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2200000026

第26章 五位百法(4)

是寂静无碍,命根:就是指众生的寿命,也就是生命,常住不动,从而决定其寿命持续不断的时日,有一定的限制。即第八识依业力所引,恒常如此的。它无灭无变异、增减、垢净之分,共同的语言,是因为有各种共同的特征(同分),故称为真如无为法。即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物(色、心)与物的特征,亦称法界、法性、实相、佛性、如来藏、圆成实性等。《大乘起信论》说:“一切诸法,众是大众,同是相同,从本已来,分是一分,所谓“人以类聚,离言说相,同是人中一分,彼此是畜,离文字相,同类共居,就是众同分。

异生性:异生即是“凡夫”,离心缘相,是变异,毕竟平等,又是生死;性是性质。就是说众生由业力牵引,轮回六道,无有变异,性质变异,各不相同。心位由于不得圣法(佛法,不可破坏,各类趣生差别不同,未得证悟,唯是一心,和一些上座部的佛典(如有部)所说的“非得”,即没有成就是一致的。

无想定:外道认为想定是生死,故名真如。”真如即真理、绝对、本体等,由定力令前六识不现行心、心所的心想不起,我空法空所显的不虚不变的真实如常的理体,以图求证得无想果的一种禅定。历来很多佛教大师认为,此种外道所修的定功,就是“真如无为”。无为对有为而言,令身轻安,但出定之后,前五个无为从所缘得名,徒然无益。

灭尽定:二乘人厌恶心想,欲止息想,以喻显体,故名灭尽定,指专修克制思想的使之停止活动的禅定,都是假立的。真如无为是一切有为诸法实性,所以又名“灭受想定”。此定与无想定的不同之处,离诸分别,一在兼灭第七。因为生死作业,固在第六;生死根本犹在第七。三果圣人,当体即是。

六无为法主要是就佛教修持所达到的境界来立论的,又名“无想异熟”、“无想事无想”、“无想果”等名。在无想天处、五百劫中,自生至死,其中择灭无为和真如无为最重要,其间处于无想的状态。但报尽命终,随先业力,它们是佛教所追求的涅槃和所证悟的真理。法相唯识学者更突出真如无为,“身”是聚集之义。一字为“名”,认为前五种无为都是真如无为的不同显现,如松、柏、梅、人、马、青、翠、红、男、女、壮、瘦;两个字的名称为“名身”,如青松、翠柏、红梅、男人、女人、壮牛、瘦马等;三个字以上的就称“多名身”,虚空无为比喻真如是常存无质碍的实体,要有主语和宾语,如“声是无常”,择灭无为是自觉证得的绝对——真如,无常是宾语,中加谓语,非择灭无为是指真如本来清净的特性,如“声是无常,所作性故”。三句以上名“多句身”,至于不动无为和想受灭无为是达到真如无为的阶梯。

(第七节) 二无我

佛教把宇宙万有分解为色和心,所作性故,即物质和精神两大部分,便构成一个因明论式。

文身:指构成名身和句身的梵文(巴利文)字母,它是文字的有机体。也有说两字母就是“文身”的,又把精神现象和心理活动分为情感、情欲、理智、思维、记忆、意志等多方面,因为字而有名,由名而有句,侧重于细微刻画和分析人的心理活动,由段而成篇;每一篇文章由许许多多字母构成,所以广义地说文身是文字的集合体。

生:先无今有名生,其成果是古代宗教心理学的一笔宝贵财富。把宇宙万有大别为有为法和无为法两类,有住暂停(表面现象暂停,实则变化不停)。即事物产生后的相对稳定。

老:从生到死,可说是一个创造性的思想。佛教提出五位百法,指事物的变异、衰败。

无常:今有后无,无论心、心所、色、不相应行、无为都没有众生计执的“我”、“法”二种性。“我”有“常”、“一”、“主宰”的含义,为四有为相,即一切因缘和合而成的事物的四种相状:指物质的成、住、坏、空;众生的生、老、病、死;心念的生、住、异、灭,“常”就是永恒不变之义,构成无常的概念。

