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2600000013

第13章 四川客家人的“耕读”思想和实践(1)

一、外来移民与清代四川教育的复兴

(一)清初四川文化教育的“浑朴时代”

清代四川的文化教育经历了从浑朴时代到文盛时代的发展历程。清初四川人口锐减,经济萧条,文化更是落后。反映在乡试配额上,四川与贵州、云南一样,被列入“科举小省”。由于官学田主要用于资助办学或赈济贫寒学生,因而学田的多少是衡量教育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从学田方面看四川教育更是落后。雍正二年(1724)学田最多的是直隶(1188余顷),最少的是四川(3顷多),前者是后者的396倍;乾隆十八年(1753)学田最多的是湖南(7300余顷),四川只有23余顷,倒数第二(仅多于云南),两者相差317倍。四川学田数目的稀少反映了官学教育的萎靡不振。许多方志更是对文化教育的落后状况记载颇多。例如文教曾经发达的华阳县康熙初“时蜀遭罹兵燹,文献荡然,人罕言学”。万源县“县属开辟最迟,风气闭塞,文化落后,无可讳言。在昔科举时代,乾嘉后始知重学”。巴中县清初“人鲜业儒,不尚功利;农惟力穑,不重工商;男子务习劳动,妇女不饰铅华”。

为迅速恢复经济,政府采取了鼓励移民四川的政策,“四川省民少而荒地多,嗣后流寓之民情愿在川省垦荒居住者,即准予其子弟入籍考试。如中试之后回原籍并往别省居住者永行禁止”。鼓励外省移民入川,并给予入籍科举考试的资格,是清政府鼓励移民入川的特色政策。清顺治时期规定,“如祖父入籍在二十年以上,坟墓、田宅俱有的据,方准入试”。这说明,“入籍”在清代一般指寄居地置办一定的产业和有祖先坟墓,且居住超过20年的移民,则可以获得当地的户籍。但清初四川是例外的,移民落户没有产业和时间的限制,目的是为了恢复四川经济与文化。这些外来移民对清代四川经济文化的复兴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乾嘉以来四川文化教育的“文盛时代”

随着清初移民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到乾嘉时期,四川的文化教育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四川的文化进入所谓的“文盛时代”。史载,乾嘉后“民物蕃庶,国家右文,人重科举,士竟帖括,父诏其子,兄勉其弟。虽至寒畯,亦趋于学,应试弥多,人才增盛……男耕女织,家世其业;老师宿儒,终身教授,此为文盛时代”。在文盛时代,“国家承平日久,人家多以购书为急务”。于是社会出现明显的分化,出现农与士的分离,“自国初插占以后,多东南楚粤之民,于时勤务农桑,野处之秀,出秉耒,入横经,风犹近古,今则农与士分途”。这反映了“湖广填四川”后四川文化教育得到恢复和发展。这表现在:第一,四川的书院和义学大多在乾嘉后得到发展。清代康熙时四川建书院33所,雍正时期11所,乾隆时期120所,嘉庆时期51所,鸦片战争之前,四川共建书院263所,占总数的47.6%。四川清代书院数量名列全国第2名。清初四川书院的恢复和义学的创建标志着四川文化教育的复苏,诚如洛带镇广东会馆的山门楹联所云:“遗风喜见人文蔚起;瑞气伫看甲第蝉联”。第二,学额的增加。清代科举录取名额由朝廷根据地方的文风高下、钱粮、人口多寡等因素确定学校规模和录取名额。如顺治15年规定府学20名,大学15名,中学12名,小学8名;康熙时规定府学25名,大学20名,中学16名,小学12名;1723年四川成为人文最盛之地,规定学额为大学照府学,中学照大学,小学照中学。录取名额的增加意味着文风日盛,是四川教育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反映。第三是科举人才的增加。据统计,康熙四十五年(1706)四川省仅中进士2人,占总数的0.74%,到光绪十二年(1881)四川中进士人士达13人,占总数的4.11%,清末四川中进士人数是清初的5.5倍。

