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2100000009

第9章 中观学派所依的典籍(2)

要言之,此十义不出微妙、感果、庄饰三义:其(1)为体;(2)(3)(4)(5)(6)(7)为“相”;(8)(9)(10)为“用”。凡华而有华与实相隔相后者,或华与实同时者,故有感果、庄饰之分,微妙为行体感果,庄饰为行用;行布门是感果,圆融门是庄饰。因位之万行开敷,依其严饰佛果之义,故称之为“佛华严”,方东美教授在讲《差别境界与不可思议》时,首先提出此看法。《游心法界记》曰:“华者菩萨之万行也……华有生实之用,行有感果之能……”即此谓也。总之,《华严经》虽有如上重重深义,但要言之,因果交澈、理行无碍,故互为能严所严,镕融自在,而标之曰“佛华严”。换言之,“大方广佛”是标智也,本智则平等佛性;《华严经》者诠妙行也,妙行则本真德用。“大”言体报无外,蠢动贤愚皆所固有;“方”言教同法界,方正平等不迁不动;“广”者言用等太虚,周遍含容无所障碍;“佛”者即本智之果后;“华”者万行之因对果而言;“严”者因华庄严佛果,忘心遗照无严不严,然后福智十德圆满,乃证十身。《探玄记》云:“大以包含为义;方以轨范为功;广则体极周用;佛乃果觉圆满;华譬开敷万行;严喻饰并本体;经则贯穿缝缀,能诠之教等。从法就人寄喻为目,故云《大方广佛华严经》。”

总而言之,从《华严经》之经题上可分出法、喻、人、法、理、事、体、用、因、果等之种种差别,但其相对差别皆不过义门之别,而在其无尽缘起之法体上,则圆融无碍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以从《大方广佛华严经》七字所表示的一法界之法界,可见其中尽一切之义。

《华严经》在我国有三种译本,传说是龙树从龙宫里取出而流传世间,但从实际上说,现在的《八十华严》或《六十华严》是否全部都是龙树时代所有虽还不能判定,但《十地经》及《入法界品》已有了。从龙树著作中所引用的部分,及从我国译经史上支娄迦谶、支谦特别是到护法所译的多数“华严部”的经典可以推定,《华严经》的大部分在龙树以前已经成立了,因此其对龙树的大乘思想的发端是有影响的。《华严经》的立场,是唯心论。“三界所有,皆由于心”,“十二因缘分,皆依于一心”是《十地经》有名的文句。又如“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世界中,无不造是法。”

《华严经》与《般若经》,不用说也有很大不同的地方,《华严经》与《般若经》同样说法的地方也很多:《般若经》是立于妄心缘起的产场;《华严经》则完全灭却这妄心的空心,即在于清净心,是以一切世界为着眼点的。原始佛教的缘起观,始于无明而归结于老死。可是,佛陀既已打破无明而立于清净心(空心)的当体,自己为自己而观缘起,那缘起观在经过一度空之后的缘起,从所谓妙有的立场看,那个缘起,才真正是净心缘起,可说是含有这种思想的。以这种结果而开展的华严世界观,完全是泛神观;这种全法界,就是法身毗卢舍那的显现。即使在一草一木中,也可以说是全世界的反映;即使在一瞬一刹那中,也可说是包著永远。就此世界而言,它是以无限的缘起丝筋而维系着的,涉于时间空间的一切,无不是相互关联,虽一毫之微,也不是孤立的,真可说是无限庄严的一大建筑。如从中国的注释家的学术观点来说,就是所谓的“十重无尽”的缘起。明确阐示这一观点的,就是华严宗的“十玄六相”之学说。

总之,《华严》的立场,是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缘起观为基础,而把其扩至世界观的。只要将世界与法身同视,不管什么人,只要内心获得清净,都可以悟出这个道理。如在譬喻方面说明,是就名而为法身说法;而归着之处,终于仍从这解脱的一心所导出。如此,则真正以原始佛教缘起灭观为出发点,经过《般若》的空思想,终于到达无尽缘起观的至极之处。至于对《华严经》思想之剖析,可参阅拙著《华严宗简说》(巴蜀书社2004年版)。

(第三节)中观学派所依之《维摩诘经》

中观学派通预想的《般若经》与《华严经》,而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同时专欲立于高处而论破小乘的经典,那就是《维摩诘经》。依近来的研究,本经在我国先后汉译有七种之多,而最通行的是鸠摩罗什译本。这部经塑造了一个在家居士维摩诘的形象,他是佛在世时毗耶离城中的大长者,家庭资财无量,十分富有,在社会上有相当的地位,加上他是一位乐善好施持身严谨的人,在群众中有相当的声誉。他虽不是出家人,却遵守实践沙门的戒律;虽有妻子,却常修清净梵行;虽然居处在世俗的家庭和社会中,却不留念三界,常为一切众生说法,使无数人得到无上正等正觉。这从《方便品》中对他的介绍,就可以知道。