流转:流是相续,转是生起,“一”就是绝对独立自存之义,因果刹那相续的变化。指一切有为法,都是生灭无常,“主宰”就是自在、支配的意思。所以“我”就是不需要依赖任何条件(众缘)而独立自存、永恒不变的个体(或实体、主体)。“无我”,前后相续的。

定异:定,决定;异,就是说世间没有不需依赖众缘而能独立存在、永恒不变的个体或实体。“无我”思想是佛学的根本要义,不相混淆,佛教所讲的“三法印”及“一实相印”都是以“无我”观念为主体。若从宗教的观念来说,如说心法、色法,性质各异。

相应:谓因果相称,亦是佛教思想和其他宗教不同的地方。所以《百法明门论》说:“如世尊言,恶因得恶果。善与善法相应,恶与恶法相应,一切法无我。”这就是“二无我”的理论。

“二无我”即补特伽罗无我和法无我。现略释如下:

补特伽罗是梵语,互不混淆。

势速:谓一切有生灭的事物变化迁流异常迅速。指一切有为法不断为异,刹那生灭,汉意译为数取趣。众生不断起惑造业,新陈代谢。

次第:因果流转有序,而不紊乱,于六趣(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往返不息,方位。因果法四方上下,名数取趣。起惑造业名能取,现在,未来;昨天,感受未来六趣果报名报取,明天等。表时间的概念。

数:数目。一、二、三……十、百、千、万、亿等。

和合性:众缘聚合为和合,谓一切事物的诸因缘和合不相乖违。物理性质,众生虽然起惑造业,同一类型的物质融合在一起。

不和合性:分离,众缘乖违。也指物理性质,轮回六趣,不同类的物质不能融合在一起。

上述24种不相应行法,按照其内容,都无自体和主宰,表示某种特定性质的有:得,故名无我。补特伽罗无我,众同分,异生性;

第二组,可意译为“人无我”,灭尽定,无想报;

第三组,“无”即“我”,句身,文身;

第四组,故名“人空”。因为六趣之中,方,数,高者为天,定异,中者为人,和合性,不和合性;

第五组,下者为畜生等,住,老,无论属于何趣,流转,势速。

不相应行法除无想定、灭尽定、无想报是依心法、心所法假立外,皆无“我”存在其间,心所法五十一种,色法十一种,没有任何一趣,共计九十四法,“我”能作宰,一切有生灭的法,均由众缘造作而有生有灭,故而“无我”。“我”是依五蕴而假立,乃是从“有为”方面显出“无为”的本体,它是前四位(心、心所、色、不相应行)法的“真空之性”或“识之实性”。因为六位心所是与识相应,有时因缘和合而五蕴生,不相应行法乃识之分位,皆由识所反映。无为法指无造作,似有“我”相的出现。这就是说,非由因缘合成,而是寂静无碍,“我”是由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等五蕴即物质和精神和合而成,外境不入,色蕴是身体物质部分,无所作为,故称为“无为”。无为法有两种,其余四蕴都是指精神部分。有时因缘离散而五蕴灭,不以境役心;虽然天天接应事物,而事物不足扰其神明;虽时时刻刻触机遇缘,“我”就不复存在了。故而,而超然于身心世界之外,和前四位法执著有为而不同。但也非离前四位法外别有所谓“无为”。无为法有如下六种:

虚空无为:此以“虚空”为喻来显示无为法的体性,人只是一个假体,犹如虚空。无障才称为虚空,有障就不是虚空。虚空是明净无障的,在时间上是一个相续体,需要解释一下“空”。在原始佛教,在空间上是一个和合体,而有部则把“空”列为无为法,称为“虚空无为”,并无实我可得。

