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5200000041

第41章 沉浮依旧(1)

梁启超拒绝了黎元洪为其总统府秘书长的邀请,又正式向报界发表谈话,宣布脱离政治。不过,时人因为梁启超屡次有过类似宣言,并不认为梁任公从此真的息影政坛,一般来说政坛热闹的时候,总是离不开梁启超,更何况一个长期为宪政理想奔走亡命的政治活动家,要想真的弃政从教又谈何容易!正如梁启超自己所说:“鄙人之政治生涯已20年,骤然完全脱离,原属不可能之事。但立宪国之政治事业,原不限于政府当局,在野之政治家,亦万不可少。”

梁启超便以在野政治家的身份,再一次卷入了重建国会、修改宪法的政潮之中。

1916年8月1日,国会在北京重新开会,段祺瑞为新内阁的国务总理,史家都曾再三指出梁启超从此开始拥段,其景况也类似当年拥袁。公平地说,梁启超确实拥段,想借段祺瑞的力量实现其最关心的修改宪法、确立政体之理想。

他在顽强地圆他的宪政之梦。

8月16日,梁启超对记者发表谈话时指出:

此次国会之恢复,实以无量数人之血换来。国人曷为甘出此极重之代

价?凡欲求产出善良之宪法,为国命民命永远保障耳!苟宪法终不能产

生,则议员将何以谢天下?

制宪伊始。梁启超与汤化龙、.林长民等人组成了“宪法研究会”,国民党人张继、丁世铎、孙洪伊等人成立了“宪政商榷会”。从此两系开始争斗,集中在梁启超主张省长由中央任命,“商榷会”则力主省长民选、地方自治。其他如国会设一院制还是两院制等,两派均互不相让,激烈吵闹。

真正的关键在于:“商榷会”的目的想通过扩大国会权力,加强地方自治来限制北洋军阀的势头,从而为国民党求得生存与发展空间。而梁启超为首的“研究系”则其战略恰恰背道而驰,即缩小国会权力,限制国民党发展,迎合段祺瑞的专制独裁。

舆论对护国之帅梁启超开始又有了微词,人说:“即便一个伟人,只要卷入党派之争,就会立即显出‘小’来。”

当国会中制宪的争论尚未了结,应否对德国宣战。又成了时局的中心和舆论的焦点。

在弱不禁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任何一次政局矛盾的背后总能看见外国势力的牵制和影响。视国家利益为至高无上的世界强国,从来都把掠夺弱小国家、分割势力范围、寻找代理人作为外交的支点。当日本表示中国如果对德宣战。日本将提供参战军费后,美国当即提出:在对德宣战问题上,中国政府在与美国协商之前,不要采取任何进一步的行动。美国非常清楚,日本鼓动段祺瑞对德宣战,是为了保住已经得手的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美国岂甘人后?

大国之间矛盾的态度,也直接影响到了中国政局的冲突。黎元洪不主张对德宣战,是因为担心段祺瑞趁机扩大权力;段祺瑞力主参战,为了加强北洋系中皖系的实力,并趁机扩充军队的装备及财源,以左右中国政局的走向。

1917年3月初,段祺瑞在国务会议上匆匆通过了对德绝交咨文,送请黎元洪盖印,被拒绝。段祺瑞当即宣布辞职,并离开北京到了天津。黎元洪担心造成事变,不得不妥协。3月10日、11日,国会参众两院通过对德绝交案。

段祺瑞力主与德国断交对德国宣战一案,梁启超是全力支持的。梁启超曾经是极为自信的德国必胜论者,但战局发展到后来,德国是必败无疑的了,梁启超看到了这一点,认为立即参加对德战争,有利于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当时尽一分义务,即将来享一分权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梁启超认为这一机会是千载难逢的。

段祺瑞以亲日为前提,企图扩大皖系军阀实力而主战,同梁启超谋求在国际社会中提高中国的地位而力主与德断交,出发点自然是不一样的。梁启超所说的他主张参战的目的“乃在因应世界大势,而为我国家熟筹将来”一语,并非空言。

但,主张对德战争的各种人物,却都受到了中国舆论的激烈批评。

国会议员马君武等300多人发表了反对对德绝交、参战的通电,指梁启超为首的研究系人“滋生事端,耸情政府”而将遗祸无穷。外交总长伍廷芳致信梁启超,说自梁主张从速与德国宣战以来,“国中人心汹汹,皆反对此事”。梁启超为此“20年来之名誉今遂顿减”。伍廷芳忧心忡忡地问梁启超:国内政局极为纷乱,府院之争日趋恶劣,政府与国会交恶,中央和地方不和,如此国情之下“岂能战德”?伍廷芳认为对德开战的唯一结局是内乱突起、内战爆发,而内战将导致中国灭亡。

伍廷芳诘难道:“兄数十年倦倦爱国之心,其结果则中国乃亡于兄手,兄纵不爱惜其名誉,独不爱惜国家乎?”

