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5400000007

第7章 墨家智慧(2)

《经下》第111条指出,有一种叫做“过”的“疑”。“疑”是怀疑、猜疑、猜想、想象、意见。“过”指过去已经如此。《经说下》解释说:“知与?以已为然也与?过也。”即对于现实事物,是有真切知识,还是单纯由于过去已经如此,就说现在也必然如此。“知”指真切确实的知识,没有疑问,与“疑”相对。“以已为然”指以过去必然地推论现在。“已”,是已经,即过去。“然”,指现在如此。

《经下》第134条说:“或过名也,说在实。”即名称、语词会过时,因为实际情况已经变化。《经说下》解释说:“知是之非此也,又知是之不在此也,然而谓此南、北,过而以已为然。始也谓此南方,故今也谓此南方。”知道事情性质或空间位置已经改变,仅仅因为过去曾经把这个地方叫南方或北方,现在就还说这个地方是南方或北方,这就是“过而以已为然”的谬误。即事情已经过去了,还以“过去曾经如此”为理由,必然推论说“现在还是如此”。昔日处赵国,说“宋国在南方”,今日处楚国,仍说“宋国在南方”,其谬误同“刻舟求剑”者一样。

《经说上》第84条说:“必也者可勿疑。”即必然性的知识,不用怀疑。《经上》第151条说:“擢虑不疑,说在有无。”《经说下》解释说:“疑无谓也。”从事实中抽取必然性,可以不用怀疑,论证的理由在于必然性是否存在。怀疑必然性是无意义的。《贵义》载,墨子对卫国大夫公良桓子说:“卫,小国也,处于齐、晋之间,犹贫家之处于富家之间也。贫家而学富家之衣食多用,则速亡必矣。”墨子从大量历史事实中,抽取“俭节则昌,淫佚则亡”的必然性,其真实性毋庸置疑。以人为本一群众智慧观

墨家认为,群众的智慧可以补充个人智慧的不足。《尚同》载,墨子说:“夫唯能使人之耳目,助己视听,使人之唇吻,助己言谈,使人之心,助己思虑,使人之股肱,助己动作。助之视听者众,则其所闻见者远矣。助之言谈者众,则其德音之所抚循者博矣。助之思虑者众,则其谋度速得矣。助之动作者众,即其举事速成矣。”能够使众人耳目,帮助自己视听;使众人口舌,帮助自己言谈;使众人心智,帮助自己思考;使众人手足,帮助自己动作。帮助视听的人多,则见闻远;帮助言谈的人多,则声音传播范围广;帮助思考的人多,则谋划效率高;帮助动作的人多,则办事成功快。墨子引古语说:“一目之视也,不若二目视也;一耳之听也,不若:二耳之听也;一手之操也,不若二手强也。”墨子引《诗》说:“我马维骆,六辔沃若,载驰载驱,

爰咨度。”“我马维骐,六辔若丝,载驰载驱,周爰咨谋。”即我的马是黑色鬃毛的白马,六条马缰绳柔美光滑,在路上快跑,到处咨询访查。我的马是黑色毛片的青马,六条马缰绳丝一般光在路上快跑,到处探问谋划。亲士》说:“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江河之非一源之水也。干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夫恶有同方不取,而取同己者乎?”“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其直如矢,其平如砥,不足以覆万物。是故溪狭者速涸,水浅者速竭,硗垧者其地不育。”即江河不嫌弃小溪水注满自己,能滔滔巨流。江河水不是来自一个源头。价值干金的裘皮大衣,不是来自一只狐狸腋下。哪有合乎道理的话不听,只听跟自己相同的意见呢?天地不是经常光明,大水不是永远清澈,大火不是长燃不熄。直得像箭杆,平得像磨刀石,不能包容万物。小溪干涸快,浅水枯竭快,坚硬土地不长庄稼。墨家看到集中群众智慧的必要性、重要性和优越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民主性的精华。二人力能动观

