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4800000013

第13章 寂寞书写者(2)

说到芯子,好像有了许多感慨。芯子,既是底色,也是最为真实的、不变的确凿,你可以说它一直在坚守自己的信仰,也可以鄙夷它顽固不化、不识时务,说它是时代的落伍者。可是这些于它总是不为所动的。芯子,就是芯子,是维系一棵树正常生长的根系、是引发一条河流起源的一滴水、是铺垫一条路由此无限延伸的一粒石子,同时还是支撑一个人如何走到今天的动力——寂寞的书写者,书写难以涌入洪流的寂寞。

这些衍生出来的种种意象平时总在视线之外,或在土里或在泥里,反正不是随处飘飞的灰尘,就像真相总是被湮没在诸多浮幻的、华丽的表象之下。树可以枯萎,河水可以枯竭或改道,道路可以更轻易地被高楼大厦,被美景蓝图所覆盖。也许只有到那时候才会懂得,根、水滴和石子的忠诚,它们不曾诉说什么,或许更不知道自己存在与否有什么意义。它只忠于自己渺小却并不卑微的天性。

小人物和大传奇之间的分野,我想就是一粒石子和一条长路的关系。例如《小人物的悲欣》和《今夜,零星小雨》中描述过的——

“一点可以担当的孤独,一场感觉安慰的电影,一本可以相互映照的小说,一杯让人微醉的清酒,一段常常迷失的道路,一条没有来由的轨迹,一张即读即忘的报纸,一通越聊越淡或越深的电话……比如你我,小人物的悲欣不过如是。比如,一直下雨的星期天,放着大把的空白的时间,走街串巷,看同样的人东奔西跑,也许他之所以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企图创造一种温暖的假象——听一遍当日的气象预报——听说,今夜零星小雨——挂了电话告诉自己,其实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孤单。”

一个人旅行,既是放飞也是被放逐,走南闯北都是自己所愿的。相对必须坚守的那些关于根或石子的诺言,得以四处游走就是小人物至深至远的自由了。

承认孤单,并坚守寂寞,我想这样的文字或人,才是我所倾慕的。遇见这样的书或人,难免一阵庆幸,还有“原来,你也在这里”的问候。

2006年12月8日

【场景四】

渴望记叙这样的时刻——

陌生的城市,清冷的因子,眼前尽是人影匆匆。虽是过客,但比走在自己的城市还要悠闲自在,完全是闲庭信步的状态。相似的疲倦或积极进取的行人,刚挺立起来的风格张扬的城市地标型建筑,创意雷同的或粗犷或秀气的、名目繁多的广场,还有几乎像大片移栽过来的植物……走过的长街短巷,逐一铺陈。若干没有编组的空间在时光的精湛指挥下,一层层地重组、叠加、契合、渗透、融会、渐变、翻转,该清浅的漂洗,该浓重的浸染,色块和光线纷纷寻找可能发生融合的因素,最后,郑重完成了一幅印象派图画,是能留下的,也是可以带走的——时间里的纪念。

交由时间担纲指挥的曲谱,是一串串过滤了激烈争夺和浮躁纷扬,仅剩下柔和的,能触动内心的节拍了。那里没有戏剧性的高潮和低谷,也没有人为的或命运的通途和绝境——每个人,不管是什么背景、什么条件、什么境遇,都有自己的绝境——前两天读到了阿城的这段话,起初感觉很平常,没有什么深意,所有过来人都有资格和底气这么说,比如父亲对儿子、师傅对徒弟、修炼成功的对亟待锻造的。再细想,却只因为他点破了这两个字——绝境。

大多时候,人们并不这么想,所谓绝境不过是书面用语,但凡书面语都显得无端严重一些。即使走到末路,也宁愿相信包裹、袭击自己的并不是真正的绝望。再甚或就算陷入了绝望的境地,可能也会反过来安慰自己,每个人都是这么走过来的,我,并不是唯一。

所谓绝境,各人有各人的质地,有的坚硬似铁,有的颓靡如泥,但是最后终将消弭于无形。

朋友说过一段话,大意是:在无伴奏的混声合唱时,当和声丰厚起来,声音顿时觉得非常神奇。乐队指挥却对大家说,“你们能不能唱得更背影一点儿?”

