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9300000003

第3章 口传与记事(2)

甲,就是龟甲。甲文是在龟的腹甲上契刻的文字(也有少数刻在背甲上的)。骨,就是兽骨,主要的有牛胛骨和鹿头骨。骨文是刻在牛胛骨和鹿头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就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于一八九九年在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出土。这一带是商代从盘庚以后的首都。自盘庚迁此,直至商朝灭亡,为时二百七十余年。因其首都名殷,所以,商朝又称作殷朝。商朝灭亡后,它的首都沦为废墟,因此,又称安阳小屯一带为殷墟,从此地出土的甲骨文又别称为殷墟书契。又因为这些甲骨,是殷人用以占卜的遗物,刻在上面的文字,也就是殷人占卜的记录,所以甲骨文别称殷代卜辞。

起初,人们以为这些甲骨是“龙骨”,就把它们卖给了药店。所谓龙骨,本是一味中药,它是埋藏在地下的古代动物的骨头,有滋精补肾的功能,后被一个叫做王懿荣的清末学者发现,认定这是一种珍贵的古代文物,才开始有意识地收集。其后,经过一些学者如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等人的研究,才确定是商代的一种文字材料。

商王朝距今三千多年了,它是一个相当发达的奴隶社会。商人十分迷信,他们认为生活中的一切,都得听命于上帝,都得按鬼神的意旨办事。因此,事无大小,必须占卜。占卜的内容包括祭祀、征伐、田猎、年景、疾病、出入、风雨,以及卜旬(十日之内有无祸事)、卜夕(当天夜里有无灾祸)等等。甚至妇女分娩生男生女都要占卜,主持这种事务的专职人员称之为占人或卜人。占卜时用的龟甲或兽骨,以龟甲居多,故名龟卜。据说,占卜之前,先将龟解剖,取下腹甲,涂以牛血,这叫“衅龟”,然后再将甲刮磨,使它平滑光洁。

占卜的方法是把事先整治好的甲骨钻一圆孔,凿一长槽,然后用火烧灼,钻凿过的地方经火灼后,自然裂成不同的纹路,占人据此确定吉凶,决定事情是否当做,最后把占卜的结果,包括占卜时间、卜人名字、所问事情、事后的应验等等,刻在纹路的附近,这就是甲骨文。甲骨文就是当时占卜的记录。

甲骨文除卜辞外,还有记事刻辞。所谓“记事”,有的与卜辞有关,有的无关,如记载战争中俘虏数字,田猎时所获多少以及方国、臣下进贡物品等等。

甲骨文是用金属刀具或别的什么工具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目前还没有确定;但甲骨文字体十分美观,或峭拔苍劲,或秀丽多姿。它不仅是研究殷商时代社会生活的宝贵资料,同时又是极其珍贵的艺术品。

根据大概统计,河南安阳小屯出土的甲骨有二十多万片,其中有两至三万片流落国外。据胡厚宣先生一九八四年统计,在国内外和港台地区收藏的甲骨共十五万四千六百多片。甲骨文不重复的字有四千六百多个,已识的字在一千五百个左右。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书,是一九〇三年由刘鹗拓印的《铁云藏龟》。以后陆续拓印、摹印、影印出版了三十多种,其中《甲骨文合编》是一部集大成的著作,有图版、释文、多项索引和有关图表,共十三巨册。

文字产生以后,另一种记事载体是钟鼎。所谓“钟鼎”,是对古代青铜器的通称。古代有些重要的文献记录,为了传之久远,不致朽烂,就在青铜器上刻辞,以便传于后世。这在我国古文献中屡有记载,如《墨子·鲁问篇》中说:“书之于竹帛,镂之于金石,以为铭于钟鼎,传遗后世子孙。”

青铜器绝大部分是古代统治者日常生活中所享用的礼器。一般乐器有钟;食器有鼎、鬲、敦、簠;饮器有尊、彝、壶、爵;盥洗器有盘、匜。这些礼器中,以钟和鼎为最大,上面多半有文字,所以,人们称这上面的文字为“钟鼎文”或“金文”,又因为这些文字是铸(或刻)在上面的,所以,又称为“铭文”。

青铜器是用铜锡合金铸成的器具,它的发现是人类文化史上划时代的标志之一,证明人类已从新石器时代进入了青铜器时代——大约是在商代。它出现不久就有人开始在上面刻上名字或其他符号,以明归属。后来,文字渐渐加长,变为纪念性短文,或者说明作器的原因,或者说明作器的用途和作器人。再后来,便将需要长期保存的重要文献也铸(或刻)在青铜器上。如春秋时期的郑国,在公元前五三六年将刑罚条文铸在鼎上,晋国也曾于公元前五一三年将范宣子所作的《刑书》,即刑罚条文铸为刑鼎。因此,青铜器上的文字由一两个字逐渐发展到几百字。从这些文字记录中,我们可以得到关于当时的许多历史知识。

