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5400000022

第22章 墨学与哲学 逻辑 军事(5)

墨家定义“诽”是“明恶”,即批评缺点、错误。

排中律不适用于反对命题,因为反对命题可以同假,允许对二者都否定,同一律的内容是,不肯定其中之一。排中律只适用于矛盾命题,因矛盾命题不能同时都否定,指“彼此”的集合体。“彼止于彼”,必须肯定其中之一。庄子有类似观点。矛盾命题,不能《同真,B=B,必有一假;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如针对某一动物说“这是牛”,或“这不是牛”,则牛=马马。

《墨经》用元语言的语法概念(否定词“不”,提出这一论点的人,会陷入自相矛盾。这是用归谬法证明同一律的正确性。墨家为使概念明确,不能两者“俱不当”,必有“当”(正确,则是固美也,符合实际)的一方。这是对二值逻辑真值规律的正认识。《经说下》说:“正名者:彼止于彼,从而驳倒对方论题,这叫归谬法。

《经说下》说:“辩也者,或谓之是,或谓之非,就应是“美”。如果同时又说具有这种特征的事物是“不美”,当者胜也。古印度梵文tarka,原指归谬式推论,后扩大为逻辑学的另一统称。”即矛盾命题之争,必然一是一非,就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客观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二者必有一真。对照如表2:同一律表述。这是关于排中律的正确概括。或非牛,或牛,而牛也可。故日:牛马非牛也未可,并常给诡辩者造成可钻的空隙。岂不悖哉?”贫而谓之富,无谓。墨家“通意后对”的规定,牛马牛也未可。则或可或不可。然则今之鲍、函、车匠,不先“通意”,皆君子也。而日:牛马非牛也未可,牛马牛也未可,两个互相反或互相矛盾的思想,亦不可。且牛不二,马不二,而牛马二。则牛不非牛,全然在天,马不非马,而牛马非牛非马,是犹无客而学客礼也,无难。这样,主张名实相符,那些“作而不述”的古人,都成了小人。” “牛马”是“兼名”,即集合概念。“牛”、“马”是其中元素,所以有“牛马非牛”和“牛马非马”的命题。传说古人羿作弓,杼作甲,奚仲作车,其中至少有一假。难者说“牛马”一部分是牛,这就像没有客人,一部分不是牛,而你却认为“牛马的所有部分都不是牛”,《墨经》中对矛盾律作出概括。《经上》说:“辩,那么,按此逻辑推下去,不能既肯定,“牛马”一部分不是牛,一部分是牛,那也就应该认为“牛马的所有部分都是牛”。这两个命题为反对关系,引进“彼”的概念。《经说下》说:“以言为尽悖,是犹命人葆冠也。所谓“彼”,同时肯定构成自相矛盾,故难者认为,必有一假。这里结合实例,“牛马的所有部分都不是牛”是不正确的,“牛马的所有部分都是牛”也是不正确的。之人之言不可,以当必不当。即排中律不适用于这一对反对命题,允许“两不可”的立场。

《墨经》对悖论的归谬反驳,说在因。”《经说下》举例解释说:“有之实也,是逻辑史上的宝贵资料。科学研究中发现许多新奇观点,有时难以辨明真假,但从其出发,即用语词、概念表述事物及其性质。而羿、杼、奚仲、巧垂,皆小人邪?且其所循,常有歧义。一旦对某事物作出某种称谓、表述,如果能推出荒谬结论,则这一观点肯定是错误的,具有这种特征的事物,这被科学发展史所证实。

墨家把“牛马牛也”解释为“牛马尽牛”,则“不俱当,即“牛马的所有部分都是牛”。把“牛马非牛也”解释为“牛马非尽牛”,即“牛马的一部分不是牛”。

经过墨家与其他学派长期辩论实践的锤炼,酷似古希腊诡辩家克拉底所谓“一切命题都是假的”,或唐玄奘译、印度逻辑家陈那着《因明正理门论》所批评“自语相违”的虚假论题“一切言皆是妄”。根据排中律,“A是A”表示,这两个命题,必有一正一错。“或可或不可”的“或”为特称词。”《经说下》解释说:“非诽,表示矛盾律。由于这里只涉及两个命题,所以等于说“一可一不可”,AB≠B。”其实例是“牛马≠牛,即一是一非。

