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2200000019

第19章 玄奘大师和他的弟子(1)

(第一节) 玄奘大师

玄奘大师系唐代高僧,洛州缑氏县(河南偃师)人,俗姓陈,名袆。世称唐三藏,意谓其精于经、律、论三藏,熟知所有的佛教圣典。为我国杰出之译经家,四大译师之一;为法相唯识宗创始人。关于他的年岁,有六十三、六十五、六十九等说,现依显庆四年(659)他上表启自称“行年六十”一语,可定为六十五岁,上推出生于隋开皇二十年(600)。他祖上是汉代太丘长陈仲弓后裔,迁河南偃师。高祖陈湛,北魏清河太守;曾祖陈山,北魏征东将军,南阳郡开国公;祖父陈康,北齐国子博士,礼部侍郎;父陈慧,隋江陵县令。兄弟四人,二兄陈素,早出家,法号长捷。玄奘居四。

玄奘大师的父亲,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八岁时,玄奘听父亲讲《孝经》,至曾子避席,忽整襟起立。父问其故,答道:“曾子闻师命,尚犹避席,我是何人,今奉慈训,焉宜安坐不动?”于是父亲很感欣慰,知其必成大器,便更鼓励他读了很多圣贤书籍,养成广泛研究学问的兴趣。自此,爱古尚贤,非雅正之书不读,非圣贤之风不习。十岁时,家遭不测,依二兄长捷法师,居洛阳净土寺。大业八年(612),隋炀帝下令度僧二十七人,但投考的却有四百多。玄奘年幼,且才初入佛门,未谙经业,然出家之志坚决,彷徨于试场之外。主考官大理寺卿郑善果遇见他,见他年纪虽小,然对答出众,贤其器宇,佳其志向,对其他考官说:“学业易就,品格难求。”于是破格录取入僧籍,成为沙弥,仍随兄居净土寺。从此诵习甚勤,在洛阳慧日寺就慧景法师听《涅槃经》,从严法师受《摄大乘论》,一览无余,无复所遗,证知其记忆力特强,而悟性亦高。更显玄奘大师之学,系由大乘法始。才名四溢,时年甫十三岁。

隋大业末年,天下大乱,洛阳沦为战场,寺院绝斋供,僧侣四下逃乱。民亦多饥馑,逃难他乡。因隋炀帝荒淫无道,国家政局大变,起而夺取政权的唐室,已经占据长安,奠定政治基础,全国人心也都倾向于这新的王朝。洛阳的高僧大德,都纷纷逃往四川避难。玄奘乃启兄曰:“此虽父母之邑,而丧乱若兹,岂可守而死也!今闻唐主驱晋阳之众,已踞有长安,天下依皈,如适父母,愿与兄投也。”玄奘与他的二哥,离开了乡梓,由洛阳而长安而四川,开始了他们寻师访道的游学生活。

兄弟俩先到了长安,因中原兵乱,关中及京师的大德们又相率去蜀,成都已经成为当时西南方面佛教的中心。据《玄奘传》谓:“大业余历,兵饥交贸,法食两缘,投庇无所,承沙门道基化开井络,法俗钦仰,乃与兄从之。”他们住于庄严寺,欲依止道基法师。然而“是时国基草创,兵甲尚兴,孙吴之术斯为急务,孔释之道有所未遑,以故京师未有讲席,(玄奘)法师深以慨然。初炀帝于东都建四道场,召天下名僧居焉。其征来者皆一艺之士,是故法将如林,(慧)景、(智)脱、(道)基、(宝)暹为称其首,末乱供料停绝,多游绵蜀,法师乃启兄曰:‘此无法事,不可虚度,知法众又盛于彼。愿游蜀受业焉。’兄从之”。《玄奘传》亦称:“行达长安,住庄严寺又非本望,西逾剑阁,既达蜀都。”

