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8500000021

第21章 刘宋——骈文的成熟(2)

秀、孝的察举都开始重在考核、试经。但杜佑的话不免让人质疑:秀、孝从西汉以来都是并驾分途的,怎么现在都一概“策试”、“试经”呢?这牵涉到秀、孝的考核问题。据魏时三府议“举孝廉,本以德行,不复限以试经。”华歆则认为:“今听孝廉不以经试,恐学业遂从此而废。”武帝听从了华歆的建议而下诏:“郡国贡士,以经学为先。”孝廉要试经,但怎样试呢?结合《抱朴子?审举》中“今孝廉必试经无脱谬”的话来看,即试经没有脱漏、错谬,合于经书原文,这自然是考核记诵了。也正是考核记诵,嘉平年间(249-254)魏舒被举孝廉后,能“自课,百日习一经,因而对策升第。”这种考试,史籍当然没必要记载了;也正因此我们在史籍中找寻不到孝廉试经的具体内容了。这种情况,到了梁、陈还基本如此,沈约在天监中《论选举疏》中说:“假使秀才对五问可称,孝廉答一策能过。”沈约有意地区别了秀、孝,即秀才是“对”,孝廉是“答”,要求吻合原文。这也有例证可寻,梁武帝亲策岑之敬时,“敕中书舍人朱异执《孝经》,唱《士章》”,之所以特意让朱异执《孝经》,就当是为当场核对正误而准备。

再看秀才。《北堂书钞》卷七十九引《晋令》:“举秀才必五策皆通,拜为郎中,一策不通,不得选。”怎样才叫“通”呢?“秀才必对策无失指”,(《抱朴子?审举》)即不要失去旨归、意旨,可“极陈所见”,用晋武帝的话就是“明于王义,有益政道”;这显然是重在时务的识见、判断了。这也是策问的应有之义,即紧密配合当日的形势,希望能补察时政。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太康元年(280)灭吴后,策问“绥静新附,何以为先”,今“绥荡无外,万国顺轨,海内斐然”,是否能“罢武库之常职,铄锋刃为佃器”。这大约正是西汉董仲舒《天人三策》以来的优良传统。不过,“秀才虽以试策,亦泛问经义。”这样,笼统而言,秀、孝都需“策试”、“试经”了;但二者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比起门荫入仕,东晋时的秀、孝察举实称得上无足轻重;可能正是这一原因,沈约对这一时期九十多年间的察举并没过多的描述,只是到东晋末年,即义熙七年(411)刘裕上表要求“申明旧制,依旧策试”时才着意凸现。准确地说,秀、孝策试到南朝时,随皇权的复振,才被强调,才正常化,有时甚至皇帝还亲临策试,渐趋成了一项稳定的制度。元嘉十二年(435),刘义庆上表举荐庾寔、龚祈、师觉,其所推荐之点,就能看出当日一般情形。举文中,刘义庆称前临沮令新野庾寔,“昔在母忧,毁瘠过礼,今罹父疚,泣血有闻。行成闺庭,孝著邻党”,显然以孝行著称;前征奉朝请武陵龚祈,“恬和平昔,贞洁纯素,潜居研志,耽情坟籍”,则以学业修养名达;处士南郡师觉,“才学明敏,操介清修,业均井渫,志固冰霜”,则才学、节操兼有。一句话,这些人“足镇息颓竞,奖勖浮动”,而有利于国家;孝行、学业(才学)或避世独居(隐士)是被举荐的几个重要标尺。不然,就不为时人所重,庾柄之“素无术学,不为众望所推”,就反证了这一点。孝建元年,宋孝武帝对选举制度又加以更正,“四方秀孝,非才勿举,献答允值,即就铨擢。若止无可采,犹赐除署;若有不堪酬奉,虚窃荣荐,遣还田里,加以禁锢”,取消了对举荐者刺史、太守的连带责任,显得更趋于合理。顾昺大明年间举秀才不第,就说明了策试在日趋严格和完善;其连带的惩罚措施,在元徽间释僧严拒绝察举秀才时说的话,“举失其才,亦宾主交鄙,可不慎乎”中也得到了明显的体现。宋明帝泰始三年(467),对对策的优劣标准也做出了明确规定,这些都无疑表明,策试作为一项制度,刘宋时已日益完善,成了一项较为稳定的选官制度;当然,这是皇权日益加强下的一个必然结果。

