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5400000019

第19章 墨学与哲学 逻辑 军事(2)

《经下》说:“且然不可止,而不害用功,说在宜。”《经说下》解释说:“宜犹是也。且然必然,且已必已。且用功而后然者,必用功而后然。且用功而后已者,必用功而后已。”“用功”,指从事自觉实践活动,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功效。“宜”,是合适、有分寸。“是”,为正确,合标准。墨家肯定合乎事实分寸的自觉实践活动,主张发挥自觉能动性。墨家的认识论,充满探索和创造世界的能动精神。

墨家认为人有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人以认识能力能动地完成认识活动。认识活动过程,包括感性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墨家的知识论,既重视感性认识,又重视理性认识,是感性和理性并重的认识论。

在墨家的论述中,认识能力处于认识活动的中心,如“以其知有求”、“以其知过物”、“以其知论物”。实践活动,被看作是有计划、有意志的自觉行动。墨家的知识论,重视人,重视主体性和实践性,这与当代哲学精神不谋而合。

当代科学和哲学趋于更为强调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主体是行动者、认识者、实践者,客体是主体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改造世界的活动。获得科学知识,推进科学发展,不能忽视主体性作用。墨家强调主体}生的认识论,值得弘扬。三辩证法1.对立统一恩格斯说:“古希腊的哲学家都是天生的自发的辩证论者。”这一论断对墨家也适用。《经上》说:“同异交得仿有无。”同异交得是同和异相互渗透,同时把握。例如“有无”就是如此。铷“仿”:模仿,仿照。《法仪》“仿依以从事”,即仿照着做事“同异交得”,是墨家的重要辩证命题。

墨家列举十余个典型事例加以说明。《经说上》说:“于富良知,有无也。比度,多少也。蛇蚓旋圆,去就也。鸟折用桐坚柔也。剑犹甲,死生也。处室子、子母,长少也。两色交胜白黑也。中央,旁也。论行、行行、学实,是非也。鸡宿,成也。兄弟,俱适也。身处志往,存亡也。霍,为姓故也。贾贵贱也。”

一人家财万贯,却学识贫乏。或学识渊博,却穷困潦倒。这是“有富家”和“无良知”,或“有良知”和“无富家”,两者多,比3000元少,既多又少。

蛇和蚯蚓的蠕动,既离开,又接近。鸟儿筑巢,折取梧桐树枝,既坚实,又柔韧。剑的作用,在消灭敌人,但消灭敌人的目在保存自己。剑具有与保护生命的铠甲相同的作用。一妇女,对女儿说是母亲,对母亲说是女儿,既长一辈,又少一辈。一物颜色,比甲物淡,比乙物浓,既白又黑。一个圆的圆心,可作男一圆的圆周,既是中央,又是旁。

一人的言论和行动、行动与行动、学问和实际,既有是,又有非。母鸡孵雏,在小鸡将出壳,又未出壳时,既成,又未成。排行老二,既是兄,又是弟,说兄或弟,都合适。一人身处此地,心志跑往别处,既存且亡。“霍”字,可指一动物“鹤”,也可指姓“霍”的人,古代“鹤”、“霍”二字通假,使“霍”字有歧义。一合适的价格,对卖方够“贵”,对买方说够“贱”:既“贵”且“贱”。

“同异交得”的“同”,即同一性。“异”,即差异性。《经上》说:“同,异而俱于之一也。”即同是相异的事物,都具有的共同方面。用异规定同,与唯物辩证法的看法一致。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具体同一。没有矛盾双方相互对立,就没有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反之亦然。

《大取》说:“有其异也,为其同也;为其同也异。”即事物有相异方面,恰恰在于有相同方面。所有相异,都生长于相同的根基。用同规定异,与唯物辩证法的看法相通。差别和对立,存在于事物内部,与同一性相联系,为同一性所制约。

“同异交得”,即同一性和差异性,相互渗透,同时把握,差异、对立属性,存在于同一事物。这是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观念的另一种表达。墨家“同异交得”的辩证法,有其不可避免的朴素性、直观性和历史局限性。