读到这里有些感动,现在谈感动已日渐艰难,但是我完全理解了那位指挥的想法,只是说不出这么形象的句子。

把声音作为背影,让个人的声音消隐或融入一个足以覆盖自己的场景,你唱的或我听到的已经不再是自己的微弱的声音,而是浑然一体的气息了。我想说的是这和写字同理,或许经过多年的研磨,你有能力修辞造句,把句子打造得精致可人,念诵时语感优美,甚至可能做到一篇中尽是华彩的段落,但是与此同时你却失去了文字中最为可贵、自然涌动或无意流露的——声音,仅仅是声音——随内心起伏、张合一起波动和咏唱的朴实无华的——声音。

假如每一篇文章都是当时的可以信赖的背影,都是可以融合到你所有文字中的真实的声音,那么不同年月里的文字就有了同样的气场,乃至细微的气息,它们才是你的所有,是在一个人的寂寞中,独自发声的所在。尽管它们的联盟后仍是背影,仍是底色,但你终于在时移事往之后获得了一种可以把握、可以依凭,也可以相信的确凿。

你可以说,无限的真实是不存在的,我也相信真的如此。我想说的是,接近无限的真实也是一种绝境,不是有“水清无鱼”的老话儿吗——那些“绝对的自己和相对的失去之间”就是“真实”可能存在的空间——(引用一段写在书页上的杂感)你放弃了什么,才能真正拥有什么——两个“什么”确有所指,大抵可以代表两种截然相反的志向,如果前者是繁荣,那后面的就该是落寞了。前面的是奉迎,后面的就是抵制。前面是开放,后面的就是闭合的。诸如此类,它们几乎是时时相悖的,比如说坦然放弃追逐,也就意味着有可能和坚守相依为伴。放弃了需索,也就部分清楚了自己可能的富足。放弃了可以带给你繁华的前景,也才有可能踏上迎向内心的弯弯长长的小径。

一部小说的题目,《假如在冬夜,一个旅人》。作者是意大利的伊塔洛·卡尔维诺。大陆的译本通常是《寒冬夜行人》,我极为偏爱台版的译名。这么一倒装,一顿挫,凭空就有了节奏,有了韵味,也有了场景的延伸。小说最后一段回溯源头——从前有个人孤零零地走在路上,发现有个什么东西吸引着他。那个东西仿佛隐藏着什么秘密,或者说向他预示着什么。他便去寻求解释,人家给他讲了一个长长的故事。

我们都在写一个或长或短的故事,用纸笔,用各自的经历,用各自的得到和失去,像一本《沙之书》,写得越多,留下的越少,又能怎样呢?不如默念——

假如在冬夜,一个旅人……

大街上霓虹闪耀,灯火明媚,但却与我无关。当然这不是家,可总归有一盏可以由自己点亮的灯。

旋律应向遥远的彼岸消逝一般,渐次安静地逝去——英国作曲家戴留斯在《河上夏夜》的乐谱上写道——我几乎看到了这样一幅场景,一点点褪去之间,一点点淡化之余,一点点消散之后——那一点点地延展和宽阔,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渐次远去——是回想,也是遥望——那近于乡愁的怀念,随着朦胧的和声,越来越安静。

这几篇零散的文字原本没有明确的主题,只是草草借了“场景”的划分铺陈了对时间、旅行、目光之所及,更多的是对书写和文字的一种反省。写到这儿,我所围绕和递进的却渐渐澄清了,而串联文字的那条线也慢慢浮现出来——有几个字频繁闪现——或许应该是《寂寞书写者》这几个字,是一段作为背景的旅行中独自发出的,一种声音。

我听到,并忠实记录,仅仅如此。

下午飘了一会儿雨,一层薄薄的寒意在漫长的海岸线铺展开来,像是细细刷了一遍透亮的清漆,严严实实地封锁起一个完整的冬天,从岸边起始向陆地播散。夜色中弥漫着寂静的雾气,街上的行人很少,大概这时候都躲在自己的安乐窝里其乐融融了。灯很亮,街很长。路过一个很窄的十字路口,等绿灯亮起。街对面的斑马线上有一骑单车的男子,他并没下车,单腿撑地,一手扶着车把。平时我也这样,极为相似的姿势。一路很少下车,似乎和单车合二为一了。这么微型的路口竟然需要等五十多秒才能通行,我不急,反正有的是时间。点了一支烟,倒数秒数。四周无人经过,我和那人遥遥相望,一时间,好像照镜子一般,不经意看见了另外的自己。