《维摩诘经》的主题说明宇宙观与人生观,如《佛国品》中庵园初会,明显的是示净土因果,以六度四摄为净土因,报应二国土为净土果。《方便品》中方丈初会,是示法身因果,“佛身者即法身也”,是明法身的果;“从无量功德智慧生”等,是明法身的因。这两品都是这样次第说明,因要先有国土,然后才有法身。为了劝人舍秽取净,显示净土因果;为便生死欣求佛身,所以次辨法身因果。以此二门总摄法门要义。

从《弟子品》到《入不二法门品》,都是说明人生问题的,亦即是人生观的多方面展开。《弟子品》是小乘人我执,以示人生问题;《菩萨品》是就大乘法我二执,以示人生问题;《问疾品》总明我法二空,示菩萨的大行,以期解决人生;《不思议品》乃就日常的生活,显示不思议的理性;《佛道品》是就净法明不思议的理性;《入不二法门品》依不二法门悟入不思议的理性。若以佛法理性说,破除大小乘的迷执,实践大行的菩萨妙行,就是修法身因,以此法身因,即得如来果。

《香积佛品》一方面就诸佛的日常生活,显示不思议的法性理体,以证前说的意趣,为众生与佛之所同具;一方面是明众香国土的如何?为净土的果德,成就八种所应修的行门,为生净土之因。这同样是说人生观与宇宙观的。《菩萨行品》则更明显地是说宇宙与人生的两重因果,因悟入不思议理性所成就的菩萨行,能做到一行一切行,无行不含摄其中,此所成就的菩萨行,不但为净土因,亦复为法身因。

《阿佛品》,维摩诘以一手断取妙喜世界,始真正的完成究竟人生。而这究竟人生,就是功德智慧所成就的清净法身。所谓法身妙果,现于妙喜世界,是法身果,亦是净土果,同样是表示宇宙观与人生观。因此,依《维摩诘经》所示而行,不但可得极为美满、理想的清凉世界,亦可究竟成佛而得彻底解决人生。

佛法所说的世界观,向来分净土与秽土。我们所住的娑婆世界是秽土,西方的极乐世界是净土。秽土不止一个,净土十方皆有。净土庄严受诸乐的理想世界,是佛教的理想世界观。本经不但在《佛国品》中阐明了唯心净土的要义,除《方便品》、《弟子品》及《菩萨品》没有明显地说到净土,其他各品,处处说到净土。《维摩诘经》所说净土,不专指某个净土,而说众多的净土,这就是下方佛土、上方佛土、余方佛土。初于庵摩罗园所说的释迦佛土,是属下方佛土;次于方丈室所辨的香积佛土是属上方佛土;后来于庵摩罗园所明的阿佛土,是属余方佛土。正因为该经重视净土,而特别告诉行者,怎样修行,如何实现净土,并强调“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的唯心净土要义。

《维摩诘经》为提示这些主题思想,其所采用的文学手法达到了如神之妙境。夸大的文笔描写了他的神通及辩才无碍。他示疾以招致佛陀派人去问候,佛陀首先派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前去,而舍利弗立刻禀白佛言:“我不堪诣彼问疾。”因为维摩诘是位无人不晓的大菩萨,去了不是寒喧慰问就算了事的,一定要论辩到高深的法义。因为舍利弗在林下静坐时,维摩诘突然来到,对其“宴坐”进行了不客气的批评,而舍利弗听到了批评之后,“默然而止,不能加报”,故不堪问疾。佛陀继之派神通第一的大目犍连,目犍连亦因昔日于毗耶离城之里巷中,为在家人说法,当然是说如来常法,如布施、持戒、升天等功德,本是很适应的,可是以诸居士的根机来看,不应说事相的人天法,亦不应说小乘法,而应说高深的彻底的究竟大乘佛法,以致遭受到维摩诘的批评,因之亦回答佛陀:“我不堪任诣彼问疾。”双贤弟子如此,其他的八位大弟子,都不敢去,他们每个人都向佛陀讲说自己被维摩诘批评而被难倒的窘迫场面,继之佛陀派弥勒、光严、持世等菩萨,而这些菩萨亦诉苦不愿意去。在《弟子品》和《菩萨品》中各自叙述被维摩诘批评的事例不同,问题不同,场面亦不同,而且维摩诘都是用深层次的佛理去批评他们,弄得他们个个都哑口无言。

