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4800000012

第12章 寂寞书写者(1)

【场景一】

渴望记叙这样的时刻——

他,在回家的路上。深夜的地铁中涌动着清冽的气息。白日里的浊重和纷乱慢慢败下阵来,从深夜到黎明,是一座城市、一段路、一个人、一趟列车从疲倦中渐渐舒展的时分。连同灯光也比白日更加清爽,使得那些零零星星的杂物和碎屑无从逃遁,大白于黑夜。他选了一个靠门的座位,灰蓝色的条绒长裤,膝上横着一个蓝黑色的背包,十指交叉,静静地进入一个无关等待,无关到达的空格里。他刚刚步入老年,连神情都还没有做好充裕的准备,只有花白的头发在风中飞扬着,是年轻和苍老之间一个清浅的过渡。他面容安详,神态凝重,似乎刚从一本书里走出来——有内容的书,有内容的人——此刻,也不像是回家,而是专心体验一种片刻动荡中允许寄身的安宁,从狂奔的列车到徐徐铺展的旅途上的心事,在四通八达的地下巷道,地面上是纵情声色、容光焕发的都市,再往上是不夜的天。

他双手护着背包,露出一角儿插了书签的薄薄的书,书页已经都卷起来了,想必随身携带很长时间了,犹如一个沉默的旅伴,从东城到西城,再从西城带到东城。只要有几分钟的闲散时间,或许就会读上那么几行。只是几行,他不舍得一口气读完。当然,这样的书并没有什么悬念,写字的人也不会暗示或激励你一鼓作气顺势而下。相反,这样的书一般都很晦涩,是作者在一段鞠躬尽瘁的时间里对内心的考察和诘问,一个人的世界当然很小,所以自然而然地随之波及到他者的人性或者说本性中的莫名的皱褶,从中发现特性,或共性的完全融合。若是寄望从中寻求安慰的话很可能会大失所望,在“真相”的目光里并不存在美好或丑陋的划分,只能判定是否切合无限透明的……所在。这其间有许多弯弯绕绕的岔路,常常需要稍稍停一下,暗暗打量纸页或是身边的世界里的风景,想一想自己积攒的心得中——有多少是前人在对内心的求索中已然被细踏过无数遍了。最后,也无风雨也无晴,只有一束柔软而绵长的脉络,浅浅游弋。也许老人在想,他虽然想做一团火,但他却只能成为一块透视苦难的冰……“或者,假如人面对自身,我怀疑他是幸福的……”比如,此刻,一句缘深缘浅的话反复探入,慢慢就有了清香。他的眼睛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地铁的门把手被来来往往的手摩挲得锃亮,泛着冷冷的光辉。老人时而低头沉思,脸上随即显得有些暗淡,但是那种内心的平静和祥和却不是灯光所能映照出来的。一个寂寞的读者,有时和某个寂寞的书写者可以合二为一,比如,此刻。

——宽敞的地铁大厅被交织的人群装饰成一派繁华景象。衣着光鲜或褴褛者,站在同一个看似长远的站台,等待,等待一趟开往归宿的地铁。家,是一天的归宿。那里有松软的沙发、宽容的床,它们在黄昏时分敞开了怀抱,准备接纳操劳的主人。或许还会有一盏为你点亮的灯,在路的尽头,等待,等待一个风尘仆仆的人。地铁中有一种特别的气息,理智地分辨不过是通风不畅所积郁的,而感性会告诉你那是一种流浪、漂泊的气息。

从一个站台到另一个站台,重复着不过是别人或自己的故事,周而复始。地铁是地下的城镇,穿过了一村又一寨,直到终点,才发现无路可走。家,还远在天边。出门在外的人把在路上的日子想象成诸如憧憬、追求,还有自由等等——那些在家中无法完全实现的梦想。他们的前方还将是一个遥遥无期的站台。

——记忆,像钢轨一样长。只不过因为飞驰的时间把一站一站牵扯得很近,又把一年一年延伸到很远。夜,已深了。最后一班地铁。几乎没人上来,也很少有人下去,似乎地铁里的人只在这一段时间是相对恒定的。夜晚,如果不是为了匆忙地寻欢作乐,深夜赶路的人总有一些辛酸的意思。

