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2100000019

第19章 中观学的根本论题(4)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这是引证佛陀说,证成缘起性空的自宗。佛陀在胜义空经中,开示此义。《华首经》也曾说过此颂。我国的三论师特别重视此颂。引此颂以成立一切法的无自性空,是龙树的正义所在。一切由众多因缘所生的法,佛说其就是空的。虽说其是空,但并不是否认一切法的存在。这空无自性的空法,也说它是假空。因为离开戏论的空寂中,空相也是不可得的。佛说缘生法是空,其目的是使众生在缘起法中,远离一切自性妄见;以无自性空的观门,体证诸法寂灭的实相。明白了因缘生法是空的,此空也是假名的,才能证悟中道,不起种种邪见。因为空是假名,所以这空是不碍有的,不执著空是实有的,这样的,才是合乎中道的。一切无不是因缘生法,所以一切无不是空的。凡是世间存在的事物,没有任何一物不是缘生的,无一不是空自性的。实有自性的缘生法是决定没有的。

有人问:我并不破坏四圣谛法,我是承认一切法从因缘生的,为什么要说我破坏了一切呢?龙树说:你这是智慧浅薄的表现,你的这一切是无法成立的。自性不空,特别是执著三世实有,一切法本来存在,不是从因缘而生才实有的。既然不从因缘所生,试问怎么会有苦?苦是什么意思?无常故苦。经中说:“以一切诸行无常故,我说一切有漏诸受是苦。”不如意、不愉快、不安定、不圆满都是苦;不但苦是苦,乐也是苦,不苦不乐的平庸心境也是苦。苦上加苦是苦苦,这是人人都知道的苦。快乐是无常的,刚刚才得到快乐,一转眼就起了变化,立刻失去快乐而悲哀了,所以乐受是坏苦。平庸的境界,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不苦不乐是行苦。行就是迁流变易,无常生灭,在不知不觉中走向痛苦。所以苦谛是成立于无常的。如果诸法决定有自性,无常的意义不能成立,没有无常,苦谛就不能成立了。

假定说:苦谛是有决定自性的,那怎么又是从烦恼业的集谛生呢?苦自己有了,按理就不需从烦恼业生,所以说就没有集了。集谛之所以不能成立,也是因为有自性,破坏了空义。然而苦确实是从集谛的烦恼业力的因缘所生,缘生就是没有自性的,怎么可以说有定性呢?如果还要说苦有决定性的,那么生死苦痛就不应当有灭。不但在地狱受苦的有情,永远在地狱受苦;在人世中受苦的有情,永远在人世中受苦;生死苦海的轮回,再也不能有彻底解脱而证入涅槃。执著苦有决定自性,那不但破坏了集谛、灭谛,也破坏了道谛。所以就没有了修道。为什么要修道呢?修道的目的,是为了对治烦恼,灭除苦果。这就要烦恼与苦果,有改变的可能,修道才有意义。假如苦有定性、集有定性,不但道也是才有的而无道可修,就是修道也不能灭除苦果。如果承认佛法中有道可以修习,那就无有定性可说了。

如苦有定性,就无有苦谛;苦谛没有,自然也就没有集谛、灭谛;灭谛没有,修习可以灭除苦果的道谛,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呢?

有四谛,就有修四谛的人;有修四谛的人,就有修四谛的事——见苦、断集、证灭、修道。如果像实有论者说的那样,诸苦决定有自性,那么一切众生在没有修四圣谛之前,即从来不曾见到苦谛,不见即不能再见,现在修道,又怎么能够见呢?苦是实有自性的,其性没有变异,所以先前没有见到,即苦性永不可见,现在也不应该有见苦的道行了。如果见苦不可能,断集也就不能断;证灭也无所证;本不修道,当然现在也无道可修了。修四圣谛行,尚不可得,由修道而得的四果,自然也是不可得了。进一步说,四沙门道、四沙门果的体性,凡夫在未修之前,本来是不可得的,这是谁也不否认的。一切法的自性,苦执著是决定有的,那不得那不可得,现在又怎么可以得了呢?如果有决定性,性即不可变异,所以不可得,就永远都不可得。这就可以看出决定性有自性论者,把四谛行果都给破坏了。

如上所说,没有所得的四果,也就没有能得四果、趣向四果的人了。四果、四向是出世的八圣贤,也就是佛教中的僧宝。没有苦、集、灭、道的四圣谛,也就没有能够解脱的法宝了。法宝、僧宝都没有了。又哪里还有创立僧团、弘布正法的佛宝呢?

