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7000000018

第18章 教 育 科 技(1)

236.什么是《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早在夏朝时,中国就有了四部非常著名的著作,它们分别被称为《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据孔子在其所著《尚书序》中说:“伏牺(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喾)、唐(尧)、虞(舜)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三皇时代的书被称为“坟”,是因为其内容都是“大道”,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终极真理;五帝时代的书被称为“典”,是因为其内容讲的是“常道”,相当于我们现在讲的经典理论;伏羲时代的书被称为“索”,是因为八卦之说需要探求义理;帝禹时代的书称为“丘”,是因为这些书介绍的是九州的山川地貌、物产与风俗,“丘”有“聚集”之意,故名“九丘”。

也有现代学者提出,三皇时代的书称被为“坟”,是因为书的材质为土陶及石刻;五帝时代的书被称为“典”,是因为材质可以是木板、竹板、石板或金属材料,也可能是皮革、丝帛(附着在硬质材料上),成为便于收藏的典册;伏羲时代的书被称为“索”,是源于结绳记事和结绳占卜的丝帛文书;帝禹时代的书被称为“丘”,是因为它是一部实物地图、地理书,有点像今天的模型沙盘,也可能是一幅巨画,画有九州的山川、地貌和物产以及人文景观。

237.古代的“大学”指的是什么

古时的“大学”除了指儒家经典《大学》外,还指聚集在特定地点整理、研究和传播高深领域知识的机构。根据文献记载,大学作为一种具有高等教育职能的机构,可以追溯到五帝时期的“成均”和“上庠”。

大学正式出现于西周,当时学校分为大学和小学两类,统称“国学”。大学的教育内容以礼、乐、射、御为主。后来,凡天子所设的大学统称“国学”,诸侯所设的大学叫“泮宫”。西周时,还有一种叫“太学”的教育机构,是国家的最高学府,为帝王读书的场所。

汉武帝为教化子孙,在公元124年正式创建了我国第一所中央大学——太学,有弟子50人,主要传授儒家经典。到东汉时,太学生最多时达3万多人。

东汉灵帝还于光和元年(178年),在洛阳鸣都创立了我国最早的一所文学艺术大学——鸣都门学,专习辞赋、书画。学生由州、郡三公举送,学生最多时在千人以上,这些学生毕业后多被授予高级官职。

唐朝的教学学制已相当完备,中央官学即大学的教育内容不断增多,如书学、算学、律学、医学等专业相继开设。

宋朝时,大学又增设了武学和画学等专业。

明朝时,为和国外进行经济文化往来,永乐年间,宫廷翰林院又开办了我国第一所外国语大学——外语馆。

1898年,清政府为“广育人才”、“讲求时务”,创立了京师大学堂。

238.古代的“小学”指的是什么

我国古代的“小学”有三种说法:

说法一,小学是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我国西周即有小学,名曰“下庠”、“西序”、“左学”等,其后名称也不统一。小学主要分官学和私学两种:官学如四门小学、内小学;私学如书馆、乡塾。《大戴礼记·保傅》中说:“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这句话的意思是古人8岁开始上小学,学些小的技艺,知道一些小礼节。

南宋理学家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说:“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之下,至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这里可以比较详细地看出,当时的小学教授的一些内容。

说法二,小学是指古汉语文字学。因儿童入小学先学文字,所以得名。隋唐以后,小学为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的总称。

说法三,小学是指“琐屑之学”。《陈书·傅传》:“顷代浇薄,时无旷士,苟习小学,以化蒙心,渐染成俗,遂迷正路。”

239.中国古代有选举制度吗

汉朝的察举制是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和现代的选举制度有形似之处。

汉朝察举的标准共有四条,史称“四科取士”。《后汉书·百官志》注引应劭《汉官仪》说:“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弟廉公之行。”也就是说,被推举为官的人必须品德高尚、博学多才、通晓法律,还要勇敢、多谋、精明、果断、有才干,有过“孝弟廉公”的实际行动。

