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2200000050

第50章 附篇:唯识三字经(1)

序一

唐大圆先生,著《唯识三字经》嘱予序之。予素未读佛书,年五十,始发读佛之愿。性根太钝,不知佛教之广大,仅慕佛理之圆融。二年来,读相宗书一二种,年齿日增,智慧日减,所谓圆融之佛理,亦万不识一也。大圆先生精深于唯识,为一般根柢浅陋者计,著《唯识三字经》。三字经者,旧时学童入门之书。然则入佛学之门,当由此书始也。予读佛书二年,而不识佛理,正缺少此种入门之书。大圆先生此书,为一般读佛者所需要,尤为予所需要。盖予二年来读佛书之愿,将来或可得门而入。予不识佛理,不敢序大圆先生之书。谨述予之希望,并谢大圆先生之启发也。泾县胡韫玉朴安识。

序二

大圆先生,今世大文学、大哲学而且兼大教育家者也。其为学最博大而圆通。而有所论著,亦方便多门,务使上中下之三根普被焉。近感于国人思想庞杂,无有统绪。或遍计同异,哲已不成为学;妄言臆断,科亦早失其术。因发愿以唯识之学,普摄群机,犹虑法相浩繁,名句艰涩,初学末由。乃仿俗传《三字经》例,作《唯识三字经》八十有五颂。其文甚浅而义乃深入,其义虽广而言能简括。斯真善巧方便,无以复加矣。不独为小学入德之门,亦即为大学通行之路;不独钝根得自卑以登高,虽利根亦可执简以御繁。吾读《论语》云:“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今读此论,亦可作如是观曰:“佛之用,普为贵。唯识之学,斯为美,小大由之。”善读此书,或深解作者之用意者,当亦以予为知言。佛历二九五五年又二月学人愿航序于鄂之佛学院。

序三

甚么叫做“唯识”?就是那世亲菩萨悲悯人们沉迷生死海,没有得出期,特地唤醒世间:万法皆“唯识”所映现,不可执著以为实有,而起贪、嗔、痴、爱。怎么叫做万法皆唯识所映现?因为凡一切物质的现象,与憎爱的情感,都是前尘落谢的影子的缘故。后面把那人们生死来历,举个例子,就会恍然大悟了。贪、嗔、痴、爱,系人们的常情,到底其结果于社会有甚么利害关系呢?因为人们若起了贪、嗔、痴、爱,一定想把一切山河大地、金玉珠宝、美好少女,都取来为我所有。平日与我结下私怨的人,要立时报复,毫不容情,弄得互相争斗,世界都不安宁。自己个人也生出许多烦恼。这是什么缘故呢?皆由人们“我见”太深,叫做“我执”。“我执”到底从何而起呢?皆由人们不知道自己这个血肉的躯壳,还是自然而生的,还是外教说的什么上帝所创造的?世亲菩萨他因为人们不了解自己怎么样出生的,却执著瞬息要坏灭的地、水、火、风合成的躯壳妄认做“我”;特地将人们的心,建立“阿赖耶识”,又叫做“第八识”,也就是人们投胎时的“中阴身”。这“中阴身”,是人们身死的时候,最末了脱离死尸一个极灵的东西。这极灵的东西,如六七岁小孩子,在空间游荡,远远看见了一团白光,就向着白光去前进,及到了那白光所在的地方,看看到底是甚么一回事?仔细一看,呵,就是世间男女演那性欲的秘密。这极灵的东西,个个生前都是很好淫的,久成了好淫的种子,这种子的习气,顿时触发,若本体是个男的,最爱这女的淫根;若本体是个女的,极爱这男的淫根。一刹那间,这极灵的东西的爱情,不觉不知跑到所爱的淫根里去,与这淫根里流出那一滴一滴的白精赤血和合,并分揽了空间的地、水、火、风大种参加在里面,便叫做人们的胎。这胎经过七个月乃至十个月的时候,由母亲产道里裂出,“呱呀!”“呱呀!”墮地一声,这就是人们号称生了一个小孩子了。人们既是假借这父精、母血、地、水、火、风、空与这个“识”因缘和合,混称作人,未有不坏的道理。人们若知道这个生死来历,那么仇怨也觉得没有受不过去的地方。什么山河大地、金宝珠玉,以及美好少女,都可看得极空极假了。既然知道一切皆空皆假,那么贪、嗔、痴、爱乃至争斗、报复诸罪恶,一定要减少许多了。人们果真懂得这个“唯识”的道理,减少那些罪恶,那么现在民众的上层压迫,或者可以望到解放,环境的烦恼,一定也可以稍稍消释安闲自在了。但唯识诸论的译笔太高,佛理太深,人们多不甚懂,没有许多受用,我许久就想做篇极浅显的唯识白话,学校里事忙,没有功夫。我的朋友唐大圆先生,是个唯识学学者,做了《唯识三字经》的解释并讲义,要我做篇序子。他这书说得很浅显的。人们试读试读,倘能领略这个道理,破除人们喜欢“执我”及“执我所”的谬见,彻底觉悟人生在世不过数十年,何苦造这些罪恶害自己害民众,弄得大家痛苦,那么世界就会太平了。“唯识”的常识,不过就是要人们知道:心是不生灭的;身是将来要死的。知道了这点,执身为我的意见,可以自然消灭。“我执”的意见消灭了,我所有的与我所恨的意见,也自然消灭了。至若深秘的道理,须作“双空观”转识成智,方可做到成佛作祖的田地。这是内证的功夫,让我下次有机会再谈吧。长沙罗杰。

