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2600000013

第13章 四川客家人的“耕读”思想和实践(1)

一、外来移民与清代四川教育的复兴

(一)清初四川文化教育的“浑朴时代”

清代四川的文化教育经历了从浑朴时代到文盛时代的发展历程。清初四川人口锐减,经济萧条,文化更是落后。反映在乡试配额上,四川与贵州、云南一样,被列入“科举小省”。由于官学田主要用于资助办学或赈济贫寒学生,因而学田的多少是衡量教育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从学田方面看四川教育更是落后。雍正二年(1724)学田最多的是直隶(1188余顷),最少的是四川(3顷多),前者是后者的396倍;乾隆十八年(1753)学田最多的是湖南(7300余顷),四川只有23余顷,倒数第二(仅多于云南),两者相差317倍。四川学田数目的稀少反映了官学教育的萎靡不振。许多方志更是对文化教育的落后状况记载颇多。例如文教曾经发达的华阳县康熙初“时蜀遭罹兵燹,文献荡然,人罕言学”。万源县“县属开辟最迟,风气闭塞,文化落后,无可讳言。在昔科举时代,乾嘉后始知重学”。巴中县清初“人鲜业儒,不尚功利;农惟力穑,不重工商;男子务习劳动,妇女不饰铅华”。

为迅速恢复经济,政府采取了鼓励移民四川的政策,“四川省民少而荒地多,嗣后流寓之民情愿在川省垦荒居住者,即准予其子弟入籍考试。如中试之后回原籍并往别省居住者永行禁止”。鼓励外省移民入川,并给予入籍科举考试的资格,是清政府鼓励移民入川的特色政策。清顺治时期规定,“如祖父入籍在二十年以上,坟墓、田宅俱有的据,方准入试”。这说明,“入籍”在清代一般指寄居地置办一定的产业和有祖先坟墓,且居住超过20年的移民,则可以获得当地的户籍。但清初四川是例外的,移民落户没有产业和时间的限制,目的是为了恢复四川经济与文化。这些外来移民对清代四川经济文化的复兴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乾嘉以来四川文化教育的“文盛时代”

随着清初移民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到乾嘉时期,四川的文化教育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四川的文化进入所谓的“文盛时代”。史载,乾嘉后“民物蕃庶,国家右文,人重科举,士竟帖括,父诏其子,兄勉其弟。虽至寒畯,亦趋于学,应试弥多,人才增盛……男耕女织,家世其业;老师宿儒,终身教授,此为文盛时代”。在文盛时代,“国家承平日久,人家多以购书为急务”。于是社会出现明显的分化,出现农与士的分离,“自国初插占以后,多东南楚粤之民,于时勤务农桑,野处之秀,出秉耒,入横经,风犹近古,今则农与士分途”。这反映了“湖广填四川”后四川文化教育得到恢复和发展。这表现在:第一,四川的书院和义学大多在乾嘉后得到发展。清代康熙时四川建书院33所,雍正时期11所,乾隆时期120所,嘉庆时期51所,鸦片战争之前,四川共建书院263所,占总数的47.6%。四川清代书院数量名列全国第2名。清初四川书院的恢复和义学的创建标志着四川文化教育的复苏,诚如洛带镇广东会馆的山门楹联所云:“遗风喜见人文蔚起;瑞气伫看甲第蝉联”。第二,学额的增加。清代科举录取名额由朝廷根据地方的文风高下、钱粮、人口多寡等因素确定学校规模和录取名额。如顺治15年规定府学20名,大学15名,中学12名,小学8名;康熙时规定府学25名,大学20名,中学16名,小学12名;1723年四川成为人文最盛之地,规定学额为大学照府学,中学照大学,小学照中学。录取名额的增加意味着文风日盛,是四川教育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反映。第三是科举人才的增加。据统计,康熙四十五年(1706)四川省仅中进士2人,占总数的0.74%,到光绪十二年(1881)四川中进士人士达13人,占总数的4.11%,清末四川中进士人数是清初的5.5倍。