“四科取士”大约起于西汉,到东汉依然实行。察举的标准虽只有四科,但察举的具体科目却很多,大致有孝廉、茂才、贤良方正、文学(通常指经学)、明经、明法、尤异、治剧、兵法、阴阳灾异以及临时规定的特殊科目。考察通过就有了功名,有了功名,便可实授官职。

察举的方式是由下向上推选人才。汉朝选官以“乡举里选”为依据,体现的是尊重乡里舆论对士人德才评判的权威性。这一点也是和现代选举制相通的地方。

240.古代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是什么

科举考试起于隋唐,到了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因皇帝亲临殿廷,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故称“殿试”。殿试又被称为“御试”、“廷试”,由武则天创立,但当时未形成定制。宋开宝八年(975年),宋太祖于讲武殿策试贡院合格举人,并颁定名次,自此,殿试始为常制。

元朝殿试结果分右、左两榜公布。因元朝以右为尊,蒙古人、色目人因此名列右榜,汉人、南人列左榜。名义上两榜的第一名都算状元,但只有右榜状元才真有资格为官,左榜状元不受重视。

在明清时期,殿试录取考生分为三等,史称“三甲”。一甲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二甲若干(清朝时一般为七人),称“进士出身”;三甲称“同进士出身”。世人统称录取者为“进士”。

241.什么是“科举四宴”

在古代,官方、朝廷会为顺利通过科举考试的士子举办盛大的庆祝宴会,以示恩典。由于科举制度自唐朝以来分设文武两科,每科乡试与殿试结束后都举行宴会。其中“鹿鸣宴”、“琼林宴”为文科宴,“鹰扬宴”、“会武宴”为武科宴,这就是“科举四宴”。

鹿鸣宴是为乡试后新科举人而设的宴会。起于唐朝,明清沿用。因为宴会上要唱《诗经·小雅·鹿鸣》,故而取名为“鹿鸣宴”。此宴设于乡试放榜次日,由地方官吏主持。宴请之人除新科举子外,还有考场工作人员等。

琼林宴是为殿试后新科进士举行的宴会,始于宋朝。宋太祖规定,在殿试后由皇帝宣布登科进士的名次,并赐宴庆贺。由于赐宴都是在著名的琼林苑举行,故该宴有“琼林宴”之称,后又改称“闻喜宴”。元明清三代又称“恩荣宴”。虽名称不同,但仪式、内容大致不变,仍可统称“琼林宴”。

鹰扬宴是武科考乡试放榜后而设的宴会。所谓“鹰扬”乃是威武如鹰之飞扬之意,取自《诗经·大雅·大明》“维师尚父,时维鹰扬”一语。

会武宴是武科考殿试放榜后举行的宴会。古代科举,自唐开始,武科殿试放榜后都要在兵部为武科新进士举行宴会,以示庆贺,名曰“会武宴”。

242.我国最早的民办学校是谁开的

春秋战国时,先哲孔子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河。他一生共有弟子3000余人,其中有70多位弟子很有成就。

孔子应该是中国第一位职业教师。30岁时,他在鲁国开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民办学校。同时,他逆当时只有贵族子弟和贵族附庸才能够进入学校学习的潮流,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有教无类”是指不分政治、经济地位,平等进入学校进行学习的教育制度。所以,在孔子的学生之中,真正来自贵族的只有南宫敬叔、司马牛和孟懿子等几人。

243.焚书坑儒中的“儒”是指儒家弟子吗

“焚书坑儒”坑的不都是儒家的学子。“儒”在当时可以泛指所有的读书人。在被秦始皇圈定的406人当中,有名有姓的多是方士,如侯生、韩众、徐福、卢生等。这些有名有姓的方士多年出没在秦始皇身边,糊弄秦始皇,终于惹怒了秦始皇,当然成了坑儒事件的打击对象。