序四

一切佛法,都建立在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上,所以不明白唯识学,就无从明白佛学。但是唯识学以离僻处中为标的,一方面高建唯识中道的法幢,一方面摧破外道小乘乃至恶取空的大执,广包众义,总摄大乘,断不是初心晚学所能够批郤导窾。

其次,自从释迦如来在《华严》、《深密》等六部大乘经中,说唯识中道真实了义之后,弥勒慈尊接着说《瑜伽》、《中边》等五部论藏,过后又有无著、世亲、护法、戒贤等论师,玄奘、窥基、慧沼、智周等大德,发扬光大,而且世亲有“千部论师”之称,窥基有“百部疏主”之号,关于唯识的论著,几于汗牛充栋。典籍既如此夥多,名相又非常繁赜,文辞复极其古奥,也断不是初心晚学所能够含英咀华。

又所谓万法唯识的妙理,是先觉圣者定中观察所得,定力有深浅,定境有广狭,因而定中所见有出入,有异同,而出定后所发表的论著,也就不无多少的相违。这种微细的地方,更断不是初心晚学所能够心领神会。

有以上种种的困难,所以唯识学要求有一种明白浅显的论著,做初学入德之门。这本《唯识三字经释论》,便是应运而生的,大圆居士致力唯识多年,深知入门之不易,于是力求唯识学的通俗化。禅定之余,用方便善巧的言辞,著成这本唯识释论,取精用宏,而又深入浅出,可以说得是唯识义海唯一的津梁。大圆完成他的大著之后,叫我做一篇序,我对于唯识学,完全是门外,实在不敢着笔,无如大圆一再要我献丑,情不可却,只好班门弄斧了!戊辰八月黄忏华叙于南京中国佛学会筹备处。

