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8700000028

第28章 回国办报(8)

在***看来,如果说有些革命不是由暴力引起来的话,这类革命一定是政治主权者主动进行的改革,是推进进化的举动,那无疑应当是进步的,而由暴力引起的革命则是主权者即人民在法外势力的压迫下志不得申,忍无可忍,而以“曲、变、激、力之道”求达于政治的不得已的表现。

按他在《民彝与政治》中的说法,这种革命是正义的民彝的表现;按他从卢梭“社会契约论”中得来的观念,就是持强力者既然有压迫人民的权利,人民当然也就有以强力推翻压迫者的权利;或者说是“借力制人而为合于义,则借力抗人亦为合于义矣”。

况且,依照英国学者爱德华·甄克思的说法,“革命”(“理佛留显”即Revolution)的含义也就是“转轮”。就其意思本身来说,革命正如“转轮”,并无善恶之别。因此,当主权行之无限时,会遭转轮之祸,而在暴力横行之时,同样有革命之变。

从国内政情来看,中国当时的暴力恣睢足已和专制暴戾最甚的土耳其苏丹、俄国沙皇、美国的资本巨头相提并论。那些误认依于强力足以治国从而使暴力得其护符的士夫学子固还可以对其责备,以促其忏悔,而对于暴力自身,则“惟有听其自蹈于绝境,收其逻辑上应得之果”,那也就是说等待革命势力兴起将其摧垮。

这当然并非对革命的谴责或恐惧,而是为革命正名,甚至隐含盼其速来之意。

反对暴力在于排斥来自民主制度外部的威胁,辨明“今日之政治与强力不相容”,目的在于寻找维系民主制度内部健康机制的理性原则。这两点充分反映出***对于民主主义的执著追求。

应该说,辛亥革命以来,民主共和思想在大部分知识分子心目中还是占据了一席之地。正因为这样,袁世凯从民国总统转向帝国皇帝的过程中才在一个重要的方面—— 道义上失去了支持。

然而,抛开那些把民主共和作为自己争权夺势工具的军阀不说,在即使是拥护民主共和的大部分知识分子中,真正深识民主思想意蕴,对于民主抱有坚定信念而始终不渝的追求的也很有限。

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一方面被视为****的德国在战争初期表现出较强大的力量,另一方面民主国家的一些制度设施由于不适应战争要求而被暂时废止或改造,使一些人对民主制度是否比****或专制制度优越产生疑问。

***虽然在大战初期发表过称赞德国为新生国家,力量强盛的评论,但他从未对民主的优越性,甚至民主必将战胜专制发生过怀疑。

***曾在1917年4月16日的《甲寅》日刊发表《大战中之民主主义》一文,分别对英、法、俄、德四国的政治现象作了民主主义的解释。

他说英国的议会改造成类似军事内阁之制是“出于国民之希望,基于国民之同意”;法国的民主主义与爱国心一致,同为其优美思想或精神所培育,亦同样会因抵抗****而将有所发展;俄国官僚派企图借战争消灭民主主义,而民主党派则想借战争断绝专制主义的来源,结果导致大革命发生,从而建立了民主主义基础;德国号为****,而其社会党人要求改革内政、励行民主主义的请求亦证明了其国人民对于民主的渴望。

他由此断言:战争以来各国的非民主倾向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实际上,“民主主义之潮流,仍有滔天之势,挟此横流之战血以俱至也”。

他由此得出两条结论:一是民主主义与爱国主义不但不是相对立的,而且还是相统一的;二是官僚主义亦即专制主义国家人民要求改革或革命的潮流不可阻挡。

不久,***又在《甲寅》日刊撰文论证自由与胜利之间的关系:离开胜利则无自由,离开自由则无胜利。因为离开胜利的自由是“惠与之自由,侥幸之自由”。享受此种“自由”,不但不会增加兴趣,反而丧失或减弱自身的“资能”,使“自由之精神归于全亡”。离开自由的胜利只是“牛马之胜利,奴隶之胜利”,得到这种胜利,“不惟不足以蒙其福益,且以增长其主上之恣暴”,其胜利的结果等于零。