对舆论及反对者的批评,梁启超表示,对德宣战,自已是“赞成”而并非“首创”,“将来兹事如误国也,余不敢辞罪;苛其利国,吾不敢贪功。然吾之所信,吾固始终守之弗渝也。”

段祺瑞是愈来愈像乃师袁世凯了。军阀就是军阀,他总是把刀枪和权力捆绑在一起,文人的悲哀却在于当军阀闲来无事偶然邀他饮酒赋诗之后,便以为诗文是可以征服一切的,及至见到枪管里伏着子弹、刀尖上冒着杀气,才又重新感叹,痛苦地失落,想起往事。

1917年4月。段祺瑞把各省督军召集到北京,然后是“公民请愿团”包围正在开会的国会,要求立即通过对德宣战案。倘不,“一个议员也别想出去”。

上一次是“刀选”总统,这一次“刀选”战争。

段祺瑞真的敢跟德国打仗?一切只是为了以宣战的名义向日本大举借款,然后更新装备扩充兵员,为武力统一夺取中国最高权力作准备。宪政与民主就这样被宰割被强暴,所有的抗争都面临着流血牺牲的命运。

为抗议“公民请愿团”包围国会,内阁中的商榷系官员相举辞职,国会决定“缓议”对德宣战案,并通过改组内阁决议。段祺瑞解散国会,黎元洪则以罢段祺瑞国务总理、陆军总长作为回答。段祺瑞通电煽动军方反对黎元洪,一时北京政府瘫痪,黎元洪无计可施之下想到了张勋。

张勋,江西奉新人,行伍出身,曾参与袁世凯小站练兵,官至提督、江防大臣。辛亥革命时,张勋在南京与起义的新军激战,后败退徐州,被清政府任命为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南洋大臣。民国以后,张勋所部改称武卫前军,驻兖州,做民国的官,做复辟的梦,此公脑后仍留着一根又粗又长的大辫子,他的军队自然也被禁止剪发,张勋部时称“辫子军”,张勋本人也被称为“辫帅”。

1917年5月底。黎元洪电召张勋“进京调停国事”,张勋当即环顾左右:“天赐良机也!”便率领4300辫子军,号称l万,杀向北京。

张勋此举,断不是为黎元洪做什么调停,他是要到紫禁城把废帝溥仪请出来,再坐龙廷恢复大清年号。为使是次复辟做得有声有色,张勋电邀康有为火速进京共图大业。

6月8日至13日,张勋在天津威逼黎元洪解散国会。14日,张勋率部进入北京,北京的老百姓突然看见那么多的辫子晃荡惊骇莫名,紫禁城里的“小朝廷”却是欢欣鼓舞,复辟之日终于到了’。6月15日,张勋着前清朝服,以跪拜大礼在养心殿谒见溥仪,奏称“国本动摇,人心思旧”,溥仪表示择日恢复宣统年号,“临朝听政,收回大权,与民更始”。复辟序幕拉开之后,王公贵族、遗老遗少纷至沓来一时云集京城。

这时候康有为乔装成一个老农民,正在北上途中,6月27日,康有为抵京,张勋手舞足蹈,如此之后,复辟的步骤抓紧推行,康有为轻车熟路地密定计划,通电各省,封官授爵等等,一应上谕激昂慷慨奉天承运写来如行云流水一般。

1916年7月1日,张勋、康有为及清室亲贵遗老遗少把溥仪拥上皇位,宣布恢复大清国,张勋拥戴有功,封为内阁议政大臣,康有为被任命为弼德院副院长。紫禁城头,龙旗飘扬,一个死去的王朝真的还魂了吗?

短暂的震惊之后,中国人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反对复辟--尽管苦难的民国并没有给老百姓带来多少好处。男人不留辫子女人不裹脚,总也是个进步吧?

