巡抚。他在山东镇压义和团运动,保护外国利益,使山东在八国联军侵略时期得以保全。他对于复杂局面的机敏处置,得到了中外一致肯定。李鸿章临终前向清廷保荐袁世凯:“环顾宇内人才,无出袁世凯右者。”等于是将袁世凯推荐为自己的接班人。1901年,袁世凯就被任命为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第二年实授。晚清时期,中央权威衰落,地方督抚实权上升,而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是最重要的地方督抚。袁世凯在任上,抓住“新政”的契机,大刀阔斧地发展新式经济、社会事业,将原本并不发达的直隶建设成了新政模范省。他兴办了国有银行,从洋人手中回收或者自己开采矿山,支持詹天佑修京张铁路;广兴新式教育,中小学校在全省迅速铺开;建设现代警察制度,兴建发电厂、公交车和博物馆等。直隶在袁世凯主政之前近代工业资本不过区区数十万元,等他离任后超过了两千万元。袁世凯所驻的天津成为了清末新政的中心,从一座二三线城市跃升为北方经济中心和仅次于北京的政治中心。现代天津城的基础和众多人们习以为常的建筑、制度和事业都可以追溯到袁世凯主政时期。同时,袁世凯进一步推进军事改革,1903年在他的建议下,清廷成立了练兵处,庆亲王奕劻为总理练兵大臣,袁世凯为会办大臣,实际负责练兵。北洋新军的势力进一步壮大。

袁世凯强大的政治势力和高超的政治手腕,再加上开明的思想和办理新政的巨大成绩,让他在新兴社会力量中间、在主张朝廷变革和立宪的力量中间,拥有很高的支持率。变革力量对袁世凯抱有深深的好感,比如立宪派领袖张謇就把袁世凯视作紧密的政治同盟者。

外国势力也对袁世凯的开明、变革形象非常认可。1908年,美国《民主与法制时报》的托马斯·密勒动情写道:“现在的袁就是健康和精壮的化身。他目光炯炯,敏锐的眼神显示出了他身体的健康和心情的安定。在接下来的交谈中,袁说他每天清晨5点钟起床工作,一直到晚上9点钟才休息,其间只有短暂的用餐和休息时间,除非偶尔有别的任务让他离开日常工作。大清国缺乏能干的官员,这是清国政治中一个最大的缺陷,也使得大清官员中有限的几位先进人物都被委以重任,并不得不过度操劳。袁自己也承认了这点,然而他似乎不以为苦,倒更像是乐在其中。”《泰晤士报》文章则称赞:“中国出现了改革的转机,大清国一个握有实权的改革家,他的名字叫袁世凯。”在重大问题上,外国人非常在意袁世凯的态度。

清廷原本就对中央权威失落、地方权臣势力上升的趋势很敏感,袁世凯的膨胀引起了清廷的忧虑。1907年袁世凯被慈禧明升暗降,但实力没有受到实质削弱。载沣上台后,权力之争和情感好恶缠绕在一起,袁世凯的处境危险了。虽然他还出现在一系列官方活动中,载沣接见外宾的时候还站在载沣的身后,但袁世凯日渐被排除在核心圈子之外。

载沣刚刚上台,肃亲王善耆和载泽就密告载沣:“内外军政,皆是袁之党羽,从前袁所畏惧的是慈禧太后,如今太后一死,在袁心目中已经无人可以钳制他”,建议载沣迅速铲除袁世凯,不然“异日势力养成,削除更为不易,且恐祸在不测”。载洵、载涛等人要求杀袁世凯的原因则更简单:为亲哥哥光绪皇帝报仇!就连和载沣有过节的溥伟都拿着当年道光皇帝赐给他祖父的白虹宝刀,扬言要手刃袁世凯这个大凶巨恶。

载沣在众多因素推动下,迅速拟定了诛杀袁世凯的诏书,其中有“跋扈不臣,万难姑容”字样。载沣集团就等诏书颁布,坐看袁世凯人头落地了……

1909年1月2日,袁世凯顶着冰冷彻骨的寒风,迎着他人冷清的目光,像往常一样去内廷参加军机大臣议政。这几天的流言蜚语让他心里忐忑不安。走到外殿的过道上,一名之前被买通的当值太监突然走到袁世凯身边,轻声说:“袁大军机可不必入内,今日摄政王怒形于色,听说严惩谕旨即下,恐怕对袁大军机不利,宜早筹自全之策。谕旨如何严峻,则非我辈所能得知。”

