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2100000017

第17章 中观学的根本论题(2)

根据前所述,诸法依缘起而生,事属存在,故谓有;诸法系因缘和合而生,本无自性,故谓空。对于诸法体性究竟为“空”或“有”,因主张不同,历来有所争论。中观学派之教系,主张诸法皆空。空的理论,也是佛教所共有的,而中观学派的“空”与其他宗派不尽相同,是以《般若经》系统为根本思想。空可大别为人空与法空二者。人空,意谓人类自己无其实体或自我存在;法空,则谓一切事物之存在皆由因缘而产生,故亦无实体存在。这人空、法空。就是二无我的理论。无人我之执,以身为五蕴假合,实无常一主宰之我体,称为人空。观此真理,则称人空观。无人法之执,以色等诸法亦归于空而无实性,称为法空。如前所说,部派佛教多主张法为实有,故仅立人空,然《成实论》及中观学派则说诸蕴之法亦空,即人法二空。据吉藏之《中论疏》卷十八载,人法二空有小乘与大乘二种。吉藏后于《三论玄义》中,比较二者之不同,谓小乘之空为析空、界空、内空、但空;大乘之空为性空、不但空、不可得空。但空,意谓仅偏于空而不知空之真义与妙有之境;不但空,意谓了知空之真义与承认妙有之境的中道空,此乃自观一切法无自性而获得之空。《大智度论》卷十二说空有三种:分破空、观空、十八空。分析人乃由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要素构成,分析色法至极微(物质构成之最小单位),或分析心至一念(六十刹那),而依此分析之结果观人法之空之理,即为分破空,即天台宗所说的析法空。此即小乘经佛教之空观。观空,是从观心的作用上说,系指不待析破色、心诸法。而直接要体达“因缘所生法,当体即是空”之观法。《三论玄义》说:“小乘析法明空,大乘本性空寂。”即指《成实论》之观空法,乃析破色、心诸法而见空;相对于此,大乘则直观因缘所生法本性空寂,如幻如梦。这观空又称之为体空观,若将体空观与析空观作一比较,两者皆属于从假入空观,亦同样能破界内之见、思二惑;然其观法则有巧、拙之别,乃以体空观为巧度观,以析空观为拙度观。十八空,即为破种种邪见所说之十八种空。即:(1)内空,指眼等六内处中,无我、我所及无眼等之法。(2)外空,指色等六外处中,无我、我所,及无色等之法。(3)内外空,即总六根、六境内外十二处中,无我、我所及无彼之法。(4)空空,不着前三空。(5)大空,即于十方世界,无本来定方彼此之相。(6)第一义空(胜义空、真实空),即离诸法外,别无第一义实相之自性所得,于实相无所著。(7)有为空,即因缘集起之法与因缘之法相皆不可得。(8)无为空,即于涅槃法离定取。(9)毕竟空(至竟空),即以有为空、无为空破一切法,毕无有遗余。(10)无始空(无限空、无际空、无前后空),即一切法虽生起于无始,而亦于此法中舍离取相。(11)散空(散无散空、不舍空、不舍离空),即诸法但和合假有,故毕竟为别离散灭之相无所有。(12)性空(本性空、佛性空),即诸法自性空。(13)自相空(自共相空、相空),即诸法总别、同异之相不可得。(14)诸法空(一切法空),即于蕴、处、界等一切法,自相不定,离取相。(15)不可得空(无所有空),即诸因缘法中,求我、法不可得。(16)无法空(无性空、非有空),即诸法若已坏灭,则无自性可得,未来法亦如是。(17)有法空(自性空、非有性空),即诸法但由因缘而有,故现在之有即非实有。(18)无法有法空(无性自性空),即总三世一切法之生灭及无为法,一切皆不可得。此十八空,各经典依废立互异,而立十三空、十四空、十六空、二十一空等诸说。