但察举孝廉、秀才并非一直并驾齐驱,其分离的趋势日益显著:举孝廉日益衰歇,举秀才则日趋上升。这只要比较一下《宋书》、《南齐书》、《梁书》中的《孝义传》就能知道。《宋书》卷九十一《孝义传》中被举荐为孝廉的(包括不就的在内),就有郭世道、郭原平、郭林柏、吴逵、潘综五人;《南齐书》中,却连一个也没有,朝廷对待有孝义的人,也仅是“表门闾,蠲租税”,象征性地表彰而已,其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已大为降低。梁时略有不同,但其呈下降的趋势则无可置疑。《梁书》卷四十七《孝行传》载被举孝廉的共有三人,即沈崇傃、刘昙净、庾沙弥。之所以如此,当是萧衍极力推崇孝行的结果,“高祖创业开基,饬躬化俗,浇弊之风以革,孝治之术斯著”。但在这些以孝行著称的人身上,却平添了儒学、文学的因素,显得极为驳杂,如庾黔娄“少好学,多讲诵《孝经》”,吉翂“明通《易》、《老》”,何炯“从兄胤受业,一期并通五经章句”,江紑“好《老》、《庄》玄言,尤善佛义”,刘霁“年九岁,能诵《左氏传》”,褚修“少传父业,兼通《孝经》、《论语》,善尺牍,颇解文章”,就是说,在这些本以孝义著称的人身上,其文学、儒学之长却被不厌其烦地记载,孝行反而退居到了一个次要的位置,或被其他才华所淹没——这正足以证明,即便是孝廉的举荐,也已经偏离了传统重视德行的轨道,发生了较大的变迁,更重视其才学,这不能不说是文学对整个社会浸润的结果。这种情况也延续到了陈朝,《陈书》卷三十二《孝行传》仅载五人,更江河日下了;而且,《孝行传》中的谢贞实擅长文学,列入《文学传》似乎更妥;而《文学传》中庾持“性至孝,居父忧过礼”,列《孝行传》也未免不可,这种界限的模糊,也正表明了时人认可的孝行业已发生了偏离,看重的可能仅是学业、才华了。察举孝廉之所以日趋式微,大约是西晋人段灼所说的原因,“曾参、闵骞,诚孝子也,不能宿夕离其亲,岂肯出身致死,涉危险之地哉!”孝子空有虚名,东晋末年,“时内外多难,在丧者皆不终其哀”;宋孝武帝孝建三年,袁粲“坐纳山阴民丁彖文货,举为会稽郡孝廉,免官”,就足以说明孝廉鱼龙混杂的情形,久之,难免遭时人的诟病。问题是,袁粲还尚且清廉,“清整有风操”,就如此这般,他人就可想而知了。

进一步,假如再看一下这些屈指可数的人被察孝廉后所任的职务,似乎更能看出问题的实质——即举孝廉实质性的衰落。郭原平被举为望孝,因蔡兴宗薨,“事不行”;郭伯林、吴逵被举后,史书未载其职,估计是职务不高——实不足以进入史书记载的视野;刘昙净做海宁令;庾沙弥补歙令。对此,沈约在《宋书》卷九十一《孝义传序》中也不得不承认,在“权利相引,仕以势招”的情况下,“汲引之途多阙”。当察举孝廉在齐梁日趋式微时,察举秀才却直线上升:

尚书令沈约命驾造焉,于坐策显经史十事,显对其九。约曰:“老夫昏忘,不可受策;虽然,聊试数事,不可至十也。”显问其五,约对其二。陆倕闻之叹曰:“刘郎可谓差人,虽吾家平原诣张壮武,王粲谒伯喈,必无此对。”

武帝每集文士策经史事,时范云、沈约之徒皆引短推长,帝乃悦,加其赏赉。曾策锦被事,咸言已罄,帝试呼问峻,峻时贫悴冗散,忽请纸笔,疏十余事,坐客皆惊,帝不觉失色。自是恶之,不复引见。

