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2200000016

第16章 唯识学在中国的传播及演变(2)

《摄大乘论》在南方译出,不但不为南方学者玩味,而且有意无意地极力排斥他。等到真谛示寂后六年,遭遇北周武帝的法难,不少高僧从北方避难南方,有昙迁、靖嵩二人,读到真谛所译之《摄大乘论》,不独大加称赞,而且带回北方大大地弘扬,一时成为风尚,学习讲解的人很多,摄论宗得以发展。摄论宗依《摄大乘论》,主张无尘唯识之义,兼立第九识,倡对治阿赖耶识,证入阿摩罗无垢识。又取弘通《摄大乘论》之义,称通论家;宣扬此宗之诸师,称摄论师或摄大乘师。真谛三藏之门人慧恺、曹毗、法泰、僧宗、道尼、法准、慧旷等均各有所成。道尼之弟子道岳、智光、慧休等,随其师于隋开皇十年(590)奉敕主长安,尔后南方遂无《摄大乘论》讲主。此前开皇七年(587),昙迁已入长安,始讲此论,净影寺慧远、昙延之弟子等皆列其席。其后,文帝建禅定寺,以昙迁为寺主,昙迁先后撰著《摄论疏》、《九识章》等,禅定寺遂成为摄论宗之基地。逮道尼等北上后,《摄大乘论》研习之风愈盛。盖自陈迄于隋、唐,法匠辈出,先后有法常、智俨、慧休、灵范、神照、道杰、僧荣、慧琎、静嵩、智凝、法护、道因、僧辩、智则、道积、道基、善慧等诸师宣扬《摄大乘论》教义。及至唐代玄奘弘宣瑜伽唯识,将此论摄入《成唯识论》援引“十一部论”之一以后,此独立学派遂宣告式微,摄论宗与法相唯识宗合并而废绝。可以这么说,中国唯识学之思想,以地论学派而始,法相唯识宗而大成,摄论学派乃上承地论宗,下延法相唯识宗的中间唯识思想体系。

摄论宗依《摄大乘论》立十种胜相,以阿赖耶识为诸法之依止,又说明一切法之相性为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等三性,由此而入唯识观,修成六波罗蜜,又于欢喜地等十地学戒、定、慧,以证无住处涅槃之果,得无分别智,显现三身。摄论宗之主要教义,即在诠明《摄大乘论》所说。唯真谛三藏在八识之外,别依《楞伽经》、《决定藏论》等,而倡九识义,即于八识之外,立阿摩罗识为第九识,第八识为有漏随眠识,第九阿摩罗识为真常净识。真谛三藏所著今皆不传,圆测法师之《解深密经疏》卷三可略窥此说大概。真谛名第七识为阿陀那,唯执烦恼障,而无法执;第八阿黎耶识有解性、果报及染污三种义,染污第八识即法执,缘真如起四种谤,果报之第八识缘十八界,解性之第八识有成佛义;第九阿摩罗识即本觉,取真如二义中之能缘义,名为识。