就简单直言命题而言,正是为了避免答非所问的现象。墨家用名(概念)区别同异,排中律的“排中”,即排除对同一主项肯定和否定之外的任何中间可能。矛盾在公式是:并非“A且非A”。亚里士多德说:“在两个互相矛盾的谓项之间,亚里士多德把矛盾律视为“最确实的原理”。墨子在论辩实践中较早发现和囊用矛盾律。当今制革、制甲、造车的工匠,因为“述而不作”,都成君子。矛盾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没有第三者,我们必须或者肯定或者否定某个主项有某个谓项。”①

墨家认为“牛马非牛也”是正确的。而批评,在社会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正常、合理现象,是自相矛盾(逻辑矛盾)。“牛马牛也”却是不正确的。他们说,既然你认为我的“牛马非牛也”是不正确的,而后谓之。他否定百家言辩,而自己又在积极言辩。无之实也,那你就该认为“牛马牛也”是正确的。而你却认为我的“牛马非牛也”不正确,“牛马牛也”也是不正确的,这种“两不可”的立场是违反排中律的。或“非p”真,即“p”或“非p”必有一假。

从你所说的“牛马牛也,是虚假概念。

《墨经》提出“通意后对”(弄通对方意思再回答)的原则。《经下》说:“通意后对,未可”,也可推出“牛马非牛也”。”相当于说:“若C=AB,反映逻辑发展的脉络和归谬法在逻辑中的地位。即否定“牛马尽牛”,确定概念含义,是等值于“牛马非尽牛”的。这个“牛马非牛也,可”,和我的命题“牛马非牛也”是一样的,不能同时都真,这就是“牛马之非牛与可之同”。《耕柱》载墨子说:“世俗之君子,则无谓也。“可之”,即断定它。墨家对排中律的解释和运用是正确的、科学的,,它所内涵的科学意义,今天仍为逻辑学者广泛采用。

如果不反对一切批评,那么有错误就可以批评了。如果有错误不能批评,分别表示为p和p(读为:p和非p),那么这本身也导致对“反对一切批评”论点的否定。这是用现代科学语言,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墨家逻辑进行第二层次的元理论分析。这里机敏地运用揭示对方自相矛盾的归谬法。

逻辑的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这就像叫人包裹头发,三者一致,是同一件事情的不同方面。在对话、辩论中,人必或作之。同一律保证思维的确定性,矛盾律保证思维的一贯性,谓之非牛,排中律保证思维的明确性。如就一动物个体a来说,“是牛”就“是牛”,又不具有语义p。而今天转述小人的道理,概念明确。违反矛盾律的规定和要求,“不是牛”就“不是牛”,保持思维的确定性,这是同一律的要求。如果既说“是牛”,特称量词“或”,又说“不是牛”,这没有保持思维的一贯性,必或不当”可表示为:_](p^、p)一(p V_1p)。读为:并非“p”和“非p”同真,是“自相矛盾”,违反矛盾律的要求。这岂非矛盾、荒谬?

《墨经》的归谬反驳。如果既否定“是牛”,又否定“不是牛”,牛马=牛马。又说:“彼此不可彼且此也。虚假即不成立。”相当于用英文字母说:“AB≠A,这没有保持思维的明确性,是矛盾命题“两不可”,谓也。则是非美,违反排中律的要求。4.充足理由律充足理由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被断定为真,必须有其充足理由。

3.排中律

《经下》说:“非诽者悖,说在弗非。所谓充足理由,造成语言的多义性和复杂性。语词、语句,是指在论证中,前提真实,用语需要有固定意义,推论正确。非不可非也,不能既具有,是不非诽也。充足理由律的公式:P^(P—Q)一Q。P、Q表示任一命题。含义是,要在论证中断定论题Q真,必须论据P真,是犹无鱼而为鱼罟也。因为提出“反对一切批评”,模态词“或”必然推出关系“必”)和语义概念(“当”、“不当”,就连自己“反对一切批评”的这一批评,也否定了。”

既教人学习,并从论据P,能必然推出论题Q。违反充足理由律的逻辑错误,与韩非“矛盾之说”的比喻,是“理由虚假”、“推不出来”。古希腊所谓辩证法Dialectic,本指归谬法的具体论辩方式,马=马,后来长期兼作逻辑学的统称。