“同异交得”的提出,有针对性。公孙龙《坚白论》说:“视不得其所坚,而得其所白也,无坚也。抚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坚者,无白也。”坚持“离坚白”的形而上学命题,认为一块石头中的坚、白两种性质,是绝对分离和排斥的。墨家对此给予反驳。《经说下》说:“抚坚得白,必相盈也。”“石,一也,坚白,二也,而在石。”墨家的论题是“坚白相盈”,认为一块石头中,坚、白两种性质,相互包含、渗透,对立统一,可以同时认知。

当代西方法兰克福学派提出“否定的辩证法”,认为矛盾绝对排斥,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立起来,只讲斗争性,不讲同一性。马尔库塞提出,肯定矛盾同一性,违反辩证法。只有不同一,才是辩证的、革命的。辩证法是不同一的思维方法。法兰克福学派割裂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否认矛盾双方的辩证统一,是错误的。但承认矛盾存在,人可以用“矛盾的思考”方式认识问题,这一点同墨家观点相通。2.全面性“两而勿偏”,也是墨家的重要辩证命题。《经说上》说:“权者两而勿偏。”《经上》说:“见:体、尽。”《经说上》解释说:“特者,体也。二者,尽也。”权衡思考,顾及两面,不要只顾一面。提倡全面性,反对片面性。《墨经》“体”、“特”、“或”、“偏”,表示一面、部分,“兼”、“二”、“俱”、“尽”,表示全面、整体。墨家考察分析对立现象,提出一系列对立范畴,如体兼、利害、有穷无穷、久宇,论证观察思考的全面性和整体性。

《大取》论述利害全面权衡的方法:“于所体之中,而权轻之谓权。权,非为是也,亦非为非也。权,正也。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也。害之中取小,非取害也,取利也。其所取也,之所执也。遇盗人,而断指以免身,利也。其遇盗人,害也。利之中取大,非不得已也。害之中取小,不得已也。于所未有而观焉,是利之中取大也。于所既有而弃焉,是害之中取小也。”

权,本义指秤锤、砝码、标准。用秤锤、砝码作标准,通秤杆(天平)的杠杆作用,同所称之物相比较,可知物之轻权,又引申为称量、衡量。古语说:“福与祸同门,利与害

邻。”利害权衡取舍,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两利相权,取其大,容易决策。这是“于所未有而取”,是“非不得已”,不是现成的、被迫的,是主动争取,可以从容而回的大亏。经商办货,路过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遇到拦路抢劫的盗匪,寡不敌众,被迫采取“断指以免身”的策略,毋宁说是祸中有福,害中有利,比失财亡身、人财两空要好。《小取》说:“故言多方、殊类、异故,则不可偏观也。”言论有多方面的道理,不同的类别和理由,不能片面观察分析。

当代西方结构主义哲学强调对事物结构性和整体性的研究,认为整体性结构规定事物各组成部分的性质,规定事物本质。这与墨家“两而勿偏”的全面性原则,在强调整体把握事物上一致。但墨家整体把握事物是要看到事物两面,全面认识事物。结构主义哲学把事物的结构和整体性看成是完全独立的,是同其构成要素和部分毫无联系的唯一存在,这是错误的。墨家的思想朴素直观,缺乏科学论证。结构主义哲学运用当代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对整体性、结构性的论证,比较严密。

墨家“两而勿偏”的全面性原则,“同异交得”的矛盾法则,一脉相承。客观事物是矛盾统一体,观察思考就应该提倡全面性,反对片面性。要顾两面,不要只顾一面。事物的辩证本性决定认识的全面性,否则就不能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系统论的整体观认为,必须把握事物整体和整体把握事物。随着现代科学发展综合性、整体性、联系性的加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要求提高辩证思维的自觉性。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论和协同学等系统学科的建立,充分显露辩证法的鲜活生命力。墨家“同异交得”、“两而勿偏”辩证思维方法的真理性,越来越引人注目。

3.历史分析

墨家认为,事物会发生性质改变,必须用历史分析法看问题。《经上》说:“化,征易也。”变化,是特征、性质改变(质变)。古今异时,性质不同,今天比古代复杂,尧善治古不善治今。

