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5400000018

第18章 墨学与哲学 逻辑 军事(1)

墨学与哲学一自然哲学

1.物质观

墨家在总结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包括自然哲学、认识论和辩证法。墨家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宝贵资源,与西方和现代哲学多有相通,经过创造性的诠释和转换,在新时代能够充分体现其积极价值。

墨家有丰富的自然哲学,提出“物”(物质)、“久”(时间)、“宇”(空间)范畴,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表现为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是有限和无限的辩证统一。墨家自然哲学是现代自然哲学的雏形。整个宇宙的抽象是“物”。《经说上》说:“物,达也,有实必待之名也命之。”“达名”是外延最大的普遍概念,即范畴,它同“有”(存在)、“实”(实体)的范围一样大。存在、实体,可用“物”名称呼。墨家把“物”定义为外延最大的概念,其内涵就是“实”。所有“存在”、“实体”都用它概括。这与恩格斯的“物质”概念接近。恩格斯说:“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①“物质”概念是各种实际存在事物的总和、抽象。墨家的“物”概念不是指具体实物,是对各种具体实物的抽象概括,是哲学的概念范畴。

在狭义《墨经》中“物”字出现八次,都是作为哲学范畴使用。20世纪初,列宁把“物质”定义为“客观存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②

客观实在性包括第一性和可知性。从第一性来看,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墨家坚持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大取》说:“名,实名,实不必名。”《经说下》说:“有之实也,而后谓之。无之实也,则无谓也。”物质、实体、存在是第一性的,名、谓(概念、判断)是第二性的,前者决定后者,而不是相反。这种一元论世界观是其能动反映论认识论和辩证方法论的基础。墨子主张“以实定名”,反对“以名正实”,坚持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从可知性来看,物质能为人所认识,可以通过感知具体的物质形态把握物质概念。墨子强调“以见知隐”,后期墨家强调理性认识,墨家强调认识的主体性,认为“物质”可以认知,坚持可知论。

古代素朴的物质本原论,往往把宇宙本原看作一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态,如中国“五行说”,以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印度顺世论以地水火风四种元素,古希腊泰勒斯以水,阿那克西美尼以气,赫拉克利特以火等为世界本原。墨家以概括万类、包罗

象的“物”、“实”为世界本原,是一种更为发达成熟的自然观和世界观。2.时空观家把时间叫‘‘久”,空间叫“宇”。《经上》说:“久,弥时也。”《经说上》解释说:“久,古今旦暮。”《经上》说:“宇,弥异所也。”《经说上》解释说:“宇,东西南北。”时间概念是一切不同具体时间形式的概括,如古今旦暮都包括在时间概滁中。具体的时间形式叫“时”,连续有差异的“时”,叫“久”,即时间概念。空间概念是一切不同具体空间形式的概括,如东西南北都包括在空间概念中。具体的空间形式叫“所”,即处所,连续有差异的“所”,叫“宇”,即空间概念。

《淮南子·齐俗训》说:“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元代俞琰《书斋夜话》卷二说:“《尸子》则日,天地四方日宇,往古来今日宙。”“余以俯仰之间言之,地居天之中央,地之上皆天也。仰观之,则苍苍无极,地之下亦天也。俯察之,则窈窈无穷,四表皆然:是之谓宇。以既往、未来言之,则自昨前日、去年前年、十年百年、千年千古、万年万万古,浩浩无极,自明日、后日、明年、后年、十年、百年、千年、干世、万年、万万世,绵绵无穷:是之谓宙。”墨家最早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正确定义时间、空间的哲学范畴。今语“空间”、“时间”,《墨经》叫“宇久”,后来叫“宇宙”,“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合称。当代哲学把时间定义为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把空间定义为运动物质的广延性,这与墨家的时空定义一致。

墨家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密不可分。《经上》说:“动,或徙也。”《经下》说:“宇或徙,说在长宇久。”《经说下》解释说:“宇徙而有处,宇南宇北,在旦又在暮,宇徙久。”“动”即运动,又叫“徙”和“行”。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必然表现为一定空间和时间。物质运动在空间上有处,即有南有北。在时间上有久,即有旦有暮。时间一定要联系空间。墨家以人走路为例,《经下》说:“行修以久,说在先后。”《经说下》也说:“行者必先近而后远。远近,修也。先后,久也。民行先后必以久也。”人走路,先走近处,后走远处。先后是时间,远近是空间。时间空间紧密相连,相对于空间而有时间,相对于时间而有空间,两者都是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存在方式,这与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基本思想不谋而合。