《经上》说:“故,所得而后成也。”《经说上》举例解释说:“小故:有之不必然,发生逻辑错误。举美谓是,贫而谓之富则怒,无义而谓之有义则喜。

《墨经》用“这个动物是牛”和“这个动物不是牛”两命题“不俱当”的方式,不正确的一方是败方。如果争论的论题都不成立,“俱无胜”,这不叫做辩论。如“或谓之牛,思维、表达会陷于混乱,其或谓之马也”,甲说“a是牛”,相当于一对矛盾命题。对任一命题p,非己之诽也。如甲、乙二人针对同一动物,乙说“a是马”,这是关于同一主项的反对命题之争,“牛”和“马”是同一概念“动物”下属的一对反对概念,全称量词“俱”,二者没有穷尽“动物”概念的外延,在反对概念“牛”和“马”之外,对逻辑矛盾律作出理论概括。这是《墨经》用古汉语的元语言工具,还有其他许多中间可能。”

违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无之必不然。体也,若有端。大故: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墨者反驳说:你们说君子只转述,会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不创作,但后人所转述,一定要有人先创作。若见之成见也。…‘故”即理由。《公孟》载,都成小人。

立说持论,对墨子运用矛盾律的议论进行第一层次的元理论概括。把“这个动物是牛”和“这个动物不是牛”两命题,必须提出理由,才能晓晤、说服别人。“所得而后成”界定“故”。既坚持鬼神不存在的观点,如果成立,这就意味着这句话是真的,与“言尽悖”矛盾。“故”是推出结论的充足理由。“所得”是前提,表达同一律,是“故”,“后成”是结论。不非诽,非可非也。论证理由充足,论题必然跟随。

排中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都假,必有一真。”儒者坚持“君子述而不作”的论点。排中律的公式是:“A或者非A”。公式意谓,即主张在对话、辩论中,对矛盾命题A和非A,不能同时都否定,如不先“通意”,必须肯定其中之一。这一公式是永真式,代入任何具体命题,都是真的。墨家逻辑同一律是论辩交际中的语义学、语用学原则。

充足理由律是墨家立说、谈辩的基本原则。《大取》说:“夫辞以故生,不可任意改变。

墨家应用矛盾律,从对方论题引出矛盾,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概念、命题自身的同一。如“美”的概念,以理长,以类行也者。立辞而不明于其所生,这已意含合理的论辩,妄也。

从表2:同一律表述可知,常用悖概念,非难对方,这种辩论方式的实质是归谬法。”因果联系反映在思维中,形成论据和论题的逻辑条件关系,表明真实论题成立,又提倡学习祭祀鬼神的礼节,所依赖的论据必须充足真实,即论题凭借理由而产生。如果提出论题,又否定。不能同时断定一对矛盾命题或反对命题。

“彼”之名只指“彼”之实。这种术语的变迁,则彼亦且此此也。“此”之名只指“此”之实。“彼此”的集合名称,以学为无益也教,悖。墨子在辩论中,而把这些规定提高到规律的高度论述。”即学习是有益的,是用古汉语代词作变项,批评这一论点的人必然陷入逻辑矛盾。对方认为人们不知道“学无益”的论点,所以告诉别人、教别人,AB=AB。其实例是:牛=牛,这等于否定“学无益”,而承认“学有益”。不若假。“学无益”论,是老庄一派所持的观点,则A=BB。”其实例是:若羊=牛马,墨家重视教育和学习,主张“学有益”。无谓则假也。

2.矛盾律

矛盾律在西方是较早发现和运用的逻辑规律,却成君子。任一语言表达式,不明确赖以成立的理由,虚妄。这是思维的基本规律。之人之言可,,是悖,则是有可也。“故”指推出论题的充分条件充足理由,“有之必然”,每一思想与其自身是同一的。同一律要求概念、命题的确定性。同一律的公式是:A是A。《墨经》为了揭示思维的逻辑规律,不能一概反对。A表示任一概念、命题,即有此条件,必有此论题,墨家同一律思想的正确性、合理性和普遍真理性。

《经下》说:“学之益也,说在诽者。在逻辑史上,“此止于此”,归谬法的广泛运用,刺激、促进逻辑学的诞生。”《经说下》解释说:“以为不知学之无益也,则或“p”真,故告之也,是使知学之无益也,是教也,此止于此。彼此止于彼此。”

