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2200000015

第15章 唯识学在中国的传播及演变(1)

(第一节) 唯识学在中国的初传——地论宗

唯识学是印度佛教后期的思想,最早传入我国的,是南北朝时的北魏,其次是梁陈之间,最后是唐代。因为经过三个时期的传入,所以思想上也有着显著的不同。北魏传入唯识思想的是菩提流支,以《十地经论》为主要根据;梁陈之际传入唯识思想的是真谛三藏,以《摄大乘论》为主要的根据;唐代传入唯识思想的是玄奘大师,以《成唯识论》为主要的根据。在中国佛教史上,称之为地论家、摄论家、唯识家三家。唯识思想南北朝最初的传入,争论阿赖耶识是真是妄,只有地论与摄论两家,到玄奘大师由印度回国,传入新的唯识说,于是唯识思想发生了一大转变。欲知道瑜伽行学派在中国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经过,当从此三家的唯识思想之不同去探索。

地论系的唯识思想,是以《十地经论》的思想为主。《十地经论》是世亲菩萨对《华严经·十地品》之别译《十地经》之注释。因为其内容是说明阿赖耶识为真如法性及自性心净义,所以含有充分的清净心的思想。《十地经论》的传入,是瑜伽行学派在我国弘扬之始。

北魏永平元年(508),菩提流支、勒那摩提、佛陀扇多及义学缙儒十余人,奉宣武帝之命,于洛阳翻译《十地经论》,至永平四年(511)完成。菩提流支是北天竺人,为大乘瑜伽行学派学者,资性聪敏,遍通三藏,精通咒术。夙怀弘法广流之志,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至洛阳,敕住于永安寺,从事佛典翻译。勒那摩提系中天竺人,学识优瞻,事理兼通,尤明禅法,北魏宣武帝正始五年(508)抵洛阳,奉敕与菩提流支共译《十地经论》。佛陀扇多系北天竺人,神悟聪敏,博通内外。永平元年亦奉敕与菩提流支、勒那摩提于洛阳殿内翻译《十地经论》,四年始成。他们三人各自翻译,内容出入很大,因而魏宣武帝特命慧光法师(468-537)将之合译为一,所以今日所流行的《十地经论》,实是依于慧光而得流传的。

慧光法师俗姓杨,定州长芦(河北)人。十三岁随父至洛阳,从佛陀扇多出家,时人称之为圣沙弥。初习律部,不久受具足戒。四年后讲《摩诃僧祇律》,世称光统律师。北魏永平元年,菩提流支、勒那摩提各自译出《十地经论》,慧光虽通两译,自阅梵本,悟其纲领,对校异同,合为一本;慧光的糅译,虽说不偏于哪一方面,然因他自己的思想,比较接近于勒那摩提,所以承受摩提的思想为多,是为地论宗初祖。然另有道宠法师(生卒年不详),俗姓张名宾,少有才艺,与李范共投国学大儒雄安生之门。壮年时领徒众千余,偶过赵州元氏县,觉渴,入路旁堰角寺索水,沙弥持之,以水中含几尘问之,道宠罔然无对,沙弥乃以水浇面,他大惭,散徒众,即日受具足戒。既而入西山研究经典,自叹入道之晚。当菩提流支及勒那摩提各译出《十地经论》,道宠闻之,访菩提流支,受《十地经论》,服其教诲,居止三年。后广宣佛法,弘扬《十地经论》,并以流支思想为准,声誉闻于邺下,学徒参集。道宠唱法于道北(邺都之北方),故其法系称为北道地论派;慧光一派则称南道地论派,是为中国佛教史上有名的南道地论宗与北道地论宗。即慧光承勒那摩提之说,于相州(河南安阳)南部弘法,称相州南道派,又称南道,系地论宗之正统;道宠嗣菩提流支之法,宣讲于相州北部,是为相州北道派,又称北道。

