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2200000020

第20章 玄奘大师和他的弟子(2)

西北印度原为小乘佛教的化区,特别是迦湿弥罗与犍陀罗一带,更是说一切有部与经量部的重镇。玄奘既到了那里,除朝礼佛教圣迹之外,便亲近小乘佛教大德,学习《倶舍》、《婆沙》、《六足》阿毗昙等重要的小乘圣典,同时,他又从印度婆罗门教学者,研究《吠陀》哲学。随后,他自西北印度往中印度进发,沿着恒河东下,继续求法朝圣的行旅生活。一次,他在恒河的旅途中,被强盗劫持,强盗见他眉清目秀,仪表非凡,要杀他以祭天神。当强盗正欲行害之际,突然天昏地暗,狂风大作,沙土飞扬,雷雨大作,树倒枝折,强盗以为触犯天怒,经询及同行的人,才知他是大唐国前来求法的高僧。于是强盗忏悔求恕,改邪归正。这一消息,不胫而走,迅速传遍印度,玄奘的声名,也随着深印在印度人的脑海之中。

玄奘继续沿着恒河东下,直到中印度摩揭陀国,进入那烂陀寺求法。他在那烂陀寺一住便是六年,从戒贤论师研究法相唯识学。那时,那烂陀寺为印度全国佛教最高学府,名闻遐迩,里面住着一万余人,各科知名学者甚多,戒贤论师为全寺中最高导师。玄奘因是远道前去求法的外国学僧,特别受到戒贤论师的关注与器重,将他列入十位上首弟子之内,过着特殊而优待的生活。玄奘在这六年之中,学习《瑜伽师地论》、《正理门论》、《显扬圣教论》、《中论》、《百论》、因明、声明及《集量论》等,此外,他还旁及婆罗门教典籍,以及印度六派哲学的思想理论。随后,他离开那烂陀寺,继续南游,求法朝圣,又亲近胜军论师三年,研究《唯识抉择论》、《意义论》、《成无畏论》、《十二因缘入论》,以及关于瑜伽、因明等许多问题。贞观十六年(642),玄奘游罢南印度,回到一别数年的那烂陀寺,此时他已经不是一个学僧,而被晋升为一名教授。他奉戒贤之命,在寺内讲《摄大乘论》及《唯识抉择论》。那时,适逢师子光论师也在那烂陀寺讲龙树中观学派的《中论》与《百论》,专以性空立场破斥瑜伽唯识。因此,玄奘在授课之余,并著《会宗论》三千颂,以融会中观与瑜伽行两大学派之争端,说明他对空、有争论的看法。印度大乘的分裂,乃由清辨(490-570)所引起,他著《中观心论释思择焰论》,第五品《入抉择瑜伽师真实品》,指名道姓地批驳瑜伽行学派之宗义。戒贤是护法的嫡传弟子,师子光是中观学派清辨一系。他们各抱极端的见解,在那烂陀寺无人能有调和融通之能力。据《慈恩传》卷四载:“玄奘法师妙闲《中》、《百》,又善《瑜伽》,以为圣人之教,各随一意,不相违妨;惑者不能会通,谓为乖反;此乃失在传人,关于法也?愍其局狭,数语征诘,复不能酬答,由是学徒渐散而宗法师。”说明玄奘曾与师子光当面有过辩论而使其无言可答,师子光的学徒离散而改宗玄奘,于是玄奘乃会和中观、瑜伽两大学派的宗旨,而写成这部《会宗论》。论成,呈戒贤及大众,无不称善。此论一出,不仅那烂陀寺万人钦佩歌颂,没有多久,便传遍印度各阶层,而破瑜伽唯识的师子光论师,竟惭赧地退出了那烂陀寺。