最后,佛陀只好派文殊菩萨前去。于是,文殊菩萨、十大弟子、释梵天王、八千菩萨、百千天人,场面非常壮观。而维摩诘的居室“即以神通力空其室内,除去所有及诸侍者,唯置一床以疾而卧”。维摩诘的居室只有一丈见方,时舍利弗想,此小小居室,如此多的菩萨及大弟子众,“当于何坐”,维摩诘施展神力,使须弥灯王佛“遣三万二千师子之座,高广严净,来入维摩诘室。诸菩萨、大弟子、释、梵、四天王等,昔所未见。其室广博,悉皆包容三万二千师子座无所妨碍;于此毗耶离城及阎浮、四天下,亦不迫迮,悉见如故。”当三万二千高广庄严的师子座借来之时,维摩诘请文殊师利等就师子座。不过坐时,不可以平常身就座,“当自立身如彼”师子座一样高大方可坐上。其得神通的菩萨,听了维摩诘这样说,随即将自己平常的身体“变为四万二千由旬”的高度,然后安然地坐在“师子座”上。因为高度如此,身体不得不变为这样高。而诸新发意菩萨,由于修行未久,功夫不深,虽有神通,可是不能升上高广的师子座;至舍利弗、目犍连等诸声闻大弟子,虽说皆有神通,但亦不能升上这样高的师子座。舍利弗等,凭借自己的力量,也不能升座,维摩诘言:“唯!舍利弗!为须弥灯王如来作礼,乃可得坐。”于是新发意菩萨及大弟了,即为须弥灯王如来作礼归命,果然不错,凭借佛之威德力加被,各各“便得坐师子座”,由此可以看出二点:一是纯凭自己的力量,要做什么都做得到;二是单凭自己的力量不够,还得加上另外一种相助之力量,才能见功效。如念佛求生极乐,单凭自己微薄的智慧功德皆不能去,必须靠阿弥陀佛愿力摄受摘引才得往生。由于这个故事,所以丛林的住持和尚之居室,称之为“方丈”。

《维摩诘经》宣传大乘般若思想,批评小乘的片面性,故此,传统称之为“弹偏斥小”、“叹大褒圆”。如《观众生品》中所述的“天女散华”故事,当文殊与维摩诘讨论得正微妙之时,在维摩诘居士的“丈室”中,有一天女见诸菩萨、声闻、天人闻所说的妙法,便于室中显现其身,而且随即以天华缤纷而下,散到诸菩萨及诸弟子身上,以为供养。其华飘至诸大菩萨的身上,随即皆堕落到地上,没有一片留在他们的身上。可是飘至舍利弗等诸声闻大弟子身上,便黏着不堕地。声闻大弟子们看到华在身上不堕,有点感到不好意思,于是就运用自己的神通力,设法除去身上所有的华,可是尽管用尽自己的神通力,仍不能令华离去。于是引出天女与舍利弗一翻妙趣横生的对话:

亦时,天问舍利弗:“何故去华?”答曰:“此华不如法,是以去之。”天曰:“勿谓此华不如法。所以者何?是华无所分别,仁者自生分别想耳。若于佛法出家,有所分别为不如法,若无分别则是如法。观诸菩萨华不著则,已断一切分别想故……”

更为有趣的是,舍利弗与天女经过一番理论的辩论后,知道她确是一位了不起的女人,于是问言:“汝何以不转女身?”舍利弗的这一问,所含的道理,是因为平常所说的女人业障深重,如中国民间说的:“男女相差五百劫”,是即显示女子不如男子,想要堂堂正正的做个男人,还要修五百劫才有可能。假使一个众生,业障转,善根厚,智慧高,就不为女,如色界及无色界就没有女性,是即显示天的程度高一层,又以成佛都是以男人身成的,可见一般世人的想法,不是没有道理的。舍利弗本着世俗的想法,突然问天女为什么不转女身,想难倒她。天女很有趣地回答:你以为女人不好吗?可是我自从在这室中十二年来,寻求女人想,根本了不可得的,既不知何为女人,又知何为男人,找不到身相的决定性,试问当何所转?亦转个什么?一个人的身形及至生理组织,一切都是无决定性的,时刻都在变化的过程中,佛法亦没有说那种烦恼是女人特有的。所以女人之所以为女人,并没有女人的决定性可得。当知不论是男是女,都不外乎是因缘和合的假名,除了和合的假相,既没有女相可得,亦没有男相可转。说明了上述的道理,天女为了教育舍利弗的“重男轻女”思想,再举事实来说明。即时运用她的神通力,“变舍利弗令如天女,天自化身如舍利弗,而问言:‘何以不转女身?’舍利弗以天女像而答言:‘我今不知如何转天变为女身?’天曰:‘舍利弗!若能转此女身,则一切女人亦为能转。如舍利弗非女而现女身,一切女人亦复如是,虽现女身而非女也。’是故佛说:‘一切诸法非男非女’。”从而批评了小乘的偏执,宣传了般若的空性。