(三)清代移民对四川教育发展的积极影响

清代人口迁移,对科举人才的地域分布产生积极影响,对四川文化教育的复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移民与土著在心理上有明显的区别。清初移民属于生存——发展型移民,不安于现状,富有冒险精神,往往能在逆境中奋起;而土著由于固守桑梓,安于现状,环境稳定,在经济、语言文化上有优势感,很易产生惰性心理,难以激起奋发精神。兹以理番的土著与移民的比较为例。理番县“客籍汉人,性耐劳苦,至俭朴,或挖药,或烧碱,或事农耕,储积小本,渐事贸易,而致中人产者,实繁有徒”。而“土著汉人,多数习于怠惰苟安,除少数能业农桑外,余多失业”。吕实强对土著和移民在文化心理上的特点作了比较。他认为,清代四川的土著居民多衰萎不振,新籍移民则多富朝气,有进取之力。并认为“居留愈久者,愈较萎靡,鲜有振兴”;而“入籍愈后者,愈能振作其精神,发挥其潜力”。其原因在于,“惟以移民而来者,多轻弃家跋涉,殆至其地,又须刻苦勤恳,勤劳不息,方可以维持其生计”。经数代之后,方可望进入安定而谋求发展,此种开拓精神,对其子孙自当有深切的影响。“惟清朝移入者,则起初功名甚少,光绪时,大为增加,于清末民初,更蓬勃纷起”。清人对此也有认识。即“士大夫多以白衣起为公卿,而宦家子弟多不肯向学,以有所籍也”。正如索维指出,一定的条件下,压力具有创造性。汤因比强调安逸对文明有害的道理,他指出文明的起源是面对环境变化的挑战而进行应战的结果,太舒适的环境会导致惰性,而逆境则对人群提出新挑战,激发人的创造性,文明才得以产生。四川移民凭着积极进取的朝气,开疆立业,推动四川文化教育的发展。事实上也如此。清代四川的科举人才多出生于清初白手起家的移民家族。张杰根据《清代硃卷集成》收录的91份四川乡试硃卷履历发现,在能明确其祖籍来源的履历中,有46人祖籍为外省移民,占总数的50%以上;在29份会试硃卷履历中,有10人祖籍为外来移民,占总数的30%以上。说明清初的“湖广填四川”移民中,外来移民对四川文化复兴起重要作用。《清代科举家族》所收录的四川外来移民的20个科举家族中,能明确其祖籍来源的移民家族中,四川客家有5家,占25%。

二、四川客家耕读思想

耕读文化是科举制度的产物。科举制度的推行提高了各地士子学习文化的积极性,打破了士庶分野的状况,使大批出身寒微的农家子弟有机会进入士绅阶层,推动了我国耕读文化的发展。宋代后,耕读成为我国农业社会文化的主流。耕读文化是中国古代教育文化的最初模式,是一种自耕自读的教育模式。农耕时代的平民既耕又读的生活方式,成了中国农业社会普遍的生计模式。耕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是中国特定的农耕时代的文化产物。

所谓“耕读传家”就是通过耕田力作奠定发家基业,进而督课子孙,勤奋苦读,获取功名;也就是说解决了生活上的温饱之后,可以读书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而有经济条件的家庭可以通过科举进入仕途。而今东山范氏对新时期的耕读有新的诠释。范氏认为“耕”就是当农民耕田,“读”就是教育子孙要学知识、学科学,做一个有科学头脑的新型农民。

