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2200000047

第47章 唯识学的实践理论(8)

系以光明之暖性为譬喻。“如是加行道中,由是见道智火之前相,故名曰暖。”加行的修法,由于先要见道,就是所说“见地”,真正见到性空。这里所说的见,不是眼睛看见的见,是见见之时,见非是非,见犹离见,见不能及。《楞严经》所说,“能见”见到所见时,见到的那个时候,见道的那个“见”。

见道智火之前相,也就是快要见道以前那一刹那,发起了暖地。在刹那之间,能突地一个悟,出一身大汗,这就是初步暖相。达到暖位,可以烧除烦恼,接近见道无漏慧,而生有漏之善根。并以此位观欲界、色界、无色界之苦、集、灭、道四圣谛及修十六行相,而生有漏之观慧。据佛教所称,修至此位,即便退却而断善根,造恶业,乃至堕入恶趣,然而终必能得圣道而入涅槃。

(2)顶位

又作顶法,于四善根中,暖顶二者为动善根,因有堕恶趣的可能,忍位与世第一法为不动善极,永不堕恶道。顶位介乎暖位、忍位之间,乃暖法善根渐次增长,至成满之时所生善根。“由诸善根不被邪见所动,故曰顶。”故诸善根中此法最胜,犹如人之顶,故称顶法。此位介于进退之间,犹在山顶,故称顶位。

行者到达顶位再进一步,配合行,表面上看起来,悟了道的人还是原来那个人,可是其思想行为,待人接物,做人的道德标准已经和过去完全不一样了,变得不是刻意求善,而又是自然合于善行。为求善而行善,实际上是一种痛苦的行为,那是在约束自己,所以宗教的信仰多用戒律来制约信众,是难行而且勉为其难的行,所以守戒有功德,值得赞叹和提倡。但是,见道的人不谈守戒,一切言行均自然在戒行之中,诸善根不为邪见所动,这就是顶位的相状。

(3)忍位

又作忍法,为确认四谛之理,善根已定而不再动摇(不动善根)之位,不再堕恶趣。“由灭恶业所感生之恶趣,及于真空性远离怖畏,故曰忍。”

见道暖地顶地的人,定力仍然不够。因为定力不够,有时在定中,恶趣现前,会产生恐惧。忍就是定力很坚固,有坚忍和截断的意思。禅修静坐就是想见空,为什么见空又恐怖呢?所以《金刚经》里讲福德要够,如果福德不够,见到自己空性就会害怕。天天修道,而修道之人第一就要守得住寂寞。人生的最高修养就是守得住寂寞,能够自我陶醉于凄凉之中,面对凄凉的境界能够觉得舒服。如果忍受不住寂寞,守不住凄凉,那么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尤其是禅修静坐的行者,就是修求寂寞,如果守不住,不如不修,所以要“忍”,远离空的恐怖,就是真忍。

忍位又有上、中、下三品之位:

①下忍位:修四谛十六行相。

②中忍位:渐次省略所缘及行相(减缘减行),最后仅留欲界苦谛之一行相,而于二刹那间修观。(此一行相,即依观者之根机利钝,而存留四行相中任一行相。)

③上忍位:系于一刹那间观中忍位之同一行相。至上忍位时,可得五种不生。即:生不生,谓不生于卵生、湿生;处不生,谓不生于无想天、大梵王处及北俱卢洲;身不生,谓不生于扇搋、半择伽、二形;有不生,谓不生于欲界第八有及色第二生;惑不生,谓不生见惑。若加下忍位之趣不生,即不生于恶趣,则称为六不生。

(4)世第一法位

又称世第一法,为有漏智之最极,世俗法中之第一殊胜者。“由是见道之亲因,一切世间法中最为第一,故名世第一法也。”依无间定发上品如实智,观所取能取之空无,直入见道之位。此位是由忍位所进,经由此位,即可于次一刹那中进入“见道位”,所以为世间有漏法中之第一位。《俱舍论》卷十三说:“此有漏故名为世间,此有漏法世间中胜,是故名为世第一法。”

