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7500000010

第10章 公司要有自己的“宪法”(1)

优异的管理能将企业做大,卓越的文化才能将企业做强。靠规模取胜的企业缺乏抗风险能力,随时有崩溃的可能,唯有文化才能让企业生生不息。因文化做强的企业,不仅有一定的规模,还有科学的组织架构、成熟的管理模式和良好的赢利能力。华为就是如此,有一套自己的“宪法”,足以应对各种各样的危机和风险。

0

文化启蒙:“华为基本法”

华为凭借“华为基本法”,揭开了中国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大幕。咨询公司做企业文化项目时,华为是不可回避的标杆,而“华为基本法”则是各式企业文化文本的模板。研究华为,理应从企业文化开始。

1管理大讨论

随着C&C08交换机开发的成功,华为的发展一日千里,很快就成为国产厂商的佼佼者。然而,随着企业越做越大,华为也难逃大企业具有的通病,失去了前行的动力。很多员工拿着高额的工资却不思进取,公司内部逐渐出现管理脱节的现象,员工素质越来越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公司发展面临管理桎梏,这是任正非所不愿见的。作为企业创始人,任正非一向崇尚学习,他虽然不是管理科班出身的企业家,但通过自我学习和日常管理的积累,具备很高的管理素养。而其他员工的素质与其之间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在日常沟通中,任正非的战略构想和管理思维很难为员工所理解,也无法得到有效的贯彻。

多年来,任正非和研发人员朝夕相处,积累了很深的感情,不可能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原来,华为早期以研发人员为主,且基本素质都很不错。但是,研发人员的聚焦点在产品开发,对企业管理不感兴趣。因此,双方关注的焦点不存在交集,出现沟通问题在所难免。

面对这种状况,任正非在华为开展了一场以“华为兴亡,我的责任”为主题的管理大讨论,试图通过讨论融洽高、中、基层之间的关系,让员工之间得到有效的交流。在讨论过程中,关于团队精神的口号,有员工兴奋地提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被任正非斥之为封建意识;而任正非关于企业愿景、战略规划和流程建设等管理术语,也让敏于行而讷于言的研究人员颇为挠头。在这种情况下,任正非无奈地说他们“笨得像头猪”,而员工则笑任正非在说“鸟语”。

这次大讨论没有解决问题,却让华为深层次矛盾暴露无遗。当时,华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

第一,员工失去创业激情,动力不足。华为一直以高薪著称,相对而言,创业期华为的薪水更高。1993年,刚刚加入公司的刘平月工资就达到了惊人的6000元。1996年,华为曾以40万元的年薪聘请了一位从国外归来的从事芯片开发的工程师,很快又将年薪涨到50万元。

那时,中国行政事业单位员工的工资在200~600元左右,华为员工绝对属于高薪阶层了。面对突然而来的财富,很多员工都失去了创业激情,工作缺乏动力。任正非有一个著名的“淤泥沉淀层”理论,就是针对这类员工提出来的。

第二,管理层缺乏专业管理素养,无法适应公司继续发展的需要。创业期华为人基本都不是管理科班出身。当企业做大后,公司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就暴露无遗了。

以研发管理为例,早期的华为采取“游击战”和“突击战”的方式从事研发,缺乏必要的调研和流程,使得研发效率极低,还经常出现方向性错误,JK1000就是一个典型的失败案例。

第三,文化建设不力,沟通渠道不畅。就像前文提到的,任正非和员工彼此无法理解,前者认为后者“像猪一样笨”,后者则认为前者在讲“鸟语”。对一家企业来说,如果企业领袖与员工无法直接沟通的话,肯定不是一件好事。之所以如此,关键在于公司内部缺乏统一的文化基因。

任正非意识到,单靠华为内部的努力是无法解决现有问题的,因此开始考虑借用“外脑”。巧合的是,当时刚好有几位人大教授在华为做培训,双方一拍即合,人大教授答应为华为做管理咨询。

2文化启蒙

当时,企业文化虽然在中国传播了近十年时间,但真正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很少,形成规范化文本的几乎没有。在这种情形下,华为成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行者。

华为最初聘请彭剑锋等人大教授开展企业咨询时,并不是针对企业文化体系,而是从营销体系开始的。但在任正非的亲自过问下,咨询内容不断拓展,从营销体系逐渐延伸到人力资源、生产管理等领域,最终聚焦到企业文化和管理大纲上。随后,华为成立了专门项目组,负责整理和提升华为管理大纲。

