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2200000040

第40章 唯识学的实践理论(1)

(第一节) 转识成智——四智心品概述

迷乱与基于迷乱而来的人生苦恼,都是“识”显现,因执著有外界实体的对象,加上又执著那个“自我”,于是由于对外、内“能”、“所”之执著而起苦恼。唯识学强调,外在的东西是内识的显现,那在真实上是“无”的;外界的东西既然是“无”,那么认识其内在的“识”,并把它作为“认知者”来看,其实也是不能够成在的。由这样看来,那被概念化、被思惟化的戏论的世界就会止灭;同时,也能够实现无分别的“胜义的世界”。虽然说戏论寂灭而实现胜义,但在唯识学,并不把戏论寂灭的空性,认为是事物的“有”“无”或生灭变化的意思,因为那种见解,是会违反不生不灭的缘起的理法的关系。唯识学将此情形表现为:作为“能”“所”二者相对应而显现的世俗世间变成了不显现;未显现的胜义,变成了“现显”或者称为“了得”。所谓的“现显”或“了得”,是与“已正在认识”同义的言词,所以了得“胜义空”,是说胜义空从不能够认识的状态而到达了能够认识的状态的意思。这与世俗世界的“知识”之认识有分别,而成为特别的“认识状态”的意思,故用“智”之语。戏论寂灭的境界,是转迷悟,也就是把“识性”状态转变为“智性”的意思,所以唯识学称之为“转识成智”或“转识得智”。所谓的“智”,是离开了“能”“所”的二元性的“超世间的知识”的意思。

唯识将这种“超世间知识”分为四种,是意识转向的四种智慧,获得了这四种智慧,即成为“佛”。这四种智慧即: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何作智,现依《成唯识论》卷十所述,简释如下:

1.大圆镜智,亦称大圆镜智心品,这是由有漏的八识聚所得的智。乃转第八阿赖耶识所得之智,此智离诸分别,所缘行相微细难知,不妄不愚一切境相,性相清净,离诸杂染,如大圆镜之光明,遍映万象事理,纤毫不遗。这有漏的第八识,含藏万有种子,现起五根器界,能为种现的依持,毕竟恒时现起一切境相。“谓此”第八识的“心品”,在因中没有任何计度,到果上远离我我所执,同样是“离诸分别”的。因中行相最极微细,内执受境亦是难测的,到了果上,一切所取能取分别境相及行相,都是为极微细难可了知的,所以说“所缘行相微细难知”。因中能缘三类性境,不缘虚妄的,不会差谬的,到了果上,也就“不妄不愚一切境相”,由此如来名一切种智及一切智。一切种智是缘事的智,一切智是缘理的智。因中虽则相染而性净,但是到了果地,自智光开发以后,所有有漏永亡不存,于是“性相”俱得清净,离诸一切虚妄“杂染”。在因中是所熏性,染熏就成为染的,净熏就成为净的,到了果上转成无垢,唯与白净善法相应,离染离杂为纯净圆满具足一切“德”相。纯,是纯一而无杂的意思;净,是清净而离染的意思;圆,是圆满而无缺的意思。窥基大师在《成唯识论述记》卷十中说:纯简因中的无漏,净简一切的有漏,圆简二乘无学所有的功德。“现种依持”,是说为现行功德的所依,为种子功德的任持。简单地说,任持胜无漏的功德种子,变现佛果的诸现行功德法而为其所依。在因中能持种子,能生现行,能现身根、器界,到了果上,同样能为清净现行所依,亦能持彼清净种子,亦“能现”无量“身”,现无量“土”,乃至其余的“三智”之境皆悉“影”现。而且这个现起,不是一时的,短时间的,而是能够无间无断的穷于尽未来际。如是身土等诸相现于这个智品上,犹如于“大圆镜”中,影“现”种种的“色像”,所以名为大圆镜智。

