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2100000003

第3章 从河边到东瀛的人生之旅(3)

光绪三十年,清廷第六次选派留日学生,当年,清廷令山西巡抚张曾敭考选送日本学习陆军生20名,其中3名由中央公费派送,17名由山西省财政支给。山西武备学堂经过筛选,阎锡山、姚以价、张维清三人获北京政府公费,由此可见阎锡山在校期间的表现确实不错。黄国梁、温寿泉、张瑜、乔煦、荣福桐、焦崇礼、王宝喜、金凤巢、吴友松、武滋荣、马开松、顾祥麟等17人,由山西省出资。阎锡山、张瑜、黄国梁这三个当初在太原“裕盛店”换帖结拜的弟兄,全都入选,并且这20名学生中,很大部分后来都成了山西同盟会的骨干和辛亥太原首义的中坚。第六批赴日留学生共 260余人,超过了前五批之总和,从这里不难看出,清政府在培养中高级军官上所下的工夫了。

然而,清政府对一批批留日学生总是放心不下,千叮咛万嘱咐要他们专心学习,循规蹈矩,将来报效朝廷。这是因为清政府虽然于1901年搞起了“维新新政”,但是,由于庚子之后,人民群众抗捐抗税,反赔款、反洋教的斗争此起彼伏,连续不断,呈日益兴起之势。与此同时,随着资产阶级的不断发展,一些革命的先行者为了救国救民,不但在思想上进行着积极的求索,而且还建立了反清的组织。早在1894年,孙中山便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在入会誓词中,又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作为奋斗目标。兴中会成立后,虽然举行的多次武装起义被残酷地镇压了下去,但其所形成的三民主义思想,及其革命举动,却在国内引起了很大震动,使不少人“对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共鸣”,“赢得了社会上相当一部分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同情和支持”(戴逸主编:《中国近代史通鉴》(辛亥革命卷),红旗出版社1997年7月版,第7—10页)。

正因为如此,所以,清政府对这第六批留日的学生,也同以往一样,要训示一番。阎锡山他们从太原动身之前,山西巡抚张曾敭、布政使、按察使、提学使、道台,所谓的五大宪(抚台、藩台、臬台、学台、道台),就先后对他们谆谆告诫:朝廷资送游学日本,应各专心学习,以图将来报效,万不可接近革命党人,听信邪说,误入歧途,并对孙中山妄加诋毁,等等。

山西的这批留学生,由候补知事吴春康带领,于7月先到北京集中,阎锡山等人在北京住了近一个月,其间,又有兵部侍郎姚锡光(时任山西新军第四十三协协统姚鸿发之父)的训示,及至全国各地学生会齐后,即在天津乘坐日本轮船前往日本。

这是阎锡山第一次走出国门,也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走出国门。

轮船乘风破浪向日本进发。阎锡山和几个同学在甲板上凭栏眺望,辽阔无垠的大海与碧蓝的天空仿佛连接在一起,海天一色。一群海鸥欢快地鸣叫着上下翻飞,追逐着船尾翻起的浪花。这对于从未见过大海的阎锡山而言,感到一切都是那样的陌生新鲜,又是那样地让人激动和惬意。更令阎锡山惊奇的是,船舱里的走廊、扶梯和房间里都是那样的干净整洁,员工虽少,但个个尽职尽责,对乘客谦和有礼,服务十分周到。而他在国内所见到的则是“做甚的不务甚”,态度傲慢无礼,人多而事废,这一对比,使他初步看到了落后与先进的差距。到日本后,耳闻目睹的许多事情,在令阎锡山感到新奇的同时,又不由思索着久萦于心头的一个问题:日本何以国小而强?中国何以国大人多而弱?而当年日俄战争爆发后,战胜国日本又将其势力伸入中国东三省的事实,更使他感到无比愤慨,不但认为,康梁的保皇党根本救不了中国,而且进一步看到了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阎锡山年谱》(一),第15—16页)。虽然初入日本的阎锡山对清廷官员出发前对他们的训诫,仍言犹在耳,但是,这却不失为阎锡山对清政府产生不满的反映,也是他与之发生离心离德的开端。阎锡山的这些思想,并非阎锡山一人所有,可以说是当时许多忧国忧民的热血青年的共同心声。而这种初步的反叛,既是中国腐败黑暗的严峻社会现实使然,也是他们在日本受各种新事物强烈刺激的结果,是新与旧、先进与落后两种事物碰撞后,在其思想上迸发出的火花。