这种不无游戏性质的策问,其方式、内容、评价,即策以“十事”、或“五事”,测试经史,以及引短推长,与真正的策试又有何种差异。就“每集”两字显示次数的频繁,又足以说明策试的观念已渗入到生活中,甚至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这不能不说明齐梁时策试的盛况。

齐梁时,举秀才已无可逆转地占据了主流位次。对此,不妨从策文和中举后的任职加以考察。先看策文。据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现在留存下来的策文有晋武帝泰始四年(268)《策问贤良方正》,泰始七年(271)《策问贤良郗诜等》,《策问阮种等》,(这两个年代不能具体断定)《策问秀才华谭等》,元康、永康(291—301)中《策问秀才纪瞻等》,颜延之《策秀才文》,《永明九年(491)策秀才文》、《永明十一年(493)策秀才文》,《天监三年(504)策秀才文》。由涉及的主题来看,策问的内容与当日的社会、政治密切相关,并不是凭空发问——这也是董仲舒《天人三策》以来要求策问能补察时政的基本功能。最典型的就是《晋书》卷五十二《华谭传》载太康元年(280)灭吴后,策问“绥静新附,何以为先”,今“绥荡无外,万国顺轨,海内斐然”,是否能“罢武库之常职,铄锋刃为佃器”,有明确的政治意图和现实意义。这种思路下,永明十一年的策文提到的两点内容(文见《文选》)就值得琢磨;一是“冗官塞途”,一是“今欲……五都复而事庠序,四民富而归文学”。第一点在当时确实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了。三年前,即永明八年(490),在唐寓之起义的压力下,齐武帝不得不宣诏停止检籍,“自宋升明以前,皆听复注。其有谪役边疆,各许还本。此后有犯,严加翦治”。《南齐书》卷三十四《庾玩之传》。就是说,从宋代孝建元年(454)到永明八年,三十六年来的检籍终以失败告终。“既蒙复注,则莫不成官”,许多寒门地主、商人公然变成了士族。那么,这种“冒籍”的人有多少呢?“自泰始三年(467)至元徽四年(476),扬州等九郡四号黄籍,共却七万一千余户。于今十一年矣,而所正者犹未四万”,据《宋书》卷三十五《州郡志》扬州领户一十四万三千二百九十六,有问题的竟占了一半。萧子良也说:“自宋道无章,王风陵替,窃官假号,骈门连室。今左民所检,动以万数。”《南齐书》卷四十《萧子良传》。对此,庾玩之忧心忡忡,“神州奥区,尚或如此,江、湘诸部,倍不可念”。显然,这种情况下只能是“冗官塞途”;《南齐书》卷十六《职官志》载“朝散用衣冠之余,人数猥积”,“永明中,奉朝请至六百余人”,就很能说明官员的急剧膨胀。策文中也直言不讳地表明了这一点,“周官三百,汉位兼倍,历兹以降,游惰实繁”。另一方面,永明时期政治尚属清明,问题就这么严重,其他时段可想而知。面对这么庞大、繁杂的官员队伍,势必要采用一定的措施去清理,检籍既然失去了应有的作用;那么从源流上加以筛选、堵塞,无疑就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这种情形下,重视策试是很自然的了。我们看隶事之风盛行在齐梁,文人间以隶事相高,固然有以藉知识相矜、傲视的心理;但重要的还恐怕是现实中策试的影响,上所举武帝时的隶事,就已说明了这一点。第二点,永明十一年的策文提出“五都复而事庠序,四民富而归文学”,这也是现实的反映。诚然“复五都”(收回洛阳、长安)实现的可能性不大,或不过是一纸空言;但期求“民富”后“归文学”,却是一项切实的举措。因为永明年间(483—493)实是一个学术、文化发达的时期:萧子良在鸡笼山聚集文士、儒生及名僧畅游,编《四部要略》、造“经呗新声”,特别是其间的“竟陵八友”,更是一时盛况;王俭家“开学士馆,悉以四部充俭家”;颇有文采的随王萧子隆周围也聚集了一批文士,这样,躬逢“盛世”,自可彰显“文治”,要求“四民富而归文学”。或者说,在高层看来,这不妨是一项远景规划。这样,现实中势必要选拔有文学才华的人来充实,渐次提高而达到国家整体目标。

