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1100000034

第34章 Chapter 12(1)

范明明决定要去西北和她的团长成婚。本来,范家对这个女婿的唯一要求是,婚礼必须在合欢举办,虽没明说,却暗含着招上门女婿的意思。为的是求个心理平衡,团长不是个二婚头吗,明明可还是个黄花大闺女。然而,人家团长为了赶工期一再误婚期,明明等不得了。杭州果然调去电话所看大门,每当远远地瞥见安芯推着轮椅和杭州一道上下班时,明明就躲。明明要躲到戈壁滩去。

明明的嫁衣当然得奶奶做。老范媳妇天天坐在奶奶身边唉声叹气,从地下的二闺女说到乡下的大女婿,从老不见长大的小女儿说到不该这么快变瘦变老的新娘子。奶奶说,瞎操心么呢,女大十八变,多多没到变的时候。明明呢心事重,结婚就好啦,男人是卤水是老面,一夜她就发起来啦,就成了又白又暄的白面馍馍。老范媳妇也不听劝,每天顾自反复念叨,所以,奶奶把她心里的苦都缝进了明明的嫁妆里。

奶奶对那件棉袄格外精心。她让老范媳妇拿来旧棉袄做样子,又把明明叫来量体,剪裁的时候,却放了尺寸。明明一再强调,只要结婚时穿着合身就行。奶奶却不依,奶奶说好闺女呀,你是过日子去,不是去出差,俺那回见着团长啦,是个实在人,安心跟人过吧,心一宽,你就胖起来啦。脸上的肉一撑,你还像过去那么俊。奶奶说得范家娘俩都泪眼汪汪的。放出来的尺寸,是祝福呢。

新袄的棉花铺得很厚,把范家拿来的一斤棉花都用上,奶奶还嫌薄,又叫秀找了些新棉花给添上。棉花要铺匀,在于耐心,得把棉花撕成一小片一小片的,往裁好的布料上贴,边贴边用巴掌感知平整度,一层层地添加,一点点地续补,再密密地绗,细细地缝。这样,棉袄穿上身才能熨熨帖帖的,决不会鼓鼓囊囊。棉袄做好后,让明明试了试,显肥了些。奶奶自信地说,到了西北,叫喜气一灌,正合适。奶奶还自个儿做主,给明明做一件带斗篷的大红披风。西北不是天寒地冻风沙大吗?明明可高兴啦。明明由棉袄披风联想到二姐曾有条乳白色羊毛绒围巾,没用过,也不知压在哪个箱子底下。带上,能挡风寒,更是个念想。

明明便把家里的箱子橱子翻了个底朝天。最后,从床底下拖住一只盛旧书的大纸箱,把书腾出来,发现了埋在旧书里的鞋盒子。那条围巾竟密藏在其中。老范媳妇说,俺咋从没见过呢?别是谁送莹莹的吧?这孩子往哪藏呀?

珍藏在纸盒子里的小玩意儿还不少,有手套、手绢、钢笔、笔记本、书签、发夹、雪花膏、钥匙扣、子弹壳,以及精美的钱包。大部分东西来历不明,可钢笔上刻着一行小字:人民铁路为人民。落款是张卫国的名字。笔记本的扉页上写有赠言,道:莹莹小妹,愿你为建设祖国学好本领。本子是孙安路送的,时间是鹰厦铁路建成的日子,那时莹莹正在读高中。

范明明惊诧不已。其实,还有些物件也是隐隐约约有所暗示的。比如,围巾的产地是杭州,是否与调车员杭州有关呢?子弹壳里塞着一截卷起来的电影胶片,该不是曾当过放映员的于金水所赠吧?