据彭剑锋回忆,当年国家正在起草“香港基本法”,因此任正非建议将这部内容极为丰富的管理大纲命名为“华为基本法”。

任正非经常参与项目组的讨论,对华为存在的问题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他逐渐认识到,早期的华为主要依赖创业者的创业激情和员工的忠诚,由于规模较小,能够轻易地统一思想,推动企业的发展,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单纯的家族式管理是满足不了企业发展需要的,要想加强企业的执行力,就必须加大制度、流程建设,走一条更为规范的管理之道。

在明确了公司存在的问题后,“华为基本法”的轮廓就非常清晰了。经过双方多轮讨论,最终将“华为基本法”的主体内容定位在华为的价值观体系和管理政策系统上。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而管理政策则涵盖了企业的决策系统、行为准则等内容。

“华为基本法”是中国企业第一部真正有影响力的企业文化大纲,被业界看做是企业文化的启蒙读本,不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华为公司的行动指南,而且有力地推动了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进程。

当然,编制“华为基本法”最大的意义在于:让华为认清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开始从人性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从对人负责转向对事负责;让华为认识到制度、流程的重要性,开始有意识地向跨国巨头学习,引进各种各样的先进流程,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

批判与自我批判:打破“面子”文化

任何企业的领导人都会更迭,管理模式可能变迁,甚至连主营业务都会在产业的大背景下发生变更,但唯有文化是生生不息、永不枯竭的资源。华为从创业起就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华为对“面子”文化深恶痛绝,任正非说,只有“不要脸”的人,才会成为成功的人。因此诸如“批判与自我批判”这样的优秀文化,始终是华为文化的核心要素和华为迅速成长的基因。

1文化永恒

优秀的企业总是不乏特色,甚至这些企业的员工在待人接物上也会表露出某些特征来。比如联想、华为这样的企业,就给人这种感觉。这些企业之所以优秀,缘于其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这些企业的员工之所以与众不同,同样在于其独特的企业文化。

对于企业来说,产品可以模仿,技术可以学习,管理模式可以借鉴,流程也可以引进,唯一无法学习和借鉴的就是企业文化。当年,丰田制造风靡全球,世界各地的生产制造类企业蜂拥而至,希望引进丰田的生产管理。然而,几十年过去了,丰田还是只此一家,并没有因为对外开放自己的生产车间而造就新的竞争对手。这是因为丰田成功的核心要素并不在于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制造流程或其他管理环节,而是在于无形的企业文化。

华为是一家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公司,也从文化建设上获益匪浅。任正非曾表示,华为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经营的、机制的和文化的成功。他说:“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有可爱的员工,用文化黏接起来的血肉之情,它的源泉是无穷的……我们是不会消亡的,因为我们拥有可以不断自我优化的文化。”

任正非曾多次访问以色列。以色列是一个自然资源极其贫瘠的国家,却创造出了极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对此,任正非颇为感慨:“这个国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它说它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脑袋。这个有着大离散历史的犹太民族,在重返家园后,在资源严重贫乏、严重缺水的荒漠上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他们的资源就是有聪敏的脑袋,他们靠精神和文化的力量,创造了世界奇迹。”

正是在此基础上,任正非提出:“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华为坚持和重视文化建设,就是认定企业文化是公司永恒的资源,能够让公司基业长青。

2批判

华为提倡的自我批判是华为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同样,华为也提倡批判,任正非在谈到接班人问题时说,接班人要有接受批判的精神。

中国人善于自我批判,在民主生活会上,如果有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要求,很多人都会选择批评自己。当然,这种批评是浮在表面的,通常是不痛不痒的,不会影响自己的形象。与自我批判相比,批判就要困难多了,因为大家都不愿意得罪自己的同事。但华为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无论是在员工考核还是在项目论证过程中,都会有批判的环节。

在《我在华为的日子》一书中,董延明详细描述了一个产品新版本的开发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几乎每个流程环节,都必须接受各方面的挑错。即使是新员工实习期间做的协议宣讲,也会遭到同事的轮番轰炸,特性文档则更需要保证缺陷率。当然,保证缺陷率这样的做法虽然有形而上学的问题,但无疑强制性地保证了批判和自我批判的力度。

当然,华为内部的评语并不纯粹是走过场,很多民主评议的结果是与员工甚至部门利益挂钩的。董延明在书中写了一个案例:

在华为的绩效考核中,有一项员工打分。一位对绩效考核不满意的员工在《考评满意度调查表》中把能选的选项都选了“不满意”。

按照华为的规定,这名员工的意见将会影响到整个产品线的考评,甚至连开发部部长的个人考评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最终的结果就是,部门各级领导挨个找这位员工谈话。

这位员工的做法虽然偏激,令部门领导尴尬,但从侧面反映了华为是重视批判的。华为也正是通过这种批判精神,防止 “淤泥沉淀层”的出现,保证了公司的创业激情和活力。

3自我批判

在华为最为流行的还是自我批判。任正非在《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一文中说:“一个企业能长治久安的关键,是它的核心价值观被接班人确认,而接班人又具有自我批判的能力。”

同类推荐
  • 执行力组织

    执行力组织

    “落实企业执行力,创造永续价值”不只是另一个热门议题,事实上,这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企业成功关键。对于价值这个向来难以捉摸的议题,本书提出当今最彻底的组织结构设计要领,告诉你如何评量组织绩效与奖酬制度的实施;如何透过决策权的分派,创造和掌握企业价值,以及在追求价值中怎样制订公司整体战略的方向与规划。更确切地说,这本全方位的书不只着重在单一方面或战略,而是详尽介绍会影响执行力付诸行动,尤其是组织结构对于价值创造的所有关键。
  • 蒙牛攻略

    蒙牛攻略

    从蒙牛的管理模式与企业战略,人力资源与企业文化以及营销策略与品牌攻略等几个方面入手,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蒙牛速度”背后真正的奥妙。例如:无论是创立之初精妙绝伦的比附策略,还是后来蒙牛酸酸乳与超级女声的完美结合,抑或是体现出蒙牛管理迈向标准化的三权分立、矩阵式变革,蒙牛大胜局书系以实例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更毋庸说闻名于业界的“蒙牛商学院”,提倡大公有制的草原精神,更有贯穿了蒙牛的整个发展过程的牛氏魅力……从多个角度,深入挖掘了蒙牛的独特魅力,希望能使读者对蒙牛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全新的视野以及获得一种全新的感悟
  • 宝洁你学不会

    宝洁你学不会

    2011年,宝洁公司被《财富》杂志评为世界500强企业中第五大最受赞誉的公司。自1997年以来,宝洁公司每年都排在该榜日用家化和化妆品类企业的首位。本书将全面解析全球日化产业象征——宝洁公司一百七十多年发展史、品牌营销理念及独特的经营管理策略,堪称一本企业营销学教科书。
  • 左手交朋友 右手做生意

    左手交朋友 右手做生意

    在生意场上,如何交朋友、结交有益的朋友是一门学问。做好生意赚大钱,交好朋友成大事。一个人缘好、会选择朋友并懂得维护好朋友关系的人,一个具有良好的经商心态并且有生意头脑的人,就能够把握和利用好各种场合,轻松交益友,顺利做成生意,在生意场上如鱼得水《左手交朋友 右手做生意》汇聚了众多在商海中摸爬滚打,最终走向成功的卓越商人和知名企业家的经商经验和心得体会。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左手交朋友 右手做生意》循序渐进地向读者介绍了结交朋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选择朋友、如何结交朋友、如何维护好朋友之间的友谊、如何把握好生意场上的感情投资等诸方面的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在生意场上更好地结交朋友,成功做生意。
  • 人本管理模式

    人本管理模式

    这里阐述的道理,不是能够用来更加有效地控制人类精神的新型管理游戏,手段或者技巧,而是一套完整的正统的价值体系,它非常确切和科学,比那些宣称非常有效,非常真实的价值观新颖得多,实用得多。它利用了人性中一直被忽略的那些真正具有革命意义的发现成果,进而组成的一种管理价值观。
热门推荐
  • 财迷萌宝来坑爹

    财迷萌宝来坑爹

    【呆萌的吸血鬼宝宝+霸气的猎人妈咪】“麻麻,看我偷回来什么?”某宝挥舞着手中的埃及法老手杖,得意洋洋。“拜托,宝贝你能不能偷点有用的东西回来?”某女抚额,神情很优桑,“家里菜刀坏了,听说XX博物院新出土的战国大刀削铁如泥。”于是第二天,那把宝刀便出现在某家厨房的砧板上。数日后。“麻麻,看我偷回来什么?”某宝再次炫耀战果。家里最缺爸比,他偷个超级帅哥送给她总不会错吧!瞥过沙发上昏迷不醒的小鲜肉,某女当场大惊失色:“你个小蠢蛋!偷个瘟神回来做什么?快闪!”
  • 嫡女要狠