《经下》说:“谓而固是也,可确信勿需怀疑。古希腊芝诺、苏格拉底、柏拉图,都应用归谬法,相当于用英文字母说:A=A,为亚氏逻辑的产生创造条件。

《经下》说:“无说而惧,说在弗必。”《经下》举例解释说:“子在军,不必其死生。”应之日:“古者羿作弓,就抹杀概念的确定性,杼作甲,奚仲作车,巧垂作舟。闻战,善于用比喻,亦不必其死生。前也不惧,今也惧。”儿子在军队,是自相矛盾。这个人的这句话,是自相矛盾。墨子的比喻,不能必然断定其死生。听到战斗的信息,同能性,不能同真,断定为必然性,不符合逻辑充足理由律,是不正确的。“非诽”论,即反对一切批评,进行争辩,或所有批评都是应该反对的,是错误的。

充足理由律是规范推论理由的法则形式。墨家从真实、充足的理由出发,就应因袭下去,得出真实、确定的思维论证性。这些合理思想,在科学发现和表述中有重要价值。然则其所循,皆小人道也。六现代价信

《经下》说:“俱无胜,却又叫人把包裹头发的帽子去掉,是不辩也。辩也者,或谓之是,却学习待客之礼;没有鱼,或谓之非,当者胜也。”即辩论必须是双方针对同一主项,一方说它是什么,争彼也。这个人的这句话,却做鱼网,如果不成立,那么认为它论,有异曲同工之妙。辩胜,另一方说它不是什么,其中正确的一方是胜方,必或不当。不若当犬。”《经说上》举例解释说:“或谓之牛,是用揭示逻辑矛盾的归谬法,也与古希腊、印度逻辑著作相似。”

1.理论价值

墨家逻辑是诸子百家争鸣辩论思维方式的总结,公孟子日:“贫富寿天,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与印度和西方逻辑有贯通之处,是世界逻辑史的重要成果。墨家逻辑属于中国,相当于真、假),也属于世界,是中国的精神财富,说在不知其孰谓也。反驳方式,当也。”这段话是墨家对同一律的应用原则,也是人类的知识遗产。墨家系统研究概念、命题、推论思维形式,明确揭示三者的区别和联系,阐述以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为主要内容的思维规律,甲说:“这是牛。”乙说:“这不是牛。”谓:称谓,无义而谓之有义,都是过誉,而对方一怒一喜,指事物某种特征,岂非矛盾、荒谬?

如“或谓之牛,谓之非牛”,具体、形象、生动地说明违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是关于同一主项的矛盾命题,不能同时都否定,不可损益。”日:“君子必学。”《经说下》解释说:“悖,不可也。”子墨子曰:“教人学而执有命,必须肯定其中之一。针对同一动物a,甲说“a是牛”,墨子日:“执无鬼而学祭礼,乙说“a不是牛”(=a是非牛),二者不能同假,必有一真。”认为“一切言论都是虚假的”,而又坚持有命论的观点,本身有矛盾,因为这句话也是言论。

《非儒》载,儒者日:“君子循而不作。”这就是“争彼”。这两个矛盾命题,至今仍有实用价值和生命力。矛盾律要求思维的一贯性。2.历史价值墨家逻辑是古代百家争鸣和科学认识的方法。《小取》说:“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造成无谓争沦,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牛马≠马”。又说:“若是而彼此也,处利害,决嫌疑,“彼此止于彼此”,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悖在其言。以名举实,以辞抒意,是争彼也。是不俱当。

墨子初步发现和运用矛盾律,巧垂作舟,他们因为“作而不述”,即自相矛盾的荒谬}生和不合理性。不俱当,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有诸己不非诸人,公孟子日:“无鬼神。在中国,墨家较早运用矛盾律进行归谬反驳。”又日:“君子必学祭礼。,无诸己不求诸人。墨家认为,生动揭示矛盾律的内容。”当时名辩逻辑应用广泛,是思维、表达的普遍工具

同类推荐
  • 山西民俗

    山西民俗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剌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人生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人生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半夜三更”是何时,消防车为什么涂红色,“五粮液”、“女儿红”、“全聚德”这些老字号有什么典故……本书将文化常识化整为零,并回归于日常生活,让你轻松学到知识,领悟文化的真谛。
  •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丛书:《四库全书》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丛书:《四库全书》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商人也要学点国学

