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2100000002

第2章 从河边到东瀛的人生之旅(2)

这年腊月,阎锡山依父母之命,与五台县大建安村望族徐一敬的大女儿徐竹青(字友梅)结婚。徐竹青与阎锡山同年同月生,只不过比阎锡山小了20天,阎锡山是农历九月初八日生,徐竹青是九月二十八日生。做这桩亲事的媒人是徐竹青的堂姑徐该龄。她的丈夫是阎锡山的族兄阎锡祚。这徐一敬兄弟6人,是个大家族。家有良田上百亩,还开有1个经营煤炭的“六合店”,可说是家道殷富。徐氏兄弟多受过良好的教育,为人处事颇有分寸,在村里很受人尊重,是一家耕读门第。在当时很讲究门当户对的社会里,这样的大家闺秀能嫁给阎锡山,一方面说明阎家经济状况良好,另一方面也说明阎家为人确实不错,不然的话,作为堂姑又对阎家熟悉的徐该龄,是不会来作这个月下老人的。再从晋北一带的婚嫁习俗来看,一般情况下,多数男子是20岁左右结婚,若家境贫寒者,要到20大几岁,甚至有的一辈子打光棍。而阎锡山才15岁便结了婚,这也反映了阎书堂经商赚了钱,家境更为富裕。

然而,好景不长,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阎书堂开的“吉庆长”破产倒闭。破产的原因,有些论者说是“打虎”生意失败,其实不然。因为“打虎”生意失败,主要是指在搞买空卖空的金融投机生意时,因对市场行情掌握不准下注失误,导致亏赔,如若下注过大,则会破产。而从吉庆长的倒闭来看,它主要是因为银根紧缺,发生挤兑造成的。这是由于庚子之变,京庄兑来款项被阻,使各地票号钱庄处于困境,五台县虽地处偏僻,也受此影响。而阎书堂在其生意兴旺之时,忘乎所以,所发的钱帖子数量大大增加,因此当京庄兑来款项受阻而引起挤兑风潮时,他原先发行的钱帖子便很难全部兑现。起初,阎书堂为了维持其钱庄信誉,还拆东补西,勉强支撑,后来银根越来越紧,再无可兑之银,只好卖掉店铺里的杂货和一些田地,但杯水车薪,仍无济于事,最后还欠一屁股债。于是只好上起门板,与俩伙计一起躲走。幸好,在阎书堂最困难时,其好友曲长和借给他二百吊钱,才保留下几亩地和几间房屋。所欠债务有的说是二千吊(《阎锡山与家乡》(《山西文史资料》第67辑)第6页),而据阎锡山所说,“年终结算,亏累约合银六、七千两之谱”。(台湾阎伯川先生纪念会编:《民国阎伯川先生锡山年谱长编初稿》(一),简称《阎锡山年谱》,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民国七十九年九月初版,第12页。以下只注书名简称和页码)。无论所欠债务的数字有多大差距,但从中可以清楚为数确实不少,否则,是不会不顾后果关门逃生的。因此,吉庆长的破产是因挤兑所至,而非“打虎”失败。

不管怎样,吉庆长是倒闭了。这对于阎锡山一家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打击。钱庄的现银全部折进去不说,还将部分房屋土地出卖,动了老底,就这仍负债累累。为了躲避债主的催逼讨要,阎书堂父子不得不逃回本村。逼债讨债的一幕幕场景,给阎锡山以极大刺激,因此,他执政山西后,曾反复讲过,除非万般无奈,能不借债就不借债。阎书堂回村后,一筹莫展,每天到曲成喜开设的“金泰昌”商号里闲坐,以打发时光,有时也帮着掌柜的干点零活。而阎锡山,由于家道的急剧败落,不仅结束了以往那种衣食不愁,无忧无虑的好日子,而且为了多少贴补点家用,不得不做起卖饼子的小生意。可他碍于面子却又不在街面人多的地方摆摊,大声吆喝着卖,而是提着个盒子,在村子里走街串巷,碰上人小声问“买饼子吗?”,于是人们又给他编排了一句俏皮话,“万喜子卖饼子—不敢吆喝”。但是,就连做这点小生意也不得安宁,这一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出逃,要路经山西大同、太原,前往西安,德国军队寻踪尾追,帝后忙命甘肃的马玉昆、董福祥率部驻防于五台山龙泉关一带,以防不测。驻军的粮秣等供给和一应差事,自然要由当地百姓承担。阎锡山曾被派去支差,给清军担水切草,喂马遛马,经常挨打受骂,吃了不少苦头。