不久,又有顺世学派的论师到那烂陀寺论难,玄奘一一加以破斥而使折服。后来有南印度摩腊婆国王师般若毱多(慧藏),系小乘正量部学者,依其部执作了《破大乘论》七百颂,诽谤大乘非佛说。当时印度各邦的盟主为戒日王,他是一位虔诚笃信的佛教徒,请那烂陀寺派四位大德去乌荼国辩论,玄奘奉戒贤之命,亦膺其选,但未能成行,于是写了《破恶见论》一千六百颂以代面论。这部文论,是给反对大乘的一切小乘部派及外道的一个总答辩,内容相当广泛,发挥了大乘佛学的精义,显示大乘佛教的殊胜,使小乘佛教学者无以反击。玄奘的这部论典,赢得了戒日王的激赏与赞佩,流行于全印度,而为小乘佛教学者及外道哲学派别的论师所畏服。于是,戒日王和另一强国之鸠摩罗王,率先皈依玄奘法师。

玄奘法师决定回国。贞观十六年腊月,恰逢五年一度的无遮大会会期,戒日王借此机会欲使全印度的学者一决这一场是非,戒日王敕诸义解之徒,集会曲女城,举行无遮辩论大会。与会有十八国王(一说为十国王)及各国大小乘比丘三千余人,那烂陀寺学僧一千人,婆罗门、耆那教徒及尼乾子学派等外道二千余人,共计七千余人。戒日王和鸠摩罗王的象军、马军与四万多艘兵舰参加,真是盛况空前。一切布置及费用,皆由戒日王供给。大会的布置,分门别类,庄严华饰,除了给诸国王特设座位外,还有学者评判座,并为玄奘大师特备百宝床座,奉为论主。在这会场上,将玄奘的《破恶见论》悬挂,征求辩难。但据窥基《因明入正理论疏》卷四记载,玄奘在曲女城无遮大会上提出的是《真唯识量》(或者此一比量,就出于《破恶见论》之内),全文只有五句二十三字:

真故极成色,定不离眼识,

自许初三摄,眼所不摄故。

如眼识。

这三段论式的《真唯识量》,完全是用哲学形式写成。戒日王请那烂陀寺明贤论师读示大众,大师另写一份悬在会场门外宣示:“若期间有一字无理,能有人难破者,玄奘愿斩首相谢!”会议经过十八天,竟无一人敢与大师论难。于是,戒日王在大会场中,高举玄奘的袈裟衣角,对众宣布:“支那国法师,立大乘义,破诸异说,经十八日来,无敢论者,普宜知之!”会众亦感佩大师盛德,竟呼大师为“大成学者”,赠大师为“麻哈耶那提婆”(意为“大乘天”);小乘学者竟立为“木叉提婆”(意为“解脱天”)。玄奘的声誉,如日中天,轰动五天竺,许多学者、国王礼他为师,大师俨然成了印度宗教哲学的最高权威,标志着中国佛学已经超越了印度。

玄奘大师还有一部《三身论》三百颂,是赞扬佛德的作品。有关记载的文献甚微,大约是玄奘为酬答鸠摩罗王有德而写的一篇著述。因为当时那烂陀寺有些称为“佛地论师”的学者,依据《佛地经》义,将“三身”和唯识“四智”理论结合起来,已得着新意的发展。所谓“转八识以成四智,来四智以具三身”,是其特点。玄奘相继其学,并加以发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及《现观庄严论》者等瑜伽、中观混合派的说法,也起了作用。

曲女城辩论会完毕,十八国王尽皈依称弟子。玄奘拟辞行返国,但戒日王坚留不放,认为这是千年罕遇、万劫难逢的大唐高僧,岂能错过弘法、供养、作福的大好机会。同时,戒日王也想借此要更多的印度人民来共同瞻仰这位“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超出六尘而回,只千古而无对”(唐太宗《圣教序》)的外国大师的威仪风采,所以戒日王再度邀集十八国王,恳请玄奘前往首都钵罗耶迦,开了七十五日的无遮布施大会,隆重为玄奘大师饯行。戒日王把国家多年积储的金银珠宝,连他自己的王冠与宝座也以义卖的方式出售,全部作为法会的布施供养。据史载参加法会的王公大臣、学者民众共达五十多万人领受布施。法会之后,玄奘向戒日王等十八国国王辞行,诸王以大象一头,马数十匹,金钱三千,银钱一万,供其旅资,并遣重臣致函于玄奘大师行经各国,令发乘递送,终至汉境为止。