抖抖孙安路的笔记本,从里面掉出十多张相片,除了初中、高中毕业时的同学合影,其它都是铁道兵战士的个人照,最显眼的是一张彩照。那个高颧骨的战士一看就像广东人。

正是这张相片,为范明明探究二姐的秘密提示了方向。她找到了于金水。于金水现在已是合欢铁路地区赫赫有名的笔杆子,不摇笔杆子的时候,他要么作为武装基干民兵营的参谋在摆弄枪杆子,要么就在俱乐部业余宣传队当台柱子。简而言之,他的工作就是穿梭在英雄和美人之间。范明明从美人堆里把他喊出来,说:我要结婚了。你呢?是还想着人家,还是花眼啦?

因为业余宣传队的成立,于金水下决心学好普通话,可他的话仍有浓重的山东腔:快啦快啦,不过,再快也只能把喜糖给你寄去。

明明掏出那张彩照。于金水一看,就喊出了那人的名字:揭文峰。接着,告诉明明,鹰厦线建成通车时,揭文峰却因违纪被遣返回乡了,而他的违纪正是彩照惹的祸,相片上彩已经被班长批评为小资产阶级情调了,他居然还把彩照送给了驻地的女学生。

明明凝视着相片上那带着稚气的大眼睛,问:就为这呀?别人不是也送了相片和子弹壳吗?

于金水愣了一下,脸红了:别人没被发现嘛。再说,别人只是喜欢和你姐姐说说话,喜欢听她唱歌。战士不准谈恋爱,知不道揭文峰是傻气呢还是硬气,要他检讨,他居然交出你姐姐回赠的相片,承认自己真是谈恋爱。那时莹莹还是个学生,可单纯啦,她送的相片是从小学毕业证上揭下来的,还带着钢戳呢。那叫谈恋爱吗?

范明明把刚发现的二姐遗物一一数给于金水听。于金水并不惊奇,默默的,像是沉思或缅怀。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回答急切追问着的明明:那时,合欢铁路、地方都没有中学,莹莹那些大孩子得乘车去南昌上学,每周一个来回。一回来,那些女孩子就在部队营房边唱呀跳呀,都想认识几个解放军叔叔。有个同学得到哪个战士的相片,可了不得啦,整天捧在手里看呀看,惹得同学都来抢,莹莹一伸手把相片撕破了,她大闹了一场,把莹莹骂哭了。莹莹抹着泪暗暗发誓,要攒一百张给她看看。问我要,我不好意思给,又不好直言拒绝,就剪了一截电影胶片冒充,塞在弹壳里给了她。她聪明呢,懂得了我的意思,不再催了,对我还跟过去一样。

当明明把本子摊在孙安路眼前时,孙安路显得十分激动,他说,这闺女可讨人喜欢啦,铁路职工和好些旅客都在列车上认识了莹莹,她带着同学一路做好事,倒水扫地,照顾老弱病残,忙个不停。最叫人开心的是听她唱歌。俊俏文静的姑娘,在歌声里却是活泼动人。那时,我只要去路局,总要到学校去看看她,可那个本子却是她自己准备的。那是高三时,因为经常参加文艺演出,她的成绩退步了,她把这个本子递到我面前,说安路大哥你鼓励我吧。我问,我能替你写出好成绩吗?莹莹说,那当然啦,你是大车嘛,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等我长大了,我一定会嫁给火车司机。你信不信?

其实,高中生范莹莹所言是具体的,指的是张卫国。那时,她不过从父母口中知道,自己家的老邻居有个儿子在上海学驾驶,知道那个叫张卫国的小伙子,在枣庄车站的月台上还抱过自己呢。莹莹曾借帮助张家收煤饼的机会,在张家相框里找到了那个未来的张大车。于是,她连着给他写了好几封信。不敢写具体单位,只写上海铁路局张卫国收。上海铁路局管得宽啦,北至江苏徐州,东达福建福州,南挨湖南株州。去信没有下落,却把人盼来了。可真正见着张卫国这大活人,她不是往煤堆后面躲,就是往龙头房里钻,有一次慌不择路爬上正在发车的特快,给拉到厦门方向去了。莹莹的表现终于被张卫国注意到了。卫国问,我长得很凶恶吗?莹莹赶紧捂住了红彤彤的脸。卫国又问,那就是我的衣服太脏了对不对?