对于阎锡山在清军驻防时的表现,另有一种说法,即当闻知马、董二部开赴龙泉关“将由太原忻州路经河边村”时,被村中推为永和堡纠首(略同村治保委员会委员)的阎锡山“与各纠首长者会谈,虑有滋扰事端,且防土劣乘机窃发,为害地方。众虑花费无着,先生乃私取陈太夫人首饰当出,用以纠合壮丁,略组训,持刀矛土枪农具以自卫,本村及邻村赖以未受大害”(《阎锡山年谱》(一),第12页)。阎锡山被推为永和堡的纠首,倒有可能是真的,但后面的说法就有些为尊者谥美之嫌了。清军军纪的败坏和对地方的勒索摊牌等等扰害,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因此,为了防止驻军滋扰以及地方上地痞流氓的乘机胡作非为,河边村组织青壮年,加强自卫,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阎锡山作为纠首,提出这样的建议也在情理之中,但将他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说到这种程度,就有些夸大其词了。而阎锡山给驻军支差受苦,则是不可避免的,当时这是官差,任何人不敢不应。它与组织自卫是两吗事。至于他私取继母的首饰出当,以作组织训练青壮年的费用一说,更属不实。实际上,阎锡山“私取”其继母的银手镯,是因为吉庆长倒闭后,迫于无奈,在外出躲债时拿的,说得难听一些,也就是偷的。这事,阎锡山也自觉无理,1917年,他当上山西省长后,一次回家,曾向其继母承认了此事,不但陪情道歉,还拿出一副黄灿灿的金手镯,亲自给继母戴在手腕上。继母则笑嘻嘻地说:“我早知道,只是不和人说,怕丢了你的人。陈家营你外祖母几次问我,我都说放在箱子里”(《阎锡山与家乡》,(《山西文史资料》第67辑,第44页)。

转眼间,年关临近,一些债主赶到河边村来向阎书堂讨债,有的还雇了打手。阎书堂白天躲在朋友家,不敢出来,晚上才出来向人求情,好不容易熬到过年。过年之后,阎书堂父子二人眼看着在村里呆不下去了,便决定南下太原,另谋出路。阎锡山受其父支使,先到陈家营的堂舅那里借路费,被堂舅数落了一顿,阎锡山一气之下,扭头便走。接着他又去宏道镇上向在那里做买卖的叔父阎书典借钱,岂料叔父不仅不借,反而说什幺“好汉做事好汉当,自己跌倒自己爬,你们商号赔塌了,还想把我也累倒呀”!阎锡山碰壁后,又找到也在宏道镇一家店铺里当店员的本家叔叔阎书康,阎书康听说他父子俩借钱是为了外出躲债,就十分痛快地拿出仅有的几个钱来,递给阎锡山,还再三嘱咐说:“回去赶紧叫你父亲往省里跑,不要走大路,要绕河北(滹沱河以北)各村走,不要叫人家撵上”。阎锡山返回家中后,又悄悄拿了他继母的一副银镯子,加上他岳父徐一敬资助的一些钱和妻子徐竹青积攒的一点私房钱,连夜与父亲阎书堂动身出发。到天亮走到南作口村时,正好赶上去太原拉废纸的蒋村人薄吉福,因为是空车,阎书堂便央告说想搭车,薄吉福很痛快地答应了。到达忻州后,阎书堂怕俩人在太原开销大,便把阎锡山留在了“成钰东”药铺。成钰东药铺的掌柜过去曾与阎书堂有交往,于是让阎锡山先住下,在店里帮忙。阎书堂安顿好后便一个人下了太原,不久,经过同乡介绍,与人合伙包揽土木工程,过了一段时间,又在巡抚衙门“稿房”(负责管理收发公文)里找了个闲杂差事。生活有些着落后,才把阎锡山叫到太原。从此阎锡山离开了他生活过十几年的故乡河边村,踏上了他人生的新的旅途。