在玄奘未曾返国之前,于贞观十五年(641),戒日王特派使臣到长安,向唐王朝臣,自是信使往来,不绝于途,前后凡十数次。玄奘以一个留学比丘的身份,不用一兵一卒,不花一文钱,竟替国家完成了中印史上最伟大的外交。所以,在唐朝廷上下,玄奘未归前已是声誉四布。贞观十九年(645)正月,玄奘载誉归来,备受长安朝野各界欢迎,万人空巷,夹道欢呼,极一时之盛。那时,唐太宗住在洛阳,玄奘稍作休息,便东下晋谒太宗,陈述西行求法经过,深获唐太宗嘉许礼敬。他奉太宗之命撰述西行之所见闻,这便是后来写成的《大唐西域记》。

唐太宗因慕玄奘之才,曾数度要他还俗辅政,常随左右,均为玄奘所婉拒。他从洛阳回到长安,得到太宗的有力护持,支持他在弘福寺召集全国佛教学者,成立译经道场,自任译主,从事伟大而艰巨的译经工作。据《续高僧传》说:“奘师于弘福寺创开翻译,召集沙门慧明、灵润等以为证义;沙门行发、玄颐等以为辍辑;沙门智证、辩机等以为录文;沙门玄模以证梵语;沙门玄应以定伪学。”从这一人事安排上看,可知玄奘的翻译是如何认真而审慎了。后来唐高宗李治,为纪念其母长孙皇后,在长安建造大慈恩寺,特请玄奘大师居住,玄奘的译场就迁移到大慈恩寺去了。

玄奘自太宗贞观十九年(645)四月三十日在弘福寺开始译经,直至高宗麟德元年(664)正月绝笔。他在这十九年中,共计译出经典七十五部,一千三百四十六卷,卷帙之多,实为中国译经史上之创举。依《大藏经总目录》,其译按分部及经序、卷数分列于下:

阿含部 一部

(1)124《缘起经》一卷,龙朔元年(661)

般若部 二部

(2)220《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显庆五年至龙朔三年(660-663)

(3)251《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卷,贞观二十三年(649)

华严部 一部

(4)289《显无边佛土功德经》一卷,永徽五年(654)

宝积部 二部

(5)310《菩萨藏会》、《大菩萨藏经》二十卷,贞观十九年(645)

(6)367《赞净土佛摄受经》(即《阿弥陀经》)一卷,永徽元年(650)三译

涅槃部 一部

(7)390《佛临涅槃记法住经》一卷,永徽三年(652)

大集部 一部

(8)411《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十卷,永徽二年(651)

经集部 十四部

(9)436《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一卷,永徽二年(651)

(10)450《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一卷,永徽元年(650)三译

(11)476《说无垢称经》六卷,永徽元年(650)七译

(12)515《如来示教胜军王经》一卷,贞观二十三年(649)

(13)592《天请问经》一卷,贞观二十三年(649)

(14)648《寂照神变三摩地经》一卷,贞观二十三年(649)

(15)676《解深密经》五卷,贞观二十一年(647)再译

(16)680《佛学佛地经》一卷,贞观十九年(645)

(17)689《甚稀有经》一卷,贞观二十三年(649)三译

(18)691《最无比经》一卷,贞观二十三年(649)再译

(19)714《缘起圣道经》一卷,贞观二十二年(648)六译

(20)717《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二卷,永徽元年(650)再译

(21)765《本事经》七卷,永徽元年(650)

(22)840《称赞大乘功德经》一卷,永徽五年(654)

密教部 九部

(23)918《诸佛心陀罗尼经》一卷,永徽元年(650)

(24)1034《咒五首》

(25)1071《十一面神咒心经》一卷,显庆元年(656)

