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是可供所有从业人员尽情表演的平台,只要你进了银行,就可以站在这个平台上,至于能不能表演好,那就是个人的水平问题了。
但是作为个人来说,银行这个平台实在是太大了,你必须找到一块适合自己的位置,才能发挥自己的特点,才能表演属于自己的精彩剧目。这个位置对银行职员来说才是最好的平台。
这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平台不会是现成的,需要自己去全力寻找和打造。
有了个人的平台,如何表演得更好,还需要下一番经营的工夫。所谓经营就是从更客观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岗位行为,用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经营方法来组织自己的资源,让这些资源更好地支持岗位表现。
既然是经营,我们完全可以用企业的经营方式来管理自己的岗位。
从经营的角度看未来。我们关注的问题不应该是眼前利益,而是长远发展;不应该只关注拿钱多少、升迁快慢,也要关注个人价值是否升值;不应该埋怨自己工作苦、干活多,而是自觉寻找锻炼的机会;不应该面对岗位危机时手足无措,而是未雨绸缪、从容应对。
从经营的角度看岗位,我们就会把自己的岗位当做企业来经营,让自己做岗位的老板,就会多了许多自觉性,少了许多懈怠;多几分责任心,少几分报怨;多了一份事业心,少了一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状态;多一些主动性,少一些推责诿过的事情;多了几分事业的紧迫感,少了几分“明天再说”的问题。
如果自己是岗位的老板,就会自觉把自己的身家全部押上,没有任何借口,别无选择,只能全力以赴。如此一来,还会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做不好呢?
描绘自己的银行蓝图
要想成为优秀的银行职员,眼睛就要往远处看,时刻关注自己的未来,把现在所做的一切都看成为未来打造的发展平台。
往远看,不是看看而已,而是看清之后去描绘未来的发展蓝图,让这个蓝图指引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未来。
所谓个人发展蓝图,就是自己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支配下,为了长期生存和发展,在充分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选择和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目标,制定一套科学、合理、走向未来的整体解决方案,并通过优化自身的资源配置来实现一系列的发展目标。
个人发展蓝图是岗位经营的行动纲领,是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全面性和未来性的解决方案,需要一贯地遵守、思考和完善。
岗位经营是一个过程,有相应的规律可循,需要对整个过程做一个通盘考虑和规划,需要始终关注全过程和最终目标。
岗位经营需要通过明确个人使命、发展目标、阶段任务等来协调各个发展阶段的相互关系,以确保最终目标的实现。
岗位经营要认真分析各方面的相关因素及其带来的影响,并对自己的性格、经历、特长、优缺点等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以确定自己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任务、目标。
我的未来不是梦
江先生是某大学财会专业1996年的本科毕业生,2001年被一家股份制银行作为企业财务人才引进,2003年便描绘了自己在银行财务管理岗位的蓝图。
江先生的岗位蓝图如下:
1员工背景
男,31岁,大学本科学历,中级职称,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刚刚作为人才引进。待人中肯,热情好客;善于思考,追求上进;不断学习,自我完善。
2设计阶段
以近三年为主,适当着眼长远,设定阶段目标。
3设计阶段和目标
①一年内。立足本职,充实各种管理知识,学习如何在不同人员之间进行协调与管理,一年内完成“统计数据的系统化管理”,在提高柜面服务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路。
②三年内。实现基层单位管理者的目标。目标分三步实现:会计管理→会计主管→基层单位管理人员。通过向内部及外部不同人员不断学习,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同时,不放弃企业会计方面的进取。
③三年后的若干年。作为一名管理者,能够独立处理较为复杂的问题。保持足够的清醒,融入式地处事,进而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在岗位、收入、业绩方面更上一层楼。
④人生目标。如果人们评价我“还可以”,我就很高兴;如果人们评价我“不简单”,我将高兴得要死;如果人们评价我是“空降兵中的佼佼者”,我将高兴地行走在天堂。
4具体目标的设定
①在知识占有、技术水平、业务能力、工作业绩等方面,分会计和信贷设定追赶对象。
②每周在会计和经济法方面有新的进步。
③在本职工作之外,培养自己的音乐素养。
④每周学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业务知识。
5自身状态评价
从自身状况考虑,从事管理协调的比较优势有以下几点。
①中性的性格,能够坐下来研究问题,同时也能够走出去解决问题。
②有做好管理、人员协调、发挥专长的兴趣。