在青铜器上刻字这种风气,一直沿用到西汉时期,从传递文化的角度讲,最重要的是周朝到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因为这时期的青铜器,大多刻有文字,有时还很长,对于我们今天研究文化史有重要的价值。如清道光末年在陕西岐山县出土的毛公鼎,就是西周宣王(前827—前782年)

时期铸造的,鼎腹有铭文三十二行,连重文共四百九十九字,是现存铭文最长的青铜器,内容记述了周宣王诰诫和褒赏其臣下毛公之事。又如清乾隆中叶出土的散氏盘,是西周后期的青铜器,有铭文十九行,三百五十字,又名夨人盘,记述夨人将大片田地移付于散氏时所订的契约。上世纪五十年代,陕西扶风的一个窖穴里出土有铭文的青铜器七十四件,其中“史墙盘”铭文二百八十四字。这些文字比甲骨文字成熟程度似乎更高些。

这些青铜器的花纹和形态非常优美,冶金铸造也很考究,是研究古代艺术和工艺的极宝贵的资料。它们上面的铭文,反映了古代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很多情况,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材料。

对于青铜器上铭文的研究,我国从宋代开始就成为一门专学,出版的图书也很多。目前收集铭文较多的书籍有罗振玉等编的《三代吉金文存》,陕西考古研究所等编的《陕西出土商周青铜器》。考释方面的专著有郭沫若的《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西周金文辞大系》和容庚的《金文论》等。

青铜器本身有其固有的用途,铭文是附加在上面的。所以,青铜器和甲骨一样,虽然可以利用它的铭文,研究古代社会文化,但它本身很难随意移动,还不是正规的图书。

文字产生以后,还有一种载体,就是石器。古人曾努力寻找一切可以书写的材料来记录重要的事情。他们发现,在石头上刻字比在钟鼎上铸(刻)字容易得多,而且也能够多载。所以,刻石就成了保存和传递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墨子》书中就有“镂于金石”的话。

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是秦国的石鼓,它是唐朝初年在陕西天兴县(今陕西宝鸡市)出土的。石鼓共有十个,各刻四字诗一首,歌咏秦国国君游猎情况,因而又称为“猎碣”。它的字数最初有六百多个,现在仅存三百二十一字,书体为秦始皇统一文字以前的大篆,历代的学者们对其书法评价很高。经研究,近代学者公认它是秦国的石刻。至于刻于何年,目前尚未确定,多数认为是秦文公时期的遗物,距今已有两千七百多年。

像甲骨、钟鼎一样,石鼓刻辞尽管带有文学色彩,但它的主要目的不是用来传播文化知识,而是为了纪念或表扬,所以也难以流传。因此,它们也不能算作正规的图书。

此外,古人有用玉版作文字载体的情况。将文字刻于玉版,始于何时,我们已无从知道,但至迟在商朝后期已用玉版为载体来记录事情了。《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明秦始皇时期,秦朝廷中储藏着不少用玉版记录的档案材料。考古发掘也证实了玉版的存在。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在山西侯马晋国遗址中,出土了写有文字的玉片和石片,总数有五千多件,其中三分之一为玉质,三分之二为石质。它们的形状大多是上尖下方,最长的三十二厘米,宽近四厘米,厚将近一厘米。小型的一般长约十八厘米,宽不到二厘米,有的薄得像纸片。上面的字是用毛笔朱墨文书写的,这是我国春秋后期遗留下来的珍贵文物,是目前所见较早的朱墨文字真迹。由于上面记载的是一种盟誓,同时又出土在侯马,所以叫做“侯马盟书”。经考古学者鉴定,认为它是距今两千五百多年的晋国贵族赵鞅所主的盟约。但它只是档案,而不是正式的图书。

甲骨、钟鼎、石鼓、玉版从严格意义上说,由于不能流动、传播而不能称为正式图书,但它们确是在简牍出现前,发挥过传递和传播文化的重要作用。

同类推荐
  • 先知(纪伯伦全集)

    先知(纪伯伦全集)

    《先知》一直被视为纪伯伦一生的巅峰之作,自出版以来赞美始终不绝,被人誉为“小圣经”“东方赠送给西方最好的礼物”等。纪伯伦因此书声名大振,被世界认识、关注。此书收录了《先知》、《先知花园》、《先行者》等多部散文诗集,讨论了爱、婚姻、施予、悲欢、自由、时光、善恶、美、死亡等多个世界之源问题,承载了纪伯伦最厚重也是最成熟的思想,而散文诗中的语言优美绝伦,因此《芝加哥晚邮报》称:“真理在此,用黎巴嫩式的美、音乐和理想主义表现出来的真理。”
  • 高廷瑶和他的后裔们