这才是真正的见道。事相上,暖是真得暖,而且暖与寿、识是三位一体的。所以转识成智,识转成妙观察智时,没有不无暖的。密教修习气、脉、明点及拙火,不过是暖相的初步,而意念、妄念、意识不能转,就不能发起暖相。一得暖相,就得三昧真火,这一点道家的祛病延年法也办得到,因为暖、寿、识三位一体。凡是死亡,就一定会冷却,活的东西就一定是暖的。所谓暖、顶、忍,不光是一种道理,也是事实。

3.通达位,指通达真如之位。又作见道位、见位、见地。乃在悟入“唯识真如”的五种修行阶位之第三位。即菩萨证得无分别智,断离能取与所取之一切分别心,体会平等法界之修行阶位。即于前一阶位加行位之“世第一法”中,依于无间定,生起上品之如实智,印证能取、所取之空,而得根本无分别智,远离有所得之心,了证二空所显之真理,断绝二障之分别随眠,正住于唯识之实性,称为通达位。依据《成唯识论》卷九,此位有真见道、相见道之别。所谓“真现道”,为根本无分别智,实证唯识性之真如,断除分别之随眠,虽经多刹那方得究竟,然以其相相等,故总称一心真见道;所谓“相见道”,为后得智所摄,即证唯识之相。相见道又有行相相见道,九心相见道之别。行相相见道更分三心相见道与十六心相见道。菩萨若入真、相二种见道时,即生如来之家而位于欢喜地(初地)。读者若欲深于研究,可参阅《成唯识论》卷九。

4.修习位,又作修道位。指二地至十地菩萨,得见道已,为断除障,复修习根本智,故称修习位。即于通达位证得真如理,再反复修习之位。此位之菩萨经十地,修十波罗蜜,断十种障,证十真如(这待下节专述此十波罗蜜、十种障及十真如)。

5.究竟位,亦作究竟道、究极之道、究竟地。指菩萨修行最后证得之佛果。亦即指二转依妙果,于无间道金刚喻定后,入于解脱道,乃至尽未来际间之位。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卷五谓:“何等究竟道?谓依金刚喻定,一切粗重永已息故,一切系得永已断故,永证一切离系得故。从此次第无间转依,证得尽智及无生智、十无学法等。何等为十?谓无学正见乃至无学正定,无学正解脱、无学正智。如是等法,名究竟道。”

《成唯识论》卷十述此究竟位之相云:“此即无漏、界、不思议、善、常、安乐、解脱身、大牟尼名法。其中,无漏者,谓二转依之果诸漏永尽,性净圆明。界者,藏之义,谓二转依之果含容无边希有大功德。不思议者,谓二转依之果超离寻思言议之道,即为微妙甚深自内证者,不能以世间譬喻比喻之。善者,谓二转依之果以白法为性;此因清净法界远离生灭,极为安稳,四智心品妙用无方而极为巧便,二者皆有顺益之相,即与不善、无记相违。常者,谓二转依之果无尽期;此因清净法界无生无灭而无变易,四智心品所依为常,亦无断尽。安乐者,谓二转依之果无逼恼;此因清净法界众相寂静,四智心品永离恼害。解脱身者,谓二乘所得之二转依果,唯永离烦恼障缚而无殊胜法。大牟尼者,谓大觉世尊成就无上寂默之法;此牟尼尊所得之二果永离二障,故亦称法身。

关于菩萨阶位,各宗派各经论有不同之说法。

(第五节) 唯识学的终极关怀

十地所修胜行,虽然广大无边,而皆摄于十波罗蜜。波罗蜜,梵语pāramitā,巴利语pāramī或pāramita。即自生死迷界之此岸而至涅槃解脱之彼岸。又作波罗蜜多,意译为到彼岸、度无极、度、事究竟。通常指菩萨之修行而言,菩萨之大行能究竟一切自行化他之事,故称事究竟;乘此大行能由生死之此岸到涅槃之彼岸,故称到彼岸;此大行能度诸法之广远,故称度无极。