玄奘、长捷兄弟俩似未在长安流连,遂经子午谷,越秦岭而至汉川。在汉川遇到了空、景二法师,相见悲喜交集。空法师事迹不详,景法师就是玄奘在洛阳时曾随听讲《涅槃经》之慧景。他们在汉川停留了一月有余,玄奘从慧景法师受业之后,兄弟二人旋与空、景二法师一行人等,进向成都。沿途之中,玄奘向景法师问学不停。“虽在行旅,恒执经随问,比至益州,《摄论》、《毗昙》各得一遍。”约于当年冬天抵达成都,从而揭开了玄奘大师在成都五年生活之序幕。

玄奘大师从武德二年至武德五年(619-622),在成都从道基、宝暹、道振就学。其时唐朝初建,天下饥乱,惟蜀中丰静,高僧云集,大建法筵,故四方僧众来投日众,讲座之下常数百人。在这殊胜的环境和学习熏习之中,玄奘大师敬惜光阴,恒进无怠,三四年间究通诸部。

玄奘大师在成都福成寺(亦名福感寺,在今石笋街,寺已早毁)从道基法师(?-637)听受《毗昙》。《毗昙》即《阿毗昙》,玄奘大师后来译为《阿毗达磨》,意译为对法,是佛陀所说教法进行诠释之论藏的总称,包含甚广,凡北传佛典说一切有部“一身六足”(一身指《阿毗达磨发智论》,六足指《集异门足论》、《法蕴足论》、《设施足论》、《识身足论》、《界身足论》和《品类足论》)和南传“上座七论”(《法聚论》、《分别论》、《界论》、《双论》、《发趣论》、《人设施论》、《论事论》)均属之。道基法师是河南东平人,俗姓吕。隋尚书杨素重其佛学之渊博,请于东都讲扬《心论》,大业年中(605-616)召入慧日道场,及登法座,众推为玄宰。慧日道场是隋炀帝所立天下四道场之一,可见道基法师之学问非同一般。据《续高僧传》谓:“大业五年,敕召来止……有隋坠历,寇荡中原;乃鼓锡南郑,张教西岷。于是巴蜀奔飞望烟来萃,莫不廓清游雾,邪正分焉。敦阅大乘,弘扬《摄论》,厘改先辙,辑缵亡遗。道迈往初,名高宇内。以听众难袭业易速,乃又缀《大乘章抄》八卷,并词致肖远风教伦通,故览卷履轼若登龙门焉。”玄奘大师从其受学,受益匪浅。

玄奘大师在入蜀途中,随慧景法师听受《毗昙》、《摄论》一遍。在成都除向道基大师再次受学《毗昙》外,又向宝暹法师受学《摄论》。《摄论》是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基本论典,与《大乘阿毗达磨经》(此经已轶,未传入中国)的关系极为密切。宝暹法师和慧景法师是当时在成都弘扬《摄论》的权威,《续高僧传》云:“时彭门蜀垒,复有慧景、宝暹者,并明《摄论》,誉腾京国。景清慧独举,诠畅玄津,文疏抽引,亟发英彩。暹神志包总,高岸伦俦;谈论奇状,态出新异,数术方艺,无学不长。”玄奘大师在两位老师的教授之下,所取得的成绩是相当可观的,据《道因法师碑》载:“法师乘杯西迈,避地三蜀,居于成都多宝之寺。每设讲筵,必先招迓,常讲《维摩》、《摄论》,听者达千人。时有定暹法师,东海人也。昔在隋朝,英尘久播。学徒来请,暹公傲尔其间,仰之弥峻;每至法师论义,肃然改容。益州郑国公窦璡,行台右仆射酂国公窦轨、长史高士簾,俱申虔仰。”由此可知玄奘大师在成都时,已经奠定了雄厚之唯识基础。

玄奘大师在成都还向道振法师受学《迦延》。迦延指迦旃延,小乘佛教萨婆多部的开创者,著有《阿毗昙八犍度论》(即《发智论》,《迦延》即《阿毗昙八犍度论》的异名,亦即《迦旃延阿毗昙》的简称。知本书者甚少,玄奘大师受学当为僧伽提婆与竺佛念之合译本,后来玄奘大师重译,名为《阿毗达磨发智论》)。道振法师之事迹不详,是治《阿毗昙八犍度论》的权威,《续高僧传》将其治《迦延》与慧景治《摄论》相提并论,说:“僧景《摄论》、道振《迦延》,世号难加,人推精覆,皆师承宗据,隅奥明诠。”