他似乎等得不耐烦了,从衣兜里掏出烟盒,从裤兜里拿出打火机。我也经常趁这时点支烟,好为抽烟找到一个正大光明的借口。那人点上烟,火光一闪,就灭了,一小朵烟雾迅速逃逸。恰好红艳艳的数码归零了。可能,他也感到冷了,想借这一点点烟火暖一暖,还可以用来陪伴一个人的漫漫前路。仍是场景,犹在镜中。

2006年12月9日

【场景五】

渴望记叙这样的时刻——

在陌生的城市渐渐醒来,常常有几秒钟完全的空白,要想一想这是什么地方。在外地好像能更快速地清醒,然后知道还有许多想去的地方——有希望。随着一天满满的行程醒来,总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拉开棕灰或暗黄色的厚厚的窗帘,看看是阴天还是满眼的晴朗,想想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置身于“想去的地方”——有憧憬。当希望和憧憬能如此切实可行的时候,才能算得上片刻的拥有。

想起那一年秋天所在的小城组织了一次为期六天的金秋书市,也是每天早早地醒来,带着近于膨胀的充实感骑着单车赶赴那个与书的约会。一路上,阳光、人群、微凉的风都有着特别纯净的光影。犹如寂寞的书写者,他会自觉拒绝或抵御外界的喧嚣和繁华,习惯于转过身来,长久注视自己内心的歌、哭,也只有这个时候,他才无比清澈地得知,一个人的悲欣有多么嘹亮,多么真实。或许他曾经也渴望过成功和荣耀,被接纳或被奉迎,但是一无所获之后,才回到了这条别无选择的出路——回归平淡,回归内心。他终于放弃了被接纳或被承认的愿望——如同焦勇勤论述贾樟柯电影时所说的“顿失感”——指的是在突然的、不期而至的变革中,人们心理上突然感到的失落、无奈、困惑、迷茫和无望。所有这些汇集在一起所产生的感觉表现出的是一种晕眩感,这就如同一个人从长期的黑暗中一下子走到阳光明媚下,感受到的不会是光明和晴朗,而只能是痛苦的晕眩。

我想说的是,这种看似来自外部世界的变革不仅仅独属于某个特定的大时代,只是来自外界的压力和迫使,而且——更多的时候发生于内心——是一个人的心潮难平,以及如何波涛翻涌——有如在漫漫荒野中,一株小草被无限拉长的身影,只能归结为宁静的力量。

同类推荐
  • 梦游者的地图

    梦游者的地图

    《梦游者的地图》主要介绍了著名的风景旅游地,也分了几部分:布衣北京、名士风流、城市备忘录、梦游者的地图,没有故乡的人。把旅游过的地方作为一张地图
  • 旅游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旅游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以下几大省市的旅游常识:北京市、河北省、江苏省、安徽省、山西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广东省、香港、澳门、海南省、陕西省……等等。
  • 宝瓶菩提

    宝瓶菩提

    “菩提十书”之《宝瓶菩提》:佛教经典把人比喻成“宝瓶”,在宝瓶里有着最清明的空性,只可惜被妄想与执著的瓶塞,无法回复到清净的面貌。本书是菩提系列的第七部,希望能开启我们的宝瓶,不但使我们自净,更让我们体验法界的清净。林清玄用感性的风格,表达即使在炉火中燃烧,用高温锻炼、上釉上彩,一个人也要永留清白,在人间!
  • 苹果里的星星:大师名篇诵读

    苹果里的星星:大师名篇诵读

    一束馨香的花朵捧献给大家。读者朋友们,多为文学随笔或杂感的形式。或深入浅出、夹叙夹议地阐明一个道理;或简明扼要、生动形象地描述一件小事;或触景生情、感物咏志地抒写一种情怀;或由小及大、含蓄深邃地蕴藏一个哲理。每篇文章之后,都配有千余字的赏析文章,珍爱它……,意在与读者共同交流与欣赏好花之“花”,究在何处。但愿您能喜欢它,本书荟萃的120篇精短美文寓意深邃、题材多样、趣味隽永
  • 时光里的欧洲