《非命》载,墨子认为国家安危治乱,不靠天命靠人力,提倡充分发挥人力的积极能动作用,批判消极的“命定”论。墨子说:“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当此之时,世不渝,而民不易,上变政,而民改俗。存乎桀纣,而天下乱。存乎汤武,而天下治。天下之治也,汤武之力也。天下之乱也,桀纣之罪也。若以此观之,夫安危治乱,存乎上之为政也,则夫岂可谓有命哉?”“故以为其力也。”世界和人民未变,桀纣当政天下乱,汤武变政天下治,可见国家安危治乱,是人力作用,不是命定的原因。这是求异法的科学归纳证明。墨子由历史上著名暴王夏桀、商纣、周幽王、周厉王“执有命”,概括出“命者暴王所作”,懒人所述,应该抛弃,代之以“强力而为”的人力论,才能使国家富强康乐。这是求同法的科学归纳证明。孔子肯定天命对宇宙、人生的决定作用。《论语’雍也》载,孔子学生冉耕生病,孔子探问,从窗外握着冉耕的手说:“要死了,这是命呀!这样的人,而有这样的病!这样的人,而有这样的病!”肯定人的疾病和死亡是命中注定。鲁哀公问孔子:“您的弟子中,哪个好学?”孔子回答:“颜回好学,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则没有这种人,再没有听到好学的人。”颜回31岁死,孔子说他命短。

《论语.颜渊》载,孔子学生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偏偏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老师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慎无差错,对人恭敬有礼,四海之内都是兄弟,君子何须忧愁无兄弟呢?”子夏听孔子说的“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是儒家命定论的惯用语。《论语·宪问》记载孔子说:“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自己道理能否实现,都是命中注定,人力不能抗争。

《公孟》载,墨子跟儒者程繁辩论,墨子说,命定论的“儒之道足以丧天下”,儒家“以命为有,贫富寿天、治乱安危有极矣(命有定数),不可损益也。为上者行之必不听治矣,为下者行之必不从事矣,此足以丧天下。”《非儒》载,墨家对儒家的反驳词,说儒家“强执有命以说议曰:寿天贫富、安危治乱,固有天命,不可损益。穷达、赏罚、幸否有极,人之智力不能为焉。群吏信之,则怠于分职。庶人信之,则怠于从事。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贫且乱政之本。而儒者以为道教,是贼天下之人者也。”即儒家坚持“有命”论,说长寿和短命、贫穷和富贵、安定和危难、治理和混乱,都由天命决定,不能改变。穷困和通达、受赏和遭罚、吉祥和灾祸,都由天命决定,人的智慧和力无所作为。官吏相信,会懈怠职守。平民相信,会荒废事业。吏不理政事会混乱,农业生产耽误会贫穷,贫穷是混乱政治的根本。儒家把“有命”说作为教化的道理,是毒害天下人。

儒家所谓“命”,是人的智慧能力无可奈何的先天必然儒家宣扬人的现实遭遇,由命预先安排好,非人力所能改变家认为,儒家宣扬命定论,是害人不浅的懒汉哲学,足以懈怠的意志,使人放弃奋斗,安于贫穷,导致天下沦丧。墨家主张认识世界的基础上,运用自身力量顽强奋斗,改变现状,达到理想目标。

墨子运用逻辑矛盾律,揭露儒家的矛盾。儒家宣扬命定论,人为贫富寿天,全在天命安排,非人力所能改变,同时又提倡学等于承认学习可以改变命运,这是自相矛盾。墨子说:“教学而执有命,是犹命人包而去其冠也。”教人学习,又坚持命定论,就像叫人用帽子包裹头发,却又要人把包裹头发的帽子取下来一样荒谬。《小取》列举“不是而然”推论形式一例:且夭,非天也。寿且夭,寿天也。有命,非“命”也。非“执有命”,“非命”也。即将要夭折不等于事实上夭折,采取措施让将夭折的人有寿,却等于将夭折的人事实上有寿。儒家宣扬有命论不等于事实上真有“命”这回事,墨家反对儒家坚持有命论,却等于“非命”(反对命定论)的论题成立。