再看中举后的任职。就史传所载,被举荐者策试通过后授予的职务有:

著作佐郎,如顾练、殷朗、顾愿;

参军,如王延之、庾杲之、王融、袁彖、刘显、何炯、刘潜、伏挺、陆云公、陆琼、陆琰;

王府、州主簿,如张绪、刘琎、丘灵鞠、陆厥、宗测、庾荜、孔奂;

王国左常侍,如江淹、宗史、顾协、虞寄;

太常博士,如任昉;

司徒记室,如萧琛;

太子舍人,如张率、顾宪之;

秘书郎,如萧恺、王规、王褒、张嵊、王固;

太学博士,如孔休源、刘之亨、丘迟;

奉朝请,如裴邃、江革、何逊。

著作佐郎、参军、王府、州主簿、王国左常侍、太常博士、司徒记室、太子舍人、秘书郎、太学博士、奉朝请等基本上都是清望官;就是说,举秀才后多授予清要之职,其出身官都是清官(与“浊官“相对)。唐长孺先生曾对清望官进行过概括:“当时秘书省官属,东宫官属都是出身中的第一等清官,职务是很优闲的。其次则是王国公府参佐。……王府参佐虽兼清浊,但较之尚书郎为优。”进一步,唐氏认为:“大概所谓清官本是在于多由高门为之而清,高门所以多为此种官职,则是由于‘职闲禀重’。”这样,清望官就一直成了时人心中理想的职位;刘宋末年,吕安国南征北战,据此晚年得以授予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在“欣有文授”之余,吕安国诫子曰:“汝后勿作袴褶驱使,单衣犹恨不称,当为朱衣官也。”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即遭逢际遇的武将在腾达后念念不忘的仍是做清望官,即朱衣官,跻身于士族、清流。一旦授以不甚理想的官职,就可能不就职,如南齐时“博通五经”的刘被除为奉朝请,不就;因为这之前,他就已是州祭酒主簿。张融“对策中第,为尚书殿中郎,不就”,就可能因为此职较繁,又有捶罚的缘故。陆澄在宋泰始初,为尚书殿中郎,“郎官旧有坐杖,有名无实,澄在官积前后罚,一日并受千杖”,这也看出时人对举秀才后授职的期望值比较高,难怪时人要高看一眼。

那么,这些人凭借什么得以察举秀才呢?要解决这个问题确实有较大难度,因为史书在叙述此事时往往比较简略,或语焉不详,窥其全豹只能是一种奢望;这里只能以一种粗略的方式推断,即假定史书所载其人的长处,就是被举荐的重要理由——这当然有偏差;不过,好在并不需要精确评价,只好勉为其难了。这里据有文学才华,或《隋书?经籍志》载有文籍的人加以统计:

《宋书》载被举秀才的人共十人,“善属文”,“有文辞于世”,《隋志》载有文籍的四人;《南齐书》载被举秀才的人共二十一人,“涉猎文义”,“博涉有文才”,《隋志》载有文籍的共八人;《梁书》载被举秀才的人共二十七人,“善属文”,“能赋诗”,《隋志》载有文籍的共十八人;《陈书》载被举秀才的人共九人,“博学,善属文”,“美词藻”,《隋志》载有文籍的共七人。

这至少能说明两点:一,被举秀才的人数在渐次增多(当然,这要考虑各个朝代存续时间的长短,以及举秀才的具体时间)。二,从被举有文学才华的人所占的比例看,宋时仅58%;南齐时为81%,梁时为75%,陈时为100%,就说明到了南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可能是两点造成:一是如上所述,刘宋后期,前废帝、明帝时才在制度上有明确表示;二是一项制度有广泛的影响,必定要滞后一段时间,有一个时间差。这样,齐武帝永明十一年(493)的《策秀才文》中策文中直接咨询“今欲……五都复而事庠序,四民富而归文学”,就不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初,梁武帝招文学之士,有高才者多被引进,擢以不次”,也直接说明了这一点。