    时光里的欧洲

    雅典的文艺与民主,罗马的教会和共和,米兰关于信仰的扩散,巴黎经典的哥特风格,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维也纳的古典主义……自公元前800年到今天,从英、法、意到西班牙、奥地利,整个欧洲的脉络在大地上勾勒。这是一本深度旅游背景书,为所有准备前往欧洲的人介绍城市的故事。
热门推荐
  • 好方法培养出最出色的女孩

    好方法培养出最出色的女孩

    《好方法培养出最出色的女孩》共分15章,分别从美德、学习、性格、交际、修养、气质、关念、能力等方面为父母设置了一套立体式的教育方案,并通过大量的实例全方位地给家长提出了很多指导性的建议。帮助家长在教育女孩时发挥孩子的优势特征,培养出最出色的女孩。如何把怯弱的小丫头培养成充满自信、有个性的阳光女孩?如何把脆弱、爱哭的“玻璃美人”培养成敢于直面挫折的坚强女孩?如何让害羞、内向的女孩变得善于交际?……这一切都是父母关心的问题,而《好方法培养出最出色的女孩》一书将全面解答家长心中的困惑。
  • 上神,请捡起节操

    上神,请捡起节操

    泱泱三界大神无数,是非礼还是摧残?
  • 血型与星座AB

    血型与星座AB

    AB型是四大血型中最令人捉摸不透的血型,本书全面揭秘AB型人的神秘个性,让AB型人彻底了解自己,让其他人读懂AB型人,不再困惑,并且从职场命运,恋爱密码等多角度剖析AB型12星座人的性格,是一本全面时尚的AB型人使用说明书。
  • 天上掉下大麻烦

    天上掉下大麻烦

    他随着一场“宝雨”出生,但他一睡就是十年。世界因他的出现达到跨世纪的发展,十年后他醒了。如今的世界经过这十年的发展,变化是巨大的。醒来的他“疯狂”的学习这个世界的知识,最后把目光定格到娱乐圈……
  • 一块木板

    一块木板

    方达明,在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几十篇。短篇小说《出走》获第八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三等奖。小说《婶婶》获第九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短篇小说《我的土豆》获第四届林语堂文学创作奖。短篇小说《气球》获台湾第33届联合报文学奖小说评审奖。
  • 舌尖上的花朵

    舌尖上的花朵

    罗伟章, 1967年生于四川宣汉县,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作家研究生班。曾获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中篇小说选刊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四川文学奖等,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被有关专家称为“活跃的同辈当中分量最重、最突出、最值得关注的作家之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成都。
  • 网游之蜃市楼城

    网游之蜃市楼城

    看着从落地窗中射来的晨光,我一边伸着懒腰,一边感叹。自己似乎从成为游戏职业选手开始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好好的睡一觉了。看着一旁还躲在被子里面赖床的诺雅回想着昨夜的疯狂,我不禁微微一笑。
  • 小强最牛

    小强最牛

    霉运不断的白小强,也开始转运了。从飞机上坠落的他被闲的无聊的菩提老祖给救了,就是那个教孙悟空神技的菩提老祖。小强得老祖真传“地狱十八变”和鸿蒙紫气,从此脱胎换骨,倾倒绝代红颜,踏上无上仙道……
  • 在全世界的边缘呼唤爱

    在全世界的边缘呼唤爱

    本书讲述作者因为爱情、家庭等变故,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的场景美轮美奂,醒来后,她决定去找寻梦中的地方,借以疗伤。她走遍欧洲,最后来到非洲,终于找到了自己梦中的地方!书中记载了她旅行期间的思考和感悟,以及对过去美好爱情的回忆。在非洲野性天然的美景中,她对人生、爱情都有了新的顿悟。全书文字优美,感情充沛,堪称一部关于爱与人生的逐梦之旅。
  • 罪全书1

    罪全书1

    本书根据真实案例改编而成,涉案地名人名均为化名。十起恐怖凶杀案,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每一个都是曾被媒体严密封锁,当局讳莫如深的奇案大案。四个超级警察,各怀绝技,从全国警察队伍中挑选而出,组成中国特案组,对各地发生的特大罪案进行侦破。此文中十起特大案件都是首次公布内幕,每一案都会颠覆你对人性的认知,让你不寒而栗,也许读完本书,你真的会相信人性本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