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2100000010

第10章 中观学派所依的典籍(3)

《维摩诘经》的立场,主要虽以般若为背景,但与其在消极方面主张“空”,毋宁把一切在妙有方面肯定下来,为其特色。因而从宇宙论的立场看,本经与《华严经》相通的地方很多。《维摩诘经》的立场,在世界观方面,与其建设观照的净土,毋宁以人的人格而即于实际生活,发现佛道的所在。如从本经不异议解脱的立场说:人的生活,就是真如的显现;差别的世界,就是清净的国土。因而既说要修学佛道,那就不一定要隐退于无人烟的地方。不舍道法而就那样的行于凡夫之行,不断烦恼而就那样的入涅槃,是为坐禅,住于直心、深心、菩提心,那就是道场。真正的佛道,并不如小乘人在于隐遁舍离之处,反而他们在所谓烦恼、所谓业中,发见佛种的所在。如利用污塘而使生出莲华一样,即烦恼而见菩提,是《维摩诘经》的立场。作为那真意的所在、我执我欲,是自然态,虽是烦恼,然潜于我执我欲内部的,可以看出佛性或菩提心的存在。从而指导、净化我执我欲,真正的理想生活就被打开。如此从《般若经》的立场,虽然自然地达到这种境地,但传统的所谓小乘人是断不承认的。于是《维摩诘经》为主张这样的立场,以维摩居士虽住尘世,而远超于世俗,使其纵横地发挥光大人格的作用。尤其是以舍利弗为中心,暴露声闻十大弟子的无力、无见识,为其本经结构上的最大特点。这如从小乘的立场说,如舍利弗是声闻的理想人物,为贬抑声闻,特对那理想的人格,加以激烈的攻击,暗示在俗信者向传统佛教者的反抗运动。这在了解当时自由佛教运动的空气上,可说有极重要的意义。

同时,还应该提到《首楞严三昧经》,与《维摩诘经》以异曲同工的方法出现。由三昧之力,欲发挥不思解脱力的功用,是《首楞严三昧经》的特点。佛教,特别是大乘佛教,虽说有种三昧,但最有力的三昧有二:一是首楞严三昧;一是般若三昧(即诸佛现前的三昧)。其中,般若三昧以在定中见佛为三昧的特相。首楞严三昧简而言之,修治其心,便如虚空一样的明净,为此三昧的特征。据说是在菩萨十地完成后始能达到的三昧,而达到这三昧时,就于其中含有一切的三昧了,可得营造无碍自由的活动。《首楞严三昧经》实举这三昧的功能,至有一百条之多。由这三昧,不分在家、出家,没有不同的;不管在村落、兰若,亦无区别的;亦不分男的、女的一律平等;终能入涅槃而不舍生死的自由之分。这是《首楞严三昧经》竭力主张之处。其规模完全是《维摩诘经》的,唯不相同者,把一切归结于首楞严三昧的这一点。