还值得一提的是玄奘大师的二兄长捷法师,他是玄奘佛学的启蒙老师,亦是玄奘大师在成都参学的监护人和辅导员。玄奘在东都净土寺时,随其受学《法华经》、《维摩经》等。到成都住于空慧寺,《慈恩传》谓:“法师兄,因住成都空慧寺,亦风神朗俊,体状魁杰,有类于父。好内外学,凡讲《涅槃经》、《摄大乘论》、《阿毗昙》,兼通书传,尤善老庄。为蜀人所慕,总管酂公特为钦重。”《玄奘大师行状》亦有相同之记载:“兄为总管酂公、行台尚书韦云起等,特所钦重。”当时蜀中诸德既萃,而对玄奘、长捷两兄弟之评估,据《慈恩传》云:“(长捷)至于谈吐蕴藉风流,接物诱凡,无愧于弟;若其亭亭独秀,不杂埃尘,游八穷玄理,廓宇宙以为志,继圣达而为心,匡振颓纲包挫殊俗,涉风波而意靡倦,对万乘而节逾高者,固克所不能逮。然昆季二人,懿业清规芳声雅质,虽庐山兄弟无得加焉。”把他们兄弟二人与东晋高僧慧远、慧持兄弟相比,真是恰如其分。由此可以看出,玄奘大师在成都的五年,在抱负和学业上,已经超过了长捷法师。对当时佛教所传的经论,不管是大乘与小乘,几乎遍达。所以《玄奘传》中有“时皆讶其忆念之力,终古罕类”的称赞。《玄奘大师行状》和《慈恩传》有“究通诸部”的“众人咸伏”之记述。

武德五年(622),玄奘大师年满二十,此时已到受具足戒合法之年。二十岁满,亦即二十一岁,为佛制法定受具足戒之年龄,即行受戒。《玄奘大师行状》说:“法师年二十有一,以武德五年,于成都受具,坐夏学律,五篇七聚之宗,亦一遍斯得。”《玄奘传》亦说:“武德五年,二十有一。”《慈恩传》亦说:“法师满二十,即武德五年,于成都受具,坐夏学律,五篇七聚之宗,一遍斯得。”三书的记载皆相同。玄奘大师在成都受具足戒,成为佛教的正式僧人,表现出他学法而又注重律学的知行合一之精神。坐夏安居,也是佛制,每年夏季安居三月不得远行游化。出家人受具足已而称比丘,遇安居期,即应坐夏安居。玄奘大师当是春天受戒,受具足之后时逢坐夏安居期,便在受戒的寺中坐夏安居,研究律学,故有“五篇七聚之宗,一遍斯得”的通晓成绩。

“五篇七聚”为戒律之大科,总括了比丘二百五十戒与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五篇即:(1)波罗夷(梵文pānājika),意译为断头,乃戒律中最重之罪,犯者永远摈弃于僧团之外;即比丘戒中之四波罗夷,比丘尼戒之八波罗夷。(2)僧残(梵文samghāvs'esa),为次于波罗夷之重罪,犯者如人被他人所残,仅存咽喉,得赖众僧为其行忏悔之法以除其罪;即比丘戒中之十三僧残,比丘尼戒中之十七僧残。(3)波逸提(梵文Pàyāttika),意译为堕,谓犯者堕于寒热地狱;即比丘戒中之三十舍及九十单堕,比丘尼戒中之三十舍及一百七十八堕。(4)波罗提提舍尼(梵文pratidésaniya),意译向彼悔,犯者须向其他比丘忏悔;即比丘戒中之四提舍尼,比丘尼戒中之八提舍提。(5)突吉罗(梵文duskrta),意译为恶作,谓身语二业所犯之过。此戒难持易犯,常须念学;即比丘与比丘尼戒中之二不定、百众学、七灭诤等。在此五篇上加偷兰遮(梵文sthūlātyaya),称六聚。偷兰遮意译作大障善道,即犯波罗夷、僧残而未遂之罪;或更由突吉罗开立恶说羞而成七聚,即身所作之罪为突吉罗,称为恶作;语业所犯之罪为恶说。依《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中一之一所载,篇、聚之异,乃取均而名篇,据杂而名聚。一般即以“五篇七聚”总称戒品。由此可以得知,玄奘大师不仅对诸部经、论研综既穷,律学也在成都完成了应学之学业。