狭义相对论表明,物质有其空间的广延性、时间的持续性,但在不同物质体系中,空间广延的长短,时间间隔的快慢,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根据相对论的公式,尺子的长度在不同运动物质体系中不一样,会随运动速度的增加而缩短,运动速度越快,长度就变得越短。空间的广延性,随物质运动的变化而变化。同一个时钟的时间间隔性,在不同物质运动体系中不一样,会随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变慢,运动速度越快,指针速度就显得越慢。时间的间隔性,随物质运动的变化而变化。

广义相对论进一步提出时空曲率与引力场、质量密度的关系,证明时间、空间与物质的密切关系。爱因斯坦说:“在广义相对论中,空间和时间的学说,即运动学,已不再表现为同物理学的其余部分根本无关的了。物体的几何性状和时钟的运行都是同引力场有关的,而引力场本身却又是由物质所产生的。”①广义相对论表明,时间、空间和运动一样,都是物质的属性。墨家的时空观和相对论的时空观,都强调时空与物质运动的不可分割性。

墨家探讨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和无限性。墨家把“有限”叫“有穷”,把“无限”叫“无穷”。《经说下》说:“久:有穷,无穷。”时间既是有限,也是无限,是有限和无限的辩证统一。《经上》说:“穷,或有前不容尺也。”《经说上》解释说:“或不尺有穷,莫不容尺无穷也。”空间是有穷的,也是无穷的。如麒一根尺子,量度一个具体空间,如果量度的结果,前面不够尺,叫有穷。如果一尺、一尺量下去,永远量不完,叫无穷。无穷是无数有穷的集合,无穷存在于无数有穷中。时间、空间的穷性和无穷性,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墨家的这些思想与辩证时空观吻合。在辩证时空观看来,时间和空间,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辩证统一。无限包含有限,无限由有限构成。无限的时间和空间,把具体的有限时间和空含于自身,离开个别有限时间和空间,时空无限性就不存恩格斯说:“无限纯粹是由有限组成的,这已经是矛盾,可事情就是这样。”①有限包含无限,体现无限。任何具体确定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界限,由于事物运动转化的本性,有限的界限不断被打破、否定,趋于无限。有限是局部,是无的环节。无限是全体,是有限的趋势。有限是有条件、暂时相对的,无限是无条件、永恒和绝对的。有限和无限,互相排斥,互相贯通。墨家的时空观,以朴素的形式,接近现代的见解。二认识论

1.名和实

认识论是墨家哲学的重心,从墨子经验论,发展到后期墨家感性和理性并重。针对孔子“以名正实”的“正名论”,墨子提出“以实定名”。《贵义》载墨子说:“今瞽不知黑白者,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取”,是选取。盲人不能区别、选取白黑实物,不是不知道黑白的语词。名由实决定,根据实理解名,关于名的认识,才是真正的认识。这一“实先名后”的思想,肯定认识对象的客观实在性,将外部世界看作独立存在,坚持认识论的唯物论。

墨子提出“三表”,作为检验认识是非真假的标准。言论必须有衡量标准,才能区分是非真假,衡量标准是“三表”。《非命上》说:“何谓三表?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发以为刑政,观其中百姓人民之利。”

“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是把前人间接经验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是以人民群众现实直接经验作为认识来源和检验标准。“发以为刑政,观其中百姓人民之利”,是把认识贯彻于政治实践,观察实际应用效果,以此为检验标准。

墨子把人们的直接和间接经验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有开拓意义,是杰出的经验论认识论,对后世有重大影响。

墨子认识论的弊端是片面夸大感觉经验的作用,没有把感性和理性、经验和理论全面结合,以至于以史书的错误记载为根据论证“鬼神存在”。

2.认识过程

后期墨家继承墨子认识论重视经验和效果的传统,克服墨子偏重经验的弊端,建立感性和理性并重的认识论。《墨经》讨论认识能力、活动和过程,有以下相连的几条:

《经上》说:“知,材也。”《经说上》解释说:“知也者,所以知也,而不必知。若明。”

《经上》说:“虑,求也。”《经说上》解释说:“虑也者,以其知有求也,而不必得之,若睨。”

《经上》说:“知,接也。”《经说上》解释说:“知也者,以其知过物而能貌之,若见。”