尽管耕读是中国农业社会最普遍的生计模式,但客家无疑是耕读的典型族群,耕读几乎成了客家生活世界的全部内容。客家人多生活在封闭的山区丘陵地带,这种地理环境决定了耕读在客家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客家人长期居住在封闭的山区和丘陵地区,是典型的小农经济,加上客家把自己看成是中原先民的后裔,因而客家更是以“耕读传家”自居。客家人在迁徙过程中,为在不同的环境中求生存,体验到刻苦耐劳、容物覃人、耕田读书和天足健步的重要性。“刻苦耐劳所以树立事功,容物覃人所以敬业乐群,而耕田读书所以稳定生计与处世立身,关系尤大。有生计,能立身,自然就可久可大,客家人的社会普通可说都是耕读人家”。“客人的生产事业,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务农,所谓耕读传家是他们一贯的传统政策”。因而,土地和书香是客家人亘古不变的两大梦想。

在四川,相对湖广人而言,客家耕读之风比较浓厚。前文也提到客家对居住地的选择反映了客家人的耕读为本的理念。因为从居住环境看,客家人入川定居首选民风淳朴的耕读环境,民风淳朴的人居环境既有利于“耕”,也有利于“读”,是客家人耕读传家最理想的生活环境;从实践看,事实上,四川客家人善耕也重读,这在下文将进一步阐述。

“耕读为本”思想主要包含了“以末致富,用本守之”和“耕可致富,读可荣身”的内容。

(一)“以末致富,用本守之”

“以末致富,用本守之”是传统农业社会的价值取向。农本思想成为我们理解客家耕读文化的关键。在传统的农业社会,土地是财富的重要标志。客家人认为有土地和农业资产才是光大祖德、安身立命的根本。有经济头脑、擅长多种经营者,往往在发家之前从事商贸活动,发家后很快把资金转到土地投资上。有些族谱对客家后代买田也给予奖励。如龙潭范家规定,凡有买田置地,契价在1000两以上者,奖钱500文。“盖广置产业以光前烈,其勤俭足嘉惠耳”。在传统农耕社会的四川,由于人均耕地少且商品率低下,商业风险大,不如地租收入丰厚稳定,经商致富后,不是把主要财力致于扩大再生产,而是去购置田产,在观念上认为这样才稳当。“县人以买田收租不耕而食为自然收入,最普遍之源泉……县属商业不甚发达,投资多败……故资本收入不及土地收入可靠。”客家人也不例外。不管其致富的方式是力农致富、农商致富或农工致富,在致富后,多把资金投入土地中,唯独客家人有独到的理解。康熙五十九年(1720)入川简阳的钟宏予,靠勤俭起家,60岁时已成当地的富族。在力田之余,钟氏一家还经营了盐店和屠行,生意颇好,但就在生意发展的黄金时期,钟氏“将盐店、屠行出顶,其器械大半相送,不日顶出,将钱收回”。其原因在于“第恐后人瞒心昧己,纵饶裕必不可长久,倒不如生意莫做。依祖规耕读传家,自有出头日期”,从此钟氏“家务亦极顺畅,资财日见丰饶”。钟宏予看来,经商固然能发家致富,但俗话说得好“无商不奸”。长期从事商业活动,“恐后人瞒心昧己”,有损家风,于是将商铺低价转让,继续买田置业,走耕读传家之路。“试看那不读书的人家,不但粗蛮,不知礼仪,子弟飘流浪荡,虽家累千金,不旋踵而销亡矣。亦不得因未成名之故,遂淡了送子心肠,那读书求敦实行,不单为功名也。”俗话说“书田无税子孙耕”。在钟宏予看来“门风要紧”,关键是要读书识礼。因为钟宏予回广东时,其族人曾告诫他:“钱可积,书宜读,门风要紧。此数语兄回川必常挂齿颊,以训子孙”。从此可看出客家善于经商,但有轻商的观念,这与我国古代的“厚本抑末”或“重农轻商”思想不无关系。众所周知,孔子所传正统的儒家观念,其实是贱视艺、工、商等职业的。喜欢慎终追远的客家人以中原望族而自矜,时时都要把自己看成是农耕时代耕读传家的正规军。

(二)“耕可致富,读可荣身”