玄奘大师在成都期间,蜀中知名高僧,都已听讲殆遍,想离开而更入京以求深造;但为兄所阻,不能实行。据康熙年间本《峨眉山志》记载,玄奘在离蜀前登峨眉山礼普贤菩萨,并在九老洞逢一老僧,授佛经一册,并佛偈四句:“付汝般若舟,慈悲度一切。普贤行愿深,广利无边众。”玄奘得偈豁然开悟,坚定了进取求学的信念。终于次年(武德六年,623),乃私与商人约,泛舟三峡,沿江离开四川。旅至荆州宣讲《毗昙》,复至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弱冠方过,足迹已遍全国。复至长安,从僧辩、法常诸大德游,研究经论,大家都知道其根基很大,便叹惜道:“汝可谓释门千里驹,惜余辈年老恐不能见也。”但玄奘大师对诸多经论,深觉未能尽解其理,每从国内诸大德质疑,又都不得要领,因而遂有西行求法导利群生之志愿。玄奘大师离开成都之后五年,于贞观三年(628),终于踏上了西行求法之旅。

贞观元年(627)春天,玄奘便要首途西行,但因唐朝王室建国尚新,未与西域诸国复交,出国必须皇帝特许。他两度上表陈情,说明西行之志,均未获得批准,只好留京遍学梵语梵典,等待机会。此时玄奘的名望,已震撼京都,所以仆射萧敬璃奏请太宗,请他为长安名刹庄严寺住持。但玄奘志不在此,婉拒不就。复呈文请求赴天竺取经,呈文被压,下情不能上达,如石沉大海,玄奘只好随商旅偷渡出国了。贞观二年(628)秋,北方遭逢霜灾,政府准许道俗四出就食,因此他得便冒险西行,去过“一钵千家饭,孤僧万里游”的求法生活。他从长安经秦州、兰州而抵凉州,沿途非常顺利,没有阻拦。可是,他到凉州不久,长安的追捕命令立即送到,从那时起,他便开始了一连串的艰苦生活。幸得凉州的慧威法师相助,密遣慧琳、道整二人带路,昼伏夜行,继续西进。

玄奘历经千辛万苦,穿过河西走廊,抵达瓜州,不意被瓜州刺史李昌侦悉,遭到留难。李昌虽然是一个佛教徒,但他身负王法,不敢徇私,要遣送玄奘回长安议处。经玄奘解说苦求,并以“宁可西去而死,决不东回而生”的决心相对,终使李昌深受感动,一变初衷,放他西行。可是,西路茫茫,引路无人,玄奘又面临到此一重大难题,着急焦虑。突然,有一胡人石槃陀,欲请玄奘为其受戒,并愿引路相送,玄奘得此助缘,才得渡过一条宽阔深邃的瓠卢河,过了玉门关,再绕过五峰,出了大唐国境。

玄奘自凉州一路行来,过着昼伏夜行的生活,困难重重,艰苦备尝,可是现在横在眼前的,又是八百里莫贺延碛大沙漠,他只有再度抖擞精神,踏着一望无际的黄沙,奋勇前进。玄奘在这段沙漠的旅程中,过着“上无飞鸟,下无走兽,草木不生,人烟绝迹;时而风卷沙石;时而暴雨湿蒸,无饮无食,昏去醒来;时而见枯骨折剑,战场遗痕;时而见凶恶人兽,鬼魅形象,忽左忽右,忽前忽后,若隐若现”的惊心动魄的凄凉可怕生活。玄奘对这些可怕的境界,他只有用宗教徒的虔敬之心,为那些无祭的孤魂默默地诵经超度。行行复行行,八百里的沙漠旅程,终于在他坚定不移的毅力下,一步一步地走过去,抵达伊吾国境。玄奘在伊吾国没有停留,又经过六日旅程,到达了高昌国。