《大智度论》虽说有三种空观,然未分别彻底与不彻底。这三种空观,都可以使人了解空义,虽说了解的深浅不同,然仍不失为明空的方便,所以《大智度论》兼容并包的说有三空。若细考大小乘各派的说法,则分破空是部派论师所常用的方法;说一切有部以观慧析色至鄰虚,过此即成空。然而有部不承认一切法皆空,反认为有自性有的极微。因分析而知某些是假合有的,某些是假有所依的原素(即最后的极微)。心法也用此法分析到刹那念。这种方法,并不能达到一切皆空的结论,反而成为实有自性的根据。这种分破空法,本即《阿含经》说到的散空,不彻底而可以用方便,所以龙树也把其引用出来。观,是瑜伽行学派使用的空观。这一方法,部派经量部论师即大加应用。经量部论师说十二处——根境非实,即成立了所观的境是非实有的。后来瑜伽行派的学者,极端的使用此观空。观空与分破空不同,分破空因分析假实而成立假名者为空;观空则从认识的观点,说明所观境界的无所有。观空也同样的不能达到一切法毕竟空,因为观空即限定它要用能观的心以观外境不可得,能观心的本身,即不能再用同一的观空来成其为空,所以应用观空的结果,必然要达到有心无境的思想。境空心有,固也可以为了达到空义的方便,然在某种意义上讲,不但所空的不能彻底,而将不当空的也空掉了。即如分破空的学者,承认有实自性的极微和心心所,而由极微等所合成的现象,或五蕴所和合成的“我”,以为都是假法,而忽略了假法的缘起性,即是说不承认一切法是缘起的。因此,一方面不能空得彻底,成增益执;另一方面,将不该破坏的缘起法,也空掉了,即成损减执。瑜伽行派学者把缘起完全放在心心所法——依他起性上,不能达到心无自性论;对于六尘——境的缘起性忽略了,所以不能尽契中道。龙树所发挥的空义,是立足于自性空的,不是某一部分空,而某些不空,也不是境空而心不空。

中观学派的学者之一切法空,主要是从缘起因果而显的,而瑜伽行派的学者,是从认识论上说的。唯识者以为从因果缘起上明空,是共小乘的,不彻底的;大乘应从认识上说。如《摄大乘论》说:“自然自体无,自性不坚住,如执取不有,故许无自性。”无自性,不是说自性完全没有。如未来法,在未来而生,必待因缘而决无自然而生的,所以无自然性。过去已灭无体,即所谓的“自体无”。现在生灭不住,即是“自性不坚住”。这是约三世因果的流动,说无自性。《阿含经》有这种说法,《摄大乘论》以为这是共小乘的。“如执取不有,故许无自性”。这是约遍计无性讲,于一切法执自相、共相、法相等,都是依名计义,依义计名而假名设施的,不是自相有的;离此遍计的非自相有,即大乘的空无自性说,这就是瑜伽行派学者自命为不共小乘的地方。然细究这“执取相不有”,《阿含经》也多说到“不可取”,“不可得”。“如执取不有”,声闻学者确乎也是可以达到的。事实上,在认识上不执取种种相的空,也是共小乘的。依缘起因果法以明无自性空,与《摄大乘论》所说不同。缘生即是无自性,自性不可得即是空;因为无自性空,所以有自性戏论为颠倒,而如实正观即不取诸相。依缘起因果法直明一切法空,是空门;不取一切相,是无相门。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方便不妨不同,而实则一悟一切悟,三解脱门同缘一实相。中观学派以缘起无性的空门为本,未尝不说无相门。而瑜伽行派专从观察以明“不如所取有”,不能即因果而明空,以即中观与瑜珈二学派的不同。明缘起无自性,都是为了明空的定义。龙树论说到的地方很多,根本与其他的学派不同,所以不能望文生义,见了缘起、自性、空的名辞,就以为是同归一致的。