车厢里的人并不多,七八个人分散在各个“角落”,从空间上划分,每一个区域都可能是角落,所以每一个人也都是各自的中心地带。他坐在门口,不过是想下车时占有主动,能快捷地走出地铁,虽然他现在并不像马上赶回家的样子。有一种人是目光向内的,他可以随时找到安妥自己的入口,可以席地而坐,也可以随遇而安。在老人背后的座位上有个年轻的小伙子,闪亮的白衬衣,藏蓝色的牛仔裤。右手靠着脸颊,左胳臂还夹着一个窄窄的公文包,像是公务员的装备。手里扶着一本洁白的书,那本书很厚,看起来相当吸引人,即使地铁隆隆驶过,灯光忽明忽暗,但年轻人仍读得津津有味。书页在日光灯下白得耀眼。

这一刻,他是一个孜孜不倦的学生,眼神澄清,神思贯注。读书的年轻人频频翻书,他急于进入下一个章节。手里的书应该非常流畅吧,他很少停顿,一页页大江大河似的湍急流走。而守着书的老人就在几个字词构成的巷道里细细徘徊。背靠背的两个人,互为昨天和明天,而今天缩短到了眼下同行的一段路,下一瞬又将各奔东西,转身即天涯。

我的背包里也有一本白色封面的书,作者汉娜·阿伦特。我没有拿出来读,有三四页差不多都快会背了。“某些人似乎活在自己的生命里(仅仅活在自己的生命里,而不是——比方说——活在人群里),他们如此坦呈,因而成为了生命的十字路口,成为具体物化的生命。”当她写下这几行预示自己未来命运的文字时,她只有二十四岁。地铁里没有十字路口,只有方向的不同。当你选择某个方向,必然要背离另一方,好像连同此刻的犹疑都是多余的。但是如果以这段话扪心自问,你能在自己的生命和随聚随散的人群中选择哪一方呢。

寂寞地书写,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下一个路口,又有什么等你经过呢。提及“寂寞”,也许,也只有借着别人的故事才能看见那些陷在沙里的寂寞。仿佛一个于己无关的词汇,只能在某一段他年的文字里还有着应有的气息和分量。

在此,就是我们所能浸入,所能充分体味的一切了——从存在到存在者,皆不出左右——犹如在适当的位置上的一位悉心的“倾听者”,约翰·伯格谈到保罗·斯川德的摄影作品时说——他拍摄的“瞬间”像是一种传记式的、历史时刻的记录。这瞬间的长度不是以秒来衡量,而是以镜头前的这一刹那和这个主体一辈子的时间关系来计算的——对长长的故事作一个了解与了结。

长长短短的故事都在这里了。一本书,一本坦呈着作者的往日的文集,让读者回忆或纵身文字中的光影,缓缓弥漫,又淡淡消隐。

2006年12月6日

【场景二】

渴望记叙这样的时刻——

将暗未暗时分,空气中游离着一些时间的灰尘,天色依然无忧无虑地蓝着,而街道和楼房好像独自神伤一般,步入晚境。几盏小灯犹犹疑疑地亮了,一条街上的店家总是相互依存的,他们的招牌也勾肩搭背,团结一心。只要一家的灯开始亮了,其余的纷纷响应号召,马上汇入了齐心协力抵御灰暗的队伍。几座高楼上的广告像是锋芒毕露的剑,刺向徐徐奔涌的暮色。只是只有张扬的气势,未曾穿云破雾就妄自菲薄起来,红红绿绿地变幻起诸多花样儿,先前的剑气成了一汪温暾暾的水色,一片靡软。路上的草丛慢慢睡了,桥下的碎屑却刚刚醒来,在巷道汇集的风里试着飞翔。一盏灯就是一双迷茫的眼睛,今夜不知望向哪里,哪里会有故事发生。这一年雨水浩荡,河岸显得很是拥挤了。水,漾上来,小船浮过去,是另一岸的花样年华。

这是异乡清冷的长街,和路边渐次燃起的繁华无关。老房子上也平涂上了一层薄薄的光,和原本昏黄斑驳的墙壁糅合出特别丰富的色调。几位老人在河边闲坐,几个棕色的啤酒瓶在栏杆一侧东倒西歪。远处的广场游人如织,他们兴冲冲地赶来融入这绚烂的夜色,融入城市变幻莫测的夜生活。水边的孩子牵着长长的倒影轻轻走过,纤细的影子在青砖石上一格儿一格儿地跳跃。正当华年的情侣窃窃低语,女子望着男人的侧面,男人看着迢迢而来的河水,一转弯儿,就不见了。

没有谁出场,也没有谁来预约高潮,大家都是旅客,在熟悉或陌生的街头交错——花的心藏在蕊中,街的心就藏在最活跃的市井里。市井,或许就是一眼冒着股股活水的井,井上的天空有些狭窄和逼仄,不过人们也无暇看天,街的心里有生动的词汇、热烈的寒暄、买的和卖的、走的和站的,它们都涌动在一条健朗的小街上。小街上的人大都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点头、微笑、打个招呼,简洁之中是不用多说的熟稔,街的心就留在不必多说的那些话语里,是熟门熟路的了然。