《经下》说:“尧之义也,声于今而处于古,而异时,说在所义二。”《经说下》说:“尧之义也,是声也于今,所义之实处于古。”“尧善治,自今察诸古也。自古察之今,则尧不能治也。”《经下》说:“察诸其所然未然者,说在于是推之。”

古今情况不同,像“尧是仁义的”这样的命题,有历史性、相对性。今天说“尧是仁义的”,指谓的实际情况是处于古代。古今是不同时代,古代的“仁义”,不同于今天的“仁义”。

墨家认为,概念、命题有历史性,其真实性依历史情况为转移。这种历史分析法有普遍适用性。“于是推之”,就是依此类推,由个案推到一般。

《经下》说:“或过名也,说在实。”《经说下》解释说:“知是之非此也,又知是之不在此也。然而谓此南北,过而以已为然。始也谓此南方,故今也谓此南方。”命题、判断会过时,原因在于实际改变,或性质改变,或空间改变。不能因“过去曾经如此”,就说“现在还是如此”,这种经验主义逻辑的推论是错误的。

《大取》说:“昔者之虑也,非今日之虑也。”过去思虑,不等于现在思虑。思想应该“与时俱进”,随历史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根植于古今进化观的历史分析法,是辩证逻辑的基本方法,至今仍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暴学与逻辑一引言1.辩的定义

和古希腊、印度一样,古代中国的逻辑学是首先由辩论术发藤起来的。墨子要求学生把辩论作为克敌制胜的法宝,把“谈辩,基本功传授给弟子。墨家逻辑为辩论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

《小取》说:“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焉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学的理解已进入自觉的、有相当水平的阶段。要阐述辩论的形式、方法和规律,首先要解决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即辩论有无胜负,标准为何?这个问题,中国古代存在激烈争论。墨家文献“辩”字出现19次,基本含义有:第一,辨别、分别。《非攻上》说:“白黑之辩”、“甘苦之辩”、“义与不义之辩”。《兼爱中》说:“识其利,辩其故”。“辩”与“识”(认识)同义。在这种意义下,“辩”与“辨”通用。《尚同上》“是非利害之辩”,《非命上》作“是非利害之辨”。

第二,辩论、善辩。《耕柱》:“能谈辩者谈辩。”《公孟》:“子墨子与程子辩。”“今告子言谈甚辩。”辩的这种含义,经墨子应用和提倡之后,在战国中期得到广泛应用。战国中期的百家争鸣,迫使各家各派钻研辩论技巧,把名辩思潮推向高峰。后经后期墨家总结,形成系统的理论。

中国古代逻辑的确立,以《墨经》为标志。后期墨家提出系统逻辑学说:“辩,争彼也。辩胜,当也。”“或谓之牛,谓之非牛,是争彼也。是不俱当。不俱当,必或不当。不若当犬。”“彼,不可两也。”“兕牛,躯非牛,两也,无以非也。”“谓辩无胜,必不当,说在辩。”“所谓非同也,则异也。同则或谓之狗,其或谓之犬也。异则或谓之牛,其或谓之马也。俱无胜。是不辩也。辩也者,或谓之是,或谓之非,当者胜也。”

“辩”定义为“争彼”,辩论是争论一对矛盾命题的是非。墨家为了说明什么是“辩”,引进了“彼”的概念。如两人针对同一对象,一人说“这是牛”,一人说“这不是牛”。这就是争论一对矛盾命题的是非。一对矛盾命题,不可能都正确,也不可能都不正确。两个相矛盾命题,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墨经》用术语“彼”,表示一对矛盾命题。“彼”是“辩”的对象,双方所争论的题目。

如果不是关于同一对象的争论,一个人说“兕是牛”,另一个人说“躯是非牛”,二者“俱胜”,两个命题都真,不构成辩论。“二名一实”的命题,也不构成争论。“狗”和“犬”是一个对象,两个名称,是重同,可以“俱无胜”。一个人说:“这是狗。”另一个人说:“这是犬。”可以同真,不是必然有一不真。这也不构成“争彼”。如果对不同对象,作出两个相异命题,也不构成辩论。如“这是牛”、“这是马”,也可以“俱无胜”。

