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9300000004

第4章 简牍与帛书

)第一节 简书及其发现

中国用以传递文化的正式图书的最早载体材料是竹和木。一般来说,以竹为载体的称简策,以木为载体的称版牍,但也有以木作简称木简的。简策多用于写法令、著作,版牍多用来写信或绘图。由于人们寻求到竹木这类价廉便用的载体,正式图书得以出现,文化的传递也步入了正常的轨道,且逐步向前发展。

简策与版牍究竟从何时开始使用?据《尚书·多士篇》周公对殷的贵族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则殷商时不仅有竹简编成的册(策),还有解释作“大册”的典。可是现在无实物作证,对简策的解释还有不同说法,所以至多把它们认作是正式图书出现前的先驱形式。孔子的孙子子思所写《礼记·中庸》中有“文武之政,布在方策”的话。唐朝孔颖达解释方策是“方牍简策”。宋朝朱熹解释:“方,板也;策,简也。”这可以解释为一块木版称“版”,写了字的版称“牍”,一尺见方的牍称“方”,一支竹片称“简”,许多简连在一起称“策”。简策亦称简册或简书。

《中庸》所记说明周初文王、武王时已把他们的政事、政令记述在以木为载体的方版上成为文牍(官方公文),同时也记载在竹简上,并把连续记事的简编联成策(册)。如果《中庸》所记可信的话,那么简策版牍至少在周朝初年已被官方所使用。公元前五二七年,周襄王曾对晋大夫籍谈说到籍谈九世祖孙伯黡(yǎn)因管理典籍,所以他的后人便由此而姓籍氏,籍是簿书,从竹字头,可见当时已用竹作书写材料,如从籍谈上推九世,则应是公元前八百年左右,即西周中期,可见西周中期也已用简策,但由于至今未发现春秋以前的简策实物,遂难以肯定西周中期开始利用简策的具体情况。

根据史书记载,战国时期(前481—前221年)的简策曾被发现过。如汉武帝时,鲁恭王在曲阜修建宫室,在拆除孔子的旧宅墙壁时,发现一批简书,包括《古文尚书》、《论语》和《孝经》等,用蝌蚪文或篆书写在竹简上,每支简上有二十字至二十五字。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河南汲郡人不准在盗发魏襄王(或作安釐王)墓时,得竹书数十车,大都是古代的重要史料,有《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十六种七十五篇(卷),都是秦汉以来失传的书,引起晋朝廷的重视,把这批竹书交由著名学者荀勖等主持整理、编次,列入朝廷的官藏目录。后世称这批发掘出来的简书为汲冢书。南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襄阳地区盗发相传是楚昭王墓的古冢,其中有竹简书,宽数分,长二尺,以蝌蚪文书写。这些发现的简书都是战国或更早些时候的遗物,可惜它们只见于文献记载,而无实物作证。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从地下发现大量战国及秦的竹简,较重要的有三次:

一是一九五三年七月,在湖南长沙南门外仰天湖古墓中,发现竹简四十二支。最长的二十二厘米,墨书,篆文,每简一行,有二字至十余字不等。根据一同出土的其他文物来鉴定,这批竹简确是战国时的遗物。

二是一九七二年山东临沂银雀山发现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等竹简,有五千枚之多,显然也是战国时代遗物。一九七五年一月,文物出版社出版了经过整理编辑的《银雀山汉墓竹简》(壹),内容包括这两种兵法的图版、摹本、释文及诠释。

三是一九七五年十二月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竹简千余枚,内容包括南郡守腾文书、大事记、为吏之道及律文等。据专家研究,这批竹简应是始皇三十年(前217年)入土的。在十四支《南郡守腾文书》中记载着秦王政二十年(前227年)四月初二日,南郡守腾发给本郡各县道的一篇关于让人们守法去恶的文告,并要求立即下发到各曹,如属曹不受命,即向郡报告,由郡官进行责处。五十一支的《为吏之道》,上下分五栏抄写,内容多为官吏常用的词语,推测是为学习作吏的人使用的识字课本,以四字为句,便于记忆。在五十三支《大事记》木简上记载了自秦昭王元年(前306年)至始皇三十年共九十年间的大事,均按年系事,一年不缺,有些内容可补正《史记》的记载,足见其价值之高。