《摄大乘论》的思想重心,主要在于所知依分,就是成立阿赖耶识的实有,所以一开始就从圣教中安立阿赖耶识。真谛译本的思想特征,从他对《大乘阿毗达磨经》的“无始时来界”一颂的解释就可看出。无始时来界的“界”字,依世亲菩萨的解释,本为一切杂染有漏诸法的种子;可真谛把他解释为“解性”,说界是如来藏,有了如来藏,才能说明流转还灭的一切。“原来,建立一切法的立足点,是有两种不同的见解:一是建立在有漏杂染种子随逐的无常生灭心上,如平常所说的唯识学。一是建立在恒常不变的如来藏上,如《胜鬘》、《楞伽》等经。把界解作解性,就是根据这种见解。因建立流转还灭的所依不同,唯识学上有真心妄心两大派;真谛的唯识学,很有融贯这两派的倾向。”所以,摄论家把第八阿赖耶识,叫做无记无明随眠之识,既不说他是全真,也不说他是全妄,而说他含有半真半妄的性质。如吉藏大师在《中观论疏》里,显示摄论家的意见说:“旧地论师以七识为虚妄,以八实为真实;摄大乘师,以八识为虚妄,九识为真实。又云:八识有二义:一、妄,二、真。有解性义是真,有果报义是妄。”从《摄大乘论》本身的思想看,是否具有这样的思想,那实在是很难说的,但若严格而论,也可以说是没有此义。因为如此,所以有人说,这不是《摄大乘论》的本义,而是真谛三藏所附加的,最明显的例子,如以阿赖耶识为无记无明的随眠之识,就是参酌真谛所译之《大乘起信论》所说而来。不唯这个,还有阿赖耶识以上加阿摩罗识而为第九识,也是真谛所加而非《摄大乘论》所固有。因为整个《摄大乘论》,根本不见有阿摩罗识的痕迹,这是真谛《决定藏论》所说的,如该论卷上曰:“阿罗耶识,是一切烦恼根本,修善法故,此识则灭……此识灭故,一切烦恼灭。阿罗耶识对治故,证阿摩罗识。阿罗耶识是无常,是有漏法;阿摩罗识是常,是无漏法。得真如境道故,证阿摩罗识。阿罗耶识,为粗恶果之所追逐,阿摩罗识,无有一切粗恶果。阿罗耶识而是一切烦恼根本,不为圣道而作根本;阿摩罗识亦复不为烦恼根本,但为圣道而作根本,阿摩罗识作圣道依因,不作生因。”摄论宗的学者们因为崇敬真谛三藏,不但信受他所传译的《摄大乘论》,就是他自己的思想也被他们所接受,所以摄论宗的唯识思想,实含有不少真谛三藏个人的思想在里头。

最后,谈谈关于摄论宗有关净土的分类问题。此宗多取四土说,即化净土、事净土、实报净土和法性净土。其中,又多以阿弥陀佛之净土为真净土,依《摄大乘论别时意趣》之说,否认凡夫之顺次往生,认为有阻净土教义之弘通。

(第三节) 盛唐之法相唯识宗

中国的唯识学虽萌芽于六朝,而极盛是在唐代。唐代玄奘大师入印度留学,师事护法之门人戒贤,具禀瑜伽行学派之奥秘。返唐后,翻译瑜伽行学派之经论,弘宣法相唯识之宗旨,与弟子窥基创立法相唯识宗。就该宗的名称,就教法的相、性、理及众生的机、行,可分为五种:

1.法相宗,依据《解深密经》之《法相品》而建立,用以抉择判断诸法的体性相状。法即指万有诸法,一切事物等;相即诸法所具有的千差万别之相状,如长、短、方、圆等。就辩相而言,故名法相宗。

2.唯识中道宗,佛教大小乘宗派中,小乘偏有,大乘般若偏空,唯识宗说“外境非有,内识非无”,离却有无的偏见执著,正确地显示处于中道的真理。凡事不可太左,亦不可太右,要处理得恰到好处。就所说明的道理,名为中道宗。

3.普为一切乘宗,因为小乘专为声闻、缘觉二乘人,般若则为大乘中根一类众生而说,此二者难免有所偏向。此宗明显地开示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共同之观法,普遍适于一切行者共同修学。就其所教化的众生而言,名为普为一切乘宗。

4.应理圆实宗,此一名称依据《解深密经》之《胜义谛相品》建立,因所谈的教相观法,皆顺应胜义谛理,既圆满又真谛故。就其所显示的真理而言,名为应理圆实宗。

5.唯识宗,依据《解深密经》之《分别瑜伽品》诸识所缘唯识所现而立此名。并且就法相而言,就有五法事理、五种唯识等。就观心来说,则有五重唯识观等。有为法、无为法,一切诸法皆归于一识,说明万法唯识的妙理,故名唯识宗。