张卫国从明明手里接过那枝钢笔,竟蹲在铁路边的藕田边号啕起来。一个男子汉的哭声,就像一阵阵北风,刮得一片残荷瑟瑟颤抖。从他后来泣不成声的述说中,明明大致得知,二姐直到入路当了列车员后,才敢正视张卫国,正视自己的那些信和那个梦。张卫国赠送的钢笔正是莹莹入路的见证。而好些小礼物,都是跑通勤的铁路职工送的,并没有特别的意味,却流露出男人们的亲近之情,他们都爱往她的车厢里挤。

张卫国百感交集,哽咽着说,莹莹死得真冤。事故夺去的不光是她的生命,还有大家伙对她的美好记忆。这些年,对她的念想全变成遗憾啦,变成教训啦。票车上,车站里,一遍遍地广播她,为的是警告别人。她成了禁止携带危险品进站上车的标语啦。以后叫于金水写篇文章告诉大家,她有多可爱,叫他找路局把那段广播词改一改。

男人们为范明明描述的,是她并不熟悉的二姐。

许多的情意被范莹莹珍藏着。而她的生命早已化作只在春天绽放的杜鹃花。

明明在动身以前,跑到电务工程队,找人用铁皮焊了一只铁盒子,配上锁,把二姐的那些遗物都锁进去了。钥匙却被她带走了。她相信,莹莹把东西藏得那么严,就为了把它们留在世上。

在上海转车,明明没有换乘直达车,而是一段段地倒,提着扛着大包小包,也不嫌麻烦,就为了听听是否各个铁路局都拿范莹莹做宣传的案例。果不其然,从沪宁线走津浦线到徐州再沿着陇海线西行,范莹莹的名字一直在广播里。

住在“铁路二村”的范莹莹,让自己令人感伤的故事陪伴着妹妹,远嫁给了西北。

明明走的那天,是杭州妈妈到车站售货组上班的第一天。她推着小车在月台上卖包子馒头,逮住来送明明的秀,说借一块洋钿把我,没等秀掏出钱,便装了两纸袋热乎乎的大肉包和馒头、油汪汪的油饼,硬从车窗塞给了明明。都是五分钱一个,二十个呢,一路上吃不了,婚宴的主食都有了。

售货组的工作虽是临时的,却也来之不易,多少铁路家属在家里围着锅灶转呀。小蒋曾以此诱惑秀,秀说,有活干谁不乐意呀,可你能让俺去吗,俺没完成组织交的任务呢。小蒋说,售货组才成立,只招几个人。以后扩大了,你就能进去啦。秀说,俺明白,能不能的,天知道。小蒋说,你还得千方百计接近颜师傅,这任务完不成,不光我没法帮你进售货组,我连婚也结不成,我发了誓的。

作为英雄的母亲,杭州妈妈自然是优先照顾的对象。不过,她能进售货组,也和她经常出没在月台上有关。丈夫去支援新线,一去便杳无音信。她朝思暮想,可能是思想成痴了吧,团圆的日子总在她的幻想之中。她老是煞有介事地跑到车站去接车,接了一趟盼下趟,有时站在天桥上遥望落日下的铁路尽头发呆,嘴里还念念有词的,不知是唱绍兴戏呢,还是诅咒丈夫。有人听见她好像念着奶奶的那段顺口溜,车头爹车厢娘什么的。范站长好几回亲眼瞅见她呆立在天桥上,便决定赶紧安排个活儿,不能让她拿接车当工作。接车有站调呢。

果然,每天面对热气腾腾的包子馒头和车窗里面的嘴,杭州妈妈心情好多了。列车一进站,她推着小车紧挨车窗一路叫卖。列车开走,她就忙着清点钞票,然后,哼着我想和你成双对可怜天公不作美,等着下一趟列车进站。如此循环往复。忙一时,歇一会。叫一阵,唱一段。日子充实,便不会像从前那样神经兮兮的。