(第四节)中观学派所依之《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从经题到全经的组织结构,都以譬喻连贯而成。这是一部很重要的经典,我国古代僧人对这部经十分重视,成为天台宗依据的主要经典,并称为“经中之王”。从般若思想出发的大乘经典,经过《华严》、《维摩诘语》、《首楞严三昧》等经,而渐次在妙有方面的开展。从对人的关系上讲,除《般若经》为通三乘的经外,其他不管那一部经,都是以菩萨为其正机,而排出声闻、缘觉二乘的态度。这在贯彻佛教新立场的必要上,是不得已的事情。然如此勉强的贯通一切,则大乘佛教终于仍是特殊阶级的专有物,欲使一切众生向于佛乘,而不背于大乘佛教本来的使命,这样含有觉醒二乘,欲使一切归如于一佛乘的,则是《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是如来开权显实的极谈,畅显究竟一乘的大法,全经二十八品。其中《方便品》、《安乐行品》、《如来寿量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四品,为最重要的四品,而且各自代表了一个特殊的意义。《方便品》是显示学佛行者正式开始发心。发心就是动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先有动机的,在佛法中,行者究竟走那条路,就得看行者现在发什么样的心。佛说法有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前二者称小乘,后者为大乘,大乘佛法以发菩提心为主。《安乐行品》是显示行者由发心而进入如法修行。修行就是实践。在这一品中有很好的启示。根据修行,《如来寿品》则显示出行者由实践佛法而证得最高无上菩提。《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则显示出行者所证得的无住大般涅槃,所以能不住生死不住涅槃地度济众生,观世音菩萨为学佛行者作出了“大悲”的典范,是无住大般涅槃的最好说明。以一个学佛行者来说,这就是发心、修行、证果的三大次第。只有大乘佛教所讲证得的极果,有大菩提果与大涅槃果二种,所以分为《如来寿品》与《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妙法莲华经》根据上述四品为骨干,以火宅、穷子、草药、化城、系珠、轮王髻珠、医子七个譬喻,敷演二十八品,以“妙法莲华”四字为经题。据说天台智者大师单讲一个“妙”字,就讲了“九十天”,成为中国佛教史上脍炙人口的讲经佳话,誉之为“九旬谈妙”。其实,妙法之“妙”,梵语为Sat、Su、Maniu,分别音译为萨、苏、曼乳。意为不可思议、绝待、不能比较者。无法比较不可思议之法,称作妙法。这法,梵语为Dharma,音译达摩,义谓“通于一切”。即宇宙万有,无论有形无形,情与非情,生灭与不生灭等都叫做“法”。也就是世间法出世间法,有漏法无漏法,有为法无为法,凡夫法圣人法,无不包括在内,归纳起来,就是心法、众生法和佛法三大类,不论那一法,都极为微妙。所以称为妙法,即心法是妙,众生法是妙,佛法亦是妙,各别而说固然妙,三法无有差别更妙,所谓“心法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正是此意。

所谓心法妙:万法唯心,心生万法,一心总为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等十界迷悟之所依。迷则心是众生;悟则是心是佛;迷则分别凡圣,十界缘起,事理乖廖;凡圣都非,缘起性空,即事即理,事理融通,自在无碍。所以经云:“诸佛解,当于众生心中求。”所以说心法妙。

所谓众生法妙:众生不了真如法一,起无明妄惑,造有漏诸业,感生死苦报,这惑、业、苦三道,就叫做“众生法”。在众生法中,却覆藏着他从不改变,未曾觉了而本具的佛性,一旦遇佛法因缘,便能悟入佛之知见,觉所未觉而还其本来。

所谓佛法妙:佛的妙法,广说无量,大约有三:(1)所得法妙,如经所云:“无漏不思议,甚深微妙法,我今已具得。”(2)所知法妙,亦如经云:“如是大果报,种种性相义,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事。”(3)所说法妙,亦如经云:“无量众所尊,为说实相印。”这三法按其次第,即理法聚、智法聚、功德法聚的法、报、应三身,一一皆妙,赅尽佛法无遗,所以说是佛法妙。

据此,心为佛及众生之总,佛及众生为心之别;总者总其别,别者别其总;如是心、佛、众生,互摄互融,实无差别,所以叫做“妙法”。而妙法之所以为妙,还有二义:(1)相待妙。对粗说妙,叫做相待。《法华义疏》说,以今日法华的妙因妙果,与昔日诸教的粗因粗果相待为论。《法华玄义》说,以今日法华满字之妙,与昔日鹿野苑半字之粗相待为论。例如,常待无常,无漏待漏,等等之例,皆可推知。这就叫做相待妙。(2)绝待妙。非对粗说妙,叫做绝待。为实施权,开权显实,权实相即;从本垂迹,开迹显本,本迹不离。如是泯三归一,泯迹归本,佛法界外,更无他法与之相对,无可名妙,强名绝待。因此,古德解说“妙法”,或说妙法为“非三非一,非大非小”;或说妙法为“圆融三谛”;或说妙法为“十如权实”。然而经云:“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妙法不论横说、竖说、尘说、刹说,终非言说之所能及,这就叫做绝待。