2、 考取武备学堂,东渡留学日本,改变了阎锡山的人生命运

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清政府迫于内外压力,于1901年开始,在较大范围内搞起了“维新新政”,也就是人们一般所说的“清末新政”。“新政”包括官制、经济、教育、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的改革,如在军事上就有裁汰制兵练勇,编练新军巡警等内容;在教育上则决定废除科举,兴办新式学堂,奖励游学即出国留学等。

山西巡抚岑春煊,遵奉朝廷的旨意,于1902年成立了山西大学堂。其后又陆续成立了山西农林学堂、山西法政学堂等,并且恢复了山西武备学堂。说是恢复,因为在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九月,时任山西巡抚的胡聘之就奏请设置山西武备学堂,后因“戊戌变法”失败而停办。这次岑春煊借推行新政之风,奏请朝廷批准成立了山西武备学堂,(光绪三十二年改设为山西陆军小学堂)。这所学堂以培养下级军官为主,学制3年,课程以军事知识为主。武备学堂一经成立,便发出告示,让人们报名参加考试。

阎锡山见到这个告示后,便想报名考试。可是阎书堂不同意,他考虑的是好不容易在太原给阎锡山找了个差事,只要好好干下去,总会有点出息。这样不仅能养家糊口,而且也好攒点钱给人家还债。但阎锡山却坚持要考武备学堂,他对父亲说:凡是从事农工商贾的人,操心劳力,辛苦所得,到头来顶多也只是“家室之谋,钟釜之计”,况且经商很难成功,而易致败。父亲您倒是知能挺高,可是也往往遭到挫折,我不如您,那还有什么希望呢?我想“有为于时,有益于世,若不继续读书,多求知识,无以白了,别的就更谈不上了”(《阎锡山年谱》(一),第13页)。阎书堂经儿子这么一说,觉得倒也不无道理,同时也知道了儿子并非窝囊之辈,而是有其志向的,于是便同意了阎锡山的请求。让他报考武备学堂。阎锡山十分高兴,与他到太原后在“裕盛店”当小伙计时结拜为把兄弟的黄国梁、张瑜俩人一商量,这俩人也要同他一起报考。

这武备学堂由于是培养下级军官的军事学校,对报考的学生,要求标准也不甚严格,只要体格强健,通晓文字也就可以。况且是初次招生,考试题目也没有走上规范,只是由主考官想个题目,呈报巡抚批准即可,所以,考试的结果,阎锡山、黄国梁、张瑜三人均被录取。这次,共招收了120多名学生,大多数是各县应试的童生,还有一些秀才。与阎锡山同时考入的,还有温寿泉、乔煦、姚以价、荣福桐等人。

对于阎锡山的考试,曾有一种说法,说是“阎锡山知道自己只读了三年私塾,文化太差,就想请人代考”,他父亲想来想去,想到了在山西大学堂念书的赵廉佑。赵是代县人,阎书堂在五台城做买卖时,曾与赵家有过来往,于是,阎书堂带着阎锡山前去山西大学堂向赵求告,赵因情面难却,答应冒名顶替。考试的题目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赵廉佑很轻易地就把文章做好,交了上去,结果替阎锡山考取了好成绩,并且是名列前茅。这些说法,值得商榷。首先,阎锡山在私塾不是念了3年,而是念了近10年,他入私塾以来,一直勤奋好学,学习成绩相当良好,因而,应当是学有所成,他对考试是有一定信心,而勿须旁人代替的。其次,“等到口试时,阎锡山态度谦恭,应若灵便,深得考官的赏识,结果被录取了”(《阎锡山与家乡》,《山西文史资料》第67辑,第29—31页)。这说明,阎锡山还是有实力的。如果他在学业上太差,应答是不可能灵便的,即便是考官让他复述一下试卷所答,他也不会支应下来的。再就是,阎锡山在武备学堂的三年中,每期各科成绩都比较优秀,作文每为同学120人之冠。甚为主持人李廷颺 (山西浑源人,进士出身)器重,赠字曰伯川,意在配山而百川汇海,义取高深广大(《阎锡山年谱长编》(一),第14页)。从这里也可看出阎锡山的国学基础相当扎实。不然,他的各科成绩不会优秀,就是原来基础不好,入学后努力追赶,也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进步。因此,说阎锡山被录取是因旁人替考的结果,是难以令人信服的。从其在私塾的表现,到被考官赏识,再到主持人的器重,有理由认为,阎锡山考取山西武备学堂,是靠自己努力的结果。

