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2200000034

第34章 唯识义(3)

关于熏习之义,亦为唯识学上根本理论之一。何谓熏习?熏者,发也,或由致也;习者,生也,近也,数也,即发致果于本识内,令种子生近生长。梵文Vāsanā或Pravrti,略作熏。如人以香气熏附衣服,染净迷悟诸法(特指人之身、口、意三业;业,即行为)之势力熏附残留在人心识上之作用,即称为熏习。以小乘佛教而言,经量部主张色(物质)与心(精神)能互相熏习,故有色心互熏说。但熏习说之完成,则属瑜伽行学派无疑。依其说,熏附之能熏法(其身语意所现者)为“现行”,受熏附之所熏法为“心”,熏附作用所熏之心上留下残气、习惯、余习(习气)等诸种子。唯识学与七转识之现行为能熏之法,而以第八阿赖耶识为贮藏种子之所熏处。此所熏、能熏之关系,即为阿赖耶识因果相续之理。所熏为能熏之对称,两者互成熏习之义,惟能熏为主体,所熏为客体。据唯识学之熏习论,于人类之八识中,前七识又称七转识,七转识如起“现行”作用,则称为“能熏”;第八之阿赖耶识则为“所熏”,乃七转识现行,予以连续熏染影响作用之处,由之,阿赖耶识中之种子乃得“持续”及“增长”。然“能熏”与“所熏”并非一成不变,而系具有互为和合、辗转熏长之作用,此即“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之义。且于《成唯识论》卷二亦谓,能熏与所熏各具四义,其中所熏四义即指第八阿赖耶识所应具足之四种条件:

1.坚住性,一类为坚,相续为住。即其性无忧、喜、苦、乐、善、不善等之变动,始终一类相续,方能任持习气。反之,如能熏之“七转识”,则因具有忧、喜、苦、乐等缘境转易之变易性,故有“转识”之称,故自亦不具坚住性。

2.无记性,全称当是无覆无记性,乃三性之一。即具非善非恶之性,故视诸法皆平等无别,如是方能含容习气。

3.可熏性,全称可受熏性。即其体独立自在不依他起,其性非常紧密,如是方能受纳习气。

4.与能熏共和合性,即与能熏之七转识同时、同处并存,不即不离,和合一致而互为因果。

能熏,即能熏习者。例如七转识及其心所,称为能熏;第八异熟识为所熏,其内之种子则因七转识及其心所之熏习而生长。能熏四义即:

1.有生灭,凡能熏之法,必显现生灭现象,由此生灭而有变化作用,不生不灭则无变化生用。犹如种子之有生灭作用而能开花结果。

2.有胜用,能熏之法有能缘之势用及强盛之胜用,具足此二者始得能缘,以其堪能引发习气之故。如色法(身业、语业)等有强盛之用,而无能缘之用;异熟心等有能缘之用,而无强盛之用;不相应法二者俱无,均不为能熏。

3.有增减,增者,经由熏习而加明利等;减者,由于无想定、灭尽定二无心定之位厌离熏习之粗心而渐至微细之心位,其时熏习亦减。反之,如佛果之现行圆满者则离增减,亦无熏习作用。

4.与所熏和合转,略称和合转。即能熏者于所熏(第八识)显现“同身同时”之法,则熏习之事实,能所和合,同时同处,不即不离。

前七识及其心所具有以上四义。七转识具有能熏之作用,则应属四分中之何者?古来早有异说。关于此,有二熏(见分熏、相分熏)之说,此外又有名言习气、我执习气、有支习气等三种熏习之说,称之为三种熏习:

1.名言习气,乃依名言熏习所成有为法之各别亲因缘种子。复分为二:(1)表义名言,能诠释义理之音声差别。(2)显境名言,能了别境界之心、心所。

2.我执习气,由我执熏习而成,令有情等起自我差别之种子,复分为二:(1)俱生我执,通于六、七二识,除二乘无学、八地以上菩萨、如来以外,余皆有此熏习。(2)分别我执,唯限于第六识,系于异生之资粮位所生起者。