《经上》说:“知,明也。”《经说上》解释说:“知也者,以其知论物而其知之也着,若明。”

“知,材也”的“知”,指认识能力,是认识事物、获取知的生理条件。“以其知有求”、“以其知过物”、“以其知论物”中的“知”,都指认识能力,包括感觉和思维能力,整个认识能力。

感性认识的特征,是接触外界,以认识能力与事物相过相交往,反映事物的面貌。如人用眼睛看见事物。理性认识的征,是清楚明白,以认识能力分析、整理事物,把握本质、律,得到深切著明的认识,就像用眼睛看明白事物。

为了说明感性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墨家用“知’’下加“心,”。造新字的办法,表示理性认识的特点,显示墨家区分感性与理性认识的苦心。 的本质,陷入唯心主义。德国哲学家、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强 调哲学必须“面向事物本身”,将“现象”作为哲学的起点,有合理性,但他否认本质存在于现象背后,认为现象自身就是本陷入感觉主义和心理主义的片面性。墨家强调心智思维,有超越感觉的特殊作用。《经上》说:“闻,耳之聪也。循所闻而意得见,心之察也。言,口之利也。循所言而意得见,心之辩也。”语言的产生,凭借健全的发音器官。语言的接受,通过健全的听觉器官。把握语言的语义,依靠心智思维的辨察分析作用。

《经下》说:“知而不以五路,说在久。”“五路’’指五种感官,是五条外界信息的通路。感官获得的感性认识,是认识时间概念的条件,但感官不是认识时间概念的器官,认识时间概念的器官是“心”。一般概念“时间”,需要通过心智思维把握。

古代解剖学不发达,误认心脏(而不是大脑)是思维器官。墨家认为感性认识只能把握事物现象,即事物的面貌和外部联系,通过心智思维获得理性认识,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内部联系,比感性认识更深刻、透彻。这种观点与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一致。毛泽东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①墨家的认识阶段论,以朴素的形式,接近于现代哲学的观点。

3.知和行

墨家根据来源和内容对知识进行分类。《经上》说:“知:闻、说、亲;名、实、合、为。”《经说上》解释说:“传授之,闻也。方不彰,说也。身观焉,亲也。所以谓,名也。所谓,实也。名实耦,合也。志行,为也。”

根据来源把知识分为“闻知”、“说知”、“亲知”三类。“亲知”是认识主体,通过亲身观察得来的知识,运用感觉器官,感知外界事物,从客观世界获取各种知识信息。“亲知”是直接知识,有直接性和现实性。“闻知”是认识主体,通过听觉,接受别人传授的知识信息,是间接知识。“说知”是超越时空限制,由已知推出未知的推论之知。《经下》说:“闻所不知若所知,则两知之,说在告。”“说知”的实质,是用已知前提做标准,衡量未知,未知即结论,就转化为已知。

墨家解释说,看到室外的颜色是白的,这是“亲知”。当有人告诉,室内的颜色跟室外的颜色一样,这是“闻知”。由此推知,室内的颜色是白色的,这是“说知”。“闻知”、“说知”,都属于间接知识。由于“闻知”比“亲知”增加传播媒体,出错的可能性增大,“闻知”没有“亲知”可靠。墨家强调“亲知”的重要,在认识的来源上坚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论认为,实践是认识来源,但不排除间接知识的作用。凡事都亲身实践,不必要,也是不可能的。间接经验离不开实践。在自己是间接知识,在前人或别人是直接知识。

根据内容把知识分为“名知”、“实知”、“合知”、“为知”四类。“名知”是语词、概念的知识,如有时只知名称、概念,不知其所指。“实知”是实物,即认识对象的知识,如有时虽认识某物,却不知其名。“合知”是名知和实知的结合,知其名,又知其实。“为知”是有目的、有计划,自觉行动的知识。“名?知”相当于书本知识,“实知”相当于经验知识,“合知”相兰鳃于书本知识和经验知识的结合。“志行,为也”中的“志”,是裁志、思想、动机。“行”,即行为、实践。“为知”是知和行、脬想和行动、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即自觉实践之知。

墨家讲“名知”、“实知”、“合知”、“为知”,避免经验论和骖鳞理论两种片面性。经验论认为感性知识、经验知识是知识的唯一酒翮泉,轻视理性知识。唯理论承认理性知识的可靠性,否认理性亭弼识来源于感性经验。墨家认为,只有结合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灞