山西武备学堂的开办,为阎锡山提供了改变自己命运的良机。阎锡山抓住了这个机遇,在其人生的旅途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阎锡山考入的山西武备学堂,名曰新式学堂,其实,仍保留着不少旧的东西,像学生住的宿舍,就分“孝”“悌”“忠”“信”四个斋号。在教学内容上,除了有关军事科目上引入了西方的一些教材、讲义外,在文化课程的学习上,也多是孔孟之道一类的东西。这种现象并非山西一省才有,而是全国也都如此。但是,山西武备学堂毕竟是新式学堂,它又在省城太原,所以,在这里学生们与外界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他们不仅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寻觅阅览到省内国内的一些图书、报刊,而且,对于不久前中国社会所经历的变故,像“公车上书”、“变法维新”、“六君子”就义、庚子之变、义和团运动、“君主立宪”等重大事件以及中国社会的现实,也有了更多的了解,并引发种种议论和见解。这对于像阎锡山这样从乡下来的学生们而言,无疑会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鲜感。同时,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们随着自己见识的增长,在新旧思想观念接触、交流、碰撞和相互渗透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对自己的前程,国家民族的命运,进行着反思和探索。身在其中的阎锡山,自然也不例外。虽然对于他在武备学堂学习期间思想变化的有关史料,还未曾掌握,但从其尔后赴日留学时对清山西当局嘱咐所持的态度上,以及赴日途中在轮船上的感叹中,则可以清楚地看出,阎锡山在这一期间的思想的确是有所变化的,他对一些事物是有自己的看法的。

山西武备学堂的学习是紧张的,因为它带有军事组织的性质,对学生的要求相当严格,每天的活动从军事上的集合跑步开始,直至晚上熄灯,课本上的灌输,操场上的训练,一课接一课。但是,又因为它是官办的学校,所以,学生们的生活还是比较优裕的。学校除供给学生衣食外,还发给饷银一两,实际上是零花钱,这些费用加起来有三两白银。每个学生在当时已经顶得上了衙门里一个小差役的月俸。因而有些学生尤其是一些贫苦人家出身的学生,往往把省下来的饷银寄回家中,以作贴补。阎锡山每月就给他祖父按时寄去一两白银,让其祖父买些白面猪肉,加强营养。

在这里,阎锡山学习相当刻苦,对出操、训练等军事科目,十分认真,对教官、督练官也很恭敬,因而颇为老师们喜欢,同学们也愿意与他交往,后来还当上了学生班长。正因为如此,所以,一毕业即被清山西当局派出去日本留学深造。

清朝政府为了提高其新军的素质,可谓不遗余力,于各省开办武备学堂,以培养下级军官的同时,还挑选武备学堂中的一些优秀学生出国深造,以作为将来新军中的高级军官。到光绪三十年(1904年),就已经派出六批学生赴日本学习军事。

同类推荐
  • 刘更新传奇

    刘更新传奇

    他就是村里的首富——东家刘继基。刘继基恪守耕读传家的古训,小时上过私塾,不但背诵过《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之类的启蒙书籍,且读过成担子的经史子集,年少时考过两次,未能进学,也就死了读书求仕的心。从此一门心思下田劳作,犁耙锄刨,扬场放磙样样在行。他深谙“创业好比针挑土,败业如同水推沙”的至理名言,节衣缩食,不畏艰辛。家业日盛,仍不丢农事,经常下田劳动。衣着打扮,也和种田人没有两样。他精打细算,辛勤俭朴,不沾吃喝嫖赌抽的恶习,几十年如一日艰苦奋斗,终于使父辈留下的殷实家业,在他手上日益发达,成为有好田二百亩,房舍数十间,五六头驴骡的大户人家......
  • 为爱而来