所以,坑儒的对象并不都是儒家弟子。

244.中国古代有机器人吗

虽然机器一词出现很晚,但早在西周时期,中国的能工巧匠就研制出了能歌善舞的伶人。

春秋后期,中国著名的木匠鲁班,在机械方面也是一位专家。据《墨经》记载,他曾制造过一只木鸟,能在空中飞行“三日不下”。

东汉大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一种“计里鼓车”。计里鼓车每行一里,车上木人击鼓一下,每行十里击钟一下。

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并用其运送军粮,支援前方战争。

据唐朝人张在《朝野佥载》中说,洛州的殷文亮曾经当过县令。他制作了一个木机器人并且给它穿上用绫罗绸缎做成的衣服,让这个机器人当女招待。这个“女招待”酌酒行觞,总是彬彬有礼。

同样是在唐朝,一个叫杨务廉的工匠研制了一个僧人模样的机器人。它手端化缘铜钵,能学和尚化缘。等到钵中钱满,就自动收起钱,并且还会向施主躬身行礼。

据说唐朝的柳州史王据研制了一个类似水獭的机器人,能沉在河湖的水中,捉到鱼以后,脑袋就会露出水面。

245.“刍荛之言”是什么意思

1914年2月,周恩来在南开学校春季开学时写了《中华民国三年一月开学感言》一文,其中一句是:“然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刍荛之言,圣人择之。”①

“刍荛”是指割草打柴的人。“刍荛之言”本义是割草打柴人的话,代指普通百姓的浅陋言辞,也用作讲话者的谦词。该成语出自《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其意思是不应忘记古人的忠告,即使求教于樵夫也会大有裨益。

246.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是怎么来的

1949年4月17日,周恩来向来北平参加即将召开的新政治协商会议的部分爱国民主人士、北平一些大学教授作了《关于和平谈判问题》的报告,报告中提到:“每个战斗小组都开‘诸葛亮会’,取‘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之意。”①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是流传很久、应用很广的俗语。为什么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会与皮匠扯上关系呢?对此,历史上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说法一:这句俗语来自“三个臭皮匠,凑成猪革梁”。古代为使鞋子结实、美观,会在鞋面上镶制两条猪皮包边的竖梁,称为“猪革梁”。一个皮匠往往做不好这样的技术活儿,还需要两个皮匠帮忙,共同完成,于是就有了“三个臭皮匠,凑成猪革梁”之说。“猪革梁”音似“诸葛亮”,俗语就被误传了。

说法二:诸葛亮平定南方的时候要渡过一条河,河面很宽,水中多礁石,船小不够用,船大又不好过。诸葛亮想了半天也没想出好办法。后来,军中的三个皮匠用羊皮充气做了皮筏子当船渡河,难题迎刃而解。于是有了“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之说。

说法三:“三个臭皮匠”的原意为“三个臭裨将”。“裨将”就是偏将、副将。裨将往往也非等闲之辈,三个臭裨将的智谋集中起来,不仅超越主将,还抵得上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传到后来,“臭裨将”成了“臭皮匠”。

247.“投鼠忌器”的典故是怎样来的

1949年4月17日,周恩来在《关于和平谈判问题》的报告中提到:“他们见我们快要当家了,以为我们很怕破坏,老鼠蹲在花瓶上,投鼠要忌器。”②

“投鼠忌器”本义是老鼠靠近器物,用东西砸老鼠又怕砸坏老鼠附近的用具;现在常用来比喻做事有所顾忌,不敢放手进行。该成语出自《汉书·贾谊传》:“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谕也。”

据传,有个富人,喜欢并收藏了很多古董。其中有一件稀有的玉盂,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深受他的喜爱。一天晚上,一只老鼠跳进了这个玉盂,想偷吃里边的一些剩菜,正巧被这个富人看到了。他非常恼火,盛怒之下,他拿了块石头砸向老鼠。虽然老鼠被砸死了,可是那个珍贵的玉盂也被打破了。这件事使富人非常后悔,于是发出了“投鼠忌器”的感叹。