高昌国麹文泰为一虔诚佛教徒,他对玄奘法师的到达,感到无比光荣,欢喜若狂。玄奘法师的才慧德学,更令他敬慕,他要求玄奘法师常住高昌,受其供养,弘扬教法,作全国的精神导师。玄奘停留数月,便欲继续西行,因此,他与麹文泰之间,自然发生了一场不愉快的争执。麹文泰因挽留玄奘不住,便欲以遣送回国为要挟,阻止其西行;玄奘则以绝食求死抗议。后经人协调,玄奘与麹文泰结为异姓兄弟,答应自印度留学归来,再接受其供养,结束了宾主之间的一场争执。协议既定,麹文泰便为玄奘准备行装,派遣二十五位使者,携带二十四封国书,护送玄奘通过西域诸国。同时,麹文泰并要求突厥叶护可汗,请其转知所属诸国,沿途加以保护照料。玄奘得到他们的护持,再加以大唐国人的身份,才得平安顺利地通过了神秘的西域高原。玄奘就是沿着现在新疆的天山南麓,穿过俄属土耳其斯坦,经过阿富汗,翻越冰天雪地的崇山峻岭到达西北印度的迦湿弥罗国(即现在的克什米尔)。

同类推荐
  •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本书首次系统地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和当代审视。作者根据比较宗教学、生态伦理学、深层生态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讨了道教与基督教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伦理道德规范及其实践活动。道教和基督教的生态思想以其神学为基础。本书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思想,重点比较了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神学思想、自然生态思想、社会生态思想及环境保护实践,剖析了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的现代价值,并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异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旨在求同存异,探讨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精神实质的一致,看到某种更深层的价值相通。
  •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先生终生不做官,不取财,不搞华而不实。对于平凡的世界,他更强调不平凡的人生学问,“这学问不为自己,专为我们中国文化做一点点贡献。”在这位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当代港台新儒家中的重镇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儒者的真情真性与一份儒家的生命力量。
  • 圣经旧约的故事:出埃及记羊皮书

    圣经旧约的故事:出埃及记羊皮书

    本书将《上帝创造世界》、《伊甸园》、《偷吃禁果》等流传数千年的圣经故事,用简明通俗的现代语言重新诠释,展现圣经故事的精髓。
  • 一日一禅(超值金版)

    一日一禅(超值金版)

    “禅”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彻人的心性;“禅”是一盏明灯,可以照亮人的心路。禅的思想是空灵、豁达、开阔、明朗的人间清流;禅的生活是积极、自在、简朴、自适的安心方式;禅的理念是教人首先学着放下自欺、自怨、自慢和自我枷锁,然后才能海阔天空地任意翱翔;禅的方法是教人首先练习认识自我、肯定自我,然后再粉碎自我。《一日一禅(超值金版)》所撷取的佛学故事,篇篇隽永,字字珠玑,每个故事就是一道顿悟的光芒,一汪沁心的泉水,一把理解现实人生的钥匙。以禅养性,以禅修身。旨在帮助你借助禅这面镜子,照亮自己的心境,借助禅这盏明灯,清净自己的心灵,明心见性,去掉自心的污染,以此和谐性情,舒适身心,从而达到修身的目的。
  • 禅里禅外悟人生