《庄严经论》说:“大圆镜智于一切境不愚迷故,智体光明鉴净无垢故,唯无漏德所依止故,一切身土此智能现故,余三智是此影故。”《佛地经论》卷三说:“大圆镜智者,谓离一切我我所执,一切所取能取分别,所缘行相不可了知不愚不忘,一切境界不分别智,境相差别一切时方无间无断,永离一切烦恼障垢有漏种子,一切清净功德种子圆满,能现能生一切境界诸智影像,一切身土影像所依,住持一切佛地功德,穷未来际无有断尽,如是名为大圆镜智。”如上二论所说的大圆镜智,与《成唯识论》卷十所说“大圆镜智相应心品……离诸分别,所缘行相微细难知,不妄不愚一切境相,性相清净离诸杂染,纯净圆德现种依持,能现生身土智影,无间无断穷未来际,如大圆镜现众色像”,大体是差不多的。

《佛地经》说:“复次,妙生!大圆镜智者,如依圆镜众像影现,如是依止如来智镜,诸处境识众像影现。唯以圆镜为譬喻者,当知圆镜如来智镜平等平等,是故智镜名圆镜智。”世间的镜子有各式各样的形状不同,有的是圆的,有的是方的,有的是椭圆的,有的是长方的,尽管形状不同,而其影现则同。现在所说的镜是圆镜,圆镜高悬能影现出种种形像,所谓佛来佛现,魔来魔现,人来人现,猫来猫现,什么东西来就什么东西现,是为影现众像。这镜子的功用事实,世间人谁都知道的。

世间镜子固然有这样的功用,如来智镜当知亦如圆镜一样,能够现出一切身心世间来,所以依于如来的智镜,能够现出内六根、外六境以及缘此根境而生的三智心品及心法。由于是以识为主的,所以总名诸识,即以此诸识名众影像,因为种种行相差别,都是由心识所起的。从这大圆镜生起的影像,是极为分明的,没有一点儿含糊,所以称其为“现”,因为是以大圆镜智为缘,才能生彼种种影像的。还可以这样说,处是指的六根,境是指的六尘,识是指的六识。如依这样的分别,所谓众像影现,不妨是说十八界的众影像,是随平等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的三智心品而现起的,而三智心品的生起,又以如来镜智相应的净识为缘而生起。如此说来,一切的一切,如影像一样,在大圆镜智中分明显现,大圆镜智也能摄受彼相使之生起。虽说大圆镜智没有能取所取等的种种分别,然而确有一切智影,从大圆镜智现起,如世间的圆镜生起一切影像一样。由于如来能证一切诸法影像,因而如来能无颠倒地说一切自相共相。至于如来能成无忘失法,亦由此所知影像在一切时,能于如来大圆镜智分别显现。如来的大圆镜智所以唯以世间的圆镜而为譬喻,就是因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世间圆镜能现种影像,佛的大圆智亦能显现诸法影像;世间圆镜是无分别的,佛的大圆镜智亦是无分别的。由于如此,所以如来妙智,称为大圆镜智。

2.平等性智,亦称平等性智相应心品,系转第七末那识所得之智。此智观一切法,自他有情,悉皆平等,与大慈悲恒共相应,平等度一切众生。《成唯识论》卷十:“谓此心品观一切法自他有情悉皆平等,大慈悲等恒共相应,随诸有情所乐示现受用身土影像差别,妙观察智不共所依,无住涅槃之所建立,一味相续穷未来际。”