248.古代为什么用“绍兴师爷”代指谋士和幕僚

1949年4月17日,周恩来在《关于和平谈判问题》的报告中提到:“共产党人不是天生的。我的先代是‘绍兴师爷’,什么‘少有大志’,那是鬼话。”①

“师爷”是旧时被官吏聘请帮助他们处理刑名、钱谷、文牍等事务的无官职的佐理人员。清代官场有谚语云:“无绍不成衙。”说的是清代衙门中大多是绍兴籍的师爷。绍兴师爷具有文化素养高、苛细精干、善治案牍等特点,非常适宜作幕为胥,所以古人常以“绍兴师爷”代指谋士和幕僚。绍兴师爷作为幕僚群体肇始于明,盛行于清,没落于辛亥革命前后,在我国封建社会活跃了三四百年,声名扬及国内外,成为中国封建官衙幕僚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249.《三字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1958年1月,周恩来在报告《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中提到:“我看这样的人和‘好了疮疤忘了痛’的人一样,忘记了当年初学《三字经》、《千字文》时的痛苦了。”②

《三字经》是中国旧时的蒙学课本,相传为宋代王应麟(一说为区适子)所著,明清学者陆续补充,1928年由章炳麟重新修订。

《三字经》语言形式为三言韵语,便于记诵,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古人曾说:“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250.《千字文》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1958年1月,周恩来在报告《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中提到:“我看这样的人和‘好了疮疤忘了痛’的人一样,忘记了当年初学《三字经》、《千字文》时的痛苦了。”①

《千字文》是中国旧时的蒙学课本,南朝梁武帝时期,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奉皇命从王羲之书法中选取1000个字,编为四言韵语,叙述有关自然、社会、历史、伦理、教育等方面的知识。隋朝时开始流行,有多种续编和改编本,如侍其玮著《续千字文》、胡寅著《叙古千字文》等。

251.为什么把六十岁称为“花甲”

1959年4月,周恩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举行的茶话会上的讲话中提到:“陈毅同志喜欢用《秋江》里的一句台词,说过了六十岁又是一个新花甲。老道理新解,很好。”②

人们习惯称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称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为“花甲老人”。“花甲”是“花甲子”的简称,这一名称的来历和我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法密不可分。干支纪年是由天干、地支组合而成,每一干支代表一年,六十年为一循环。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252.为什么将教书育人的地方称为“杏坛”

1916年2月,周恩来在《论强权教育之无益》一文中提到:“杏坛设教,鲁论之集也,群为论道之言。”①

“杏坛”是传说中孔子聚徒讲学的地方,现在多用杏坛代指教书育人的地方。《庄子·渔父篇》记载:“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后人附会杏坛在今山东曲阜市孔庙大成殿前。宋代以前此处为大成殿,北宋天圣二年(1024年)孔子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在正殿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金朝于杏坛上建亭,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重修,明朝隆庆三年(1569年)改造重檐方亭,清朝乾隆皇帝题匾。

253.八股文是一种什么文体

1943年11月10日,邓小平在北方局党校整风动员会上的讲话中提到:“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的统治时间愈长,给予党和革命的损害也就愈大。”②

同类推荐
  • 最后的神话:诗人自杀之谜

    最后的神话:诗人自杀之谜

    人们把世界最美的状态称为诗境,把心中最美的意念称为诗意,把文字中最精妙的语言称为诗句,把最动人的画面和最能激发人的想象的言外之意称为诗情。人生最激情澎湃的一刻,是诗;人心最美丽的邂逅,是诗。
  • 家庭万宝全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家庭万宝全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几方面家庭生活窍门:购衣穿着、洗涤熨烫、服饰收藏、食品选购、食品加工、食品贮藏、美食烹调、饮食保健、厨房用具、购房居家、居室清洁、家电购买、家电使用、用品维修等。
  • 中国传统文化要略