(26)1094《不空羂索神咒心经》一卷

(27)1162《持世陀罗尼经》一卷

(28)1360《六门陀罗尼经》一卷

(29)1363《胜幢臂印陀罗尼经》一卷,永徽五年(654)

(30)1365《八名普密陀罗尼经》一卷,永徽五年(654)

(31)1396《拔济苦难陀罗尼经》一卷,永徽五年(654)

律部 二部

(32)1499《菩萨戒羯磨文》,弥勒说,一卷,贞观二十三年(649)

(33)1501《菩萨戒本》,弥勒说,一卷,贞观二十三年(649)

释经论部 一部

(34)1530《佛地经论》,亲光菩萨等造,七卷,贞观二十三年(649)

毗昙部 十三部

(35)1536《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舍利子说,二十卷,显庆五年至龙朔三年(660-663)

(36)1537《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大目犍连造,十二卷,显庆四年(659)

(37)1539《阿毗达磨识身足论》,提婆设摩造,十六卷,贞观二十三年(649)

(38)1540《阿毗达磨界身足论》,世友造,三卷,龙朔三年(663)

(39)1542《阿毗达磨品类足论》,世友造,十八卷,显庆五年(660)

(40)1544《阿毗达磨发智论》,迦多衍尼子造,二十卷,显庆二年至五年(657-660)

(41)1545《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五百罗汉等造,二百卷,显庆元年至四年(656-659)

(42)1554《入阿毗达磨论》,塞建陀罗造,二卷,显庆三年(658)

(43)1555《五事毗婆沙论》,法救造,二卷,龙朔三年(663)

(44)1558《阿毗达磨俱舍论》,世亲造,三十卷,永徽二年(651)

(45)1560《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世亲造,一卷,永徽二年(651)

(46)1562《阿毗达磨顺正理论》,众贤造,八十卷,永徽四年至五年(653-654)

(46)1563《阿毗达磨藏显宗论论》,众贤造,四十卷

中观部 三部

(48)1570《广百论》一卷,永徽元年(650)

(49)1571《大乘广百论释论》圣天本,护法释,十卷,永徽元年(650)

(50)1578《大乘掌珍论》,清辨造,二卷,贞观二十三年(649)

瑜伽部十九部

(51)1579《瑜伽师地论》,弥勒菩萨说,一百卷,贞观十九年至二十二年(645-648)

(52)1580《瑜伽师地论释》,最胜子等造,一卷,永徽六年(655)

(53)1585《成唯识论》,护法等造,十卷,显庆四年(659)

(54)1586《唯识三十颂》,世亲造,一卷,贞观二十二年(648)

(55)1590《唯识二十论》,世亲造,一卷,龙朔元年(661)

(56)1594《摄大乘论本》,无著造,三卷,贞观二十二年(648)

(57)1597《摄大乘论释》,世亲造,十卷,贞观二十二年(648)

(58)1598《摄大乘论释》,无性造,十卷,贞观二十二年(648)

(59)1600《辩中边论》,世亲造,三卷,龙朔元年(661)经

(60)1601《辩中边论颂》,弥勒菩萨造,一卷,龙朔元年(661)

(61)1602《显扬圣教论》,无著造,一卷,贞观十九年(645)

(62)1603《显扬圣教论颂》,无著造,一卷,贞观十九年(645)

(63)1605《大乘阿毗达磨集论》,无著造,七卷,永徽三年(652)

(64)1606《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安慧糅,十六卷,贞观二十年(646)

(65)1609《大乘成业论》,世亲造,一卷,永徽二年(651)

(66)1612《大乘五蕴论》,世亲造,一卷,贞观二十一年(647)

(67)1614《大乘百法明门论》,世亲造,一卷,贞观二十二年(648)

(68)1615《王法正理论》,弥勒造,一卷,贞观二十三年(649)

(69)1624《观所缘缘论》,陈那造,一卷,显庆二年(657)

论集部 二部

(70)1628《因明正理门论本》,大域龙造,一卷,贞观二十三年(649)

(71)1630《因明入正理论》,商羯罗主造,一卷,贞观二十一年(647)