如果按照实有论者所说的,诸法各自有其自性,那就佛有佛的自性,菩提有菩提的自性了。佛陀是人,菩提是法,人与法是相依共存的。如果人法各有自性,那就不会因为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证大菩提而成佛;也可以没有菩提因,而证得的佛陀,而有无上菩提的道果了。证得菩提所以有佛,有佛所以能证得无上菩提,这两者是相互依靠而不能相离的,这岂不就是缘生的性空。

进一步说,一般的人情,是没有成佛的,自然也就没有佛的本性。既然以前没有佛的本性,就应该永远没有;因为实有自性的佛,一定是始终如一的。若有定性,就不能先没有而后来又有了。这样的众生本来没有成佛,就是没有佛性。既然没有佛性,虽然发起菩提心,然后又勇猛精神地修行六度万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菩提道,但是由于他原先没有佛性,再发心修行也还是不能成佛。事实上不是这样的,众生有善士指示,以听闻正法,发菩提心为因,三大阿僧祇劫的长期修行为缘,等到福慧资粮圆满的时候,是可以成佛的。在因缘和合的条件下,既然可以成佛,这就可以知道缘起无自性,即缘起性空。

如主张一切法是不空的,那不仅破出世法,也破坏了世间法。所以没有能造作罪福的人,也没有所作的罪福。为什么不空就没有罪福作者呢?不空又有什么可以造作呢?因其作者、作罪、作福,各有自性,是决定的。自性决定,作者决定是作者,罪福本来是罪福,不会因为作罪作福而有作者,也不会因为作者而有罪福,各自有实有的自性,就没有作或不作了。这样,就离开了罪福而有另外诸果报了。离开罪福有果报,不是没有造作罪恶,也可以有罪苦的果报;没有造作福德,也可有福乐的果报吗?这样一来,一切因果都错乱了。假如果报是从罪福生的,从罪业生苦的果报,从福业而生乐的果报。善业果报既然是从罪福生,就是从因缘生;从因缘生即时我自性的,即缘起性空,为什么又说不空呢?

主张有自性,就是破坏一切法从因缘所生而无自性的空义。破坏因缘生义即是破坏一切法空性,这就不了解缘生的幻有,不知道真空,破坏了二谛。不但不能成立出世法,而且还破坏了世俗谛中其余的一切法。假定真的固执实有,破坏诸法毕竟空的实义,世俗谛中的一切,就应该一切是自有,本来如此的无所造作了。因为作是有因缘的,自性是无作的。反过来说,凡是因缘生的,决定是所作性的;凡是无作的,决定是自性有的。假如说诸法实有自性,即是无作的,而又说世间有作罪、作福,这不等于指没有作罪的称为作恶者,没有作福称为作福者吗?没有做生意叫经商者,没有从政叫政治家吗?这样,世间的一切法,愿意叫什么就叫什么,这不是破坏世俗一切法了吗?再说诸法既是实有决定性的,世间存在的种种相,有情的生老病死相,苦乐舍相,世界的成住坏空相,万物的生住异灭相,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存在的,不是不从缘生吗?执著自有生,不外乎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有决定自性的法,在这四生中寻找不可得,所以是不生;不生也就不灭,不生不灭,世间的种种相,就应该是常住永远不毁坏的。世间之所以叫做世间,就是因为其在迁流不息的变化中;无生无灭而又不坏,就不叫世间了。

如果不承认诸法性空,而主张有自性,就没有性空义。不解空性,那么苦、集、灭、道的四谛都不能成立。即以前没有见四谛的,后来也不应该见。不见谛理,圣人所得的种种无漏功德智慧,所证得的究竟无余涅槃,因为以前未得,所以现在也不应该得。集谛的烦恼,以前未断的,现成也不应该断;痛苦灭尽的事,以前没有,现在也不应该有。灭谛没有,道谛当然也没有了。这样,不承认因缘所生的空义,怎么能出世解脱呢?所以《阿含经》说:“若见因缘法,则为能见佛。”也就能够见苦、集、灭、道四圣谛法。有的经中说:“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虽然没有分别说见苦、集、灭、道,总说见法,就已包括了四谛法。