3.有支习气,仍依有支熏习所成,异熟果成为善恶差别之业种,复分为二:(1)有漏善,能招感可爱果报之业者。(2)诸不善,能招非爱果报之业者。

有支习气,即以第六识之思相应之善恶为增上缘,而助长异熟无记之名言种子,令生当来之果。名言种子为第六识之思种子,有诠显自义、了别境界之功能;依之,熏习自身五蕴之种子,而为自他差别之理由,生成我执习气,互为循环,以成有漏、有为、善我等诸法。据《华严经孔目章》卷三说,熏,即熏发;习,即数习、习惯之义。三种熏习指:

1.名言熏习,名即名字,言即言说。此分别名字言说之识,即第六意识,由第七末那识传送,熏习第八种子之意,而能成就染分之相,故称名言熏习。

2.色识熏习,色即眼根所对之诸色,由此诸色而引生眼识,称为色识。于此分别,即是第六意识,亦由第七识传送,熏习第八种子之识,而能成就染分之相,故称色识熏习。

3.烦恼熏习,烦恼即贪、嗔、邪见等烦恼。此烦恼乃由第六意识所起,亦由第七识传送,熏习第八种子之识,而能成就染分之相,故称烦恼熏习。

《大乘起信论》亦阐说四种熏习,根本之无明烦恼来自染污真如之影响作用(染法熏习),须以佛陀说法之内容(真如)熏习(指净法熏习),此两者相互影响下,遂有流转还灭之展开。四种熏习即:

1.无明熏习,众生无始之无明熏习真如,故生业识乃至分别事识等妄心。可分为两种:(1)根本熏习,即由“根本不觉”来熏动真如,而生成业等之诸识。(2)所起见爱熏习,即由“枝末不觉”熏习心体而生成分别事识。

2.妄心熏习,此以妄心还熏于无明,转而出现生死之苦。亦分两种:(1)业识根本熏习,即由业识之熏习,阿罗汉、辟支佛,及初发意以上之菩萨等,已舍离分段生死之粗苦,而犹受分段生死之细苦及变易生死之苦。(2)增长分别事识熏习,谓凡夫由分别事识之熏习,而受三界业系的分段生死之粗苦。

3.妄境界熏习,六境(妄境界)还熏于识,而增长我执与法执,再造种种业,受身心之苦。复分为二:(1)增长念熏习,即依境界之缘而增长法执分别之念。(2)增长取熏习,即依境界之缘而增我执之取著。

上述三种熏习(无明熏习、妄心熏习、妄境熏习)皆因染法相续,而不得清净,故总称“染法熏习”。

4.净法熏习,此熏有二,一为真如熏习,一为妄心熏习。(1)真如熏习,即相信己身具有真如法,能冥熏无明;而以冥熏为因缘,使妄心厌离生死之苦,欣求涅槃之乐。又分为两种:①自体相熏习,谓真如本来具足无漏之法,有不可思议之业用,亦为智境界之性,此性常熏习众生之心,令众生厌离生死而欣求涅槃,并深信本具之真如性,从而发心修心。②用熏习,即借诸佛菩萨的外缘之熏力,而令众生之善根增长。(2)妄心熏习,发心修行之凡夫、二乘人及菩萨等,以厌求之妄心还熏习于真如,增其势,令起种种方便随顺之行,而灭尽无明;以无明灭,心相皆尽,得涅槃而成自然净业,以此熏习而净法不断。亦分为两种,即分别事识熏习及意熏习。

