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2100000008

第8章 中观学派所依的典籍(1)

(第一节)中观学派所依般若经典

中观学派所依的经典很多,择其主要有五经:《般若经》(主要是《摩诃般若(大品)经》)、《大方广佛华严经》、《维摩诘经》、《妙法莲华经》、《大般涅槃经》。

在诸大乘经典中,最原始且最根本的是《般若经》。般若代表空的思想,是原始佛教缘起观的结论,是对部派佛教发展的种种空观的总合,一切大乘经典的人生观、世界观都是建筑在这上面的。《大正藏》中《大般若经》及其别出经以及其他支派般若经典在内,约有四十二部七百七十六卷,总称为“般若部”。藏文大藏经于《甘珠尔》亦别立般若部。般若部乃大乘佛教五大部之首,汇集阐说般若波罗蜜深理的经典,总称为“般若经典”(旧译为《般若波罗蜜经》,新译为《般若波罗蜜多经》)。其种类繁多,如《大品般若经》、《小品般若经》、《大般若经》、《般若心经》、《金刚金经》均属之。关于般若经典之弘通,在印度方面,于佛陀入灭五百年顷,《小品般若》盛行于印度北方,以须菩提为说法主,舍利弗亦常出座说法。其后《大品般若》成立,舍利弗与须菩提互究空理。《文殊般若》则以文殊、迦叶为主。约于佛陀入灭六百年顷,大品诸本广为流通,自此以后,未经几时,诸本品类系部成立。

般若部乃《大藏经》中最大部之经典,约占全部经典三分之一,而般若部中最大的经典是《大般若经》,占般若部之四分之三,其余四分之一则为《大品般若》、《小品般若》、《金刚般若》等经。“般若波罗蜜”,意即“通过智慧到达彼岸”。

《大般若经》(全称为《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旨在说明世俗认识及其面对之一切对象均属因缘和合,假而不实,唯有通过“般若”对世俗真相之认识,方能把握真理,达于觉悟解脱之境。它不仅为中观学派之理论基础,亦为整个大乘佛教的理论基础,是诸部般若经之集大成者。全经共有四处十六会六百卷。四处,系指佛陀宣说本经之四个处所,即:王舍城鹫峰山、给孤独园、他化自在天宫、王舍城竹林精舍。十六会中,第一、三、五、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等九会为玄奘新译,其余七会为重译。

第一会共七十九品,凡四百卷。此会详述般若观之开阐与习行、菩萨之愿行进趣、般若之甚深殊胜,叙说诸大弟子、诸天、释梵之供养、赞叹因缘及受持一句之广大功德,由常啼、法涌二菩萨受般若之因缘,说明听闻般若波罗蜜甚为难得。据《法苑珠林》卷一〇〇、《开元释教录》卷十一等所载,第一会之梵本共有十三万二千六百颂,根据《大正藏》之校对,梵本有六章七十二品,内缺常啼菩萨、法涌菩萨、结劝等三品,其余诸品之开合与汉译本相异处颇多。西藏译之各版本,亦多同于梵本,惟奈塘版中具有常啼菩萨等三品,而共计七十五品。

第二会共有八十五品,凡七十八卷。与第一会相较,文略而义同,各品之废立亦异,并缺常啼菩萨等三品。相当于现存之梵文二万五千颂般若,《法苑珠林》卷一〇〇、《开元释教录》卷十一等,亦载有梵本二万五千颂。西藏译本分为七十六品,内有常啼品等。另据西明寺玄则所撰第二会《序》等所载,西晋无罗叉译之《放光般若经》二十卷、竺法护译之《光赞经》十卷(缺后半)、姚秦鸠摩罗什译之《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大品)二十七卷等诸经,皆为此会之同本异译。

第三会共有三十一品,凡五十九卷。其旨趣虽与前二会相近,而诸品之开合不同,亦缺常啼、法涌等三品。据《法苑珠林》卷一〇〇、《开元释教录》卷十一载,第三会梵本有一万八千颂。相当于西藏译一万八千颂般若,西藏译本共分八十七品,内有常啼菩萨品等。