*"经验知识和书本知识,知其名,又知其实,才构成完全的知识。

墨家讲“为知”,针对只重视理论,不注重实践,只重视“知”,不注重“行”的空头理论家,强调有正确的知识、理论,必须用它指导行动,有自觉实践之知,才是最高类型的知识。载墨子说:“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强调学须“以行

《经下》说:“知其所不知,说在以名取。”《经说下》解释说:“杂所知与所不知而问之,则必日:‘是所知也,是所不知池。’取去俱能之,是两知之也。”仅有“名”知,不算完全知识。必须能“以名取”、“取去俱能之”,在实际行动中会选择合乎“名知”的事物,排除不合乎“名知”的事物,才算完全知识。这类似辩证唯物论所说,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才是认识过程中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

重视实践是墨家认识论的特色。儒家也讲“行”,讲实践,荀子说:“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儒家说“行”,主要指道德实践活动,即人的主观道德行为,符合社会道德原则和各种礼仪规范。墨家说“为”主要指生产实践、科学实验和社会实践,是有意识、有计划,自觉改造世界的行动。

《经上》说:“为:存、亡、易、荡、治、化。”《经说上》解释说:“甲台,存也。病,亡也。买卖,易也。削尽,荡也。顺长,治也。蛙鹑,化也。”“存”,如制铠甲,筑城台,是救亡图存的行为。“亡”,如治病除掉病根,是把病由有变无的行为。“易”,如买进卖出,是交易的行为。“荡”,如追剿来犯之敌,扫荡寇仇的行为。“治”,如遵循庄稼生长规律耕作,是治理农事的行为。“化”,如养殖动物,是促使动物生长变化以致富的实践行为。这都是墨家关注的人类自觉实践活动。墨家列举的“为”,涉及农、牧、副、商、医、军事多种实践领域。

同类推荐
  • 古代战役

    古代战役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战役》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古代战役的有关内容。具体内容包括:先秦时期的战役、秦汉时期的战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役、隋唐五代时期的战役、宋元时期的战役、明清时期的战役等。
  • 李白与地域文化

    李白与地域文化

    李白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天才、奇才,他的诗歌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永恒的艺术魅力,在全世界都享有很大声誉。李白的爱国主义精神,刚正不阿的高贵品质以及他诗歌艺术上的杰出成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明晰李白的思想、个性特征和诗歌艺术风格是怎样形成的,对于现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西方的没落

    西方的没落

    《西方的没落》是一部深刻、丰富的书,它不仅包含着对历史深刻的洞见,而且在社会学、人类学和政治思想上也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在现代西方产生了复杂、广泛的影响。
  • 中华美德1

    中华美德1

    在故事中汲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精髓。
  • 土眼洋事之华洋众生

    土眼洋事之华洋众生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神诋传承

    神诋传承

    雷雨之天,龙昊天奇迹穿越,这不是真正的穿越,而是来到了另外一个空间,在这一个空间里面,龙昊天,作为时间空间异能的掌控者,不断的修行,甚至达到那最为高深的境界虚空之圣主宰境界,战天道,破混沌。天地万物,皆臣服于他,他创造了一个有一个奇迹,千万年的魔圣大战,以个人之力单挑三大魔帝,英勇无比,名垂天下。
  • 刀纵天穹

    刀纵天穹

    谢尘重生了,只不过身上又多了一个屠龙刀灵。这里是一个崇尚天赋的大陆,只有拥有本命灵,才有机会成为大陆的强者。但在谢尘看来,大陆的强者?蝼蚁尔!生而不俗,谢尘必将看得更远,站得更高!问吾名,斗灵大陆,妖刀重生。宣我志,混沌归墟,刀纵天穹!————————————————————————新书《星海虫神》已发,推荐力作中有直通车,欢迎新老朋友光临捧场。
  • 超级记忆力训练

    超级记忆力训练

    学会这些易学易记的诀窍后。再去记忆需要记忆的...,记忆是思考的基石。倘若脑海中没有已经记住的知识,你就不会深思熟虑,不能定义周遭,亦不可能以理服人,自作决策,更不要提自主创新或是贡献社会了。没有记忆就没有知识,请你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我想你肯定已经意识到了,否则你就不会拿起这本书。没有记忆是没有知识可言的(举个极端一点的例子,如果你忘记了拼音和汉字,你就读不懂这本书到底在讲什么了)。《超级记忆力训练Ⅰ》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会教给你许多记忆的诀窍,让你学起来容易,用起来也有趣。这些诀窍不仅对你的学业会有所帮助,而且对于你日后的生活也会大有裨益
  • 指奴为妃