见缘起法无自性的空,就是真的见到缘起法的本性。从广义上说,缘起法就是一切因缘生法,即所有的法。狭义地说,缘起法是指十二因缘法。十二因缘法是指有情生死的因果律,由烦恼造业,由业感果;果报现前又起烦恼、造业,这样如环一样无端的缘起苦论,就常运转不停。缘起法就是显示这缘生法因果间的必然规则。因此深究缘起法的本性,一切都是无自信的空寂。无自性的毕竟空性,是诸法的胜义,释迦牟尼就是见到缘起法的本性而成佛的。以无漏智体现缘起法性,无能见的佛,也无所见的法,泯灭一切戏论相,彻悟非一非异,非断非常,不生不灭的空寂——诸法实相,这才是自觉自知,难以用语言来表述的本性空寂,空是离一切名言思议的。证见缘起性空,所以称为佛;佛之所以成佛,就是因为悟入缘起性空,所以空寂称为如来法身。《金刚经》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又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在因缘法中见佛的佛,就是见到四谛的胜义空性。苦、集、灭、道,是缘起的事相;见性空,即能见幻有,所以也就能见四谛了。为什么见缘起就是见四谛了呢?四谛是在缘起法上显示的:“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无明缘行,乃至纯大苦聚集。”这就是缘起法的苦谛与集谛。由这样的惑,造这样的业,由这样的业,感这样的果,都是毕竟性空的。“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谓无明灭则行灭,乃至大苦聚集灭。”这就是缘起的灭谛。灭这样的苦集,证这样的择灭,都是空无自性的。能作这些观察与种种修行的,就是道谛的内容。缘起的苦、集是流转律,是因缘生的;缘起的灭,是还灭律,是消散的;道是扭转这一流转,趣向还灭的方法。灭有两个意思:一是苦、集是因缘生的,因缘所生的法,本性就是寂灭的。在缘起法上,直指空性,这是本性寂灭。也就说明其本性与苦、集的可灭性。二是以正观观察缘起的苦、集是毕竟空无自性,这是道;依照道的修行实践,行到尽头,入于涅槃城,就得安稳,也就是寂灭的实证。这大道,主要是缘起观,名叫正观,得真解脱。所以体悟缘起,四谛无不能见能行。《心经》说:“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就是指缘起自性说的。因为这样“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因为这与空相应的观行而成佛的。《般若经》说:“一切法不空,无道无果。”“一切法空,能动能去。”所以《中论·观四谛品》的宗旨,是见缘起法的真相,才有生死可了,涅槃可得,佛道可成。

《观因缘品》和《观四谛品》是《中论》中最重要的一品,佛弟子们经常引用的名句,都在这一品中。其他诸品,都是根据人们的谬执而破,很难见到龙树的真意。特别是《观四谛品》,明显地指出破除实有的自性妄执,显示诸法性空的真实,成如幻有的缘起诸法。所以龙树说一切法空,意在成立、深刻地显示一切法,不是破坏一切法。空是一切法的真实,所以论理的解说,生死的解脱,以及一切必须透此一门,才能圆满正确。更能清楚地了解龙树的法法空寂,与四圣谛绝非对立,也绝没有大小不同。在性空中正见四谛,是龙树的真意,也是佛陀的教义所在。通过对《观因缘品》和《观四谛品》的理解,对了解中观学派的缘起性空理论,有很重大的作用。当然,空义到底是甚深的法门,不能善见性空大意,认为空是什么都没有,那就不但不能在性空中得到法益,反而有极大的危险,落于一切都像龟毛兔角那样没有的恶取空的邪见,拨无因果,那就太危险了。所以佛陀要视众生的根器来施大、小法门。只有善解空性,才能修行正道。这就是龙树不厌其烦地在《中论》里破呀破的真意所在。

同类推荐
  • 禅修与静坐

    禅修与静坐

    蒲正信居士性情淳和,深具慧根。平常爱钻研佛学、医学、武术,自皈依三宝后,尤好禅学和静坐。她的近作《禅修与静坐》一稿,我阅读后,深感她能将正信、正见与修持相结合,有一定成就,值得高兴和赞扬。
  • 圣经故事4

    圣经故事4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佛解人生

    佛解人生

    本书是梁启超撰写的研究佛教在中国发展兴衰的经典之作,从史学角度来阐述对中国佛教兴衰流变的看法,以及佛法之于人生的意义。是梁启超佛学研究不可多得的代表作之一
  •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本书从佛的众多角度来诠释佛的真意,将佛的精神、佛的智慧、佛的精髓融入生活、工作当中。仔细阅读本书,会使你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让你的心更加善良、慈悲,胸怀更宽广。
  •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对所有在红尘中还为“得不到”、“放不下”而烦恼的人,尤其是郁闷、忙碌、焦虑的上班族来说,想要像佛一样淡定,似乎是天方夜谭……  
热门推荐
  • 打黑2

    打黑2

    黑恶势力愈发猖獗。恶性案件频发。东州高层忧虑深重,以佟昌兴为 代表的“打黑”派决计出重拳,对黑恶势力以致命打击。无奈高层意见不 一,华喜功、钱谦等人从中作梗,打黑一时陷入两难之中。眼见着皮天磊 一天天做大,张朋担心自己东州老大的地位不保,遂暗中用力,想对皮天 磊施压。地产商黄蒲公被皮天磊操纵,从张朋“放水”公司套得上……
  • 重生小小地主婆