由于这几批竹简的出土,人们可以亲眼看到战国时竹简的实物形制。这些竹简无疑是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正式图书,从而证明两千年前中国文化的传递已有了正式的专用载体,使之流通传播。

)第二节 简牍制度

竹简并不是直接使用竹的原始状态,而是经过一定的炮制过程,即先将竹截成一定长度,再剖成一定宽度,成为一支支的简,又经过火烤脱水以防朽蠹,这种技术处理称为“杀青”或“汗青”,然后便成为可以写字的书写材料。每支简长的有二尺四寸左右,用来写重要书籍,如儒家经典和朝廷法令,以示尊敬。由于战国时有以八寸为一尺的,二尺四寸简可视作三尺,上写法律条文,所以古代称法律为“三尺法”。短简约八九寸,用来写次要书籍如子书和传记等,以便翻阅。东汉学者王充在所著《论衡》中所说“大者为经,小者传记”,就指此事。

简书上的字,过去有一种误解,人们认为既是竹木材料,那就是用刀刻或用漆书写的。但从实物考察,简上的字却是用毛笔和黑墨写的。所谓“漆书”的“漆”,不是名词的“漆”,而是形容其黑如漆,至于刀则是用来刊改误字的,类似现在橡皮的作用。一般每支竹简自上而下写二十或四十多个字。云梦发现的《日书》甲种竹简上,正反两面都写字,还配有图画。《为吏之道》则分上下五栏书写。

竹简是单支的,每支简上不可能写很多字,一个文件或一篇文章往往需要写许多支简,于是就要把简依次排列起来,这个动作就叫做“编”。编连有序的简用二道、三道,甚至五道丝绳或麻绳连成“册(策)”。这成册的简以末简为中轴,从左向右卷成一卷来保存,这就是一卷书,称“卷”。故而“卷”成为图书的单位名称,一直沿用下来。据报道,马王堆汉墓、睡虎地秦墓、凤凰山汉墓里的简出土时都是“卷”的形式。

用木材作书写材料时,先将其锯成段,再分成片,然后把横断面刮削使之平滑,成为“版”。“版”有不同规格,凡汉三尺长的称“椠”,二尺长的称“檄”,一尺长的称“牍”。版的宽度一般是长的三分之一。也有长度相同的称为“方”。有的宽度很狭,只能写一行字的称“札”,也就是木简。汉代比较普遍地使用木简。一尺见方的牍一般用来写信,所以过去把信札称“尺牍”。在牍的外面加一块空白的“版”叫做“检”是,用来掩盖有字迹的牍,对内容起保密作用。把一叠版牍捆在一起以免散乱的行为叫“约”。在“检”上签上名字叫“署”。在“检”的中间有一块微凹的小方空叫“函”,所以后世把信件称为“函”。捆版牍的绳子在“函”处打结,用泥封上,加盖印章,以免别人偷拆,这种行动叫“封”,也称“泥封”,这块泥就称“封泥”。所以后世把“封”作为信件的计量单位。版用来写字称为“牍”,用来画图表仍称“版”,国家用“版”来画疆域,所以后世称领土为“版图”,地方上用“版”来登记户口,称为“户版”,所以户口册也称“版籍”。战国时期使用木简较少,据出土文物考察,仅见于四川省青川县的战国墓中有两件,记载着公元前三〇九年秦武王命令丞相甘茂修改田律的内容。木简在战国时可能使用较少,后来由于加工制作比竹简方便,所以使用日广,汉代木简的发现数量就比较多了。

)第三节 汉简

西汉时期继续使用竹木简牍以传递文化,在古书中多有记载。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曾命令学者对政务发表意见,并“著之于篇”,要求这些学者以书面发表意见。所谓“著之于篇”的“篇”字,据颜师古注《汉书》说,就是指竹简。汉元帝时掌管京城治安的诸葛丰曾向元帝表示除恶务尽的态度,不惜牺牲生命来诛杀奸臣的头,悬挂在街,并“编书其罪”,这个“编”字指把各支简编连在一起。汉成帝时,中国第一个目录学家刘向曾比较详细地说明竹简的制作程序和整理简书的情况。这些文献记载证明,在西汉时,简书仍是图书的主要形式。

不仅有文献记载,而且从上世纪初以来曾在多处陆续发掘出汉简,如:

一九〇一年在新疆尼雅河流域古楼兰遗址,出土汉木简十九枚。一九〇七年在长城故垒附近,发现汉宣帝时木简数百枚。

一九一四年在甘肃敦煌附近,发现汉木简一万余枚。

一九五九年在甘肃武威磨咀子六号西汉墓中,出土竹木简四百九十枚。

一九七二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二号墓中出土了三十二枚竹简。它们是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的历谱,这是目前发现最早、最完整的历谱。

一九七二至一九七四年,在甘肃居延地区出土汉简近两万枚,这是中国发现汉简数量最多的一次。

简书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保存、传递和奠基诸方面都曾起过重要的作用。它从周秦以来到魏晋时期一直作为主要的图书形制。但是由于简书制作过程繁复,携带传播笨重,收藏占用面积较大,编连容易烂脱遗失,所以,与简策同时并行的还有“帛书”。

)第四节 帛书

“帛”是丝织物的总名,所以“帛书”又称“缣书”、“缯书”。“帛书”与“简书”并行使用可从诸子著作中得到证明,如《墨子》中有“书之竹帛”,《韩非子》中有“先王寄理于竹帛”、《吕氏春秋》中有“著乎竹帛”等等词句,把竹帛作为并用的书写材料。一九四二年九月,在长沙东郊王家祖山的一座战国时的木椁里发现一件帛画墨书古文字,小楷九百四十八字。文字主要是一些天文禁忌和神话故事,画主要用青、绛、朱三色绘成的各种神怪形象,是一张古老的彩画。据考古专家考证,这是两千三百余年前的遗物,可惜已被美国掠去。这张帛画只能说是一张宣传品,而不能算作图书。

西汉以来,由于帛便于携带使用,舒卷自如,所以继续与竹简并行于世。楚汉战争时,刘邦包围沛城,便在帛上书写宣传内容,射入城中以瓦解守城兵卒。大批帛书实物发现是在一九七四年长沙马王堆三号西汉墓中。当时出土的帛书计有:(一)两种《老子》写本(整理时称为甲乙)。甲本《老子》后有佚文四篇,乙本《老子》前有佚文四篇;(二)《周易》一部及卷后佚书三篇;(三)与《战国策》有关的书一种;(四)与《左传》类似的佚书一种;(五)关于天文星占的、相马的、医经方的佚书各一种;(六)关于刑德的佚书三种;(七)关于阴阳五行的佚书两种;(八)导引图、驻军图、地图、街坊图各一幅;(九)杂占书一种。这批帛书总共有十二万字,大部分用朱丝栏墨书,字体是篆、隶两种。这批帛书的发现不仅使我们看到“帛书”的实际形态,丰富了中国图书发展历史的内容,而且这些“帛书”既可作为现行图书的校订依据,还可以增加古籍的种量。

东汉时,简牍和帛书仍然是主要的图书形态。光武帝迁都洛阳时,官方收藏简策所写的经书就装运了两千辆车。章帝时曹褒奉命修改西汉初年叔孙通所订《汉仪》,撰成有关礼制一百五十篇,都以二尺四寸简来写,以示尊重。至于简策实物的发现,比较突出的有一九三〇年在甘肃居延地区发现的东汉木简,其中有一部东汉和帝永元五年至七年(93—95年)的兵器簿,又有七十七根木简用二道麻绳编联而成的兵物清册,简上还写有“右破胡燧兵物”字样。一九五〇年甘肃武威的东汉陵墓中所发现的三百余枚木简中有《仪礼》九篇,是现存的简策型儒家经典,以二尺四寸长简书写,每简写数十字,各简间有顺序编码,这是现存古简中篇幅最长的一种。东汉时,帛书比过去更多地使用,如顺帝时有《太平青领书》一百七十余卷,是“白素、朱介、青首、朱目”的形制:白素是白色的丝绢;朱介是红色打的格子;青首是用青绸子作护首;朱目是红色题签。这部一百七十余卷的大书,每卷是白绸子上打红格,包着青绸子,题着红书名。简书和帛书是当时官府的主要藏书。东汉末年,董卓强迫汉献帝迁都西安时,图书损失严重,简书被烧,帛书大的联结成为车篷,小的做成口袋,可见帛书在全部图书中占有一定比例。