他认为交战国双方的俄德两国人民正因为认识到这个道理,所以各向本国政府要求自由和民主。

他抓住德国首相在议会讲话中所说“德国政府决无意对于俄国夺其以高价购得之自由”一语指出:此语是否出于诚意暂且不论,至少它表明:自由不仅为俄国人所珍爱,也为德国人所珍爱。

由此他提出:

此次之战争,不全为国家间争胜利之战争,乃有几分为世界上争自由之战争……战争告终,官僚政治、专制主义皆将与之俱终,而世界之自由政治、民主主义必将翻新蜕化,以别开一新面目,别创一新形式,蓬蓬勃勃以照耀二十世纪之新天地。

***对于战争性质的上述理解显然带有主观愿望的成分,但他的“民主主义将翻新变化”之说却有他人同类的说法以为根据。

民主主义Democracy的概念近代传入中国后,已有过“民主”、“民政”、“民权”、“平民政治”、“平民主义”多种译语。

译语的不同隐约反映了翻译者对这一概念理解上的差异。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怎样认识这一概念所表示的人民在国家政治中的权利。

在清政府未被推翻之前,一些人曾就“民主”、“民权”进行过争论,有人提出“民主”意味着人民做国家之主,民权则意味着人民仅享有国家政治的一部分权利。

严复在介绍西方政治思想时曾就民主的内容形式做过解释。他说,民主有两种:一为“庶建”,即“以通国全体之民,操其无上主权者也”;一为“贤者”,即由被推选出的少数贵族、贤者执政。

张东荪在《行政与政治》一文中,提出不应当仅从形式上理解民主,而应将其视为一种精神,即“人民以自身之能力运用其政治”的精神。他称这种精神为“惟民主义”精神,主张把Democracy译为“惟民主义”。***一度接受了这种译法。但北京大学法科教授陈启修却提出,“惟民主义”一语仍不能充分表达出应由人民主动参政之意,主张采用“庶民主义”作Democracy的译语。

张东荪和陈启修关于Democracy一语含义的辨析,反映了人们对于政治事务应更多地允许人民参与管理的要求的增长。

***也显然注意到这种思想倾向。他在这一期间写给友人的信中谈到这一问题,写道:“共和”与“民主”两语在国内常遭误解,“仿佛皆专指国体之形式”而言。“为正名之计,莫如以‘共和’一语,专被之于‘不立君之国体’(此处用‘民主’亦可),而别以‘民治主义’译 Democracy,以示吾民非仅以得一形式上之共和国体,遂而自足,而更努力以求‘民治主义’之实现与发达”,使其它所谓“贤人政治”、“有限民主”之说一概不能盗取“共和”之名,“以乱国而惑世”。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进程的发展,***对民主主义胜利的信心愈来愈大。他在1918年7月大战结束前4个月发表于《太平洋》杂志的最后一篇文章《Pan……ism之失败与Democracy之胜利》中热情洋溢地写道:Democracy的“潮流所至,持‘大……主义’者,莫不退避三舍,凡足为其进路之障者,莫不一扫而空之。为时代之精神,具神圣之权威,十九世纪生活上之一切见象,皆依Democracy而增饰彰采……吾目所见者,皆Democracy战胜之旗,耳所闻者,皆Democracy凯旋之声。顺Democracy者昌,逆Democracy者亡,事迹昭然,在人耳目”。

与此同时,他进一步指出:欧美国家最近的Democracy,已经带有了“平权主义”之义。

所以有这样认识是因为他看到德国社会党“在议院绝叫民主”、奥匈帝国发生了革命运动和同盟罢工、土耳其出现了青年党、俄国因革命实现了“社会民主”、英国殖民地要求平等而工人、妇女要求提高政治上社会上的地位……进而至于美术、文学、习俗,乃至衣服等等都染上了Democracy的色彩。