每一条街都有自己独特的底色,有的是静默的蓝、有的是幽深的紫,还有的是敷了华彩的金粉,只不过此刻在夜色的掩映下,那些灯光显得有些凄清而已。

默念博尔赫斯的《不知名的街道》——

午后的街道不是我的

每一幢房子是交叉的烛台

人在里面生活

像一支支蜡烛在燃烧

——没有被寄予思念的“村庄”也是会老的,和没有人烟的家一样。思念不是一阵风,过去了就过去了。也不是一群迁徙的飞鸟,尽管它们寒来暑往是为着一个古老的承诺。

——相对人世来说,房子才应该是相对长久而坚固的烛台,人只是在其间暂时被点燃的蜡烛,是过眼的花火。这样的情境真像极了摄影家尤金·阿特杰在街头巷尾拍摄的一幅幅苍蓝的画面。他总是在清晨人迹稀少的街上拍摄,由于长时间曝光,即使偶尔有人穿行也留不下人的踪迹。他的画面里几乎没有人,把行人淡化,并成功抽离以后的街道犹如废都,恍若鬼魅。可是这些没有人的纯粹的风景却呈现出另一番天长地久、日月同辉的景象。

分明是异乡,可是因为曾经在此生活过不长不短的一段时间,多年以后再来,其间滋味变得有些含糊了。因为熟悉这里的街道,所以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过客,浏览完繁华集中的段落就可以一走了之。可是更不是什么归人,因为这里没有等待我的人了,哪怕是一扇窗、一扇门、一盏灯,它们都在我的脚步之外,兀自敞开,或许透出光亮。因着某一个只能告知自己的理由来过三次了,也许,只是为了冬天的大海,为了寻回一个不老的许诺。

——在一个地方居住多久才能被内心认做是故乡呢?我不知道是否会有这样一个数字,把故乡和异地准确地区别开来,但我知道如果你在某条街道来来往往地走了十年以上,那么,你就是属于这条街道的归人,不是游客了。

——现在,我可以回答自己从前提出的问题了。那不是时间所能左右的,而是——是不是还有那么一个人、一扇门、一盏灯为你等待、为你敞开、为你点亮。若是如此,哪怕你是第一次踏入这个城市,也是前来探亲了。

或者,这些都是路过,或被路过的吧。可是,当无所等待,也无处投奔的时候,这些留下的和路过的才显现出清澈的光影,就算是烟尘也有属于自己的短暂的、清淡的痕迹。

是,痕迹。有迹可循。无论以怎样的形式路过,今天总是有迹可循的,文字也好,味道也好,或许还有一种更隐约的声音,容纳过去,收留那些绿色的、生长希望的,或者灰色的、藏匿残缺的,记忆。

说吧,记忆,沿着一条风沙漫天的丝路。今天不是一日一夜可以到达的。痕迹,就潜伏在深深浅浅的脚印下面。对于那一篇漫无边际的文字来说,成长就根植于长长短短的句子里了。忽如一夜春风来,那些斑斑点点的痕迹浮现在清凉如水的夜色中,让人怀疑这世上究竟有没有一种体贴入微的力量,细心地抹去那些浮华的部分,只留下扎实的、真实的、接近透明的一条路,这些,才是值得委以“回忆”重任的线索。它绕过了喧闹的街区和可以混迹声色的深夜。为了这条路要准备充足的资本,甚至是“半生”打造的坚持,才能帮助我走到今天这一站,因为懂得、因为难得、因为值得。那种顽冥不化的力量或许是存在的。只不过在浮云遮望眼的同时不易于被我们所察觉,那种水晶似的纯度和重量。

寂寞地书写,并不单单存在于书本之中——你我在烛台之上,在照片之外,在天地和日月之间,依然交错。仿佛老唱片里咿咿呀呀的声音的丝缕,不知谁家的门没关严,逃出一串低吟浅唱,只听清了几个字——我们都寂寞……若是电影,此时应该把镜头摇上去,再摇高一些——像是意味悠远的闲笔,假装是一次偶然,其实字字触到了残留的燃点——掠过同行者眼风里深情的一瞥,掠过相互交缠的街道与河流,掠过昏暗的或缤纷的路灯和霓虹,然后,漠然地掠过兴高采烈的游人和没有人迹的天长地久——音乐起,演职人员的字幕渐渐漾上来,电影该散场了——最后,直到适合全面俯瞰的角度,极尽高处是一种只关乎内心的洞察、抚慰和阅读,那是神的目光。