(三)清代移民对四川教育发展的积极影响

清代人口迁移,对科举人才的地域分布产生积极影响,对四川文化教育的复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移民与土著在心理上有明显的区别。清初移民属于生存——发展型移民,不安于现状,富有冒险精神,往往能在逆境中奋起;而土著由于固守桑梓,安于现状,环境稳定,在经济、语言文化上有优势感,很易产生惰性心理,难以激起奋发精神。兹以理番的土著与移民的比较为例。理番县“客籍汉人,性耐劳苦,至俭朴,或挖药,或烧碱,或事农耕,储积小本,渐事贸易,而致中人产者,实繁有徒”。而“土著汉人,多数习于怠惰苟安,除少数能业农桑外,余多失业”。吕实强对土著和移民在文化心理上的特点作了比较。他认为,清代四川的土著居民多衰萎不振,新籍移民则多富朝气,有进取之力。并认为“居留愈久者,愈较萎靡,鲜有振兴”;而“入籍愈后者,愈能振作其精神,发挥其潜力”。其原因在于,“惟以移民而来者,多轻弃家跋涉,殆至其地,又须刻苦勤恳,勤劳不息,方可以维持其生计”。经数代之后,方可望进入安定而谋求发展,此种开拓精神,对其子孙自当有深切的影响。“惟清朝移入者,则起初功名甚少,光绪时,大为增加,于清末民初,更蓬勃纷起”。清人对此也有认识。即“士大夫多以白衣起为公卿,而宦家子弟多不肯向学,以有所籍也”。正如索维指出,一定的条件下,压力具有创造性。汤因比强调安逸对文明有害的道理,他指出文明的起源是面对环境变化的挑战而进行应战的结果,太舒适的环境会导致惰性,而逆境则对人群提出新挑战,激发人的创造性,文明才得以产生。四川移民凭着积极进取的朝气,开疆立业,推动四川文化教育的发展。事实上也如此。清代四川的科举人才多出生于清初白手起家的移民家族。张杰根据《清代硃卷集成》收录的91份四川乡试硃卷履历发现,在能明确其祖籍来源的履历中,有46人祖籍为外省移民,占总数的50%以上;在29份会试硃卷履历中,有10人祖籍为外来移民,占总数的30%以上。说明清初的“湖广填四川”移民中,外来移民对四川文化复兴起重要作用。《清代科举家族》所收录的四川外来移民的20个科举家族中,能明确其祖籍来源的移民家族中,四川客家有5家,占25%。

二、四川客家耕读思想

耕读文化是科举制度的产物。科举制度的推行提高了各地士子学习文化的积极性,打破了士庶分野的状况,使大批出身寒微的农家子弟有机会进入士绅阶层,推动了我国耕读文化的发展。宋代后,耕读成为我国农业社会文化的主流。耕读文化是中国古代教育文化的最初模式,是一种自耕自读的教育模式。农耕时代的平民既耕又读的生活方式,成了中国农业社会普遍的生计模式。耕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是中国特定的农耕时代的文化产物。

所谓“耕读传家”就是通过耕田力作奠定发家基业,进而督课子孙,勤奋苦读,获取功名;也就是说解决了生活上的温饱之后,可以读书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而有经济条件的家庭可以通过科举进入仕途。而今东山范氏对新时期的耕读有新的诠释。范氏认为“耕”就是当农民耕田,“读”就是教育子孙要学知识、学科学,做一个有科学头脑的新型农民。

尽管耕读是中国农业社会最普遍的生计模式,但客家无疑是耕读的典型族群,耕读几乎成了客家生活世界的全部内容。客家人多生活在封闭的山区丘陵地带,这种地理环境决定了耕读在客家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客家人长期居住在封闭的山区和丘陵地区,是典型的小农经济,加上客家把自己看成是中原先民的后裔,因而客家更是以“耕读传家”自居。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为在不同的环境中求生存,体验到刻苦耐劳、容物覃人、耕田读书和天足健步的重要性。“刻苦耐劳所以树立事功,容物覃人所以敬业乐群,而耕田读书所以稳定生计与处世立身,关系尤大。有生计,能立身,自然就可久可大,客家人的社会普通可说都是耕读人家”。“客人的生产事业,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务农,所谓耕读传家是他们一贯的传统政策”。因而,土地和书香是客家人亘古不变的两大梦想。