莲华是个譬喻词,妙法难解,言语道断,利根上士,可以不假譬喻,即名理解;而中下根之人,就须用譬喻来解释,所以世人喜欢用莲华来譬喻难解的妙法。《妙法莲华经》由称“法华七喻”的七个譬喻故事敷演,何以取莲华为经题譬喻?依天台宗的判别,将全经二十八品分为二大部分,即迹门与本门。前十四品讲的是迹门。所谓迹是示迹的意思,即释尊于久远前成佛后,常在各世界中示现教化众生,凡佛所示现的,都名为迹。在教理上开权显实,叫做迹门。迹是从本而来,从本垂迹,当然不是根本。《梵网经》说:“吾今来此世界八千返,为此娑婆世界,坐金刚华光王座……”就是约垂迹而说的。故《法华经》说:“自从是以来,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教化,亦于余处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导师众生。诸善男子!于是中间,我说燃灯佛等,又复言其入于涅槃,如是皆以方便分别。”亦复是迹非是本。

本,是根本的意思,从根本上看释迦牟尼,释迦牟尼很早就成佛了。据《如来寿量品》中说:“一切世间天、人及阿修罗,皆谓今释迦牟尼佛,出释氏宫,去伽耶城不远,坐于道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善男子!我实成佛以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譬如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有人,抹为微尘,过于东方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乃下一尘,如是东行,尽是微尘……是诸世界,若着微尘及不着者,尽以为尘,一生一劫,我成佛以来,复过此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故后十四品,在佛身开迹显本,故称本门。

《妙法莲华经》不仅经题的譬喻性很浓烈,全篇提示的“会三归一”和“藉权显实”、“开佛知见”与“诸法实要”,从对佛菩萨的尊崇到法师的供养,四安乐行与顿渐等主题思想,以七种妙趣横生的譬喻来表达。譬者,比类也;喻者,晓训也。因道理深奥,人难以明白,故举出一比喻,寄浅训深,使人容易明白。《方便品》中直说开权显实,会三归一,上根之人闻而便悟;中下根之人闻犹未达,故须举喻以明。《法华文句》云:“大悲不已,巧智无边,更动树训风,举扇明月,使其悟解,故言譬喻。”“法华七喻”即:

(一)火宅喻,出自《譬喻品》。火,比喻五浊、八苦等;宅,比喻三界。谓三界众生为五浊、八苦所逼迫,不得安稳,犹如大宅被火所烧,而不能安居。《法华经》出现在印度佛教大小乘激烈斗争的时期,它以大乘的立场,力图调和大小乘的矛盾,用大乘的观点去汇融小乘。经中称释迦牟尼佛曾经宣说过声闻乘、缘觉乘等小乘佛法,也曾经说过大乘菩萨乘佛法,但都是针对一定对象,一定条件说的,不是最高圆满的佛法。最圆满的佛法应是佛乘,从而主张“三乘归一”。《譬喻品》就是据此道理而设喻,说有一个长者,他有三个儿子。有一天,房子突然着火,烈火冲天,眼看三个儿子要被大火吞没。可是,三个孩子年幼无知,还在那里嬉戏玩耍,一点儿没有察觉正在逼近的威胁。长者在房外大声呼喊,叫他们赶紧出来,可是他们不相信火能烧死人,都不出来。长者无奈,大声喊:你们快出来吧!我这儿有一辆羊车、一轮鹿车、一架牛车,谁出来谁就玩。三个孩子一听有车玩,便从房内一拥而出。长者见孩子们得救,欣喜异常,便给每人一辆七宝大车。《譬喻品》用羊、鹿、牛三车譬喻声闻、缘觉、菩萨三乘,认为前三乘都是为了让人从生死轮回的烈火中摆脱出一种方便说教,只有佛乘才能真正导人进入涅槃。

(二)穷子喻,出自《信解品》。谓二乘人无大乘功德法财(即六度万行)得以庄严;犹如贫穷之子,缺乏衣食之资以活身命。《妙法莲华经》之《序品》乃研究本经之因缘,《方便品》示以权巧方便,教化众生。为了进一步让众生明了教义,佛陀继之说了《譬喻品》。然而疑则非信,执则非解;中根之人于法说中的为一说三,会三归一之理,疑而不信,随执三为实,一为实无。故此,佛于《信解品》讲了“法华七喻”中之第二喻,即“穷子喻”。故事说长者有子,然以年幼即流离失所,不知自己之出身,后辗转浪迹至长者家,见府第之豪贵,心大恐怖,欲疾走而去,长者一见便识,设施种种方法,收为嗣子,以令自觉。佛陀说此喻,旨在增强众生之信念,所谓“信为道原之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佛法大如海,唯信可入”。同此可见信念之重要性,可说是入佛法之门。疑除则为信,执破则为解,以此“穷子喻”而达疑除执解。