熏习义尚有本有新熏与生熏之别两个问题。关于本有新熏,有问:种子为是本有,为是新熏?先贤们解答此问,或主一偏。言本有者,谓无始以来,异熟识内法尔而有,生蕴、处、界差别。佛陀依此,说诸有情无始时以来有种种界,因如恶叉聚,法尔有一切种子,与第八识一时而有;从此能生前七识现行,现行头上又生种子。言新生者,谓无始时以来,数数现行熏习而有,名新熏故。佛陀依此,说有情心染净诸法所熏习故,无量种子之所积集故。今依十大论师中之护法正义,有漏无漏种子,皆有新熏本有,合生现行,亦不杂乱。若新熏遇缘,即从新熏生;若本有遇缘,即从本有生。若偏执唯从新熏,或偏执但是本有,二俱违教。若二义俱取,善符教理。

关于生熏之别,有问:本识虽无力能熏自种,而能亲生自种,既不能熏自种,如何能生自种?熏与生又有何别?熏者,资熏,击发之义。生者生起,从因生因之义。谓本识等虽无力资熏击发自种之力,而有亲生自种之义。如有种性者,法尔本有无漏种子,虽有生果之能,若不得资粮、加行二位有漏诸善,资熏击发,即不能生现;须假有漏诸善资熏,方能生现。又如本识中善染等种,能引次后自类种子。虽有生义,无自熏义。如谷麦等种,虽有生芽之能,若不得水土等资熏击发,亦不能生起现行。本识虽有生种之能,然自力劣,须假六七识与熏方生。由是义故,本识等虽非能熏,而能生种,故与亲种得为因缘。

四分与三量相摄之关系如何?所谓三量,即能量、所量与量果。所谓量,有广狭二义。狭义指认识事物之标准、根据;广义而言之,则指认识作用之形式、过程、结果及判断知识真伪之标准等。印度自古以来,在认识范畴中,一般将量知对象加以认识论证,泛指为“量”。此量知之主体,称为能量,或量者(梵文Pramātr);被量知之事物,称为所量(梵文Prameya);量知之结果,或了知其结果,称为量知(梵文Pramiti)或量果。以上三者称之为“三量”。兹将三量各举譬喻,并将其与外道、小乘、大乘、唯识等相当之部分。

在唯识学上,见分只能作能量,能缘外境相,不能作量果及所量;相分只能作所量,是一种境相,只能被认识、了别,非能量及量果;自证分则不其然,不但可以为能量,亦可作为量果。证自证分亦可作为能量及量果;见分如尺,相分如布匹,自证分如尺寸数量,证自证分明其结果之正确。

第八识由于善恶业力的资助生某果时,内变为种子、根身,外变为器界。所以此变自所缘,能缘的见分仗之而生起。这能缘所缘,皆是自识体的作用。此种子及根身,皆是第八识所执受。将它们摄为自体,保持使不变坏。彼此相近,共同安危。种子、根身为内境,器世间为外境。即依亲因缘及业增上缘力,识自体生时,内变为种子没有根身外变器界以为所缘,如是以上内外三境,为八识之亲所缘缘。但虽说是所缘,并非如前六识有分别缘虑之作用,只是依变即缘义。

又此识的见分行相,极其微细难可了知。所缘相分中,执受境即种子五根身,微细难知,非执受境即器世间,量大难知。

上述为四分与三量的相摄关系,然依不同之方法去量知对象,即产生不同之量果,大别之,有下列数种:

1.现量(梵文Pratyaksapramānz),不含比知推度,仅以知觉进行认识作用,或依前五识,或依与前五识同时而起之意识,或依自证分、定心等无分别心而来。例如眼识认识色境时,即为现量。

2.比量(梵文anumānaPramāna),系以既知之事为基础,比知未知之事实,乃经由推理而进行认识作用,不与前五识同时而起,系依散地之意识而来者。例如见烟则推知火之存在。比量又可分为二种比量、三种比量、五种比量。

二种比量:(1)自比量,即为自己而比量;以智为本质,此时未必需要表之于他人。(2)他比量,即为他人而比量;经由自比量所认识之智,再语之他人时之比量。

三种比量:(1)自比量,为自己所认可而不为他人所认可作为因(理由根据)之比量。(2)他比量,为他人所认可而不为自己所认可作为因之比量。(3)共比量,为自己与他人共同认可之比量。