在四川,相对湖广人而言,客家耕读之风比较浓厚。前文也提到客家对居住地的选择反映了客家人的耕读为本的理念。因为从居住环境看,客家人入川定居首选民风淳朴的耕读环境,民风淳朴的人居环境既有利于“耕”,也有利于“读”,是客家人耕读传家最理想的生活环境;从实践看,事实上,四川客家人善耕也重读,这在下文将进一步阐述。

“耕读为本”思想主要包含了“以末致富,用本守之”和“耕可致富,读可荣身”的内容。

(一)“以末致富,用本守之”

“以末致富,用本守之”是传统农业社会的价值取向。农本思想成为我们理解客家耕读文化的关键。在传统的农业社会,土地是财富的重要标志。客家人认为有土地和农业资产才是光大祖德、安身立命的根本。有经济头脑、擅长多种经营者,往往在发家之前从事商贸活动,发家后很快把资金转到土地投资上。有些族谱对客家后代买田也给予奖励。如龙潭范家规定,凡有买田置地,契价在1000两以上者,奖钱500文。“盖广置产业以光前烈,其勤俭足嘉惠耳”。在传统农耕社会的四川,由于人均耕地少且商品率低下,商业风险大,不如地租收入丰厚稳定,经商致富后,不是把主要财力致于扩大再生产,而是去购置田产,在观念上认为这样才稳当。“县人以买田收租不耕而食为自然收入,最普遍之源泉……县属商业不甚发达,投资多败……故资本收入不及土地收入可靠。”客家人也不例外。不管其致富的方式是力农致富、农商致富或农工致富,在致富后,多把资金投入土地中,唯独客家人有独到的理解。康熙五十九年(1720)入川简阳的钟宏予,靠勤俭起家,60岁时已成当地的富族。在力田之余,钟氏一家还经营了盐店和屠行,生意颇好,但就在生意发展的黄金时期,钟氏“将盐店、屠行出顶,其器械大半相送,不日顶出,将钱收回”。其原因在于“第恐后人瞒心昧己,纵饶裕必不可长久,倒不如生意莫做。依祖规耕读传家,自有出头日期”,从此钟氏“家务亦极顺畅,资财日见丰饶”。钟宏予看来,经商固然能发家致富,但俗话说得好“无商不奸”。长期从事商业活动,“恐后人瞒心昧己”,有损家风,于是将商铺低价转让,继续买田置业,走耕读传家之路。“试看那不读书的人家,不但粗蛮,不知礼仪,子弟飘流浪荡,虽家累千金,不旋踵而销亡矣。亦不得因未成名之故,遂淡了送子心肠,那读书求敦实行,不单为功名也。”俗话说“书田无税子孙耕”。在钟宏予看来“门风要紧”,关键是要读书识礼。因为钟宏予回广东时,其族人曾告诫他:“钱可积,书宜读,门风要紧。此数语兄回川必常挂齿颊,以训子孙”。从此可看出客家善于经商,但有轻商的观念,这与我国古代的“厚本抑末”或“重农轻商”思想不无关系。众所周知,孔子所传正统的儒家观念,其实是贱视艺、工、商等职业的。喜欢慎终追远的客家人以中原望族而自矜,时时都要把自己看成是农耕时代耕读传家的正规军。

(二)“耕可致富,读可荣身”