阎锡山这批留学生到日本后,像前五批学生一样,也是先在东京振武学校学习。振武学校是日本士官预备学校,它原来的校名叫成城中学,由于自1903年(明治三十六年)专办训练中国陆军学生,所以改名为振武学校。在这里,中国留学生要学习3年(其中包括1年实习),毕业后,才能正式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阎锡山入振武学校后,主要学习日语和近代科学知识。1906年秋季入日本弘前步兵第三十一联队实习1年,1907年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学习。1909年毕业返国。

对于阎锡山来说,从1904年到1909年,这五年的留学生活,确实非同一般,可以说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大转折。就在阎锡山进入东京振武学校的第二年,即1905年8月,由法国返抵日本的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先后参加同盟会的有中国17省的留学生及华侨数百人。在此前后,孙中山曾多次在中国留学生和华侨的集会上发表演讲。针对康、梁保皇派的种种谬论,进行了尖锐而深刻的批驳。阎锡山曾听过孙中山的几次演讲,对其中的许多道理,他都深以为然。他在多年后忆及此事时,曾说过:“孙先生指出中国积弱之原因,在中国倾于保守,故让西人独步。中国从前之不变,因人皆不知改革之幸福,以为我中国人文明极盛,如斯已足”。“由此可以说明政治不可失时,若不能适合时代的需要,一定要为时代所抛弃。清未不到百年之间,中国与世界交通,事事相形见拙,国势日衰,成为列强瓜分之对象。应改革而不改革,能进步而不进步,使爱国之士,咸认满清政府为亡国的因素,救国的障碍,以致国人的目标,全集中于推翻满清政府,即其所培养之人才,皆变成推倒其自身之力量”(《阎锡山年谱》(一),第18—19页)。正是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所以,在当年的10月,经谷思慎(字仲言,山西神池县人,山西省最早的同盟会员)介绍,阎锡山由同盟会的重要领袖黄兴主盟,参加了同盟会,当场宣誓表示奉行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之后不久,阎锡山又介绍康佩珩、赵之成、徐翰文和赵戴文这4个五台老乡参加了同盟会。

加入同盟会的阎锡山,多次前往居住于东京的孙中山寓所,拜谒请教孙中山。他对孙中山要以三民主义救中国,认为将“政治革命”同“民族革命”并行,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之时须同时改革社会经济形态的主张,极表赞同。其中,他还聆听了孙中山有关“平均地权”的解说,并与孙中山就此问题进行了探索。阎锡山后来回忆说:加盟誓言第四句“平均地权”,我当时对其意义不甚了解,曾向孙总理请教。总理说:“平均地权的‘权’字,不是说量,也不是说质,既非指地亩多少,也非指地质好坏,是说一种时效价值”。但自己还不明白,于是孙中山给他举例说:“如纽约原来是大沙滩,可说不值一钱,现在繁华起来,一方尺即值银七百两”。他问美国也是用银子,论两数?孙中山说:“不是,美国的货币叫‘套如’(DOLLAR)。一套如差不多等于一两银子,我说七百套如,怕不懂得,所以我说七百两银子”。阎问“所谓‘平均地权’,就是平这原来不值一文而涨到七百两的地价么?”孙中山笑了笑说:“你对了”。又告诉阎锡山说:“原来一文不值,今天涨到七百两,不是人力所为,也不是进化所予,纯是国家经营所提高,所以不应让地主所有,应归国家所有”,“因此,我认为应该实行平均地权”。无论商埠码头,普通都市,“凡有此种事实者,均应如此”,阎问:“耕作地是否亦应如此?”孙中山回答说:“耕作地,因国家经营,提高地价之事实甚少”,阎锡山便问:“因人力改良而增涨之地价,可否归国家所有?”孙中山答曰:“不可。因人力改良者,应归出力者享有”。这次谈话,持续了约半个小时,其间,孙中山曾不下十次地问阎锡山“你明白了吗”?“孙中山的谆谆诲人,亲切态度,至今述之,尤觉敬佩不置”(《阎锡山年谱》(一),第19—20页)。