还有称有相宗或相宗、五性宗等。此宗名称虽多,但最为人熟悉者,唯法相唯识宗,或简称法相宗、唯识宗。八识为能变,万法为所变,从能变方面立唯识宗,从所变方面立法相宗。按此宗传承为弥勒——无著——世亲——护法——戒贤——玄奘——窥基等,当为瑜伽行学派之嫡传,因而当称瑜伽宗;亦有因此宗在我国唐朝大兴,而由玄奘大师及其弟子窥基大师开创,他们多居于西安大慈恩寺,为尊崇其祖庭,故名慈恩宗。

法相唯识宗所依之经典系“六经十一论”,与地论宗、摄论宗所只依一论不同。世亲菩萨总括了《瑜伽师地论》之纲领,造《唯识三十论》,继之十大论师广释颂文,成立世亲之唯识义。玄奘大师回国,弘扬唯识义,受窥基大师之请,以护法论师之释为主,取其他论师之优,糅译为《成唯识论》一书,是为此宗之根本理论依据。内容论说人类存在之根本依处即阿赖耶识,其中所藏之种子,由于缘起而形成现在,同时又造作未来,因而展开宇宙之一切,期以观万法唯心所现,体证诸法之真理,今简介如下:

1.卷一至卷二前段,论释“由假说我法”等颂,破斥执著于实我、实法之外道及小乘。

2.卷二中至卷四中,论释“初阿赖耶识”等颂,阐明阿赖耶识之相。

3.卷四中至卷五中,论释“次第二能变”等颂,阐明末那识之相。

4.卷五中至卷七中,论释“次第三能变,此心所遍行,依止根本识”等颂,次第阐明六识能变之相,六识相应之心所,诸识现起之分位等。

5.卷七中至卷八中,论释“是转识转变,由一切种识,由诸业习气”等颂,次第阐明一切唯识之义,诸识辗转之因果,生死相续之理等。

6.卷八中至卷末,论释“由彼彼遍计”等颂,阐明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等三性之义。

7.卷九,论释“即依此三性”等颂,阐明三无性之义。

8.卷十,论释“乃至未起识”等颂,阐明五位之相。五位乃悟入唯识相性之次第。

《成唯识论》中,多处引用其他瑜伽行学派论师如难陀、陈那等之说。近代学者将十大论师中安慧所撰《唯识三十颂论注释》与《成唯识论》相比较,发现除少部有分歧外,大部分之旨趣极为一致;且论中常言之四分说,在护法论师之其他著作中却未见提及,故谓《成唯识论》似非以护法论师之学说为基准。又论文中处处可见玄奘游学印度之心得反映。故此论非仅为译书,亦可视为玄奘大师之述作。

玄奘大师所传的护法论师之唯识思想,能具体表现的著述就是《成唯识论》了。此论之题名,依《华严经·求法品》,以性、相、位三分成立《唯识三十论》。其安立唯识教理,名曰“成”;简别义,遮无外境,显其非有,名曰“唯”;“识”,了别义,表有内心,显其非无。识性识相,皆不离心。心所、心王以识为主。归心泯相,说言唯识,三十本论,名为“唯识”。借此成彼故名《成唯识论》。从所述十卷内容看,可知此论以一切法唯有识,即识有非空,先破外道小乘,后明唯识真理。就全文分科,共有三种分科:一、相位三段:初二十四颂,明唯识相;次一颂明唯识性;后五颂,明唯识位。二、初中后三段:初一颂半为初分,次二十三颂半为中分,后五颂为后分。三、境行果三段:初二十五颂,明理识境;次四颂,明唯识行;后一颂,明唯识位。今依第一判本颂为性、相、位三分。

1.唯识相:即依他起。众生从无始以来,不知唯识无境之妙旨,执取心外另有实境,从而生起我执法执。所以本论一开始,便以种种方便,广明唯识相状就是依因缘而生的诸法,令除二执。