《维摩诘经》是在《般若经》的系统上发展起来的一部分大乘经典之一,这些经典,既不赞成以“有”为“实”,亦不同意执“无”为“真”,而倡导“中道”。即否定世俗的一切,尤其是世俗中最不干净的那部分。然而,又以圆融的方便告诫佛弟子,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具体地要求“空观”理论服从社会实践上存在的需要。在东晋时,就把此经看成是阐发佛理的最高准绳。僧肇曾评说:“予始发心,启蒙于此,讽咏研求,以为喉衿。”(见《毗摩罗诘提经义疏序》、《出三藏记集》卷八)这是把该经作为佛教理论的读物。僧肇在《维摩诘经序》又说:“大秦天王隽神超世,玄心独悟,弘至于万机之上,扬道化于千载之下,每寻玩兹曲,以为栖神之宅。”这里只为《维摩语经》是国君当作推行“圣治”,宣扬“道化”的法宝。鲁迅先生曾经指出,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学士都有三部书,即《论语》、《老子》和《维摩诘经》。到了唐代,在士人中还十分流行。本经对我国净土宗的理论建设起过巨大的作用,对中国禅宗的形式,也有着重大的贡献。《维摩诘经》之所以受到僧俗的普遍欢迎,与本经的主人翁维摩诘有直接的关系。如果说《般若经》类反映的是应该如何从出世间回到人间,因而弘扬了昙无竭这样的出家菩萨的精神。那么,《维摩诘经》就是反映出佛教徒应该如何把处世间当作出世间,从而创造了维摩诘式的在家菩萨形象。

同类推荐
  • 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道教是地地道道的汉民族的心灵救治良方.是漂泊无依的灵魂的精神家园。本书通过选取道家最为经典的故事.呈现丰富的道家智慧,揭示人生的种种奥秘,引领读者在最短时问里更新为人处事观念.助你走上成功道路.开创全新人生。
  • 圣经故事:爱的胜利

    圣经故事:爱的胜利

    《爱的胜利》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五分册,本卷回顾了基督教会一千九百年来的历史,讲述了基督教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并在卷末复述了《圣经》最后一卷《启示录》中的故事。
  • 圣经的故事

    圣经的故事

    《圣经》是人类历史上一部独一无二的书。它由不同时代的人用不同的语言写成,却极其贯通;它遭到无数的怀疑甚至诋毁,但最终它作为圣经经典的位置却丝毫没有动摇;它不是单纯的文学书、哲学书或历史书,但它是很多文学作品的源泉,哲学家不断地引用和讨论,它对犹太古史的详尽记载也远远超过其他民族的古史书。《圣经》是人类的伟大遗产。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本书着重从文化角度探索中国佛教的内容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先是从佛教的历史、典籍、教义、仪轨制度和寺院殿堂多个侧面,阐明佛教构成诸要素,以揭示佛教作为文化实体的基本内涵。然后着重从政治意识、伦理道德、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民俗六个方面,探索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关联,以阐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规律。内容充实,雅俗共赏,为读者提供了解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是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入门书。
  •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用“文如其人”形容南怀瑾先生恰如其分。他的为人如同他的文章,朴素而雅致,随和而亲切,于平凡中自显不凡,他的文章如同他的为人,文学而多连,杂采而博贯,于随适中自见精神,人文合一,正是大师境界。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有间书坊

    有间书坊

    他家世显赫,天资不凡,十四岁即任弘文馆待诏,是别人口中的天之骄子,却偏偏远离官场,独居杭州,不与人往来;她是芥堂掌舵人,金牌女书商,看透世情,身负振兴家业之重任,却活在家族遗传病的阴影中,人生一片黑暗;一个外表风光无限,内里却早已尝尽孤独,有着不为人知的过往;一个看似世故而坚韧,实则天真而柔软,害怕有天成为旁人负累;当面冷心热、傲气十足的他遇上冷若冰霜、孤僻强势的她,他的世界有了伴,而她看到了未来。
  • 玉颜局