这是由转有漏的第七识聚所得的智,谓此第七识的“心品”,在因中有漏位时,恒向内缘第八识的见分而起我执,于是在一切法上分自自他分,立疆立界,种种差别不得平等,而与贪、嗔、痴、慢、见恒共相应,不能生起平等大悲。现在从有漏转成无漏时,在内证到了平等理性,在外观一切诸法及自他有情悉皆是平等的,再也见不到自他彼此的差别。因为有自他平等的思想存在心中,所以“大慈悲等”就“恒时”与之“相应”而起,随着登地以上诸觉悟有情(菩萨)的“所乐”,“示现”他的“受用身土影像差别”,为诸大地菩萨说法开导,使得他们受用大乘法乐。因中的第七识是第六识的不共所依,所以到了最高的佛果位上,平等性智也就成为妙观察智的不共所依。到了这个时候,由于悲智平等,所以无住涅槃也就依它所建立,而且如大海水一样的“一味相续穷未来际”。《佛地经论》说:“建立佛地无住涅槃,更无易转名为一味,无间断故名相续。”由此智心品悟证诸法的平等理性,所以名为平等性智。《唯识了义灯》说:“本释真如名平等性,智缘于此云平等性智。”唐代圆测法师说有情平等,《庄严经论》说众生平等,说法当然是不同的,但比较各说,当以本释为合乎正理。假说是众生平等,试问由什么能缘众生平等?由于证真如平等,是一切法的平等性,所以能缘生而为平等。同时说为平等性智,不是为“平等智”,当知众生不是平等之性,诸真如才是平等之性,是以不得已说为有情平等。

《佛地经论》有段和《成唯识论》所说相似的文字:“平等性智者,谓观自他一切平等,大慈大悲恒共相应,常无间断,建立佛地无住涅槃,随诸有情所乐,示现受用身土种种影像。”《庄严经论》说:“平等性智缘一切有情,自他平等故,随诸有情胜解,亦现佛影像故。”但是像这样的平等性智,怎样才能修习圆满成就?《佛地经论》卷五说:“平等性智由十种相圆满成就,应知即是十地修果,一一地中略说,各证一平等性,修习圆满成就佛地平等性智,是故说言平等性智,由十种相圆满成就。若广说者,一一地中各证无量平等法性,修习圆满成就佛地平等性智。”

经典中接着有十种平等,论典中对这十种平等亦有解说。经中所说的十种平等是:(1)相差平等,(2)领受缘起平等,(3)离异相非相平等,(4)大慈平等,(5)大悲平等,(6)随乐示现平等,(7)敬受所说平等,(8)世间寂静一味平等,(9)苦乐一味平等,(10)无量功德平等。

3.妙观察智,亦称妙观察智相应心品,系转第六识所得之智。此智观诸法自相、共相,无碍而转,依有情众生不同根机,自在说法,教化众生。谓此第六识的“心品”,在有漏位的因中,善能遍缘一切诸法,所以到无漏的果位,亦即善能观察诸法的自相、共相,并能不受任何限制地“无碍而转”。果上缘诸法的自共相,神用无方,名之为妙;具缘诸法,名为观察,合起来就叫妙观察智。又因善巧的观察诸法的自相共相,所以能摄观无量的总持门。所谓的“总持门”,就是陀罗尼,即为明咒。其余之智虽亦有这样的功德,但是出入诸禅,总持差别,不及此妙观察智。摄就是藏义,观是观察,以此智心品于总持门善为观察,亦能摄藏,不会有所忘失的。《成唯识论》卷十说:“摄观无量总持定门及所发生功德珍宝,于大众会能现无边作用差别皆得自在,雨大法雨断一切疑,令诸有情皆获利乐。”这珍宝不是指世间的财宝,而是修六度及所修的道品诸功德宝。并由善巧地观察诸法的自相共相,于大众会中,能现无边的神通作用差别,而且一一皆得自在,雨大法雨,转大法轮,断除一切众生的疑惑,令诸有情皆获利益安乐,是为妙观察智遍知一切。

《佛地经论》卷三说:“妙观察智者,谓于一切境界差别常观无碍,摄藏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诸妙定等。于大众会能现一切自在作用,断一切疑,雨大法雨,如是名为妙观察智。”此论所说与《成唯识论》完全一样。

