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2100000017

第17章 中观学的根本论题(2)

根据前所述,诸法依缘起而生,事属存在,故谓有;诸法系因缘和合而生,本无自性,故谓空。对于诸法体性究竟为“空”或“有”,因主张不同,历来有所争论。中观学派之教系,主张诸法皆空。空的理论,也是佛教所共有的,而中观学派的“空”与其他宗派不尽相同,是以《般若经》系统为根本思想。空可大别为人空与法空二者。人空,意谓人类自己无其实体或自我存在;法空,则谓一切事物之存在皆由因缘而产生,故亦无实体存在。这人空、法空。就是二无我的理论。无人我之执,以身为五蕴假合,实无常一主宰之我体,称为人空。观此真理,则称人空观。无人法之执,以色等诸法亦归于空而无实性,称为法空。如前所说,部派佛教多主张法为实有,故仅立人空,然《成实论》及中观学派则说诸蕴之法亦空,即人法二空。据吉藏之《中论疏》卷十八载,人法二空有小乘与大乘二种。吉藏后于《三论玄义》中,比较二者之不同,谓小乘之空为析空、界空、内空、但空;大乘之空为性空、不但空、不可得空。但空,意谓仅偏于空而不知空之真义与妙有之境;不但空,意谓了知空之真义与承认妙有之境的中道空,此乃自观一切法无自性而获得之空。《大智度论》卷十二说空有三种:分破空、观空、十八空。分析人乃由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要素构成,分析色法至极微(物质构成之最小单位),或分析心至一念(六十刹那),而依此分析之结果观人法之空之理,即为分破空,即天台宗所说的析法空。此即小乘经佛教之空观。观空,是从观心的作用上说,系指不待析破色、心诸法。而直接要体达“因缘所生法,当体即是空”之观法。《三论玄义》说:“小乘析法明空,大乘本性空寂。”即指《成实论》之观空法,乃析破色、心诸法而见空;相对于此,大乘则直观因缘所生法本性空寂,如幻如梦。这观空又称之为体空观,若将体空观与析空观作一比较,两者皆属于从假入空观,亦同样能破界内之见、思二惑;然其观法则有巧、拙之别,乃以体空观为巧度观,以析空观为拙度观。十八空,即为破种种邪见所说之十八种空。即:(1)内空,指眼等六内处中,无我、我所及无眼等之法。(2)外空,指色等六外处中,无我、我所,及无色等之法。(3)内外空,即总六根、六境内外十二处中,无我、我所及无彼之法。(4)空空,不着前三空。(5)大空,即于十方世界,无本来定方彼此之相。(6)第一义空(胜义空、真实空),即离诸法外,别无第一义实相之自性所得,于实相无所著。(7)有为空,即因缘集起之法与因缘之法相皆不可得。(8)无为空,即于涅槃法离定取。(9)毕竟空(至竟空),即以有为空、无为空破一切法,毕无有遗余。(10)无始空(无限空、无际空、无前后空),即一切法虽生起于无始,而亦于此法中舍离取相。(11)散空(散无散空、不舍空、不舍离空),即诸法但和合假有,故毕竟为别离散灭之相无所有。(12)性空(本性空、佛性空),即诸法自性空。(13)自相空(自共相空、相空),即诸法总别、同异之相不可得。(14)诸法空(一切法空),即于蕴、处、界等一切法,自相不定,离取相。(15)不可得空(无所有空),即诸因缘法中,求我、法不可得。(16)无法空(无性空、非有空),即诸法若已坏灭,则无自性可得,未来法亦如是。(17)有法空(自性空、非有性空),即诸法但由因缘而有,故现在之有即非实有。(18)无法有法空(无性自性空),即总三世一切法之生灭及无为法,一切皆不可得。此十八空,各经典依废立互异,而立十三空、十四空、十六空、二十一空等诸说。