第四会共有二十九品,凡十八卷。其大旨虽与前三会相同,文字则颇见省略。据玄则第四会《序》、《法苑珠林》、《开元释教录》等所载,后汉支娄迦谶译之《道行般若经》十卷、东吴支谦译之《大明度经》六卷、后秦鸠摩罗什译之《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十卷等诸经,皆为此会之同本异译;北宋施护译之《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二十五卷,亦与此会为同本。梵本共有八千颂,相当于现存之梵本八千颂般若。

第五会共有二十四品,凡十卷。所说较第四会尤为简略,《法苑珠林》及《开元释教录》等书,皆记载其梵本为四千颂。

第六会共有十七品,凡八卷。乃佛陀对最胜天王说般若及其修习之法。此会与南朝陈代月婆首那译之《胜天王般若罗蜜经》七卷为同本。《法苑珠林》、《开元释教录》等载其梵本共有二千五百颂。

第七会曼殊室利分二卷,相当于梵本七百颂般若,不另立品名。叙述曼殊室利及佛有关如来、有情界之一相不可得、福田不可思议、一相庄严三摩地等之说法。此会与梁代曼陀罗仙译之《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二卷(收于《大宝积经》第四十六会)、僧伽婆罗译之《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一卷为同本。《法苑珠林》、《开元释教录》等载其梵本共有八百颂。

第八会那伽室利分一卷,记述妙吉祥菩萨有关一切法非实如幻梦及无上法食等之说法,与宋代翔公译之《濡首菩萨无上清净分卫经》二卷为同本。《法苑珠林》及《开元释教录》等说其梵本有四百颂。

第九会能断金刚分一卷,相当于梵文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多。乃佛对善观尊者说菩萨乘之发趣、般若之修行及心之摄伏等。此会与后秦鸠摩罗什、元魏菩提流支、陈真谛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各一卷,及隋代笈多译之《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一卷、唐代义净译之《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一卷等皆属同本。《法苑珠林》《开元释教录》等说其梵本有三百颂。

第十会般若理趣分一卷,相当于梵本般若理趣五十颂。乃佛为诸菩萨说一切法甚深微妙般若理趣清净法门等。唐代菩提流志译之《实相般若波罗蜜经》、金刚智译之《金刚顶瑜伽理趣般若经》、不空译之《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摩耶经》、宋代施护译之《遍照般若波罗蜜经》各一卷,皆与此会为同本。《法苑珠林》及《开元释教录》等载其梵本为三百颂。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卷一则说此会与现存梵本相同,皆为一百五十颂。

第十一会布施波罗蜜多分以下至第十五会,相当于西藏译Pha-rol-tu-phvin-pa lna-bstan-pa。其中,第十一会布施波罗蜜多分五卷,舍利子为诸菩萨述说以大悲心行布施,则得摄受一切智智,证无上菩提等。佛对满慈子阐明一切法非实有,无舍得损益之义,并以神力令大众见十方世界无量菩萨之布施行,宣说发心乃至菩提之差别、发心求一切智智之功德、一切智智相应作意之发起等。第十二会净戒波罗蜜多分五卷,舍利子承佛神力而广说净戒之真义,阐明持守净戒与非持净戒之一一戒条,如发二乘心为犯戒,趣向无上正等菩提为持戒,味着施相、分别诸法、远离一切智为犯戒。第十三会安忍波罗蜜多分一卷,满慈子与舍利子之间,阐明安忍无上菩提之法,即以惭愧心作空观,则止息斗心而得安稳。第十四会精进波罗蜜多分一卷,佛陀对满慈子阐释住于般若,止息六情,精进三学,完成菩萨行之道。第十五会静虑波罗蜜多分两卷,佛陀在灵山会中对舍利子、满慈子解说四禅、八解脱、九次第定等一切定,并说空、般若三昧。据《开元释教录》载,第十一、十二两会之梵本各为二千颂,第十三、十四两会各为四百颂,第十五会为八百颂。《法苑珠林》则谓十四会之梵本为八百颂。