北京不少商号及老百姓拒绝挂出龙旗,在上海除了康有为主办的《国是报》之外,各报纷纷声讨复辟。上海商界“一体悬挂国旗三日,以表拥护共和,尊重民国之决心”。广东的士人百姓发起“国民哭灵大会”,誓与复辟派不共戴天。孙中山得悉复辟消息后,发表了《讨逆宣言》,声讨张勋复辟,维持民国国体,在又一个历史的关键时刻,成了中华民族的共识。

反对张勋复辟,梁启超再一次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7月2日,梁启超和段祺瑞一起,从天津赶往河北马厂,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7月3日,梁启超代段祺瑞起草的讨伐张勋通电发往全国。7月5日,段祺瑞在马厂誓师挥师直上北京,梁启超为讨逆军总司令部参赞,段祺瑞是役的首席幕僚。

其间,梁启超又以个人名义发表《反对复辟电》,愤慨之情溢于言表:“昊天不吊,国生虺孽,复辟逆谋,竟实现于光天化日之下,夫以民国之官吏臣民,而公然叛国顺逆,所在无俟鞫讯。但今既逆焰熏天,簧鼓牢笼恫吓之术,无所不用其极,妖气所播,群听或淆,启超不取自荒言责,谨就其利害成败之数为我国民痛陈之。”

勇敢地承担起再次护国重任的梁启超,以他对外交、财政的分析,断言:“就外交论就财政论就军事论,此滑稽政府皆绝无可以苛延性命之理。虽举国人士噤若寒蝉,南北群帅袖手壁上,而彼之稔恶自毙,吾敢决其不逾两月。”

梁启超认为宣统复辟不过两个月,但这不等于说当时的形势是不险恶的,复辟已经出现,观望者不少,尤其是掌兵的“南北群帅”。民国以来的种种弊端,又很容易成为被攻击的理由。梁启超认为,政治不良,不容讳言,但复辟倒退是绝对不行的,并且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其师康有为:“此次首造逆谋之人,非贪黩无厌之武夫,即大言不惭之书生,于政局甘苦毫无所知。”

这两句话是梁启超最难落笔的,他为恩师可惜。康梁的疏远,由此达到冰点。

1916年7月12日,张勋的辫子军不敌段祺瑞之后,段祺瑞所部分三路攻入北京,甚嚣尘上的复辟势力顿时土崩瓦解,张勋逃入荷兰使馆,康有为则在4天前先已逃进美国使馆,后又化装逃出北京。

康有为一路逃跑,心里最为怨恨的是梁启超,在他看来,自武昌起义之后,这个才情洋溢又不好驾驭的弟子越走越远了。

康梁歧途,简言之,康有为要千方百计复辟;而梁启超则坚决批判倒退、反对复古,竭尽全力想在中国建设一个平和的、有秩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体。

护国战争爆发,梁启超潜入广西前出于礼节派汤觉顿前往康有为处辞行。反袁讨袁,这是康有为所力主的,但为何而反,康有为的目的却是复辟清室。梁启超在《从军日记》中写道:

(南下讨袁)最费踌躇者,则告南海先生与否也……仍使觉顿往谒将意,南海深嘉许,固在意中,然有意外者,则正色大声疾呼以主张其平昔之复辟论也。且谓吾辈若不相从,从此恐成敌国。其言甚长而厉,觉顿咋舌,唯唯而已。

护国战争胜利,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康有为公开复辟主张,在《上海周报》发表《为国家筹安定策者》,呼吁清室归来。

梁启超忍无可忍,写《辟复辟论》,对康有为痛击:“当筹安会炙手可热,全国人痛愤欲绝时,袖手以观成败。今也数省军民为‘帝制’二字断吭绝胺者相续,大憝尚盘踞京师,陷贼之境宇未复其半,而逍遥河上之耆旧,乃忽仰首伸须,论列是非,与众为仇,助贼张目。吾既惊其颜之厚,而转不测其居心何等也。”

自此,“逍遥河上耆旧,仰首伸须”,几成为康有为的专用语,形象而生动。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3)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

    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

    他是中国两代领导集团的核心成员,在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中,陈云是主抓经济的第五号人物,排在毛刘朱周之后。在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中,陈云是“第二号人物”,仅次于邓小平。他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之一,素有共和国“掌柜”之赞誉,他的经济思想深度影响了中国经济体制和时代进程,对现在的经济体制改革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邓小平称赞他是“改革开放的副总设计师”。他在“文革”前经历了三起三落,毛泽东多次说他“右”,但是又不能不在经济发生困难时把陈云“请”出来。他有哪些过人的经济才能?他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风暴中,属于少数没有被打倒的高级领导人,遭到的批判也不多,他有哪些高明的人生智慧?
  • 品关羽

    品关羽

    “关公一生,唯义而行,为国勇武,为民德泽,信义素著,守诺不违。无论处于怎样的境地,无欺无诈,坦然而立。不可威凌,不能收买,不愿投机。“不弃旧从新,乐为之死”;“金银美女,不足以移之”;“高官厚禄,不足以动之”。平民百姓之敬奉关公,“仰之如日月,畏之如雷霆”,就在于义,在于忠,在于诺而不海。因为他生则有功于国,有德于民。死则有灵于世。有所求而得报应,洪泽自远于是,兵家尊为武圣,商界奉为财神,民间敬为护佑平安的至尊。关公代表着平民的心意,是平民的神灵,是老百姓美好愿望的寄托。于是关羽从历史后面走出,进入我们的视野,成为我们的神灵。本书从多个角度对关羽进行了品读,力求给读者一个最真实的感悟。”
  • 第一贪官:和珅