    中国传统文化要略

    本书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制度文化、儒家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古典文学以及中外文化交流。
  • 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

    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

    成都两大珍世活体文物——都江堰和水井坊。都历经千年而今仍在辛勤劳作,为人类奉献,一个灌溉着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一个灌溉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我们可以这样形容,都江堰是成都农耕文明的后坊,水井坊则成为成都农耕文明的前店。汉代古井在成都市区范围内数量众多,它们就像草垛布满田野一样布满壮丽的汉代成都城郭。正是这些潜移默化的耳濡目染,奠定了千年成都独特的魅力与气质。就像一个人所在的家族需要追根溯源一样,血脉的尽头便是一个人真正的根脉所在。《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中,水井街酒坊遗址所揭露的遗迹、遗物现象,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中国传统白酒酿造工艺演进历程的生动画卷。
  • 北京的一百张面孔

    北京的一百张面孔

    这是一本展示北京地域文化的知识性写实散文集,也可以说是《修志人眼中的北京——志说北京》的姊妹篇,是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和北京晨报合作,由晨报编辑记者撰写,陆续在晨报《志书撷英》专栏发表,经两年多的辛勤劳作,在专栏刊出100期后,集结而成。
热门推荐
  • 残王妖妃

    残王妖妃

    常乐,自出生之日起便被公认为怪胎,十七岁那年,她被带去了特异功能研究基地,从此沦为了那些怪异大叔的研究对象,历时五年,她终于被他们弄的小命玩完。颜如歌,丞相最为宠爱的小女,年方十六,长的是貌若天仙,可惜却是个傻子,痴恋雾城第一美男上官夜,最终如愿以偿的嫁进了上官府,却不想在新婚之夜一碗毒粥下肚,从此香消玉损。当她再次睁开眼时,美眸一片清明,痴傻不再,短短半月的时间,她把上官府搅了个天翻地覆,随后一纸休书,雾城第一美男成了第一个被女子休弃的怨男。寒王楚寒,冷酷霸道,权势滔天,被亲母与弟弟合谋害成了个废人,口不能言,四肢不能动弹,一夜间,他从天堂一下子堕落到了地狱,成了人人可欺的残王。当她遇到了他,她纤纤玉指一指,一句“他是我的”,两人从此纠缠不清,故事由此正式开幕、、、片段一:“啧!啧!冯雅茹,我还不知道你居然有这种嗜好,怎么?上官夜他还不能满足你么!连他老爹你都不放过。”常乐指着床榻上的一对狗男女,嘴角鄙夷的勾起。“公公,这事千万不能让夜知道,既然被这女人给撞破了,不如、、、”冯雅茹说着把手往脖子上一横,做出一个“杀”的动作来。“全听你的,宝贝。”说着两人居然当着她的面商量着怎么把她给弄死、、、“狗男女,就凭你们,也想杀本小姐。”常乐不屑的冷哼一声,随后扬手一挥,一股轻微的电流快速的袭向两人。片段二:上官夜:女人,你这是什么意思?常乐:你眼睛瞎的啊!白纸黑字本小姐写的清清楚楚。上官夜:你,你要休了本少爷?常乐:不错!我颜如歌在此休夫,从今往后,本小姐与你再无瓜葛。片段三:“他是我的,本小姐警告你们,日后若有人再敢对他不恭,休怪本小姐对你们不客气。”常乐轻柔的抚上男子冰冷的俊颜,转身满脸煞气的看向那一群王爷,世子哥。“颜小姐,你又犯傻病了吧!他可是个废人,不能说话,又不能动弹,那他还怎么满足你,不如、、、”话还没有说完,他就已经口吐白沫的倒在了地上。“你们谁还有话要说?”常乐冷冷的看着他们,只一转眼的功夫,那些人便一哄而散。“楚寒,你放心,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你的保护伞。”转头看向男子如清潭般的美眸,常乐很认真的宣誓着。【特别注明:此文一对一】〓〓〓〓〓〓〓〓〓◆◆◆◆◆◆◆◆◆◆〓〓〓〓〓〓〓〓〓〓〓〓推荐蓝的新文【独宠财迷小娘子】秦诗诗,二十一世纪一个普通的白领,生平无大志向,最大的乐趣便是看着存款的数字节节高升。
  • 以退为进