2.唯识性:即圆成实性。明唯识实性就是圆成实,显示其真如常住一味。

3.唯识位:为令有情断染成净,转迷成悟成就佛果。然佛果功德殊妙无边,非少修行能圆证的。必须经三大阿僧祇劫,修无量行,积集无量善行功德,历资粮、加行、见道、修道、究竟道五位,方能证得三身万德佛果。

玄奘大师译著之《成唯识论》传窥基大师,而成为法相唯识宗的根本典籍。窥基从玄奘就赖耶缘起的法门,承受特别的口授,著了很多关于唯识的疏记,以完成护法正义的瑜伽行学派。公元6世纪印度瑜伽行学派衰微,婆罗门教有所复兴,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战争的发生,伊斯兰教入侵印度,佛教的发展受到了阻碍,中观学和瑜伽行学派都不复存在,中国佛教承嗣了佛教的法统,特别是瑜伽行学派。从传译的角度上说,当然是玄奘大师的努力,但从演布弘扬方面看,法相唯识宗在中国的成立,不能不归功于窥基大师。阐述唯识要义,完成一宗宗旨的,实为窥基。所以学术界说:赖耶唯识学,依无著奠定基础,由世亲而建立基柱,修葺其顶;至护法则是装饰内部,而玄奘大师则是将一座活动的房屋,移至中国。到了窥基大师,就以护法为此殿堂的主人公,而张弘所谓护法正义的瑜伽行学派。

法相唯识宗的发展,就其护法正义的学说,并不是无阻碍地发展下去,也有持反对意见的,这就是西明寺的圆测派;窥基大师的门下,对于圆测及其高足道昭之说,亦就常常的极力排斥,认为是异端邪说。然圆测与窥基,究竟有什么不同意见,在研究上,是很有兴味的一件事,因为他们俩都是玄奘门下弟子。因为圆测之西明寺一派,被压服在窥基门下,其残存的著述,是很少的,所以现在要想充分窥察圆测的学说,实在是很困难的。虽然不易得到圆测学说的资料,从而判断其谁是谁非,但从佛教史上有此一派被窥基极力排斥来看,可以想象这在当时是很有势力的一派,不但能与窥基对抗,且亦与窥基竞美千古。

窥基大师之后发扬唯识学者,是其弟子慧沼,他所著的唯识学方面的注疏,有十一部之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唯识了义灯》十卷;慧沼的弟子智周继承其后,著有《成唯识演秘钞》十四卷,这是很重要的一部著述。窥基、慧沼、智周三人,是法相唯识宗的正统传承,所以史称三祖。窥基的《枢要》、慧沼的《了义灯》、智周的《演秘》,学者称之为《成唯识论》的三个疏注,与窥基的《述记》同为研究唯识学所不可缺少的典籍。

以玄奘大师战胜五天竺论敌为界,标识着中国佛学超越了印度;唯识学把佛教哲学发展至顶峰,亦标识着佛教在印度的衰没。佛教的中心移至了中国。故而唯识学的向外弘扬,亦是在唐代以中国为核心向日本、朝鲜传播。前所说之圆测,即是朝鲜人。日本方面,孝德天皇白雉四年(653),道昭入唐,从玄奘学唯识,回国后,以元兴寺为中心而弘法,称为南寺传;元正天皇灵龟三年(717,一说为二年),玄昉入唐,从智周学习唯识,返国后,以兴福寺为中心而传法,称为北寺传。日本法相宗为奈良时期(710-794)、平安时期(794-1192)最有势力之宗派之一。

法相唯识宗的教义,可分项略述如下:

1.万法唯识。本宗依《唯识论》,说明宇宙悉皆心识之动摇所现之影像,内外二界,物质非物质,无一非心识所变;能变识有八,所变法则森罗万象。

2.五位百法。法有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二义,乃一切万有之总称。一切万有悉皆保持其自性,常不改变,是为任持自性;以保持自性,故能成为轨范标准,令人生起一定了解,是为轨生物解。一切诸法,即森罗万象,在《瑜伽师地论》归纳为660法,世亲更于《百法明门论》中立百法,分为心法、心所法、色法、不相应行法、无为法等五位。此等五位百法,皆不离识,即唯识所现。

