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2200000017

第17章 唯识学在中国的传播及演变(3)

第一时,当《深密》文初一时,小乘有教,《阿含经》等。

第二时,当《深密》文昔第二时,大乘空教,《般若》等经。

第三时,中道了义教,当《深密》文今第三时,大乘中道教。《华严》、《深密》等经。

第一时有教:凡夫外道,从无始以来,执有一个实我,而起烦恼造业,流转生死。佛陀最初成道,为遣除众生的有执,于鹿野苑说《阿含》等经,开示四谛、十二因缘、五蕴等法是有,令小根众生了悟所执我无,而蕴、处、界等诸法是有,渐证圣位,这就是初时我空法有教。

第二时空教:佛陀最初说了我无法有,声闻、缘觉小乘根性的人,虽然证得我空,而不知佛陀说法有其密意,遂执诸法实有,而产生法我之见。佛陀为了破除二乘人对法我的执著,又于灵鹫山等处,说《般若》等经。开示了二乘人所执蕴、处、界等诸法皆空,令小乘根性之人,悟人法二空,舍小乘趣大乘。即是第二时法我二空教。

第三中道了义教:佛陀虽于第二时说法我二空教,这时相对于第一时有教说的,只是一种引导劝化的方便,并非中道之妙旨,且就遍计所执而说体用都无,说诸法皆空。但小乘之人听说诸法皆空复起空执,便认为真俗二谛性相皆空。佛为消除众生空有二执,始于解深密等法会上,说《华严》、《深密》等经,开演唯识三性等教,显示“识有非空”,以破第二时之空执,令众生悟入非有非空中道了义之教。即第三时中道了义教。

因为初时有教中,佛陀隐覆了遍计所执空,但就依他而起说法有。第二时空教中,隐覆了依他起与圆成实有,但就遍计我执而说诸法皆空。所以初、二时都有所偏,皆不了义,非彻底圆满之教。佛陀于第三时中道教,明显阐发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等三性,及相无性、生无性、胜义无性三无性的道理。遍计所执的我法体性都无,其体非有;依他起性所生诸法如幻假有;圆成实性真空妙有故,其体非空。是故非空非有中道妙理,才称之为了义教。

为引导教化不定根性的一类众生,渐渐悟入中道之妙理,而设三时教。故《成唯识论述记》云:就众生机感渐教法门,以辩三时。如果对顿悟之类根机而言,即无三时前后次第。这一类众生,闻空闻有,皆能证得中道妙理。

就第三时教判,有两种说法:一是依佛陀说法的次第,立初、昔、今的前后,这叫年月三时;二是依佛说的众机类,立有、空、中次第,是为义类三时。如《成唯识论了义灯》云:此三时教有二义:一约前后,二约义类云云。有的依年月前后,有的依义理浅深,有的二者并依,折衷前两者之年月、义类兼带三时说。

(第四节) 唯识学的衰落与复兴

无著、世亲一系的瑜伽行学派,在中国如前所述有三个传播时期:北魏菩提流支与勒那摩提的地论宗所传,为唯识学的萌芽时期;梁陈间的真谛三藏之摄论宗所传,为唯识学的发展时期;唐代玄奘、窥基之法相唯识宗所传,为唯识学的弘传时期。自玄奘译著《成唯识论》以后,其门下竞相传习,唯识学在唐初风靡一时。但到中唐,即渐呈衰微相,晚唐至宋,研习者已渐稀少,元代近于绝响,明代虽还有人研习,终因典籍散失殆尽难得要领。至近代,杨仁山居士从日本找回古代遗集唯识、因明等大疏,刻印流通,唯识学的典籍才又得到广泛弘传。

杨仁山(1837-1911),安徽石埭人,为清末复兴佛教之枢纽人物。生性任侠,好读奇书,不愿入宦。太平军起义时,避乱杭州,偶于书肆得《大乘起信论》,读后乃潜心学佛。曾两度出使欧洲,于英国伦敦得识锡兰(斯里兰卡)居士达磨波罗、日本佛教学者南条文雄等,相约协力恢弘正法。归国后,于同治五年(1866)出资设立金陵刻经处,拟刻印三千余卷之大小乘佛典,然生前仅刻出二千余卷。光绪三十三年(1907)于刻经处设立祇洹精舍,自编课本,招生教习佛典、梵文、英文等,培育后进。又兴办佛学研究会,定期讲经。一时高僧如月霞、谛闲、曼殊等均往佐之,太虚大师、欧阳渐、梅光羲、李证刚等,均出其门下。又与英人李提摩太将一些佛教经论译为英文,在西欧弘传。仁山先生特尊崇《大乘起信论》,并与日人论辩净土真宗之非,更抨击禅宗末流之失,乃倡导唯识法相学以救其弊。以后,法相唯识学的研究逐渐形成热潮。

由于杨仁山先生之倡导唯识,民国初期,唯识学空前之发达。不仅在支那内学院、武昌佛学院、三时学会等佛教团体及佛学教育机构聚众讲唯识,而且一些有名的大学,也开讲唯识。一时间,有关介绍和讨论的著述和论文,遍及全国各地的佛学刊物和其他有关的报刊,并有一些专著问世。