自叙

昔世尊说经,多分是颂,弟子结集,欲明颂意,更作长行,至菩萨造论,如世亲有《唯识三十颂》及《二十颂》,或自造释论,或后人造。后人造者每不解颂主意,论即难定,又或依自识变,见与颂异。颂释意别,饮水分河,如明吹万老人作《佛教三字经》,意在启蒙,本既未善,后人作解,臭味尤别。余今以佛学之高妙在唯识,不可不有善巧方便,开示童蒙,因仿例作《三字经》一书。以经唯佛说,颂通菩萨。又经多是颂,匡谬正俗,当名《三字颂》。颂既即经,应自论释,以免他解纷歧,故颂后付论。顺经论式,亦不失俗益,夫俗教孔子犹言吾从众,无可无不可,或有教无类。至唯识之学,峻极无上,深言自利尚易,若浅言利他,欲有教无类,与无可无不可则难,是唯从众,名善方便矣。吾偶思墨子有经上下,复自作说。韩非内外储,亦别说经,彼皆俗士而乃有此。况吾学佛行菩萨道,不能不从众而随顺众生,故此借《三字经》颂唯识,不可以己。吾又尝俯仰今古,慨然发愿曰:将使唯识之学行于此世,成为常识,则此《三字经》之颂,盖其权奥矣。

按《金刚经》云:“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法不能定说者,以对机不同故。对机亦有时处等种种差别,则此颂之释,亦可随读者讲者不同,而有无量方便。昔人说尧典二字至十万言,俗书随自犹尔,至佛法之方便利他,则繁不厌杂,各有其用。以是义故,今虽自释,仍俟海内外大善知识,见仁见智,随缘讲说,更成释论,或修改本颂,令臻完善,跂予望之矣。大圆释竟复记。