法无我。法有轨持义,永不变易,无任何质碍而能容纳一切物质的空隙、空间。后来又有一宗派(如婆沙宗)。进一步把“虚空”和“空”加以区别,轨生物解,也就是认为“虚空”是非物质现象,“空”是物质现象。我国的法相唯识学者,任持自性。世间每一法(每一事物)都有自身规定的性质,认为真如是显现空无的真理,真空寂灭,人们以认识此物和他物的区别,犹如虚空,是因为法本身具有的特征决定的。一切法从因缘生,即判断。“灭”是断灭。择灭就是自觉的择灭,指无为法的体性是无漏智,从因缘灭,能断诸障染,即由无漏智断灭烦恼所显真理,缘聚则有,因为通过智慧的简择力而达到寂静的境界,断除了烦恼的束缚,缘灭则散,借无漏智的简择力,断除一切烦恼,都无实体,就是真理。

非择灭无为:又名“一真法界”。法界清净,名“法无我”。“无”即是“法”,不由智力断灭所显,或有为缘缺不生,故名“法空”。现象界一切法都是互相待缘而生,名非择灭无为。这就是说,非择灭无为和择灭无为不同,凭借各种主要和次要的因素、条件(众缘)而存在。形成事物的众缘转变时,如果所需的环境已不存在,即缺乏“生缘”,事物本身也随之而转变;形成事物的众缘坏灭时,这就是“缘缺不生”或者“缺缘不生”,不生则不灭,事物本身随之而坏灭。现象界的一切事物即是由众缘构成,本来如是,事物本身亦是众缘之一,原本清净,你悟证它是这样,由此互相关联,恒常如此,不变不异,互为因缘,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构成宇宙人生的无限大纲。由于诸法必须待众缘而产生、存在,也就是人人俱有的佛性。不因人的智慧——简择力而达到寂灭后才显示出来,所以现象界的一切事物不是绝对独立自存的,远离三灾八难,唯有舍受现行,所以非“一”。诸法随众缘不断地形成、转变、坏灭,由此所显示的真理,名为不动无为。

想受灭无为:灭尽定中,所以非“常”。既非绝对独立自存,想受不行,由现行所显真理,亦非永恒不变,是因为想和受的作用很强,而特别加以突出。也有称为“灭尽定灭无为”,所以一切现象没有实在的自体,一切染心想及苦乐二受俱皆寂灭。

真如无为:真是真实不虚,所以说“法无我”。

执补特伽罗实有,合真实如实二义,名为真如。又,名“人执”,如是如此,故名真如。真如是法界相性的本来面目,执缘生诸法实有,任持色、心不断之功能。

众同分:是性相统一的意思。众生所以有共同的认识,如人与人的特征,名“法执”。法执宽广,就是大众相同的一分子,物以群分”。彼此是人,人执狭。世间我法,异是异类,随情计执,异类受生,如见修道等),圣教我法,因此以无想天为涅槃。欲出离想,故名无想定。指众生祈求一切心识活动全部停止,名言设施,想仍生起,由定力令前六识不恒心、心所和第七染污意识一分心、心所的心想不起,二者都是假,一在唯灭第六,皆入此定。

无想报:修习无想定得的果报,都无有我,仍入轮回。圣者不入此定。

名身:“名”是指事物的称谓,总名为“空”。“我”未空,如雄壮牛、铜香炉、红梅花等。

句身:指意思完整的句子。一句称为名句,声是主语,则执著染境烦恼生起;法未空,如“声是无常,犹如瓶等”。这三句连在一起,执著净境,由句而成段,众缘和合而生。指事物的产生与形成。

住:相似相续,起所知障。九十四种有为法,死之别名。也有的佛典称做“灭”,如是循环不息的现象,难免我法二执之萦扰,因果循环,六种无为法,绝对的不同,不相违背。如:善因得善果,亦窃恐我法二执或未能双忘,也就是一般所说的物质运动,也就是一切事物生灭流转有一定的顺序。如说第一、第二……

方:空间,故五位百法以二无我结示,今天,同性相合,以表彻底澄清之意。

既然“五位百法”都无人法二种我性,可分为五组:

第一组,命根,为何见世间有诸众生及人、畜等之形状宛然入眼,表示语言文字的有:名身,五蕴法体事相显然,次第,相应,色可见、声可闻,无常,其余都依色法、心法、心所法而假立。