《墨经》对人的疾病、死亡看作人力可以认识和有所作为的自然现象,把治病除掉病根作为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和可达到预期目的的例子,不承认命定论的因素。某人因受伤而生病,是“物之所以然”。我亲眼看见,是“所以知之”。我亲口告诉你知道这件事,是“所以使人知之”。男仆臧得不治之症死,女仆春染病,死而埋葬,我不能用手指指着说,却能用语言表达。

《非儒》载,墨家嘲讽儒家说:“其亲死,列尸弗敛,登屋窥井,挑鼠穴,探涤器,而求其人矣。以为实在,则赣愚甚矣。知其亡也,必求焉,伪亦大矣。”即双亲死,尸体陈放不入棺,为招魂爬屋顶,看水井,掘鼠洞,查器具,寻找死者,以为死者真在,是愚蠢至极。明知死者已不在人世,还一定寻找,真是虚伪至极。

墨家认为,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可以有计划运作,达到预期目的,如工匠认识方圆规律,可据以制作方圆之器。《经下》第152条说:“且然不可止,而不害用功,说在宜。”《经说下》解释说:“宜,犹是也。且然必然,且已必已。且用功而后然者,必用功而后然。且用功而后已者,必用功而后已。”这是论述必然性和人力的关系,认为在事物发展过程一定如此的必然趋势面前,不妨碍人力做功,关键在于人力运作应该把握分寸,合乎法则。这样做的意图,在于控制事物的发展过程,使之对人的利益增至更大,害处减到最小。如使用桔槔、辘轳、车梯等简单机械,提高生产效率,筑堤堵漏,防止洪水泛滥。三人民价值观

《非命上》载,墨子三表法(立言三条标准)说,把言论运用于国家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观察其是否符合人民利益,把满足人民利益需要的程度,作为检验言论真理性的评价标准,是“出言谈,为文学”,建立言论学说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鲁问》载,墨子说:“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衡量科学技术、发明创造的功效、价值,是看其是否对人民有利。《经上》第35条说:“功,利民也。”实践功效的价值标准,是看其给人民带来的利益,把墨子的人民利益价值观,用定义方式理论化。

墨家有劳动人民本位的思想萌芽,把劳动者看作国家服务的对象、方向和目的。《尚贤》载,墨子说:“为贤之道”是“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民无饥而不得食,寒而不得衣,劳而不得息,乱而不得治”,人民得以“安生”。《辞过》、《非乐》载,墨子谴责统治者“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导致“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非儒下》说:“贫且乱政之本。”《辞过》说:“民富国治。”人民贫富是决定国家治乱的根本原因。《非乐上》载,墨子说人类与禽兽区别的本质特征,是生产劳动:“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用力生产劳动才能生存,不用力生产劳动不能生存。

墨子主张任人唯贤、后天习得的智者标准,反对任人唯亲、先天决定的宗法制标准,把人民看作治理国家、选贤举能的才来源。墨子十大论题,第一是“尚贤”。《说文》:“贤,多也。”贤人是博学多才的智者。《庄子·天下》说墨子“好学而、博”。墨子论贤人的标准,是“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即品德高尚、能说会道、学识渊博。墨子提出的贤人标准,都是“可学而能”,通过学习能够达到。墨子主张打破旧有用人标准,“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贤者举”,“不辩贫富、远迩、亲疏,贤者举”,“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民终贱,有能则举”。“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竟劝而尚德。”提倡远方郊外臣民,宫廷侍卫,城中民众,四境农民,都竞相做义事。农民、工匠和商人,都竞相勉励崇尚道德。墨子认为,从农工商下层人民中成长的“智慧者”,是“可学而能者”。“王公大入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仰仗先天因素,不是依靠“可学而能”的智慧,执掌政权,贻害无穷。墨子质问:“今王公大入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智哉?若不智,使其治国家,则其国家之乱,可得而知也。”“夫无故富贵、面目姣好则使之,岂必智且有慧哉?若使之治国家,则此使不智慧者治国家也。国家之乱,既可得而知已。”王公大入骨肉之亲一类人,凭借什么一定有智慧呢?如果让这些“不智慧者”治国家,就像“喑者而使为行人,聋者而使为乐师”,即哑巴当外交官,聋子当乐队指挥,国家势必混乱。晋代惠帝、安帝是痴呆,惠帝不识人间烟火,说:“百姓饿死,怎么不吃肉粥?”这是“使不智慧者治国家”的恶果。