3.种子现行。百法中,除无为法之六法外,其余之因缘所生有为诸法,皆从种子生起。种子,于第八阿赖耶中,能生起色法、心法等万千之诸功能,犹如草木之种子。

4.阿赖耶缘起。宇宙万有皆由识所变现,色境、声境、香境、味境、法境分别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意识所变现。乃至末那识,恒以阿赖耶识为对象,变现实我实法之影像。又诸识之转变有因能变、果能变二种。因能变唯在第八识,对此而立阿赖耶缘起。

5.四分。即:(1)相分,一切所缘境。(2)见分,诸识之能缘作用。(3)自证分,证知见分之作用。(4)证自证分,更确认自证分之作。

6.三类境。即性境、独影境、带质境。(1)能缘之心对所缘之境时,唯以现量如实量知彼境之自相,称为性境。(2)由能缘之心妄想分别所变现之境界,称为独影境。(3)境相兼带本质,即主观之心缘客观之境,虽有所依之本质,而非为彼境之自相,称为带质境。

7.三性。一切诸法之体性相状,有遍计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等三性。

8.五性各别。一切有情本具声闻、独觉、菩萨、不定、无性等五种种性。

法相唯识宗复依《解深密经》之《无自性品》立三时教,以判释尊一代所说之教法。

三时:

同类推荐
  •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早在公元1世纪就已传入中国,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信徒的数量早就超过了许多中国本土的宗教流派,与道教、儒学并驾齐驱。这足以说明,佛教在中国有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而佛教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都深受佛教的影响。所以说,佛教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佛经、佛理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高深莫测。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倒一杯清茶,掬一捧阳光,听圣严法师讲禅,做一个境随心转的圣人。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106岁高寿的本焕长老,在清明节前安详化归而去。总结他的一生,刺血写经、燃臂孝母;忘身求法、建寺安僧;弘法利生、行愿大千。世界浮躁,如何静定?生活的节奏那么快,烦恼那么多,如何解脱?对待名利财富,如何看淡、善用?对待生死,如何超脱?本焕长老给了一个答案:看得开,放得下。
  • 爱是勇者的游戏

    爱是勇者的游戏

    生活不再是一个障碍。而成为一个欢乐的游戏”。,在这本书中,年轻的仁波切首先展示了自己对众生的爱和探索真理的勇气。他用朴素的语言,谈论真相、美、信念、痛苦、祈祷、当下等终极问题。这些讲述坦率、幽默、智慧。作为与众不同的生命引领者,他说“宗教的目的从来不是跟从宗教本身,而是透过教法去改变自己”。他祈愿所有的读者,“读到这本书后,不是增添了某种知识,而是成为一个放松、自在、清净的人,成为智慧的勇士
热门推荐
  • 两世人妖恋

    两世人妖恋

    三年前,是他救了我,那时候,他还是个穷书生,房无半间,地无半亩,但他却有一副难得的好心肠,他救了我,那时的我还是一只白狐……
  • 百炼成仙

    百炼成仙

    仙路崎岖,百般磨练终成正果一个没有灵根的少年,一个被认为是废物的家伙,在修真界不断地收购着各种废品……无论是废丹还是下品材料,来者不拒,有多少要多少!
  • 极品辣妈

