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远古的口耳相传
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要想表达自己的思想,交流经验,只有依靠语言。但是,语言只是人嘴里发出的声音,既不能传到很远的地方,也不能永久地保存下来,所以一些比较聪明的人,把他们的经验和知识,用概括、凝练、便于记忆的语言编成歌谣、口诀和故事等等,教人逐字逐句地记住,需要时便背诵出来。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彼此相告,就可以传到很远的地方;上代传给下代,下代再传给下一代,代代相传,又可以传得很久,这就是“传说”。通过传说,此地方的人可以了解彼地方人的情况,后人能够知道前人的思想和生活情况。我们现在关于远古的一些知识,多半是靠着传说流传下来的,例如伏羲氏创制八卦,女娲氏炼石补天,燧人氏钻木取火,有巢氏教民筑屋,神农氏尝药医病以及大禹治水等等。世界著名的希腊史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也是靠这种方法流传下来的。
传说是靠口耳相传的,它根基于人们的记忆力,可是人的记忆力毕竟不是录音机,能将别人讲的话原封不动地录制下来。在相互传述的过程中,人们又往往会遗忘一点儿,或是增加一点儿。因此,一件事情,经过若干人的口传之后,就会变得离原样很远,它的真实性自然会受到很大的损害。这就是我们不能完全相信古代传说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二节 结绳、契刻和图画
古人为了弥补记忆力靠不住这个缺陷,就想出了许多帮助记忆的办法。根据文献记载,我国古代在文字产生以前曾采用实物和形象的记事方式来传递文化,这就是结绳、契刻和图画。
所谓“结绳”,就是绳子打成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结子。人们看到结子的大小、多少和位置,就可以想起每个结所代表的事情。用它传递信息,其他部落的人就能明白打结人的意思。我国远古时代的确流行过这种方法,如汉朝学者郑玄在《周易注》中曾说:“古者无文字,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说文解字·序》中说:“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把这种记事方法的创造归功于传说中的神农氏,只能说是一种传说的推测,倒不如《周易·系辞》中:“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为书契”恰当。这种记事方法在我国历史上早已不使用,所以很难知道当时怎样结法,也不知道它们都代表什么意义。可是,在我国一些兄弟民族中,有过结绳或类似结绳的风俗,例如台湾的高山族曾结草为约,云南的哈尼族曾结绳进行贸易。在外国,如波斯人、秘鲁人,也都使用过结绳记事。
结绳的作用,在于它和人们的思想联系起来了。它既可以保存,又可以传递,所以,结绳能够成为交流思想的工具。
除了结绳,我国古代还采用过“契刻”的方式来传递文化。“刻”是雕刻,“契”是什么?有人说是木版,有人说是骨版。无论木版或骨版,大概是一种能够在上面刻画符号、帮助记忆的材料。据唐兰的《中国文字学》说:安特生在甘肃西宁仰韶遗址发现刻画过的骨板,就是古代的骨契。其中,周家寨出土的两个骨契上的线条,很像古文字的“五”和“六”两字,大概是模仿结绳刻上去的。这种记事方法在我国历史上也早已不使用了,自然,我们不能详细知道在那上面刻画了些什么和怎样刻画;但我国云南傣族人曾采用过这种记事方法,云南省博物馆曾收集到傣族的一根传代木刻。木刻两侧刻着许多刻口,每一刻口代表着一桩事情。据介绍,他们每年在第一次吃新米的时候,把全村人召集在一起,然后拿出这根木刻,由一位年老的人讲述每一刻口所代表的事件,从而,本村的历史就这样传递下去。这是古代传播知识的一个典型方式的遗留。
用图画传递信息,较之结绳、契刻更形象易懂。远古的人很早就会绘画。他们由于劳动生产的需要,常把周围环境中和与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事物,画在他们所住的洞穴石壁上,现代考古已经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在洞壁上的绘画。这些壁画都非常生动逼真,使人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意思。譬如要约人去打猎,就画出一头鹿或一头野牛和一个手持弓箭的人,作为信件通知其他的人。这样,图画就起到了交流思想的作用。起初,人们要把表达的意思画得细致精确;后来,人们习惯了这些图画,只要用几根线条组织成一个大概的轮廓,也就可以使人知道了绘画者的意图。这样,图画就逐渐脱离了具体事物的描绘,变为事物一般意识的代表,人们以称呼其所代表的东西的名字来称它,这就使得图画和语言结合起来,成为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这就是最早的文字。这种文字一般称为图画文字或图形文字。我们的汉字,主要是按照这一线索发展出来的。
)第三节 汉字的产生
文字的产生,是出于人们社会生活的需要而逐步创造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经过漫长时期而产生的,汉字当然也不例外。
当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便产生了国家。随着社会条件的成熟,使一部分人能够脱离体力劳动而专门从事脑力劳动。脑体的分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那些专门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便有可能把图形文字整理成文字体系。中国从夏代,大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开始进入阶级社会。虽然夏代的文字至今没有发现,但是,从我国原始社会后期的西安半坡仰韶文化和山东历城龙山文化遗址中,曾出土过带有动物图形的各种符号的彩陶。这些图形和符号,如果是原始文字的话,那么,从那时算起,到夏朝时期,形成文字体系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又因为商朝的文字——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它绝不可能是从商朝才开始有的,也绝不可能全是商人造出来的,在它之前一定还有更原始的文字,只不过这种文字目前还没有被发现罢了。所以,夏朝很可能已有正式文字了。因此,我们可以说,汉字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
关于汉字的产生,在我国古文献的记载中,有过种种说法,如《易经·系辞下·传》中有一句“上古结绳以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的话,这是说文字产生在结绳之后,但没有确切指出文字产生的时期和文字是由谁创造的。后来,有人把它归之于个人的创造。例如:西汉初年的学者孔安国把文字归于伏羲所造。但是,在《韩非子》、《淮南子》和《说文解字》中,都认为文字是由另一个传说人物仓颉造的。其实,无论是伏羲造字或者仓颉造字,都是难以置信的,因为文字不可能是由某一个人忽然发明的,它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较完整的汉字,是商朝的甲骨文。它是公元前十三四世纪时遗留下来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所使用的单字达四千六百多个,形声字占有一定的比例,并且已使用了假借字,这说明,甲骨文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
文字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能直接记录语言,表达抽象的思想,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约束,而将知识和思想准确、广泛地传播开来。所以,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第四节 甲骨、钟鼎和石器
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字材料,是甲骨文,它是商代文字。商代文字种类颇多,已经发现的有刻在石上的石文,刻在陶器上的陶文,铸在青铜器上的金文,以及刻在甲骨上的甲骨文,在已发现的各种文字中,以甲骨文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