***把这些都当做民主的表现,民主的含义在他的意识中大大扩充了。这种民主意识很自然地使他把同时期发生的俄国十月革命也视为一种民主运动,从而把社会主义也当成了民主的“一个进程”。于是在他看来:

我们要求Democracy,不是单求一没有君主的国体就算了事,必要把那受屈枉的个性,都解放了,把那逞强的势力,都摧除了,把那不正当的制度,都改正了,一步一步的向前奋斗,直到世界大同,才算贯彻了Democracy的真义。

这种对民主概念本身发展演化的认识和他在倡导调和时思想中潜在的革命意识,当然还有他改造原有政治信心的彻底破灭,以及同样是在倡导调和论时对“第三”之境的向往,使他发现了俄国革命对于中国的指导意义。

而这时,他已进入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领导核心中的一员。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将军传

    中国古代将军传

    这本《中国古代将军传》选取了历代将帅,为之立传,上起先秦的伊尹,下迄清季的聂士成。中国古代的将帅数目之多,不可胜计,本书所选取的是其中最着名、最具代表性的。虽然管窥锥指,不能全部囊括,但读者可以窥一斑而想见全豹。
  • 为自由而战:南非国父曼德拉

    为自由而战:南非国父曼德拉

    是领袖还是战士?单枪匹马拯救一个国家!是圣人还是枭雄?用微笑让全世界都爱他!曼德拉作为全世界政坛最知名的文化符号,他何以让所有大国领袖都对他推崇备至?人人都爱曼德拉,他的出生背景和童年生活相比常人又有哪些不同?作为全世界的精神偶像,他是否也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强人?在完美而耀眼的圣人光环下,他的个人生活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缺憾?一切的一切,这本书都将为您解答!
  • 星光:利川市国税局离休干部施星灿的奉献人生

    星光:利川市国税局离休干部施星灿的奉献人生

    书中的主人公施星灿同志是湖北省利川市国税局离休干部——全国税务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先进典型、湖北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后简称恩施州)道德模范,被誉为“信念老人”。《人民日报》、《中国税务报》、《湖北日报》、《解放军报》、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等国内30多家媒体曾报道过他的事迹。本书通过许多真实、朴实和生动的故事及珍贵的图片反映了全国税务系统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先进个人、全国税务系统我身边的好税官、湖北省创先争优先进人个人、湖北省道德模范、湖北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恩施州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利川市优秀共产党员施星灿的一生。
  • 千古圣人:孔子(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千古圣人:孔子(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本书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名人——千古圣人孔子,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 站在珠峰之巅:大气物理学家叶笃正

    站在珠峰之巅:大气物理学家叶笃正

    通过它我看到了一个年过五千岁的中华民族站在珠峰之顶,面带慈祥的微笑,遥望着远方。
热门推荐
  • 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流水人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等,错了!如今是开春呢,哪里有枯藤老树昏鸦?赶紧拿上篮子去挖野菜去,不知道现在是青黄不接啊。等吃饱了,你再去酸吧。古代生活的家长里短,悲欢离合。
  •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幸福课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幸福课

    有很多很多钱,就是幸福了吗? 人生的意义,究竟是要追寻什么? 不幸福的怪圈跳得出去吗?……幸福不是被上帝藏起来了,是因为它一直像尾巴一样跟随着你才没有引起你的注意!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肯定自己的能力,承认不完美,走出无法幸福的瓶颈,享受美丽人生。
  • 先跟对人,再做对事

    先跟对人,再做对事

    做事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是成就梦想的阶梯。掌握了做对事的技巧,能使你在老板的支持下一展所长,犹如游鱼人海、飞鸟入林,可以实实在在地大展身手。《先跟对人,再做对事》阐述了跟对人、做对事的奥秘,旨在为读者的事业成功打造一个绝佳的平台。跟人是一门高超的技术,是基于美好愿景而采取的积极主动的人生选择。跟对人,你的人生很可能就此改变,你会少走很多弯路,甚至绕开致命的失败。
  • 大千世界系列:帝佛