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八卷,佛陀于王舍城竹林会中,对善勇猛菩萨遍说般若无所得解脱。《法苑珠林》及《开元释教录》等载其梵本为二千五百颂。此会相当于现存梵文Suvikrāntavikrami-pariprcchā,西藏译分为七章。

此十六会中,已有部分刊行了梵本及藏文译本,如初会、第四会、第七会、第九会等。本经传译以后,西明寺玄则对十六会各别制序,大慈恩寺窥基作《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理趣分述赞》三卷、新罗元晓作《大慧度经宗要》一卷。另有《大般若经关法》六卷(宋代大隐)、《大般若经纲要》十卷(清代葛)等。《大藏圣教法宝标目》卷一、《阅藏知津》卷十六至二十三等,亦各记述本经之纲。关于本经各会之卷次、品数及古来之同本异译等。

《般若经》是一切大乘佛教的母胎,因而般若部的经典渐次增多,乃至形成如玄奘大师所译的《大般若经》那样六百卷的大丛书。可是,龙树时代所流行的,是《小品般若经》和《大品般若经》。《大品般若经》是《小品般若经》的增广。《小品般若经》凡十卷二十九品,即八千颂般若,乃鸠摩罗什于408年所译,为大乘佛教最初期说般若空观之基础经典之一。其内容阐释菩萨之般若波罗蜜、菩萨之诸法无受三昧、菩萨摩诃萨及大乘之意,又详举般若波罗蜜与五蕴之关系、受持修习般若波罗蜜之功德,以及诸法空无所得、空三昧等之理。本经是《大般若经》之四会,卷五三八至五五五。《大品般若经》又称《摩诃般若经》,因《小品般若经》亦名《摩诃般若经》,故特以大品、小品而分别之。《大品般若经》凡二十七卷(或作三十卷、四十卷),计九品。鸠摩罗什译。本经即《大般若经》之第二分和,卷四〇一至四七八。

在一切法的本质上达观其空,养成不被“囚”的无碍自由的生活活动之力,这种空观是从前小乘佛教分析各个事象所不能达到的,是根据大乘直观的总合达观的结果。把达观名为般若,即是智慧。而智慧与知识,其性质完全相异:知识是基于欲望、经验的积聚,以分析为他作用的特质;智慧是综合、超越智识所表现的超经验的认识,以总合为其特色,所以叫智慧,叫做空。般若与空,本质相同,只是把同一事从主观的方面叫做般若(智慧),从客观的方面叫做空而已。

(第二节)中观学派所依之《华严经》

从中观学派的创始人到鸠摩罗什,主要是弘扬《般若经》与《华严经》,龙树造《中观论》和《大智度论》以释《般若经》,造《大不可思议论》和《十住毗婆沙论》以解《华严经》。龙树学说中包括《华严经》和《般若经》深广两种法门。《般若经》里面具备妙有的方面,这种妙有虽渐次地在《般若经》中展开,但还不能到达广大妙有的地步。继承这个而使之一回转的所谓净心缘起的立场,开展广大妙有世界观的,是《华严经》。

《华严经》系释迦牟尼成道后第二七日,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上位菩萨所宣说之自内证法门。此一《华严经》乃教法中之根本法轮,故称“称性本教”;又因本教属顿教法门,故亦称“初顿华严”。内容记述佛陀之因行果德,开显重重无尽、事事无碍之妙旨。《华严经》虽出于印度,然尚未发挥本经最高之玄旨,直自我国成立华严宗,立法界缘起,以事事无碍等妙义为宗旨,《华严经》的真义方才被发扬光大。故关于中观学派的传承,除前一章所述之外,尚有释迦——文殊——马鸣——龙树——龙智——清辨——智光——师子光——日昭,而后传于中国贤首,新罗元晓。贤首即法藏(643-712),唐代僧,我国华严宗之第三祖。师一生宣讲《华严经》三十余遍,致力于《华严经》教学之组织大成,并仿天台之例,将佛教各种思想体系分类为五教十宗,而推崇《华严经》之组织乃最高者,《华严经》哲学于现实世界中乃属理想世界之实现。不仅中观学派,瑜伽行学派亦推崇《华严经》,其所依之经典为“六经十一论”,《华严经》居首。