2006年12月7日

【场景三】

渴望记叙这样的时刻——

在路上。一站一站稍作停留,然后再次离开,这样的日子是以往异常熟悉的,长街短梦,就这么依次排开来,让人驻足,也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逐一体味曾经的悲欣与交集的部分——清冷的空气中陌生的因子渐渐苏醒了,在这个刚刚拉开帷幕的冬天。记得许多街边的小店,再次光顾有说不出的亲切友好。在你离去,回到原本的生活轨迹以后,它们依然在默默生长,在自己的年轮上刻下一圈又一圈或深或浅的印痕。本来就没有任何交集的“两片天空”下各自欢度或苦挨的空间,却因为这一次重逢有了交汇的瞬间,像一阕曲牌名,相见欢——也许这就是故地重游时最深的纪念。每一座城市都在发生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变化,在此生息的居民可能已经习以为常了,就如同看一部叙述变迁的黑白纪录片,当影像缓缓流淌时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发生和消亡,但是如果截取开头和结尾的两幅画面,你才会发现——看似默默无闻的时间的伟力,迸发出宏愿“人定胜天”的魄力,两种力量的同时作用,使得旧貌和新颜在两幅不会说话的图景前不可同日而语。本是过客,很难说是希望这里日新月异,还是保持原汁原味。过客,是没有“希望”以及发言权利的旁观者,或局外人的简称,只不过淡化了原义中的断然拒绝或自甘落拓,显得比较客气一些而已。两幅时间之内和之余的场景,在刹那间,斗转星移。你站在当年的街角,不得不暗自叹服,眼前的所有已然是换了人间。

换了人间,包括各自纷飞后的自己和所谓的故地。伟力和魄力,都变成了闪光的魅力。总有一些平淡无奇、容颜苍灰的小店却丝毫未变,如同那些主动逃离了阳光,同时也逃离了褪色和凋零的低矮植物,它们依然在这个城市的底层坚韧存活,没有更新也没有更旧,俨然时间之外的特例,是细节中的定格。你知道,我说的不只是某家小店,那是小人物的芯子。

同类推荐
  • 越南星空下

    越南星空下

    本书一本旅行小说,一本在旅行中探讨爱和生死的虚构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天熙因父亲去世和爱人的离去,而产生极大的痛苦,故孤身去越南旅行,寻找自我。在飞机上遇到越南人Kimminjong.在他的引领下,走遍越南的各个城市。在行走过程以及与越南人的相处中,产生对爱和生死的领悟。最终生活平顺,爱人回归。
  • 间隔年,一个女孩在游行

    间隔年,一个女孩在游行

    她,蔡璐璐,一个80后单身女孩,经历了一段奇幻又刺激的间隔年之旅:在路上,她经历了单身女孩旅行可能遇到的各种惊奇、刺激和彪悍的事:她想要的,是如何在庸常不变的朝九晚五中寻找到人生的乐趣与价值,如何不在房子、车子、信用卡三座大山重压之下日渐麻木,将年少时的所有梦想抛诸脑后。也许答案就在路上。每个人只能年轻一次,即使不能像光鲜的影视剧中那般轰轰烈烈,至少要给自己一次机会,试着推开那扇通往世界的大门,哪怕只从门缝中瞭望一眼也好。
  • 苹果里的星星:大师名篇诵读

    苹果里的星星:大师名篇诵读

    一束馨香的花朵捧献给大家。读者朋友们,多为文学随笔或杂感的形式。或深入浅出、夹叙夹议地阐明一个道理;或简明扼要、生动形象地描述一件小事;或触景生情、感物咏志地抒写一种情怀;或由小及大、含蓄深邃地蕴藏一个哲理。每篇文章之后,都配有千余字的赏析文章,珍爱它……,意在与读者共同交流与欣赏好花之“花”,究在何处。但愿您能喜欢它,本书荟萃的120篇精短美文寓意深邃、题材多样、趣味隽永
  • 山在那里

    山在那里

    散文集《山在那里》,是一个人的述说与回声。我们改变不了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那里的文字,就是他的拓展,凭借凡俗市井中失神的观察,顺着半虚半实的家藤攀爬,他让自己相对封锁的生命得到时空上的延展。这本书,是一座漂流于朝九晚五、无限循环的秩序生活中的、沿途观看一个人内省风景的文字岛屿。
  • 凤眼菩提