袁世凯听后,方寸大乱。所谓的“严惩”,对高官显贵而言是抄家、流放甚至被杀的代名词。他赶紧折返出宫,失魂落魄地回到家中。稍微清醒后,袁世凯把幕僚、亲信都召来商议对策。情势危急,属下建议袁世凯赶紧乘火车前往经营多年的天津,投靠老部下、现任直隶总督杨士骧。袁世凯听后,立刻简单地收拾行装逃往天津。为防载沣在天津拦截,袁世凯没有在天津火车站下车,而是提前一站停靠,给杨士骧打电话,让他派人来接。杨士骧让袁世凯做好隐蔽,万不可让人看见。(也有说法是杨士骧怕因祸上身,避而不见。)袁世凯躲在火车上煎熬的时候,杨士骧派亲信带来了北京的消息,说:“罪只及开缺,无性命之虞。”袁世凯情绪这才稳定下来。

原来,朝廷内反对诛杀袁世凯的力量同样强大。军机大臣奕劻和大学士世续极力为袁世凯开脱,学部侍郎严修冒着极大的危险公开要求载沣收回成命,不被采纳后愤而辞职回籍。最后,张之洞半劝半吓地拉着载沣说:“杀了袁世凯,朝廷控制得住北洋军吗,万一军队叛乱了怎么办?”的确,袁世凯处境凶险的消息传出后,“北洋陆军,皆袁旧部,闻之大哗,各个摩拳擦掌,慷慨急难,几将肇绝大风潮”。载沣还真控制不住豺狼虎豹一般的北洋新军。张之洞趁机说,让袁世凯罢官回籍就可以了,这样一来便于安抚军心,二来彰显皇恩浩大。载沣这才把杀袁世凯改为罢官。袁世凯的脚不是残疾吗,那就提前退休,回家养伤去吧。

圣旨改过来了,可北京城里找不到袁世凯了。袁大军机失踪的消息在城中不胫而走,谣言四起,有人说袁世凯被秘密处死了,有人说袁世凯畏罪自尽了。大学士世续为袁世凯求情成功后,本想连夜去安慰袁世凯,得知他逃往天津后,赶紧给天津挂了长途电话,说:你逃亡是自寻死路,赶紧回来。世续担保朝廷不会严惩袁世凯,没有后续的迫害。袁世凯的老朋友、英国公使朱尔典也派人来传递消息,担保袁世凯的安全。袁世凯这才决定立刻回京,预备第二天早晨入朝谢恩,不然怕引起更大的麻烦。张之洞听说袁世凯回来的确切消息后,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他对左右调侃道:“人家都说袁世凯不学无术,我看哪,他不但有术,而且是多术,你看他这次仓皇出走,能找的地方都找遍了,谁能知道他躲在哪里?我现在算是知道什么叫‘术’了。”

第二天,袁世凯跪接上谕:“内阁军机大臣外务部袁世凯,夙承先朝屡加擢用,朕御极复予懋赏,正以其才可用,俾效驱驰。不意袁世凯现患足疾,步履艰难,难胜职任。袁世凯着即开缺回籍养疴,以示体恤之至意。”此时此刻,袁世凯的委屈、不满和愤怒可想而知。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在他成绩显著的时候,在他正想进一步作为的时候,突然被剥夺了工作的权力,而且被赶回老家。可就算有再多的怨恼,袁世凯还是要谢恩。幕僚代他写谢恩奏折的时候,当中有“属当宪政垂成之时,正值两宫升遐之日”二语。袁世凯对“宪政垂成”四字极为敏感。他和载沣除了私人恩怨,还有政见不同:载沣信奉绝对权力,倾向保守维持,袁世凯是革新和立宪的鼓吹者。敏感时刻,袁世凯怎好在谢恩奏折上再鼓吹“宪政垂成”,他赶紧取笔把这四个字涂去,换以“庶政待理”。

三天之后,袁世凯离开了北京。一般官员不敢前来相送,可依然还有杨度等人在风口浪尖上前来送行。不久,袁世凯一大家子人抵达河南,辗转汲县、辉县,最后选定彰德洹上村定居。此后,袁世凯在政坛上销声匿迹了两年多。袁系势力也受到清洗:直隶总督杨士骧在袁世凯被排挤后,忧郁异常,当年去世;邮传部尚书陈璧因为贪污受贿,被载沣“抓了典型”而遭革职;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内调为邮传部尚书;黑龙江布政使倪嗣冲被查办;民政部侍郎赵秉钧被斥退;江北提督王士珍自请开缺……袁世凯培养的或者认同袁世凯革新思路的在朝势力,遭受重创。