    第一贪官:和珅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第一贪官:和珅》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和珅的一生。
  • 科学家论语

    科学家论语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文献与研究》编辑部自2007年以来,以“世事评忆”为题,陆续编发了我国一些著名科学家的有关论语,引起读者的高度关注。这些科学家人都亲历了中国近现代目前许多重大事件,对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中旧与新、落后与进步、曲折与胜利等有切实的感受和对比。因此,他们在评忆、论语中对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知识分子、中国科学家的责任的看法,对人生目的和价值的思考等,有其独到和深刻之处。为此,我们将李四光、华罗庚、杨振宁、李政道、钱学森、钱伟长、袁隆平等人的评忆内容,以《科学家论语》为名,结集出版。
热门推荐
  • 雕刻在囧囧背后的密码

    雕刻在囧囧背后的密码

    “囧”字的含义是什么?“囧”字本意是光明,它从字典里复活,被赋予的新意是:悲伤、无奈或者极为尴尬的心情。安理解这一点非常容易,如果把“囧”字看成是一张脸,那么“人”就是两道因悲伤和沮丧而下垂的美貌,“口”则是张口结舌的那个口。当一个人说“我恨囧”的时候,可以想象他的那副表情完全和“囧”一样。但就是这样一个字,现在被赋予更多的意义,并发展成为一种奇特的网络文化。而“囧”字的发音和“窘”完全一致,简直再完美不过了。《雕刻在囧囧背后的密码》以流畅的语言,详实而饱含哲理的事例,介绍了人生逆境的众多应变术,文字优美隽永,感人肺腑,发人深省,值得我们揣摩。
  • 中国随笔年度佳作

    中国随笔年度佳作

    阅读2011年的随笔,脑子里总是缠绕狄更斯的一段话。这是让人辗转不寐的话,一想起心里就有莫名的躁动,骨子里仿佛添加了别样的物质。狄更斯的话本来是对法国大革命而言的。那是震荡的时代,那是血与火的时代,是方生方死,是绝望时希望,是血污与啼哭,是产床与墓碑,是破坏与打碎也是祈祷与重建。在大变革的时代必有大撕裂,在血水里浸泡,在沸水里蒸煮,在清水里涤洗。但是当下呢,我们身处的当下,这是怎样的时代?怎样的时期?我们心绪茫然,真不知如何命名这种情绪:是说爱还是言恨。你要爱这个时代就托生在这个时代吧,这是天堂;你要恨这个时代就托生在这个时代,这是地狱。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与爱一起成长

    与爱一起成长

    此书是对70余名当代大学生情感经历的口述实录,融可读性、真实性、文学性于一体。此书是对莘莘学子情感个案的实录与刻画,重在故事性。
  •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你的怀抱是我生命的终点2

    你的怀抱是我生命的终点2

    催泪率96.5%的中国第一奇书。每一个感人片段,都让你泪眼滂沱。真情树书系。美文集,收录了《一碗阳春面》《伊莎贝拉的蓝勋章》《加布林鲨鱼的悲情母爱》《穿过风雪的音乐盒》等等最为打动人心的人间真情故事,堪称近年来少有的感人之作。每一篇选文都用它朴实无华的文字表达一段感人肺腑的情感。父母的爱、兄弟之情、朋友之义、忠心宠物,在这些充满感情和温情的故事中,感动人心,唤起心灵的触动。
  • 那一季飞扬跋扈的青春

    那一季飞扬跋扈的青春

    那些爱过我和伤害过我的人,我并不憎恨你们,因为你们都是我青春存在的意义。不管结局是悲是喜,伤疤是大是小,都是我青春里最珍贵的礼物。我的青春就是要跌汤起伏、飞扬跋扈。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基督山伯爵(上卷)

    基督山伯爵(上卷)

    小说主要讲述的十九世纪一位名叫爱德蒙·堂泰斯的大副受到陷害后的悲惨遭遇以及日后以基督山伯爵身份成功复仇的故事。
  • 禅机1957:苦难的祭坛

    禅机1957:苦难的祭坛

    我们将会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生离死别、升降沉浮,不过是命运经盘上的一次次轮回。这里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好人和坏人,我想尽力全景式地写出这台大戏来,也没有真正的侥幸者和发迹者,本书将至少涉及两代知识分子,有的只是一片历经烟熏火燎、遍布断壁残垣的废墟,通过序曲至尾声,以及在这废墟里被理性的血泪渐渐浇灌出的人格的新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