唯识学在20世纪初真正的崛起,还是与西学有关,正如张曼涛先生在《现代佛学丛刊·唯识学概论(二)》之“编辑旨趣”中说:“在现代中国几个可数的思想家中,无不跟唯识学发生过关连……此原因何在?就在唯识学跟近代西方传来的学术思想有相似的关连,如科学观念、生物学系统都是有体系、有组织的学问……而在中国,甚至包括印度,能与西方哲学相匹敌,组织化、系统化,从一个观念而引导出许多连锁观念、系统观念。在整个东方各家学说中,就唯有唯识最具此种精神,因此西方文化转来的结果,竟不料掀起了一阵唯识研究的高潮。”在这一高潮中,在南方研究唯识学的团体有欧阳渐领导的支那内学院、太虚大师领导的武昌佛学院;在北方则有以韩清净领导的三时学会,时人称为“南欧北韩”。

在这一高潮中,欧阳渐的《唯识抉择谈》和太虚大师的《佛法总抉择谈》是卓著的文章。欧阳先生之《唯识抉择谈》,其抉择旨趣,在引发唯识大义,“时俗废疾,略而起之,要其精义,络绎随之”。但在引发过程中,却关系到整个佛法之全部问题,遂有太虚大师针对欧阳先生之《唯识抉择谈》而发表了《佛法总抉择谈》,此二文可是现代中国佛教史最重要的文献,由此二文不仅可以看出欧阳先生和太虚大师虽同出于杨仁山先生门下,但为学之不同,而且由此二文略窥近代研究佛学发展之趋向。欧阳先生之唯识成就,有以唯识学涵摄一切佛法之气概,树立唯识为佛法之究竟义。而太虚大师又另有所会,而以佛法八宗平等或三乘共扬为其宗摄。他们一博一精,一开阔,一专注,以开显近现代佛学之路向。

《唯识抉择谈》和《佛法总抉择谈》,虽然都是阐发唯识纲领性的著作,却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见解。欧阳先生把法相与唯识分开,提出了“法相、唯识为两种学”的观点,太虚大师陆续发表了与欧阳先生观点对立的《论法相必宗唯识》、《辨法相必宗唯识》(印顺大师著)等论文进行争鸣。于是欧阳先生及其弟子吕秋逸、王恩洋等为一方,以太虚大师及其弟子史一如、唐大圆、陈维东等为另一方,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终于形成现代佛学的两大思潮。这两大思潮,推动了近代佛学,特别是唯识学的发展。现在,学术界一般历史地认为,以欧阳先生为代表的唯识学研究贡献特大,特别是吕秋逸先生,在佛学研究的造诣方面,超过了同时代的研究者,达到了一个高峰。不过,现在佛教界和学术界都比较一致地认为,法相唯识由于集中分析了世界各种(心和物)现象,所以叫做法相学。法相学认为一切现象不过是识变现出来的,并将世界的存在归结为识的作用,又称唯识学。把这一学派分割开来,称无著为法相学,世亲为唯识学,这是不恰当的。从其体系上看,当今学术界和佛教界认为法相学是唯识学的开始,唯识学是法相学的继续,完成后也是法相学的体系。玄奘和窥基在中国创立宗派,传播这一学说,并没有把法相唯识截然分开,事实上也没有必要强加区别。所以,太虚大师的观点更为合适一些。

同类推荐
  •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本书从佛的众多角度来诠释佛的真意,将佛的精神、佛的智慧、佛的精髓融入生活、工作当中。仔细阅读本书,会使你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让你的心更加善良、慈悲,胸怀更宽广。
  • 爱是勇者的游戏

    爱是勇者的游戏

    生活不再是一个障碍。而成为一个欢乐的游戏”。,在这本书中,年轻的仁波切首先展示了自己对众生的爱和探索真理的勇气。他用朴素的语言,谈论真相、美、信念、痛苦、祈祷、当下等终极问题。这些讲述坦率、幽默、智慧。作为与众不同的生命引领者,他说“宗教的目的从来不是跟从宗教本身,而是透过教法去改变自己”。他祈愿所有的读者,“读到这本书后,不是增添了某种知识,而是成为一个放松、自在、清净的人,成为智慧的勇士
  • 佛解人生

    佛解人生

    本书是梁启超撰写的研究佛教在中国发展兴衰的经典之作,从史学角度来阐述对中国佛教兴衰流变的看法,以及佛法之于人生的意义。是梁启超佛学研究不可多得的代表作之一
  •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心经》是流传最广的佛经,是打开心灵的钥匙。本书以《金瓶梅》解《心经》,使之更加容易理解,开篇先录《心经》全文,标以白话。主体是“心经七品”,每讲一个主题,就讲几个《金瓶梅》里的人物,正讲反讲,反复讲解。前置“开讲的话”阐明主旨,及“心经夜谈”深入人生感悟,与主体文字照应。
  •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热门推荐
  • 妾上无妻