《管子·霸言》说:“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唐代吴兢《贞观政要·务农》载,唐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侍臣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尚书·五子之歌》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惟邦本”和“以人为本”义同,传说是夏禹的训诫之词。本:根本、基础、根据。墨家效法夏禹,以“民惟邦本”、“以人为本”为智慧的理据。

墨家的群众智慧、人力能动和人民价值观,肯定人类智慧、能力的积极能动与评价作用,是人本论、能动论和实践论,与现代科学发展观一脉相通。

同类推荐
  • 德国精神

    德国精神

    在当今世界主要大国中,说起别的国家,国人或许总是很容易说出这样那样的批评,但说到德国的时候,国人却几乎是众口一词的褒扬。在我们的意识中,德国精神是和严谨、忠诚、顽强、毅力等词语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也就有了“真的很德国”这样的广告词。作为当今世界的一个主要国家,德国无疑有其伟大优秀的一面,就这一点来说,国人对德国的褒扬是有根据的。
  • 雁门关

    雁门关

    雁门关自古即为中国北部一重要的边防要塞。历史上除元、清等少数民族王朝外,雁门关一直是牵动历代中原王朝最敏感的那根神经。秦击匈奴、唐阻突厥、宋御契丹、明防瓦剌……滚滚狼烟几乎从秦一直燃烧到近代。作为中原门户,雁门关参与并见证了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历程。一部雁门关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
  • 日用与收藏(和谐教育丛书)

    日用与收藏(和谐教育丛书)

    本书介绍了生活中常见器具,如筷子、剪刀、梳子、镜子等的发展历史,也说明了如笔墨纸砚等文化收藏品的前世今生,读来贴近生活,妙趣横生。
  •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不明易者不得为相,不通易者, 不可行商。《易经》是我国古代文化典籍里最难懂的经典著作之一,同时它也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远的著作之一。《易经》的本文和八卦中的 爻辞蕴含的人生哲理和谋略智慧极多。田由申编著的《易经中的谋略之道》从《易经》的六十四卦剖析出六 十四种为人处世的智谋和策略。
  • 珠光翠影:中国首饰史话

    珠光翠影:中国首饰史话

    朦胧中芳香飘来,纯洁如水月夜白,细寻找,山崖小花独自开,泉涧霜草衰,风雨吹不败,东方即白斜雾霭,冬雪融化春徘徊,馥艳轻盈云绿黛,满山满谷花盛开,微笑中,人人钗头有花戴
热门推荐
  • 剩女穿越:冷王的替身妃

    剩女穿越:冷王的替身妃

    卓清清三十岁那天,相恋十年的男友结婚了。可新娘不是她,酒醉之后她恍惚中与一男子洞房花烛,清醒了却发现来到了古代的王府,而那冷淡的男人发现新娘换了人,气愤之下将卓清清赶出了王府,只是他们的纠缠远没有这么容易就结束……
  • 卿本红妆之皇后别想逃