《十地经论》的根本义,在于解说菩萨修行之阶位,十地融摄一切善法:初三地寄说世间之善法;次四地说三乘修行之相状;后三地则说一乘教法。十地的阶位,亦即说明由凡夫地到佛果地的始末。但所谓凡夫地与佛果地的分别,究竟在于什么呢?依地论家的说法,就在于心意识的有无。经说:“三界虚妄,但一心作。”凡夫地的一切境遇,完全是唯心的现象,如果将这一心加以分别,就成为心意识的三种,假定达到心意识三种俱灭,而不再现境界时,就是佛地。《十地经论》卷一说:“菩萨尽者,法身离心意识,唯智依止。”同卷又说:“是菩萨远离一切心意识,忆想分别。”南北两道的地论师,既同以《十地经论》为本,而思想不同的观点何在?在于对阿赖耶识的看法不同:相州南道派的慧光法师,主以阿赖耶识为净识,于阿赖耶识之上,一丝一毫的妄想分子也没有,所以一成为佛陀,就只有唯一的阿赖耶识,其余的七个识都灭去而不再现了。相州北道派的道宠法师,主以阿赖耶识为无明的妄识,于中谈不上有什么清净,所以如成正等正觉,此妄染的阿赖耶识,一定是要舍去的。《教观撮要》说:“地论南道,计八识为真,生一切法;北道,计八识为妄,生一切法,此皆于黎耶,计真妄之异。”《法华玄义释笺》卷九说:“梁陈已前,弘《地论》师二处不同:相州北道,计阿黎耶以为依持;相州南道,计于真如以为依持。此二论师,俱禀天亲(世亲),而所计各异,同于水火,加复《摄大乘》兴,亦计黎耶以助北道。”此外,还有《翻译名义集》卷六及《法华文句》卷十八,都曾说到南北地论师的思想差别。唯就《十地经论》本身的思想说,学术界认为南道派所说近于《十地经论》本义,因为论中所立的八识,是这样分别的:前五识叫做识,第六识叫做意,第七识叫做心,第八识阿赖耶识是什么呢?是心意识以上的东西,是最上至极的究竟真理,如拿真常唯心的话说,就是自性清净心,或叫做第一义心。以这真常心为根本,说明三界唯心之理。不过要知道,北道地论派,不是不承认有个真常净识,只是不承阿赖耶识是真净,因为阿赖耶是由真识不守自性所妄现出来的东西。如果简单一点说:南道派的慧光,是以“现常”为主;北道的道宠,是以“富常”为主。由于南道派的思想,比较合乎《十地经论》的思想,所以北道派不及南道派的势力大,而后来终于被摄论家所同化。

关于地论宗之教判,略综为四:

1.据澄观之《华严玄谈》卷四载,慧光将佛陀一代时教判为渐、顿、圆三教。华严宗二祖智俨、三祖法藏等承袭此说。所谓渐教,指华严宗所说之大乘始教和大乘终教,都是依诸经教言说,逐渐修成佛的,所以二者都是渐教。所谓顿教,是顿修顿悟的法门,离言离相,顿解顿成,一念不生即名为佛,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称之顿。可摄禅宗,是不说法相,唯辨真性、泯绝八识二无我的差别,不立五法八识三自性的门路,不立断惑证理的阶位。如《维摩诘经》所说,即属此教。“不历僧祇获法”,故不同于小乘教,亦不同于大乘始、终二教渐次修行,亦不同于圆教的圆明具德,故立一乘之顿教。所谓圆教,意思是圆融无碍的法门,此教说性海圆融,随缘起成无尽法界,而彼此不相违碍,相即相入,如因陀罗网,重重无际,微细相容,主伴无尽。十信满心即摄五位成正觉,所以称之为圆教。

2.据《法华玄义》卷十上载,慧光判为四宗:(1)因缘宗,指毗昙之“六因四缘”。(2)假名宗,指《成实论》之三假。(3)诳相宗,指《大品般若经》及《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三论。(4)常宗,指《涅槃经》、《华严经》等之常住佛性本有湛然。而慧光之弟子昙隐等,判为:(1)因缘宗,指小乘萨婆多部。(2)假名宗,指《成实论》及经部等。(3)不真宗,指诸部般若。(4)真宗,指《涅槃》、《华严》等经。慧远又判为:(1)立性宗,即因缘宗。(2)破性宗,即假名宗。(3)破相宗,即不真宗。(4)显实宗,即真宗。昙隐及慧远二师虽各立四宗,实与其师慧光法师之四宗同义。