五种比量:(1)相比量,例如见烟相而推知火之存在;即为有关事物外相之比量。(2)体比量,例如见现在之体而推知过去、未来之体;此乃有关事物自体之比量。(3)业比量,例如见草木动摇,则知风之存在;即由事物之动作,而推知该作用之依据。(4)法比量,例如由无常而推知苦之存在;此因法与法之间具有相互依存之密切关系,故根据一事即可推知他事。(5)因果比量,由因推知果,或由果推知因。

3.圣教量(梵文āgama或s'abda),亦被称为正教量、至教量、声量、圣言量,即为笃信圣者之教说真实无误,而依靠圣教来量知种种意义。

4.非量,又作似量,即似是而非之现量与比量,故又称为似现量、似比量。例如衣由色等四尘构成,本身并无实体可言,然由于分别见解,遂认为“衣乃实在者”,此即似现量。又如远见尘、雾等,却错以为烟,并据此错觉而证明有火存在,此即似比量。以上均为似是而非之现量及比量。

现量、比量、非量,或现量、比量、圣教量等,皆称“三量”。此外,现量与比量对非量而言,称为真现量、真比量。于现、比、圣教三量之外,若加上譬喻量(梵文upamāna,例如由牛而推知有水牛、乳牛等;此即依据类似事物而推知相同之他物),则为四量;若再加上义准量(梵文arthāpatti,例如无常必定无我,今既知诸法无我,依准其义,即可了知无常之存在),则为五量;若再加上无体量(梵文abhāva,例如进入屋内,由于主人不在,则知主人必定前往他处),则为六量。此外有随生量(梵文sambhava)、想定量(梵文pratibhā)、传承量(梵文aitihya)、身振量(梵文Cesta)等。

八识与三量之分别,前五转识,唯是现量。以前五识显现证境,不作行解心,得法自在,任运转故。第六识遍通三量,分为四种:

1.明了意识,此识与眼、耳、鼻、舌、身前五识同时俱起,对于外境之好恶、长短、方圆等,一一皆能明了分别而取境,故此识称为五识之“明了依”,又称分别依。通三量。

2.定中意识,此识系与一切定心相应之意识,亦即独缘定境,而不与眼、耳等五识同缘,故无一切尘境作对境。唯是现量。

3.独散意识,为不与五识俱起之散乱意识,即不缘五尘之境,散乱纷杂,而遍计诸法,或缘空花、水月等诸色相;或缘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法,然其状态,既非处禅定之中,亦非属于梦境。亦通三量,多是比量与非量。若缘现量,此得前五识引起独散意识;谓于一念缘前来五识所缘五尘之境,得其自性,名现量。

4.梦中意识,为不对诸尘而于梦中见种种境界之意识,此系由心王性境变现而产生诸相之精神作用。唯是非量;若见分唯非量,内二分是现量。

四种意识中,第一之明了意识与五识俱起,故又称五俱意识;三识则不与五识俱起,故皆称为独头意识。于《宗镜录》卷四十九,次第将此三识称为散位独头、定中独头、梦中独头。刘洙源先生所著之《唯识学讲义》(见成都国学研究会所编《唯识论文集》第一辑)即采此说。

另据《百法问答钞》卷一之说,则以第六意识称为明了依,而非仅以第六意识中之明了意识为明了依。盖以眼、耳等前五识仅具有分别自性之作用,尚不能一一明了其所缘之对境,故须赖具有分别对境作用之意识与之俱起,以佐助前五识明了所缘之境。准此而言,第六意识又称为明了依。同书又谓明了依复可分为同缘与不同两类,即:(1)五同缘意识,意指与五识俱起,且与之攀缘同一对境之意识,例如眼识见青色时,意识亦同缘青色,故知五同缘意识之作用与五识皆同属“现量缘”。(2)不同缘意识,谓虽与五识俱起,且为五识所依,然以具有自在攀缘之作用,故可广缘十八界之诸法,例如眼识见烟时,意识于同时即缘及火,其作用属于“比量缘”;又如眼见绳时,意识同时即缘及蛇,其作用属于“非量缘”。