《大智度论》虽说有三种空观,然未分别彻底与不彻底。这三种空观,都可以使人了解空义,虽说了解的深浅不同,然仍不失为明空的方便,所以《大智度论》兼容并包的说有三空。若细考大小乘各派的说法,则分破空是部派论师所常用的方法;说一切有部以观慧析色至鄰虚,过此即成空。然而有部不承认一切法皆空,反认为有自性有的极微。因分析而知某些是假合有的,某些是假有所依的原素(即最后的极微)。心法也用此法分析到刹那念。这种方法,并不能达到一切皆空的结论,反而成为实有自性的根据。这种分破空法,本即《阿含经》说到的散空,不彻底而可以用方便,所以龙树也把其引用出来。观,是瑜伽行学派使用的空观。这一方法,部派经量部论师即大加应用。经量部论师说十二处——根境非实,即成立了所观的境是非实有的。后来瑜伽行派的学者,极端的使用此观空。观空与分破空不同,分破空因分析假实而成立假名者为空;观空则从认识的观点,说明所观境界的无所有。观空也同样的不能达到一切法毕竟空,因为观空即限定它要用能观的心以观外境不可得,能观心的本身,即不能再用同一的观空来成其为空,所以应用观空的结果,必然要达到有心无境的思想。境空心有,固也可以为了达到空义的方便,然在某种意义上讲,不但所空的不能彻底,而将不当空的也空掉了。即如分破空的学者,承认有实自性的极微和心心所,而由极微等所合成的现象,或五蕴所和合成的“我”,以为都是假法,而忽略了假法的缘起性,即是说不承认一切法是缘起的。因此,一方面不能空得彻底,成增益执;另一方面,将不该破坏的缘起法,也空掉了,即成损减执。瑜伽行派学者把缘起完全放在心心所法——依他起性上,不能达到心无自性论;对于六尘——境的缘起性忽略了,所以不能尽契中道。龙树所发挥的空义,是立足于自性空的,不是某一部分空,而某些不空,也不是境空而心不空。

中观学派的学者之一切法空,主要是从缘起因果而显的,而瑜伽行派的学者,是从认识论上说的。唯识者以为从因果缘起上明空,是共小乘的,不彻底的;大乘应从认识上说。如《摄大乘论》说:“自然自体无,自性不坚住,如执取不有,故许无自性。”无自性,不是说自性完全没有。如未来法,在未来而生,必待因缘而决无自然而生的,所以无自然性。过去已灭无体,即所谓的“自体无”。现在生灭不住,即是“自性不坚住”。这是约三世因果的流动,说无自性。《阿含经》有这种说法,《摄大乘论》以为这是共小乘的。“如执取不有,故许无自性”。这是约遍计无性讲,于一切法执自相、共相、法相等,都是依名计义,依义计名而假名设施的,不是自相有的;离此遍计的非自相有,即大乘的空无自性说,这就是瑜伽行派学者自命为不共小乘的地方。然细究这“执取相不有”,《阿含经》也多说到“不可取”,“不可得”。“如执取不有”,声闻学者确乎也是可以达到的。事实上,在认识上不执取种种相的空,也是共小乘的。依缘起因果法以明无自性空,与《摄大乘论》所说不同。缘生即是无自性,自性不可得即是空;因为无自性空,所以有自性戏论为颠倒,而如实正观即不取诸相。依缘起因果法直明一切法空,是空门;不取一切相,是无相门。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方便不妨不同,而实则一悟一切悟,三解脱门同缘一实相。中观学派以缘起无性的空门为本,未尝不说无相门。而瑜伽行派专从观察以明“不如所取有”,不能即因果而明空,以即中观与瑜珈二学派的不同。明缘起无自性,都是为了明空的定义。龙树论说到的地方很多,根本与其他的学派不同,所以不能望文生义,见了缘起、自性、空的名辞,就以为是同归一致的。

(第三节)缘起性空

缘起、自性、空,总合起来说,缘起与自性是绝对相反的,缘起的即无自性,自性的即非缘起。一般的众生,外道以及佛教的其他各派,都是以自性的根源而出发的。而佛陀所以与外道不同,即是“我说缘起”,“论因说因”。所以依中观学派说,中观学派可称为缘起宗,其他各派可称为自性宗,也即是空有二宗的分别处。若以缘起与空合说,缘起即空,空即缘起,二者不过是同一内容的两种看法,两种说法,也就是《心经》所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缘与空是相顺的,因为缘起是无自性的缘起,缘起必达到毕竟空;若有自性,则不但不空,也不成为缘起了。外人以为空是没有,是无,今说缘起即空,即误以为什么也没有了。因为在他们,缘起是可以有自性的,缘起与空是不相顺的。而中观学者,因为一切法毕竟空,所以有不碍生死流转以及还灭的缘起法,中观学派所说的空,不是都无所有,是无自性而已。空与缘起是相顺的,如离缘起说空,说缘起不空;那才是恶取空。论到说自性即是空,一方面,自性是即空的,因为自性是颠倒计执而有的,没有实性所以说自性即是空。然不可说空即自性,以空是一切法性,一切法的究竟真相,而自性不过是颠倒、妄执。但以究极为自性,空是真实、是究竟,也可以说空即(空极)自性。如《般若经》说:“一切法自性不可得,自性不可得即一切法之自性。”约毕竟空说,也可以说为实相、实性、真实。因为寻求诸法的究极性,即是毕竟空的,今还其本来之空,无增无減,而不虚诳颠倒,也可以说是真实。