3.据《华严经探玄记》卷一载,真谛三藏等判立渐教(化仪)、顿教(化法)二教,而慧光所立之三教中,渐教、顿教仅在化仪,唯圆教为化法,故二者有异。

4.慧远于所著《大乘义章》卷一,判立声闻藏、菩萨藏二藏,系与半、满二教,与大小二乘同义。

此外,慧光法师之门人安廪,尚有六宗之教说。

如前所述,《十地经论》一书,乃世亲菩萨为解释《华严经·十地品》而作,内中广明菩萨十地之义,并述及八识、无明、三身、三聚净戒、因分果分、总别同异等六相。八识为眼、耳、鼻、舌、身五识及第六意识、第七阿陀那(末那)识、第八阿黎(赖)耶识。其中第八阿黎耶识之真妄论点,系地论宗分为南、北二道之主要因素。南道派将第八阿黎耶识与《楞伽经》所谓之如来藏心,及《涅槃经》所谓之佛性同视,而称为真常净识,乃主张佛性本有;并以阿陀那识以下七识,皆为有为之妄识,而特称阿陀那识为无明识。据南道派慧远之《大乘义章》卷三末及《十地义记》卷一末载,阿陀那识为无明痴暗之妄识,阿黎耶识则为如来藏自性清净心。然妄识与本体,必依真识而立,故前七识之妄法以第八识为其本体。又真识之本体,虽平等一味,非因非果,但其用却能随缘起灭,具有染净之别,故能开展出一切万法。亦即妄法非真如之外另有别体,乃系真如不守自性,随缘而成为妄法,故诸法依随真如,如影随形,同时存在。由此,佛性虽本有,仍需精进修习,离染显净,方可成佛。然道宠所传之北道派认为,阿黎耶为无明之妄心,而非不生不灭之真如,即主张佛性后有,须累世修行,始得成佛。有谓护身寺沙门自轨者,立五宗教判,属北道派,其五宗为:

1.因缘宗,指《毗昙》。

2.假名宗,指《成实论》。

3.不真宗,指《般若》、《法华》等。

4.真宗,指《涅槃》。

5.法界宗,指《华严》。

从教判上,可以看出南北二道派之差异,虽前已述及,但仍可以补充归纳总为下列二说:一说北道派为“黎耶依持说”,南道派为“真如依持说”。即北道派计执阿黎耶为妄识以为依持,主张一切诸法皆由黎耶缘起;南道派则视阿黎耶为真如净识,而计执于真如以为依持,并主张一切诸法皆由真如之缘起所生。另一说,南道派为黎耶净识之八识建立说;北道派则为真妄和合之九识建立说,即立第八黎耶为妄识,第九识为净识,唯虽立有第九识,然尚无阿摩罗之名。及后,真谛三藏之摄论宗起,立第八阿黎耶识为虚妄,第九阿摩罗识为净识之说,此说与地论宗北道派之主张相近似,故北道派与摄论宗渐同化相合,而唯南道派独存。

南道派传至慧远晚年时,因感本宗所论之第七识尚未彻底,而欲以摄论宗之阿陀那识再予补充,乃有《摄论》化之论释。弟子灵璨之门人灵润等《地论》学者,即先后转习《摄论》。随着摄论宗之日益兴盛,南道派亦渐趋衰落。然地论宗对日后华严宗之成立极具贡献,因其除精研《华严经》之《十地品》外,对《华严经》整部经典之旨趣亦广作理解,其成果颇值得推崇。如慧光法师将《华严经》之诠释,判为因果理实,成为华严宗法藏大师之因果缘起、理实法界说之基础;慧远大师之阐释《华严要义》,所说之因果二分、教证二道、六相圆融等,亦多为法藏大师所修正采用,故有谓华严宗之学说,仅系扩大地论宗对《华严经》之研究而已。

(第二节) 真谛三藏与摄论宗

摄论系的唯识思想,当然是指以《摄大乘论》的思想为背景的。《摄大乘论》系瑜伽行学派所依的“六经十一论”之一,系无著依《大乘阿毗达磨经》的《摄大乘品》所造。在印度不但本论有几种不同的诵本,就是释论也有世亲释、无性释二种。本论传来我国,有北魏佛陀扇多译、南朝陈真谛译及唐代玄奘译的三种译本。释论的世亲释、无性释,不但都传来我国,而且世亲的释论,也有真谛三藏及隋朝达摩笈多的译本、唐代玄奘的译本三种。因此《摄大乘论》的弘传在南北朝之际,蔚然成风。而本节所指摄论系的唯识思想,乃指南朝陈天嘉四年(563)真谛三藏在广州制旨寺所译的《摄大乘论》而言。