    高廷瑶和他的后裔们

    《高廷瑶和他的后裔们》历史纪实散文,用纪实的手法记述了贵州清代明贤高廷瑶和他的后裔高以庄、高以廉、高培谷、高可亭、高言善、高言志等人生平事迹。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普吕多姆诗选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普吕多姆诗选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一套丛书,为我们竖起了一座20世纪的文学丰碑。
  • 爱你如诗美丽(纪伯伦全集)

    爱你如诗美丽(纪伯伦全集)

    本书收入了纪伯伦不为人知的大量散文、杂文、演讲、译文、箴言录等等,纪伯伦的诗歌才华掩盖了他作为冠绝一世的散文家的身份。这是目前全球收录纪伯伦散文、杂篇最全的一本书。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 古文观止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古文观止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散文传统,从先秦至明清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各种文章选本可谓汗牛充栋。在众多的散文选本中,《古文观止》堪称其中最有影响的一部。此书上起周代,下至明末,囊括了名家名作及多种体裁、多种风格的文章,故三百多年来一直是一部适合初学散文者诵读的启蒙课本。为了帮助广大青少年读者阅读、理解《古文观止》,本书将原文、注释、白话翻译融为一体,更增加了“鉴赏”,对每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写作特点进行分析,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和艺术情韵。
热门推荐
  • 黄帝内经九型体质养生

    黄帝内经九型体质养生

    《黄帝内经》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以及病证、诊法、论治、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黄帝内经》中早就记载了体质的形成、特征、分类,以及体质与疾病发生、发展、预防及治疗的关系。提出在治病与养生时不仅要了解疾病,还要区分患者的体质。
  • 逆天神姬

    逆天神姬

    她是现代顶超级大家族的少女掌门人,在家族的内乱中,与敌人同归于尽,精魂不死,穿越到异世大陆武学世族一个庶女的身上。嫡姐凶残,用皮鞭将她打到毁容;庶姐奸险,偷窃珍宝嫁祸到她身上;嫡母自私,庶母恶毒,渣爹无耻,种种无聊迫害加注在她的身上!她真的任人搓扁捏圆吗?否!毒花最美最诱惑!她是异世空穿越的毒魂!她是一剂最浓烈的毒药,注入了这个名门世族,进而席卷宫廷,神殿,整个大陆,甚至神魔三界!请看一枚毒花,如何在异世空大陆,盛开到极致妖娆倾尽天下!
  • 艺术百科知识博览

    艺术百科知识博览

    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和传达其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欣赏者通过艺术欣赏来获得美感,并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出于一种朴素的愿望,为了让大家对艺术有一个基础性的认识和理解,王志艳精心编撰了《艺术百科知识博览》。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遗失的龙脉

    遗失的龙脉

    一枚奇怪的玉佩,引出尘封多年的往事。一个神秘的组织,调查绝对诡秘的事件。斗丧尸,寻龙脉,遇鬼魄,见奇物。闯南极,回三国,战外星,通未来。遗失的龙脉,竟然已经逝去!龙脉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闻!神秘事件调查员亲身口述,带你探索未知的领域,让你身临别样的世界。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欢田喜地

    欢田喜地

    投生在农家,地少人多无余粮,乡里乡亲是非多,远近亲戚吵不休。本姑娘人穷志不短,带领全家奔小康。小日子蒸蒸日上渐红火,到那时,一家有女百家求,坐看提亲挤破门。“都出去,我家不要倒插门!”
  • 低手不凡

    低手不凡

    最霸道的功法,最神秘的职业,铁血少年征战不休,撑起都市至尊的封号。笑傲都市。,少年自山上而来,拥有最神秘的体质,万千敌人在他面前如纸糊泡沫,一拳轰破
  • 神话2三国绝恋

    神话2三国绝恋

    主人公易小川通吃三国名将,赵云、吕布、关羽、张飞、许褚、典韦、太史慈、孙策全都不在话下。不仅单挑名将,更勇闯数十万大军,统帅百万军队战斗,打斗精彩,场面宏大,不容错过。
  • 深闺玉颜

    深闺玉颜

    她是当朝首辅丞相纪家遗弃在外的女儿。为挽救妹妹与纪家上下的性命,她代嫁入宫。她是当今皇上的第十一任皇后。帝都水深,各方势力倾轧,杀机四伏。她背负家族荣辱兴衰,无路可退,生死几度沉浮。当她为了他的天下帝业倾覆所有,才幡然醒悟,原来最大的报复,不是生死杀伐,而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