    凤眼菩提

    “菩提十书”之《凤眼菩提》:有一种凤眼菩提子串成的念珠,每一粒上面都有美丽优雅的眼睛。这美丽的凤眼菩提子除了念的清净,还启示我们应有独特的非凡之眼、美丽之眼、智慧之眼、悲悯之眼、宽容之眼来观照无常的人间。《凤眼菩提》是林清玄继《紫色菩提》后更深入探寻般若智慧的作品,让烦恼都化成智慧的清气,使我们活得自在光明,不怀丝毫遗憾。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围婚

    围婚

    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在长相和身价上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性情和爱好上也没有特别之处,对于婚姻,他们渴望,却有着自己严格的筛选标准,想得到却又害怕受到伤害。于是,他们不停在婚姻门口徘徊,被人们称为“围婚一族”。个性,是围婚的代名词,渴望,是围婚的真心话,而相亲,就成为围婚最直接和最有效的试金石,投鼠忌器还是勇往直前?优柔寡断抑或立场坚定?这一切的一切,都和星座无关,而是实打实的一辈子.筱曦和雨辰,温和的一对;爱星和大川,纠结的一对;淑娴和雨峰,失调的一对;梦珂和辛亮,世俗的一对~总有一对,是你们~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不好惹:大明小医妃

    嫡女不好惹:大明小医妃

    她是21世纪中医学骄子,却因外出采摘草药时不慎坠落悬崖,而穿越成相府懦弱嫡女。他是大明福王殿下,外表风华绝代人畜无害,实则腹黑霸道睿智多谋。一道突如其来的圣旨,让她成为他的待嫁王妃。一个不情,一个不愿,在彼此之间相互指摘互相怨怼的过程中,两人又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且看她圆滑懒女与腹黑王爷之间,如何打破相看两相厌的死局,上演一出倾世间、牵君心的好戏。
  • 不为帝王姬:君心我独宠

    不为帝王姬:君心我独宠

    她原本是北国高高在上的篱姬公主,原是北国第一美人,却被那个冷酷的男人毁掉了家园;她失去了所有的亲人,而却成了他肆意欺负的工具,是他毁了她的一切,她要复仇,为了所有的亲人和惨死在南风手中的子民,柔弱的篱姬为了复仇成为了南风身边的女人。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与孩子沟通其实很简单

    与孩子沟通其实很简单

    从父母的改变开始!放弃那些对孩子没有帮助的说话方式,不再对孩子大声嚎叫和训斥,恰当地运用沟通艺术。父母与孩子最有效的沟通。让亲子沟通变得更简单、更有效
  • 重生之老夫少妻

    重生之老夫少妻

    渣叔老白菜帮子看见向晖的第一眼,那上面贴着两个标签,青春,有朝气。渣叔的准则,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恶魔殿下求爱纪

    恶魔殿下求爱纪

    《恶魔惹上毒玫瑰》是恶魔的姐妹篇,在书城搜索一下就能看到,大家要支持哦~这是一部华丽又幽默的偶像剧小说,演绎最浪漫最唯美最幽默的华丽之章!传说中的恶魔,就是以不到0.1的时间掳走无数人的心!以最残忍的态度对待最不喜欢的人!以最变态的方式去捉弄死板的学生!而她在入学的第一天就受到一只最烂西瓜的欢迎!传说中的名震全球的歌殿之王乐队,凭什么可以这样故作非为?据说,考入殿王学院,就会成为最有前途、钱途、星途三大途的好处!而且还能和梦幻般的明星、王子共于一学校学习,有幸目睹超级大明星的真面目,每隔一周就有神秘晚会华丽大放送,会场之上明星与王子、美女与俊男多得像天上星星,长得最丑最差的也会有一场极大的艳遇哦…真是一件非常值得的事情哦~!不过,当东思灵考入殿王学院后,才发现里面的所谓的明星天使殿下其实个个都是恶魔!所谓的名牌学校其实是校规超级变态学校!东思灵凭着超级的勇气,超级的倔强,超级的跟所有恶魔殿下展开了一场场的惊险的斗争……虽然不时受到南离优捉弄,可是那个温柔王子东若宇,却也从中拉了她一把。可是经过事情的发展之后,东思灵才发现东若宇真正目的,那么她的喜欢是不是要抹杀掉呢?南离优那些恶作剧,为什么越来越少了呢?原以为幸福会那么幸运的降临,可是一个真相让东思灵完全崩溃了,而默默留在她身边的南离优,会不会是她真正的王子呢?当现实的迷雾散去,当童话落幕,我们的女主角,又何去何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