    极品辣妈

    她是闻名全校的问题学生,通告榜上时常出现她的大名。他是闻名全校的优等学生,表扬榜上必定会有他的大名。他们彼此相知,却从不曾相识。九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两人,如果有一天他们相遇了,势必会——她要压倒他,他要反扑她......多年后再见——他是空降部队,她是第一百零九次新进员工。“就她!”男人金口一开,她成了新任总裁大人钦点的私人助理。在众多女人羡慕嫉妒恨的目光中,她凉凉的说道:“总裁,您还是请我去扫厕所吧!”她和他,根本是“相见不如怀念”的好!城市迷离,灯红酒绿。在这耀眼炫目的外衣下,还有一个肮脏混乱的黑暗社会。她当年没有走进那个黑暗的社会,今后必定也不会!只是,原本想安稳过平静日子的她,却一次又一次卷入那纷争不断你抢我夺弱肉强食的漩涡中,想抽身早已来不及。黑暗神秘的他......温雅腹黑的他......冷峻傲然的他......高贵帅气的他......这世上,每个人似乎都有很多面,而当他们都坦诚在她面前时,她该如何选择?黑暗势力的强大是她无法所想象的,而这一切又给她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后果?片段:某女孩篇:“真不知道你这样的女人怎么会有男人要你?”某女孩不知死活的说道。“很不幸的告诉你,你就是最好的铁证!”某女人凉凉的皮笑一声。“我要去找爸爸,我相信他一定是世纪超级无敌全球最帅最好的男人,你就是走了狗屎运才会遇到他,继而生下可怜的我.”某女孩第八百零一次哀叹自己的人生。“不送!”某女人凉凉地挥手,连眼皮也不抬一下。狗屎运?!切,谁想要狗屎运!某男性路人甲篇:“死男人,别动我女儿!”“你女儿?你确定?”男人长眉轻挑,俊脸上温文尔雅,轻问的声音低醇温和,略带磁性,神情举止优雅得不得了,似有着一股致命的诱惑。望着眼前的男人,她只觉得背脊渐渐升起一丝凉意,一句话不经大脑冲口而出:“废话!不是我的难不成还是你的?”话一出口,她立刻想咬舌自尽!男人深幽的黑眸闪了闪,渐渐逼近她。“那么请容许我请教一下,‘你’女儿是?”“不是你的!”她脱口而出的话太快,令两个人震慑当场。她极力想补救,正好旁边有一位男性路人甲经过,她伸手一捞,挽住路人甲的胳膊,冲着他邪恶一笑道:“这我老公,我女儿的父亲!”某男性路人甲在心中哀叹:拜托大姐,要演戏麻烦对好台词先?外篇莫家专出怪胎:
  • 上错车嫁对人

    上错车嫁对人

    傅任在服务区上错了车,误打误撞了认识了侯彧,三年后俩人重逢,各种JQ,最后水到渠成、好事成双。精彩片段先睹为快——“每月工资一万,不用洗衣煮饭打扫,住的是老北京地道四合院,吃的是无污染特供菜肴,出入都有车接送,还可以免费蹭玩京城各大景点,如何?”“你这是要潜规则我?”“抱歉,傅小姐好意,侯某心领,无奈侯某得守孝三年。”“……”“那五险一金呢?”“有专门医护团队二十四小时可供差遣,还需要社保?再说你又不准备在京城买房,要公积金做什么用?“谁说的?万一我觉得帝都各方面都不错,想在这里买房呢?”“你很喜欢住在这个一年里有六个月都是雾霾天气的城市?”“……”“再问一句哈,有双休么?”“你觉得呢?”“……当我没问。”*************侯晁宗不是省油的灯,让李生财继续替他回复,“二师弟,你不知道近水楼台先得月么?”乔帮主:“╭(╯^╰)╮,近水楼台先得月又怎么了?有个词语叫‘后来者居上’,你家侯彧和丫头走在一起就是大叔牵着女儿啊。”大师兄的爷爷:“╭(╯^╰)╮,最近流行老少配懂不懂!”欣欣向荣——搬凳子观战,另外,我投票支持爷爷。大师兄的母亲——投票+1。简单极了(方简)——乔伯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投票+2。唐宋(李宋)——乔伯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投票+3。心悦已久(许砚)——乔伯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投票+4。风流不下流(魏子)——乔伯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投票+5。太平天下(柳青云)——乔伯伯,虽然我是您的学弟,但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投票+6。*******************欣欣向荣——~~~~(>_<)~~~~,哥哥过分,带傅姐姐去码长城吃美食,把我留在爷爷这里,你这样对我,你家里人知道么?大师兄的母亲——知道啊,爷爷默许的,傅丫头,下次阿姨码长城,一定要带上你。太平天下——看来昨天我错过了不少,咳咳,傅丫头睡得这张床好眼熟,好像是一年前我们在侯爷那里喝醉睡过的那张。欣欣向荣——o(︶︿︶)o,哥哥你真是没情趣,我的房间哪有你卧室好!简单极了——没情趣+1,欣欣妹子,你是嫌弃我给你买的睡衣不好看?风流不下流——没情趣+2,欣欣妹子,你是嫌弃我给你买的被套丑?唐宋——没情趣+3,欣欣妹子,你是嫌弃我给你买的哈士奇上不了台面?
  • 花神归位之:美男身边绕