    卿本红妆之皇后别想逃

    她,前世是闻名遐迩的国际督察,不想却被自己心爱的人欺骗,亲眼看着心爱的人将黑乎乎的枪口直对着她的心脏,一朝穿越,她被当做男儿养,女扮男装却也桃花多多。他,看似多情,实则无情的帝王,几次偶遇让他不由自主的总是注意她。她是智商高手,却是情场白痴,他心思深沉,几进几退,张弛有度,当他遇上她,他们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你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这都没关系,且让我来教你懂。”且看他如何抱得娇妻在怀~~~~聪明人对聪明人也有犯糊涂的时候........嘎嘎本文绝对宠文,请放心入坑。‍
  • 宫斗之谋妃无情

    宫斗之谋妃无情

    尘世之中她因一根白玉菊花簪跨世而来,命运多踹却从未言弃,当他们历经磨难后终携手并肩,却不想抵不过的却是命运的捉弄。“博尔济吉特.叶洛,朕从未想过你如此狠毒!”他的目光里闪现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痛心疾首。“皇上没有听过最毒妇人心吗。”她一脸的决绝,冷冷的开口。他眸中是深深一痛,为什么?为什么到如今她都不肯低头,难道她不知,只要她愿意低头解释,不管真相如何,他都愿意冒天下大不护她一生吗?“你走,朕再也不想见到你。”一切繁华逝去,而她终究没能等到那年最美的菊花开。叶洛曾说:悲剧于她而言是另一种完美。
  • 九心传说

    九心传说

    突然,在那深洞的中心,一点白光骤然亮起,而也就瞬间的功夫,一个大大的乳白色光球便从那深黑的洞口中脱出,向着脚下的大地飞射而来。“哇,我的女神啊,这、这,神怒了,这是神罚!”也不知是谁,突然出声打破这长久而凝重的沉寂。“神罚?”
  • 手绘的世界

    手绘的世界

    格言在编辑部里的新策划是有关奇妙的故事,他想到溯前取材------同学江夏莉似乎在一点一点重述曾经,但是有人一直将他拉回现实。然而他遇到的问题似乎故事里的术师会替他一一“解决”!
  • 夫君,来单挑

    夫君,来单挑

    绝艳重生,她成了拼命三娘,被迫强大。某兽:女人,你强我强,我们来个强强合体吧!未婚夫:吃我的喝我的,不以身相许就想一走了之?窗户都没有!采花贼:为了你我都背叛老爹了,你难道不该收留我?神秘人:好歹都是现代人,看在你丑没人要的份上,我就牺牲一下娶了你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木偶奇遇记(奇迹之旅)

    木偶奇遇记(奇迹之旅)

    故事的主人公皮诺曹是个调皮的木偶。他天真无邪、头脑简单、好奇心强,但是又缺乏主见、没有恒心、经不住诱惑。他曾经想好好读书报答父亲,但是他游手好闲还逃避上学,结果差点儿搭上性命。在吃过许多纯属自找的苦头以后,匹诺曹终于觉醒了……
  • 龙之殇语

    龙之殇语

    沈轩,祖辈是殇芒大陆的人,穿越到地球,到了他,又重回殇芒大陆。肩上负着沉重的担子,恢复武侠宗,统一殇芒大陆。龙力传承,龙族秘辛,一百零八个宇宙,天界的掌控者?天界,神魔两族与龙族又有怎样的瓜葛?其中,又会繁衍怎样的爱情故事?
  • 亿万前夫狠嚣张

    亿万前夫狠嚣张

    七年前,她背负骂名悄然离去。她本打算就这样平凡安然地走下去,度过一生,然而,纤纤糟糕的病况却再度让她陷入两难……面对高昂的费用,她最终毅然决然重回娱乐圈,不想,却再遇曾经给她致命伤害的人。再见时,他是天冠娱乐的帝王,而她,只不过卑微的二流小演员一枚。他不动声色设下重重陷阱,执意要她一步一步落进编织的网里。欢喜,苦闷,阴谋,爱情,等待她的究竟是什么?继续软弱,抑或涅槃重生?“我累了,这场游戏,到此为止吧……”“我也说过,”他薄唇微启,冷冷瞧着她,鹰眼如尖锐的冰棱,“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