一、唯识三字经

太虚法师鉴定 唐大圆著

人之初性无记非善恶名藏识

一切种皆摄藏万法本善恶详

种发动名现行七转识依止生

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味萌

身感触意知法此六识根尘挟

尘为境根能助十八界种各殊

第七识亦意根名末那我执深

第八识阿赖耶能所藏我爱者

八为主各自在号心王能主宰

王相应有心所五十一种类夥

初遍行有五支触作意受想思

次别境亦五类欲胜解念定慧

论善法共十一信为首继惭愧

无贪等三根聚勤轻安不放逸

行蕴舍非舍受及不害无嗔有

根本惑六可辨贪嗔痴慢疑见

随烦恼有二十小中大堪分别

忿恨覆恼嫉悭诳谄害与并

此自类各别起小随十粗猛尔

无惭愧自他辨中随宽遍不善

始掉举昏不信怠放逸失念侵

及散乱不正知染心遍八大随

四不定曰悔眠共寻伺善染兼

唯识言摄心所各四分显量果

能分别名见分如明镜能鉴形

所分别相分起似人影生镜里

相见依名自证若镜体光影映

证自证喻镜背自证依善分配

三与四又互证故能去无穷病

山河大微尘细皆识变如幻戏

人不知执是我与实法道已左

生烦恼及所知二障起佛性迷

真觉者佛菩萨说唯识破我法

识种子遍法界待众缘现行快

种生现名因缘见取相所缘缘

刹那续念生灭平等缘无间隔

此三余缘增上顺或违俱无障

离名种现前取是现量无计度

借众相观其义由比度量乃遂

现比谬量为非此三量能缘依

更有量曰圣言佛亲证俱宜遵

识所缘有三境不仗质名独影

缘兔角本来无随意变影自孤

缘无为或有质彼不生仍非实

带质境亦分二皆仗质真与似

真带质心缘心中间相两头森

似带质心缘色相从见一头得

性境生从实种既实体亦实用

前五识初刹那缘性境俱不差

缘生法依他起如幻现无自体

执实有成遍计所执妄性亦伪

从依他去计执名圆成自性实

依三性立三无相无性遍计虚

由依他生无性胜义无圆成应

此诸佛密意说因执有空对治

或不了复空执救恶取说唯识

唯识学广依他非空有极到家

最胜法说在先大方广佛华严

解深密入楞伽并密严四来华

如来现毗达摩二未译其奈何

彼论藏有十支归一本瑜伽师

首百法略名数释体义五蕴粗

显扬论众义包广大义摄论高

别名数有杂集辩中边能离僻

二十论破邪山建法幢三十闲

庄严论严体义散归观瑜伽别

经共六论十一宗所依显真实

昔无著摄神通请弥勒兜率宫

降中印说五论无著阐世亲应

小入大论千部难兄弟耀千古

护法师释唯识戒贤嗣更尊特

第六传至玄奘输震旦义无上

大弟子有窥基百部疏阐无遗

继惠沼及智周了义灯演秘求

后如理义演集撰义蕴有道邑

皆唐疏一贯承相宗备古未曾

唐以后禅为尚谈直指轻法相

台四教判通别贤首五大始列

既非圆又难习惑彼言共舍弃

研无人典籍堕宋元来成绝学

逊清末法运昌得遗籍自扶桑

海禁开万国通科哲学西渐东

勤分析至极微独斯学当此机

聪慧者境研究观行深果成就

行既广果无边此暂止待后宣

已依三字句 说颂八十五

愿阐唯识义 遍界施法雨

二、唯识三字经释论

唐大圆造并释

问:识是何物,答: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心。

问:既是心,云何又叫做识呢?答:但就他有认识物的作用言,又特名识。

复次,心的认识就是分别。故佛经上解识字,叫做明了分别,

或简称曰了别。

问:唯识是何意义?答:言唯识者,谓世界上所有的事事物物,都无实体,不过是心识所变现的假相。故识上加唯字者,表示除识以外无一物也。

问:讲唯识有何等利益?答:若世人都知一切事物是自心所变的假相,则但调伏自心,令一切外物都随自心转变,不必更向外面去贪求名利了。

问:这个道理,中国儒书上亦有么?答:唯识的理,儒书上亦称有少分,如云自求多福,在我而已。又云,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又云,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这等说法好像都见得有外境随自心转变的意思,就与唯识相近了。

复次,世人不解一切唯识的道理,所以人人妄向外面贪求,及乎贪求不得,遂起争夺战斗,弄得天下大乱,痛苦不堪。皆可总括一句曰,这都是错用心了。我今谈唯识的好处,亦可简单一句曰,不过是善用心而已。

今世错用了心的,虽不分老少都是。尤其是青年辈,错得很远,不可不速谋救济。又彼青年辈的脑筋很简单,太难了解的书,多不肯读。所以我既用浅语将唯识的道理作了《三字经》,如今又来作这浅释,不由悲心大发的祷祝曰:万望我最可敬爱的青年们,从此且善用心咧。

第一心王

人之初 性无记 非善恶 名藏识

孟子说人的性善,荀子说人的性恶,我以为不是的。何以见得呢?性是有一定的意思,若世人的性一定是善,则世间当无恶人了;一定是恶,世间亦当无善人了。但依唯识的理说,则人初生的时候,其性都是无记,何谓无记呢?谓其性不是善,又不是恶,是无善恶可记别的。这无记的心性,唯识家特为安名,叫做阿赖耶识,译云藏识。

一切种 皆摄藏 万法本 善恶详

云何叫做藏识呢?谓世间出世间一切事事物物的种子,都包藏在这识中。俗人叫做事物者,佛经上特安一总名叫做法。因此又可说这藏事物的识,为万法的根本。然当注意的,藏识虽是无记,其中所藏万法的种子,仍有善恶之分。藏识无记,比如一玻璃瓶,其所藏五谷等众多种子,仍可详分好丑。

种发动 名现行 七转识 依止生

识的种子,不过是一种功能,平常深藏不露,无相貌可看见的,要到他发动生果的时候,叫做种子起现行,意谓是这种子现出行为来,乃始有形相可见。譬如某人有贪财的种子,平日总看他不出,及遇到哪里有钱的时候,他就要起身去拿的,于是乎乃知此人的贪种子已发动起现行了。作图如下。

藏识为识的根本,故名本识。以外更有七个识,因其转变无常,特名转识。这等识的种子,都止住在藏识内,故其起现行时,亦即依藏识而发生。今作一喻,藏识如旅店,前七转识如旅客,当知旅客都各有父母所生,亦即前七识及诸法,皆有自己的种子,藏在本识内,有时能从藏识中起现行。