帛书质地轻软,书写自由,剪裁方便,能绘图制表,所以一直与简书并行使用,但由于帛书造价昂贵,不是一般人所能负担的,所以它始终不能代替竹简而单独流行。即使并行,也被作为贵重文房用品看待。后汉以来,纸开始作为书写材料时,以帛写书仍然存在,不过逐渐作为艺术品,如书法、绘画之类的载体,而不是作为图书的载体了。

由于“帛书”始终未能代替“简书”,所以竹木简牍,一直沿用于魏晋。直到东晋末年,桓玄才在一道命令中正式宣布用纸作书写材料而停止使用简牍。从简牍到缣帛到纸的使用的确是中国图书发展上的一大进步。

简牍虽然已不被作为专门的书写材料,但它的影响却一直传留到后世,在文学作品和成语、口语中,还可以看到简牍的痕迹。宋文天祥有著名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其中讲的“汗青”是制简的工序,后世用以代表图籍、史册。作家完成作品称“杀青”,杀青是正式定稿的意思。对敌人累累罪行的控诉说“罄竹难书”,表示用尽许多竹子制作的竹简都写不完。一本书的页和行发生错乱,校勘者称它为“错简”,指明是各支简的次序错乱了。又如过去的八行信纸也是八条简编连在一起的模拟形式。

简书和帛书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被纸所代替,但它们传递和保持中华文化的功绩是光照后世的。它们的创制和使用反映了中华民族先辈们的聪明智慧。

同类推荐
  • 人生因爱而完满

    人生因爱而完满

    当人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匆匆前行时,这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真爱故事就是一处处心灵停泊的港湾,让人们在轻松阅读的同时再一次体会人世间温情洋溢的至情至爱!《人生因爱而完满》选取了许多感人肺腑的小故事,集合了古今中外那些纯真、美好的情感,设置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乌鸦知反哺,百善孝为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多一份爱心,多一份温暖”等十个章节,有“把笑脸带回家”的父爱;有“梦里依稀慈母泪”的母爱;有“爱到地老天荒”的爱情;有“打弹珠的朋友”的友情……书中立体丰满的人物、真切感人的故事情节、发人深省的寓意,为真爱做了全面而生动的诠释。
  • 台州农民革命风暴

    台州农民革命风暴

    何建明先生是江苏苏州人。1976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至1988年,历任团、师、军、兵种新闻干事,报社记者。1989年至1992年转业到中央某机关报社当记者、编辑。现任《中国作家》副主编、编审,文学和哲学专业研究生。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环境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本书为其纪实文学小说本《台州农民革命风暴(改写中国农村改革开放史)》。
  • 中国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中国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当你在唐诗中感受运转不息的生命之力和千姿百态的生命节奏;在宋词里体会清新浪漫的意境美学和缠绵绮靡的人生情感;在元曲里领略苍茫寥廓的宇宙意象和风流倜傥的浪子情怀;在明清文艺中读懂色彩斑斓的人世画卷,那么你的语言水平,你的意境格调,中国文学从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小说,你的思想情操都会得到升华。构成了一卷几千年中华文化的发展史。总有一天,你会徜徉于优美的文化典籍中欲罢不能,你会陶醉于中国最精华的语言中并能将其运用自如。这就是名著的力量
  • 一个人的岁月

    一个人的岁月

    其他各辑中,这是打破了时间的隔阂贯通起古今的心领神会;或从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殿堂里吸收精神资源,或走万里路感受世界各地的文化传承,本书是著名作家顾艳的散文集。本书内容丰富,这是打破了空间的隔阂营造其繁茂的精神家园。或追慕古人且与之对话,或面对今人而生动描绘,除了第一辑是作家对个人日常生活的描绘以外。在这些看似五光十色的感悟碎片中,建构了作家独居生活的时空观念与精神坐标
  • 徐志摩诗文集

    徐志摩诗文集

    被称为“中国布尔乔亚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的徐志摩,是一位独抒性灵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一生,致力于追求“爱、美、自由”,这成为他诗歌的主要内容和基本主题。本书精选了徐志摩最具代表性的诗歌和散文,在诗情画意中感受作者那诗人的气质和文人的儒雅,尤其是那自由浓厚的浪漫气息,独具神韵的唯美意象,幽雅清逸的语言风格,读来更是让人沉醉。在欧州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徐志摩,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也是独具风格的散文家。比起诗歌,他的散文更直接、更全面地反映了他的复杂思想和人生态度。他眼界开阔,兼收并蓄,散文更是融合了东西方散文小品的特性和风格,在中国现代散文的园地中自成一家。
热门推荐
  • 总裁恋上小甜心(完)