史传部 三部

(72)2030《大阿罗汉难提多罗所说住法记》一卷

(73)2031《异部宗轮论》,世友造,一卷,龙朔二年(662)

(74)2087《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贞观二十年(646)

事汇部 一部

(75)2138《胜宗十句义》,慧日造,一卷,贞观二十三年(649)

以上共计七十五部一千三百四十六卷,成书之年,系依梁任公之《佛典之翻译》;然其中《大阿罗汉难提多罗所说住法记》梁任公为永徽九年,唐高宗李治于永徽六年(655)即改元显庆,明显有误,待考。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本书讲述从上帝创造世界到大卫当犹太国王的故事,对应《圣经·旧约》的前12卷。共分五篇,内容包括:开天辟地的故事、犹太先祖的故事、大卫王的故事等。
  •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先生终生不做官,不取财,不搞华而不实。对于平凡的世界,他更强调不平凡的人生学问,“这学问不为自己,专为我们中国文化做一点点贡献。”在这位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当代港台新儒家中的重镇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儒者的真情真性与一份儒家的生命力量。
  • 心与禅

    心与禅

    《心与禅》是弘一法师一生人生体悟和学佛心得的集大成之作,在这部著作中弘一法师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和人生的要义。
  •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点亮自己的心灯,擦亮迷失的双眼,寻找到内心的安宁,浸润一颗善心而获取生活的幸福。本书从卷帙浩繁的佛经中,精选出多个富含哲理与智慧,充满幽默与诙谐的故事加以独到梳理,并结合现实生活给予精练评析,以阐释佛的博大与精深。
  • 做才是得到

    做才是得到

    现在,许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尽各种方法寻求解脱之道。实际上,就算有人告诉了你苦的真相,以及改变逆境、离苦得乐的究竟智慧和方法,但你不相信,就是不去做,最后还是只有在人生中高一脚、低一脚地跋涉,从一种苦陷到别一种苦中,对快乐只有望洋兴叹。本书开示我们:唯有敬畏因果、感恩无常,依靠佛法的殊胜加持,方能挣脱逆境,不怕苦、不怕死,享受人间各种福报利益。如此,人生不同年龄段的所谓“难关”,也只不过是通往解脱的阶梯而已。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小病一扫光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小病一扫光

    偏方来源:传统经典医药典籍,经过民间千年验证和作者多年医疗实践。撰写原则:既见效,又安全,既管用,又省钱。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闪开,让我拥抱幸福

    闪开,让我拥抱幸福

    对于帕特来说,这当然是暂时的困难,幸福会来临,妮可一定会回来的。 帕特尝试过无数种努力。 目前,帕特就遇到了麻烦,所有的不幸与痛苦,他深爱的妻子妮可跟他分居了。他运动减肥,读妮可喜欢的书,痛苦会消失,吃妮可喜欢的食物,写关于妮可的日记,帕特深信,睡前吻妮可的照片……更复杂的是,另一个女人想闯进他和妮可的二人世界,只是为了幸福而设置的障碍。最终,她是蒂芬妮。只要他肯努力的话
  • 神幻魔法师

    神幻魔法师

    神幻大陆,魔法与武技并存;弱肉强食,强者为尊;两个世仇之家,魔法和武技的对立;诺亚,体内流淌躺着两个家族的血液,共修魔法和武技;被两世家共同唾弃,视为孽种;为报父母之仇,他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一步一步向前,一点一点变强;走向巅峰?走向顶端?
  • 穿越之我是黛玉我怕谁