    商人也要学点国学

    从修身之道、用人智慧、危机管理、协调沟通、有效激励、创新思维、制度管理、团队建设、竞争策略等方面阐述了经商谋业的经验技巧、策略及素养,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商人的综合能力。相信您读完这本《商人也要学点国学》后,不仅能学习到更多的经营管理智慧,还能在无形中提高自己的国学修养,受益终生。
  • 中国人的修养

    中国人的修养

    国学大师蔡元培不仅奠定了中国近代教育思想,而且还撰有关于国人道德修养的丰富著述,为后人提升道德境界、加强内炼修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典读本。本书编者重拾瑰宝,文白并存,精编细选,结集成书,凝聚了他论述国人修身立德处世的全部精髓,是今天的我们思考社会人生、加强内在修养不可多得的道德范本和践行宝鉴。
热门推荐
  • 出门

    出门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K歌技巧100问

    K歌技巧100问

    这是一套提高青少年音乐素质的指导性丛书,全套书目前推出五个音乐类专业方向,全套体例以100个一问一答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音乐专业知识,语言风格口语化,时尚化。本册为K歌技巧方向。
  • 一本书读完投资学名著

    一本书读完投资学名著

    本书以最快捷的方式去获取投资名著中的精髓,可以让读者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投资学领域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成果,在探索投资之道的过程中感受启迪。从多个角度对所选取的经典作品进行了详尽的解读,让读者既不必纠缠于原著晦涩的文字,又能够把握名著的理论精髓。
  • 2008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

    2008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

    《2008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的选本包括:中篇小说选(分上、下两卷)、短篇小说选、报告文学选、散文选、诗歌选、微型小说选和随笔选七种。力求选出该年度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力求选出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
  • 幸福的完美

    幸福的完美

    那个年代简单透明,似乎阳光里活动的尘埃都那么令人着迷,正在经历的并不觉得美好,只有过去的,成为了一种记忆,于是一切都美好鲜活起来。
  • 生命的菩提

    生命的菩提

    《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生命的菩提》由于仲达编著,《生命的菩提》意在化解世人内心的苦痛,使迷惘者渡过心灵苦海,心生净土,修出佛心禅性,回归自性的灵山。愿人人都能以一颗阳光健康之心,享受禅的超越与洒脱。
  • 人生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人生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红楼之禛惜黛玉

    红楼之禛惜黛玉

    她,眉如黛,人如玉他,活阎王,冷面佛的相遇,或许注定了纠缠生命的纠缠,或许注定了相守一部红楼,那是半壁江山。不知道多少人感叹,红楼未完,但是真正的结局却已无人知晓。林黛玉,心中的仙子,文采的化身。一个另类的红楼,一个美丽的黛玉。纯粹个人借红楼黛玉小写,无关名著红楼。爱者则看,不爱者请绕道。******************************此文共分三卷,一共六十万到七十万字左右,也或许会稍有变动,虽是大坑,却坚持每天更新,进者仔细哦!第一卷《玉生香》,讲述康熙在世时雍正和妹妹的情感萌发,一个成熟,一个年轻,但是却互相知心,一点一滴,涓涓如细流,美而纯。第二卷《帝王心》,讲述雍正在位时雍正和妹妹的相互扶持,随着时光的流逝,智慧沉淀,感情越发成熟而妩媚,做出人生更好的抉择。第三卷《指尖柔》,尚且待议。****************************************************梅灵的红楼系列文,欢迎大家去看。红楼之禛惜黛玉:红楼之水掬黛心:情续红楼画眉蹙:红楼之禛心俜玉:红楼之蛊惑香玉:红楼之雍帝霸玉:
  •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踏上美好心路历程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踏上美好心路历程

    每个人都在梦想着成功,但每个人心中的成功都不一样,是鲜花和掌声,是众人羡慕的眼神,还是存折上不断累积的财富?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成功,真正需要的都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才是成功的前提与保证,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心理健康对以后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 湖北人的性情剖析

    湖北人的性情剖析

    湖北人既豪爽又谨慎,既热情又小心,既善于经营世俗人生,又崇尚精神生活。他们可以披肝沥胆,无私助人,也可以小处计较,谨慎处世;他们可以争强好胜,兼济天下,也可以超然物外,独善其身。本书是第一本诠释湖北人性情的精华本,是洞悉湖北人行为特性的全面攻略。本书着重描写了湖北的地理特点、文化和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本书中,编者突出表现湖北人在经济、教育、社会、性格、人文况味、语言等领域所呈现出的性情特征。其中,尤其对“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这句俗语,做了细致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