根据所述空与自性的关系,得知中观学派所讲的空是缘起性空。正如《中论·观四谛品》里所说:“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这一切法,是指世界上包罗万象的事物。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没有一种事物是不依赖于其他事物而独立存在的,这就是前所述之没有自性,所以都是空。《大品般若经·道树品》说:“诸法和合因缘生,法中无自性,若无自性,是名无法。”《大智度论》卷十八谓:“菩萨观一切法皆无相。是诸相从因缘和合生,无自性故无。”《十二门论》也说:“众缘所生法,即是无自性,若无自性者,云何有是法。”《十住毗婆沙论》卷十五说:“知诸法从众缘生,无有决定性,行于中道。”这些都是缘起性空的经论依据。

缘起性空,是说世出世间一切诸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由众多的因缘和合而产生的。宇宙的万事万物固然繁多,但无不是由因缘和合而有,由因缘和合生起,所以叫做缘起,又称缘生。性空是指凡是由众缘生起的事物,必然是无自性的。自性,就是事物的自体本性,缘起事物没有自己的实体本性,所以叫无自性,或称性空。

关于缘起性空的理论,可以从《中论·观因缘品》和《中论·观四谛品》更完全地了知。《中论·观因缘品》说: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

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

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

如诸法自性,不在于缘中,

以无自性故,他性亦复无。

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

四缘生诸法,更无第五缘。

果为从缘生,为从非缘生,

是缘为有果,是缘为无果。

因是法生果,是法名为缘,

若是果未生,何不名非缘。

果先于缘中,有无俱不可,

先无为谁缘,先有何用缘。

若果非有生,亦复非无生,

亦非有无生,何得言有缘。

果若未生时,则不应有灭,

灭法何能缘,故无次第缘。

如诸佛所说,真实微妙法,

于此无缘法,云何有缘缘。

诸法无自性,故无有有相,

说有是事故,是事有不然。

略广因缘中,求果不可得,

因缘中若无,云何从缘出。

若果从缘生,是缘无自性,

从无自性生,何得从缘生。

果不从缘生,不从非缘生,

以果无有故,缘非缘亦无。

在这一品里,龙树强调没有生,也没有灭;不是常恒有,也不是断灭无;不是同一的,也不是有差异的;没有来,也没有去。这就是佛经中所说的“八不”的因缘,善巧方便能够灭除一切戏论,所以龙树恳切至诚地顶礼佛陀,诸说中第一。

诸法不是自己生出来的,也不是从其他地方生出来的,不是自己和其他人共同生出来的;也不是没有原因就生出来的,所以知道是无生的。比如诸法的自性,不在因缘中,因为没有自性,所以更没有他性。

一切法莫非缘生,“缘”通名“原因”或“条件”,共分四种:因缘、次第缘(等无间缘)、缘缘(所缘缘)、增上缘;

(1)因缘,即引生自果之原因,因缘对所生果有所定性,故又名“亲因”或“真因”。凡一法之生,原因至多,而此众多原因之中,必有一主要不可缺之原因,即所谓“亲因”或“真因”。通常把引生果之主要条件叫做“因”,次要条件叫做“缘因”。“因”也是众多条件之一,故名“因缘”。瑜伽行学派把因叫做“种子”,把果称做“现行”,种子能生现行,叫做“种生现”,如树之种能生树;现行也能变成种子,叫做“现熏种”,如现在之树能生新种。劳动创造了工具,劳动是因,工具是果;有了新工具,又使生产力增强了,工具又成了因,生产力增强又成了果。如此因果相生,发展无已,变化无穷,这就是一切社会或自然现象发展进化的规律。