    以退为进

    在地球毁灭后的诺亚方舟里,晋璃璃在“不进则退”的生存游戏里,为了让深爱的叶缺能够活着在新的星球上延续地球人的生命,而甘愿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百年之后,晋璃璃从营养仓苏醒过来,又重新见到了曾经的爱人,但是曾经的爱人因为无法接受她的死亡,而放弃了从前的记忆,成为了另一个人,他们还能再续前缘么?
  •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作者在二十年来的教学研究中,不断收集材料,全力重写,把考察时段上溯十九世纪,下及当代,细绘出“未来—变化—变后之变”三阶段大场面,并且以这个大规模考察作背景,作出令人信服的分析:中国的诗学,哲学,宗教,是美国诗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关键影响。
  • 糖尿病百问百答

    糖尿病百问百答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嘶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 本书为其中之一的《图文精讲肉鸽饲养技术》分册,新颖实用,简明易懂。书中具体包括了:鸽业特点、肉鸽饲养管理技术等内容。
  • 一品风华

    一品风华

    孟宁一觉醒来,竟发觉自己变成了个小孩,看着对面一脸怪笑看着自己的奇怪叔叔,孟宁有种很不淡定的冲动;既来之则安之,且看孟宁如何玩转这个奇怪的古代世界,拜师学艺,女扮男装,一连串搞笑事件也接踵而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家生子

    家生子

    所谓的家生子,就是指奴婢在主家生下来的子女,一出生就是奴才秧子,没有人身自由啊。而李竹青就是成为了这样身份的人。家生子的路不好走啊,李竹青握拳!怎么着也得把生活改善改善不是?要是运道好,说不定也能脱了这奴才的皮呢
  • 生活的历炼(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生活的历炼(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此套书撷英采华,精心分类,不但为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创造了一个欢乐、轻松的成长环境,而且更陶冶了青少年的情操,可以说是一套让青少年全面提高、全面发展的青春励志经典读物。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宋殇

    宋殇

    宋王朝与文天祥是格格不入,却也是密不可分的.少年时无法无天的他,刚刚步入朝堂便几次三番遭遇生死劫难。若不是追月公主,他或许这辈子也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青年时临危受命的他,不计前嫌、弃文从武为宋奔波,然而他的付出换来的只是宋王朝仅四年的苟延残喘……
  • 来自冥界的公主

    来自冥界的公主

    一个来自21世纪的天才,在南极探险中不幸身亡,带着黑白无常的奇怪暗示,转生到了古代,却因身为女子,转生之时就被狸猫换太子,并弃于崖底,幸运的是她被一只狼叼走了,并被其抚养长大。在狼窝里,她寻得一件密室,并习得了一身好武艺,一直到了她15岁之时,才下了山,开始了她的今生旅程。绝色的容颜,潇洒不拘的行事风格,超凡的武艺,精湛的琴艺,她的江湖名声鹊起。她的命中缺了三魂,为了寻找着三魂,她与那些命定的男子周旋,看似没用的书生,酷似前男友的萧帝,温文尔雅的隶国皇帝……一切到头来才发现都是阴谋、利用!当这个时空出现了危机,天地已经趋于毁灭,她到底是谁,难道仅仅是一个过客?殊不知,她的到来就是为了结束千百年前的遗留下来的债!三神创世,这个世间,谁也无法逃脱天命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