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主张和平均地权的理论,对阎锡山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从思想上逐渐清楚了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所在,以及推翻清朝反动统治,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的方向和途径。如果说,他先前还只是凭着一腔热情在组织上加入了革命党的话,那么,经过孙中山这些革命理论的启发教育,他已经在思想上也加入了革命党了。

正因为如此,所以,他能够服从同盟会的指挥,积极完成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1906年暑期,他请假回国探亲,赵戴文与之同行。临出发前,同盟会总部指示他返晋后,秘密考察雁门关和五台山一带形势,并拟在五台山建立革命根据地。鉴于过去留日学生中的革命党人返国后,屡遭清廷杀害,为防不测,阎锡山与赵戴文二人还各携带了一枚小型炸弹。这样,过海关时就十分危险。船抵上海,在过海关时,阎锡山让赵戴文把那枚炸弹交给他,并且在入关检查时,阎锡山让赵戴文走在前面,他自己则跟随其后。赵戴文不解,争着要阎锡山前行,自己断后,阎锡山则对他说,我站在后面,畏畏缩缩,好象害怕检查,容易让人注意,一旦被检查出来,我一个人顶着。果如阎锡山所料,海关检查,对走在前面的人检查时就不像对后面的人那样仔细,结果二人得以顺利过关。过关后,阎锡山有些自负地对赵戴文说:“事到危难宜放胆,愈危难,愈不可畏缩,畏缩反易被人生疑”。这话里虽然有些自褒的味道,却也反映了阎锡山的胆识。

阎锡山返乡后,见到了阔别两年的父母和祖父以及妻子。在河边村的五天时间里,利用种种机会,向亲友和同学揭露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和卖国行为。并与赵戴文到五台县城、五台山上,向同学、教师以及僧人宣传革命。在家乡前后呆了三个月,于秋季返回日本。对阎锡山而言,这次返晋,确实经受了一次锻炼,并且通过接触社会,更感到发动革命,绝非易事,从而使他认识到进行革命必须经过长期的准备和各方面的努力。

1907年秋,阎锡山经过在弘前步兵三十一联队一年的实习,结业后转入东京士官学校。与其同时转入该校的还有黄国梁、张瑜、乔煦、姚以价,他们被分配在步兵科;温寿泉转入后分配在炮兵科。士官学校不像振武学堂那样,是专为中国留学生所设,而是日中两国学生同校。但中国学生不与日本学生同住宿舍,并且有些秘密课程,也不愿中国学生学得,上课亦多各在一堂。可见列强对落后国家总是歧视的,他们对落后国家的帮助,也总是有所保留的。阎锡山这六期士官生们,其队长是冈村宁茨,教官为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是阎锡山的同学。阎锡山与他们的关系都甚为密切,而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侵华日军的首脑。

在士官学校,阎锡山加入了“铁血丈夫团”。孙中山和同盟会总部所以要建立这样一个纯军事干部组织,是因为留日学军事的学生回国后将成为清政府新军的骨干,如果同盟会能将一批同盟会中的积极分子发展到这个组织里,那么,对于将来掌握新军,领导革命起义,则会发挥巨大的作用。从这个组织的名称上来看,铁与血是战争与革命的象征,而所谓“丈夫”即取自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曲,此谓之大丈夫”。因而建立这样一个组织是有其深刻的内涵和重要的战略意义的。“铁血丈夫团”团员共有28人,山西籍的有4人,即阎锡山、温寿泉、张瑜、乔煦;湖南的有程潜、仇亮;湖北的有孔庚、朱绶光、何成浚、李书城;云南的有唐继尧、罗佩全;江西的有李烈钧;陕西的有张凤翙、张益谦;四川的有尹昌衡;浙江的有黄郛;河南的有杨增蔚;直隶的有何子奇。这些人毕业返国后,在运动新军,发动革命,组织辛亥起义中,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阎锡山留学日本期间,在加入革命组织,不断吸取革命道理的同时,还刻苦学习,深入观察日本社会现实。