    为爱而来

    40多年前,朱邦月的朋友临终时,将两岁的儿子和怀着5个月身孕的妻子托付给他。虽然是孩子的养父,但是朱邦月却奉献了连生父都不能给予的疼爱。本书是朱邦月的二儿子朱邵华以父亲的口吻写的自传体小说,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家庭几十年来遭遇的辛酸,屈辱,委屈以及磨难,但是,在这样外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下,他们一家四口相亲相爱,共伴今生。在当今社会下,这本作品极富教育意义,它能给人直面挫折的勇气以及面对苦难,永不言弃的力量。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美洲现代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美洲现代文学大家

    主要讲了阿根廷现代文学大家,拿大现代文学大家普拉特大家,墨西哥现代文学,尼加拉瓜现代文学大家 智利现代文学大家等美洲地区国家的文学大家。作家是生活造就的,作家又创作了文学。正如高尔基所说:“作家是一支笛子,生活里的种种智慧一通过它就变成音韵和谐的曲调了……作家也是时代精神手中的一支笔,一支由某位圣贤用来撰写艺术史册的笔……”因此,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社会生活的雕塑师。
  • 改革大师:王安石

    改革大师:王安石

    改革家王安石,锐意富强,勇于冲破旧俗樊篱,指引新路,政治家王安石,特立独行,别于流俗腐儒,务实精进,文学家王安石,笔力冷峻深刻,文坛领袖名至实归!《中国古代文臣谋士:改革大师(王安石)》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百年诞辰忆萧红

    百年诞辰忆萧红

    《百年诞辰忆萧红》的编选,吸收了《怀念萧红》与《萧萧落红》两书的重要文章,在篇目的排序上分“身世”、“婚变”、“纪念”三辑,同时,还首次将怀念,悼念萧红的诗词选人回忆录中。在涉及萧红、萧军、端木婚变回忆录的选择上,保留各种不同说法,立此存照。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乱五代:五代史的另类解读

    乱五代:五代史的另类解读

    本书作为第一部系统解读五代历史的通俗性、史论性读物,从多个视觉品读五代的人和事,试图寻找破解五代历史之所以“ 混乱”和“无耻”的密码。唐朝灭亡后,在中原一带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史称“五代”。五代存在了凡五十三年,共更换了八姓十四君。五代多武夫,五代多俗臣,他们抹杀仁义道德、败坏三纲五常,随处可见子弑、兄杀弟、军戏臣、臣反君的历史闹剧。
  • 锁红颜

    锁红颜

    月光浅浅的撒着,现在,已经入夜了,那洋洋洒洒的月光还是那样,给如梦如幻的感觉,月亮冰盘似的悬在空中,再加上深蓝色的天幕点缀着的三两点寒星,把整个夜衬托得格外的静谧,清幽,以及萧瑟。
  • 涩涩母女闹古代

    涩涩母女闹古代

    推荐楚的文文《霸上特工女军师》她,二十一世纪的富家千金,一个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除了男人被禁止的风华正茂的大学生,眨眼间竟成了古代一个刚刚被人圈圈叉叉的女子。悲催啊!她的第一次,曾经充满无数幻想的第一次,在自己没有任何感觉的时候,就这样没了!俗话说,没有最悲催的,只有更悲催的,圈圈叉叉完的第二天,圈叉自己的禽兽还没见到,就被撵到了王妃别院——一座风雨飘摇的破院子!她不要活了,她要面条上吊。。。她要豆腐撞墙。。。她要离婚。。。她要赏美男。。。她要采野草。。。片段一“hello,美女老妈!”清泉疑惑地看着房间的每一个角落,没有人啊!“美女,看这里了,对,就是你的宝贝女儿在说话。”看着自己才七个月的女儿,清泉懵了,这又是一个穿越的。“老妈,以后出去看美男的时候,记得带上我”片段二“老妈,你说他们现在这个姿势是不是有些危险啊?”母女俩躲在妓院的密室里,目光烁烁地看着正在激烈运动的某男女,小声地讨论着。片段三“小子,我是你父王,别在我面前嚣张!”禽兽王咬牙切齿地看着眼前的小屁孩,深邃的眼眸满是无奈!某小破孩抓抓头,“父王?又是哪冒出来的亲戚?老妈!一表三千里,父王到底是隔了几万里的呀?咱家那些乱七八糟的亲戚怎么这么多?”片段四“报!女皇陛下:敌军离凤彩城还有十里。”某色女看着自己身旁的小女孩,“宝贝!准备好了吗?”某小屁孩点头,转身朝身后的士兵喊道:“勇士们,手榴弹准备!”片段五“母皇老妈!惨了惨了。。。”某小色女推开了御书房的门,气喘吁吁地嚷道。某色女皇帝一掌拍到桌子上,怒瞪着某小色女:“说了你多少次了,母皇就母皇,老妈就老妈,母皇老妈多难听。”“哎呀!你还有心情计较这些?你的那些狂风浪蝶追来了,他们也要参加选夫大赛。”“什么?快,快,马上取消选夫大赛,就说,就说朕要修身养性,不需要男人。”---------------------------------------------------------------------------------------------------乔幕宇——青胤国第一商人“清,既然我们合作这么愉快,不如进一步加强我们之间的关系!”清泉:“好啊!怎样加强?”乔幕宇:“造人!”冷残音——魔宫宫主清儿,你既然闯进我的心,你就别想逃?”清泉:“我,我不是故意的,我走错门了。”
  • 学会走商路