(第三节)缘起性空

缘起、自性、空,总合起来说,缘起与自性是绝对相反的,缘起的即无自性,自性的即非缘起。一般的众生,外道以及佛教的其他各派,都是以自性的根源而出发的。而佛陀所以与外道不同,即是“我说缘起”,“论因说因”。所以依中观学派说,中观学派可称为缘起宗,其他各派可称为自性宗,也即是空有二宗的分别处。若以缘起与空合说,缘起即空,空即缘起,二者不过是同一内容的两种看法,两种说法,也就是《心经》所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缘与空是相顺的,因为缘起是无自性的缘起,缘起必达到毕竟空;若有自性,则不但不空,也不成为缘起了。外人以为空是没有,是无,今说缘起即空,即误以为什么也没有了。因为在他们,缘起是可以有自性的,缘起与空是不相顺的。而中观学者,因为一切法毕竟空,所以有不碍生死流转以及还灭的缘起法,中观学派所说的空,不是都无所有,是无自性而已。空与缘起是相顺的,如离缘起说空,说缘起不空;那才是恶取空。论到说自性即是空,一方面,自性是即空的,因为自性是颠倒计执而有的,没有实性所以说自性即是空。然不可说空即自性,以空是一切法性,一切法的究竟真相,而自性不过是颠倒、妄执。但以究极为自性,空是真实、是究竟,也可以说空即(空极)自性。如《般若经》说:“一切法自性不可得,自性不可得即一切法之自性。”约毕竟空说,也可以说为实相、实性、真实。因为寻求诸法的究极性,即是毕竟空的,今还其本来之空,无增无減,而不虚诳颠倒,也可以说是真实。

根据所述空与自性的关系,得知中观学派所讲的空是缘起性空。正如《中论·观四谛品》里所说:“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这一切法,是指世界上包罗万象的事物。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没有一种事物是不依赖于其他事物而独立存在的,这就是前所述之没有自性,所以都是空。《大品般若经·道树品》说:“诸法和合因缘生,法中无自性,若无自性,是名无法。”《大智度论》卷十八谓:“菩萨观一切法皆无相。是诸相从因缘和合生,无自性故无。”《十二门论》也说:“众缘所生法,即是无自性,若无自性者,云何有是法。”《十住毗婆沙论》卷十五说:“知诸法从众缘生,无有决定性,行于中道。”这些都是缘起性空的经论依据。

缘起性空,是说世出世间一切诸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由众多的因缘和合而产生的。宇宙的万事万物固然繁多,但无不是由因缘和合而有,由因缘和合生起,所以叫做缘起,又称缘生。性空是指凡是由众缘生起的事物,必然是无自性的。自性,就是事物的自体本性,缘起事物没有自己的实体本性,所以叫无自性,或称性空。

关于缘起性空的理论,可以从《中论·观因缘品》和《中论·观四谛品》更完全地了知。《中论·观因缘品》说: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

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

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

如诸法自性,不在于缘中,

以无自性故,他性亦复无。

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

四缘生诸法,更无第五缘。

果为从缘生,为从非缘生,

是缘为有果,是缘为无果。

因是法生果,是法名为缘,

若是果未生,何不名非缘。

果先于缘中,有无俱不可,

先无为谁缘,先有何用缘。

若果非有生,亦复非无生,

亦非有无生,何得言有缘。

果若未生时,则不应有灭,

灭法何能缘,故无次第缘。

如诸佛所说,真实微妙法,

于此无缘法,云何有缘缘。

诸法无自性,故无有有相,

说有是事故,是事有不然。

略广因缘中,求果不可得,

因缘中若无,云何从缘出。

若果从缘生,是缘无自性,

从无自性生,何得从缘生。

果不从缘生,不从非缘生,

以果无有故,缘非缘亦无。

在这一品里,龙树强调没有生,也没有灭;不是常恒有,也不是断灭无;不是同一的,也不是有差异的;没有来,也没有去。这就是佛经中所说的“八不”的因缘,善巧方便能够灭除一切戏论,所以龙树恳切至诚地顶礼佛陀,诸说中第一。

诸法不是自己生出来的,也不是从其他地方生出来的,不是自己和其他人共同生出来的;也不是没有原因就生出来的,所以知道是无生的。比如诸法的自性,不在因缘中,因为没有自性,所以更没有他性。

一切法莫非缘生,“缘”通名“原因”或“条件”,共分四种:因缘、次第缘(等无间缘)、缘缘(所缘缘)、增上缘;

(1)因缘,即引生自果之原因,因缘对所生果有所定性,故又名“亲因”或“真因”。凡一法之生,原因至多,而此众多原因之中,必有一主要不可缺之原因,即所谓“亲因”或“真因”。通常把引生果之主要条件叫做“因”,次要条件叫做“缘因”。“因”也是众多条件之一,故名“因缘”。瑜伽行学派把因叫做“种子”,把果称做“现行”,种子能生现行,叫做“种生现”,如树之种能生树;现行也能变成种子,叫做“现熏种”,如现在之树能生新种。劳动创造了工具,劳动是因,工具是果;有了新工具,又使生产力增强了,工具又成了因,生产力增强又成了果。如此因果相生,发展无已,变化无穷,这就是一切社会或自然现象发展进化的规律。