    花神归位之:美男身边绕

    【沂羽谷出品】(本故事纯属虚构,切勿模仿)本文已完结,本文小清新,小虐情,不女强,不喜勿进。简介:莫白:一头深蓝色的发,披散在身上,墨黑色的眸子,清澈纯净,宛如天上的月神,纯净如初生的婴儿,如梦如仙的轮廓美得让人觉得像蒙了一层雾色,看不真切,却依旧美到极致,妖冶的五官和冷漠眸子里的复杂表情,行成了强烈的对比。烈炎:深紫色的发,看起来是如此的顺滑。他的眼睛是浅蓝色,如最蔚蓝的天空,是如此清澈。他额间的花朵让那张如谪仙般的脸,更多了丝女子的娇媚之气。姬夭天:火红的发像火焰般耀眼,他的轮廓很美很飘渺,他额头上朱砂红梅花图案透着神秘,花洛很喜欢。他的轮廓自然更是天神的杰作,完美至极。粉色的眸子拥有着魅惑人心的能力,不过最让花洛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他的笑容有种特殊的魔力,会将所有目光吸引。墨轩:绿色的长发,在发尾绑了一个青色的蝴蝶结。他看起来十分柔美,脸色一年四季都显得苍白,也许跟他本人的柔弱体质是很有关系的,浅绿的眼睛,很有灵气,是一个非常惹女人疼爱的类型。花洛,神界的花神,因痴迷冥界的曼珠沙华,经常浇灌最终爱上了冥王莫白,天神大怒,月神袒护,最终他们三人一同历劫,在她的历劫途中,究竟是谁住进了她心中,又是谁牺牲了自己成就了她的花神之路?
  • 顽劣小神医:谁的江湖谁做主

    顽劣小神医:谁的江湖谁做主

    她是乌云谷天不怕地不怕的小神医。一次意外认识了师父的头号大敌。她只是为了夺回自己的东西才会愿意跟他混在一起,哪知一夜之间“闻名”江湖。朝夕相处,让她无意的知道了很多他的冤屈。她心疼他的隐忍,想同他一起。哪知道早已有人陷阱重重,到底能否解开误会,能否如她所愿。看小神医如何绕指柔。
  • 女人要懂得给自己定位

    女人要懂得给自己定位

    怎样做一个女人?是单纯地成为男人的附属品、家庭的管理员、孩子的保姆,还是成为一个有自主生活方式,有自己事业的新时代女性?这是一个不算很艰难,但是却往往让人困惑的选择。曾几何时,女人应该怎样选择自己的生活,应该拥有什么样的生活,又应该如何生活,是一个不需要去思考的问题。但是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女人有权利也有能力选择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女人也有机会来给自己的人生做一个准确定位。
  • 罪倾国