眼见色 耳闻声 鼻嗅香 舌味萌

云何叫做七个转识呢?一者,眼根对色尘时,挟生一种能见的作用,叫做眼识。二者,耳根对声尘时,挟生能闻的耳识。三者,鼻根对香尘时,挟生能嗅的鼻识。四者,舌根对味尘时,挟生能尝的舌识。五者,身根对触尘时,挟生能感的身识。

身感触 意知法 此六识 根尘挟

六者,意根对法尘时,挟生能知的意识。以色等六尘在外,对在内的眼等六根,于其中间挟生六识,故偈云根尘挟也。

尘为境 根能助 十八界 种各殊

色、声、香、味、触、法等六,是微尘所成,名叫六尘,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各各所缘的境,至于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本不是直接能生六识的,不过有资助六识起现行的功能,则名曰六根。这外六尘、内六根,合中间所发生的六识,统名曰十八界。界就是种子,异名,故知十八界各有不同的种子。

第七识 亦意根 名末那 我执深

同类推荐
  • 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道教是地地道道的汉民族的心灵救治良方.是漂泊无依的灵魂的精神家园。本书通过选取道家最为经典的故事.呈现丰富的道家智慧,揭示人生的种种奥秘,引领读者在最短时问里更新为人处事观念.助你走上成功道路.开创全新人生。
  • 做才是得到

    做才是得到

    现在,许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尽各种方法寻求解脱之道。实际上,就算有人告诉了你苦的真相,以及改变逆境、离苦得乐的究竟智慧和方法,但你不相信,就是不去做,最后还是只有在人生中高一脚、低一脚地跋涉,从一种苦陷到别一种苦中,对快乐只有望洋兴叹。本书开示我们:唯有敬畏因果、感恩无常,依靠佛法的殊胜加持,方能挣脱逆境,不怕苦、不怕死,享受人间各种福报利益。如此,人生不同年龄段的所谓“难关”,也只不过是通往解脱的阶梯而已。
  • 拈花笑佛

    拈花笑佛

    本书是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的佛学巨著,梁启超的一生与佛学有着不解之缘。
  •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早在公元1世纪就已传入中国,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信徒的数量早就超过了许多中国本土的宗教流派,与道教、儒学并驾齐驱。这足以说明,佛教在中国有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而佛教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都深受佛教的影响。所以说,佛教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佛经、佛理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高深莫测。
  •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包括放下执著心、保持正心、宽容心、随缘心等。本书共分八篇,以佛学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善念、放下、静心、做事、宽容、智慧、平常心、随缘八个方面,讲解了慈悲给我们带来的福报以及怎样修得慈悲心。书中还有“佛陀格言”、“禅机妙语”、“佛家典籍”、“佛心故事”等版块内容,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佛法。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热门推荐
  • 暖爱之独家拥有

    暖爱之独家拥有

    ‘吱呀’一声,江城监狱的铁门打开,安暖脚步有些迟疑的从里头走出来,身后的工作人员已经在催促,“快点儿呀,难不成还想再蹲几年?”安暖摇了摇头,脚步利索了些。刚来这里的那段日子,她一直在后悔,为什么刀子不刺深一些,这样就可以在这里待上一辈子,再也不用出去面对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不用去面对那肮脏不堪的人心。三年的时间,她在这里想通了很多。夜夜失眠,脑海里总浮现出儿时的画面,父亲时常……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大汉王朝1

    大汉王朝1

    大汉王朝是一个充满了光荣与寂寥,童话般华丽的封建王朝,对于今天的中国人,这个伟大的帝国投下的背影与梦想仍值得我们去追忆与品位。“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羞涩夫君