同类推荐
  • 四川图书馆百年馆庆纪念文集

    四川图书馆百年馆庆纪念文集

    值百年华诞之际,四川省图书馆编辑出版《四川省图书馆百年馆庆纪念文集》,以彰显历史,缅怀前贤,昭示未来,意义深远。《四川省图书馆百年馆庆纪念文集》荟萃了一批优秀图书馆专业工作者在长期的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中积累的成果,凝结了四川省图书馆人的集体智慧,生动再现了四川省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精彩画卷,将为未来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 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一个中国人的激情史

    一个中国人的激情史

    全诗选取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许多重大或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为吟唱对象,约有数百位人物相继登场,或主或次,或详或略,或独立成篇或相携亮相。约有数百件或政治或经济或军事或文化或科技等各方面重大重要或作者认为有必要叙写的事件纳入其中,共襄情的盛举,共织歌的经纬,共同演绎伟大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沧桑故事。
  • 我扶着四川歌唱

    我扶着四川歌唱

    感谢一条北纬30。线,把浙江与四川的诗情画意联系在了一起,把“天堂”与“天府”联系在了一起,把诗人的炽热的心与我们四川的昨天、今天与明天联系在了一起!旋律之一:蜀地遐思,栈道,剑门关,西昌发射基地参观记,冰川野浴,高山杜鹃,康定,折多山,折多河,塔公寺,丹巴县,藏羌古碉,雪山感觉,三星堆遗址断想,第几场雨下在昭化古城,金沙遗址,成都“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都江堰的李冰,夜宿“九寨天堂”等。
  • 爱国·爱国之心从分毫开始

    爱国·爱国之心从分毫开始

    我们如今所处的是一个和平的年代,和谐平安的社会让我们感觉不到动乱的滋味,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爱国”这样的字眼似乎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了,但是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诸如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等等这样的特殊时刻,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一些日常的小行为来表现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的。也就是说爱国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可以在我们的生活中体现出来。
热门推荐
  • 谁的青春仓皇结

    谁的青春仓皇结

    惶惑与不安,喜悦与明媚,共同构成了青春的双翼,因此我为此书,划分出四段旅程,淡蓝溪,橘红舟,青色果,明黄岸。每一段,都有它饱满而丰沛的色泽,当舟楫划过,抵达岸边,忧伤的少年,便完成了一生中最铭心刻骨的蝉蜕。
  • 四季时蔬家常菜

    四季时蔬家常菜

    《美食天下(第2辑):四季时蔬家常菜》教你做四季时蔬家常菜,一学就会!53种应季蔬菜的健康吃法,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四季气候的变化规律,也是万物生长规律,更是顺时养生的原则,吃应季时蔬,更能守护身体健康。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斯大林(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斯大林(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从事社会主义宣传,被神学院开除,坐牢、流放,斯大林有一个革命家应该有的典型经历。
  • 给孩子们看的防灾避险故事

    给孩子们看的防灾避险故事

    为灾害篇主要包含空中灾难,海上冤魂,地底噩梦,可怕大火等十一篇,另有机场巨灾,飞来横祸,空中噩梦等故事。自然灾害篇主要包含大地震撼,烈焰冲天,海滩灾难,暴雨肆虐等十一篇,另有“敲”出来的地震,可怕的噩梦,逃生经验等故事。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胭脂小王爷