“耕可致富,读可荣身”反映了客家人“首士次农”的职业观。在“士农工商”的四民社会中,“士”和“农”一直被看成是正当的职业。如龙泉驿同安乡江氏,“盖人生所务,不外士农工商。首士次农,余非正业”。如张氏规定:“凡我族人当以耕稼为定业,诗书为定习。”钟宏予规定:“人有本务,不外耕读二事。盖勤耕则可以养身,勤读则可以荣身。”受自然环境和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客家人单纯依靠山地农副业的生产方式,要求得生存,必须勤于耕稼;要求得发展,只有读书仕进,舍此别无选择。“耕”为生存之本,是读的基础;“读”是迁升之路,是耕读的最终目的和追求,体现了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的统一。这使客家认定晴耕雨读、文武双全是最理想的人生模式。在客家人看来,文武双全,就是能耕能读。东山客家有句歇后语叫“狗屎做鞭——文(闻)也文不得,武(舞)也武不得”,就是对耕读的鞭策和对不耕不读的嘲笑。客家的耕读生计模式体现了客家对教育发展的祈求。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传统农业社会的理想追求,而晴耕雨读是传统农业社会最理想的生活方式。因而“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是对耕读传家的最好诠释。“耕读为本”思想一直成为客家族谱的祖训。祠堂是宗族耕读文化的标志,耕读为本的思想在客家祠堂中也有明显反映。如东山廖氏祖祠两侧对联:“念先祖沐风浴雨来西蜀,披星戴月建基业;愿后代勤耕苦读居天府,艺精技熟创革新”;“惟建基业,艰难险阻锱铢必计;欲守成规,勤俭耕读半文不奢”。在耕读思想的指导下,客家祠堂兴办的私立学校是客家耕读文化的具体实践。最有代表性的是金堂陈氏创办的崇本小学,其校门图案是锄头和书本,象征耕读为本。

三、善耕的四川客家

(一)四川客家居住的地理环境

清代的“湖广填四川”运动从康熙十年(1671)正式开始,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四川金川之战时为止。由于地缘优势,在“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中,湖广人捷足先登,先占领良田好地。故清初“插占”起家的垦田大户多为湖广人或土著。客家人入川比湖广人晚,迟到的客家人只能落足于贫瘠的山坡荒地上或寄人篱下,为人佣耕,从而出现“客家住湖广”的现象。客家有“住山不住坝”的说法,即坝上“湖广人”,山上“土广东人”的居住格局。因此,在东山区黄土、三河、石板滩等乡镇的客家人被湖广人称为“山上的人”,而客家人称他们为“坝上人”。说明客家居住环境不如湖广人,生活在丘陵地区的“土广东”成了乡巴佬的代称。

兹以东山地区为例,说明四川客家居住的地理环境。东山区境内低山、丘陵、平坝兼有,但以丘陵为主,龙泉山横贯其中, 平均海拔在500米左右,地势起伏不平,属黄土层,土地贫瘠,以黏土为主,透水透气差,有“晴时一把刀,下雨一包糟”之说;在气候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季节性降水,严重缺水,“不过灌溉全用塘水,若天不雨,插秧便成问题,所以东山区每年栽秧的秧田,只能占其全区二分之一,鲜有能全数栽秧者,农业是靠天吃饭”。

同类推荐
  • 西方的没落

    西方的没落

    《西方的没落》是一部深刻、丰富的书,它不仅包含着对历史深刻的洞见,而且在社会学、人类学和政治思想上也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在现代西方产生了复杂、广泛的影响。
  • 风物长宜放眼量