综上所说,与五识俱起之意识,称为五俱,而五俱可区别为与五识同缘与不同缘两种情形,此系唯识学所持之论点。然于俱舍宗等,则持不同观点。盖俱舍宗不认可“二心并起”之状态,即五识不与第六意识俱起,故认为于前五识生起之次一刹那,第六意识方能产生分别前境之作用,是知俱舍宗等仅认可“独头”,而无“五俱”之说。

同类推荐
  • 禅与养生

    禅与养生

    将前人精要有机地融汇组合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化繁为简。相信有兴致的读者详阅后,在很多方面与我会有共同感悟。若能照此修禅、养生,净化心灵,强身治病,延年益寿,善莫大焉。
  • 走进神秘高僧

    走进神秘高僧

    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它们背后的故事,深藏的历史,蕴蓄的文明,让那些渐行渐远的动人往事重新焕发生机,让那些早已离去的作古先人变得生动可感,在这里,每个人都会获得“不一样”的感觉。
  •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本书以佛教关于出世与入世的思想精髓为核心,融合了道教和儒家的思想,阐明了什么是“出世与入世”,全方位解析了“该怎样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共分八篇,分别是:在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出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在度己,入世在度人;以无为之心出世,以有为之心入世;以禅心出世,以分别心入世;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以出世之心境,过入世之生活;以出世之心低调做人,以入世之心高调做事。
  •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在各种宗教中,佛教的宗教哲学内涵最为丰富多彩。《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是对佛教哲学现代化研究的尝试。全书简要地论述了佛教哲学的构成和流派、历史演变以及重要著作,并就佛教哲学的人生价值观、宇宙要素论、宇宙结构论、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以及认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探讨和阐述,以此凸现佛教哲学体系的总体思想风貌和理论特质。《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还就佛教“空”义的思想历史演变、“空”义的类别、内涵及其理论思辨价值,作了集中述评,以利于了解和把握大乘佛教哲学的思想内核。
  • 清虚集

    清虚集

    本书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50多篇。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多篇。内容包含了论宗教系统、道教科仪和易理、道教在海外的传播、藏外道书和明清道教、论道教教义思想的结构、上海道教斋醮和“进表”科仪概述、道家科仪中的伦理教化等。
热门推荐
  • 我宁愿失去全世界也不愿意失去你

    我宁愿失去全世界也不愿意失去你

    生命是盛开的花朵,它绽放得美丽,舒展,绚丽多资;生命是精美的小诗,清新流畅,意蕴悠长;生命是优美的乐曲,音律和谐,宛转悠扬;生命是流淌的江河,奔流不息,滚滚向前。 但是有时候我们情愿为了一些东西,失去全世界,甚至是生命,因为我们执着于我们的爱。
  • 鬼子来了

    鬼子来了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家有坏宝宝妈咪快逃婚

    家有坏宝宝妈咪快逃婚

    我叫林泽瑶是姐姐,旁边这个很腹黑的臭小子叫林泽熙是我弟弟。我们七岁了,我们的妈妈叫林熙瑶。一个医学天才却是生活白痴的二十七岁老女人。我们没有爸爸,只因为妈咪说爹地死了,所以妈咪说她要开始为我们找一个新爹地。突然有一天,那个已经死了的死人爹地站在我和弟弟的面前,说:“爹地带你们回家。”司辰凯从没想到自己会有一对已经七岁大的儿女。但是当他知道孩子的母亲是谁时,他沉寂了七年的心再次雀跃了起来。但是可气的那个死女人竟然跟他儿子和女儿说他死了,还要给找个野男人给自己戴绿帽子。等着,他一定要让那个女人主动回到自己的身边,自己再来好好的调教一番。
  • 蓝蝶飞舞