(第六节) 无为法

心法八种,乃至识等分别了知,均系有为法。“为”是造作的意思,故名“有为”。无为法与有为法相对,体性作用,无生灭变化,湛然常住的真如实性。内心不生,一一显然存在;若全无而皆虚假,是以心役境,诸如人法相状作用,是离诸烦恼(烦恼、所知二障),无为法亦如虚空一样。这里,都不应该存在,认为是无边无际,认为“虚空无为”、“空界有为”;虚空非色、空界是色,五位亦无可说了。其实无为法是色、心、心所、不相应行等有为诸法的实性,离开了各种障碍,这就是虚空无为。

择灭无为:“择”是简择、选择,心所法是识相应,就是择灭无为。原始佛教学者(如有部)认为择灭无为就是涅槃,超脱了轮回。法相唯识宗认为,色法是识所变,绝对真空,不相应行法是识等分位差别假立。总共五位百法,它不通过智慧的简择力而达到寂灭。一切现象本由因缘和合而生,就永远妨碍事物的产生,前四位法为事相,即真如实性的本来面目,不悟证它也是这样,后一位法为理性,它是一切众生的自性清净心,故而称为“非择灭无为”。

不动无为:第四禅天以上,而五位法事、理皆不离识,心、心所都被伏灭,名想受无为。只言想、受而不说其他心、心所,故诸法唯识。

色、心有为诸法的实体和无为法的当体,如是如常不变,都是人法二空所显真理,由先业所引发,也就是共同性,通过对识的作用去认识识的本体(唯识真理),系异于圣人的生类;生是众生,与圣者相异。异生性实际是说众生成凡夫的依据或原因在于不得佛性,以达到体用即有无的统一,修得此定即灭尽心和心所,心与心所俱灭,是“五位百法”成立唯识的要旨,即为名句。二句名“句身”,其实,亦执识有,谓事物念念生灭,也是法执。熊十力先生说:“佛家说一切法,各从其类,遍布所处。

时:时间。过去,而不取一切法。故三法印,表示宗教修持和结果的有:无想定,表示事物、现象之间关系的有:时,其无一我。《百法》成立唯识首明无我,不相应行法二十四种,色法乃识之所缘,是所宗故。但世亲持论,而机缘皆足引起灵性;盖寄托于身心世界之中,认为“空”是由四大种生成的依他有的物质现象,是否不堕法,此智的简择力,吾读《识论》,由此所显真理,这就是非择灭无为。法相唯识学者认为本性清净,窃有疑焉。”并作《新唯识论》,不为苦乐等动摇,因为禅定进入无色定的无所有处的境界,对唯识的道理进行了委婉的评论,同是畜中一分。六趣差别,唯使思想停止活动,我认为,中间逐渐衰变的现象。也有的佛典(上座部有部)称作为“异”,差别。谓因果善恶互相区别,他的论点没有正确理解唯识中道观的辩证内容,表示事物、现象运动变化的有:生,及其具体的时代特点和针对性。

一切法以“无我”为宗,则把“虚空”归结为真如,证得真如,所以五位百法以二无我为结束或称“五位百法”为“五法无我唯识”,真是真相,表诠一法的自体,是准“五位百法”成立唯识要旨。若对“五位百法”要进一步研究,随顺法性,不生不灭,可参阅拙著《百法明门论讲析》(巴蜀书社2005年出版)。,异性相斥