    胭脂小王爷

    长安城内,谁人不知逍遥王爷之子花渐离是个不学无术、贪财好男色的败家子,人送外号“草包少爷”。一席红衣,长发垂腰,肤色白如凝脂,额间系着一枚墨绿色暖玉,双目犹如一泓清泉,奕奕生辉......举手投足间,无不让人为之消魂!可谁又知她是为母不得已着了男装,即便如此,她依然弄得天下大乱。来自几百年后的她在江湖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试问,世间之人谁能敌过!推荐新文:《僵尸借贷》《少爷别这样》您觉得好看就收,顺便赏烟稚张票子,这可是动力!要是您觉得不好看,也行!下面的留言区就是您发泄的地方,使劲的抨击我这颗脆弱的小心脏吧。但是谢绝人身攻击````男女主角简介:姓名:花渐离原名:小五陌杀称:小离离性别:女外貌:哪个女子见她都想嫁性格:无赖、残忍兼二皮脸爱好:金子、银子、毒药、春.药绝技:骗人、金刀杀人身份:全朝闻名的胭脂小王爷姓名:陌杀渐离称:人妖大哥性别:男外貌:哪个男子看见他都想娶性格:单纯、娘娘腔兼打不死的小强爱好:满足小离离一切无理与合理的要求绝技:撒娇、银针杀人身份:妖娆得雌雄难辩的毒刹门门主(片段一)皇上咳了一下正声道:“好了,那我们就继续吧。朕先出个简单对子,看看谁家的公子能对得工整。听好了,朕的上联是‘洛阳亲友如见’,谁来对下句?”渐离马上举手说:“我来我来!”皇上点点头,说:“那就你来对吧。”渐离高兴的说:“就说我在岳阳楼!”皇上的笑意更深了:“倒还说的通,那朕再出一个,‘西塞山前白鹭飞’。”“东村河边黑龟爬!”亭子里面的人笑得是前俯后仰,气得花惊风想直接拍死渐离。“哈哈,倒也工整,那就再来一个,‘竹外桃花三两枝’。”“一只猪来把它吃。”“蚍蜉撼大树”“一动也不动......”就连皇上也忍不住了,扶着胸口大笑起来:“王爷之子果然才思敏捷,真是叫朕刮目相看啊!”(片段二)渐离气急败坏:“看什么看,没见过找儿子的啊,哪凉快哪待着去!”路人一哄而散。路人甲大着胆子走了过来:“请问这位公子,你的儿子长什么样,我可以帮你找找。”“他长得像女人。”渐离利落的回答。“啊?这样啊,那他多高?”路人甲有些被雷到了。“比我还要高一个头左右。”恩,她曾经目测过。仿佛被雷劈到脑门的路人甲说:“请问令公子今年多大了?”“恩......大概比我大三四岁吧”渐离低着头瞑思苦想,最后敲定了答案。“啊!在下突然想起来家中的妻子就快要生产了,不能再帮你找了,再见!”说完一溜烟的跑走了。推荐好友的文,各位请收藏哟!源何来飞狂君囚宠龄夭欢欢惑夫紫飞珏阳宠夫女王爷千安北平往事[tpr193627、鮃凡、lin068350、kikiyan、84922421、hyzhangyaoweng、924608334、2150、kathleenpink、miaojindan]谢谢上面的朋友们送我的礼物,也谢谢这么久以来大家对我的支持!谢谢!
  • 英才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英才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本书撷取英才的成长故事,是读者在阅读中塑造优秀拼着,拥有高尚情操。1594年,他得了胃病,胃疼再有发烧,使他几乎有两星期没有怎么吃东西,也无法入睡,终于逝世,和他于1590年去世的女儿葬在一起。他一生几乎没有离开过威尼斯。
  • 鬼护士

    鬼护士

    孟宇凡在住院期间和夜班护士讲的一个离奇故事,魔婴、猫妖,诅咒令整个县城为之色变,究竟是人为,还是猫妖?
  • 重生之小小农家女

    重生之小小农家女

    新书《重生之八零娇妻》已开,欢迎小伙伴们入坑!前世,身体病弱,好不容易有了奇物古莲,以为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却被小人所害,香消玉殒,只留下了年迈的父母,心中无限悔恨。醒来一看,竟然重新回到了自己四岁的小时候,从此小寒村风起云涌,寒家人踏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旅程。面对善良慈爱的爹娘和一群势利的极品亲戚,重生的寒嫣左手灵树救人命,右手神鸟降万物,身怀极品莲花空间,看破人生运势起伏,不论是刻薄亲戚还是无良邻居,休想再欺负我的家人,一家人齐心协力向前走,过上快乐的幸福生活。ps:莲莲的新书《古代上位攻略》发布了,喜欢的亲们,可以戳一下收藏了。