梵语pāramitā,有到达彼岸、终了、圆满等义;巴利语pārami,则有最上的、终极的等义。据《弥勒菩萨所问经》卷八载,波罗蜜通于已到、当到之义,即佛为已到彼岸,菩萨为当到彼岸。据梁译《摄大乘论释》卷九载,到彼岸有三种之别,即:(1)随所修而达于究竟无余。(2)入真如,以入真如为究竟,如众流以归海为终极。(3)得无等果,无别果胜于此果。盖菩萨所修之行,所入之理及所得之果,究竟而圆满。又据《解深密经》载,波罗蜜多有五因缘,即无染著,无顾恋、无罪过、无分别、正回向等。据《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四载,波罗蜜有十七义,如修习胜利、无所著、无所见、无患累等。据《大宝积经》卷五十三载,有二十义,例如一切所知诸妙善法能到彼岸于菩萨藏差别法门正安住义等。

有关此岸、彼岸之说,各家亦异。据《大乘义章》卷十二之“六波罗蜜”项载,即:(1)生死为此岸,究竟涅槃为彼岸。(2)生死涅槃有相为此岸,平等无相为彼岸。据《大品经游意》载,即(1)小乘为此岸,大乘为彼岸。(2)魔为此岸,佛为彼岸。又谓成论师以有相为此岸,涅槃为彼岸;众惑为此岸,种智为彼岸。依诸经论由此岸而到达彼岸之波罗蜜,有六种、十种和四种等分别。唯识学倡十波罗蜜说。十波罗蜜即在一般所说之六波罗蜜,另外再加四种,合为十种。唯识学认为,菩萨于十地中的每一地中,以一波罗密为本行而修诸行,所以十地就变成行十波蜜了。现将十波罗蜜一一解释如下:

1.布施波罗蜜有三种:即所谓财施、无畏施、法施三者。财施,就是怀着清净无染的心,以自己所能有的各种钱财并诸维持生命的资生之具,拿来施诸有德的圣者或贫困的众生,使他们不受饥寒的痛苦,使他们得到身心的安乐,使他们得以继续维持其生命。无畏施,就是众生遇到什么急难的事,或是自然灾害(如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或是人为的祸殃,自己本身没有办法解决时,菩萨以种种方便,协助他解决急难,使其不受灾害的逼迫,使其不怖畏于各种祸患,使其除去内心不必要的怖畏,过其安然无畏的生活。“无畏施,能任持心,安慰他心,离忧怖故。”由于自己严持如来的净戒,不论怎样的情形下,不恼害他人以及一切有情。或者由于施忍的原因,既不怨恨及一切有情,亦不打骂于有情,使其不会对自己有所怖畏,是为无畏施。法施,就是以清净无染心,为诸人说诸法要,使令闻法的大众,真正的得到法乐,增长自己的善根。所以无性之《摄论释》说:“法施者,为欲资善根。”实际上,法财亦可以理解为知识的传授或培训。

2.戒波罗蜜有三种:即所谓“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律仪戒,就是佛教七众弟子所受各种不同的别解脱律仪,教诫众生不作一切恶行,离去种种罪恶。虽说是七众弟子各别所受的,但修大乘行的菩萨,同样要受这七众别解脱律仪,以检束自己的身心,使能真正利生,所以真正想要利他,定要严格守护自己的净戒。所以发心利他的菩萨,对于禁作一切罪行的律仪戒,不得不严格守持。摄善法戒当然是离不了前律仪戒的,唯有守持律仪戒得清净,才能如法地集诸善根功德。饶益有情戒,就是拔济一切有情,饶益一切有情,不做有损于众生的事。是以于此三聚净戒中,摄律仪戒实为一切戒的根本。