    嫡女要狠

    来来来,买定离手,赌姻缘嘞!前世赌的不好,为了夫君赔心赔身,还赔进了小命。这一次我要压对宝,咦?旁边那只笑面狐狸不错,不但武艺高强,黑心黑肺,还是大名鼎鼎的九王爷,某女勾勾手指:“亲亲相公,快到碗里来!”
  • 和珅全传

    和珅全传

    和坤的人生处处充满着各种传奇。他本身就是一个传奇。贪官其实也是人,他也有感情。也有喜怒哀乐,也有他善良的一面。其实在那个时代,不管是贪官还是清官都一样只是皇帝的奴才,贪官很多时候只是不幸的成为皇帝的替罪羊,一如和坤。《和珅全传》以真实的历史为基础,为你展现一个真实的、人性的和珅,不再仅仅是一个贪官的脸谱,而他跌宕起伏,颇具戏剧色彩的人生,无疑能让你对历史、对人性有着更多的体会。将门之后,却遭遇家道中落,他靠着自己的努力由一名小小的侍卫逐渐成长为皇帝不可或缺的左右手,然后他独揽大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顶峰时一切却戛然而止,前朝宠臣成为了新皇帝的阶下囚,生命终结于一条白绫。
  • 淡定王后不争宠

    淡定王后不争宠

    美丽的公主身骑白马,嫁的却是自己喜欢的男人的哥哥,当鲜血染红了嫁衣,当爱人成为陌路,唯有让烈火燃烧真爱。
  • 空间神舍

    空间神舍

    她本是世间一个很平凡的剩女子,一直希望努力挣钱带领家人共享幸福生活。每天像个蝼蚁一样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地勤劳工作求生存。一天,失业的她因一时的失意而难得地管了件闲事,大难不死的她迎来了后福——拥有一间神奇的小木屋……实现了她最终的梦想!
  • 奇门异行录

    奇门异行录

    人类最畏惧的并非财富、权力或者死亡,而是未知的事物。——方楚。
  • 贝多芬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贝多芬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是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著名的人物传记之一。这是一颗受伤后近乎窒息的心灵勃发而出的一曲激昂的交响乐(贝多芬本人正是这样的经历),是对音乐艺术大师贝多芬一生的真实素描。
  • 左手挺经右手冰鉴

    左手挺经右手冰鉴

    当今社会,人际关系和沟通与我们的生活事业息息相关。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既游刃从容,又不失真诚与仁爱;既立志于事业,又不失家庭的和谐?在《挺经》中,你能看到曾国藩顺境中的修养与知足,逆境中的坚挺与忍耐;做事的勇毅与勤廉,决策时的虚心与明强。南怀瑾先生《论语别裁》中有这样一段话:“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其实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看相的学问——《冰鉴》。”冰鉴,取其以冰为镜,能察秋毫之义。《冰鉴》从整体出发,就相论人,就神论人,从静态中把握人的本质,从动态中观察人的心理。
  • 王爷的白痴情奴

    王爷的白痴情奴

    冬季,一阵寒风刮过,地面上的垃圾随风起舞,漫天飞扬。刺骨的寒风不断的呼啸着,三三两两的人开始往家赶,这样的天气,没事,谁都不想出门喝西北风的。一个女孩站在路边,茫然的看着归家的路人,两眼空洞,呆滞的神情一看就知道是个没有自主思考的主!身边的穿着倒不错,缎面的棉袄,绒皮的虎鞋,可惜,都已经几乎认不出原来的颜色了。女孩面貌秀丽,精致,仔细端详那五官,长大也是一个魅惑人的主。可惜,两目无神。天……
  • 新编咳喘病配餐宜忌

    新编咳喘病配餐宜忌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关注自身的营养、健康问题。药补不如食补,一日三餐不仅仅只是为了充饥果腹,“怎样才能吃得可口?怎样才能吃出健康?”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本书帮您从花样繁多的菜式中精选出适合您的营养好菜,有针对性地介绍几百道常吃、易做的菜式,集科学性、实用性、知识性和全面性于一体,一定能够满足您和家人的需要。最新、最全、最完美的咳喘病配餐大系!方便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地区、不同口味的人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