    风物长宜放眼量

    作为陈寅恪、吴宓先生的弟子,季羡林先生承接上一辈师长的衣钵,晚年不遗余力地捍卫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对人类的贡献、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东西方文化各自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等提出了高屋建瓴的精辟论断。本书文字是作者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相结合的精华所在,先生其情也真、其言也善。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将从先生的体悟与沉思里,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才有可能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强化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 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人信仰仁爱、和谐、真诚。以前我们提倡文化的复兴,现在我们需要提倡信仰的复兴,信仰的复兴是一项宏伟的精神家园建设工程。民族的复兴,文化复兴是基础,信仰复兴是关键。过去十年间,我们的文化已经走上复兴之路,现在正迎接中华民族伟大的信仰复兴。复兴是在保存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我们永远恪守夫子“述而不作”的原则,不是创造、不是革新,是接受、是弘扬。关注中国人的信仰就是建设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这是一个漫长而温柔的呵护过程。我们在这里赞美的信仰,就是中国人的传统信仰。我们看到,传统的精华,正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贡献巨大智慧。我们的信仰就是人类的共同信仰:我们用仁爱、和谐、真诚,建设人类共有家园。
  •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

    本书标题为《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但需要说明的是,这并非一部全面论述这一问题的专著,本书只是希望通过若干专题性研究,来寻找一些突破口,为重新认识中国西南地区在中国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发展过程当中的地位与作用做一些尝试性的探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前人的某些传统认识作必要的修正。
  • 大雁塔与小雁塔

    大雁塔与小雁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大雁塔与小雁塔》介绍了大雁塔和小雁塔经历1300年的历史烟云,是唐代长安城遗留至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并且依然是现今古城西安的城市地标。它们是构成古都西安城市文脉的重要遗存,亦是城市格局变迁中重要的历史坐标,饱含着过去年月流传下来的信息,见证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传播与宗教传播。它们不仅是闻名遐迩的文化景观,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亦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为后人留下无数珍贵的文物及传诵不衰的优美诗文。
热门推荐
  • 错点王妃

    错点王妃

    他是英明神武的当朝新皇,他是骁勇善战的战神四王爷,先皇驾崩,新皇未登,天启国最尊贵的两个男人相对而坐:“我欲娶淑敏郡主为后。”愕然看着对面皇兄眼中那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柔情和爱意,略带着调侃地说到:“如此,可就要恭贺皇兄了。”~~~新皇登基,先皇遗诏,新皇需娶丞相之长女为后,并将静安王之女淑敏郡主赐婚于四王爷为正妃。此遗诏一出,两男同时感觉五雷轰顶,而在静安王府内,某只却“吭哧吭哧”地吃着零嘴儿,睁着水灵灵的眼睛看着前来宣旨的公公,白眼儿一翻,说道:“靠,竟然这么随便的就把本郡主的终身大事给解决了,先皇的人品咋这么恶劣呢?”淑敏淑敏,这位淑敏郡主敏倒是有,只是这淑嘛……~~~她本想这辈子安安心心地当一个混吃等死,脑域空间无限接近零的无脑大小姐,却……算了算了,反正这好像也并不损害她想继续混吃等死的初衷,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只要别来惹她就OK了。可是,可是,这一个个的怎么回事?你个死皇帝,做什么这样好像深情款款,情意绵绵地看着本郡主?会让人误会的好吧?喂喂喂,王爷相公,我只是稍微出墙了那么一下你干什么就一副好像要杀人的样子?反正你又不喜欢我。靠你们这些臭女人,自己管不好自家男人竟然还找麻烦找到本郡主的头上来了,找死!不过,哇哦,这个美男不错呀——主动粘上,坐在美人的大腿上面,勾勾脖子抛抛媚眼,问道:“美人,能否问你个事儿?”美人轻揽佳人柔柔纤腰,笑得那叫一个风情万种,道:“区区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问:“婚否?”答曰:“尚未婚配。”再问:“那不知是否有意找位亲亲娘子?”再答:“若是能够如你这般的,自然是马上就想要抱回家中。”旁边,一个冷冰冰的不似人的声音响起:“安静儿,别忘了你已经是有夫之妇!荣玥,马上滚出本王的视线之内!”——————呃,那个,宝贝一个没忍住,就又开了个新文,嘿嘿,亲们支持下哈~《凤帝皇后》:奈何桥边,她与他相对而立,说道:“感谢阿容,为路遥抵挡了二十年的风雨,到生命终结之时都不曾放手。若有来生,但愿…再不相见。”仰头喝下手中的孟婆汤,转身踏上了奈何桥,不曾回头,只留下一句“再不相见”在奈何桥边久久回荡。
  • 田园谷香