3.忍辱波罗蜜有三种:即是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谛察法忍。耐怨害忍,就是忍受众生所给予的痛苦,不论受到怎样的打击,总是能够予以忍受,决不因此退屈利诸有情的大业。安受苦忍,就是忍受自然界给予的痛苦。菩萨在度生的过程中,不但受到生命界的打击,自然界的痛苦亦经常迫来,如风吹雨打,寒热交迫,不管是怎样厉害,菩萨都能一一忍受,决不因此而退失利生的初心。谛察法忍,就是菩萨行者,以其透视一切的般若智慧,审谛观察诸法的实相,了达缘起诸法的空无自性,而对这无自性空或诸法不生的谛理,能够忍可于心,深信诸法确实是如幻如化,空无实有,确信诸法是生灭不可得的,是为谛察法忍。

4.精进波罗蜜有三种:就是被甲精进、摄善精进、利乐精进。被甲精进是说菩萨行者在向无上佛道前进时,不论修怎样的行门,都得有精进不可。为了获得胜行的胜利,必然会要遭遇到不少的战斗,就得如军队上前线作战,须要披起铠甲一样,使其作战勇猛前进。摄善精进,是说菩萨开始向菩提大道前进时,为更积极地修诸一切善法,乃精进勇猛地不断前进,是以修诸善行,没有精进不行。利乐精进,是说菩萨行者,不但为自利而精进,亦为利乐有情而精进不已。

5.静虑波罗蜜有三种:就是安住静虑、引发静虑、办事静虑。安住静虑,是说菩萨行者在定中住心一境,得到身心的轻安。《瑜伽师地论》将此说为“现法乐住静虑”,就是安住于现法乐住而不动。如该论卷四十三说:“若诸菩萨所有静虑,远离一切分别,能身心轻安,最寂静,远离掉举,离诸爱味,泯一切相,当知是名菩萨现法乐住静虑。”引发静虑,是说从定中引发种种神通等殊胜功德。无性《摄论释》说:“引发静虑,谓能引发六神通等殊胜功德故。”办事静虑,是说从定中发起来的种种神通,能够办成种种利生的事业。这静虑据《瑜伽师地论》说为菩萨“饶益有情静虑”,《解深密经》说为“引发饶益有情静虑”。虽经论中所说名称不同,但以饶益有情为其主题是一致的。就是行者以自己在定中所得的神通,或以神通轮引诸邪道众生归向佛法的正道,或以记心轮使未信受的有情来信受如来的正法,或以教诫论随顺各个不同的众生宣说各种不同的教法,使他们种下解脱的善根。

6.般若波罗蜜也有三种:就是生空无分别慧、法空无分别慧、俱空无分别慧。生空无分别慧是指通达人空的智慧,法空无分别慧是指通达诸法空无自性的智慧,俱空无分别慧是通达人法皆空的智慧。法法都是缘起真实性,从法性理体上说,可谓毫无问题。但从证悟方面说,由于智慧的大小,颇有浅深的差别。如小乘圣者也悟到缘起真实性的,但不彻底,因为所观察的是缘起生命,只能认识到补特伽罗缘起真实性。换言之,小乘只能证到我空;而大乘圣者从一切法上观察,通达法法无差别的空寂性,也就是说,对我法二空都有体悟。大小乘的智慧力用不同,佛陀在经典中常举火的譬喻加以说明:如木柴的火与木炭的火,同样是火,但所发生的火的力用,迥然不同。大小乘的智慧虽是一体,但所发生的作用有别。二乘人的智慧狭小;大乘人的智慧广大,所以能了我法二空。总说一句,所谓空慧,其体是般若。如分别说,生空是断我执而证得的,法空是断法执而证得的,俱空是断二执而证得的。《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三将这三慧说为证觉真如慧,五明处及三聚中决定善巧慧,能作一切有情利慧。解说当亦不同,读者可自参阅。

以上是六波罗蜜,即所谓之六度。再加上:

同类推荐
  •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内容含《醒昏录》。黄檗无念禅师撰,明闻校订。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刊行。黄檗无念禅师,名深有,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袁宏道、李卓吾诸人之推崇。本书卷一至卷三为作者回答友人询问佛法禅理与生死问题的回信,卷四至卷六收《醒昏录》、法语、酬问、牧牛图颂,及传记资料等。
  • 圣经故事1

    圣经故事1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本书以佛教关于出世与入世的思想精髓为核心,融合了道教和儒家的思想,阐明了什么是“出世与入世”,全方位解析了“该怎样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共分八篇,分别是:在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出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在度己,入世在度人;以无为之心出世,以有为之心入世;以禅心出世,以分别心入世;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以出世之心境,过入世之生活;以出世之心低调做人,以入世之心高调做事。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方立天编著的《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把佛教中国化界定为“三化”,即民族化、本土化和时代化,并叙述了佛教中国化的不同阶段、途径和方式,还通过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社会习俗等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佛教中国化的实质,总结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的六个重要特点:重自性、重现实、重禅修、重顿悟、重简易、重圆融。
  •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这是一本了解耶稣和基督教知识的理想读本。《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以故事形式讲述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生平事迹和心路历程,主要包括耶稣的诞生与少年时代,耶稣的传道生涯,耶稣的受难与复活三方面内容,完整再现了耶酥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热门推荐
  • 草包公主很妖孽

    草包公主很妖孽

    有一样东西是每一个人都希望拥有的,那就是——底牌;前世为亲人报仇而跟敌人同归于尽的夜姬重生在一个魔法斗技满天飞的异世大陆;在这个看似和平实则纷乱的大陆她必须要靠自己的力量去保护家人,创造奇迹;绚丽的魔法,华丽的斗技那又怎么样,这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最重要的只有——底牌;夜姬没有底牌,最懂得制造底牌;揭开一张又如何,还有更多张;世界的王道那就是——底牌!她化身为草包又花痴的月夜国小公主,一个狂妄无知,目中无人的公主,世人眼中的废材,那又怎样,揭开底牌的那日必使你万劫不复。她化身为大陆最神秘组织夜妖娆的首领,一个仪表不凡,实力超群的男子,世人皆知的天才,揭开底牌的那天必定大放光彩。她是世人眼中那个天赋极差,不学无术的单系魔斗士,但谁又知晓她却是这个大陆现存唯一的一个全系魔斗士。她是世人眼中那个无知到契约了一只猫的笨蛋,但是谁又知道那只天下人皆知的猫咪其实却是神兽白虎,甚至她不仅仅只有一只魔兽。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夜姬的底牌,一连串的底牌才是纵横天下的保证,谁又知道她还有更多的底牌呢?夜姬有云:谁欠了我的,我将百倍讨回;谁待我好的,我将千倍还之。既然上天给我再活一次的机会,那么我必要活的比谁都好。从此,纵横异世,睥睨天下!本书属于女强文,前期小白,中期成长,后期强悍,是讲述女主与众朋友的成长历程。女主对自己人好的没话说,当然小打小闹是不会断的,打是情骂是爱么,小打小闹更怡情。对于外人是冷淡的可以,基本都忽略了,当然不乏被气死者。对于敌人么,那是绝对的冷酷无情,残忍至极,宁可错杀一百,不可放过一个。本书帅哥美男多多,极品宠物多多,极品装备多多,极品丹药多多,要想知道还有啥多多就请关注本书,谢谢大家的支持。关于偶那惊悚的笔名,亲们忽略吧,别被偶滴名字吓跑了,具体请见笔名解释那一章,快乐的跳坑吧~~不会弃坑的~~★话说领养榜单开启了哦~~★◇夜姬已经被凌雨竹亲亲领走了哦~~☆小白已经被梦寒儿亲亲抱走了哦~~○辰明已经被cxiaodiao亲亲拐走了哦~~△夜影已经被紫冰星魂亲亲抢走了哦~~∞夜辉已经被卡卡西女孩亲亲带走了哦~~※关映青已经被倾情琉玥亲亲顺走了哦~~&耀冰已经被annaisee亲亲霸走了哦~~*景云已经被杨杰钊亲亲抢走了哦~~⊙焰羽已经被素素1998亲亲领走了哦~~啊,那啥推荐几本好友的文文帝帝的剑指沧澜:
  • 家有萌宝