(三)药草喻,出自《药草喻品》。药草,比喻三乘人之根性。草有小草、中草、大草三种,依譬喻天人、声闻缘觉、藏教菩萨。草药虽有大中小不同,若蒙云雨沾润,缘能敷荣郁茂,治疗众疾。以喻三乘之人,根器虽有高下之别,若蒙如来法雨润泽,则能成大医王,普度众生。《譬喻品》明如来说教;《信解品》是中根领解;今此《药草喻品》是如来述其领解之谬,进而更显佛德的无方大药。

(四)化城喻,出自《化城喻品》。环筑土石,以防寇御敌,名曰化城。化,是从幻化而来,不是实有的;此城本无,变神而有,故称“化城”。《化城喻品》乃“法华七喻”之第四喻,以喻涅槃能防止见思之非,御生死之故。谓如有人欲至宝处,在中途懈退,聪慧之导师,权化作城,使之暂为止息,然后令其得以至宝所。以喻二乘人初闻大教,中即忘失,而流转生死;故佛陀权设方便,令其先断见思烦恼,而证真实涅槃,以为苏息,而后至究竟之宝处(比喻实现之理,即指究竟大涅槃)。

(五)系珠喻,出自《五百弟子受记品》。此喻讲:有人至亲友家醉酒而卧,亲友以宝珠系于其衣中;而不知不觉,自受贫苦。后经亲告之,乃得宝珠,衣食受用无极。此喻二乘之人,昔于大通佛行,曾植大乘之种,然为无明所覆,未能觉了,后由如来方便开示,乃得证大乘之果,利乐无穷。

同类推荐
  •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本书通过通俗的文字和200多幅漫画和插图, 介绍了梁漱溟对传统儒家文化的体认和研究, 兼及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人生实践, 是一部引导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并启发读者思考人生问题的入门读物。
  •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收录了胡适论述中国佛教及禅宗的文章。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然而,说到对佛教和禅宗的研究,作为研究中国思想史的大学者,胡适先生的通彻见解,是无人能出其右的。他的开创之功,至今仍然影响着世界研究佛教禅宗的学者们。全书对于佛教禅宗的传播、流布,以及对于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严谨细致的研究。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106岁高寿的本焕长老,在清明节前安详化归而去。总结他的一生,刺血写经、燃臂孝母;忘身求法、建寺安僧;弘法利生、行愿大千。世界浮躁,如何静定?生活的节奏那么快,烦恼那么多,如何解脱?对待名利财富,如何看淡、善用?对待生死,如何超脱?本焕长老给了一个答案:看得开,放得下。
  • 禅修与静坐

    禅修与静坐

    蒲正信居士性情淳和,深具慧根。平常爱钻研佛学、医学、武术,自皈依三宝后,尤好禅学和静坐。她的近作《禅修与静坐》一稿,我阅读后,深感她能将正信、正见与修持相结合,有一定成就,值得高兴和赞扬。
热门推荐
  • 美人卷珠帘

    美人卷珠帘

    【广西师大出版社策划出版】珠帘秀,一代名伶,风华绝世,色艺双全。有人说她与号称梨园领袖的某男甲是未婚夫妻,有人说她与翰林学士某男乙是知心爱人,也有人说她与一位神秘小道长丙过从甚密……她蠕动着花瓣一样的嘴唇,娇羞地辩解道:“不是你们想的那样,我们只是好朋友啦。”……请看一位古代女明星的成长与情感故事。我的另外两本完结书:《极恶皇后》,《砚压群芳》
  • 迷失威尼斯

    迷失威尼斯

    《迷失威尼斯》集合了托马斯·曼早期杰出的关于艺术与艺术家的小说《迷失威尼斯》、《托尼奥·克律格》、《特里斯坦》等四部中篇小说。追寻美,追求爱,期盼逃离现实的藩篱,渴求外在世界与内心的平衡等等都是艺术家们永恒求索的话题,在《迷失威尼斯》中,或许会有一些新的答案。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远古修真者在现代