“耕可致富,读可荣身”反映了客家人“首士次农”的职业观。在“士农工商”的四民社会中,“士”和“农”一直被看成是正当的职业。如龙泉驿同安乡江氏,“盖人生所务,不外士农工商。首士次农,余非正业”。如张氏规定:“凡我族人当以耕稼为定业,诗书为定习。”钟宏予规定:“人有本务,不外耕读二事。盖勤耕则可以养身,勤读则可以荣身。”受自然环境和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客家人单纯依靠山地农副业的生产方式,要求得生存,必须勤于耕稼;要求得发展,只有读书仕进,舍此别无选择。“耕”为生存之本,是读的基础;“读”是迁升之路,是耕读的最终目的和追求,体现了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的统一。这使客家认定晴耕雨读、文武双全是最理想的人生模式。在客家人看来,文武双全,就是能耕能读。东山客家有句歇后语叫“狗屎做鞭——文(闻)也文不得,武(舞)也武不得”,就是对耕读的鞭策和对不耕不读的嘲笑。客家的耕读生计模式体现了客家对教育发展的祈求。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传统农业社会的理想追求,而晴耕雨读是传统农业社会最理想的生活方式。因而“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是对耕读传家的最好诠释。“耕读为本”思想一直成为客家族谱的祖训。祠堂是宗族耕读文化的标志,耕读为本的思想在客家祠堂中也有明显反映。如东山廖氏祖祠两侧对联:“念先祖沐风浴雨来西蜀,披星戴月建基业;愿后代勤耕苦读居天府,艺精技熟创革新”;“惟建基业,艰难险阻锱铢必计;欲守成规,勤俭耕读半文不奢”。在耕读思想的指导下,客家祠堂兴办的私立学校是客家耕读文化的具体实践。最有代表性的是金堂陈氏创办的崇本小学,其校门图案是锄头和书本,象征耕读为本。

三、善耕的四川客家

(一)四川客家居住的地理环境

清代的“湖广填四川”运动从康熙十年(1671)正式开始,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四川金川之战时为止。由于地缘优势,在“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中,湖广人捷足先登,先占领良田好地。故清初“插占”起家的垦田大户多为湖广人或土著。客家人入川比湖广人晚,迟到的客家人只能落足于贫瘠的山坡荒地上或寄人篱下,为人佣耕,从而出现“客家住湖广”的现象。客家有“住山不住坝”的说法,即坝上“湖广人”,山上“土广东人”的居住格局。因此,在东山区黄土、三河、石板滩等乡镇的客家人被湖广人称为“山上的人”,而客家人称他们为“坝上人”。说明客家居住环境不如湖广人,生活在丘陵地区的“土广东”成了乡巴佬的代称。

兹以东山地区为例,说明四川客家居住的地理环境。东山区境内低山、丘陵、平坝兼有,但以丘陵为主,龙泉山横贯其中, 平均海拔在500米左右,地势起伏不平,属黄土层,土地贫瘠,以黏土为主,透水透气差,有“晴时一把刀,下雨一包糟”之说;在气候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季节性降水,严重缺水,“不过灌溉全用塘水,若天不雨,插秧便成问题,所以东山区每年栽秧的秧田,只能占其全区二分之一,鲜有能全数栽秧者,农业是靠天吃饭”。

同类推荐
  • 山西四大梆子唱本精粹

    山西四大梆子唱本精粹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土眼洋事之华洋众生

    土眼洋事之华洋众生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 文化遗产研究(第一辑)

    文化遗产研究(第一辑)

    遗产是过去给未来的珍贵礼物。这份礼物的传递注定由生活在当下的我们来完成。这是怎样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个民……
  • 孝道文化新探

    孝道文化新探

    《孝道文化新探》,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四川“德阳·2009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开幕词在四川“德阳·2009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在四川“德阳·2009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 闭幕式上的讲话孝道文化面面观——在四川“德阳·2009中华等。
  • 成语与歇后语

    成语与歇后语

    《成语与歇后语》中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是汉语语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结构、生动的表现形式和妙趣横生的表达效果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构思巧妙,幽默风趣。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田园医女

    田园医女

    新书《甜妻99度:Boss,请克制!》已发布,欢迎亲们收藏阅读哦!---新婚之夜,她命丧至亲之手,却重生邻国古村,从此,命运颠覆……素手银针,医行天下,她步步为营,光华夺目。从田园至朝堂,她该如何应对,完成自己的复仇之路……重生田园,药女为妃,步步为营,倾覆山河!
  • 黑帮淘气小夫人