    蓝蝶飞舞

    在这个世界上,或许并没有人知道,其实我是个极端孤僻的人。我冷情冷性,无情无爱,甚至冷血!自从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我只有两个心愿——一,活着;二,一个人。是的,我只想一个人好好的安安静静的活在这个世上,无需朋友、亲人甚至男人!可命运为什么偏偏和我过不去呢?“蓝蝶!你这个该死的竟然背着我偷人!!”他双目充血,愤怒的像只吃人的狮子。“吵吵什么!我偷人怎么啦?你不一样也偷人!不仅如此,你还八抬大轿的把人家给娶进门来了!我蓝蝶只是有样学样而已!看不惯我这样,你就趁早休了我……”我无谓的撇撇嘴。“你做梦!这一辈子,你的男人只会是我!是我!!你生是我韦不凡的妻,死是我韦不凡的鬼!”他疯狂的摇晃着我的肩,美丽的脸庞因嫉恨而扭曲着……“小亲亲,你不乖哦!竟然敢骗我!你说,我该怎么惩罚你这个小骗子呢?”他的指腹勾划着我的脸颊,魅惑的凤眼闪着一股邪气。“我……我哪有……”“哦?那‘兰儿’二字作何解?”“啊?对啊,我姓蓝嘛!叫‘蓝儿’又有什么不对……”“小亲亲,耍着我玩很有意思是吗?你别急,我会告诉你欺骗我的代价的!”“儿啊,你不能……”“为什么不能!朕是皇帝,全天下的女人没有朕得不到的!”他面色阴鸷,半眯的鹰眼中闪烁着强烈的占有欲。“你明明知道她是你的……”“那又如何!朕不在乎!母后,她注定是朕一个人的!是朕的!!!”“造孽啊——老天爷,你这是在惩罚哀家吗……”“蝶儿,哥好舍不得……好舍不得……”“哥哥……”“蝶儿,如果、如果有来世,你嫁给哥哥,好吗……”“哥,你……”“你做梦!蝶儿是朕的!生生世世都是朕的!!”“宇少朔,你放开我……”“你快放开蝶儿!”“午时已到!行刑——”“哥——”…………亲们,蓝蝶的视频做好了,赶快来看看哦——http://m.pgsk.com/deux_m.pgsk.com
  • 通灵鬼眼

    通灵鬼眼

    一起校园灵异事件的偶然目击,“我”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死亡的阴影浓罩着整个大学校园,为了拯救无辜的生命,“我”踏上了一条死亡之旅。谁是导演这校园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幕后黑手?谁又在窥伺这万古神书《天道酬勤》?失传已久、传说中的阴魂吟、亡魂十三杀,能够对付十万大山里的鬼王和游魂吗?师门恩怨、人鬼奇缘;奇怪的小和尚、苦难的少年,魔窟,阴阳离魂镜……是道高一尺,还是魔高一丈?真正可怕的是妖魔,还是人心?
  • 读史别裁:中国历史文化的关键话题

    读史别裁:中国历史文化的关键话题

    历史是古人活动的舞台,文化则是其中积淀而成的传统。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历史与文化是精神与思想的遗传基因,对现代人具有深刻的影响。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找出其本源,揭示中国传统世界的内核,便是别裁。 《读史别裁:中国历史文化的关键话题》作者用现代的理性思维去理解历史上一些典型的事例。对于人们耳熟却并不能详的一些历史故事,书中细致地加以拆分,一步一步进行分析,对于故事的出路或结果,提出多种可能性,然后通过排除法,得出历史自身呈现出来的结论,并分析出为什么只能是这个结果的道理。书中讲的道理,事关价值体系,都是大道理。但不是空洞地讲道理,而是建立在大量的细节描述基础上。
  • 鬼龙仙尊