    指奴为妃

    昏暗的牢房里,灯火幽冥。她,是丞相府里养的、一个最卑微的下人。而他,是权倾朝野的丞相的独子,圣上钦赐的侯爷。本来,一个是低贱的奴婢,一个是高高在上的侯爷,本该各自一方,毫无交集。一次护送,却千不该。万不该,她不该不知天高地厚——得罪了这个主子。于是,行刑之后,她又在这间牢房里,被残忍夺去了清白。前世被爱人背叛,今生惨遭凌辱,失了身,失了心,她被送进王府,成为了献给王爷无数个女人中的一个。本想躲在王府里,就这样清清静静地过下半辈子,谁知,朔月王朝战功赫赫的慕王爷,却偏偏把她当成是他——侯爷的女人,处处敌视侮辱,让她痛苦,让她无奈。可他渐渐感到无力,因为,她依旧活得坚强隐忍,笑靥如花。直到,他身陷绝境那一刻,她用自己的命,换取他的平安。回眸一笑,宛如当初,就这样消失在他的世界里,不顾他在身后声嘶力竭的喊声,不顾他的痛苦和悔不当初——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本文HE,其中不乏小白,女主坚强善良,时而做些傻事,男主性格鲜明。美男多多,YY多多。本文前四章慢热,第五章开始精彩正式展开,请大家多多收藏,多多支持。推荐好友文《妖夫一箩筐》闲散山人《涩涩母女闹古代》楚云《毒皇后》迷恋死亡佳艳《蛇王饶了我》慕容沁
  • 皇后,别跑

    皇后,别跑

    她又没有阴狠毒辣的心,穿越到这吃人的后宫,岂不是分分钟被人KO的命?拜托,老天爷,麻烦降个雷把她给劈回去吧!
  • 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

    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

    家是港湾,可为何家会伤人?爱意味着融合,可为何越爱越孤独?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走出孤独,都渴望与别人相爱。如果一个人越重要,我们就越会用自己所懂得的最好的方式去对待他。但很多时候,这种渴望背后的潜台词是:因为我爱你,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所以你要听我的,要按我的期待去回应,去做事。而所谓的“好的方式”则常常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在这种逻辑下,相爱便成了强加,成为控制彼此的战争。因为这个缘故,我们都渴望爱,都爱过,然而,要命的孤独感却纠缠着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亲密关系成为咫尺天涯。
  • 平民总统:林肯(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平民总统:林肯(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重生之嫡女枭妃

    重生之嫡女枭妃

    夫妻七年,他给了她六年的窘迫流离,半年的绝世恩宠,还有最后三月的凌迟绝望。太子府地牢,帝都第一美人,切腹而死。怨念通天,阴魂难散,阴毒嫡女重生归来。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拿了我的给我送回来。她只想拿回本就属于自己的东西,守着娘亲,偷得浮生半日闲。只是父亲偏心,庶母狠毒,庶妹骄纵,她岂会无动于衷?皇子逼婚,贵妃仄逼,她怎能任人摆布?投毒,暗杀,陷害源源不断,她恬然安笑间,化解一切!阴谋,诡计,杀伐生生不息,她素手轻扬间,灰飞烟灭!既然这些人一个个都闲活的太久,她就好心帮帮他们,打入地狱永不翻身。那一世她温婉贤淑,事事以夫为天;这一生,她要做回自己,毒也要,狠也罢,用一双纤手谱出盛世人生。。。。。。。。林紫曦:我是从地狱爬上来的恶鬼,张开獠牙,绝不姑息一个想要害我之人。你问我是否有心?呵呵,不巧,我没有!玄梓君:此生此世,永生永世我都会陪在你身边,你若上天我便斩尽天下名山,为你铺砌通天之路。你若下地,我就灭尽地狱孤魂,为你碾平刀山火海。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

    在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的日子里,这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终于最后完稿了。跨越了三度寒暑、数易其稿的历程,当画上本书最后一个句号时,我们的心情是难以言说的,既有一些欣慰,更有许多遗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实在还有太多不满意的地方,比如有些应当深入探究的问题没有来得及深入研究,有些章节风格上难以完全统一。但是,这本书的问世,毕竟是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理论的一次努力,同时也为以后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一种参考。 这本书是集体创作的成果,是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设计、分工写作、统一定稿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