    羞涩夫君

    当穿越流行到楚乔乔身上时,楚乔乔很淡定的接受了这个事实,同时也很淡定的过着自己的生活。当遇上那个拉拉小手,会脸红;亲亲小嘴,吓得不敢动的男人时,她的世界便开始不淡定了!入凤府,上斗长辈,下打奴才,中间防小三,为了那个男人,她豁出去了!可到最后,她才真正发现要斗,要打,要防的对象是谁!丫的,跟她装纯装真装青涩是吧!看她非将这臭男人一脚踹飞,然后,另觅他处,逍遥快活去!片段:“楚,楚姑娘,你,你要做什么?”“你说我要做什么?”挽了挽袖口,表情凝重道。“你……我,你可不能胡来呀!”凤陌天一副贞洁圣女的样子。楚乔乔大步一跨,成功的将凤陌天逼的跌倒在那床上,同时用命令的声音道,“把外套脱掉!”
  • 穿为贱婢压六宫

    穿为贱婢压六宫

    爱情,兄弟情,姐妹情,孰重孰轻?当你与自己的姐妹或者是兄弟爱上同一个人的时候,你,会如何抉择?华丽丽的宫斗即将上演~~~女主获得最终胜利~~~穿越就穿越了,古代就古代,可是为什么还是古代的皇宫,穿成一个人人可以踩在脚底下的宫女呢?那身份成谜,却对自己细心周到青衣的男子到底是谁;皇后说的那番话又是什么意思;爱上君王是该还是不该?她不知道。她只知,为了爱人,为了生存,只能站到风头浪尖去拼出一条活路。言官叱责如何?罪孽深重又如何?且看她在这宫中搏出一片天地!第一次写宫斗的文,简介不会写,亲相信某樱的话就花几秒钟点进去看一些章节吧~~~~收藏和票票和留言是写作的动力,无限期待中~~~【关于更新】遇到了很多看官们都在问更新的问题,这里樱统一地回答:本文一般情况下(特殊情况会标明),一天更新两次。PS:本文长期征求简介,写了这么多了,大概的意思相信亲已经看出个门道了,能帮樱写简介的话就大恩不言谢,樱实在是不会写简介,汗~~~
  • 团队精神(大全集)

    团队精神(大全集)

    任何企业间的竞争,不仅仅是战略、财力、关系、人才等单方面的竞争,更是一个团队与另一个团队的精神竞争。弘扬团结协作精神对于建设好一个组织、一个企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御蝶倾城

    御蝶倾城

    一场灭门之灾,让她失去了一切。心爱之人背负最大嫌疑,却神秘失踪。她落崖被救,却无法释然心中刻骨铭心的情感以及背负的血海深仇……秦枫为了当初的承诺,忍辱负重,守住她的身世之迷。可是,一个巨大的阴谋正在悄悄展开,这个秘密究竟还能维持多久?欧阳澈本不属于江湖,却为了她多次涉险,最终选择了自己一直逃离的宿命……一把御影剑,揭开了她身世的真相,而她却身中蛊毒,几乎错杀了心爱之人。梦醒后,局已定,她又该如何面对他……一把剑,一段情,一份恩怨,数度缱绻。缘来缘去,最终是谁能得到隽永的幸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狂妄邪妃:无良王爷溺宠妻

    狂妄邪妃:无良王爷溺宠妻

    她,叱咤风云的魔医圣手,阴险自私,狡诈嗜血,一场错爱引来背叛致死。阴差阳错之下,成了画府受人欺辱的废物三小姐,从此风华尽显,弑毒姐杀毒妹,脱离虚伪家族,神兽萌宠成堆本是霸气侧露的人生,却总有一只披着羊皮的大灰狼总是如影随形各种添乱。“姑娘我要看遍天下美男,你滚一边去”“我滚你怀里行不行?你看我也是美男一个,撒得了娇,卖的了萌,斗得过小三,暖得了床,外加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没事还可养养眼……”话还没说完,某萌宝后面一踹:“暖床卖萌有我就够了,你可以滚远点”神兽萌宠成堆,顶级强者相随,看她素手纤衣,打造另类的盛世繁华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