    总裁恋上小甜心(完)

    程小薰带着感冒发烧的身体去帮好友代班,却没想到竟让夏宇泽害得她被男朋友狠心抛弃,气愤不已的程小薰在豪华的宴会之上,众目睽睽之下,泼了夏宇泽一身红酒,殊不知这样就得罪了他,OMG,他竟然黑心报复......
  • 树宗

    树宗

    考古发现的岩洞里,有十二幅巨大壁画。里面刻着一棵参天大树。青木意外的启动了这十二幅神秘壁画,重生成为了云南的一株小树苗。这是青木的进化史。这是众生万物的进化史。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雨夜中的凤凰

    雨夜中的凤凰

    凤凰城里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一幢幢临水而建的吊脚楼了。不过少了昔日楼头的歌声,总感觉少了一点沈从文笔下的韵味。吊脚楼下的沱江水缓慢地流着,听不到歌女的小调,不过听听这流水声,也是一种不错的享受,这才是凤凰城中最动听的音符。顺江而下,有许多纸折的小船沿着江岸向下游漂流,上面点着蜡烛。烛上的蜡伴着火星滴在船上,船便会燃烧起来,随着风势的大小渐渐化为水上的尘灰。但放船的人依旧络绎不绝,宛如沈从文笔下的那些爱情故事,明知道结局是毁灭,还要义无反顾地飞蛾扑火。在一个风和日历的下午,脚踏着白马湖畔的绿草,静静的品味着的是春的气息,而在月朗星稀的秋夜,用心聆听陶然亭秋蝉凄婉的鸣唱,品读出的是一抹轻愁。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目的性修炼:人生要做的第1件事

    目的性修炼:人生要做的第1件事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笔直的。一个目的性强的人能够看出其中的直中之曲和典中之直,并不失时机地把握事物迂回发展的规律,迂回应变,从而达成既定目的。如果你曾对生活中的种种纷扰不知所措,看不清未来的方向;或者做事不知从何下手,办事效率迟迟提不上去,不妨阅读本书,它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
  • 贱民王妃

    贱民王妃

    【冷宫贵妃】穿越了,不可思议了,准备离宫了……却不幸落入皇帝手中,挣扎后,却堕落情网。既然爱了,那就勇敢的爱吧!后宫算什么?我还是千年之后的人呢!自由,爱情,友情,亲情统统显出,才知道,原来……【带罪皇后】莫名失忆,来到另一国度,嫁与另一个帝王。洞房花烛夜才知道新郎竟然就是旧识……好吧,既然已经事先知道要被利用,不管出于什么动机,利用我的就要付出代价但是,事情再次出现的逆转,因为爱,再次……【贱民王妃】再次魂归大韵,才知大家已经四处分散,为了和大家从新见面,陈菱晰我终于摆脱皇宫开始了江湖的冒险旅程。也开始结识新的朋友,只是,命运始终是改变不了的……陈菱晰死前才真正的领悟这个道理。一切的一切,难道又是一场戏,倘若真是如此,那陈菱晰我用意舍弃一切权势,包括朋友和亲人,只愿有一颗完整的心离开人间!
  • 最神奇的博弈论定律

    最神奇的博弈论定律

    博弈论又称对策论,是赌博、对弈或类似情境下为求利益最大化所采取的策略、手段、方法、措施。博弈论源于生活,其理论只不过是人们日常行动的抽象和总结。本书用直观、形象、有趣的语言讲述了生活中的博弈场景,从而让读者既能轻松读懂博弈,又能掌握博弈论智慧的精妙之处。
  • 宝贝儿

    宝贝儿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法神的逍遥都市生活

    法神的逍遥都市生活

    宁川莫名其妙多了一位三千年法神的记忆........变聪明药剂,吃了更聪明,学渣从此变学神!体力不好?吃强身药剂,爽歪歪!一个瞬间移动,从此全球通!没事修修魔法,养几头魔兽,种种花草,日子悠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