    玉颜局

    大致内容是穿越来到宋末元初的一个商贾人家,作为这家人的侄女,寻找因果、寻求爱情、解析轮回、探求人生意义的一部多卷小说。小说将分骗子入宫记、逼婚重生记、智斗小三记、姐弟畸爱记等几部分卷故事来讲述小说的中心思想。第一卷故事流程穿越到大明成化年间的女子,误以为自己就是一个民间的女骗子,经过数个布局解套不小心进入皇宫,人生的意义在哪呢?爱情的根本又是什么呢?笔者以为世间讲究轮回因果,冒名顶替成为万妃,经历后宫里风雨,但一定要注意做人起码要学会谨慎和收敛,发现真正的万贵妃后,为了探求自己来到这里的根源,这就是轮回的概念。对于女主来说,见到家里的每个人的嘴脸,选择胡公子后却遭遇到异族攻击而城破,毕竟当你觉得自己风光无限的时候,自己也被二叔乐府城以保全名节为由吊死。再次重生在这个时代,化身为乐家里的庶女,本书讲述一个女子数次穿越古代,巧妙躲开亲事和各种纠葛。本部小说涵盖多种古言题材,掀开自己与爱情、男人们的溯源。与铁木真在城里偶遇,逃离开大城后,也许就将会是你最倒霉的时候,被高富帅的白丁诳进中都。她巧借令箭除掉陈记和金公子为嫣儿报仇,设计搞垮乐府城将娘亲素巧扶正;对于白丁与铁木真的爱情选择犹豫不决,为了幸福应该争取属于自己的东西,人生最为得意之时却未防住小人的加害而再次命丧黄泉。是笔者对于古言小说的一种尝试、或者叫创新。第二卷故事流程第三卷故事流程讲述女主变成一个没有家底、没有势力、没有样貌的三无普通女子,再同各方面都优于自己的小三争斗中,包括宫斗、宅斗、种田、攻心、阴谋、推理等各种方面的大杂烩,利用自身魅力,巧用计谋,一切结果都有其成因,取得尊严,然后摒弃渣男的故事
  • 说话,把握好谎言的尺度与实话的分寸

    说话,把握好谎言的尺度与实话的分寸

    谎言有时是有益无害的。但是,说谎要讲原则,仃尺度,切不可事事说谎,处处说谎,那样自会付出代价。 说实话要讲技巧,不懂变通,直来直去,赤裸裸的大实话最容易伤害他人。会说话的人不会直话直说,他们善于以迂代直,或委婉,或间接,或含蓄,曲径通幽地把实话说出口。为了自己,为了别人,一定要把握好说实话的分寸。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经典成功之道:用人之道

    经典成功之道:用人之道

    本书从用人的角度出发,以特有的轻松和风趣睿智讲解了成功的道理及方法。
  • 居里夫人传(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居里夫人传(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居里夫人传》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也介绍了其丈夫皮埃尔·居里的事迹,并着重描写了居里夫妇的工作精神和处事态度。全书文字生动流畅,一出版就深受读者欢迎,被译为27种文字在世界上发行。
  • 腹黑暗帝逆天妃

    腹黑暗帝逆天妃

    他是强大恐怖的黑暗之王,她是囧囧穿越的盗墓强者。当两个极品相撞,整个大陆注定风起云涌,囧事连连。“女人,嫁我,娶我,二选一!”她坏笑连连,满眼算计,“我只喜欢躺着不会说话的……尸体。”男人闻言,邪魅一笑,倏然搂着她跳入棺中,“这样更好,我们连拜堂都省了!”【本书原名嫡女风华:腹黑暗帝盗墓妃】
  • 阿拉德之剑

    阿拉德之剑

    阿拉德历1004年,鬼剑士米狄·阿思雷克斯终于死在了冒险的征途上,然而,在他的心脏停止跳动之前,寄宿于左臂的鬼神却爆发出神秘的力量。再睁开双眼,他回到了二十年前,此刻,格兰之森的大火尚未燃起,德洛斯帝国的入侵尚未开始。一切重新开始,他决意弥补所有遗憾,追逐梦想,踏上不一样的极道强者之路。新建书友群:220773465,欢迎加入!【创世中文网DNF征文大赏冠军之作,欢迎鉴赏!】
  • 著名交响曲欣赏

    著名交响曲欣赏

    本书文字浅显易懂,并包含了一部分曲谱,能指导读者怎样去了解欣赏一部交响乐名曲,其中包含了交响乐名曲的评论与指导性欣赏。适合大众阅读,《著名交响曲欣赏》定位为交响乐知识普及型书籍,收集了各种世界闻名的交响乐名曲,并对其进行了讲解与分析,阅读价值高。,以及名曲诞生的历史,以及音乐人创作的背景、故事等。其中囊括了巴赫、莫扎特、贝多芬、李斯特等的许多世界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