(2)次第缘即等无间缘,是专就心理现象而说的。所谓“等”,就是同等或者一样的意思;所谓“无间”,便是毫无间断的意思,人们前念为后念生起之原因,如无此“前念”,必无“后念”。前念即灭,后念继生,二念体用同等一样,而且二念之间无有间断,有如呼吸相续,一呼一吸,生生无已,念念不停,故前念为后念之次第(等无间)缘。如无缘,心念便归停止。

(3)所缘缘,略称缘缘。“所缘”的“缘”字是“攀缘”的意思,如心想一件事情,心想为“能缘”,事为“所缘”。指心、心所所攀缘之一切对象,亦即一切外在事物对内心所产生之间接、直接之缘。例如眼识必以一切色为所缘缘,乃至意识必以过、现、未等一切法为所缘缘。

(4)增上缘,指上述三缘以外一切有助于或无碍于现象发生之原因条件。

以上四缘,第一种亦因亦缘,其余三种只是“缘”而不是因。色法生起,必须因缘、增上二缘;心法必备四缘;无有一法只从一缘生者,亦无有一法不待缘而生者,故“一切法(除无为法),皆从缘生”。这四种缘生出一切法,再也没有第五缘了。

果是从因缘生的,还是非因缘生的?这个缘是缘中有果呢?还是缘中没有果?因为从这种法中产生的果,这种法就叫做缘,但是果没有生出来的时候,为什么不叫非因缘呢?果先在缘中已经有了或者是没有都不能成立。因缘中先没有果,那么因缘是谁的因缘,因缘中若先已经有了果,那么何必要从缘中出生来。如果果没有生,那也就没有无生,也不是有生没有生(无生),怎么还能说有缘呢?

果如果还没有生出来时,则不应该有灭。灭去了的法怎么还能成为缘,所以没有次第缘(等无间缘)。

又如诸佛所说的真实微妙法,在这没有因缘的法中,怎么会有所缘缘呢?诸法却没有自性,所以没有真实的有相,既然没有自性的有,怎么可以说有这件事(因),所以有这件事的果。

总说因缘或细说因缘,都没有果可得,因缘中如果没有果,怎么说果是从因缘所生。如果说缘中没有果而能从缘中生,那么果为何不从非因缘中生出来。如果果从因缘生,而这因缘是无自性的,应从无自性生,为何从因缘生。因此果不从缘生,不从非缘生,因为没有果,所以缘、非缘也非。

本品旨在破除有自性的因缘生灭。即空也是空。

世间上一切事物的产生、发展和消失不能没有因缘,否则事物之间岂不乱套。如花有花种,树有树苗,各有其因,此品破因缘是针对小乘萨婆多部(说一切有部)而言的。

同类推荐
  •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内容含《醒昏录》。黄檗无念禅师撰,明闻校订。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刊行。黄檗无念禅师,名深有,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袁宏道、李卓吾诸人之推崇。本书卷一至卷三为作者回答友人询问佛法禅理与生死问题的回信,卷四至卷六收《醒昏录》、法语、酬问、牧牛图颂,及传记资料等。
  •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本书以佛教关于出世与入世的思想精髓为核心,融合了道教和儒家的思想,阐明了什么是“出世与入世”,全方位解析了“该怎样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共分八篇,分别是:在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出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在度己,入世在度人;以无为之心出世,以有为之心入世;以禅心出世,以分别心入世;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以出世之心境,过入世之生活;以出世之心低调做人,以入世之心高调做事。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本书着重从文化角度探索中国佛教的内容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先是从佛教的历史、典籍、教义、仪轨制度和寺院殿堂多个侧面,阐明佛教构成诸要素,以揭示佛教作为文化实体的基本内涵。然后着重从政治意识、伦理道德、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民俗六个方面,探索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关联,以阐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规律。内容充实,雅俗共赏,为读者提供了解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是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入门书。
  • 圣经旧约的故事:出埃及记羊皮书

    圣经旧约的故事:出埃及记羊皮书

    本书将《上帝创造世界》、《伊甸园》、《偷吃禁果》等流传数千年的圣经故事,用简明通俗的现代语言重新诠释,展现圣经故事的精髓。
  •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用“文如其人”形容南怀瑾先生恰如其分。他的为人如同他的文章,朴素而雅致,随和而亲切,于平凡中自显不凡,他的文章如同他的为人,文学而多连,杂采而博贯,于随适中自见精神,人文合一,正是大师境界。
热门推荐
  • 史记一日一得