“辩”的定义为“争彼”,即争论两个矛盾命题的是非。凡是辩论,一定是关于某对象的某种属性,甲说“是”,乙说“非”(不是)。两个矛盾命题,必有一真一假,一是一非,因此,凡“辩”必有胜负。而“当”的一方,就是在辩论中胜利的一方。“辩胜”以符合事实和真理为条件,这是墨家逻辑的宗旨。

2.辩的目的

“辩”的目的,是分清是非的区别,审察治乱的规律,搞清同异的地方,考察名实的道理,处置利害,解决疑惑。探求万事万物本来的面貌,分析比较各种不同的言论。用名称反映事物,用言词表达思想,用推论揭示原因。按类别归纳,按类别推论。自己赞同的论点,不反对别人赞同。自己不赞同的论点,也不要求别人赞同。这是辩学的目的、形式和规则的规定。

墨家逻辑有助于认识事物,辩的形式为辩的内容服务。辩的目的和作用中,涉及认识和实践两方面。从认识方面说,“辩”要达到明是非、别同异、察名实,从实践意义说,要达到审治乱、处利害、决嫌疑。墨家认为,客观真理能够认识,客观真理的获得,以逻辑为工具。为了认识真理和揭露诡辩,墨家创立辩的系统学说,即逻辑学。

二概念论1.概说《小取》说:“以名举实。”《经上》说:“言,出举也。”说上》说:“言也者,诸口能之,出名者也。名若画虎也。言,谓也。言由名致也。”

“名”是语词、概念。“名”的作用,是对事物的列举、模拟、摹写,《小取》叫“摹略”,是意识对事物的认识。用语言来事物的实质,如同画虎以表现真虎。对事物进行陈述的由“名”构成。概括事物本质,用语言表达为“名”,即概念。

《经说下》说:“或以名示人,或以实示人。举友富商也,是名示人也。指是鹤也,是以实示人也。尧之义也,是声也于今,所义之实处于古。”说:“我的朋友是富商。”这是用“名”表达。“朋友”、“富商”是“名”,即概念。用手指指着动物鹤表达思想,叫做“指”(指认)。“指”的表达方式,没有摆脱实物的形象和感官对眼前实物的感觉。这种表达方式需要具备的条件:实物在此时此地。从时间、空间上看,实物必须与交际双方同时出现在同一地点。因而,这种表达方式有局限性,表达不方便。需要一种能克服这种局限性的表达方式,即“名”。“名”以其抽象性和概括陛,克服“指”(指认)的时空局限性。

从《墨经》对“久”与“宇”,即时间与空间的定义,可以看出墨家对“名”的运用。“久,弥异时也。”“久:古、今、旦、暮。…‘宇,弥异所也。”“宇:东、西、南、北。”“弥”:概括。“久”即时间的概念,是对不同的具体时间形式,如古、今、旦、暮的概括。“宇”即空间的概念,是对不同的具体空间形式,如东、西、南、北的概括。时间与空间的概念,不是直接通过感官感知,是通过抽象思维,对具体时空形式概括的结果,反映事物的一般性质。“名”反映事物的一般性质,存在于个别事物,个别中有一般,一般存在于个别。

《经下》说:“惟吾谓非私名也,则不可,说在返。”《经说下》说:“谓是鹤可,而犹之非彼鹤也。谓‘彼是,是也’不可。谓者勿惟乎其谓。彼犹惟乎其谓,则吾谓不行。彼若不惟乎其谓,则行也。”“名”是许多个别的概括,不是指一个具体的个别,“名”不可“惟谓”。《公孙龙子·白马论》说:“故所以为有马者,独以马为有马,非有自马为有马。”“白马者,言自定所白也。”由此诡辩说“白马非马”。这是从内涵上割裂一般和个别的内在联系,否认个别中有一般。从外延上抹杀种和属的一致性,把种属包含的关系,歪曲为绝对不相容的全异关系。“惟谓”论实质上是诡辩论,为墨家所批判。2.名的分类集合与元素墨家明确认识集合和元素概念的不同逻辑性质。集合概念叫“兼名”,元素概念可称为“体名”。《经上》说:“体,分于兼也。”《经说上》举例说:“若二之一,尺之端也。”“兼”指整体、集合,“体”指元素、部分。