没多久,售货组的女人们就亲热如姐妹了。那几个姐妹也是被单位照顾进来的,她们要么是丈夫出了工伤,要么是家庭生活非常困难。她们无一例外,都是嫁给铁路的乡下女子,听说杭州妈妈从前是演员,自然十分敬重。她们成了杭州妈妈的票友,天天听《碧玉簪》,伶俐的也能跟着哼哼——

千错万错是阿林错,

我婆婆对侬总勿错。

媳妇若勿过夫妻活,

我养什么儿子还做什么婆,

媳妇啊侬卖个人情给婆婆,

夫妻重欢琴瑟和。

正是听着这段唱,有人忍不住道破了整个铁路新村的好奇心:杭州那玩意儿没伤着吧,为什么他老婆还没怀孕呢?当然,她们不能这么问,她们实际上是用歌声来表达的。她们吃吃地笑着唱道——

媳妇若勿过夫妻活,

你养什么儿子还做什么婆。

这时,杭州妈妈挺灵醒的,马上打断她们:皇帝勿急急煞咯太监!我们杭州咯个辰光还勿想做阿爸呢,他要把身体慢慢交先调理好,他身体吃亏木老老大啦。我们杭州打算生三个伢儿。头胎要个女伢儿,阿姐带阿弟。名字都取好了,就叫带娣。

嘴皮子挺硬的,可她心里虚着呢。毕竟,媳妇的肚皮毫无动静。下班回家时,她买了几十个大肉包,径直拎到孙家来了。她说:奶奶呀,亲家母呀,上班累煞人啦,一天要接二十多趟车子呢,推着小车子两个站台跑过来呀跑过去,脚骨头都跑软塌啦。要是安芯生了毛毛头,我们就勿做了。我们去帮他们带毛毛头。

奶奶这阵子在给楼上张婆子赶活。她的媳妇高山青已经提出要和张卫国离婚,小两口子一个跑餐车,一个开火车,一年到头难得在家里交会,好不容易交会了,要么是正面冲撞,要么就脱轨,总是出事故。最近一次事故正是送给范莹莹的那枝钢笔引起的。卫国睹物思人,写了一篇日记,叫高山青发现了。她才看几行就失声尖叫,好哇,你那时脚踩几条船!卫国劈手抢过日记本,把那页纸撕得粉碎。本来,那天夜里高山青为交会蓄足了热情,早早地把龙啊凤啊撵到外间,在里屋中央放一只大脚盆,备好热水和冷水,闩上门正要洗澡的。听到里屋干仗,张婆子砸开门只见一地被撕破的衣服,竟对媳妇说:该撕,俺是亏了你啦,多少人找奶奶做衣服呀,俺不好意思的。俺明儿就求奶奶给做。张段长的态度是,让他们离了算啦,丢人现眼的货!可张婆子却叹道,双胞胎没了娘可怜啊。于是,张婆子买了好些布,求奶奶再忙也得插空给高山青做几身,好像穿上奶奶做的衣服,媳妇就能脱胎换骨似的。

奶奶对杭州妈妈说:别人还进不去呢,你不干那不可惜了吗?俺给带孩子吧。得闲了,你还要唱戏呢。

杭州妈妈说:哪里还有心思唱戏呀,人家都在问我们啥辰光做婆婆呢。勿问,我们还想勿到嘎许多事体,一问,把人急煞啦。安芯为啥个还怀勿上呀?

奶奶把手里正缝着的衣服一扔:说么呢?是人话吗?是俺安芯怀不上?你咋不看看你儿子么样?俺还纳闷呢,他能做男人吗?

杭州妈妈贴着奶奶耳朵说:可以咯可以咯。我们老早就问过我们嘉兴了,他阿哥别咯地方勿有伤到。

奶奶推开她,忿忿地说:告诉你,往上数十八辈子,俺老孙家的闺女没不会生养的!安芯她姑,丈夫是铁道游击队,天天打仗,还一年一个,有一年还生了俩呢!把那包子拿回去,俺一见那包子,就知道你肚子里的馅啦!