    史记一日一得

    翻开历史,你会发现,我们的许多故事其实古人早已演绎过!甚至同样的故事我们依然在演绎,依然那么投入,那么有激情。路是人走出来的,开始的时候无疑布满荆棘坎坷,也正因此,我们从没嘲笑过前车之覆,我们鄙夷的是重蹈覆辙!人生不能彩排,你想让你的人生少走一些弯路吗?你想让你的人生演绎得更加精彩吗?亲爱的朋友们,面对着喧嚣的世界,你不妨暂停脚步,倾听一下来自历史的声音;汲取一下司马迁在《史记》中所给予我们的人生智慧!也许,你的人生从此就别有了一番洞天!
  • 极品包装

    极品包装

    陈海凭借过人的记忆与信息量,踉跄闯进娱乐圈,不按套路出牌,不走寻常路,你包装帅哥,我包装屌丝,你打造玉女,我包装熟男!身在花丛中,环肥燕瘦,妩颜媚骨,香娇玉嫩,纵然如此,又如何,哥只爱好打包装,帅哥美女流水线,外加实力派!不要叫我经纪人,我是极品包装师!
  • 家常小锅炒

    家常小锅炒

    《家常小锅炒》为您提供最家常的炒菜制作方法及菜谱。炒菜作为应用最广、最基础的烹饪方法,跟我们每天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可对于炒菜你了解多少呢?你知道如何才能做出美味的炒菜吗?你知道不一样的食材炒制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吗?
  • 青鸟(青少年早期阅读必备书系)

    青鸟(青少年早期阅读必备书系)

    圣诞节前夜,伐木工家简陋的小屋里,男孩蒂蒂和女孩咪蒂下正在眺望着富家孩子过节。仙女扮成又老又丑的驼背老太婆来找他们,请他俩为她生病的女儿去寻找象征幸福的青鸟。他们究竟看到了什么?他们找到青鸟了吗?翻开童话事故《青鸟》,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 曹操全传

    曹操全传

    曹操,字孟德,公元155年生,沛国谯县(安徽亳县)人。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因为成为曹腾养子而改姓并继承侯爵。曹操一生从陈留起兵到洛阳逝世,奋战30余年,参加大小战役近50余次,消灭了袁绍、袁术、刘表、张绣、吕布等割据势力。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与两个儿子曹丕、曹植代表了东汉末年的文风,是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家庭”。曹操一生有诸多作品,为众人称道的有《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很多诗文表现了他指点江山、壮怀:激烈的高远志向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店员易犯的88个错误

    店员易犯的88个错误

    《店员易犯的88个错误》一书共分10个部分,内容涵盖店员工作的方方面面,如职业素养、销售沟通技巧、服务顾客技巧、日常工作点拨等。本书汇聚了店员日常工作中最容易疏忽、最容易出错的问题,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对店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避免店员重蹈覆辙,从而改善店员的个人业务水平,不断提升个人业绩,使店员能成功地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 煮妇难为

    煮妇难为

    吃货重生傻媳妇,带领全家奔小康!婆婆偏心妯娌刁钻,还有小三来破坏?挣钱盖房做点心,开铺囤粮做地主。看我怎么用美食打动老公回心转意!——————————————————————本文已完结,新书《嫌妻不自弃》、《婚姻的那点事儿》欢迎评论哦~
  • 帝王之宠

    帝王之宠

    离歌自打醒来之后,就成了沈醉的贴身丫头。这主人对自己也太好了吧?好的不像主仆之间的关系。扑朔迷离的身世,沈醉隐藏在背后的真实身份,这一切都是离歌成仙道路上的秘密。和主人谈恋爱到底能不能成啊?不就是两个人在一起吗,搞的这么复杂干嘛!
  • 妖气冲天:毒蛇小王妃

    妖气冲天:毒蛇小王妃

    玺国皇都。今天城中的百姓到处都在谈论着一件怪事,大街小巷乃至酒楼茶馆,无人不对此事啧啧称奇的,甚至连宫里也被传得沸沸扬扬的了!“真是怪事呀,夜大小姐昨天晚上活过来了!”路人甲说道。“她不是已经死了六天了嘛,我还听说夜将军正赶着回来见她最后一面,然后明天就把她下葬的,怎么又活了?”路人乙回道,就和所有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的人一样满脸震惊。“真的起死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