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如果你是个绝对的追随者,记住,不要强出头,不要与人为敌,因为你还经不起折腾,还没处在一个规则第一的竞争时代。但是,你可以做得再好一些,做到和领先的龙头大哥差不多一样好,甚至在个别地方更好一些。就像穿衣服,在朴实的外衣下面,完全可以在下摆弄点儿花边,若隐若现,比如4加N个0这样的小伎俩。
既然你落后了,还想要强大起来,你就没有理由不思考,不比别人想得更多,做得更多,但你还不能张扬。
不管机会来不来,你就在那里,只要做好你自己就行了。
二、让对手成为队友
说实在的,同一行业的竞争对手,要成为真正的竞争队友,并不容易,这需要竞争各方的领导人,都有足够的胸怀和气度。如果有一家企业不够哥们儿,其他兄弟一开始即使想成为队友,但吃过几次哑巴亏之后,也一定会骂娘,更别说当队友了。
不过,竞争不一定成不了队友。有商业就有竞争,但竞争分恶性竞争和良性竞争。恶性竞争就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必须分出胜负,或者两败俱伤。但良性竞争却可以让参与竞争的各方都有收益:一方面,通过竞争提高各方的产品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通过竞争各自找准自己的核心优势和定位,逐渐划分出细分市场,各得其所。
最能说明竞争队友的好处的,是餐饮街这样的业态。不是冤家不聚头,一家餐馆孤零零地开张时,可能生意很一般,但往往扎堆开上几家以后,大家的生意都不错。当然,也有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的,但这是市场正常的优胜劣汰。
这就是“餐饮一条街”现象。
但包括快消品在内的工业品行业,往往很难生出“队友情结”,因为产品同质性比较强,不像餐饮企业可以用菜系来区隔。它们在竞争时,往往更直接和残酷,但也不是不可以团结。
1.同一战壕里的罐头行业
罐头行业是个传统的出口型行业。从计划经济时开始,就为国家创收了大量外汇,也是物质匮乏时期的奢侈品。但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罐头逐渐被边缘化了。
罐头被认为是不安全的,是不健康的,是不新鲜的,是不时尚的,甚至有人在批评某些顽固不化的现象时,把它称为“罐头化”。
除了个别违规生产的小企业,因为独特的加工工艺,绝大多数罐头根本不用添加防腐剂。虽然罐头实际“比新鲜还新鲜”,虽然罐头是安全性非常高的食品,虽然罐头正好适合我们厨房半成品化的生活和自驾游生活的需求,但消费者却并不知情,或者不相信罐头。怎么办?
罐头行业没有绝对的龙头企业。跟肉类、酒类、饮料等行业动辄数百亿规模的龙头企业相比,罐头企业个头明显矮了好几截。除了银鹭八宝粥这样的疑似罐头产品外,真正的罐头企业,像梅林这样的10亿元以上规模的企业,屈指可数。
罐头行业于是团结了起来。
2011年3月28日,在中国罐头工业协会理事长工作会议上,28个副理事长单位齐齐举手,纷纷表态,必须让行业的真相大白于天下,必须让行业雄起。
一个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故事在罐头行业上演。这是典型的战友情怀,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走到了一起来。这个共同的理想,就是把蛋糕做大。因为罐头本身没有被正确理解和认识之前,谁也不可能做大。而单靠单个企业的力量,个头都太小。
罐头行业的故事无法复制,但它告诉我们:在行业寒冬或低潮期,各自为战,甚至相互厮杀,无异于自取灭亡,只有团结起来,让昔日的对手成为队友,相互取暖,才能有力量打开僵局,开创新未来,谱写新篇章。
2.携手共进的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联合利华与宝洁
两个竞争对手分别从两个不同方向向中间进发,经过殊死搏杀,终于各自成功地击败了途中所有的对手,清除掉一切障碍,成为对方最强大的对手。这时,他们有没有可能偃旗息鼓,止兵罢战,和平相处?