(2)次第缘即等无间缘,是专就心理现象而说的。所谓“等”,就是同等或者一样的意思;所谓“无间”,便是毫无间断的意思,人们前念为后念生起之原因,如无此“前念”,必无“后念”。前念即灭,后念继生,二念体用同等一样,而且二念之间无有间断,有如呼吸相续,一呼一吸,生生无已,念念不停,故前念为后念之次第(等无间)缘。如无缘,心念便归停止。

(3)所缘缘,略称缘缘。“所缘”的“缘”字是“攀缘”的意思,如心想一件事情,心想为“能缘”,事为“所缘”。指心、心所所攀缘之一切对象,亦即一切外在事物对内心所产生之间接、直接之缘。例如眼识必以一切色为所缘缘,乃至意识必以过、现、未等一切法为所缘缘。

(4)增上缘,指上述三缘以外一切有助于或无碍于现象发生之原因条件。

以上四缘,第一种亦因亦缘,其余三种只是“缘”而不是因。色法生起,必须因缘、增上二缘;心法必备四缘;无有一法只从一缘生者,亦无有一法不待缘而生者,故“一切法(除无为法),皆从缘生”。这四种缘生出一切法,再也没有第五缘了。

果是从因缘生的,还是非因缘生的?这个缘是缘中有果呢?还是缘中没有果?因为从这种法中产生的果,这种法就叫做缘,但是果没有生出来的时候,为什么不叫非因缘呢?果先在缘中已经有了或者是没有都不能成立。因缘中先没有果,那么因缘是谁的因缘,因缘中若先已经有了果,那么何必要从缘中出生来。如果果没有生,那也就没有无生,也不是有生没有生(无生),怎么还能说有缘呢?

果如果还没有生出来时,则不应该有灭。灭去了的法怎么还能成为缘,所以没有次第缘(等无间缘)。

又如诸佛所说的真实微妙法,在这没有因缘的法中,怎么会有所缘缘呢?诸法却没有自性,所以没有真实的有相,既然没有自性的有,怎么可以说有这件事(因),所以有这件事的果。

总说因缘或细说因缘,都没有果可得,因缘中如果没有果,怎么说果是从因缘所生。如果说缘中没有果而能从缘中生,那么果为何不从非因缘中生出来。如果果从因缘生,而这因缘是无自性的,应从无自性生,为何从因缘生。因此果不从缘生,不从非缘生,因为没有果,所以缘、非缘也非。

本品旨在破除有自性的因缘生灭。即空也是空。

世间上一切事物的产生、发展和消失不能没有因缘,否则事物之间岂不乱套。如花有花种,树有树苗,各有其因,此品破因缘是针对小乘萨婆多部(说一切有部)而言的。

同类推荐
  •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每一个人都背负着沉重的生活,茫茫的未来无可预知,压力不断增大,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却日复一日地减小。失落、孤独、痛苦、困惑都在日复一日地加深,多少人整日里抱怨重重,又有多少人消极厌世,原本纯净的心灵被蒙上一层又一层厚厚的灰尘。在这里,让禅用清透明晰的故事告诉人们处世的智慧,帮助人们祛除心灵上的尘垢,放下心灵的枷锁,回归宁静的自在世界。
  •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这是一本了解耶稣和基督教知识的理想读本。《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以故事形式讲述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生平事迹和心路历程,主要包括耶稣的诞生与少年时代,耶稣的传道生涯,耶稣的受难与复活三方面内容,完整再现了耶酥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倒一杯清茶,掬一捧阳光,听圣严法师讲禅,做一个境随心转的圣人。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由于种种原因,在民间宗教的研究领域,对其宗教思想的研究显然滞后于宗教教派演变的研究;而在宗教思想的研究中,对其神灵(学)思想的研究,更是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而鲜有人问津。鉴于明清时期是中国社会中民间宗教的高发期和繁盛期,因此,《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尝试从现代宗教学的角度,以神灵观为中心,结合明清民间宗教各教派的主要经卷宝卷以及其他相关材料,进行认真解读和仔细分析,分别以神灵谱系、神话理论、救赎观念、伦理思想四个部分依次展开。
热门推荐
  • 穿越之农家长媳