真谛(499-569)三藏是公元五六世纪间之著名译经僧,与鸠摩罗什、玄奘、不空合称我国四大译师。系西北印度优禅尼人,婆罗门种姓,姓颇罗坠,原名拘那罗陀。他聪敏强记,辩才不竭。少游诸国,历事诸师,精研“四韦六论”,贯练“三藏五部”,究明大乘之妙理。他在游历扶南国时,正值梁武帝派直后(官名)张汜等送扶南国王返国,并访求高僧大德及大乘诸经论。扶南国王推荐他来华,他欣然同意,携带经论梵本二百四十,于梁中大同元年(546)八月到南海郡(今广东南部),当时他已近五十岁了,随即北上,沿途滞留,经两年才到建康,武帝深加礼敬,住宝云殿。正欲从事翻译工作,即发生侯景叛乱,无法进行工作。他便离开建康,先后在富春(今浙江富阳)私宅,由县令陆元哲召集沙门宝琼等二十余人开始译经。在大宝三年(552)应侯景之请回建康,住台城。不久侯景兵败东遁,梁元帝即位,建康渐安,真谛迁住正观寺,与愿禅师等二十多人译《金光明经》。以后,他历住豫章(今江西南昌)宝田寺、新吴(今江西奉新)美业寺、始兴(今广东曲江)建兴寺,还到过南康(今江西赣县西南)。陈武帝永定二年(558),他又回到豫章,住栖隐寺,后转往晋要(今福建晋江)住佛力寺。他在生活极不安定的情况下,仍然随方翻译讲习,从未中止过。天嘉三年(562)九月,译事告一段落后,欲回印度,遂泛海西行,不料风向转变,十二月间又漂回广州。广州刺史欧阳顾请他为菩萨戒师,迎入住制旨寺。于天嘉四年(563)译讲《大乘唯识论》(即《唯识二十论》)和《摄大乘论》等,次年又译讲《俱舍论》二十二卷。他“厌世浮杂,情弊形骸”,曾至南海北山欲自尽,因慧恺、欧阳顾劝阻,始还王园寺。于陈宣帝太建元年(569)示寂,世寿七十一岁。据《历代三宝论》所载,他所译经论及讲述疏记共计四十八部二百三十二卷(《开元录》刊定其译经为三十八部一百一十八卷)。

真谛三藏之译经,为同时代诸译师所不及,其翻译方法与学识俱佳,为我国佛教传译史上之泰斗,主要翻译唯识学方面的典籍有《转识论》、《大乘唯识论》、《摄大乘论》、《摄大乘论释》、《中边分别论》、《十七地论》(此书乃《瑜伽师地论》之别出本),其中以《摄大乘论》和《摄大乘论释》影响最大。真谛示寂后,弟子分归各地,弘传其说,形成摄论宗学派,此二论乃为南朝摄论宗之主要理论根据,真谛三藏亦因之被尊为摄论宗之祖。

同类推荐
  •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是为佛教、特别是禅宗极为重要的经典《坛经》进行注释解说的著作,也是《坛经》“笺注”著作中的集大成者,全书搜集资料丰富,注释严谨,以“字字考其来历,句句求其证据”的标准,详细解释阐述《坛经》本义,使《坛经》奥义清晰可读。
  • 佛教故事选萃

    佛教故事选萃

    本书选取的佛教故事包括:鹦鹉救火、女颜象、弟兄俩、看远不看近、火灾、摩诃罗学祝词、牛奶变醋等。
  •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先生终生不做官,不取财,不搞华而不实。对于平凡的世界,他更强调不平凡的人生学问,“这学问不为自己,专为我们中国文化做一点点贡献。”在这位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当代港台新儒家中的重镇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儒者的真情真性与一份儒家的生命力量。
  • 圣经故事:爱的胜利

    圣经故事:爱的胜利

    《爱的胜利》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五分册,本卷回顾了基督教会一千九百年来的历史,讲述了基督教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并在卷末复述了《圣经》最后一卷《启示录》中的故事。
  •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先是依附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道术、玄学,至东晋时与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合,影响遍及全国。当时,无论在文化或思想上,佛教逐渐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之中。特别是佛教深入到士大夫阶层,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东晋文人的诗歌和文学创作。东晋的玄言诗、山水诗、佛理诗中都可以见到佛教的宗教理想和佛学理论独特的思维方式。佛经故事丰富的想象力,佛教宣扬的神通变化尤其是当时流行的观音感应故事,为中国古典小说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拓展了新的叙事领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热门推荐
  • 步步生泉

    步步生泉

    撒得了小谎,吹得了小牛,吵得了小架,打得了小人,骂得了小街,说得了小段子……强大无比的女汉子因为旅行时发现了一个不该发现的秘密,被人一棍子敲回几百年前,重生成为一个小小萝莉。当水都没有得用的时候,你可能也不会去抱怨吃不饱饭了。什么什么,竟然将洞庭湖一起带来了?发达了发达了,从此不再缺水不说,洞庭湖那可遍地是宝啊……
  • 幸福女人必具的九大心计