③有四年的专业理论学习以及六年实际工作奠定的知识、能力基础,会计、计算机等技术操作娴熟。
④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和收益分配观。
⑤掌握自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具有一个“团队”所必须具备的自主性、思考性和合作性。
⑥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分行领导、部门经理、支行负责人等人员进行有效沟通,能够与外部监管部门进行有效沟通。
⑦身体健康,根据工作需要,愿意承担繁重的工作压力和更大的工作责任。
6客观环境评价
①组织环境。企业经营团队创造的“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动态竞争环境,能够使每一位职员脱颖而出。
②人际环境。个人发展能够得到团队的支持,同时个人能够对整体团队负责,符合自己的道德操守。希望在小环境中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③岗位环境。现在的岗位基本能够发挥自己的专长,并且该岗位在组织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每一个岗位都是自己锻炼和提升的机会,在本岗位,自己还有大量的未知领域需要探索,也非常希望改善岗位环境。
④人力资源需求。根据目前的职能划分,该岗位对此类素质人员的需求量较大。
7影响职业发展因素分析
①从自身来看,有谋求发展的强烈愿望和自信心,年富力强,有一定工作经验,相信能够胜任将来的工作。
②从个人、家庭来看,自己的发展得到了家庭的全力帮助和支持,但家庭负担较重,工作有后顾之忧。
③从组织环境看,领导和同事对自己的能力有一定了解,得到了领导和其他团队成员的认可,在组织中受到重视。
④按照自己设定的三步走方案,通过对其他岗位能力的不断充实,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8所处阶段及职业发展关键因素分析
①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自己定位于摸索期。自己对企业有了解,适应本职岗位工作和目前的生活环境,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如何保持旺盛的工作斗志,持之以恒地做好本职工作,探索提高本岗位工作效果和效率的途径。同时,利用好自己的优势,研究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解决方案。
②争取再用一至三年的时间使自己达到确立期和维持期的工作要求,初步实现目标。
9人生和专业导师的选择
①在道德操守和职业修养上,选择一名副行长作为自己的人生导师。
②选择一名总经理作为自己的工作“向导”。
江先生在描绘完自己的未来发展蓝图后,就按照这个蓝图思考自己的未来,审视自己的现在,对自己的现有资源进行有效经营,扎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得到了同事的认可,受到了领导的重视。在规划后的第一年,他被提拔为本部门的经理,第三年被提拔为副总经理,提前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他在描绘了蓝图之后,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的发展战略,使自己的整体想法更符合个人发展的实际情况。
描绘自己的发展蓝图,要做好以下几项具体工作:
第一,确定自己的定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能做什么,做什么才能达到未来理想的发展状态。
第二,分析内外环境与条件。分析得越清楚,蓝图描绘得越明确。
第三,确定使命和目标。明确自己为什么要活在这个世界上,确立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找到发展方向。
第四,组织资源配置。了解自己的资源状况,培植短缺资源,削减冗余资源,做大核心资源,为发展夯实基础。
第五,确定实施方法。要根据总体需要,排好工期,一件事一件事地去做,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修订和完善原有的蓝图。
只要清晰地描绘出自己的蓝图,建立起确定的发展战略,你就能在奔向目标的发展过程中慢慢变得优秀。
在银行工作考验的是“续航能力”
银行是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膨胀率”非常高,比如三年前你读的一本专业书,现在也许已经没有多少可用的东西了。因此,充电是银行职员的重要工作之一。
银行的监管新规出台率也相当高。三年前你从事的专业岗位,现在几乎需要从头学起。所以说,考试也是银行职员的生活内容之一。
你不能自觉补课,不及时参加各类专业考试,就会没法再继续工作下去。
在银行工作,你至少要在四个方面不断提高自己:一是知识的积累,特别是专业知识之上的发展性知识的积累;二是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业务能力之外的商务性和事务性能力的培养;三是经验的学习和总结,包括见习性经验、磨难性经验和接受性经验;四是智慧的激发,在反省和顿悟中表达自己的创造力。
此外,一个人的“续航能力”还与健康、精神、心理状态相关。
岗位“续航能力”的增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及早准备,并持之以恒。
银行几乎每年都对职员有新的能力要求,银行职员要适应这些新要求,增加自己的能力储备,才能提高“续航能力”。