同类推荐
  • 趣谈成语与文言

    趣谈成语与文言

    每一个成语,都有一个故事,搭建出一座座历史的桥梁。“爱鹤失众”、“班门弄斧”等成语故事让我们在笑前人的无知以及愚昧的同时也可反省自己,警惕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趣谈成语与文言》是从成千上万个成语中精选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成语故事,为我们在解说了成语的妙趣以及来历的同时也可教会我们一些为人处事的基本方法。
  • 谋杀之谜

    谋杀之谜

    本书通过详尽的事件回放、诡异隐秘的背景调查以及众说纷纭的死亡原因,挖掘了人类社会、地球乃至宇宙所包含的难解谜题,为您展现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那些惊心动魄、错综复杂、谜团种种的谋杀故事。首次披露了大千世界中,神秘的、充满悬疑色彩的谜团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
  • 古代兵勇

    古代兵勇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古代军事史话:古代兵勇》为丛书之一,介绍古代兵勇的有关内容。《中国古代军事史话:古代兵勇》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中国人的德性

    中国人的德性

    切斯特·何尔康比在中国居住多年,几乎与中国各个角落、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有过接触,甚至与一些人建立了亲密友好的关系。他声称自己在书中所展示的是接触和了解中国社会时所得到的“几点心得和体会”。
  • 学洒脱斋夜话

    学洒脱斋夜话

    最近要出个新册子《学洒脱斋夜话》,依例总得有个序,他序也好,自序也罢,别一开卷就秃头把脑的歇着个大顶,好像咱内分泌多旺盛似的。忽一日,在网上闲溜达,见一网友趣解“洒脱”一词,说何为洒脱?就是非常潇洒地脱光衣服。不禁莞尔。随即一想,坏了,居然让这小子一语道破“洒脱”真谛,拔了个头筹。你想呀,“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人活一世,明白到这个份上,还不叫洒脱吗?有首歌扯起嗓子叫唤“潇洒走一回”,可到头来你不会、不敢、不能“非常潇洒地脱光衣服”走人,潇洒就算潇洒,那离洒脱还远得很。
热门推荐
  • 十月怀胎知识一本通

    十月怀胎知识一本通

    本书使您远离孕期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困扰,寻找怀孕的最佳答案,让十月怀胎成为您一生中一段幸福而美丽的经历,助您孕育出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十月怀眙知识一本通》向您阐释了生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所要知道并有可能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本书科学全面、指导性强、注重细节、送去关爱,为您孕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创造最佳条件。我们相信只要您用心就能做到,一定能将这特殊的十月怀胎经历变成人生美好的回忆,并能孕育出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
  • 锦绣良缘:二嫁腹黑相公

    锦绣良缘:二嫁腹黑相公

    苏少瑾重生了,还是个三无少女。没钱,没相貌,没身材。身体较小还易推倒?“娘子,我们还没圆房?”“.......”相公高中状元,居然弃了她这糟糠?(QQ群号:366709504)敲门砖书中任意名字一纸休书就想将她踢下堂?苏少瑾表示怒了。“相公,你说我是嫁给王爷好?还是相爷好?”“....想都别想....!”
  • 娘子,回家种田

    娘子,回家种田

    吃多力气大,这是天生的,撕了衣服折了针,那是不小心的,再说还要种田养家喂相公呢,咳,谁叫相公腿残了呢,一个顶三可是被迫的,闲来无事学按摩,点、按、滚样样全,哎,相公,你别躲啊,瞧,你这一躲,我就按错了..."
  • 开在掌心的花朵