《佛地经》说:“复次,妙生!妙观察智者,譬如世界持众生界,如是妙观察智,任持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无碍辩说诸佛妙法。”经中说的如世界持众生界,是举喻说明。世界就是通常所说的器世间,众生自然是指有情世间,谁都知道,有情是生存在器世间的,当与器世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原来器世间是有情心识所变的,就以这所变的器世间,作为有情生存的天地,是以器界不但能建立众生,而且能任持众生。如来妙观察智,当知亦是如此,就是以妙观察智建立一切法,任持一切法,使一切法不失。《佛地经论》卷五说:“陀罗尼者,增上念慧能总任持无量佛法,令不忘失。于一法中持一切法,于一文中持一切文,于一义中持一切义,摄藏无量诸功德故名无尽藏。”还说:“三摩地者,谓增上定即健行等诸三摩地,能胜一切世出世间诸三摩地,余不能胜故名健行;又佛菩萨健士所行故名健行,唯第十地及佛得此定故。”以无碍辩说,就是四无碍辩,以此为众生辩说妙法,所以为辩说。诸佛妙法,是指佛果位上的十力、四无所畏等的无量佛法。该论还最后解释任持说:“妙观察智转意识得,作用宽广,故能任持一切功德,此智相应第六意识,普与一切功德相应,及能引发诸功德故,说能任持。”

经典中还说到一切如来的妙观察智,能顿了一切所知的境界,好似所知境有众多的相现起。不特如此,论典中更解释欢喜因说:如世间有很多可玩耍的地方,像园林泉池等各式各样的旅游(娱乐)场所,不特供游人玩赏,而且要予以种种庄严绮饰,使得每个人看到,都感到无限欢喜,而且不忍遽然地离去。这对现今的旅游业是很好的提示。当知如来的妙观察智也是如此,是有种种可现玩的波罗蜜多、菩提分法等的无量功德,庄严这个妙观察智,令诸菩萨欢喜爱受,认为亦须求得这样妙智,自然而然地不忍放弃自己所应行菩萨行。而且有了这个妙观察智,由诸有情感正法业的增上力,说法界理,起法界教,使诸世间的一切天魔外道异论,不能倾动如来所立的法界理及所起的法界教。

4.成所作智,亦称成所作智相应心品,这是转有漏的前五识聚所生得的智。《成唯识论》卷十说:“……谓此心品为欲利乐诸有情故,普于十方示现种种变化三业,成本愿力所应作事。”是说此前五识的心品,为欲利乐地前的菩萨、二乘、凡夫等的一切有情,乃普遍于十方所有世界,示现种种的身土及“变化等的三业”,以成就本愿力所应作的一切事业,所以名成所作智。换言之,成所作智系转眼、耳、鼻、舌、身等五识所得之智,此智为欲利乐诸有情,故能于十方以身、口、意三业为众生行善,成本愿力所应作之事。

关于示现种种变化三业,原因成所作智能成如来化身,而这化身又可分为身化、语化、意化的三种:

身化每分为三,即:

1.身业的神通化:如世间众生勤励自己的身业,能做世间正当的事业,如合理的经商、农业、务工等。但世间的众生这样去做,目的是唯求自己的利益,假定对自己无利,或许就没有兴趣去做了。但是如来成所作智的勤身化业,不是为了自己什么好处,而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所以如来所作事业,与众生为自利而勤劳身业,其性质完全是不同的。至于如来示现种种工巧等处,亦不如世间众生技艺高超而起傲慢,而正是为了度化这些贡高我慢的人,佛才示现工巧等,以示自己胜过世人,降伏自恃技高的傲慢众生。如来以是善巧方便,引诸众生令入圣教成熟解脱。

2.身业的现受生化:世间的各类种生,因有受用的身业,所以受用种种的色等境界。当知如来的成所作智,为了教化一切有情,起种种变化受身,同时现生受用境界,如现化于天人中一切生处,示现与众生为同一类,可是不论哪一类中,佛都居于最高的尊贵之位,以摄伏下类的众生,令他们得到利益安乐。如来以是善巧方便,引诸众生令入圣教成熟解脱。