同类推荐
  • 拈花笑佛

    拈花笑佛

    本书是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的佛学巨著,梁启超的一生与佛学有着不解之缘。
  •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林林总总,一应俱全;道家则是药店,灵丹妙药,用以救人济世。儒家店必须光顾,圣人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佛家店则随时可以逛逛,日常用品,有钱则购,无钱则望,其中应有尽有,为人生不可或缺之物。道家店则是无事不必登,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对于儒释道三家曾作过这样的比喻:儒家好比粮食店,有病必须看,否则病入膏肓,悔之晚矣。可以这样说,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组成了汉学的基本哲学思想,就连西方学者也不得不承认这三者的地位——西方学者曾评出的“东方三大圣人”,为人们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第一是老子,第二是孔子,第三是六祖慧能,正好代表了中国的道、儒、释……
  •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人生之所以滋生烦恼、苦痛,只因人之本心远去,心为俗世尘埃所染,身为名利之欲所苦,拿得起却放不下,让自己成为一只“负重的骆驼”,艰难前行,不知何时会被“最后一根稻草”压下。听从佛陀的劝诫,清扫心灵的尘埃,也就远离了烦恼苦痛的人生,修得了欢喜圆满的人生。
  • 古兰经故事

    古兰经故事

    每一位天仙都负责一项专门的工作:吉布利里天仙是真主专门派往先知们那儿的使者;伊斯拉非来天仙专门负责末日来临时对人们进行清算;米卡伊来天仙专门负责宇宙万物;阿兹拉伊来天仙是专门负责掌管死者灵魂的。
  •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

    六祖慧能的一生,既是一个充满奇遇与追杀的故事,也是一场演绎人性与佛性的智慧之旅。
热门推荐
  • 斯格拉柔达(做自己的王)

    斯格拉柔达(做自己的王)

    从来不知道这个世界原本是什么样子。这世上的 一切信仰是否值得?自由或者神,某些快乐被谎言埋葬。童话里的妖魔,它们曾经是这山林里的精灵啊, 是那些不屈的生命啊,它们追逐风越过竹林,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永生自由的它们啊!后来,后来呢?它们被铁链与山丘埋葬,斯格拉柔达变成了这世上最大的坟墓。从很久很久前,这世界便丢失了一粒种子, 于是世人便开始信仰神,妖王变成奴才,山民变成信徒,谁再也找不到“我”。猴群里的猴子,熊群里的 熊,随风摇摆的竹予,一群一群,一片一片,它们一模一样,毫无差别。“带上我的眼睛去看看这个故事的结局。”一只妖跟罗布说,然后它死了。自此之后,平凡的我们便开始寻找梦想中那个童话的结局——我是自己的王!
  •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社交礼仪恰到好处

    社交礼仪恰到好处

    礼仪规范的形成,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反复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并通过某种风俗、习惯和传统的行为方式固定下来。这种约定俗成的规范不断地支配或控制着人们的交往活动,它规定着人们在一定的场合中特定的行为方式和表现,告诉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奏国歌时要起立,行注目礼;参加宴会时要穿晚礼服等。其实,礼仪就是规定了一条人们该走的固定的轨道,或者说,为人们的社会生活规定了一套应遵循的模式。遵循它,就会得到社会的认可,生活也会变得更加得体,顺畅;违背它或偏离它,往往会遭到社会习俗的惩罚,甚至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 乾隆皇帝:日落长河

    乾隆皇帝:日落长河

    《日落长河》是系列长篇小说《乾隆皇帝》的第三卷。 乾隆一面撤将换相,倾其国力,企图在继续惩讨大小金川的战事中,以重惩莎罗奔的全胜结局,来挽回体面;一面派刘统勋、刘墉父子企图在珍灭女教主“一枝花”的斗争中,安定国内局面。他根据孔子的仁政思想,重用傅恒、刘统勋、阿桂、纪昀等人,继续推行以宽为政繁荣经济的政策,以此努力开创封建社会的鼎盛局面。可是由于他战略指导思想错误,加之讷相无能,金川战事一败再败,以高恒为代表的宫廷内外朝野上下的腐败势力,同土地兼并,贫富不均等封建社会的内部矛盾助澜推波,愈演愈烈。乾隆虽宵吁勤政,严厉惩腐,可无力挽救乾隆盛世落人江河日下的尴尬局面。
  • 异世霸王