    禅里禅外悟人生

    本书是弘一法师透悟佛学要义与人生真谛的集大成之作,书中除了弘一法师的著作之外,还包括他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这些内容被梁实秋、林语堂等名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热门推荐
  • 提高文章写作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提高文章写作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接班人是我们教育的天职。当今社会,我们国家在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正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要应对挑战就必须使未来的建设者们具备全面的素质;不但要有自然科学的知识,同时也必须掌握人文科学的知识。只有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人才。一个民族的全体国民要想全面提高人文素质,就必须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突破口。本选题是为青少年量身定做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助读本。
  • 柳叶传

    柳叶传

    六百年前,他救了她一命。观音说:净瓶柳叶化坠,助你还他一世的恩情。她欲赎她欠下的债,却一直寻觅不到对的人。他究竟是谁?山上采药的书生?金戈戎马的将军?民间捉妖的少年?还是地府收魂的白无常?这几世一首歌,究竟唱予谁听?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王爷,别碰我:王妃有毒

    王爷,别碰我:王妃有毒

    她穿越而来,身中奇毒,是名副其实的毒女子!她嬉笑示人,胸藏万象,为这异时空的一朵奇葩!爱我?不怕毒,只管来!
  • 废物大小姐:帝君太撩人

    废物大小姐:帝君太撩人

    【女强男强一对一】她,月冥国将军府大小姐,狡黠狠毒泼辣冷血强势;他,天外天帝国一国之君,妖魅冷酷无情专权霸道;“赫连清璃,你生是我的人,死是我的鬼,若是你敢死,就算付出一切代价,上穷碧落下黄泉,也要捉回你亲自折磨的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他轻笑,褪去衣衫,成“大”字型躺在床榻,琉璃眸抚媚流转,磁性魄人的嗓音响起:“来吧,夫人,现在就让为夫尝尝“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滋味吧。”他“拿命去护她的周全,这就是我的命,我愿意认命,心甘情愿。”她“我命由我不由天,我和他,我说可以幸福,那就一定会幸福。”...
  • 魔鬼心理学:影响力与说服力的深层法则

    魔鬼心理学:影响力与说服力的深层法则

    《魔鬼心理学:影响力与说服力的深层法则》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亚利桑那大学教授罗伯特·B·西奥迪尼在其行为心理学名著《影响力》一书中提出的六大经典原理为线索,企图从最简单的生活常识和商业现象出发,揭开人类行为的若干真相。人的行为是怎样受到影响的,人又是怎样被说服的,也许你的理性告诫你不要轻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不要轻易被他人说服,然而,影响和说服并不会以你想象的方式出现。了解到这些有趣的心理学知识,会让你和你周围的人彻底改变看待自己和人类群体行为的方式。从最实用的角度来讲,你想成功地影响你身边的亲朋好友吗?你想成功地说服你的同事、上级、下属、客户及对手吗?你想成为万众瞩目的“社交明星”吗?
  • 誓不做小三

    誓不做小三

    安昕昕傻了,疯了,也怕了……如今的她看到谁都唯恐避之不及!她默默承受着好友的唾骂,苦苦拒绝着好友未婚夫的追求,四处躲避他的各种软硬兼施…安昕昕欲哭无泪,平生素来冷静的她,怎么会……
  • 将军皇后太嚣张

    将军皇后太嚣张

    她来到了一个未知的年代,一朝穿越,那里充满了迷茫
  • 先学做人 再做生意

    先学做人 再做生意

    做人与做生意都不是容易的事。纵观世界各国各行业大大小小的成功生意人,总是以一种生活中做人有办法,生意中圆圆满满的高境界出现。看来,做生意,最重要的还是学做人!要学做生意,先学做人,如此,才能在生活这片汪洋里拨云见日,游刃有余,开创辉煌。也许知道做人的方法和道理后,你就能更好地做个成功的生意人了。
  • 夜半一点钟

    夜半一点钟

    在香港做了十年私家侦探的夜枯兰官突然放弃一切,回到广州,转行做电台主持人,主持一档叫《夜半一点钟》的午夜节目。在这个节目中,听众可以拨打热线电话,讲述那些曾经发生在自己或身边人身上的,不可思议事件。从第一个故事开始,诡异之门缓缓打开,原罪者、偏执狂、少年犯、残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