    家有萌宝

    这个老是出现在她面前的人到底是谁啊,还有那个见了她就喊妈妈的娃,难道现在还流行买一送一?
  • 竹马是个渣

    竹马是个渣

    三岁程子佳说:“周晓微,你敢跟别的男孩子说话,你死定了。”五岁程子佳说:“周晓微,你要是在跟隔壁的小明说话,我不教你做作业了。”六岁:周晓微,还不走快点,快点,后面有鬼的,赶紧过来,拉着我。”七岁:“周晓微,你下次再敢这么晚回来,看我怎么收拾你。”十岁:“周晓微,你怎么这么笨啊?走路都会摔倒。“十二岁:“周晓微,你是不是收隔壁班男生情书了?交出来。”十四岁:“周晓微,你要是在敢跟隔壁班男生说话,你就死定了。”十五岁:“周晓微,我要走了,你不准喜欢上别的男生。”二十岁:“周晓微,你丫的搬家也不告诉我,害我站在雨里淋了三天三夜。”二十三岁:“周晓微,我要结婚了。”二十四岁:“周晓微,我离婚了。”二十五岁:“周晓微,你丫的怎么就这么狠心?”二十七岁:“周晓微,赶紧回来,儿子哭了。”周晓微跟程子佳住在一个大院里,两家就隔了一个墙,从小,程子佳就欺负周晓微,周晓微暗暗发誓,一定要报仇,原以为程子佳走了,自己就好过了,偏偏,他又在一次出现在自己的生命里,两人抵死纠缠,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反噬者:异能都市之生存法则

    反噬者:异能都市之生存法则

    (玄幻作者群:16360756,加群请注明作者名或者作品名称。)噬者,上天入地。反噬,翻天覆地。这是一场针锋相对,一触即发的战役,也是一场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竞赛。
  • 阔少的失忆妻

    阔少的失忆妻

    对安悦来说,最可恨的事情便是碰上了叫做君澈的痴情人,更可恨的是,她越来越觉得儿子的眉眼像极了君澈!对君澈来说,最可恨的事情便是出国深造回来,安悦不见了!最可恶的是,他忍了四年的相思之苦,又找了她三年,再见面时,她身边已经有了一个帅气的小包子,而且她不记得他了!他无数次强调过,等他,等他回来!她怎么能无视他的强调?她说过,就算失忆,也不会忘记他的……都是谎话,她失忆了,她忘了他……
  • 如何读懂和掌控你周围的人大全集(超值金版)

    如何读懂和掌控你周围的人大全集(超值金版)

    通过大量的实例来了解复杂的人性,学会如何读懂你周围的人,洞悉他人的长短优劣,掌握处世的方略,把握表现与收敛的度,识别和防范身边的小人,本书全面介绍了识别人心的方法,识破别人的谎言,避开周围人设下的陷阱,懂得如何建立威信、施与影响力,学会如何与各种人和谐相处,进而掌控周围的人
  • 宙斯神像的诅咒

    宙斯神像的诅咒

    被囚禁的学者,被遗忘的部族,宙斯的诅咒逐一应验……还等什么,翻开“奇迹之旅”你就能得到,一次前往神秘遗址的机会!一场惊心魂魄的冒险旅途!!数轮挑战智力的头脑风暴。
  • 不死神皇

    不死神皇

    天地间有无尽尘埃,而每一粒尘都是一个世界。绝世强者凌风意外回到了千年之前。这辈子,他不仅要守护好惨死在敌人屠刀下的至亲,还要将前世的所有天才,狠狠的辗压在脚下匍匐颤抖。无尽星辰,千万位面,亿万天才,踏天路,证神道,问苍茫天地,何人敢与我一战?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