很难,但有可能。
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竞争,可以说是巅峰之争。谁战胜了对方,谁就是天下第一,谁就能独步天下。
但至少在中国市场,它们却在各自适应着对方的节奏,寻找着自己的座位。当传统强者可口可乐的消费者策略是面向一切消费者,产品诉求侧重经典时,百事可乐可能是无可奈何,也可能是正中下怀地选择了年轻人,选择了释放和叛逆。
最终,两可乐都很可乐。
当联合利华遇上宝洁,就形成了品牌窝。它们各自都批量生产了一系列日化品牌,并互相战斗,但战斗进行得相当温和,战斗的结果也皆大欢喜:它们共同占领和垄断了中国绝大部分日化领域。可能有人不知道,我们厨房、洗手间里的绝大多数产品,几乎都是这两家公司生产的。
我们来看下联合利华旗下的品牌:日化用品有中华、夏士莲、力士、旁氏、多芬、凡士林、奥妙和金纺,食品有家乐、立顿,以及梦龙、百乐宝、可丽波、可爱多等品牌的冰激凌。与之对应,宝洁则有你可能记得的剩下的日化品牌。比较一下,看看你们家用的是不是这些:香皂用的是舒肤佳、牙膏用的是佳洁士,卫生巾用的是护舒宝,洗发精用的是飘柔、潘婷和海飞丝中的一个品牌,洗衣粉用的是汰渍、碧浪、洗好、欧喜朵、波特和世纪中的一种。
商业和战争的最大区别在于,战争只有冠军,没有亚军。但商业不必,完全可以互动前进,在别人的成功中,照出自己成功的影子。
在全球各国对垄断越来越敏感的今天,和对手携手前进,而不是独孤求败,将成为行业龙头企业最好的选择。
有对手陪伴的旅程,不仅不孤独,而且不被巨额罚款。俗话说,猪往前拱,鸡往后刨,各有各的道,谁也不耽误谁。
在不充分竞争的行业,容易实现这种境界,因为大家都没有精力和对方作战,都忙着发展自己,也有的是市场,不必为起冲突耽误发展。在充分竞争的行业,和两乐一样,也可以实现和平共处的发展。而且企业间和平共处的发展环境,和国家间和平共处的发展环境一样重要,因为这样可以减少相应的“国防”开支,也可以减少互相挖坑时的品牌损失和物质损失。
但企业总经理需要明白:首先,没有实力,就没有发言权。因此,充分发展和壮大自己的实力,是实现连续拓展、享受充分话语权、获得充分市场尊重的重要前提。其次,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差异化的发展。如果企业间的产品高度雷同,那么不管怎么说,都无法实现和平共处的发展,企业也将无法获得合理利润,结果必然是在价格竞争中奄奄一息。当然,还要在和平共处和行业联盟之间画好红线,绝不能从和平共处发展到行业价格联盟,那样会导致另外一种后果--串通。
说到底,同行间,既不要成敌人,也不要成情人,而只当同事,各干各的事儿。
三、价格联盟背后是陷阱
对行业企业来说,联盟是最理想的竞争状态。
道理很简单,联盟后,大家形成基本的默契,产品价格不再是市场充分竞争下的价格,而是生产企业之间的协商价格,因此可以有更大的利润空间。
而对行业监管者来说,行业能和平相处甚至能协商着做事,不也是好事吗?
并且,消费者应该也是能接受的:企业和平相处,总比打来打去,整天处于无心生产的混乱状态,更能生产出可信一些的产品。
可是,万事就是这样,过犹不及。企业之间太友好了,也万万不能。
当然,要能够形成合理的联盟,必须具备几个条件:
第一,少数几个行业巨头掌握行业绝对话语权。
第二,这几个巨头之间已经形成基本的市场分割,不大可能谁突然发力吃了谁。
第三,政府等利益方答应,消费者等利益方则无可奈何。
在市场经济早期,这样的条件同时符合过,消费者基本等于案板上的白条鱼,痛苦着,却又无能为力。
也正因此,各国都立法明确禁止行业巨头联盟或串通一气涨价。
但这种串通和联盟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大得让企业情愿冒险一试。
1利润诱使企业冒险联盟涨价
(1)惠氏、雅培、恒天然洋奶粉集体涨价
2011年7月21日,《南方日报》报道,加了“全新升级”字样的惠氏金装健儿乐、幼儿乐新品包装和老包装的产品同时在销售,比如,惠氏1阶段金装爱儿乐从235元涨至248元,2阶段金装健儿乐由198元涨至223元。
同时,雅培智护喜康宝900克从238元涨至261元,两岁儿童奶粉由87元涨至97元。
惠氏和雅培这些奶粉的价格涨幅,都达到了10%~15%。
此前,新西兰恒天然集团也以原奶价格上涨等因素为由,自2011年6月初对旗下安怡品牌奶粉进行了调价,平均涨幅约10%。
而此前,国家发改委曾约谈各大奶企,奶企们也都纷纷对外表示,绝不涨价。
但没过多久,这些品牌企业就“碰巧”都涨了。
(2)宝洁、联合利华等日化巨头联盟串通涨价
2011年3月26日媒体报道,宝洁、联合利华、立白、纳爱斯四大日化品牌商品近期将集体涨价。消息一传出,社会各界纷纷质疑:此次全线涨价是成本使然,还是联盟串通?