但是,袁世凯并没有在社会上消失,依然是人们心中务实和革新的旗帜,在报纸杂志和人们的口耳相传中始终保持了良好的出镜率。有关袁世凯的新闻不断出现在大城市的报纸上,就连未经核实的有关袁世凯的传闻和那张明显“摆拍”出来的袁世凯蓑衣钓鱼的照片,都堂而皇之地刊登在头版头条。革新派和西方势力在他隐居期间,一直没有忘记他,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时局越糟糕,人们对袁世凯的同情和期望就越深。

同类推荐
  • 驿唐

    驿唐

    驿传系统是个好东西,不过每年都要吃掉朝廷一百多万贯才能维持运转。但李潜接手后它就变成了摇钱树。什么?馆舍一直闲置无用?太浪费!对商旅开放,收他们住宿费。驿丁闲得无聊?没关系,开通民邮,准许民间通过驿站寄送信件,造福百姓。怎么,这些钱还不够支持驿传系统运转的?没关系,当当当……大唐的国家钱庄开业喽!没错,李潜就是要依靠驿传得天独厚的网点优势和强大的运输优势组建大唐国家钱庄,利用钱庄将中小商业者团结起来,抗衡门阀的商号。不仅要打击他们的商业命脉,还要改良科举,广泛选拔寒门士子加入朝堂,打击他们的政治力量。民富国强,若不整武备无异于一块肥肉!异族亡我中华之心不死,与其被他们欺凌,不如奋起将他们扫平!颉利不是要入侵中原吗?灭了!吐谷浑不是不老实吗?灭了!高句丽不是不服吗?灭了!西域诸胡不是蠢蠢欲动吗?灭了!大唐铁骑所到之处,看哪个敢撄其锋!
  • 重生之拿破伦二世

    重生之拿破伦二世

    墨西哥湾的蝴蝶扇动翅膀就可能会在北美引起飓风,这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那么一个军史爱好者却离奇般的出生在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那又会引起什么效应呢?强大的大英帝国海军舰队在他面前灰飞烟灭,凶残的哥萨克骑兵在他面前瑟瑟发抖......本书纯属虚构,请误与真实历史对照!)(恳请每位看书的朋友都帮忙收藏一下,谢谢!)新书《中华第四帝国》已上传,望书友们多多支持!
  • 推背图和烧饼歌里的历史

    推背图和烧饼歌里的历史

    《推背图》和《烧饼歌》,想要表达的是对未来世界的一种预测,但能否一语中的,决定权其实在解读者的手中。《推背图和烧饼歌里的历史(超值金版)》为你一一解释。
  • 被误读的中国历史

    被误读的中国历史

    揭开误读的面纱,抚摸历史的真相从颠倒的黑白中,从隐藏的真相中,从褐色的画面中,从纷乱交错的事实中,从被尘封地记忆中追踪历史原貌的蛛丝马迹。洗去铅华,剥掉粉饰,还历史一个本来面目。深层考证,客观评价,给世人一面真实的镜子。《被误读的中国历史》的目的在于让人们真实地了解人类的过去,同时本着新生史实的精神,对其进行科学的探究,从而拨开层层迷雾,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在于使读者辨清哪些是道听途说,哪些被颠倒混淆,形成对历史真相客观、公正的认识与判断。要想真实地了解人类的过去,在流传至今的浩渺史书中,空间有多少历史真相被隐藏了?又有多少是非黑白被颠倒混淆呢?请走进被误读的中国历史去看个空间吧!
  •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上)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上)

    《大宋帝国三百年》共计8卷17册,突破了以纯研究为本,或以戏说为表的写作格局,将历史陈述与思想探索融为一体,既是一部大历史,也是一部剖析中国社会由衰及盛的思想专著。全书既忠实于历史,考证渲染相得益彰,又评判缜密,不乏真知灼见,叙事宏大广阔,生动有趣,余味无穷,为解读历史提供了一个新范本。
热门推荐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