    大千世界系列:帝佛

    天地神话,仙佛两界为摆脱昔日群圣逆天之因果,群圣各出手段,创造出地球,仙佛两界为重回真正的大千世界,开启功德,聚群仙,集万佛,功德圆满便可重临大千世界。西游过后,如来等人为了完成鸿均道祖留下最后一道圣计谕运计让猪八戒成佛,不过孙悟空从中捣乱,将女娲留给他的天地大运转到猪八戒身上,猪八戒转世之后成为朱天能,与与仙魔斗智斗勇,最终寻得大千世界阴间三大州,降临大千世界……达成天道屠仙最后……本故事为虚构,想象小说……
  • 青蛙

    青蛙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倾城魅妃之泪染殇城

    倾城魅妃之泪染殇城

    岚雪殇一朝穿越成为了洛黎国的虚名皇后,和冷情君皇夜舜羽交换离宫条件,巩固了后宫。心地善良,却为了身边的人,狠下心肠坏事做绝。成了万民口中的妖后。最终换来的却是一句杀无赦。夜舜羽,无情无义君皇,为了地位,为了权势也为了国家,美人与江山如何抉择?冥也,一位猜不透的温柔男子,甘心为了岚雪殇付出所有,他说,若有来生,你做妻我做夫,一世相随。真假贵妃,铲除异己,叛乱之战,身世之谜,爱的选择,惊心动魄的演变。美女如云的后宫上演的是腥风血雨,荣华富贵的背后是血的代价。我,不再回顾曾经的天下,不在呢喃曾经的流连。你,如指尖滑过的风月般,在暮里到来,在晨里离去,我们再也相互看不见。
  • 影无痕

    影无痕

    “影子,你在哪里?”一个无影少年心中无力的呐喊着。前世的尘,今生的果,是宿命的牵绊,还是轮回的枷锁,我的记忆,在冥冥中与影子牵连,这分迷茫,这份无奈。我要去追寻,去寻找前世的记忆。我要去探寻,去解开身上的秘密。我要变得更强,意识告诉我,只有这样,才能生存。只有这样,才能守护。逆天归影,我心无痕,六界风云,生死由命。我...来了.....
  • 男孩一生要结识的100位名人

    男孩一生要结识的100位名人

    读一本好书,犹如和一个优秀的人成为朋友,本书将让你和100个成功的人成为朋友。100位名人的成长经历,犹如100个锦囊妙计,在你需要的时候,一一打开,人生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开阔。
  • 与故土一拍两散

    与故土一拍两散

    一个流浪者和漂泊者。80年代,作者前往美国留学,并试图融入美国,在这个异国他乡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和理想世界。然而,美国并不是他想象的天堂,无法满足他对身份的认同、对爱和自由的追寻。自此,他开始自己的“漂泊”生活,“流浪”于美国、中国、俄罗斯和欧洲等国。作者试图“与故土一拍两散”,在本书中,他通过自己的所观所感所想,比较中外价值的差异,大到社会现象,小到具体的人及事物,客观而犀利地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想法。《与故土一拍两散》讨论了诸如精神家园、精英阶层、转型、身份等世人普遍会感到困惑的话题,看似题目很大,却落到细节处,真实而令人信服。
  • 爱在时光里流转

    爱在时光里流转

    无垠的尘世间,纷纷扰扰,多少繁华倾泻,会有谁还在固守内心最初的那份清明朗然?见惯了形色各异的爱情,你是否会明白,爱情不是朝夕相处就携手相伴,而是有了丰沛情感后的共度一生。许亦菡,常常驻足于回忆的边缘,无法摆脱旧事的枷锁。她以为一辈子都忘不掉的事,终究随风而逝。她所期望的永远,其实,一直都驻足在她的身边,咫尺可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