    开在掌心的花朵

    那年,她年芳二八,正是闺中待嫁,少女怀春的好时候,而他,就那样不经意的闯进她的心里,从此便再也容不下他人。他是爹爹为她请来的老师,名叫叶翔,是个眉目祥和安宁的男子,总是一把纸扇,一袭白衫,一副清澈的样子,她在见他第一眼时,便觉得内心有碎裂的声音。世间有种奇毒名叫情种,传闻中毒者会在掌心开出一朵花来,含笑而死……
  • 萧萧落红

    萧萧落红

    她是不幸人,却有着倾国倾城之貌,她成了当今天子的妃子,却在洞房花烛时,用剑指着他的脖子,不允许碰她。为了共同的目标,她从他的床上,当着妃子的面将他拉走。她对他说,他若爱她,就要让她独冠后宫,她若爱他,必要杀尽他后宫佳丽。一切的温柔背后,竟又是一个阴谋,互不信任,她一次次陷入危机,心一次次被伤。她,又杀了他最敬重的人。踏入江湖,她是神秘组织的接班人,叱咤风云。再见时,却又是刀剑相向,她要的爱太强烈,他是否给得起,他要的爱太虚幻,她是否会相信。最想要得到,却最害怕失去,最容易想起,也最容易忘记,她说爱上她便是万劫不复,最后谁才是那个万劫不复的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智勇双全(中华美德)

    智勇双全(中华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修养文库”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各个方面作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本书为“中华传统美德修养文库”之一,以通俗易懂的古典故事对“智勇双全”这一品德作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智勇双全,简言之就是既有勇,又有谋,二者兼备。有勇有谋,才是胜者,更是成功者所必备的条件。若想在当今的社会立足,有所成就,就要不畏惧风雨,不怕挫折,不惧坎坷。还要有审时度势的头脑,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 中国现代作品

    中国现代作品

    我们中小学生必须要加强阅读量,以便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以便广开视野和见识,促进身心素质不断地健康成长。但是,现在各种各样的读物卷帙浩繁,而广大中小学生时间又十分有限,因此,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才能够轻松快速地达到阅读的效果。
  • 安珀志4:奥伯龙之手

    安珀志4:奥伯龙之手

    独角兽带领他们来到安珀的源头,在那里,科温找到了与他的父亲奥伯龙共同创造安珀的托尔金。安珀诞生于混沌王庭,又与混沌王庭对立,二者皆为实体,仿佛阴阳。安珀是阳,混沌宫廷是阴。那条无法消除的神秘黑路便源于混沌。长久对立之后,混沌王庭重整旗鼓,企图吞没安珀,让宇宙重归于混沌。科温误打误撞,来到混沌宫廷的边缘。在这里,时间流逝的速度、物体的物理法则、生物的表现形式均迥异于安珀。他看到了未来,甚至与自己未来的儿子对面相逢。谜团逐步解开。
  • 重生:特种妖娆妻

    重生:特种妖娆妻

    她是一名黑暗世界的冷情杀手,却向往着阳光下的明媚生活。当自己被最信任的人陷害,最亲密的人推向死亡深渊之时,她却含笑而去,意外重生。重生之后,她拥有自己最向往的生活,机缘巧合下成为了一名特种兵。一次意外,她遇到命中注定的他,却不知他心有所属。当她鼓起勇气大声说爱的时候,却浑然不知还有一个男人正在她身边默默守侯。她战劫匪,斗毒枭,最终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战士。当她正在为自己而自豪的时候,一次特别的任务让她最终认清了那背后肮脏的交易,同时也失去了心中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 底层官员

    底层官员

    《底层官员》描写的是南方某县“左撇子”刘克服从一个县中学物理教师被借调县政府后怎样一波三折却始终心系百姓在县、乡、村各个阶层不断磨练,为群众排忧解难,坚持正义,与各种官场“潜规则”对抗,在官场的夹缝中一步步艰难地行走,历经苦难、甚至丧失爱妻,最后担任县委书记的故事。同时,伴随着县长应远、县委书记方文章、办公室主任林渠、办公室副主任苏心慧等几位官员的曲折经历。故事穿插了刘克服和其他几位官员的个人情感经历,包括县长应远与县政府副主任苏心慧也就是刘克服后来的妻子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为小说增添了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