同类推荐
  •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唐僧玄奘,年少时跟随兄长出家,于藏经楼专职抄写佛经,过目不忘。28岁时,不顾朝廷禁令,冒死偷渡玉门关,独自一个人踏上漫漫西行取经之路。沙漠中迷路,高山遇雪崩,六次遭强盗,甚至被异教徒当成活人祭品……沿途艰险不断、诱惑不断,玄奘未曾动摇。4年时间,1400多天,玄奘终于穿过西域二十四国,于公元631年到达西行目的地——印度那烂陀寺。此后十余年,玄奘游遍印度,虚心求学,吸取各宗各派之精华。在曲女城辩法大会上,玄奘与大乘佛教斗法、与小乘佛教斗法、与婆罗门教斗法、与各派智者斗法,18天无一人挑战成功,一举成为全印度第一高僧,征服全印度,修得正果。
  •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出家六年,精研佛经,一朝归来,即向文化大师南怀瑾叫板!此人就是本书作者董子竹。他认为,东方文化必须全面重估。六年如一日诵读《金刚经》,对儒佛道三家均有深入研究的董子竹认为:当代学者对中国文化的阐释存在着太多的漏洞与谬误。
  •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无论你是否信佛,这本书都是让你心灵安静的一滴甘露。对于社会中的人来说,即便生命无常、一切皆空是真理,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按这样的真理去生活。世俗红尘依然是绝大多数人不可能离开的地方。所以,星云大师提倡“人间佛教”——以出世胸怀做入世事业。星云大师乃方外之人,全无私心杂念,所以对世事看得透彻,将佛教义理生活化,本书对于大师的人生观、财富观、爱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际交往、成功励志等诸方面进行阐释。不可否认的是大师的作品很多,对于很多读者来说可能存在选择上的疑惑,本书是将星云大师对于生活中最常见问题的指点做出归纳,在一个个小故事中,让你恍然开释,一切都为了让你的心灵得到安宁和舒适。
  • 藏传佛教认识论

    藏传佛教认识论

    量学因明视为打开佛教教理宝库的金钥匙,是证明佛与佛法正确可信的有力理论武器,将量学因明作为佛学的基础课,正式列为显学五部之首。宗喀巴大师就用因明学这只明察秋毫的“世间”慧眼和“打开教理宝库的金钥匙”,重新全面审视了印藏学者的一切经论学说,拨开了重重迷雾,打开了一个个症结,对那些被缺乏精细理性思辨素质的历代的解经者们搞得乱无头绪、错误百出、违经背理的学说观点,一一做了纠正,一个更合乎理性的、新的显密佛教理论体系,被创建了起来。
  •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收录了胡适论述中国佛教及禅宗的文章。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然而,说到对佛教和禅宗的研究,作为研究中国思想史的大学者,胡适先生的通彻见解,是无人能出其右的。他的开创之功,至今仍然影响着世界研究佛教禅宗的学者们。全书对于佛教禅宗的传播、流布,以及对于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严谨细致的研究。
热门推荐
  • 全能法神

    全能法神

    无数年来,神魔争斗一直永续着,传说,如果能得到创世神之心,就能拥有创世神一半的力量。雷虎生于武技强横的战虎家族,却因天生体弱,曾被断定活之不过成年,更不能修炼家族中威力无比的虎魂诀。但雷虎不甘命运的束缚,而后自我挖掘,力量觉醒,竟是万年难遇的元灵者。法神、箭神、大力神、神龙骑士通通包...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偷心帅盟主:晨曦,阴阳

    偷心帅盟主:晨曦,阴阳

    泼辣野蛮的“妓院妈妈”尽欺负江湖上人见人怕的“血魔”庄主;阴阳踏鬼节的邂逅,阴差阳错男扮女装成了洛神的“奴婢”——千万别再闹成洛神的“男宠”!这一场的穿越只为红线那一头的你……
  • 喜丧