企业当然打死也不承认是价格联盟。联合利华大中华区副总裁曾锡文代表企业们说,此次价格上涨,主要是因为上游原材料上涨,绝不存在日化用品公司联合涨价一说。
不过跟曾先生的话很不配合的是,联合利华和宝洁公司同时正在遭受欧盟反垄断机构的调查,并可能挨顿狠罚,理由是它们操纵洗衣粉的价格。而在一个月前,这两家公司,还有欧莱雅、汉高等8家难兄难弟,被西班牙人发现结盟操纵价格已经整整20年,并被开具了5000万欧元的罚单。
(3)方便面行业召开涨价大会
“日化联军”、“奶粉部队”在涨价时打死不说自己是联盟,而更早以前的方便面涨价大军,则明目张胆地扯起了涨价大旗。它们还有组织、有纪律,统一在所谓的方便面行业协会的大旗下。
2007年的食品行业十大新闻,一定不能漏掉“方便面价格联盟”事件。事件的结果是,牵头的行业协会停止了三个月工作。这算是相当严重的惩处了。
当年,在行业协会的撮合下,包括华龙、日清、农心等在内的17家方便面生产企业相聚郑州商议价格大事,参加会议的企业达到全国方便面生产企业的95%。
经协商,它们达成一致,以原料涨价为由,宣布2007年7月26日为集体提价时间,涨幅额度从20%到40%不等。
说实在的,此举一出,笔者即觉得,这么大个行业,搞这么弱智、这么轰动的动作,也太不把发改委放在眼里了。
果然,发改委很快跟进,并给出了认定:方便面中国分会和相关企业的行为,违反了《价格法》等相关法规,已经构成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的行为。
一场价格起义,就此夭折。
当然,我们可以解释,方便面想搞价格起义的时候,我国还没有正式实施《反垄断法》。但很显然,即使从来就没有什么《反垄断法》,这种不把消费者放在眼里、不把政府放在眼里的行为,也是没有出路的。
2008年8月1日,我国酝酿了14年之久的《反垄断法》正式实施。要我说,这个法律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谁敢靠垄断涨价,就收拾谁。
价格联盟不是我国的发明和专利,准确地说,它是舶来品。我们甚至可以说,价格联盟是资本主义腐朽制度的必然结果,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必然产物。正因为此类现象屡见不鲜,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对垄断、操纵价格行为一向保持警惕,处罚起来也是痛下杀手,一浪高过一浪,处罚金额更是天文数字,频创吉尼斯纪录。比如,2007年10月,欧盟对微软开出了一张高达777亿欧元的反垄断罚单。英国航空公司和大韩航空,也因串通抬高机票价格,被美国法院开出了3亿美元巨额罚单。
从专家的角度来说:价格联盟就是严重的犯罪行为。
但从企业的角度讲,追求利润是企业的天然属性。而且,包括微软、宝洁、联合利华这样的世界顶级企业,还前赴后继地掉进操纵价格的泥潭里,显然不能用企业管理者的智商水平来解释。
没有无缘无故的风险,也没有无缘无故的超额利润。直接顶雷去搞公开的价格操纵,无异于自杀。所以,不管面对多大的诱惑,企业总经理们还是忍忍算了,一定要走合法经营之路。
2涨价有风险,决策须谨慎
如果企业总经理们确实对因价格带来的利润无法释怀,那么我建议你们做好三步工作。
(1)评估自己有没有涨价的条件
所谓条件,不外乎有足够的市场影响力,有合适的行业氛围。如果你是蒙牛或伊利,总有对方这样的竞争队友陪伴,趁早别打算什么价格联盟的事了。
记住,不是所有的梦想,都有意义;不是所有的疯狂,都值得赞赏。
(2)算账
在我国一直以来跟物价和通胀进行艰苦卓绝奋斗的阶段,正常的涨价都有风险,更别提联盟涨价了。你们一定要计算出得失和风险百分比,然后再慎重作出决定。
(3)行动
不要到国家发改委门口贴涨价通知,也不要给价格司的领导打电话汇报涨价工作,而要不声不响地、不知不觉地就把价涨了。那怎么偷偷地涨价呢?这里有一些小策略供你参考:
第一,瘦身。比如啤酒行业,把640毫升一瓶的啤酒,瘦成600毫升,如果还怕喝酒的同志喝高了,再瘦成500毫升,反正是按瓶算的。
与这个异曲同工的,是袋装奶,243毫升的,不知不觉间都改成200毫升了。你说这是不是变相地涨了价格?
第二,产品升级。真升级,还是假升级,是自己的事。比如,把DHA换成EPA,这算不算是升级?然后,你再把EPA换成DHA,这算不算又升了回级?升级了,涨涨价,不是合情合理嘛,那还能不合法?
第三,换包装。纸包装换成铁罐了,当然成本涨了,价格也可以随着涨;反过来,铁罐换成纸包装了,成本低了,而价格不变,其实价格也是涨了。
价格联盟的核心在于,可以做,但一定不能说,而且做了以后,想办法不让人说,最好是让人说不出来。
3价格争斗是永恒的,联盟是偶然的
当然,我还想多说一句:其实企业间搞这种所谓的价格联盟,就是经济学里所说的卡特尔。这种联盟其实基本是搞不成的,因为即便联盟的成员一开始都是动真格的,决心也大,联盟真的形成了,也很容易瓦解,因为这种自愿建立起来的联盟,又会不自觉地进入囚徒困境。每个成员都会发现,不管对方遵不遵守联盟,自己违盟的利益总是最大化的。因此,企业们一方面怕别人背盟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又有自己背盟利益最大化的想法。所以,早早晚晚,总有人会最先跑出来,主动降低价格,让联盟成为一句空话。
这就是市场,这就是真实的市场法则。
换句话说,同行之间的价格争斗是永恒的,是必然的,价格联盟是偶然的。
因此,如果你想搞联盟,那么对歃血为盟的所谓盟友的人品判断,就很重要。
另外,一定要记得丘吉尔那句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这句话,对价格同盟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