经过在振武学校两年的学习和在弘前步兵第三十一联队一年的实习,阎锡山对现代军事知识和军事理论已经有了相当的掌握。他在广泛涉猎与潜心研究兵书的基础上,对于将来革命军事的如何进行,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为此,还在实习期间,他就曾编写了两本军事教义,一本是关于改善军队编制的《革命军操典》,一本是侧重夜战的《革命军战法》。转入士官学校后,闲暇之时,则常与李烈钧、唐继尧、朱绶光、李根源等人,分析时事,研究军事,探讨革命。对于学校的课程则不甚在意,由于对数学一科学习的放松,有时考试仅得及格分数。

阎锡山对于自己写的这两本教义,自认为很有价值,并想将之付诸实施。正好1907年春,广东钦州三那地方民众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捐抗税运动。在孙中山的支持下,群众队伍曾一度攻入钦州城。阎锡山从上海报纸刊登的消息中得知此事后,非常兴奋,很想回国参加,将其已经脱稿的《革命军战法》借机付诸实践。为此,他向联队正式提出退学申请,由于联队没有批准,再加上从报刊上得到消息说钦州已被清军收复,因而,他只好继续学习。并且他在后来论及此事时,觉得自己“当时的举措未免冲动”(《山西文史精选》(1)——《晋省辛亥革命亲历记》第36页)。此举虽未成行,但从中却可以看出,阎锡山对革命党是忠诚的,对革命是热衷的,同时,也反映了他是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的。他这种注重实践、注重实际的思想,对他后来的活动发生了很大影响。

同类推荐
  • 松下幸之助全传

    松下幸之助全传

    松下幸之助是“经营之神”!他是“日本式管理之父”!他是重振日本精神的著名企业家!他以富有人情味的管理赢得了合作伙伴和员工的交口称赞!松下幸之助全传》从一个平民的角度,向读者深度剖析一个最真实的松下幸之助。作者从回忆松下幸之助的童年开始,讲述了他如何从学徒成长为世界级企业家的完整过程
  • 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下)

    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下)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科学巨人:牛顿(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科学巨人:牛顿(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皇后隐历史

    皇后隐历史

    ,自古以来,浓墨重彩地叙述了中国古代16位皇后、后妃复杂而混乱的感情生活和多舛的命运际遇。引领我们全景式的浏览到了在极尽华美的背后,本书即由风月讲历史,以其生动厚实的文笔,那深深隐藏着的一个极度陌生、空虚、神秘的世界,有着江山作衬景,也便有了更多的曲折、更深的悲剧性。帝王、美人与江山之间的凄婉、哀伤的悲情故事,一个极度冷漠、荒唐而又恐怖的世界;了解到帝王之家所有的宫闱秘闻和深宫皇后的隐私往事。正是因为这种爱恨情仇。本书即透过重重的礼教帷幕,只有嫉妒、荒淫、情欲、乱伦以及权诈和刺鼻的血腥味。这里没有爱情、亲情和幸福,总会提起人们寻轶探秘的兴趣,成为关注的焦点,议论的话题
  • 名人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名人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他们在肉体和精神上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却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传记里的三人,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贝多芬,一个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琪罗,另一个是俄国作家、思想家、文学家托尔斯泰,虽然各自的事业不同,贡献不同,所处时代和国家也不同,但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都是各自领域里的伟人
热门推荐
  • 爱上你吃定你

    爱上你吃定你

    她与他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却在他们的订婚宴上成了落跑新娘。她在最狼狈的时候遇见他,情愫慢慢滋生,却发现爱是一场阴谋。爱与不爱,何去何从,她,究竟情归何处?
  • 揣把菜刀闯皇宫:与皇逼婚

    揣把菜刀闯皇宫:与皇逼婚

    (每天的上午12点之前和晚上8点都会有更新)乌龙女珊哥飙车时撞上了卡车,直接穿越到了花国。然后遭遇了一堆离奇的事和极品的人,还有那个让她心动不已的皇上。终于,她揣着一把菜刀闯进了王宫逼婚,可怜的皇上只有两条路,娶她or自宫。。。。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捡个仙君来压寨