《华严经》全称为《大方广佛华严经》,这是一个“法喻因果”并举、“理智人法”兼备之名称,一经之要旨,皆在其中。“大方广”三字为所证之理,“佛”乃能证之智,而理智不二,就是毗卢遮那法身,即释迦牟尼法之本体。故本经虽然广大,要之惟理智二法,此经题为一部之总标。所称“大方广”者,大即包含之意,表现体;方即轨范之意,表现相;广即周遍之意,即体之“用”是无穷尽;盖一真法界之妙体包罗万象,其相具备空间之横而十方、时间之纵而入三世之轨范,其妙用深存因缘果法之义。“华严”二字乃譬喻之语,佛在因位,所修万行如华,以此华庄严果地之佛德,故称“华严”。“经”乃能诠言教,这是指七处九会之说法,即七处九会所说之法;以因为的万行来庄严起的理智二法,即《大方广佛华严经》。

《华严经》合“体”、“相”、“用”三者,以明整个至妙之理,又曰“体”、“相”、“用”三大。依据《探玄记》,则“大方广”三字各有十义。

“大”字之十义:

(1)境大:谓十莲华藏世界及十佛三业无边,正为所信境如“初会”等所说。

(2)心大:谓依大境起心。故如《贤首品》及《发心品》所说。

(3)行大:谓依大心起行,故如《离世间品》等所说。

(4)位大:谓积大行成大位,故即“五位圆通”等,如“第二会”至“第六会”所说。

(5)因大:谓行位普圆,生了究竟,如《普贤品》所说。

(6)果大:谓在于随缘自体果德圆明,如《不思品》等说;因分、果分圆明毗遮那佛之果德。

(7)体大:谓大用平等,皆同真性,如《性起品》等所说:尽法界之性起,大用平等。而皆同真性,不离真性。

(8)用大:谓念念盖生,顿成行为,如《小相品》等所说。

(9)教大:谓一一名句皆遍一切,如“下结通”等所说。

(10)义大:谓所诠尽无边法界,如“一尘含十分,一念包九世”,如“八会”等所说。

“方广”二字亦有十义:

(1)周遍之义:言教广遍诸尘方故。

(2)普说之义:谓普宣说一切法故。

(3)深说之义:说深甚法界海。

(4)备摄之义:备摄无尽众生界故。

(5)广益之义:要令众生得佛菩提之大利乐。

(6)荡除之义:遍除二障及习气。

(7)具德之义:具摄无诸胜德。

(8)超胜之义:独经超余无比类。

(9)含摄之义:通摄众多异类法。

(10)广出之义:能出生佛大果。

依据澄观大师之《华严玄谈》,则上述十义是当于体、用、果、因、教、义、境、业;又当于《大方广佛华严经》将一经所诠之法曰义大,无尽众生曰境大,亘于三界十方摄化无体者谓之业大。要之,虽上述一门多端,然表一心法界之“体”、“用”广大无边之义,故名之曰“大方广”。

佛,亦有十义,证得无尽法界之理者曰“佛”。其十义也就是“大方广”之十义,此不赘述。将成此万德圆满之果体的因行,喻之为“华”,亦有十义:

(1)微妙义:表示佛行德离于尘相,故说华为严。

(2)开敷义:表示行敷荣性开觉。

(3)端正义:表示圆满具德相。

(4)劳馥义:表示盛德普熏自他。

(5)适悦义:表示盛德欢愉无厌。

(6)巧成义:表示所修之德相善巧成。

(7)光净义:表示断障永尽清净。

(8)庄严义:表示为了因严本性。

(9)因果义:表示为生因起佛果。

(10)不染义:表示处世不染如莲华。

同类推荐
  •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本书以佛教关于出世与入世的思想精髓为核心,融合了道教和儒家的思想,阐明了什么是“出世与入世”,全方位解析了“该怎样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共分八篇,分别是:在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出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在度己,入世在度人;以无为之心出世,以有为之心入世;以禅心出世,以分别心入世;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以出世之心境,过入世之生活;以出世之心低调做人,以入世之心高调做事。
  •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每一个人都背负着沉重的生活,茫茫的未来无可预知,压力不断增大,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却日复一日地减小。失落、孤独、痛苦、困惑都在日复一日地加深,多少人整日里抱怨重重,又有多少人消极厌世,原本纯净的心灵被蒙上一层又一层厚厚的灰尘。在这里,让禅用清透明晰的故事告诉人们处世的智慧,帮助人们祛除心灵上的尘垢,放下心灵的枷锁,回归宁静的自在世界。
  • 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聆听圣哲教诲,汲取人文涵养,感受生命关怀,获取智慧启迪,当你为人生的种种烦恼所困时,当你为生活种种不平怨恨时,请读一点儿禅的故事吧!凝聚着东方智慧的禅宗以其对个体生命和心灵的关注,对真实人生的追求,空前绝后的惊人妙语和大智慧,让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
  •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历代愿望》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三分册,讲述耶稣的生平故事,对应《圣经·新约》的前4卷。
热门推荐
  •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灿烂文化,代代相传,继承发展,影响着世界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光芒万丈的瑰宝。唐朝的诗歌、宋朝的词、元朝的曲,它们是时代精神的凝聚与升华,拥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长久地为人民所赏爱,如列岳峥嵘,百花竞艳,美不胜收。
  • 思考术:解开你与生俱来的能量密码

    思考术:解开你与生俱来的能量密码

    本书由现代成功学奠基人、世界著名励志大师拿破仑·希尔所作。全书从十个角度入手,阐述了作者本人对于正确对待这些情境的真知灼见。书中每部分均分为15个条目,并辅有解读与实操指南,重点在于引导读者突破思维的桎梏。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成长智慧书

    成长智慧书

    本书是针对13~18岁中学生阅读的选编类读物,共收录141篇文章。选文按历史、生命、生活、自然、灵魂等五个角度进行分类,旨在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 心灵甘泉·草叶集

    心灵甘泉·草叶集

    本书是长满美国大地的芳草,永远生气蓬勃并散发着诱人的芳香。它是惠特曼一生创作的总汇,也是美国诗歌史上一座灿烂的里程碑,开创了美国民族诗歌的新时代。读它,会引导我们对环境、历史、生命进行思索和咏叹,并指引我们的民主不断向前。
  • 九天仙魔录

    九天仙魔录

    拔剑四顾,怆然泪下,星宇之间,无处踏足。爱恨边缘,又是怎样一份情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许你三世一见如故

    许你三世一见如故

    本文1V1。彼时,她还是三大神君之一的无虞山七月庭神君之女,七月离女,她好玩偷偷溜到天界之上,误打误撞到了拥华庭当了个小花仙。而他,是拥华庭的主子,天君的大儿子,颠倒众生,万众瞩目的未白殿下。两万五千年前,她成为了鬼界之内,鬼君之下,万鬼之上的冥司女君。之后,他成为了鬼界之王,与世无争的未白鬼君。一万四千年前,妖颜祸世,一场鬼乱,一场浩劫,她被打入轮回道。他却不知踪影,是忙着他与神女姽画的婚事,或是不堪离别。今生,为找到她的转世,他寻到人间。转世后的她因为体内情之圣物镜花水月,遭遇了三段鬼灵间的虐恋故事,身体却越来越虚弱。镜花水月究竟藏着什么秘密?他为了她,一路调查,顺藤摸瓜,查到了当年母上天妃被杀的惊天真相。她,该何去何从,生还是死。他,又该如何选择,杀还是留。三界之内,又将引起一阵怎样的风波动荡。
  • 男人成大事必备的9种资质

    男人成大事必备的9种资质

    本书收集了男人成大事必备的九种资质,如善于交际懂得网织人际关系、敢于开拓创新、风度与魅力兼具等,并强调了如何改变、如何让男人提高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