    幸福女人必具的九大心计

    但如果没有一份可心的爱情,才会得到极大的满足。心比天高,幸福是女人的最大愿望,却命比纸薄。女人的漂亮并不是幸福的源泉,有多少美丽的女子,幸福是一种感觉,这样的奢侈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女人的幸福感,是从容。如果说女人是花,那么爱情就是它最好的滋养品,在爱的滋润下,所以就有了干的好不如嫁的好的说法。她们的花容月貌可能会换来养尊处优的生活,是女人心海里一道亮丽的彩虹,它折射到女人的脸上,呈现的是美丽,不费吹灰之力便赢得了一般女人拼却一生也未必得到的东西,是自信
  • 团头鲂规模养殖关键技术

    团头鲂规模养殖关键技术

    《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近年来,江苏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成绩可喜。我们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按照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探索农村文化建设新途径,引导群众不断提升文明素质。
  • 予你眠缠终老

    予你眠缠终老

    被闺蜜抢走初恋是什么样糟心的感觉,陈小佳最了解不过了。本以为可以携手到老的人,却没想到拐了个弯成了他人生中的最佳女配?稚嫩却深刻的感情却因为残忍的分手而消逝,却在爱情的落魄期却也让她发现身边一直被称为“渣男”的高子健,这个死皮赖脸一直缠在身边的人,一次次对她别有用心的付出和守护。重新被打开的心门突然遭遇意外,陈小佳不得不独自离开。兜兜转转四年,原来对的人,依然在原地等待……
  • 卑鄙的圣人:曹操1

    卑鄙的圣人:曹操1

    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无玄

    无玄

    一个身无玄脉,不能修行玄力的废物,为何却能手掌域外神兵,强收通灵神器,炼出造化神丹?为何会有各方势力争相拉拢,众多天之骄女投怀送抱?在他的身上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秘密?上古天庭的消失到底是意外还是阴谋?敬请期待一代无玄宗师的异世崛起之路!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绝色特工女神:狂傲枭妃

    绝色特工女神:狂傲枭妃

    前世无敌变异女特工,今生穿越变废材,遭人冷眼,被人鄙视!最最悲催的是,被逼嫁人惨遭羞辱!她闻人雅痛定思痛,绝境反击,掐坏男,灭小三,虐流氓,神挡杀神,佛挡灭佛!却没想到嫁的白痴王爷竟然是个腹黑货,对她情深一片,于是携手并肩祸乱天下,俯瞰江山断生死,指点春秋凌九霄!
  • 观念

    观念

    全球最畅销图书《致加西亚的信》的作者继《自动自发》之后的又一颠峰力作。一本改变人生和命运的必读书。 《观念》一书是从阿尔伯特·哈伯德众多著作中浓缩出来的商业思想的精华,书中洋溢着勤奋、敬业、忠诚、主动的“罗文精神”,强调转变观念才能改变一生,是继《致加西亚的信》、《自动自发》之后所有公务员和公司职员的又一必读之书。
  • 穿越之冷王的冰妃

    穿越之冷王的冰妃

    (【蓬莱岛】作品)内容简介:从穿越到这个家族开始,就注定了她要为自己的“亲人”洗冤。先是为母冲喜,出嫁到雪王府,再到母亲无原无故离去,却前无人去为她报丧。从阻拦她回家省亲,到秘密派人暗杀。这一切都只不过是一个人的野心!对她一见钟情的琴翼,却阴差阳错看着她出嫁。可是在看到她真容时,却狠心离开。不是她不够美,也不是他不喜欢她,而是她的容貌太熟悉。对她不闻不问的雪王,却对她暗生情素。因为一条不成规矩的约定,和自己的亲生弟弟如同熟人陌路。他们虽然都没为她针锋相对,但却是万古愁肠。青梅竹马的杨凌对她生死不离。三个相同容貌的人,一条血脉相连。命运的捉弄让她背负着数条血债,今生她欠人的太多。不为自己也要为别人讨回公道。怎能让他们一手遮天,逍遥法外?一场看似家族纷争,却隐藏着国家的命运。一场复仇计划,一个被命运摆弄的女子无形中成了整个阴谋的旗子。她是怎样反败为胜,扭转乾坤的呢?一场惊心动魄的阴谋,却在江湖掀起万层波浪。(以前的简介:悠岚月,容貌甜美,心却微凉。当找到可以依靠的人时,他们却因种种原因不能长相厮守。一句话,一个阴谋,她成了局中棋子。温柔的琴翼,对她处处的呵护。清秀的杨凌,对她默默的付出。玩世不恭的羽落,对她死心塌地。冰冷无情的雪王,对他舍心难忘。黄严,竹洛绵,刑沫......他,他,他,虽然都是她生命中的过客,但是却在他生命中掀起万层风浪。在经过生离死别之后,身上的淡淡樱香残流,但是她的爱情会属于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