    捡个仙君来压寨

    她容颜绝色,惹来桃花无数。奈何算尽天机,却终无法逃出他的手掌心。前世她视他为仇敌,今世他费尽心思成为她的伴侣。一个对感情一无所知,一个断了情根,他所做的一切,会得到原谅吗?罢了罢了,她只是一只孤独的小狐狸,有如此芳华夫君在身边,还纠结个什么过往呢?这委实麻烦,左右她都不记得了!
  • 千年盛宠枕上婚

    千年盛宠枕上婚

    与世隔绝的山谷之中,沉睡千年的莲歌被唤醒,面对这样一个全新的世界,莲歌又该何处何从?却不知,尘世中,那个宠她入骨的男子辗转千年,只为寻找她的踪迹!可谁又能料到,她沉睡的幻境竟然是他亲手布下的结界!当初醒归来的她与等待千年的他重逢,是否还忆起初时目光?*金牌编剧、王牌作家乐小佛出游一趟,神奇的唤醒了自己笔下的女主角,往家里一扔,成了自家妹妹——乐家千金乐小柔!这个妹子啥都好,就是安静得让人有点焦急,乐小佛心急,便是将妹妹带进了娱乐圈——好好玩!却不料,从此家中无宁日,不停上门来求娶妹妹的烂桃花到底是几个意思?*这是一个有关十生十世的故事,经历九生九世的因,换得一生一世的果:永不分离,死生相依!*片段:“我都忍了几千年了,你还这么狠心?”某男哀怨。“我不想明天出不了门……”某女黑线。“没事,明天不用出门。”某男扑过来。“喂……”某女辩解,所有语言都被他的吻吞没了。事实证明,禁欲千年的男人是可怕的,别说第二天,一连七天,某女都没有出门——*现言1v1,故事简单,不过是个等了千年寻了千年的男人疼爱娇妻的故事!另:轻灵旧文《大神爹地,妈咪不好追》的游戏背景就是这个故事,第25章隐藏任务里出现的白衣女子便是这文的女主啦!有兴趣的亲们可以去看看!*推荐轻灵的完结文:《女王威武之大神拐回家》《大神爹地,妈咪不好追》
  • 回到三国当驸马

    回到三国当驸马

    穿越来到东汉末年,陆浪发现自己成为驸马都尉,而且他保护的对象,正是刚刚经历了十常侍之乱的长公主刘静以及后来的献帝刘协!那个时候,典韦还是土匪,赵子龙还是无名之辈,郭嘉还是一个翩翩少年,天下诸侯还在勾心斗角。在大好机会面前,蛰伏许久的陆浪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位纵横天下匡扶汉室的超级驸马!
  • 摇响青春的风铃(英文爱藏双语系列)

    摇响青春的风铃(英文爱藏双语系列)

    《摇响青春的风铃》带你品味那如水的青春。作为双语读物,《摇响青春的风铃》为中英双语对照版,既是英语学习爱好者、文学爱好者的必备读物,也是忙碌现代人的一片憩息心灵的家园,让读者在欣赏原法原味和凝练生动的英文时,还能多角度、深层次地品读语言特色与艺术之美。
  • 处世警示

    处世警示

    本书的名言金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这些名言金句是名家巨人心灵的直接体现,是智慧的结晶和思想的精髓,是人间智慧的高度浓缩和精华荟萃,是人生的奥秘,生命的明灯,是铀,是核,必将引爆璀璨的生命火花!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穿越之九峰抗战

    穿越之九峰抗战

    2012安然渡过,世界末日的谣言不攻自破。2013年10月在临城,赞皇和山西省昔阳县的交界处的太行山脉,出现了连绵九座山峰,并出现巨大山谷,谷内可以容纳100万人的居住生活。王世杰神秘的穿越到1938年,在这国破山河的年代王世杰选择当了一名土匪,抢人枪粮,以山谷为基地,以九座山峰为前沿,与敌后鬼子展开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