    学会走商路

    本书《学会走商路》,说到底也是念生意经的学问。书中再现了古今中外大大小小的商家和各有千秋的奇招。以精湛的故事,列举并评析了商人在创业、经营、招揽人才、搜集情报、新产品开发、销售、广告、公关等不同战场上的决胜过程,俾使今天的经商者在对“前度刘郎”们的经验有所参照和参悟。从而运用商战的技巧,在攻与防、进与退、新与旧、苦与乐、胜与败、兴与亡等方面,得心应手地趋吉避凶。历史上的商人千千万万,限于“商家典要”之故,仅精选出些许学习之楷模。
  • 情陷赤焰门:血族新娘

    情陷赤焰门:血族新娘

    她是重案组探员,深入K市首富的赤焰集团卧底。这传说中“赤焰门”的总基地诡异重重——露着尖牙的猥琐男,楼梯间的猫妖男女……为求真相,深夜潜入赤焰集团总裁的办公室,怎料却碰上了一个长相极其妖孽的男人。“从现在起你便是我的女人。”他毁了她的警枪,霸道又可恶。生性天不怕地不怕,即使他冷得足以杀人,她依旧肆意妄为。然而这个俊美如神的男人,他神秘,冷酷不羁,并非区区一个总裁如此简单。可她万万没有想到,他竟然是……【本文慢热,绝对精彩】
  • 穿越之清淡药香

    穿越之清淡药香

    纳兰凌原本是现代的中医,但小憩过后却无端穿越到了一个陌生的古代……她只是想在古代继续她中医的路程,但是她平淡的生活却多番被打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帝王密爱:第一傻妃

    帝王密爱:第一傻妃

    如烟殿。透过翻卷如云的宫墙,恢弘大气的宫殿若隐若现。其中精致的阁台轩榭;错落的假山奇石;唯美的奇花异草,各种绮丽交相辉映,愈发衬出这宫殿华丽不凡。然而,天上漆黑黑的乌云压顶,沉闷的让人喘不过气来。一阵寒风徐徐吹来,带着刺骨的冷意。在这冷清天气的映衬下,原本绝丽的如烟殿此刻却染上了一股凄凉诡异。透过雕梁画栋的阁楼中,几户敞开的窗户,隐隐的听到了几声痛苦……
  • 首席的独宠娇妻

    首席的独宠娇妻

    时光回到慕容语嫣还在慕容妈妈的肚中的18年前,慕容振邦也就是慕容爸爸,他的公司还只是个经营稍见起色的小食品工厂,慕容氏夫妻俩还正为工厂忙的焦头烂额呢,却发生了一件改变了那个还未出世的慕容语嫣小朋友一辈子人生大事的的事情,人生逆转竟在此刻了。
  • 最美的时光

    最美的时光

    他们都是《读者》签约作家,他们的名字频频出现在《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格言》、《启迪》等畅销期刊上,他们在中学生中有亿万“粉丝”……他们的作品频频被选用为全国高考、各省市高考中考试卷的阅读材料和作文背景材料,他们的美文最适合作为高考、中考试卷的阅读材料和作文背景材料。中学生知道这个秘密,四处搜寻他们的美文;家长也知道这个秘密,纷纷购买有他们作品的报刊;语文老师更知道这个秘密,想方设法收集他们的文章,供学生考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