    田园谷香

    重生农家小萝莉,家长里短是非多。家穷势薄遭人欺?不怕!有爹有娘有大哥哩!一家齐心好温暖,看咱带着家人奔小康。夫君?咳咳,伦家还木有想好挑哪个呢……**********************************感谢《锦医夜行》作者未眠君做的封面!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寂静欢喜,不来不去

    寂静欢喜,不来不去

    【风尚阁】告诉你,阅读是一件美丽的事情:http://m.pgsk.com/fengshang【公告】本书已经完稿,所以大家可以放心的跳坑,后面也许会有小虐,但是结局一定温暖,里面也有很多美好温暖的小细节的,希望大家会喜欢,会陪着云初她们一路成长下去。也希望大家多多留言◇◇◇——————————————————————————————————◇◇◇【文艺版文案】沈云初一直觉得自己不过是一个平凡普通的女生那年的蓝白色格子衬衫,嘴角清浅的酒窝,还有少年清澈的眸子都是云初记忆里,无法遗忘的海一直到后来的遇见,慢慢深爱,最后离开那天,云初淋了雨,所有的爱情被湮灭在其中可是云初最终还是相信爱的,她那么热烈的期盼爱情,导致那些撕心裂肺,都变的虚无了起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会比爱情和梦想,更能让人成长云初掉过很多眼泪,终有一天安然微笑,身边的那个少年,也长成了沉稳的不浮躁的样子所有的秘密交织在一起,那些谎言,也不过以爱之名,也许笨拙,但是却是最真的真心最后不管世界怎么变,伤害怎么勇猛,他们都还有彼此,相拥而爱【装X版文案】当‘善良’温柔的现任男友PK多情花心的前任男友沈云初觉得,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谁比谁更加的极品可是当现任男友的前任女友勾搭上前任男友的现任女友的时候云初知道,这真的不是什么天雷狗血的言情偶像剧而是她更为撒泼狗血的人生最后的最后,一切的一切都化为朵朵的浮云,飘在她悲摧的人生上空最后唯有,寂静欢喜,不来不去◇◇◇——————————————————————————————————◇◇◇【沈云初】如果你们都不爱我,那我一定会好好的爱自己【宋希年】云初,你永远不知道,我曾经多么用力的爱过你,即使现在,依然无法说不爱,这便是我的宿命【周青木】云初,对不起,终究是我对你不起!◇◇◇——————————————————————————————————◇◇◇【推荐时间】《岁月长,不见忘川》【古风】http://m.pgsk.com/a/296304/《日安,摩纳哥海岸》【轻松向暗恋成真】http://m.pgsk.com/a/313390/《全世界借我一秒遗忘你》【已完结】http://m.pgsk.com/a/252968/
  • 刁蛮小姐惹上嚣张拽少

    刁蛮小姐惹上嚣张拽少

    “喂!你干嘛这么嚣张?你拽什么拽呀!别以为你是这儿的校草就不得了了!别以为你是学生会会长我就是怕了你了!本小姐告诉你!我南宫灵惹上你了!”这是嚣张小姐的强势宣誓,也彻底的惹火了腹黑冷酷校草,且看这对冤家如何斗智斗勇,爆笑上演女追男的故事!
  • 漂泊中的温柔