杭州妈妈难堪极了,支吾了好一会儿,才把口舌整理利索了:奶奶呀,你误会我们咯意思啦,我们一点点怪安芯的意思都勿有。我们是讲,他们小两口子木老老好,一道上班去,一道来归。我们杭州娶了你们安芯,真是福气呀,福气砣砣呢。他们越是欢欢喜喜亲亲热热,我们越是盼到抱毛毛头嘛。

奶奶说:你儿子是英雄,俺闺女爱英雄,英雄成了她丈夫,她能不好好侍候着吗?别说英雄,就是拣破烂的拾煤核的,俺老孙的闺女也懂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理!

杭州妈妈说:对咯对咯,他们爱得如胶似漆,说明他们夫妻同欢琴瑟和。咯个样子,再怀勿上就勿晓得啥个原因啦。

奶奶更火了:问你儿子去吧!你不问,俺去问,俺也想抱外孙子,俺就缺外孙子!俺找他要去!

杭州妈妈走后,奶奶把一肚子气都用来骂安芯了:这死妮子作的!非嫁他不可,嫁人做保姆去啦。俺起早就担心杭州那孩子能不能生养,这个好!别个倒疑心她啦。你说俺好好的大闺女,凭么让别个埋汰呀。要说,安芯这死妮子真是贱,活该叫人埋汰!

同类推荐
  • 壁柜里的爱情

    壁柜里的爱情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妃”你不可

    “妃”你不可

    虽然“永远”只有剪短的两个字,却无人能用文字说的完全,“永远”到底有多远,它不会随着生命的终结二消散,真正的永远是藏在心底,尽管天会变,人会老,但那颗心都不会变。
  • 神巫之爱·一个天才的通信(沈从文小说全集)

    神巫之爱·一个天才的通信(沈从文小说全集)

    该卷本收录《神巫之爱》《旅店及其他》《一个天才的通信》《沈从文甲集》,发表于1929年7月至1930年6月。作者的短篇创作趋向成熟,无论是对话,还是心理刻画,包括对人物所处的周遭环境的烘托,无不体现出沈从文满腔的热情。
  • 情局

    情局

    在一次次的选择与被选择之间,一个是家财丰厚的富家娇小姐苏小落,一个是曾经相恋四年的前女友汪晓歌,在一个个朋友和爱人设下的局里,内心充满迷茫,韩龙左冲右突,但知道朋友遭遇骗局时,又义无反顾地出手相帮;明明为情所伤,时而深陷局里,明明被朋友出卖伤害,时而置身局外……,到底谁才是自己的真爱?在兄弟情、爱情和亲情之间犹豫不决的韩龙。却仍然不得不勇往直前
  • 正经事

    正经事

    方达明,在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几十篇。短篇小说《出走》获第八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三等奖。小说《婶婶》获第九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短篇小说《我的土豆》获第四届林语堂文学创作奖。短篇小说《气球》获台湾第33届联合报文学奖小说评审奖。
热门推荐
  • 婚姻七日谈

    婚姻七日谈

    站在高屋建瓴的视角,把每个人的婚姻分为七天,每一天都相当于婚姻的一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婚姻中的人们都将面临各种各样的考验,这些考验都围绕着拥有幸福的婚姻而生。书中以生动翔实的故事为依据,对如何经营好每一个阶段的婚姻、收获幸福进行了抽丝剥茧般的分析论证,并为融洽夫妻关系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 红颜祸乱:艳妾夺心

    红颜祸乱:艳妾夺心

    她是奸臣之女,她被充为官妓。如果不是遇到他,她的一生将在屈辱卖笑中度过。他为她赎身,他迎她过门。本来,她该感恩戴德,感激涕零……可,偶然得知,他竟是她的弑父仇人!那么,于情于理,她该何去何从……
  • 误惹不乖小病妃