    重生小小地主婆

    "前世穷死,挽救不了任何亲人,重生小奶娃醒来发现被拐卖了,成了一无所有的悲催童养媳。公公纨绔烂赌,婆婆虚荣包子,附赠毛头小叔小姑一大堆,唯一的异能很鸡肋,不多的亲戚太极品……元宝仰天长啸,老天爷,再多的困难也休想挡住我奔向银子的脚步!看元宝如何成为最强技工,步步生金,奔向致富路,顺带养成忠犬相公若干枚。啥?相公养成太多了?貌似这真不是故意的啊!"
  • 兽宠小娇妻

    兽宠小娇妻

    狼爱上羊啊爱的风光,谁让它们真爱了一场。狼爱上羊啊并不荒唐,它们说有爱就有方向。狼爱上羊啊爱的风光,它们穿破世俗的城墙。狼爱上羊啊爱的风光,它们相互搀扶去远方……欢快的歌声在夜幕之下响起,清灵的嗓音不难听出是一位年轻的姑娘。“小雅……喂!前面骑自行车的濮、小、雅……”后面有人在喊她,可此女带了耳机没有听见,依旧哼唱着MP3里的歌曲,披星戴……
  • 红楼花影

    红楼花影

    荼蘼是花季最后盛放的花,开到荼 蘼花事了,只剩下这开在遗忘前生的彼岸的花,所以它的花语是最终的美丽。《红楼花影》中爱到荼蘼,没有在生命中最好的年华遇上最好的你,生命 中最灿烂、最繁华、也最刻骨铭心的爱即将失去……
  • 中国人的性格密码(上)

    中国人的性格密码(上)

    中国人对于自我民族性格的审视是近代才开始的。之前的中国一直是东亚的政治文化中心,向来是输出文明。直至十九世纪下半叶与西方列强的数次战争,中国才发现与正视这个世界中还存在与中国性格迥异的强大文明这个事实,中国人不得不面对差异,分析差异,并试图改变民族性格,以救亡图存。与此同时,涌入中国的外国人也对这个传说般的古国睁大了观察的眼睛,他们发现不仅他们的武力和商品征服不了中国,他们的科学与宗教也对中国人影响甚微,从此中国人的性格成为近代中国改革和外国人研究中国颇为核心的一个论题,此后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文化思潮虽然以政治、文化为主题,其深处却一直涌动着中国人对自己民族性格的肯定或否定、保留与改变的矛盾,这种矛盾一直延续到今天。
  • 蛋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说话恰到好处 办事水到渠成

    说话恰到好处 办事水到渠成

    这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这是一个机会频生、奇迹迭出的时代,这是一个人人都渴望成功的时代,每个人都必须在竞争中求生存,必须在思考和学习中塑造自己,通过本书的学习,你必将学到许多实实在在的成功方法,这些都将成为你今后生活、工作、事业中的指南。
  • 鬼藏人(天黑莫上山,夜半鬼藏人)

    鬼藏人(天黑莫上山,夜半鬼藏人)

    这座神秘的城池,不仅没有城门,里面还遍布着巨大的人骨坑,狼窟,只有谷爷爬回来,东家组队上山。巨大的狼形石雕,(新书《憋宝人》已经上传)三十年前,一支神秘的勘探队在大兴安岭深处全军覆灭,半空中悬挂着手腕粗的铁链子,背上刻满了地图,手掌上刻着“三十年后……”;三十年后,谷爷的外孙小七,在北京过着皮货店掌柜的悠闲生活,突然间得知一位猎人死在大兴安岭林子里,临死前扒开桦树皮,咬断手指在树干上血书小七的名字……为查明真相,风干的肉干。一个足以颠覆想象的宿命轮回抹平了时间的痕迹……,却发现另有两支队伍也在暗暗行动。经历种种后,他们被莫名的力量引到阴山狼城
  • 新编好学易做家常菜

    新编好学易做家常菜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关注自身的营养、健康问题。药补不 如食补,一日三餐不仅仅只是为了充饥果腹,“怎样才能吃得可口?怎样 才能吃出健康?”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本书帮您从花样繁多的菜式 中精选出适合您的营养好菜,有针对性地介绍几百道常吃、易做的菜式, 集科学性、实用性、知识性和全面性于一体,一定能够满足您和家人的需 要。
  • 警察情怀

    警察情怀

    再看《长街风景》。“阳光,刀子一样刺眼”,这个比喻很有意思,写得很有感觉。这是因为,我们平日里看到太阳的时候,都有过这样的感觉。接下来作者写长街,写长街的所见与所闻。快乐的,喧闹的,开店的,闲逛的,耍猴的,很有商业的气息。在我感觉作者将要把一首诗歌写俗的时候,却看到这样的语言:“没有掌声/只有越敲越响的耍猴锣声/笼罩长街尽头/忧郁凝重狐疑的心情/化作长街沉重的叹息”。原来,前面的所有表述,都是为了这个升华做的铺垫。作者这样的写作,无疑是成功的。这一首诗歌,写出了一种深度,同样,作者也表达出一种内在的、深入的、探索性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