    漂泊中的温柔

    本书主要讲述寓居于海外的华人,在异国他乡的文化碰撞中所获得的生活感悟和人生智慧,是作者多年海外生活的积累。通过《等待花开》、《古巴假期》、《凌晨4点58分》、《情人节的玫瑰》等短篇故事诠释浓烈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并向读者展示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如何坚守责任。寓居加拿大多年的才女陆蔚青,带着她的多年作品回到故里,从最早的动荡不安,到现在的安之若怡,作者的内心所经历的过程,是一个人走出故里、走向外界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从外边的世界收回目光,审视自我的过程。在漂泊中守候着一份赤诚,在追寻中坚守责任,在温柔中挥洒坚强,在爱与自由的包围中释放热情。
  • 御风:远嫁红妆当自强

    御风:远嫁红妆当自强

    父皇说:劈风斩浪御风,金戈铁马御风都是强者所为,霸者所为!要想不受伤害一定要成为至强成为至尊,终其一生踏波逐浪,御风而行!娘说:要不想受伤害,心一定要够冷,一定要够硬!瀚暮,我唯一的哥哥,父皇唯一的儿子,他的利剑却无情划破父皇的胸腔。我远嫁于风流成性的沧国王爷沧天涵,谁知那是另一座冷宫,依然是宫墙森森,我执剑怒问,从此——但他却不肯扔下一纸休书。沧祁,沧国大将军,今戈铁马,同床共寝,情难自控,对着多次暗示依然懵懂不知的她大声怒吼.无人的夜他痛苦呢喃,青涩花苞,最终是谁能让之含苞怒放?狄国皇子一个恨入骨,欲除而后快,而一个却情根深种,不能自拔。家仇国恨,儿女情长,快意江湖。爱得天翻地覆,痛得彻心彻肺,笑得手脚抽搐,口吐白沫。敬情各位关注《御风》。收藏、收藏、还是收藏投票、投票,还是投票这是写作的力量源泉,希望支持,再支持!大力感谢海蓝亲为《御风》制作的视频:?pstyle=1(嘿嘿,还是比较喜欢这个)(喜欢的亲可以去看看哇,写的书第一次有视屏,好激动挖)《血嫁》于2011年11月11日光棍节正式在当当上市,当当网已经有货,q版人物档案+独家大结局+唯美插图+精致书签,敬请支持,f如果需要帮忙团购的亲可以进群(一六八七七六六五八)找宝贝凡凡)期待你们的支持!万分感谢!购书地址如下:http://m.pgsk.com/m.pgsk.com?product_id=22533754&ref=search-1-pub{推荐自己的}《血嫁》《狼笑》《失心欲女》推荐好书忆冷香新作:《日食妖后》糖糖宝贝的新文:四国传说之朱雀天下》风云小妖:《情挑首席总裁》ttp://m.pgsk.com/info/m.pgsk.com好文宝贝鹿鹿《总裁王妃》糖糖宝贝:《藩王的爱奴》桑陌好文:《抢来的皇后》、海蓝《弃后的诱惑》晴沁《景云谣》君子颜《穿越之绝色妖妃》《玩转异世之尝遍美草》
  • 少爷,请你温柔

    少爷,请你温柔

    过了不知多久,青鸾伸手轻触已发胀肿痛的嘴唇,起身走到梳妆台上。镜中之人,脸上没有一点泪水,但眼里无限的悲凉却让花都会卸掉。动作熟悉的从抽屉中拿出一个精致的铁盒,小心打开,扑面而来的薄荷香让她的头脑清醒不少;轻蘸通绿的药膏,细细的抹在嘴角,透过镜子看着闭目养神的西门灼,脸上渐浮微笑。义父,你知道吗?青鸾自来你身边到现在,没有一天放弃过离开你的想法。想起昨日前殿的状况,眼前……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五谷膳食养生经

    五谷膳食养生经

    本书分为五谷为养,为身体提供基础能量;滋补保健五谷膳食方;对症调理五谷膳食方;四季养生五谷膳食方四个章节,讲述五谷杂粮的养生功效、不同功效的五谷膳食方。每种五谷杂粮的基本信息全面,全面解读其养生功效,还从滋补保健、对症调理、四季养生的角度介绍相应的五谷膳食方,让广大读者全面了解五谷膳食的养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