    误惹不乖小病妃

    “嗯!”见两个男人点头,凌小珏的额头已经黑线密布,但她依旧表现着极为亲和笑颜,柔声道:“那两位不如就把我这个混世小魔女送回人间吧,这样天堂和地狱的安宁自然永葆了!”“这……”听了她的话,上帝和魔王微微一愣,随后似达共识地相视一笑,道:“我俩已决定了你的去处!”望着两人脸上那抹似有若无的淡笑,凌小珏顿觉不妥,大有被人算计之感!“你们确定?”以为是自己听错了,凌小珏半信半疑……
  • 剑傲乾坤

    剑傲乾坤

    剑魂大陆,这是一个崇尚剑的世界。他本是一个最低等级的平庸剑仆,平日备受欺辱。然而一把残剑却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原本废柴的他竟是剑道绝世天才!剑匣在手,斩天辟地。且看他如何绝地反击,剑气一出,笑傲成神!
  • 终身监禁

    终身监禁

    杨袭,女,1976年出生于黄河口,08年始在《大家》《作品》《黄河文学》《飞天》《山东文学》等文学杂志发表小说。
  • 冷总裁的甜蜜娇妻

    冷总裁的甜蜜娇妻

    她是因为孩子而嫁给了他,他因为仇恨与利益娶了她。新婚之夜,他竟然和别的女人在一起,只留她一个人独守空房。他说,叶青,我们的游戏才刚开始……
  • 人生智慧故事(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人生智慧故事(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先有故事,后有智慧”。智慧故事是青少年不可不读的经典之作。故事,是通往智慧殿堂的使者,引领我们透过一扇扇明亮的窗口,引领你走向人生的辉煌。故事,是连缀智慧的闪亮珠玑,折射出哲人思想的光辉,照耀着你的人生成功之旅。一个故事就是智慧长河中的一朵涟漪,也许它不能改变这条河流的方向,但它会以自身的灵性让你在阳光的滋养中聆听智慧流过的声音,早日抵达你人生的巅峰。轻松阅读精彩的故事,聆听哲人的忠告,让智者的思想浸润我们。
  • 追回落跑顽皮妻

    追回落跑顽皮妻

    【全文完结】她是北家掌上明珠,单恋他十年,他却只当她妹妹般疼爱。即使最后两人意外成为最亲密的人,他的态度一如从前。在亲耳听见他对别的女人说“我爱的从来只有你,景珊我只当她是妹妹,我和她一辈子都不可能”时,一颗痴心顿时被凌迟割片。为疗情伤,她毅然去了万里之外的国家,谁知?仅两个月,不管她走到哪,总会出现一群黑衣人对她恭敬的俯身道:“大嫂,大哥请你回家!”
  • 全球性博弈

    全球性博弈

    在这种基调的基础上对中国和国际进行了全方面的透彻解读。中国篇中,本书以人性讨论为基准,作者针对中国国情,详细深入地剖析了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科技,分别研究了中国以及国际社会中的典型国家,文化体育等等诸多问题,在未来,重点分析了大量时代性问题,现在,过去三种层次的透视中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更加全面真实的中国。国际篇中,作者详细讲述了美、日、俄、新、韩、印等国,使读者对中国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也让读者对全球化的本质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给全书奠定了一个哲学伦理的基调。作者以人性的讨论开篇,对各国的政治制度和基本国情进行了全面深入地挖掘和阐述,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全球化的过程
  • 别汗!我是民国模范作文

    别汗!我是民国模范作文

    从假大空的高考作文到矫情的小学生作文,当下的语文教育实在让人不敢恭维;至少从80后那一代开始,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仿佛打了变质的鸡血一般,总是想给学生们无限的想象力挂上一把锁,禁锢起来,好让学生们按着自己的心思和“上头的意思”写作文,为此他们煞费苦心,且乐此不彼。而在他们手持分数大棒的威吓追赶之下,学生们早已累得气喘吁吁、晕头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