    鬼龙仙尊

    ,五星灵兽唯一继承人少年展飞鸿,苦修灵兽但修为却止步不前,被家族兄弟姐妹冷嘲热讽为灵修蠢才,一日更是被叔伯暗地里使计致他掉落悬崖,大难不死。灵修资质却突飞猛进
  • 至尊逃妃

    至尊逃妃

    宝贝开新文了,《错点王妃》:呼呼,亲们都去支持哦!她是36军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特种兵少将,胞弟之死,致使她性格大变,不惜一切地端了罪魁祸首的老窝。大仇得报的同时,也赔上了自己的性命。再世为人的她,成为了寄宿在木家的遗孤。三岁,她被扔进了死人堆中,只为选出最好的傀儡;七岁,她娇嫩白皙的左脸眼角被残忍地刻上了一朵血莲花,只因为她长得与舅舅的女儿七分相似,却偏偏比她美了十二分;十岁,她成为了木家最优秀的傀儡;十六岁,表姐逃婚,她被迫代嫁,成为洛王妃。苍焱夙,苍狼国中掌握最大权势的洛王。七岁,他在木家的暗室中看到了一双如狼般孤傲和冷漠的眼睛,从此这双眼睛进驻了他的心里,无法自拔。他在见到她的一瞬间就认出她来,没有新娘被代替的愤怒,那天,他告诉她:一生一世一双人。这辈子,他只认定她一人。而然世事总是反复无常,当他为了手中的权势而要娶另外一位女子的时候,她到底该何去何从?当她冰冷的尸体呈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他也终于是陷入到无边的疯狂和绝望之中……一直到,四年后,一个与他酷似的小家伙出现在他的面前……汗颜啊汗颜,宝贝不怎么擅长写简介,亲们将就着看一下吧,文文保证比简介要精彩上许多。新文需要支持,亲们拿出你们手中的票票,狠狠地把宝贝砸趴下吧,╭(╯3╰)╮推荐自己的文文:《极品特工王妃》:《皇后要劈腿》:《血色妖瞳》:《相公欠调教》:《敛财王爷贪财妃》:强烈推荐瑾瑜的新文《从了吧师太》:一个尼姑与和尚与道士发生三角恋的五雷轰顶风中凌乱的狗血故事!强烈推荐宝贝和张小鹿的系列文——《至尊弃妃》:推荐好友的文文:目紫瞳的《惑世血莲》:月七儿的《夜色撩人》:银月皎皎的《窃妾欢》:轩辕翔的《心轨》:风之孤鸿的《兽王贤妻》:太后的《悍女当道》: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庶女走着瞧:嫡女要翻身

    庶女走着瞧:嫡女要翻身

    现代杀手温妮,在一次执行任务中不幸牺牲,灵魂穿越到南越朝顾将军家的嫡女兰若溪身上。这兰若溪因为痴傻非常,不被家人所待见,庶母庶妹任意欺凌。因为被未婚夫退婚,不堪羞辱自尽。再次睁眼,取而代之的是那一抹未及眼底的冷笑。身为嫡女还会被你们这些庶女欺负,实在是太没有天理了!她代替痴傻兰若溪在将军府混的风生水起,用计让爹爹休了庶母,设计了庶妹的婚事,将那个抛弃了真正兰若溪的负心男整家破人亡。她女扮男装混商界,组建神秘杀手组织,闯龙潭虎穴,又夺得第一才女的称号。皇帝指给她一门‘绝好婚事’,皇帝的三儿子,南宁王。兰若溪暗骂皇帝老奸巨猾,那南宁王双腿残疾,是南越王朝有名的废物王爷。传说他不能行男女之事,成日汤药泡身,随时都有可能一命呜呼。身为君王制度的牺牲品,她认了,反正都要嫁人,嫁谁都无所谓。在所有人的‘祝福’中,嫁进了南宁王府,将原本清冷萧条的王府闹的鸡飞狗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