    在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的日子里,这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终于最后完稿了。跨越了三度寒暑、数易其稿的历程,当画上本书最后一个句号时,我们的心情是难以言说的,既有一些欣慰,更有许多遗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实在还有太多不满意的地方,比如有些应当深入探究的问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究,有些章节风格上难以完全统一。但是,这本书的问世,毕竟是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理论的一次努力,同时也为以后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一种参考。 这本书是集体创作的成果,是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设计、分工写作、统一定稿的产物。
  • 德国精神

    德国精神

    在当今世界主要大国中,说起别的国家,国人或许总是很容易说出这样那样的批评,但说到德国的时候,国人却几乎是众口一词的褒扬。在我们的意识中,德国精神是和严谨、忠诚、顽强、毅力等词语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也就有了“真的很德国”这样的广告词。作为当今世界的一个主要国家,德国无疑有其伟大优秀的一面,就这一点来说,国人对德国的褒扬是有根据的。
  • 若能再度拥抱【大结局】

    若能再度拥抱【大结局】

    她的人生,从十四岁那一年开始改变。他自是高高在上、万人瞩目。而她,只是母亲从孤儿院收养的孤儿。他本已有了未婚妻,却因她的出现乱了方寸。不可否认,他爱她。她早已泥足深陷,却因一块玉佩,割断了她所有的幸福,斩断了她所有的憧憬。那个寒冷的雨夜,他低沉轻佻的嗓音在她耳边响起,他说:我跟你,一开始就是假的。可是,当真相逐渐浮出水面,这究竟是命运的捉弄,还是上天另一次不怀好意的玩笑?等到风景都看透,他们才知道——如果没有你,我的世界会简单些;但是失去了你,我的世界将不复存在。
  • 绝色夫君变身了

    绝色夫君变身了

    她,冷酷、狂傲的现代女杀手,一朝穿越,却直接成亲,可是成亲也就罢了,但是,谁来告诉她,她这是当娘还是当娘子呢?眼前她的夫君,竟是个看起来三岁大小的孩子?他的确倾国倾城萌宠非常,但是,未免,太小了吧……。什么?你比我还大?只是中了毒看起来像个小孩子。凤北北额头黑线无数,好吧,那我勉强等你长大吧……
  • 烧味食谱

    烧味食谱

    《家庭美食坊丛书》根据四季的特点、不同的家常菜式、南北方的不同饮食习惯,精选了一千多道家常菜。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富含营养,又有保健功效,让你吃得美味,吃出健康。《家庭美食坊丛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还有相关的营养知识,是家庭食物调养的有益参考书。
  • 拽个美男当相公

    拽个美男当相公

    穿越我愿意,古代不中意。熟人一大堆,美男哪里追?闺蜜兴奋曰: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美男还少?闺蜜又曰:你看,那个玉树临风……答曰:那是我的徒弟!——你看,那个器宇轩昂……答曰:那是我的皇兄!——你看,那个英俊潇洒……答曰:那是我的仇人!——好吧好吧,你再看,那个美如冠玉……不行!那个不许看,他是我的!答曰:……总结:喂喂,神仙老头儿,你是不是给我拿错剧本了?我的美男在哪里?
  • 悦读MOOK(第十二卷)

    悦读MOOK(第十二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迷糊女生:校草迷上笨丫头

    迷糊女生:校草迷上笨丫头

    啥?有人要帮她这个全班倒数第十名的学生补习?还要考到全班前三名?噢,这简直不可能!自从遇上“校园王子”王子俊,就是她倒霉的开始,毛毛虫、罚跑操场、暴粟、云霄飞车……他欺负她的伎俩可谓层出不穷,永无厌倦!可是,为什么有一次她在他的怀里,她的心会卟通卟通地跳个不停?她一定是生病了,对!一定是这样的~
  • 神秘电话

    神秘电话

    篇幅短小,制式灵活,内容上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有着非常鲜明的时代气息。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本书收录了墨白的小小说作品,分为作品荟萃、作品评论、创作心得和创作年表四部分。包括《神秘电话》、《偶然》、《飘逝》、《怀念拥有阳光的日子》等
  • 领导六艺(大全集)

    领导六艺(大全集)

    领导六艺,是领导者的基本功。识人、用人、管人、沟通、决策、创 新六个方面,领导者要想熟练掌握、运用它们,就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与 锻炼。本书是对领导科学理论的普及,有助于领导干部科学知识水平的提高 。它突出领导艺术的方法、技巧,选例力求典型、精彩,是提高领导权威 、增强领导魅力的理想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