    远古修真者在现代

    他们曾经是远古时代一群法力无边的神,他们也有战乱纷争,他们以拯救天地劫难为己任,因为“天心”和“天魔之心”的缘故,他们穿越了过去未来和异世空间,他们和今天的人间僵尸之间产生了穿越时空的爱情,他们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找不到工作,远古的神,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身边,时时都在发生着许多穿越的事,只是,我们都未曾发觉,面对使命与离奇的爱情,远古之神又将如何抉择?
  • 佳肴记

    佳肴记

    周佳肴被嗜赌的舅妈推了一下,两眼一翻成了鬼。她百思不得其解,她活着的时候,好歹也是个喜欢打抱不平,见义勇为的好人,这样的人死了以后不是该上天堂的吗?怎么她死了以后却下地狱了呢?什么?你说抓错了?纳尼?再也回不去了?周佳肴仰天长啸,我的私房菜馆怎么办?我的爱情怎么办?阎王爷发话了,一切好商量。周佳肴望着小心翼翼赔着笑的阎王爷,开始了算计。重生可以,我有条件!我要金手指!我要发家致富!我要一生只爱我一个的有情郎!(本文是种田文,加入适量宅斗,架空历史。恕恕有百万完结小说,坑品有保证哦。)分享书籍《...
  • 聊斋志异(青少版名著)

    聊斋志异(青少版名著)

    《聊斋志异》多取材于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鬼狐花妖的世界,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所以说,它既是一部“搜抉奇怪”、“ 事涉荒幻”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又是作者“触时感事”、“以劝以惩”的孤愤之书。“蒲松龄神鬼狐妖画苍生,驰想天外的志怪,是沧海桑田的人生,人神交往,人鬼交替,人妖转换,花妖狐魅异化为芸芸众生,构成聊斋最和谐的美。《聊斋志异》成为集志怪、神话、寓言于一体的小说宝典。”《聊斋志异》一书,历代多有评议。由于其深度、广度、明晰度都大大超过文学史上的同类作品,所以清代思想家陈廷机称它是“空前绝后之作”。
  • 大秦王朝4

    大秦王朝4

    大秦王朝作为时代精神汇集的王朝,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的强势生存精神。中华民族的整个文明体系之所以能够绵延如大河奔涌,秦王朝时代开创奠定的强势生存传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本部丛书中,我们立足传统史学,借鉴正史的观点,以期全面解读大秦王朝的历史,给青少年朋友奉上一道不可多得的精神盛宴。
  • 邪恶懒散小太后:皇家有妖孽

    邪恶懒散小太后:皇家有妖孽

    “喂!说好了君子动口不动手的,更何况我还是你的皇祖母。”她大喊。某妖孽露出一脸奸笑,嘲讽道:“‘皇祖母’哈?孙儿从来动口不动手的。”“……滚”,妖孽一张欠揍的脸嘻笑着凑到眼前,“‘皇祖母’,孙儿可是君子?”“……”半晌儿,宫城中爆出一声怒喝:“苏祁帧!!!你个混蛋!!!”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一场落花

    一场落花

    女主角杜雨在他乡遇上了初中时暗恋的男生,为了能得到优秀的他的青睐,没有文学细胞的她去参加校文学社,却在无意中得到了主编的悉心照顾和教导;球赛上在强悍对手面前,她和自己的团队努力的意志也赢得了情敌的敬意。期间,她经历了入社退社风波,但是依然努力向上;年少无知的她也曾伤害过一份美丽的友情。经历过表白被拒,友情大考验,中毒风波。她与好友何语嫣、夏菲菲对友情爱情有着不同追求和态度。与笔友顾宇有着别人不能理解的纯真的友情,却在一次远途约会中,把所有的美好都破坏了。在短短的几天里她经历了一生中也许都不可能遇到几件的事,远途赴约却被自己所信任的朋友放鸽子;父母离婚;流言蜚语的恶意中伤;好朋友的孤立;所爱的人的不信任;好友也在这时被发现生重病,危在旦夕。当她不知该何去何从的时候,对她伸出援助之手的人却是那个情敌,然而在打算开始新生活的路上,遇上了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