银行职员提高自己的“续航能力”要有关键性能力做保证。构建自己的核心能力是提高“续航能力”的关键环节,所以银行职员要努力打造自己在岗位上的核心能力。
寻找超越的途径
1991年,西先生专科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营业所。
工作还不到一年,他就开始为下一步做打算。
正在大家都争着想进机关的时候,他再次参加考试,读起了本科。
本科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市行做秘书。
这时他思考的问题是怎样让自己的工作更有层次、更有价值。
当大家都在为当科长、主任忙碌着的时候,他又考取了上海一所大学的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离开了很多人都看好的岗位。
他根据岗位工作的经验,在大学里如饥似渴地学习金融理论,研究银行实务,并与他原来工作过的单位和岗位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另外,他还与自己的导师、其他教授和学者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得到他们的关注和具体指导。这都为他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具体的帮助。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省人民银行。由于先前的秘书经历,第二年他就做了行长的秘书,第三年,他成了科级秘书,第四年成了办公室的副主任。这时,他那些营业所的原同事大部分还在做原来的工作,有的成为科员,个别人成了市行的副科长。
这时他刚三十出头,未来会怎样发展,他自己并没有多大把握。后来,他经过分析发现,自己除了年龄之外,已经没有别的优势了。
经过与所有中层干部的一一比较,他决定继续上学读博士。
但是,是选择离职学习,还是选择在职学习,他拿不定主意。他找到了自己的导师,导师告诉他:“真学就离职,假学就在职。”于是,他向行长提交了离职读博的报告。
行长先是劝他珍惜现在的工作岗位,暂时不要上学,留在行里等待机会。可是他决心已定。行里经过研究,认为现在的工作离不开他,于是同意他带职上学,并把他的工作岗位挂在了研究室,约定他每月来行上班不少于两天。
他踏踏实实读了三年博士,完成了业务操作者向专家学者的转变。
三年里,他除了完成学业和自己的研究课题外,每年还为行里提交一份当前金融形势的研究报告,领导非常重视。
博士毕业后,他又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岗位。一年后,他被任命为一家市人民银行的行长,开始积累他的银行管理经验。
三年之后,他参与了一家博士后工作站的科研项目,并被一所知名大学聘为教授,他的理论水平和实际银行管理经验在当时辖内是最优秀的。
当人民银行分行与省银行业监督管理局分设时,他便顺利地成为新组建的银监局领导班子中最年轻的副局长。
西先生就是这样,每一步总是走在别人的前头,始终保持强劲的“续航能力”,占据了竞争的有利位置,顺利实现了个人的发展目标。
西先生实际上一直处在比较好的工作位置上,但是他总有一种危机感。这种危机感迫使他不断地加油充电,始终保持强劲的“续航能力”。
如果西先生不这样做,他的发展也未必不如现在,但是他就不可能像现在这样把握和左右自己的命运,而必须听命于别人。
银行里的岗位竞争是比较激烈的,稍有懈怠就可能被别人超越,稍有停顿就会落后,甚至被淘汰。经营自己的“续航能力”应该贯穿于银行职员岗位活动的始终。
要保持强劲的“续航能力”,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具备相应的思想意识,时刻准备自觉获取新的“续航能力”,避免能力枯竭。
第二,要主动寻找获得新“续航能力”的机会,并随时把这些机会变为实际行动和有效成果。
第三,要把自己所获得的“续航能力”融汇到岗位工作中,通过工作业绩来显示自己新能力的增强,以得到同事的认可和领导的重视,为自己未来的发展做好铺垫。
银行岗位容不得“空转”
衡量银行好坏有两个重要的指标,一个是资产收益率,一个是资本收益率。两个指标所表达的都是效益和效率的问题。银行容不得低效运转和无效运转。
优秀的银行职员一定能够让自己的岗位高速并且高效运转。
高效的岗位一定是低耗能的,以较少的成本换取较大的收益。
实际上任何一个岗位想正常运转,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只是有的付出得多,有的付出得少,有的收益较大,有的收益较小,甚至有的高成本“空转”。
岗位经营所要付出的成本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最实际、最直接的物质成本。可以通过节约来提高利用率和收益率。
第二,有限的、不可再生的时间成本。可以通过提高利用率来增加可用性和有效性。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成本投入,节约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更有效益的地方去;加大重要且必要事情的时间成本投入,在创建核心竞争力上给予充分的时间支持;提高时间成本的投入产出比,让时间成本的投入更有价值。
第三,不能杜绝可以再生的机会成本。这是一个鱼与熊掌的问题,可以通过正确选择来争取更大的发展机会,避免可能造成的损失,让现在所从事的一切更有价值。
第四,需要的、有影响的挫折成本。这是岗位经营次品率的问题,可以通过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有效预防和及时吸取教训来分解并消化挫折成本,降低和弥补挫折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