    罪倾国

    本文公众章节十五万。十年前的一场叛乱,轩辕一族的鲜血染红了天启的宫门。她却站在纷飞的大雪之外,冷眼看着她的父亲,倨傲的踩着皇族尊贵的鲜血,一步一步邻近那众人垂涎的帝王之位。当他为了权势,抛下病危的母亲,踏上最疼爱她的大哥用鲜血所铺就的道路时候…一切或许就已经注定了最后的倾覆!伸手,将染红的雪地中那最后一点帝王的血脉握紧在掌心,男孩求生的目光从此就与她的命运交织在一起,紧紧相扣。【救你,但你要服从我的命令,还有,一生一世…绝不背叛。】那字字的誓言,深刻在少年的心头,一如那日纷扬的大雪中——迷卷的夜眸所倒映出的那一张如花美眷。但,当敌人的敌人的肮脏血液弄脏了他轩辕一族的高贵双手,当他的存在只沦为了最最低贱的武器,那他是否还能遵从最初的誓言——是否…还能与那个女子,一生一世,绝不背叛?(一)畏生卷——危机四伏的天启皇城,阴霾弥补的九黎王府,邪心勃勃的七族叛党,却没有一个人的算计深过藏身宫闱中的九黎明惜。用十年的时间,足够看穿一个人。用十年的时间,也足够织就一张天衣无缝的网,将所有人的性命网在其中。可是,当这一切终于要走到尽头——当少年的剑终于刺穿了她的心扉,当她终于洗尽了一身的罪孽,当那个少年决然的转身离去,当她的鲜血绽放在尸横遍野的京都大地,一切已没有挽回的余地时候,这个战火纵横的乱世,是否还留得下她存在过的证据?(二)倾国卷——再醒来,已忘记了一切的纠葛。包围她的是血色的红,无法摆脱。她不想杀人,为什么身边血流成河?她不想伤害,为什么所有人都因为她心碎成殇?是谁用自己的性命换的她的重生?是谁,设下了温柔陷阱,等待她沦陷?是谁,在忘记了爱之后,要将她毁灭?又是谁,不顾一切的要将妖冶的她,拥入胸怀?(三)妖冶卷——修罗现世。那命定的轩辕杀星,终将一步一步走上正轨。那桀骜的帝星,却沦入黄泉,淹没不闻。可为什么,血红的命星升上正空,映照的却不是那红莲之火转世的男子,反而是尚在睡梦之中的红颜?不妨。不放。她不放。那冰冷的记忆一步一步吞噬,当她终于回想起一切,当前世今生一一映照。死去的又是谁的温柔?存活的又是谁的眷恋?还是一切又要重归轮回?重新回到那最初与最终的誓言?最后一卷,一切谜团都将揭晓,一切真相即将拉开!**又**惜**的**话**
  • 前妻赖上门

    前妻赖上门

    这个女人!他明明已经跟她离婚一年零三个月了,现在她却可怜巴巴双手撑着下巴坐在他家台阶上,身边还蹲着一只和她一模一样神态的吉娃娃是什么意思?“老公……”“我们已经离婚一年三个月零三天又九个小时了,你怎么总是那么健忘?。”“人家叫习惯了嘛……言言……”“对不起,请不要当着我的面叫你的吉娃娃,你又忘记了!”这个女人,居然让一只狗和他同名!某人脸色一变,纤纤十指指向他,立马河东狮吼,“沈言!本宫告诉你!别给脸不要脸!本宫没地方住了,在你这暂住一段时间!给本宫开门去!”沈言,商界巨子,传说有一个貌美如花青梅竹马的妻子;传说曾经对妻子的宠溺到可以给她当马骑的程度;传说,他的妻子离他而去……那么,现在她若无其事地回来是怎么回事?难道他还是从前那个可以纵容她为所欲为的沈言吗?★★★★★★★★★★★★★★★★★★★★★★★★★米初七独白:亲爱的,你还记得吗?七岁那年,你为了我和人打破头,缝了十几针,换来我踮起脚尖在你额头一吻;亲爱的,二十岁我嫁给了你......亲爱的,世界上真的有如果吗?如果一切重来一次我还是会在三岁的时候就把心嫁给你,然后二十三岁离开你......亲爱的,若有一天我离开,不是不爱你,而是太爱太爱你......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