    妾上无妻

    她是翼王府嫡郡主,却遭心仪之人背叛,害得翼王府除她之外满门抄斩。从此她性情大变,和亲远嫁,却在中道被劫,从而命运再度转折。他是龙乾太子,与她青梅竹马,却在共许终身时背叛她,待幡然悔悟,佳人已远。他是邻国的年轻王爷,闲散不得宠,表面性情温和胆小,实则却是腹黑无情。自救她后,他无趣的生活开始变化,本是将她当猫养,不料她骨子里是头狼。试看聪明强势的女主如何在一群腹黑男子中纠缠,试看在情与冷的交织中,女主如何一步步的登高至顶,傲然天下。
  • 票号鼻祖雷履泰

    票号鼻祖雷履泰

    雷履泰(1770-1849)山西平遥人,中国票号创始人。出身经商世家的雷履泰,虽遭家道衰落,但一颗高傲而永不言败的心始终在苦苦追寻着某种希冀,虽然不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然朱陶公的经商之道也可孜孜追求,无奈在“有钱方为贵”的世界里实难施展才华。
  • 开拓孩子视野的108个好故事

    开拓孩子视野的108个好故事

    童年的书包里,总是装着吃不完的零食、看不完的故事书;童年的脑海里,总是想着阿拉丁神灯和灰姑娘的那双水晶鞋。童年是美好而又纯真的,童年又是充满希望和幻想的。一片片枫叶悄悄地张开。童年稚嫩而好奇的眼睛,一个个好故事深深地印着童年…
  • 系统之宠妃人生

    系统之宠妃人生

    殷如雪在系统君的鞭策下,稳步提升渣皇帝对自己的好感度和真情度,一步一步走上了当朝宠妃。
  • 界王道

    界王道

    封神以前有这么一个人,他穿越阴阳,纵横人、妖、神三界,可谓无上巅峰之存在,然而也就在众人仰望之时,他却消失了……
  • 古龙文集:流星·蝴蝶·剑(上)

    古龙文集:流星·蝴蝶·剑(上)

    一个像流星般短暂而灿烂,一个像蝴蝶般美丽而脆弱,两个没有自由的人,在爱情中实现了彼此之间的互相拯救。孟星魂只想和小蝶过着普通人的生活。这就是他心中最渴求的生活。一个人能按照自己想的方式活,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可对于一个杀手而言,永远没有普通的生活……
  • 新月余晖:失落的古巴比伦

    新月余晖:失落的古巴比伦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不仅仅生活着巴比伦人,还生活着苏美尔人、亚述人、迦勒底人、波斯人以及其他民族,他们在巴比伦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共同奏响了巴比伦文明的辉煌乐章。巴比伦文明虽然早已远去,但其跌宕起伏的历史、神秘莫测的文字、辉煌雄伟的建筑、层出不穷的发明创造,至今依然让世人惊叹和折服。
  • 王牌天后

    王牌天后

    不辣不江湖,有狠不王牌,娱乐圈的是是非非,潜规则的时明时暗,选秀活动的内幕,明日之星的养成,究竟谁才是天后,究竟谁才是王牌!她是这一切的幕后推手,她为你揭秘台前幕后!
  • 参仙圣娃

    参仙圣娃

    许世俊在创作中把情思赋予想象的翅膀,将人、仙、禽、兽及自然万象融入笔端。人参仙子是地能入,是树能上,是水能进。书中写了作为人间缩影的神界的矛盾与斗争还表现了神与人一样的七情六欲,记录了神界的婚丧嫁娶、生离死别、生杀予夺的生动斑斓的世俗生活。
  • 极品丫头

    极品丫头

    要说在丞相府里当丫头,也不是一件什么坏事。好吃好喝好住好睡好玩。但却有一条可怕的家规。“奴婢不听话,或偷主人东西,该怎么罚?”“乱棍打死!”这年头,当奴隶的命不如狗。看样子,得夹着尾巴做人了。放眼天下,除了皇宫,还有哪个地方能比得上这挥金如土的丞相府?皇宫?那地方肯定更严,说不定不小心放了个屁,都会被拉出去砍头。管它的,暂且就在这里呆着吧!哪天呆得不顺了,再说!虽然一开始毛毛燥燥糊里糊涂里的性格让她吃不少小苦头,但随着她慢慢地成长,也开始与这个世界溶合。丞相府里的几位性格各异的少爷小姐,和各大家族的皇亲贵戚对她的态度,让她一度成为众人的焦点。但她并没有太高的奢望,只希望能平安度日,性命无忧即可。权势的争斗,举兵起义,谋朝叛乱,这些与她何干?她只不是个小丫头而已,既不想当什么王妃,也没想过要嫁入豪门,只想多捞些银两,兵荒马乱的,笑傲江湖去!各位亲亲~~~~~~~~~新文漠寞红尘已经开坑,也是应亲亲们的要求,给萧然的续写!如果亲们喜欢萧然,敬请关注!宝宝再次在此感谢各们亲们的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