    黑帮淘气小夫人

    朱小妹觉得自己最近走了狗屎运了,因为贪看卡通片而错过送蛋糕的时间,为了不让老娘念叨,不管三七二十一就闯进了人家公司,谁知却哀运连连,一天之内将四个风云人物得罪光光,并且被下了全球通缉令,就算躲进老鼠洞里也会被挖出来的,哇咧咧,她真的不是故意的。某一桥段:“哇塞,好帅呀。”某人因贪看美男,而不知道自己即将陷入危险之中,某个男人半眯着眼看着她。“看够了吗?”“还没。”流着口水继续看。男人脑中名为理智的线自动断裂,不管三七二十一,将流口水的女孩直接抛向床。听说某人要结婚了,但新娘不是她,为了让自己找到一张长期饭票且阻止男人成为别人的老公,朱小妹很无耻地上演一出超烂的戏码,抱着孩子找爹去,就算是未成年夫人又怎样?~~~~~~~~~~~~~~~~~~~~~~~~~~~~~~~~~~~~~~~~~~~~夫人未成年视频:http://m.pgsk.com/programs/view/q2T2gRaIDaM/亲们快去踩踩~~【潼言潼语】:介这个简介就是这个样子了,小潼本来就不怎么会写简介,不过内容是超级的好看,小潼可以保证,喜欢的亲们一定要多多支持撒~~~小潼的书友群:60686560(已满)潼窝:86104110(没加进群的亲请重新加,小潼不是不加大家的)欢迎亲们加入,小潼定会为大家竭力奉献精彩内容。小潼完结作品自荐一下:【完结作品】《做我皇妃》已进入五折半价书库,完结作品全文看完只需要RMB2.48元,一瓶冰红茶(2.5元)的钱,O(∩_∩)O《晚情》《一朝为妃》《我的相公是龙太子》人神之爱,给你不一样的爱情震撼;《流水落花情也去》都市爱情,豪门恩怨,让你泪流满面。【友情链接】:亲爱小七的新坑:《五岁宝宝是间谍》,超级好看~~~青颜:书名:【买来的】弃妇陌上柳絮的新文:《血染鸳鸯锦》苏哲哲大作:《落颜》六姐莫言殇:【一夜妖娆】——再见如陌路,妖娆谁人知偶家亲亲相公的文:《宫舞醉》漫沙罗的古代文:《谁动了暴君的小妾》偶家四姐日落之处的新作:《妖精惑男》醉轩的无厘头搞笑文:《极品妖后》,因为小潼是那个女主角的说,O(∩_∩)O哈哈~夜如梦的新作:《狂妃囚帝》
  • 向李渔学快乐生活

    向李渔学快乐生活

    此书侧重诠释李渔《闲情偶寄》的“颐养部”,用当代人的观念对其进行重新解读,以古今中外的事例来谈健身养生及风月韵事,重在说实话说趣话,契合当今重生活重时尚重休闲之风气,可谓大俗大雅好玩可读。书的最后附了一篇写李渔跟两位红颜知己的文字《当李渔爱上乔姬和王姬》,算是从另一角度阐述了行乐和止忧的关系,李渔本人就在实践他的理论,或者说他在体验着他的生命历程,只是这种体验,并不全是美好的一面。
  • 冷情杀手遇到无奈夫君