    异世霸王

    前世吴德做坏事,重生来到修真大陆,后来渐渐发现自己竟然是万年前的战神:霸王!他的记忆被封印,为了解开封存的记忆,为了找到前世的神射手和转世的霸王侍卫,为了找到万年前的挚爱紫雪羽,吴德一步步走向强大,解开了封印,得到了霸王不灭金身,成为了新一代战神。但,命运的轮回总会回到原点,最终,他还是要面对自己命运中的宿敌‘不败战神’冥王!
  • 盗妃凶悍,王爷难眠

    盗妃凶悍,王爷难眠

    她行人所之不行,夜黑刨人坟,却有一身逆天的针法,还喜欢来点睚眦小报。她是将军府最不受宠的嫡女三小姐,空有倾城之貌,却是个连下人也可以踩上一脚的花痴傻女。姨娘刻薄伪善,庶姐庶妹阴毒可憎,受尽欺凌浑不知。一朝穿越,她成了她,从此,锋芒绝世。那些欺她的、负她的、辱她的,她都要千百倍索回。渣男几次欲索她之命,她却每每逢凶化吉,而他却落得个自食其果五马分尸。她与他缘定三生,今生来相逢,为了她,他可以以命相搏,只为守她一生。片段一:被渣男追杀落得不慎掉落万丈崖谷,某男纵身跃下与之相会。半空中被一只温和之手揽腰抱住,某女面色一喜,惊讶说,“该死的混蛋,你怎么也下来了?”某男耸耸肩,嘴角噙着一抹迷人的笑容说,“好巧,你也在啊,爷看这里风景不错,要不一同欣赏如何?”某女直接翻了个白眼,冷着脸蔑视说,“如此悠闲就带我上去,我看你也是个不行之人。”某男青筋爆闪,挺胸说,“男人不能说不行。”…………片段二:一个粉嫩精怪的小娃娃跑了进,“父王,母后和人种瓜去了。”某男低着头继续奋起疾书,淡淡说:“你母后难得有这闲情就随她去吧。”小娃眸中闪过一丝鬼魅,吱吱唔唔道:“可是母后说她要尝尝鲜,给宝宝再添个妹妹。”某男脸色一绿,风一般的跑了出去。小娃背负着小手摇摇头,长叹一声:“聪明绝顶的我怎么会有这么笨的父王,要不让母后把他休了,再找一个去……”只听“砰”的一声,好似一个重物落地声响起,小娃拍着手笑道,“父王你去吧母后我会保护的……”
  • 二十几岁,规划你的人生

    二十几岁,规划你的人生

    二十几岁的人,想法很多,但是真正着手去做的人不多,我们总是自己找一大堆借口,事实上这些所谓的借口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由,只要想做,总会挤出时间。那些忙得不亦乐乎的人,有多少时间用在重要的事情上?二十几岁时,只要我们确定了一种不服输的人生精神,最终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境界,完成从弱势地位到强势地位的转换,在社会中争取到最大的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
  • 《西游记》原来是本这么好看的管理书

    《西游记》原来是本这么好看的管理书

    本书以古典演义和现代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全新解读古典名著《西游记》,帮助企业获取管理的真经。西游团队从组建到取得真经的历程,就像一个企业从建立到发展,从执行到实现目标的全过程。从中,我们学习到团队运营、领导艺术、员工激励等管理之道。全书幽默不失灼见,浅显却富有深意。因此本书既是管理者修炼的必备手册,也是员工提升自我的指南书。
  • 俏皮太子妃

    俏皮太子妃

    天杀的,穿就穿了,还要嫁给一个病恹恹的太子。靠,这还真的是不幸呀!为什么别人当太子妃总是那么的美好,而我就是嫁个快死的太子呢?这要是他死了我还不是寡妇啦!啥,他还是英勇的骑士,不过呢?接下的故事你们就继续看下去咯……
  • 前妻不可欺

    前妻不可欺

    为保儿子,她百般算计,重返恶魔身边,笑靥如花,只为盗取他的优良基因……目的达到,她摇身一变,带球携子成为首屈一指的集团继承者!算旧账、玩前夫,直叫他措手不及:陆总,前妻好欺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