    喜丧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烟雨红颜

    烟雨红颜

    本书主要是从女性的角度,对中国历史上100位女性的爱情、命运的大致勾勒和简单评介。书中的人物大多为人耳熟能详,具有相当的代表性。这100位女性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甚至对历史走向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文字晓畅,幽默活泼;以现代人的眼光重新审视古人的命运和爱情,给人以启迪,视角独特。
  • 衰女被穿越

    衰女被穿越

    穿越都看烂了吧?那知道啥叫被穿越不?青衣一直知道,自己不是后妈养的,所以,她乖乖的做她的灰姑娘。可没想到有一天,她连做灰姑娘的资格都没有了。接着差点被QJ,车祸差点被撞死……好吧,其实她已经被撞死了,只是,不小心被一个不知哪里来的强大灵魂给穿上了身。可悲的是那个灵魂太衰了点,一身异能让她继承了,灵魂却在修复那已死的身体后,消散了。于是,青衣虽然无家可归了,却白得了异能,还赖上了那个帅气的肇事者……
  • 奇妙故事

    奇妙故事

    世界奇妙故事的荟萃,有的让你捧腹大笑,有的让你泪流满面,更让你体味人生百态,快来到奇妙的故事世界吧。
  • 穿越之大展身手

    穿越之大展身手

    因为一次偶然,穿越到不知名的朝代.........<p>因为一次邂逅,看见了梦中情人的他..........<p>因为一次冒失,认识了霸道无理的他.......()<p>******************************************<p>蜜柑在不知什么的情况下,突然来到了不知名的朝代,俗话说的好啊,“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上”蜜柑来到这个地方,一没钱。二没色,拿什么混饭吃。<p>哎,20世纪的新新人类,到了这个地方,还是的为工作发愁啊!<p>什么,前边的地方有人招小斯,哇哈哈~~<p>老天还是眷顾我的啊!什么?小斯,必须是男的!<p>切,就这点笑麻烦能把握打败嘛!不可能,必须是男的我就给你变成男的,(当然不能凭空就变成男的,只要稍微便装一下,谁能看出来,嘻嘻(*^__^*)嘻嘻……).想知道蜜柑怎样整少爷,骗皇子,打贝勒,收小弟............敬请期待:穿越之——大展身手<p>*****************************************<p>偶是新人。写的不好的地方还请见谅.....o(∩_∩)o...<p>QQ号:345804408(壞壊ヤ駭孓氣)<p>暗号;书名或者喜欢书中人物的名字亲们!!在看书的时候麻烦把你们贵重票票砸在我这吧!放心!我是不怕砸的,所以你们就使劲的砸吧!!(*^__^*)嘻嘻……<p>************************************************---------------------------------<p>坏坏在这呢,把师傅和师姐的文全部贴在这,有空去看看,都超棒的哦····<p><p>转身:《凤凰涅磐之秦殇》<p>提拉米苏:《兔仙》《兔仙》<p>梦有时幻:《穿越唐朝之我的契丹老公》<p>思绪淡如水:《你值得我留恋》<p>亟暧:《巴掌下的醒爱》<p>柳小白:《笑璇玑》
  • 我的心在你世界搁了浅

    我的心在你世界搁了浅

    每一个孤单的孩子,都是散落在天涯最美的花。新晋青春作者素之烟,特别书写失孤少女的边缘爱情她是一艘被遗忘的小船,漂泊在艰难的尘世里失孤是一生无法抚平的残酷,被爱是世界上最无望的奢侈,颠沛流离的青春,寻找一个柔软的心尖搁浅,等日出日暮,潮涨潮升……
  • 风情女谍秘史

    风情女谍秘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美、英、德、日等国为了不同的利益,向敌对国甚至盟国派遣了大量特工以获取情报。其中有一批女间谍,她们或清丽可人,或妖艳性感,或本领高超,本书从当时众多的女间谍中选取了最具影响的十位女性,以纪实的方式加以客观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