    穿越之我是黛玉我怕谁

    我想试试另一个黛玉,一个果断又聪明,美丽又有才华,却又有着超出一般深情的女子,她在历史中当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她的感情又会托付给谁呢?这都是我要写的。和《重回红楼》不同的黛玉,却会每天同步更新。********************************************************凤的V作品价格:《穿越之我是黛玉我怕谁》V章节为11.19元《穿越之迎春当自强》V章节为21.69元《凤凰冰》V章节为7.83元推荐推荐区:《穿越之我是黛玉我怕谁》的后续黛玉和龙昊暾的女儿的故事已经开坑,请看《捣蛋雪儿闹红尘》这一世,侫臣霸上皇后!九五至尊,权臣天下,皇后最终是谁的枕边人?《抢来的皇后》让你看了欲罢不能:另类妃子搞笑玩转后宫《穿越之无奸不妃》不动明王是佛的化身,可不动明王的情缘又有几人见过,《凤凰冰》为你讲述不动明王的最真最痴之恋凤凤小窝开新群号:66729265,欢迎大家来,可别催凤更新,嘻嘻凤凰窝的群号:35423282,还有几个空位置,嘻嘻,同样也别催凤更文。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皇帝相公有点“坏”

    皇帝相公有点“坏”

    他是凤启之帝,因她成为九洲的笑柄却浑不在意,他宠她爱她,编织着密密的情网,却依然罩不住她,只能望着她越逃越远……她幸得重生,原只想平凡一生,安宁度日,不料命运捉弄,与麻烦代名词的皇家纠缠不清,越躲越迷失!然,那一朵朵麻烦的桃花,她可以不要吗?【众男争妻】某女主:“本小姐不做皇后!”某温润太子:“那做太子妃如何?”某风流少爷:“没听见瞳瞳说不做皇后吗,你丫继位了不还是一皇帝,还是做本少爷的夫人好。”某神仙公子:“你们能给她想要的自由吗?瞳儿,跟着我。”某霸道王爷:“你只能做本王的妃!”某妖孽皇帝优雅一笑,赶苍蝇一般赶着一众桃花,“不好意思啊各位,你们来晚了,她只能是朕的娘子!”他笑得妖娆,一双桃花美眸激电乱闪:“娘子,我们私奔吧!”最终,某女背身而立,一声叹息,这……真的栽了?
  • 导弹:千里之外的杀机(青少年科学探索·求知·发现丛书)

    导弹:千里之外的杀机(青少年科学探索·求知·发现丛书)

    本丛书的出发点是用科学的眼光追寻青少年心中对这个已知和未知世界的热情和关注。《导弹:千里之外的杀机》这本书对导弹武器的研制过程、结构原理、分类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未来发展等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 酷妃掠夫

    酷妃掠夫

    新文《错爱残婚》月夜,断崖边——亲人的鲜血染红她的衣衫,她绽开一个凄美绝伦的笑容,挥剑斩情丝,三千青丝零落成风中飘絮。她道:“发断,情断!我夜曼殊今日以此断发起誓,再见之日,必取你心头之血。”她转身,跳下山崖。“不!”他飞扑过去,却只抓住了零落在风中的缕缕断发……这一转身,便是天涯!这一转身,便成陌路!夜曼殊——镇东将军之女,年方十八,尚无一人上门提亲。传言她相貌丑陋,面如夜叉;传言她疯野成性,刁蛮无理;传言她目无尊长,枉顾礼教;传言将军为了嫁女,不惜倒贴千金!然而,一切皆只是传言……凌御寒——曼殊,告诉我,错过了一时,便真要错过你一世吗?是不是这一生,我都失去了牵住你手的机会?凤千烨——我憎恶这森然的命运!为何要在我放弃所有,失去挚爱之后,才告诉我,这所有的一切,不过是镜花水月一场空,而我的人生,亦不过是一场可悲的笑话……风逸轩——你若前行,我为你劈开道路上的荆棘,填平道路中的泥泞;你若后退,我的怀抱永远在你的后方为你敞开;你若想飞,我为你插上自由翱翔于天空中的翅膀;若有一日,你倦了,我陪你泛舟江湖,看天边云卷云舒……萧陌狄——我可以给你万千宠爱,给你一生荣耀,却惟独给不了你要的自由。但我还是想自私的把你禁锢在我的身边,直至生命的终极。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恩怨纠葛,注定要在这泱泱乱世上演。待到最后,谁是谁的劫,谁是谁的殇,谁又是最终和谁相伴一生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