    冷情杀手遇到无奈夫君

    冷漠如她凉薄高贵,潇洒如他睥睨天下。她迷雾重重的过去,他暗影掩埋的身份。当两人相遇,睿智如他,为何偏偏总是被压!此文讲述了一个凉薄淡漠的杀手,压倒也被压倒无奈夫君的故事!◇◆◇◆◇◆◇◆◇◆◇片段一:女子伸出纤瘦冰凉的双手,一手搭在男子握枪的手上,一手抚上男子英俊帅气的脸庞,樱唇轻启,声音有些魅惑:“我阻碍了你的梦想吗,那么,我们一起死吧!”片段二:一身紫衫的绝美女子跨坐在一身白衣的奚尘逸身上,一手掐着白衣男子的脖颈,一手正准备攻击,发丝有些凌乱,不过那精致绝美的面容却让人一阵失神,美,美的犹如仙子一般。而一向风度翩翩,绝代风华的白衣男子,此时正仰躺在囊袋上,一头黑亮的青丝犹如瀑布般散开,双手一手定格在女子的腰上,一手正准备截住女子的攻击。原本俊美无暇的脸上此时左眼略微青紫。看到这幅场景,奚清谷众人风中凌乱了,他们风华绝代的四少爷,赤裸裸的被压了~~~~片段三:红色的纱帐中裹着两个人,隐隐可以看到半遮半掩玲珑有致的女子,还有裸着身子露出完美线条的男子,两具身躯紧紧相贴,男子的手抱着女子的腰,女子手撑着男子的胸口,同样绝世的的容颜。可是,怎么看都是女在上男在下,几人心中狂吼:“他们家神一样的少爷,又被华丽丽的压倒了~~~”片段四:穿好衣服走了出去,走到门口的时候顿住了脚步,似是想起什么,转身静静的看着眼前的男子:“夫君!”奚尘逸身形一震,猛然抬头,期翼的看着菱裳,原来他昨晚竟都不是做梦么?然而,菱裳的下一句话却让他华丽丽的黑了脸!!菱裳挑挑眉,清冷的声音听在奚尘逸耳中却似遭雷劈:“夫君,你...是不是不行!”说完转身,脸上挂着从未有过的抑愉的笑容,潇洒离去..◇◆◇◆◇◆◇◆◇◆◇推荐自己的旧文女主玄幻《凤火天下》:
  • 清穿之福晋难当

    清穿之福晋难当

    幸好生有一张倾国倾城的脸,还有一条天界神龙帮她开外挂,头顶小傻子绰号,皇家妻难为。学渣富二代变成清朝官二代,安逸当米虫还是可以的。什么?要嫁给十三爷成为十三嫡福晋?身娇体弱还结巴,清朝白富美,经常被人看笑话。范莎哭瞎:“不不不,其实我是四爷党是四爷的脑残粉啊!!!”十三爷危险地挑眉:”哦?福晋你说啥?“范莎媚笑:“没啥没啥,听说爷您是重生的?那太好了!其实我是穿越的!咱们天生一对!”
  • 惹出来的爱

    惹出来的爱

    不想结婚可是又因为太无聊而采纳好友建意的天才少女于柠决定生个宝宝来玩,可是又怕太痛而放弃了找一夜情的想法,最后决定找个完美男人在他身上“偷点东西”反正这样也可以。哇。。。。这个男人好帅就他吧!可是要怎样才能让他乖乖就范了,不怕看我的。。。。全球最大跨国公司的幕后总裁黑泽一还不知道自已已经被人当成了猎物,最后还莫明其妙失身了。。。。黑泽一:等我找到是谁非宰了她于柠:哼。。前提你要找得到跑。。。。。。。。-----------------------------------这是诺儿的其它文(古代精灵之现代王子)连载(我的古董老公)完结(穿越之异瞳皇妃)这是诺儿的新文,可爱的亲们要去看看哦!带点玄幻的穿越文决对让你耳目一新哦!
  • 影响企业管理的125个精彩故事

    影响企业管理的125个精彩故事

    精选世界著名企业的125个精彩故事,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领略到真正的管理大师的高超智慧,感受到世界级企业经营的奥妙,从而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管理学知识。本书易读易懂,趣味性强,适合企业管理者和对管理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 开启孩子智慧之门的哲理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开启孩子智慧之门的哲理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开启孩子智慧之门的哲理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讲述了住持抛宝碗教徒弟、吝啬带来苦果、公孙仪不受赠鱼等哲理故事。
  • 夏天的喊叫

    夏天的喊叫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