    穿越之农家长媳

    穿越到古代农家,爹娘为了彩礼,催她赶紧嫁人。嫁人就嫁人吧,相公竟然是从山上庙里还俗回来的可爱小和尚。小和尚两眼泪汪汪,山下的女人是老虎啊!农家长媳带着小和尚相公一起奋斗,治家、奔小康!
  • 提升运气的吉祥植物

    提升运气的吉祥植物

    花草与人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就是自然与人的关系,来自于自然界的花花草草被带到了我们的身边,被赋予了形形色色的意义,对一栋草、一朵花的参悟也便有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玄妙和广阔。所以,养几盆花草,对生命质量的提升将有很大的意义。且不说从花草的世界里会得到怎样的人生启示,单是花草本身的清新和美丽就会为我们带来洁净和愉悦。沒有人会拒绝用一片绿色或者一袭清香来装点自己的家园。 刘畅旸编著的《提升运气的吉祥植物》介绍了给你沾福气、财气、喜气的植物种类。你的好运从种植物开始。
  • 月寒

    月寒

    冷冷的明月,奇异的怪刀。一部秘籍,一位剑侠,青楼晓梦,乐舞幽歌,缠绵悱恻,伤痕累累……
  • 企业管理之道

    企业管理之道

    中国的《易经》、《道德经》是宇宙间最大的管理体系,它涵盖了天道、地道和人道,企业的管理无非是人道当中的一个分支。如把现代企业管理比喻成一棵树,中华文化精髓是树根下看不见的滋养,而西方的管理则是树叶、树枝、树干。作者根据多年研修易、道,结合自身的商业实践,以《道德经》为主线,将老子的智慧应用到现代企业管理的十二个方面,并找到一条从根源上提升领导力的途径……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影响青少年的益智百科

    影响青少年的益智百科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润美好的心灵。健康的身心、丰富的情感、较强的实践能力、优良的品质、过硬的特殊技能、良好的习惯、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必要的合作素质等,是青少年朋友在成长道路上顺利前进所需要的最基础、最必要的条件,为青少年朋友们从自身着眼、开创成功指明了方向。社会是一幅斑驳陆离的图画,人生是一条蜿蜒扭动的曲线。知识是智慧和能力的基础。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成长是一种历程,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天真到深沉,我们用生命书写着成长的哲学,正是这些哲学的智慧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成长是一种升华,成长的过程就是将软弱升华为刚强,将平淡升华为壮丽。
  • 南境诡事

    南境诡事

    揭开掩盖在南境迷雾下那神秘的古彝文化,身边人接二连三的发生诡异事件……我只是一个爱听鬼故事的普通大学生,我竟在其中发现了一连串的阴谋……,玩笔仙莫名晕倒。确未想过自己也会置身其中,夜半被鬼压身,离奇的经历竟然是有高人暗中操纵
  • 成就你一生的礼仪

    成就你一生的礼仪

    在日常交往与合作的过程中,人们的礼仪是否周全,不仅能显示其修养、素质及形象的优劣,而且还会影响到交际与事业的成功与否。提升每一个人的礼仪修养,不仅是成就辉煌人生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本书内容涉及个人礼仪、社交礼仪、职场礼仪、语言礼仪、生活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涉外礼仪等几大部分。它是您提升礼仪修养的好帮手,是您人生旅途中的好伴侣。
  • 你家老婆有点凶

    你家老婆有点凶

    他是神秘的黑暗人物,残酷腹黑,人命如草芥,却视她如命。她重活一世,只为讨回当年的债务。他如恶霸,抵死纠缠。“大哥,大嫂正在和别的男人在结婚。”教堂中,男人紧捏钻戒,阴鸷的眸光带着嗜血的愤怒,一声低吼:“把她绑过来。”“林小姐,你是否愿意嫁青阳先生为妻?你是否愿意无论是顺境或逆境,富裕或……”“不愿意。”她心脏狂跳,却直接掐断牧师的爱情宣誓。他眯起危险的眸,看向牧师,慢条斯理:“没关系,你继续问,问到她愿意为止。”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